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
第十四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1、历史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展示了周恩来这位 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 交舞台上的一系列事件。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 来提出或阐发的是
①“一边倒”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另起炉灶” A.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 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3、1972年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共同利 益要求是 A.中国开始对外开放 C.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B.应对苏联的威胁 D.中国重返联合国
乔冠华
1974-1976
黄华
1976-1982
⑤ 吴学谦
1982-1988
⑥ 钱其琛
1988-1998
⑦ 唐家璇
1998-2003
⑧ 李肇星
2003-2007
杨洁篪 ⑨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外交部长
2.70年代的外交
3.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外交
——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新 时期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在外交活动 中所取得的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1.战后国际形势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 ⑴内容: ⑵意义:标志中国外交的成熟;不仅是中国对外交 往的准则,也成为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 2.1945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 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
列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列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外交成就进行列举:首先,新中国的外交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重心转向了恢复和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中国拒绝继续充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角色,通过与外国政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方式,打破了封锁和孤立围堵。
中国成为了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得到了包括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等友好国家的支持。
其次,中国外交成功地恢复了在国际上的地位。
新中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获得合法地位做出了巨大努力。
1950年代,中国主动参与了朝鲜战争,并为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维护了东亚的和平稳定。
在国内外舆论的支持下,中国外交成功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开始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积极努力推动世界和平。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倡导国际间的对话与合作。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中国外交着力扩大对外合作与互利共赢。
新中国外交将国家的发展与世界之间的协作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互助,争取外国援助,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成为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南太平洋等多个地区的重要经贸伙伴。
第五,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发展议程,通过参与国际援助和捐赠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脱贫致富,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务,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外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
瑞系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1953 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
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
1955年6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访华,毛泽东主席到机场迎接。
中国是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
1960年11月,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团长格瓦拉访华时出席首都群众欢迎大会。
同年9月,中古建交,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当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新中国外交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新 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 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 问题探究二: •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 杜勒斯(当时的 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 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 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 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材料表明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当 时的世界形势,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温故知新
1、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2、欧共体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 3、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表现、影响 4、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原因、影响
2、外交政策
(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 的外交政策。
一边倒
3.成就
• (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 苏联 等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 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②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成熟 ; • 它超越了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的差异,成为解决国 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准则 。
中法俄英美首脑历史性会晤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 共同繁荣”。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原因: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推动。 (2)过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 中日联合声明 》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新中国的外交
8、重大外交活动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 军;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 千年首脑会议,会议期间,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 国安理会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 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为积极建立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 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2)1955年周恩来参加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参加的亚 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同”: A.历史遭遇:与会各国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 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B.目标任务: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 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异”: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3)“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 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 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
时间 国家类型 指导方 针 原因 影响
中国坚定地站 20世纪50年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主要是苏联、 代 “一边 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 边,从而使新中国 东欧等社会 (新中国成 倒” 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 在保卫胜利果实、 主义国家 立初) 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维护独立与主权斗 争中不致于孤立 和平共 20世纪50年 处五项 主要是亚非 代 原则、 拉新兴民族 中期至60年 “求同 独立国家 代末 存异” 方针 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 中国本着和平 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 共处五项原则与20 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 多个国家建交,大 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 大改善了中国在国 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 际上的处境,提高 立。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 中 国 的 外 交 图 示
新中国的外交图示【说明】1、新中国的外交分为四个时期,即1949-5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78年以后。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未变。
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议的需要不断调整的。
(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建设的需要(2)调整的过程①一边倒--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中国推行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
又因旧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上的屈辱外交,故新中国又推行了“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和“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从而改变了我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一大片--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的外交方针自新中国成立,世界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就对中国推行“孤立”和“遏制”政策,从而带动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
自50年中期起,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于是中苏的矛盾逐渐激化。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已不适于变化了的外交形势,所以中国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③机动灵活--70年代的外交方针进入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由原来的强硬攻势逐渐转变为守势,为此美欲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对抗苏联;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
于是中国对美国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措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
并最终结束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不结盟--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新时期外交方针调整的出发点,主要是我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
一是崛起的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离心力量不断增大;三是世界上各种力量已形成了几个中心。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了三大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这是随着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会承认和继承南京国民府的外交关系,与外国的国家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重新建立。
从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主要有:第一,保护外侨及其国家代表机关。
第二,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
“凡属被国民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第三,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共同纲领》第56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说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就是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和影响后,再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间,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谈话中首先提出这个主张。
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的格局,美帝国主义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为敌,在解放战争时期扶蒋,也由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决定了未来的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
新中国的外交全面版
新中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都积极 争取,以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 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态度:改善中美关系,对付苏联的威胁
说明: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 的国家利益。
3、重大突破和转折时期的方针及成就;
“乒乓球外交”
A、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5年的 对抗关系
1971年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与尼克松会晤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邓小平举行宴会欢迎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田中角荣
田中角荣曾经专门写诗,称赞 周总理
“躯如杨柳摇微风,
心似巨岩碎大涛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承认的问题,不但现在不 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后的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我们是愿 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 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 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他们 不改变敌视态度,我们就不给帝国主义 国家在 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共同纲领》
三、不同时期具体的外交方针 或政策
1、新中国初期: 1949~50年代末 2、两个拳头打人时期:60年代
3、重大突破和转折时期:70年代
4、新时期:1978年以后
二1、、外交新政中策 国初期具体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的外交
保证: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条件:平等互利 出发点和结果:和平共处
3、意义:
国内: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历史意义
1、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表明了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中国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达成《关于恢 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中国成为维 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边倒”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 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有利形势: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 美、欧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抗
国际环境
国家利益: 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国家性质: 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实力: 实现民族独立,国力亟需增强
7、中美关系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处于 A、暂时友好状态B、时紧时松状态 C、敌对紧张状态D、缓和紧张交替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 关健是 A、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国际形势的相对缓和 C、第三世界的逐步崛起 D、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9.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 新秩序而斗争 D、促进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10.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 为 A、不结盟政策 B、对外开放 C、和平共处 D、反对霸权主义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3、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它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参加 B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 C亚非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 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4、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列举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列举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
1.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建立,联合国承认新中国为正式成员;
2. 1950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接受1951年4月27日签订的《中苏新缔契约》,这是中国与苏联友好合作的根本文件;
3. 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建立了中日正常外交关系;
4. 1956年2月29日,中国和印度签署《中印和平友好条约》,建立了中印正常外交关系;
5. 1958年4月30日,中国和埃及签署《中埃友好合作条约》,建立了中埃正常外交关系;
6. 1971年7月21日,中国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第五大常任理事国;
7. 1972年2月21日,中国和美国签署《中美关系正常化协议》,中美正式建交;
8. 1979年9月30日,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中澳建交公报》,中澳正式建交;
9. 1980年11月17日,中国和加拿大签署《中加关系正常化协议》,中加正式建交;
10. 2000年10月31日,中国和印尼签署《中印友好协议》,建立了中印正常外交关系。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威胁。
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外交目的:①结束百年旧中国屈辱外交②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外交基础: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5.外交政策(1)另起炉灶①核心: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核心: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运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核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6.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1国建交:(2)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3)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1)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2)成就:①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
(2)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①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②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学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 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49年12月,毛泽东 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 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 出访。
1950.2.14《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 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 “同志+堂兄”的关 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
玄奘西游天竺
鉴真东渡日本
郑和下西洋
南京条约的签订现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
5.“求同存异”方针。
6.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万隆会议 周恩来
开创了我国 外交新局面
一、图文结合:
不的 团 是, 结 来我 的 中 立们 , 国 异是 而 代 的来 不 表 周 求是团 恩 同来是 来 的吵来 而架求 1.图中讲话的谁?在哪次会议 上的讲话?这次会议何时在何 地召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2.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3.图中的人物提出了什么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有何作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一一列举: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2.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优选)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我国倡导和平外交的原因
• 民族精神角度: • 世界主题角度: • 联合国创始国角度: • 国际关系准则角度: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洲太平洋 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区域 性经济论坛,成立于1989年。 1991年中国加入APEC后,为亚太地区经济 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0月更是成功举办了上海APEC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3、申奥成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提出 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他们一方反对另一方。
坚持这样的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对待国际 事务,我们要根据什么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 外交原则
毛泽东: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 坚持独立自主,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 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 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国际上正在出现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 帝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美国站在 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 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 策。而苏联则对中国的民族和民主革命长 期给予了同情和支持。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原因 内容 影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 由于(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A. 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10月在 第26届联合国大 会上,中国外交 部副部长乔冠华 潇洒而豪放的大 笑,被西方媒体 描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玻 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弱,而 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 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乔冠华为何大笑?他的笑为什么潇洒豪放、 痛快淋漓,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 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步步高》第48页。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
基辛格说:“尼克 松总统入主白宫后, 非常关心中国的发 展,但却苦于找不 到打通两国关系的 渠道,无法跟中国 联系”。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该政策旨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相处、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中国认为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这些原则,并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2.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该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不说服别国效仿中国模式,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开放的对外政策
该政策旨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正在推进一系列国际合作,以促进文化、科技、教育和贸易等领域的交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新中国初期外交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会议 国际大会上正式提出并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求同存异,促成会议取得重大成果
探究学习
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外交成就?
▪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94-95),提炼要点
方针
含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建新外交关系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清除残余势力、取消特权
意义
改变地位 政治上独立自主 维护独立与主权 在国际交往中不 至于被孤立
巩固独立和主权
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 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 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 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 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
1950.2.14 ,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 一、新中国外交开创时期—— (新中国成立—20世纪50年代末)
• 二、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时期—— (20世纪70年代)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
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方面:
1. 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迅速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包括苏联、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印度、缅甸等邻国。
这些外交关系的建立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2. 加入联合国:1971 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
3.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联系日益紧密,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4. 推动多边主义:我国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化进程。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得到了广泛响应,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5. 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我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决捍卫自己的立场。
例如,在台湾问题上,我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
总之,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提出的背景:(1)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2)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概括为三个方面:(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3)一边倒: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外交上不致处于孤立地位4.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1)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初,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1953年12月,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成熟的表现)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1954年,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日内瓦会议)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日内瓦会议内容: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日内瓦会议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举办会议(万隆会议)万隆会议背景: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万隆会议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5.建国初期与苏联等国建交的意义: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6.标志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是: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7.1945年联合国成立,由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组成8.70年代外交成就:(1)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3)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1)恢复席位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3国要求中国恢复合法席位恢复合法席位的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国:中苏关系恶化;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美苏争霸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内容: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1979中美建交(邓小平建交)(3)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新时期(1978年以后)的外交建树9.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0.新时期的外交建树(3个积极)(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1.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一般是依据: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环境12.当今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要依据的国际环境:(1)政治上: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经济:经济全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 好关系 提出: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意义: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
国际环境: 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在亚洲 实行战略收缩,谋求从越南脱身。 中苏关系恶化。
从主要立足于社会制度到主要 变化: 立足于国家利益。
符 合 双 方 国 家 利 益
经过: 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报》
②1978年12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③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3、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
4、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 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新时期——和平与发展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 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1、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 方针: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 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表现:①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②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④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积极影响: 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 的和平环境 负面影响: 巨额战费开支加重财政负担, 不利经济发展 脉络 : 从长期对抗到实现关系正常化。 苏联的威胁 文革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 行改革开放。
调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 界和平成为基本国策; 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目的: 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争 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原因: 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重要原因
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获得广泛支持
恢复:1971,第26届联大
根本原因
2、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①“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 美 败 国 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③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①中苏关系恶化 中 ②利于改善国际地位 国 ③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含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外交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 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 与西方国家建交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4、5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建国初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④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
2、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政治)
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 表现: ①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②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上 海合作组织 ③加强合作,积极反恐
态度: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 往。 影响:限制中外交往沟通,使中国继续处于 封闭状态。 变化: 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 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原因: ①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 上处于不利地位; ②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 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 护清王朝统治
朝贡外交: 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 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 屈辱外交:
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 国力不断上升。
方针:一边倒
政治基础: 共同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中国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进 原因: 行国家建设和管理方面需要苏联帮 助。 美国占领朝鲜将使新中国面临严重 原因:威胁 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密切相关 根据国际分工为社会主义阵营承担责任和 义务。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国初期五十年代外交
新中国外交成就
七十年代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外 交
一、建国初期外交活动——开拓外交新局面 1、背景 ①两大阵营对峙; 国际: ②美国的遏制;
国内:百废待兴。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方针: 3、政策:
内容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一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