认知科学 实验proposal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引言: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和心理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项有关记忆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探讨记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类记忆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不同因素对记忆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记忆的机制,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双盲实验设计,以排除实验结果的主观干扰。

实验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

实验组接受特定记忆训练,对照组则没有接受任何干预。

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

在学习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被要求记忆一组无关联的单词。

在测试阶段,实验对象需要回忆并写下他们在学习阶段中记忆的单词。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在测试阶段中的记忆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表明记忆训练对提升记忆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讨论:这项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锚定效应”。

记忆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学习新信息时,会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在本实验中,通过特定记忆训练,实验组的记忆锚定效应得到了增强,因此在测试阶段中记忆表现更好。

此外,实验结果还提示了记忆的可塑性。

人类的记忆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和干预进行改善。

这对于认知心理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个人提升记忆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记忆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记忆能力,并且记忆锚定效应在记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发现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个人提升记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总结: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记忆的奥秘。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知过程中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本实验中的记忆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记忆能力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进行改善,这为个人提升记忆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research proposal字数

research proposal字数

Research Proposal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各种领域的知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课题选择了XXX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XXX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同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探索XXX的XXX特性,并通过对XXX的深入研究,为XXX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我们的研究,还可以为企业的XXX 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研究目的,我们将采用XXX方法进行研究。

我们将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大量的XXX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XXX的内在特性和规律。

四、研究内容1. XXX的定义和特性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对XXX的定义和特性进行界定和分析,从而深入探讨XXX的本质属性。

2. XXX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我们将通过对XXX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3. XXX的发展趋势通过对XXX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XXX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为XXX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五、研究意义我们的研究将有以下意义:1. 为XXX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2. 为企业的XXX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3. 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六、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以下预期成果:1. 对XXX的定义和特性有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2. 对XXX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3. 对XXX领域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见解和建议。

七、研究进度安排我们的研究将按以下进度安排进行:1. 月份:进行XXX的文献综述和调研;2. 月份:完成对XXX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3. 月份: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4. 月份: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神经认知科学实验报告

神经认知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了解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过程,从而探讨决策、记忆和学习等认知功能。

通过使用MATLAB软件,我们模拟了不同数值模型在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1)MATLAB软件(2)实验数据:神经元模型参数、突触权重、神经元数量等2. 实验步骤(1)单神经元模型:使用欧拉方法对积分和发射模型进行编码,以近似估算不同的电流I。

(2)神经网络:对环形网络的活动进行编码,该网络提供正反馈以关闭神经元,而负反馈则向较远的神经元提供反馈。

然后提供一个输入,该输入也取决于每个神经元的方向。

最后,测试有无连接时输入方向的变化如何影响神经元活动。

(3)学习与记忆:实现Bienenstock-Cooper-Munro(BCM)学习规则,在每次模拟开始时随机选择的两种输入模式。

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执行尖峰时序相关可塑性(STDP),其中重量变化取决于与突触前神经元尖峰的时间差。

实现感知器以根据体重变化学习模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神经元模型通过欧拉方法对积分和发射模型进行编码,我们得到了不同电流I下的神经元活动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I增加时,神经元活动频率也随之增加,神经元放电阈值得到满足。

2. 神经网络在环形网络中,我们观察到正反馈和负反馈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存在连接时,输入方向的变化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较大;而当不存在连接时,输入方向的变化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较小。

3. 学习与记忆通过实现BCM学习规则,我们模拟了神经元之间的学习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在每次模拟开始时随机选择的两种输入模式下,神经元能够通过学习规则调整突触权重,从而实现输入模式的学习。

此外,我们通过实现STDP和感知器,进一步探讨了学习与记忆的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STDP能够使神经元在尖峰时序相关可塑性过程中调整突触权重,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感知器能够根据体重变化学习模式,从而实现输入模式的学习。

认知科学仿真实验报告

认知科学仿真实验报告

认知科学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认知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机制的跨学科领域,旨在揭示人类思维、感知、学习、记忆和决策等方面的奥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仿真实验成为研究认知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构建虚拟的环境和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的认知行为,并深入探究其内在的规律和原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人类在特定任务中的认知表现和决策过程,为进一步理解认知机制提供实证依据。

二、实验目的1、探究人类在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2、分析不同因素对认知效率和准确性的影响。

3、验证认知理论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三、实验设计(一)实验对象选取了年龄在 18-35 岁之间的 100 名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的教育背景和职业领域,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实验任务设计了一个复杂的信息搜索和决策任务。

参与者需要在给定的时间内,从大量的文本和图像信息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

(三)实验环境利用专门开发的仿真软件创建了一个虚拟的信息环境,模拟了真实的信息搜索场景。

(四)实验变量1、信息复杂度: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个级别。

2、时间压力:设置了宽松、适中、紧迫三种时间条件。

3、提示信息:提供或不提供辅助提示信息。

(五)实验流程1、参与者首先接受培训,了解实验任务和操作方法。

2、然后,他们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完成多轮任务。

3、实验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参与者的操作行为和决策结果。

四、实验结果(一)认知偏差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明显的认知偏差。

例如,大多数参与者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而忽略了后续更重要的信息。

此外,还有部分参与者表现出过度自信,对自己的决策过于确信,而不愿意重新评估和调整。

(二)信息复杂度的影响随着信息复杂度的增加,参与者的认知效率明显下降,决策准确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复杂信息环境中,参与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筛选和整合信息,容易出现疲劳和失误。

(三)时间压力的影响时间压力对认知表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科学认知发展的趣味实验

科学认知发展的趣味实验

科学认知发展的趣味实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未知和神奇的世界中。

对于许多看似简单的事物,人类其实并不完全了解其背后的奥秘。

通过趣味性的科学实验,我们可以一窥这些未知的面貌,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都各有不同。

儿童天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能以最单纯和朴素的视角观察事物,发现其中蕴含的有趣现象。

而成年人则更多地习惯于运用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事物,有时反而会忽略一些细微但有趣的变化。

因此,在进行科学认知实验时,我们需要兼顾不同年龄段受众的认知特点,设计出既有趣又具有启发性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几个有意思的科学实验吧。

彩虹中的秘密相信大家都对彩虹这种自然奇观产生过好奇。

当阳光穿透雨雾时,会折射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带,形成美丽的彩虹景观。

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奥秘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一探究竟。

将一面平面镜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然后斜着对着阳光照射。

你会发现,水面会反射出一道彩虹!这是因为水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导致光线发生色散,使七种颜色的光线分开,最终在水面上形成彩虹。

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个棱镜来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将棱镜置于阳光下,你会看到白光被折射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带。

这也说明了光线的波长不同,折射角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呈现出各种炫丽的色彩。

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物理规律,领略自然界中的奥妙。

水面上的魔术有人说,水面上会出现一些神奇的现象。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水与空气之间的互动吧。

我们可以观察一根放在水中的直尺。

你会发现,当直尺部分浸入水中时,它似乎会发生弯曲。

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发生折射现象,使得我们观察到的物体发生位置的偏移。

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在水面上漂浮一根细针。

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我们知道金属会沉入水中。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针尖的部分实际上是被水面的表面张力支撑着的。

认知分析实验室实习报告

认知分析实验室实习报告

认知分析实验室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加深我对认知科学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认知分析实验室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认知科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应用场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认知分析实验室,并进行了多个实验项目。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几个主要实验内容:1. 视觉认知实验: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图片和视频,分析人类的视觉认知特点,探讨视觉信息处理机制。

2. 听觉认知实验:采用听觉任务,考察人类对不同音频特征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分析听觉认知机制。

3. 记忆与注意力实验:通过一系列记忆测试和注意力任务,研究人类的记忆容量、注意力分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4. 语言认知实验:以汉语为研究对象,探讨语言加工过程、语义理解和语言产生机制。

5. 情绪认知实验:通过情绪识别和情绪评价任务,分析人类情绪认知的特点和机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设备,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深入探讨了实验背后的认知科学原理,对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认知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认知科学的研究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熟练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此外,本次实习使我认识到认知科学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的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总结总之,本次认知分析实验室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果的学习经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认知科学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实验技能,培养了科研素养。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认知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认知小实验报告

幼儿认知小实验报告

幼儿认知小实验报告1. 引言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思维、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幼儿阶段,认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探究幼儿的认知能力,我们进行了一项小实验,旨在了解幼儿对于物体属性的辨别能力和分类能力。

2. 实验目的- 探究幼儿对物体属性的辨别能力;- 了解幼儿的分类能力;- 分析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

3. 实验设计3.1 实验对象我们选择了两组幼儿,分别是3岁组和5岁组,每组10名幼儿。

3岁组的幼儿具有较低的认知发展水平,而5岁组的幼儿认知能力相对较强。

3.2 实验材料- 大小不同的球体玩具(红色、蓝色、绿色);- 大小不同的方块玩具(红色、蓝色、绿色);- 实验记录表。

3.3 实验步骤1. 将玩具球体和玩具方块混合在一起。

2. 让幼儿观察玩具,并要求他们按颜色将球体和方块分成两堆。

3. 记录每个幼儿的表现和分类结果。

4. 对5岁组的幼儿进行进一步实验,要求他们按颜色和形状将球体和方块分成四堆。

5. 再次记录每个幼儿的表现和分类结果。

4. 实验结果幼儿的分类能力和辨别能力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4.1 3岁组结果大部分3岁组的幼儿能够按颜色将球体和方块分成两堆,但在颜色相同而形状不同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混淆。

他们大多数只能按照一种属性进行分类,例如只按颜色或只按形状。

4.2 5岁组结果5岁组的幼儿表现出更为准确和成熟的分类能力。

他们能够按照颜色和形状将球体和方块分成四堆,并能够准确地辨别不同属性之间的差异。

5. 讨论与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幼儿的认知能力在3岁到5岁之间得到显著的提高。

幼儿在3岁时,主要按照单一属性进行分类,对于属性之间的差异辨别能力相对较弱。

但到了5岁,幼儿能够同时考虑多个属性进行分类,并且能够准确地辨别不同属性之间的差异。

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与身体和大脑的成熟度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大脑逐渐发育成熟,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思维、记忆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认知实习实习报告1

认知实习实习报告1

认知实习实习报告1英文回答:Since I started my cognitive internship, I have gained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science. I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on a variety of projects, including developing and testing new cognitive models,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cognitive experiments, and analyzing data to understand how the mind works.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projects I have worked onis developing a new cognitive model of attention. This model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attention is a limited resource that can be allocated to different tasks or stimuli.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when attention is allocated to one task or stimulus, it becomes moredifficult to attend to other tasks or stimuli. I have tested this model in a number of experiments, and the results have supported the predictions of the model.I have also had the opportunity to design and conduct a number of cognitive experiments. In one experiment, I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working memory load on attention. I hypothesized that as working memory load increases, attention will become more focused and less flexibl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upported this hypothesis, showing that particip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focus on a single task or stimulus when working memory load was high.In addition to developing and testing cognitive models and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cognitive experiments, I have also had the opportunity to analyze data to understand how the mind works. I have used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o analyze data from cognitive experiments, and I have found that these technique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functioning of the mind.I have also had the opportunity to present my research at a number of conferences. This has been a valuable experience, as it has allowed me to share my work with other researchers and to get feedback on my research.Overall, I have had a very positive experience during my cognitive internship. I have gained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science, and I have developed a number of skills that will be useful in my future career.中文回答:自打我开始认知实习以来,我在认知科学领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概念的左右方位的空间隐喻对于权力判断的影响MG1407038田园认知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对于抽象概念的表征。

对于概念表征研究的第二次认知科学革命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Lakoff等人为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者掀起了一阵具身理论的研究狂潮。

不同于传统认知理论,具身理论认为计算并不是理解和建构认知活动的唯一方式,认知活动与人类身体及其所处环境的互动密切相关(叶浩生,2011)。

心智依赖于身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和活动形式,深植于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

认知具有具身性和情境性(李其维,2008)。

在具身理论研究的大潮中,对于抽象概念的隐喻话研究也应运而生。

例如,Meier和Robinson(2004)让被试对随机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方和下方的积极词或消极词进行效价判断,结果发现积极词呈现在上方比呈现在下方时被试反应快,而消极词呈现在下方比呈现在上方时被试反应快。

他们的结论说明了被试更倾向于把积极词汇与上这个方位进行联系,把消极词汇与下这个方位进行联系。

国内有研究者也做过类似的研究(吴念阳,刘慧敏,徐凝婷,2009;张积家,何本炫,陈栩茜,2011),研究结果与Meier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另外,Meier和Robinson(2006)进一步研究发现被试抑郁程度越高(情绪越低落),对呈现在较低视觉空间区域中的探测词的反应就越快"。

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人们总是倾向于将空间方位与抽象概念进行联系,从而建立具象的表征形势。

在这些研究中,对于权力这一抽象概念的表征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

Schubert ( 2005) 的研究首先发现了垂直方位与权力的隐喻传导效应,他将权力词汇分别呈现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

结果发现,与下方相比,当高权力词出现在上方时,被试对其权力大小判断更快;而低权力词恰好相反。

Giessner 和Schubert ( 2007)发现,对领导权力的判断与垂直空间位置相互影响。

当要求把领导者的名称放在图画中时,领导者的权力越大被试就越倾向把他的名称放在更上方的位置。

另外,增加图画中领导和员工名称之间的垂直距离,被试觉得领导者更有权力。

此外,Zanolie 等人( 2012) 从行为和脑电两个方面发现,权力高低会影响被试对不同垂直方位的注意,当启动高权力时被试对屏幕上方的信息反应更快,而启动低权力时被试对屏幕下方的信息反应更快。

总体而言,以上研究结果都表明,人们对于权力的判断会受到垂直领域的影响,且人们更倾向于把上方与高权力进行联系。

然而,垂直方位仅仅是一个维度的空间表征。

在其他维度,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本次研究中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所在。

本次研究中,左右方位对于权力表征是否存在影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左”与“右”的基本意义是指示空间方位,在众多语言体系中,人们会将左右与具有与权力有关的抽象概念联系起来,例如,例如,在英语表达中,右(right)往往具有聪敏的意味,而左(left)则象征愚蠢。

除语言外,在社会规范、文化习俗中左与右也可以体现出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基督教文化中,右代表神圣,因而人们都以右手宣誓。

在古罗马,演说者做手势时不得使用左手。

在穆斯林文化中,教徒被要求必须使用右手进行饮食,使用左手从事肮脏的工作。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左与右也寓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左侧空间与右侧空间可以用来反映社会地位的尊卑贵贱,权势体系与社会准则带有强烈的右尊左卑色彩。

例如,在古汉语中,“闾左”指称平民,“豪右”指称贵族。

贬官称为“左迁”,升官称为“右移”。

时至今日,我们使用的“旁门左道”、“无出其右”等成语依然具有屈左尚右的特点。

然而,尚未有实验验证左右与权力表征是否存在上述联系。

然而,有关左右方位在其他抽象概念上的表征问题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更加偏爱右侧的刺激物,Wilson 和Nisbett (1978)无意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对长架上摆放的四双带有不同香水气味的尼龙长袜进行价值评价。

实验的最初目的是验证气味对价值评判的作用,然而实验结果令研究者十分惊奇:长袜香味的特点不会影响被试对其价值的评价,但长袜摆放的位置却与评价高低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长袜的放置处越贴近摆放架的右侧,被试就越倾向于将其评价为高档品。

Natale,Gur和Gur (1983)也曾发现了类似的效应。

人们会将右侧空间与积极事物相连,而将左侧空间与消极事物相连。

这种效应同权力中中的“右好左坏”现象是一致的.然而,在McFarland 和Kennison (1989)进行的一次实验中,研究者要求左利手与右利手被试戴单声道耳机(左右声道中只有一个出声音)听音乐并汇报自己的情感感受,研究发现,左利手被试倾向于认为左声道播放的音乐会给自己带来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右利手被试倾向于认为右声道播放的音乐会给自己带来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说明,人们的左右空间情感效价关联模式并不总是一致的,而且这种差异可能和利手具有一定的关系。

为了避免出现以上状况,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右利手的情况。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会进一步考虑左利手的有关研究。

因此,基于以上发现,我们认为,人们对于权力的判断同样受到左右方位的影响。

本次研究主要试图探究一下几个研究假设:H1:人们对于权力的判断会受到左右方位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将左与低权力进行联系,而将右与高权力进行联系。

具体表现形式为:对于高权力词汇出现在右方(低权力词出现在左方)的判断反应时要比高权力词汇出现在左方(低权力词出现在右方)的短。

H2:假设高权力词汇激活右边的方位感,低权力词汇激活向下的方位感,那么被试对中央位置的反应,将不受权力高低判别的任何影响,此时在两种引导条件下的反应时应该是没有差异的。

H3:隐喻一致会促进被试的反应。

当目标词汇出现的位置与隐喻一致时,即高权力词在低权力词右方,被试的判断更快。

这表明在认知表征层面,人们更倾向将高权力与上方相联,而将低权力与下方相联。

具体实验设计方式如下:实验一:主要实验目的为验证H1是否成立,具体实验设计与流程如下:1.被试:选取在校健康右利手大学生参加实验。

2.实验设计:采用空间Stroop 范式,实验设计2(权力高低)X2(方位:左右)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

3.实验材料:共90 个词,其中80 个来自Schubert ( 2005) 和Zanolie 等人( 2012) 研究所用的词,删掉在中国不常见的词汇( 如,沙皇) ,增添了10 个符合中国文化的词汇( 如,地主) 。

正式实验前先对权力大小和喜好进行了评定,从中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48 个词汇高低权力词各半。

4.实验程序:采用E -Prime 软件编程并用统一的电脑屏幕显示实验材料。

词汇在屏幕上呈现的位置有左右两种条件,均水平居中,每个词汇呈现两次,分别位于其中两种位置。

各种条件的呈现顺序在整个实验中进行了平衡。

正式实验共4种实验条件56个trial。

每位被试单独在电脑上完成实验。

实验要求被试用双手作答,双手的食指或无名指分别放在Q 键和P 键上,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屏幕上词汇的权力大小,当被试判断屏幕上出现的词语为高权力词时按Q,判断为低权力词时按P。

被试首先进行练习,完全了解后进入正式实验。

正式实验的trial 采用无替换的随机呈现。

实验程序如下: 首先呈现500ms 空屏,然后呈现300ms 黑屏,随后呈现词语,被试做出按键反应,词语消失,进入下一trial,如果被超过3000ms 还未做出反应,实验将自动进入下一个trial。

实验完成后,询问被试实验目的。

实验二:要实验目的为验证H2是否成立,具体实验设计与流程如下:1.被试:同实验12.实验设计:采用空间Stroop 范式,实验设计2(权力高低)X3(方位:左中右)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

3.实验材料:同实验14.实验程序:呈现方式基本同实验1.只是正式实验共6种实验条件84个trial。

实验三:要实验目的为验证H3是否成立,具体实验设计与流程如下:1.被试:同实验12.实验设计:2( 目标词: 高权力词/低权力词) × 2( 隐喻一致性: 隐喻一致/隐喻相反) 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第一个因素为被试间变量,第二个因素为被试内变量。

因变量是被试对目标词位置判断的反应时。

3.实验材料:同实验14.实验程序:呈现方式基本同实验1.根据权力词隐喻位置和其呈现位置是否一致,将词汇呈现方式分为: ( 1) 隐喻一致: 高权力词在电脑屏幕右方,低权力词在左方;( 2) 隐喻相反:高权力词在电脑屏幕左方,低权力词在右方。

实验中,每对词呈现两次,隐喻一致与隐喻相反条件各呈现一次,正式实验共40 个trial,练习8 个trial。

根据目标词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高权力组和低权力组。

高权力组判断词对中高权力词出现的位置,低权力组判断低权力词出现的位置。

被试首先进行练习,完全了解后进入正式实验。

正式实验的trial 采用无替换的随机呈现。

实验程序如下: 首先在计算机屏幕中央呈现“+ ”注视点1000ms,接着呈现词对,被试做出按键反应,词对消失,进入下一trial,如果被试超过1500ms 还未做出反应,实验将自动进入下一trial。

参考文献:Giessner, S. R., & Schubert, T. W. (2007). High in the hierarchy: how vertical location and judgments of leaders' power are interrelated.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04(1), 30-44.Mcfarland, R. A., & Kennison, R. (1989). Asymmetr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ger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emotional state in males..Biofeedback Self Regul,14(4), 281-290.Meier, B. P., & Robinson M.D. (2004). Why the sunny side is up: associations between affect and vertical posi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15(4), 243-247.Natale, M., Gur, R. E., & Gur, R. C. (1983). Hemispheric asymmetries in processing emotional expressions.. Neuropsychologia (V ol.21, pp.555-565).Nisbett, R. E., & Wilson. (1977). Td: telling more than we can know: verbal reports on mental processes. Psychological Review,84(3), 231-259.Schubert, T. W. (2005). Your highness: vertical positions as perceptual symbols of power.. J Pers Soc Psychol,89(1), 1-21.Zanolie, K. (2012). Mighty metaphors: behavioral and erp evidence that power shifts attention ona vertical dimension.. Brain & Cognition,78(1), 50–58.李其维. (2008). “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 心理学报,40(12), 1306-1327.吴念阳, 刘慧敏, & 徐凝婷. (2009). 褒贬义形容词的垂直方位表征. 心理科学(3), 607-610.叶浩生. (2011). 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0(4), 153-160.张积家, 何本炫, & 陈栩茜. (2011). "上下意象图式"对汉语成语感情色彩加工的影响. 心理学探新,31(2), 144-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