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

合集下载

地方性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教学

地方性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教学

能力 , 以适应社会对 应用型 网络人 才的要求 , 方性本科 院校应 该努力探索 和亟待解决 的问题 . 是地
1 地 方性 本 科 院校 对 网络 人 才 培 养 的定 位
作 为地方 性本 科 院校 , 将培 养学 生 的实践能 力放 在 首位 .2根据 历 届 毕业 生 和用 人 单 位 的反 馈 , 应 [ 目 前 社会 对 网络人 才 的需 求可 以分 为三个 层 次 : 一是 小 型企业 或单 位 , 要 的是能 够建立 网站 、 写 网页 、 需 编 组 建 简单 局域 网 , 能配 置一般 性 服务 、 行 网络维 护 的人 员 ; 并 进 二是 中型企 业或 单位 , 这些 企业 或单 位拥有 多 个 路 由器和交 换机 , 需要 的是 能够 对交换 机 、 由器进行 配 置和管 理 , 路 能够维 护 网络安 全 、 置各种 网络 服 配 务 , 能够优 化 网络性 能 , 还 具有 网络规划 能 力 的人员 ; 是 大型 企 业 , 需 人 才 除 了需 要 具 备上 述 能 力 之 三 所
第 1 期
杨 学 明 : 方 性 本 科 院校 计 算 机 网 络 的 实 践 教 学 地
17 2
2 实践 教 学 体 系 的 改 革 与 创 新
要建 立 良好 的实 践教 学 体制 与体 系 , 为实 践 教学课 程 体 系和 内容 的改 革 提供 一个 探 索 的平 台 , 使学 生
杨 学 明
( 州师范学院 信息与工程学院 , 江 湖州 330) 湖 浙 1 00

要 : 算 机 网络 实 践 教 学 是 提 高 学 生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的 重 要 手 段 , 建 应 用 型 本 科 计 算 机 网 络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计 构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信息技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通常采用实验室形式进行,学生需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便之处,比如实验室资源有限、时间安排不便等。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实验,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目前对于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总结。

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实验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实施方式及效果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相关理论框架,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分析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方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探讨如何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评价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通过量化和定性方法对学生成绩、学习情况、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估,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4. 提出优化策略,针对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5. 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挑战,为进一步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是当前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

2教学内容组织
地 方 师 范 院 校 《 算 机 网络 》 学 内 容 计 教
的知识结 构可分为 3 部分 , 有 1章 , 个 共 2 其
1教 学体 系研究
中第 l 属 于 入 门 篇 , 要 介 绍 什 么 是 计算 章 主 2~9 章 要 求 和 起 点 , 重 讲 解 和 演 示 , 其 掌握 必 机 网 络 以 及 计 算 机 网络 的 分 类 等 。 注 使 备 的 基 本 知 识 和 技 能 ; 于 中 层 次 的学 生 , 是 计 算 机 网 络 的体 系 结 构 部 分 , 要 计 算 对 主 以 /I 教 师 应 精 讲 精 练 , 重 视 基 本 知 识 与 技 能 机 网络 的 体 系 结 构模 型 , 及 围绕 TCP P 既
4 5 0 5 00 )
摘 要 : 计算 机 网络 》 高校 计算机 专 业的一 门公 共必修 课程 。 为我 国高等教 育重要 组成 部分 的地 方 师范 院校 ,急需对课 程教 学体 《 是 作 系、 内容 、 法 等 进 行 不 断 调 整和 优 化 , 能 适 应 该 课 程教 学 的 需 要 。 文 主 要 针 对 《 算机 网络 程 就 教 学体 系 、 学 内 容 、 学 方 法 等 如 方 才 本 计 教 教 何 提 高教 学 效 果 , 化 教 学 过 程 等 方 面进 行 了一 些 切 实 可行 的 探 索 . 践 与 研 究 。 优 实 关 键 词 : 算 机 网络 教 学 教 学 体 系 计 教 学 改 革 中图分 类号 : 4 G6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 7 -0 8 z 1 )4 c一0 3 O I 4 9 x( o I 0 () 1 - 2 6 5 随 着 高 校 不 断 扩 招 , 类 学 生 层 次 间 各

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2 2 —
可以 增加知识的 拓展: 结合自己 的使用 思考现用的 这 种方斌提 还有什么缺陷?或还有哪些方面可以 进 £ 及扩展 在 ? 过程中, 学生便茁 田 中 不觉 被引 导 了 学习的主 体方, 教师则主要进行合 理的引 导工怍。 由 于 激发了 学生的思考, 对知识内容的 学生 理解更深刻,
发 式教问题、 分析问 题懈 决问 题的自 学能力 E 示出较 显 为显著的实际效果。 ‘ 锞前作业”的设计是该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实施 过程的难点。需要根据学生对内容掌握情况程度动态
地进行设计。课前作业可分为了铆l 和分额 魉 目: 型
科 黑江— 技信总 — 龙— —
科 教文 化 j 1 j
吕 靖
高校《 计算机网络》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安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 安阳 450) 500
摘 要:计算机 网络》 《 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网络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 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对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新时代的需要 。经过实践给出了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教 学组织的方法, 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教学模 式; 课前作业; 主动参与
大 专院校本科乃至 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 o 年起又作为计算机专业研 2 9 o 究生考试 全国统考的四门必考专 业课之一 。随着信息 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及物联网概念 的提 出, 的生活、 我们 工作、 学习和交往 已经并将越来
越离不开计簧朝网 络 。因此 , 该课程特点 , 断更 结合 不
同时 。 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发现问题 、 问题、 分析 解
了解 型题 目指通过 阅读教材或 相关参考书籍描 决问题的实际过程。学生自 学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 阴职畦燃 自 目。 晒 这类睡 目 相对 较为直接 , 学生容 中不断地得到锻炼, 提高。在拓展方面, 可以引导学生 新教学内容和教学j 改革教学方法 , 武, 提高该课程的 述日 教学囝 和 教 等 果, 氇 让学生能更 好的学好、 握睁计 易独立完成, 掌 宜在课程刚开始学习阶段作为课前作业。 什么是网络? 什么是因特网?因特网的发展。什 阶段出现的薪技术引入虱 的学习内容中。加强学 算 网 叽 络这门 课程的, 培养出 合格的网络 人才以 适应 比如: 国家和企业对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等 么是协议? 什么是网络带宽?…… 这些问题学生通过 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师范院校校企联合加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师范院校校企联合加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教 育 改 革 要 求 高 等 教育 面 向社 会 、服 的 意 义 。 务 社 会 , 社 会 全 方 位 输 送 合 格 人 才 。随 为 实 习 生 牵 扯 精 力 、麻 烦 事 多 , 不 会 安 排 更
实 习生 打 杂 了事 。高 校 的双 师型 师 资 的培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入 , 会 对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2师范院校校企联合加强实践教 学的 养 、科 学 研 究 与 技 术 服 务 也 要 面 向社 会 , 社 需 求与 日俱 增 。如 果 说 教 育 的首 要 问题 是 思 路 与企 业 生 产 相 结 合 , 而 实现 合作 共 赢 。 从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 么师 范 院 校 的 学 科 建 设 那 校 企 合 作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的 实践 教 育模 2. 3联合 制定 人 才培 养方 案是 共 同促进 实 就 不能 仅仅 限于 传统 的 “ 师范 专业 ” 。因为 式 , 实 践 教学 中 占有 非 常 重要 的 地位 , 在 对 践 教 学 的依 归 人 的全 面发 展 涉 及 众多 学科 领 域 知识 和 综 提 高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 理 论学 习 、实 际 工 作能 力 及适 人才 培养是高等学 校的根本 任务 , 质
系本 身要 求 权利 ,义 务对 等 , 遵循 “ 利互 互
惠 原 则 , 要 有 利 于 完 成 生 产 实 习的 教 既
学 计 划 和 目标 , 要 兼 顾 实 习所 在 企 业 的 又 利益 , 为企业 的技 术革 新 、新项 目研发 、人 员 素 质培 训 提供 专 业 实 验 室 条件 和 技 术扶
种 形式 的 实践 教 学 基 地 和实 验 室 建设 。在 的 实 验设 备 与 实 践场 地 很 难 为应 用 型 人 才 这 一 背 景 与 形 势 下 , 们 申报 并 实 施 了教 的 培 养 提 供 良好 的 条件 。 我 学 改革 项 目 “ 师范 院 校 校企 联 合 培养 普 通 实 践教学是 将理论知识 与实践活 动 、 本科 应 用 型 人 才 模 式 的研 究 和 实 践 ” 。 间接 知识 与 直 接 经验 、抽 象 思 维与 形 象 思 维 、知 识 学 习 与能 力 训 练 相 结 合 的过 程 。

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以伊犁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以伊犁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第6期2021年3月No.6March,20210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越来越重要[1]。

为了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新疆各高等院校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十分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差异,造成同一个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这对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此外,由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不够,难以把握教学目标,并且当前的教学考核方式,难以做到对知识点进行及时梳理巩固。

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已有文献提出了自己的课程改革观点,提出了个性化教学[2]、分层次教学[3]等方法。

本文针对当前新疆各高等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一些调查研究,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材施教、靶向性学习以及注重课堂考核测试几点改革方向。

1 当前教学现状与弊端1.1 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由于生源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和操作相对熟悉,而偏远地区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特别是南疆地区,各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造成了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4]。

即使同一地区的学生,由于兴趣爱好不同,往往决定其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往往疏忽了这一客观问题,或是没有明确的指导应对方案,从而采取统一授课的方式,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对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其个性的情况下进行单纯的填鸭式知识传授,而差距始终存在。

此外,南疆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普遍较低,而任课教师往往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基础问题讲解的力度不够,使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逐渐失去信心。

这都是由于在授课之前,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了解程度不足。

师范院校计算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实践及思考

师范院校计算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实践及思考

师范院校计算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实践及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不断进步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计算机科学的相应课程也变得越来越关键。

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学科,师范院校的计算机科学及相关课程的开展至关重要。

对于这一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就师范院校计算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实践及思考展开讨论。

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及优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探索的教学方式,多用于科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中,目的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和学习活动的中心,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发现。

探究式教学包含一系列活动,如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教授的知识点,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创造力,完善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有以下优点:1.开放性: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究意愿和需求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实现知识的自由获取和创造。

2.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提升探索问题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意愿。

3.学生合作性强: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间能力的互补和知识的共享,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集体智慧,扩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范围。

4.学科内涵丰富: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关注和探索科学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科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启发学生去发现知识和自学能力。

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探究式教学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学科,计算机科学的探究式教学在师范院校中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所讲知识本身,同时也需要了解和掌握授课工具的用法,如课件的制作、利用多媒体授课工具等。

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教学工具的应用以及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校园网规划设计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校园网规划设计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校园网设计与规划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摘要随着网络的开展,网络管理越来越重要。

各大院校的校园网都已经初具规模,良好的网络管理成为校园网能否正常、有效运行的关键。

该文基于学院校园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探讨,详细讨论了校园网建立目标、设计原则以及网络拓扑构造、主干网构建,既有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配合当前的教学开展情况,完成学校部 Intrannet的配套根底建立,将全校的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流畅、合理、可靠、平安的校园网。

还应针对学校的教学特点,具有一些根本的教学功能,以完成学校的根本教学任务。

通过各校校园网络的连接,可以更便利地互相交换信息,促进各个学校间的学术交流。

通过校园网络使教师和科研人员能及时了解国外科技开展动态,加强对外技术合作,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建立新的通讯方式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拓扑构造,地址分配规划设计目录一.组建校园网的目标和意义1二.目前国外相关工作情况22.1无线上网2无线上网的开展趋势32.1.2无线上网的优点三.校园网的总体设计43.1网络的层次构造4网络规划5四.校园网的详细规划8五.结果评价17一. 组建校园网的目标和意义通过组建校园网络,既可以实现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能有效的重塑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风气和价值取向。

通过全校师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凝聚共识,开拓进取。

校园网既可以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展现师生风采。

同时,校园网也是沟通世界的窗口,制作精巧的,浓浓的学术气息,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往往给浏览者留下深深的印象。

如何构建校园网络,进而打造文明向上、安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校园网物质文化的构成与构建校园网中的学校物质文化实质上应该由两个局部组成,一个是构成校园网络的物质设施;另一个则是网络空间中所虚拟出来的校园,是学校物理环境、根底设施等在校园网中的再现和整合。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一、本文概述1、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在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

作为未来教育的主力军,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关系到师范生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对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影响。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教师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师范生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教学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师范生通过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设计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在信息化社会,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的引领者,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所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此,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我们需要从师范生培养的角度出发,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训练和实践,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2、当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现代师范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然而,当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部分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师范生接触和使用先进教育技术的机会有限,导致他们在信息化教学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短板。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系尚不完善。

知识与能力协同培养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知识与能力协同培养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L A N与 MA N 等 传 输 网 技术 发 展 和 演变 的历 史 基
础上 , 突 出对 网络应 用层 、 网络 应用体 系结构 , 以及
职教论坛/ 2 0 1 7 . 3 2 6 7
教法展台 J I A O F A Z H A N T A
软 件设计方 法的 1 :
流程 , 分 析 网 络工 作 原 理 的能 力 , 引导 他们 掌 握 分 析、 设计 和实 现 网络应 用系 统技 术圈 。 在教 学 内容 的
整体安 排 上 . 把教 学 的重 点放 在 了 以应 用 层和 传输
层 为 中心的高层 , 强 调网络应用 层案 例与编程 , 让学
生在使 用网络应用程序环境 中进行学 习和创新 。
择现 代 网络应用 中使用 的两 种 主流体 系 结构 之一 : 客户机/ H E 务器 ( C l i e n t / S e r v e r ) 体 系 结 构 或 对 等 ( P e e r — t o — P e e r ) 体 系结构 。 我们 在实 践 中发现 , 这 种
组 织 方 法有 利 于 学 生对 网络 原理 与 实 现 技 术 的理 解 。 因此 , 在 教 学 内容 安 排 上 。 教 师 在 介 绍 WA N、
培养 落实 到教 学实 践 中显得 尤为 需要 。


“ 自顶 向下 ” 教 学方 法
“ 自顶 向下 ” 教 学 方 法是 以 自顶 向下 的方 式 来 讲 授 网络 , 也 就 是按 照 O S I 模 型 的顺 序 . 从 应 用 层 开始 向下一 直讲 到 物理层 。 在 教学 中 , 教 师采 用 “ 应
生 .更是 需要 具备 在 网络环 境 中开 发 软件 的能 力 。 因此 , 笔 者 以 为基 于 “ 自顶 向下 ” 的 教学 理 念 , 对 计 算机 网络 课程 进行 教学 改革 , 把 网络 能力 和 素 网络 应 用 体 系结 构 ” 的概 念 , 以实现 网络 应用 功能所 需 低层 提供 的服务 为线 索 。

高职师范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师范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13期2020年7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InternetTechnologyNo.13July,2020作者简介:邓登明(1981.8—),男,湖南桃源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教育信息化。

高职师范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邓登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文章结合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微课程等教学理念,针对课程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文章构建了“三级四模块”教学内容体系,为实现专科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系统应用能力。

关键词:师范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实践0 引言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为后续课程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进一步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笔者所在院校从2013年开始,对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学生计算机基础素养较弱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专科院校学习。

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师范生,大部分来自乡村中学。

由于学校经济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整个中小学教育阶段这类学生接触计算机练习一般不多,因此,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差异很大。

1.2 基于教师岗位需求设计的教学材料的缺失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教学材料多种多样。

教材除了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ord、Excel、PPT、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外,还根据不同的要求增加了数据库、网页设计、图形处理等章节,内容十分丰富。

但是由于教材内容过于通俗,脱离了教师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接触,缺乏指导,学习疲劳,兴趣不高[1]。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基础设施,承载着海量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任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课程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为主,学生在教室内完成实验练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和在线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分析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进步。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线上线下联动的实验教学模式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深入分析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景要求大学生 的知识结构应该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 ,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人才建设的使命 , 理应 站在科学技术发展 的前列。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 改善教学效果 , 使学生在将来 的社会环境里有更强的 竞 争力 , 就成 了 “ 算机 网络” 程教 学改革 的宗 旨。而 在 “ 计 课 计算 机 网 络 ” 程 教 学 中常存 在 着 教 学 内容 与 课 实际脱 离 、 学模 式较 为落 后等 诸方 面 的问题 。实 验教 学环 节 主要 是 验证 性 实验 , 教 实验 课 依 附于 理论 教 学 , 验 内容 不 系统 , 明确 , 实 不 随意性 大 , 式松 散 , 形 教师 的教 学 有 一定 的 被动 性 。于 是 , 一些 相 应 的课程 教 学 改革 纷纷 出 台 , 多停 留在增 加教 学设 备 和改 革 实验 内容 的层 面 。没有 能够 将 课 外 的实 践 与课 内 的实 但 验并重 , 没有认识到对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培养才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的根本内因, 不能够有效地改革教 学以及实验模式 , 因而不能收到有效 的改革成果。学生 中普遍存在着理论 与实践脱节 、 高分低 能的现象, 不少学生修完 了课程 , 拿到了高分 , 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深刻 , 学生与社会工作接轨的 实践 能力仍 没有 得到 明显 提高 。几 年来 , 们 在该 课 程 的建设 过 程 中 , 仅 注 重 内容 上 的不 断更 新 , 教 我 不 在 学 方法 和教学 手段 方 面也 注意采 用 新技 术 和新 方 法 , 提高课 堂教 学 效 果 和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为 了有 效 以 实现“ 计算机网络” 课程的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的质量 , 我们从教学的定位和 目 、 标 内容体系、 方法手段和实 践 教学 及评价 体 系着手 , 行 了较为 全面 的改 革实践 。对 同类 院校 的课 程建设 有 一定 的参 考价 值 。 进

师范院校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改革分析

师范院校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改革分析
学 生了解和 掌握 计 算 机方 面 的基 础 知 识 , 并 薄弱 且 为 后 续 的 计 算 机 学 习课 程 打 下 坚 实 的 基 目前 师范 院校 将 计 算 机 导 论 课 程 的 实

还 要 科 学 合 理 的 选 择 实验 题 目, 在 实 验 教
学过 程中, 要 选 择 代 表 性 强 和 知 识 点 覆 盖 础 。因此 要 针 对 计 算 机导 论 课 程 教 学 中 存 验 教 学 与 计 算 机 文化 基 础 实 验 课 程混 淆 在 面 广 的题 目, 例 如 在学 习wo r d 操 作 时, 选 择 在 的 问题 进 行 教 学 改革 , 让 学 生 更 好 的 掌 起, 并 且 在 开 展 计 算 机 导 论 实 验 教 学 环 无 板 式 排 版 这 个 实 验 题 目, 这 样 实 验 内容 节时, 实验 课 程 的 设 置 过 分 的 强 调 基 础 知 就 包 括 页 眉 页 脚 、 样 式、 编 号、 目录 以 及 分 识, 设 计 的 实 验 教 学 内容 单 一 、 陈旧, 不 利 页 页 码 等 多种 操作 技 能 的 使用 。 2 . 2 教 学 内容 的改 革 1 师范 院校 计 算 机 导 论 课 程 教 学 中存 于 学 生学 习积极 性 的 提 高 。 计 算 机 导 论 课 程 的 教学 改 革 是 指 教 学 在 的 问题 教 师 要对 教 学 1 . 1 计 算 机 导 论 课 程所 采 用 的 教 学 方 法落 2 师范 院 校 计 算 机 导 论 课 教 学 改革 措 不 一定要 局 限在 教 材 范 围内,
关键词 : 师范院校 计算机 导论 课程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教学改革分析 文章编号 : 1 6 7 4 —0 9 8 x ( 2 0 l 3 ) 0 9 ( b ) 一0 l 4 9 —0 1 文献标 识码: A

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组织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属于入门篇,主要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

2~9章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部分,主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以及围绕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各层软硬件情况和基本通信原理等。

第10~12章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应用工具等。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1运输层概述,7.2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7.4TCP,7.5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整理: 。

8.1IEEE802标准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网。

9.1ISO/OSI RM的高三层,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管理,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制解调器,10.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10.6交换机,10.7路由器,10.8建网技术,10.9网络建设方法。

11.1帧中继,11.2接入网技术,11.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1网络信息系统开发。

3 教学方法选择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角色定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如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 采用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遵义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遵义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遵义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20169适用专业网络工程学时数64学分数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吴军2017年9月审核人及审核日期院别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网络工程编印日期2017年9月、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1•课程授课对象: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编程基础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专业基础课。

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工程的一门基础课,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只有对计算机网络有了详细的认识,才能够继续学习好其余的专业课。

因此,计算机网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4•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化学生用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来分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能力,掌握组建局域网和接入In ternet的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局域网组网及网络应用能力,从而为后续网络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讲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1. 学时:9 学时2. 重难点:重点:时延、五层协议栈。

难点: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理解,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对比。

3. 教学目标:对计算机网络有初步的了解。

4. 教学内容:内容:一、什么是因特网二、网络边缘与网络核心介绍三、时延、丢包、吞吐量介绍四、协议层次机器服务模型1.因特网五层协议栈2.ISO/OSI 七层参考模型五、面对攻击的网络因特网历史要求:了解因特网的两种定义、网络核心和网络边缘的基本概念、因特网的历史、网络攻击。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五层协议栈和七层协议参考模型。

作业:课后习题5 道,独立完成。

第二讲应用层1.学时:12 学时2. 重难点:重点:HTTP、DNS、P2P。

难点:cookie 机制、Web缓存、DNS递归查询、P2P原理。

3. 教学目标:对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应用机制有所了解和掌握。

4. 教学内容:内容:一、应用层协议原理二、Web和HTTP1.非持续链接和持续连接2.cookie3. web 缓存4. 条件 GET三、 FTP四、电子邮件 五、 DNS 六、P2P 应用 要求:了解应用层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师范院校,急需对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等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才能适应该课程教学的需要。

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各类学生层次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层次界限逐渐明晰。

构架在信息技术教育这条主线上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难度逐步加大,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都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要改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1 教学体系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且概念众多,理论复杂,技术发展迅速。

并且是一门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按传统自然方式进行教学的方式由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已不再适合新形式的发展。

因此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形成适应差异,发展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而分层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层次需求,适当掌握教学进度与深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所需。

1.1 教学目标的层次化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可采用三层次的教学模式。

第一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教育。

该层次教育主要从完善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方面打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服务。

第二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技能。

进而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设计技能教育。

该层次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系统设计与施工能力,使之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动态发展及与其它学科(如通讯、自动控制)的交叉应用,具有计算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的能力。

进而成为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1.2 教学过程的层次化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该层次学习的教学内容,必要时可补充教材上不详细的内容或进行适当的引申,明确每次课的基础内容和引申内容。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

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放低要求和起点,注重讲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精讲精练,既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善于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课本知识已巩固的情况下,教师要引申一些实例让其多加练习,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有问题时随时可以提问、讨论,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在练习环节,对基本习题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对,较难的习题要使低层次的学生能听懂但不必要求会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分层次教学。

再次,在上机辅导中要做好分层次实践的准备。

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实验环节对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帮助,其实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

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是做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基础,巩固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入设计性实验,在知识、技能巩固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一些应用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的实验。

1.3 教学考评的层次化由于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层次化,教师在教学进度安排、考评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形成教学考评的层次化。

不能只看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高低,应考虑学生的层次,以学生在其所在层次取得的进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比重要增加,淡化记忆性内容的测试,增加机试比重,尽量减少评估的偏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

2 教学内容组织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属于入门篇,主要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

2~9章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部分,主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以及围绕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各层软硬件情况和基本通信原理等。

第10~12章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应用工具等。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1运输层概述,7.2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7.4TCP,7.5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8.1IEEE802标准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网。

9.1ISO/OSI RM的高三层,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管理,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制解调器,10.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10.6交换机,10.7路由器,10.8建网技术,10.9网络建设方法。

11.1帧中继,11.2接入网技术,11.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1网络信息系统开发。

3 教学方法选择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角色定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如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上机练习与作业为主线,将所教内容建立知识点实践体系,对每个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2 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课为主并辅助以学生上台讲课和自己给自己辅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该方法,师生在课堂上共同研究、讨论教学内容,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3.3 类比教学法对于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归纳和总结。

例如:对于OSI七层模型的理解,用一个“从上海到罗马的贸易过程”的情景设置使学生能体会到为什么要给网络分成这七个层次。

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参考模型存在的意义,但并不对每一层的详细功能做过多的介绍。

3.4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或直接将学生引至实验室,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

例如,模拟组建一个校园网,对所给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进行选型。

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不同传输介质的特点和使用场合、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场合、具体局域网标准的含义,使学生基本具备中小型网络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选型能力。

3.5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把握教学内容,提出任务;然后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任务,讲解重点、难点,还可以给出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知识点的有趣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定期检查、监督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

例如在讲授DNS域名系统时,对企业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DNS服务器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多种教学法,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低层次学生,通过教师的生动讲授和自己的练习能较快、较好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对于中高层次学生,他们学到了许多过去不了解或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计算机的认识与了解。

4 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重难点反复讲解,也做不到知识点的面面俱到,而作为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我们在充分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的全部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应用案例、重难点讲解、操作演示、示范授课等多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教学内容的载体从单一纸介质的教材向多媒体教学资源发展,教学方法也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

通过资源库,学生可以更多的采用自学加咨询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 结语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完善其教学体系,今后希望进一步加大教改的穿插力度,以改善现有教学带来的不良结果,并且结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及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1] 李成忠.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 蒋中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4).[3] 曹建文,兰聪花.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文化教育,2005(34).[4] 王晓松,苏小玲.“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7,12: 149~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