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嵌螺钿工艺
藏密为什么称螺钿为鱼骨,什么是螺钿?
藏密为什么称螺钿为鱼骨,什么是螺钿?藏密为什么称螺钿为鱼骨,什么是螺钿?螺钿学名珍珠贝母藏民称之为鱼骨系珍珠母体的贝壳所制质地细腻润透内部折射出七彩蛤蜊光炫彩斑斓在古代常用作名贵家具的图案镶嵌其钿字就是指镶嵌之意所以故名螺钿。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坎螺”以及“罗钿”,在历史上也有叫“钿螺”的,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螺钿珠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有1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
至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清代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同时又受到清朝宫廷的青睐。
有资料显示,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两淮盐政李质颖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10余件扬州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它们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县和洛阳的唐墓均出土过螺钿漆背铜镜。
铜镜背面以漆为地,用贝壳镶嵌制成画面图案,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螺钿工艺螺钿片所用的材料主要包括鲍鱼壳、青色珍珠蚌、夜光蝾螺、白蝶贝、珠母贝、琥珀、玳瑁等,有时也在贝壳上雕刻花纹。
自从唐代螺钿从中国传入奈良时代的日本,螺钿工艺逐渐发展;平安时代时,螺钿被用作建筑物的漆质;镰仓时代时,螺钿被用于装饰马鞍;室町时代时,精美的中国螺钿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风格的形成。
舟山螺钿镶嵌制作工艺
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鉴于目前状况,定海区非遗保护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经采取了两方面的行动:
一是实施“名师带徒”计划。由夏雨缀物色一名有美术基础的年轻人,与文化部门签订“名师带徒”协议, 进行为期两年(2011—2013)的传授工作,今年6月份期满考核合格,成功培养出一名接班人夏海凌。10月份, 由夏海凌创作的《蝉声》、《舟山群岛旅游十景》在“2013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双双获得银 奖;
舟山螺钿镶嵌制作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简介
03 基本内容
目录
02 历史渊源 04 濒危状况
目录
05 保护措施
07
制作技术、方法或过 程
06 材料
基本信息
舟山螺钿镶嵌制作工艺,中国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传统技艺,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简介
简介
舟山螺钿镶嵌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法考证。舟山螺钿镶嵌工艺发展于清代末期,并逐渐普及到民间,在定海 城南的东岳宫山下和半路亭一带出现了专业性工场,另有一帮游动性的钿嵌和雕花艺人服务于民间。在历史上, 舟山螺钿镶嵌基本上是为装饰家具和欣赏工艺品、礼品相结合的一种工艺形式,主要是利用生长在舟山海岛周围 的各类贝类为镶嵌原料,制作成各种图案或纹饰,镶嵌在木制品、玻璃、竹子、漆器等载体上,再经过雕刻、抛 光或髹漆等工序而成。
二是落实扶持政策、用好专项资金。2010年开始在传统老街——中大街,无偿划拨两间店面作为展示盒销售 场所,至今已补贴房租近50万元;同时在文化部门的“文化超市”网站进行展示和销售;去年开始用专项资金进 行资料搜集和整理,拟于明年出版《舟山螺钿镶嵌制作工艺》的书籍,全面叙述该传统技艺的源头、发展历史、 技艺特点等内容。目前,定海区政府正在积极落实扩大生产的场地。
中国传统家具螺钿装饰工艺
中国传统家具螺钿装饰工艺在我国繁花似锦的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种称为螺钿的漆工艺品,它造型工致精美,色彩华丽多变,工艺技巧独树一帜。
大漆螺钿螺钿是我国传统家具上常用的材质,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
它是指用螺壳、浜壳、贝壳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划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
然后将其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之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了。
关于螺钿的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便有记载。
可是,为何古人偏偏选用贝壳来进行装饰呢?这主要源于我国古人早期的“钱币”——贝壳。
在今天的汉字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与钱相关的字都从“贝”字旁,比如“财”、“购”、“货”、“资”等。
将作为货币的贝壳镶嵌在器物上,实则是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到了商周以后,由于货币形态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启用各种金属造币,摆脱了贝币的形态。
此时贝壳不再是社会公认的一种“价值”后,螺钿镶嵌就变成一种纯粹的美的追求。
螺钿历史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西周时期,螺钿工艺就被用作于漆器上。
在、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的西周嵌螺钿漆器。
目前公认的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应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在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
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到了宋代,螺钿器物相对而言就比较普遍,主要体现在家具的装饰中。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待诏画家苏汉臣在《秋庭婴戏图》中已描绘了薄螺钿漆木家具坐墩(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镶嵌又出现了新的工艺,制作更为精细。
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
螺钿技艺在家具中的应用
螺钿技艺在家具中的应用螺钿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制作技艺,它经过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制作特点。
螺钿技艺不仅在建筑装饰、工艺制品、文化收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家具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螺钿家具在形态、装饰和材质上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精美绝伦的装饰、考究的材质选择和精湛的技艺。
首先,螺钿家具在装饰上非常繁复精细,其表面常常覆盖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和图像,这些花纹和图案通过螺钿技法细致地刻画而成,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反复琢磨和加工,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些装饰既为家具增添了美观的视觉效果,又彰显了螺钿技艺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无法自拔。
其次,在材质的选择上,螺钿家具也非常注重。
螺钿技艺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材料,如龟甲、玳瑁、贝壳、象牙等,这些材料均是十分珍贵、稀有的,并且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储藏和处理,才能用于制作螺钿家具。
这些高贵的材料不仅为螺钿家具增加了豪华感和珍贵度,还为其增加了一份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最后,螺钿家具注重的是技艺的精湛。
螺钿技艺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得益于螺钿匠师们世世代代的专注和传承。
他们在工艺制作中非常注重工序的完美和细节的把握,每一件螺钿家具都需要经过数百道工序的打磨和制作,以达到最精美的效果。
正是这种精湛的技艺,让螺钿家具在中国古典家具中名列前茅,成为国内外家具收藏家眷的爱好之一。
总之,螺钿技艺在家具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家居装饰市场上的热门之一。
无论是在室内设计中,还是在收藏和欣赏中,螺钿家具都展现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手工工艺特色。
在未来,螺钿家具将会继续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珍品,同时也是人们对于家居生活品质追求的体现。
赏析中国传统工艺螺钿镶嵌
天工|2020年第6期文 韦 莉“螺钿”又称螺甸,螺填。
“螺”,即螺类、贝类的外壳。
“钿”据《辞海》中注释,“有镶嵌装饰之意”①,“螺钿”顾名思义精准地表达了镶嵌工艺的特点,它以螺、贝为材,将其处理过的珠光层磨制加工成薄片,饰以花纹或缀以山水、人物、花鸟,镌刻成形后,嵌于器物表面,再以髹漆打磨成为一件色彩艳丽、美轮美奂的漆器工艺品。
正如“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
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
”②据考证,我国用蚌壳镶嵌作为漆器装饰的起源很早,在殷商墓中已发现多件嵌蚌壳和上漆雕花木器的残迹,至周代,这种装饰手法应用更加广泛,1981年至1983年在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遗物中发现的西周“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图1)蚌片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蚌片之间紧密结合。
蚌壳与漆绘交相呼应,色彩明快,其间以白色的螺钿薄片点缀,弥补了大漆无法表现白色的缺陷。
整体绘有花纹、凤鸟纹、兽面纹等,纹饰繁缛,工艺精湛,它不仅造型优美,其器盖和器身还有牛头、凤鸟形象等。
蚌片的磨制和镶嵌技术相当成熟,绝非螺钿初期阶段所能做到的,是中国早期漆器中一件罕见的漆器精品。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春秋战国、两汉髹漆工艺得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豪门贵族之间的争奢,这种现象进一步促进了螺钿镶嵌工艺的发展。
隋唐时期,螺钿镶嵌工艺逐渐成熟。
明清时期是螺钿髹漆工艺的发展和繁荣时期,明代曹昭著的《格古要论》中说:“螺钿漆器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
宋朝内府中物,俱是坚漆螺钿者。
”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厚螺钿与薄螺钿作镶嵌并存的局面。
厚螺钿又称为硬螺钿,软螺钿又称为薄螺钿,《髹饰录解说》王世襄注云: 螺钿“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③,阐明了厚薄螺钿之分,以及古代多以厚螺钿为主,而后逐渐发展为薄螺钿的过程。
厚薄螺钿除了厚度差别外,在色泽上厚螺钿多以白色、微黄的牙色为主,薄螺钿色彩斑斓,有微青色闪红光的、深青色闪蓝光的等,厚螺钿适用于填嵌家具以及胎骨较厚的漆器。
螺钿名词解释
螺钿名词解释螺钿【螺钿】中国传统镶嵌技艺之一。
以漆和金银等为胎,将各色彩石研磨成末或粉,以浆水拌和、调制成薄而匀的五色漆或镶嵌花纹,涂在胎骨上。
入窑焙烧后,磨去多余漆层,显露出彩石花纹,然后镶嵌于漆器表面。
早期螺钿主要用贝壳制作,也有用螺蛳壳、蜗牛壳等硬质动物性原料制作的,其色彩绚丽,光彩夺目,远望如浮云流水,蔚然成趣,为中国古代珍贵的工艺品之一。
【漆雕】在木胎上雕刻图案的一种髹饰工艺。
先在木胎上刷一层白漆或灰漆,然后把绘画好的图案或经过彩绘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用刀依照稿样在漆胎上逐渐地刻成,使之具有立体感。
雕刻完毕,还须涂上几层稠漆,待其干透后打磨光滑,这样就完成了。
中国的木胎漆器历史悠久,唐代的木胎漆器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隋炀帝的马车/运不完的大漆”的说法,可见隋代时,漆器已经十分发达了。
木胎漆器的制作技艺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螺钿漆器】以漆涂饰或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的漆器。
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代。
至宋,螺钿器工艺更趋精致,并流行于东南亚及日本。
清代,有仿髹漆螺钿者,常以碧绿、宝蓝、淡黄、紫红诸色,用漆层髹在金银、象牙、玉石上,然后再填嵌螺钿,以黑漆涂足,极为绚丽华美。
螺钿漆器用料多为漆、螺钿、珍珠、玛瑙等。
按其应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实用品与观赏品两类。
按漆的厚薄和镶嵌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1)素螺钿器,如螺钿碗、螺钿壶等。
( 2)嵌螺钿器,如螺钿瓶、螺钿笔筒等。
( 3)点螺钿器,如螺钿扇坠、螺钿手镯等。
其中尤以嵌螺钿器最为著名。
嵌螺钿器大都髹漆二三次,用金银箔作地,嵌以各色宝石。
镶嵌材料有金、银、宝石、玉石等,制作考究,镶嵌精细,工艺精湛,品类繁多,如各种螺钿盒、螺钿筷、螺钿烟壶、螺钿首饰、螺钿书画等。
20世纪80年代,江苏、福建、北京、湖南等省、市、区相继设立了漆器厂,专事生产螺钿漆器。
它采用千姿百态的彩色宝石与漆、螺钿拼合镶嵌而成,并饰以锦带、穗子等,色彩绚丽,品类丰富,工艺精美,是一种高级的工艺品,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螺钿技艺在家具中的应用
螺钿技艺在家具中的应用
螺钿家具,以其独特的质感和华丽的装饰效果,成为了受欢迎的高端家具之一,更是高档住宅、星级酒店及官方机构等场所的首选之一。
它采用了螺钿这种珍贵的壳片材料,经过精巧的制作和装配,打造出造型美观、线条流畅、华丽而不失优雅的螺钿家具,工艺精湛、摩人心魄。
在家具制作过程中,螺钿技艺可以应用于很多部分。
例如,螺钿可以被用作家具表面的装饰。
以中式麻将桌为例,它的牌面和侧面部分可以使用螺钿装饰,将麻将桌的档次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同时也使得麻将桌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在古典欧式风格的家具中,螺钿可以作为装饰图案或贴饰,给家具独一无二的精致感和华丽感。
除了表面的装饰,螺钿技艺还可以应用于家具的边角部位。
这些他们的重要性微乎其微,但是它们却是决定家具整体质感的关键所在。
在欧式沙发中,流线型的边角通常用铜质的配件来装饰,但是采用螺钿作为边角装饰的家具,更加独特和个性化。
此外,螺钿技艺还可以应用于家具的缝合部分。
在现代化的办公桌上,螺钿可以用来修饰桌椅的缝隙处,它的质感和色彩温度也让新的趋势,发展趋势更具细节上的美感和高级感。
最后,螺钿技艺还可以应用在家具的功能性场所,例如门把手、坐垫等。
螺钿可以作为门把手的装饰,增加门把手的手感、美感和艺术感,坐垫也可以使用螺钿凸显高端品位。
总之,在家具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螺钿是一种重要的工艺和装饰材料。
它不仅赋予了家具更高的艺术美感和质感,更能够展现出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古老传统的智慧。
元代螺钿漆器设计
元代螺钿漆器设计螺钿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
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从总体上看,古代螺钿漆器工艺肇始于先秦,成熟于晋唐,盛行于宋元;逮至明清而臻于完美以至颠峰。
就高档漆器的设计与生产来说,元代的螺钿漆器制作精细、密致,螺钿片薄,以铁锥刻划,光彩闪耀,可谓独树一帜。
螺钿漆器主要以螺钿为主,漆器为辅,所以甚至有人直接称之为“螺钿器”。
一、螺钿、螺钿的装饰方法以及螺钿镶嵌工艺1.螺钿螺钿是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纹样图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
螺钿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我们最熟悉的螺钿艺术品,除了小巧富贵的螺钿盒可能就是螺钿家具了。
螺钿一般多施于珍贵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其中以红木居多。
木质的温润性,平衡了螺钿的艳丽华美;木材的独特纹理,应和了螺钿的绚丽色感,螺钿的镶嵌装饰与传统家具相应成趣,形成含蓄柔和、自然舒展的视觉美。
红木家具的各个派系都非常喜爱这种炫目的装饰技艺。
其中苏式家具中的螺钿很少单独使用,并经常掺和在其他镶嵌物之间,如翠玉、象牙、彩石、珊瑚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百宝嵌”。
广式家具则很重视螺钿工艺,小到凳椅,大到床榻、柜橱,而且多为满钿,使之色彩更显富丽堂皇和奇妙典雅,别有一番民俗情趣,从而成为了广式家具的一大特色。
2.螺钿的装饰方法螺钿的装饰方法有:1)剪技法:将贝壳按照所需的图案剪好之后粘贴的方法。
其长处在于他的现实表现与曲线图案的精细并且可以一次制造出多张相同的图案。
主要用于制作平面的纹样;2)贝壳粘连在一起的技法:利用已剪好的细长贝壳,可以讲直线表现的直长,将曲线表现的圆滑进而形成所需的图案。
主要表现与几何图形及山水风景等绘画纹样。
是朝鲜后期的主要使用方法; 3)毛彫法:使利用剪枝法制作出的纹样细节更加精细可以详细的表现出纹样特征。
从钿螺椅子象牙床细说螺钿镶嵌工艺
百宝嵌是由江苏扬州的周翥所创,人称“周制”,他 通过雕、镂、镶嵌等工艺技法,配成山水、人物、楼台、 花卉、鸟兽等图案,犹如一幅道地的刺绣,甚为精美。
那么哪些螺贝可以拿来做螺钿呢?
螺钿镶嵌漆器精选河蚌、鲍鱼贝、夜光螺等优 质贝壳作原料,采用硬、软螺钿工艺,经过磨制后 在漆坯上镶嵌成各种图案,然后再髹漆、抛光等, 最后作品完成。
发现人文 Ocean World 2012
螺钿的历史
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
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嵌螺钿漆器,其中有一
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
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螺钿漆器之
一,雕琢的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
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10余件扬州
撰文/孙洁 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它们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
螺钿,又称“螺甸”,是一种用螺壳与海贝磨制 成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 饰工艺。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 镶嵌装饰之意。
螺钿镶嵌是一种最常见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 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由于螺钿天生丽 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元代诗人尹廷高曾 有诗云“蟠螭金凿五色毯,钿螺椅子象牙床。”
在中国古董家具中,所使用的螺钿材料主要来 源于淡水湖和咸水湖,通常采用的品种有螺壳、海 贝、夜光螺、三角蚌、鲍鱼、砗磲壳等。这些蚌贝 年龄越长,其效果越佳。因其具有结构精密、轫性 较强、色彩缤纷而且多变的特色,其中尤以夜光螺 为最,由于它在夜间能发出五光十色的光泽,因此 十分讨人喜爱。
雕刻螺钿工艺主要用于装饰和艺术挂屏等, 由于它的选材广泛,一件器物上往往存在螺钿和其
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古朴温情的艺术品
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古朴温情的艺术品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而点螺镶嵌漆器则是其中一种古老而精湛的技艺。
点螺镶嵌漆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瑞兽、花鸟等华丽图案而闻名于世。
它的制作历史悠久,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技艺和审美观念。
点螺镶嵌漆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
首先,选取质地坚实的木料作为基材,经过多次打磨和涂漆,使表面光滑坚硬。
然后,在木料上进行图案设计,创造出瑞兽、花鸟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
接下来,点螺工艺师傅将尺寸合适的螺壳进行精细的打磨,使其呈现出光滑的质感。
最后,将打磨好的螺壳镶嵌在漆器上,形成美丽的装饰效果。
点螺镶嵌漆器以其古朴温情的艺术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瑞兽、花鸟等图案象征着吉祥和祝福,将美丽的寓意注入漆器之中,使其不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祝福。
点螺镶嵌漆器的工艺需要工匠们耗费大量的心血和时间。
每一件漆器都需要手工镶嵌几十到几百颗螺壳,精细而复杂的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细致的耐心。
因此,点螺镶嵌漆器的制作过程也是对工匠智慧和技艺的体现。
除了艺术价值之外,点螺镶嵌漆器还具有实用性。
由于漆器具有耐磨、抗酸、耐腐蚀的特点,因此点螺镶嵌漆器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居室中,还可以用于实际使用。
无论是用来盛放茶具、酒具,还是作为文房四宝的存放盒,都能展现出点螺镶嵌漆器独特的魅力。
点螺镶嵌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瑰宝之一,代表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其中凝聚着工匠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每一件点螺镶嵌漆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是对艺术的独特诠释。
点螺镶嵌漆器的制作工艺独特而精湛,它融汇了木艺、漆艺、雕刻和珐琅工艺等多种技艺。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和精心的设计,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
点螺镶嵌漆器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点螺镶嵌漆器工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嵌银髹漆工艺技艺
嵌银髹漆工艺技艺是一种传统的漆器制作技艺,主要采用嵌银丝和涂漆的方式进行装饰。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处理好的红木胎体上贴上镶嵌的图案稿纸,然后依据嵌银图案线条的粗细选择相对应的银丝型号或者金丝型号,再根据图案或者器型选择相应的镶嵌工具,如割刀、凿刀、平铲、弧铲等开槽工具,依据图案线条开出深浅、粗细匀称的凹槽。
接着,用嵌银镊子把银丝或金丝放置到凹槽上,用嵌丝锤把银丝敲击进去,直到银丝和木器表面平整光滑为止。
在嵌银完成后,需要进行大漆环节,经过干磨、水磨、漆灰、找色等工序,再进行多边上漆与打磨,这中间大漆硬化过程要做到室内恒温恒湿。
最后再罩以三遍大漆,完成整个嵌银髹漆工艺。
这种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传统工艺的创新应用
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传统工艺的创新应用近年来,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应用,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一工艺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得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成为一种集艺术、工艺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高级手工艺品。
本文将介绍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创新应用。
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是指将点螺(一种优质的硆石)嵌入漆器表面形成图案。
点螺的形状独特,色彩鲜艳,有着独特的纹理和光泽。
而漆器则是以漆为基础,在木器表面经过多道打磨、涂漆、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
将这两种工艺相结合,就形成了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
制作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个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螺髻,经过酒石酸处理后使其清洁透明。
然后,将螺髻放置在木器表面,利用特定工具轻轻压入,使其牢固固定在木器上。
接下来,需要进行多次涂漆、打磨等工序,使整个工艺品的表面变得光滑细致。
最后,通过上色、装饰等步骤,使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设计上。
传统的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多为传统图案和纹饰,制作工艺复杂但创意有限。
然而,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现代设计注重形式的简化和功能的实用性,使得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
创新应用也表现在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功能上。
传统的漆器多用于收藏、装饰或礼品赠送,而现代设计将更多的实用性引入其中。
比如,现代的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可以用于制作生活用品,如餐具、茶具等。
这些工艺品既保留了点螺镶嵌漆器工艺的独特魅力,又具备了实用性,成为了一种兼具艺术和功能的手工艺品。
此外,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创新应用还表现在艺术形式上。
传统的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多采用传统的图案和纹饰,但现代设计注重个性和创意,使得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
嵌螺钿工艺杂说
嵌螺钿⼯艺杂说 嵌螺钿漆⽊器的⾼⼠宴乐纹嵌螺钿铜镜 螺钿⼜名“螺甸”、“螺填”、“钿嵌”等,是⽤在髹漆⼯艺上的⼀种装饰⼿段。
螺钿主要取材于蚌壳,将其珠光层加以磨薄磨光加⼯成薄⽚后,制成⼈物花草鸟兽等形象嵌⼊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层光漆,于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就制成了⾊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了。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将蚌壳镶嵌在漆器上作装饰了,唐五代时期这种⼯艺已有较⼤的发展。
如在河南出⼟的唐代⼈物花鸟纹嵌螺钿漆背铜镜、苏州瑞光塔发现的五代嵌螺钿经箱等都是这⼀时期的佳作,宋元时期这种⼯艺更为流⾏,明代曹昭著的《格古要论》中说:“螺钿漆器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俱是坚漆螺钿者……”明代是古代漆器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出现了厚螺钿与薄螺钿作镶嵌并存的局⾯。
厚螺钿⼜称硬螺钿,使⽤的钿⽚质地厚实,⾊彩较为单⼀。
取材于⾊彩不太浓艳的⽼蚌、王珧、砗磲等贝壳,其厚度通常有0.5-2毫⽶,薄螺钿⼜称为软螺钿,是采⽤⾊彩⽐较浓艳的鲍鱼壳加⼯制成柔软有弹⼒的薄⽚,具有美丽动⼈的珍珠般的光泽,其厚度在0.5毫⽶以下,有的只有0.07毫⽶左右。
软螺钿在制作上要求⼯匠有较⾼的技艺。
在明代制作嵌螺钿⼯艺的有名⼯匠要数扬州的江千⾥了。
江千⾥,字秋⽔。
其⼈⼀⽣喜欢以⽂学故事为题材制作镶嵌软螺钿的杯和盘等器物。
阮葵⽣著的《茶余客话》中有:“江千⾥治嵌漆……皆名闻朝野,信今后传⽆疑也。
”江⽒的嵌螺钿作品举世闻名。
左上图是江千⾥制作的嵌软螺钮仕⼥图漆盘。
盘径为13厘⽶,在盘的边沿和内⼼鸟⿊臻莹的底漆上⽤细⼩的软螺钿镶嵌成图案。
盘沿有⼆圈花纹作边饰,内⼼是庭园仕⼥图。
在⽤软螺钿嵌成的仅有黄⾖⼤⼩的仕⼥头部精⼼雕刻了⼈物的五官、髻发、⾐服褶折纹都清晰可见。
庭园中的⼭⽯、草丛、树⽊的枝叶、池塘中的⽔波纹都⽤极纤细的螺钿表现出来。
树叶和花草的局部则⽤极细⼩的⾦箔作镶嵌来点缀,其⼯艺精湛、图案⾊泽艳丽、随光变幻,闪烁着翠⽻、美⽟、紫霞般的光芒。
解密漆画表现技法之螺钿镶嵌
解密漆画表现技法之螺钿镶嵌螺钿镶嵌什么是螺钿?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钿螺、坎螺以及罗钿等,螺钿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螺钿的历史螺钿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有一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
雕琢的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至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清代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同时又受到清朝宫廷的青睐。
有资料显示,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两淮盐政李质颖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10余件扬州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它们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
那么,在漆画中,螺钿是怎么应用呢?螺钿分为软螺钿、硬螺钿。
硬螺钿即厚螺钿,软螺钿即薄螺钿。
扬州把厚螺钿成为平磨螺钿,软螺钿因钿片较小,操作时需要一点点粘贴上去,因此又称为点螺。
因螺钿品种色彩的不同,镶嵌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深海螺钿颜色较好,如夜光贝、鲍鱼等。
中国南方的湖泊内河蚌色彩少,一般用来做平磨螺钿。
韩国漆器以螺钿著称,螺钿加工工艺也比较先进,日本大部分螺钿从韩国进口,从点、线、面可以展示螺钿的不同效果。
▲螺钿颗粒镶嵌▲螺钿丝镶嵌▲螺钿片镶嵌《鱼纹》就是用螺钿表现的,具体操作如下:(1)为防止螺钿丝性脆易坏,把薄螺钿丝先泡入温水中(2)把黑漆涂在鱼纹上粘螺钿的部位(3)把螺钿丝粘于鱼纹上,为了表现鱼纹的曲线,螺钿丝可以断开(4)全面涂黑漆(5)磨显另一种技法:将螺钿丝先反粘在纸上,在漆板上涂鱼鳔胶,将螺钿丝粘到漆板上,用电熨斗熨平即可。
木镶嵌工艺
松石、骨类、牙类、金银铜、瓷片、玉石等。
这些薄螺钿和金银片往往很小,镶嵌时用漆 “点”在胚胎上,故名“点螺”。薄螺片用胶 漆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文字依次点上去,全 都粘好之后,候其干固,于面上再涂一层色漆, 待漆干燥,便进行打磨,将螺钿花纹上的漆磨 去,就显出了螺钿和金银片拼成的平正的图案 了,在光线的照射之下五彩缤纷,闪烁变幻绚 丽异常。
点螺:以色彩丰富的彩贝,如珍珠贝、夜光螺、 石决明等为材料,制作成极为精细的图案纹样, 镶嵌在漆面上的一种装饰工艺。
“点螺”技法
•
“点螺”是螺钿镶嵌的一种技法。“点”是技 法,“螺”是材料。螺是蚌壳的五彩内层所切 割成的薄片,再刻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草 虫、鸟兽等平面形象,然后再放在细砂上磨得 薄如纸张,底面上还涂上一层色漆,以增加螺 钿片色彩的美丽,其中名贵的还镶有金片、银 片、金丝、银丝。
传统造型基础
木镶嵌工艺
起源
木镶嵌工艺,即是以各种质地的材料嵌入木中, 组成各种图案。
这种工艺,起源较早,唐代时技术已很进步, 宋代对这种技术更为广泛推用。
发展
明代末期,扬州工匠周柱将此种技术进一步改 进推广,以金银丝、宝石、珍珠、珊瑚、碧玺、 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石、松 石、象牙、蜜蜡、沉香等材料,雕成山水人物、 树木楼台等,嵌制在紫檀、花梨、红木上,制 成各种器物。
作业准备
收集各类纹样 图案 装饰纹样
用透明纸拷贝或直接描绘,积累大约20个备 用,要求:图形简洁,纹样面积较大,曲面较 少,适合镶嵌用。
作业准备
做底材料: 以深颜色的木材为主,原木、半成品、成品。
工具类 木刻刀、细锉刀、砂纸500目-1000目(多) 502胶或万能胶
镶嵌家具的分类及特点
镶嵌家具的分类及特点镶嵌家具的分类及特点镶嵌工艺是中国传统家具最常见的工艺手法。
严格说来,镶和嵌却是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
《词海》、《词源》及各类辞书对“镶”字的解释大体一致,镶者,以物相配合也,如镶边、镶框等。
凡言“镶”,必有内外之分。
如果由内向外说,一般说“给这件东西镶个边,或镶个框”;如果由外向内说,“则是在这个框内镶个心,或镶块板”;在家具上的应用,则有心必有框,有框必有心。
如桌面、案面、椅面、柜门、插屏、挂屏、围屏等等,都由四框和板心组成,做法都是两边两抹攒成方框,里口起槽,内镶板心,在木工术语里名曰“攒框镶心”。
嵌者,以物陷入也,即先用各种物料雕制成各式花纹,然后在器物上挖槽,把雕好的花纹嵌进槽内。
这里所说的“物”,指各种螺钿、各色玉、象牙、彩石、金、银、铜、珐琅、木雕等等,而这里所说的“陷入”,即指把各种物料雕制的各式花纹嵌进雕好的槽内,形成生动活泼的画面。
“镶”和“嵌”,本为两种工艺手法之动词,在家具上的运用,并无直接联系,有镶,不一定意味着有嵌,而嵌,又不单局限在镶上。
无论板心、边框、牙子、枨子、腿子、帽子,家具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施加“嵌”的工艺。
清代末期,人们常把镶嵌二字合称,形成专用名词。
凡嵌有各式花纹的器物皆以“镶嵌” 称之。
这种认识在古玩行中流行很广,甚至成为带嵌花纹器物的代名词。
《古玩指南》中就有:“凡镶嵌之器物皆可谓之镶嵌也”。
嵌螺钿家具螺钿又分硬螺钿和软螺钿。
硬螺钿多为海蚌的硬壳。
较大的钿块多为砗渠钿。
砗渠为一种大型海蚌,属文蛤类中最大者,长径三尺许,壳甚厚,内白色而光润,外呈褐色而有凹渠五条。
切而磨之,则如白玉,可为装饰品。
软螺钿是针对硬螺而言,取自较小海螺的内表皮。
其质既薄且脆,极难剥取,故无大块。
软螺钿表面有天然色彩,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变换颜色,又称为五彩螺钿,多用于镶嵌在家具的椅背、桌沿,屏框上。
个别也有整件家具通体嵌。
嵌螺钿家具常见有黑漆螺钿和红漆螺钿。
螺钿分厚螺钿和簿螺钿。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作者:韩宗谕郭小一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02期摘要:当今社会,古老的手工艺正焕发崭新的光彩,漆艺中丰富的镶嵌材料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其特殊的审美极具魅力。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漆艺技法“螺钿镶嵌”的发展、分类与应用。
从螺钿材料特性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用螺钿镶嵌技法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品。
关键词:漆艺;螺钿镶嵌工艺;发展与运用一、螺钿镶嵌的概念与发展历程髹漆工艺在我国流传已久,浙江萧山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
夏商周制漆技术日益完善,出现了用松石、金银镶嵌作为装饰的漆器。
这说明早在千年前,漆器工匠们就发现了大漆除了耐磨、耐高温、无毒无害的特性以外,还有能够和其他材料良性结合的特点,漆器镶嵌技法应运而生。
(一)螺鈿镶嵌的概念明朝黄成的《髹饰录》关于螺钿的解释:“螺钿即螺填也。
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
又有片嵌者,界廓理皴皆以划文。
”螺钿镶嵌是指将贝壳片打磨成需要的图形嵌入漆器之中,经过髹漆、打磨、抛光等步骤使螺钿与漆面相融,起到装饰作用。
螺钿材料多种多样,如夜光贝、鲍鱼贝、蝶贝等。
其中,夜光贝因其色泽温润,生长缓慢最为名贵难得,鲍鱼贝色泽艳丽,收集较易,所以常见于漆器作品之中。
(二)螺钿镶嵌的发展历程根据考古研究和史料记载,我国用贝壳作为镶嵌材料的历史已久。
殷商古墓出土过多件嵌雕花贝壳木器残件,这是我国最早出现螺钿镶嵌器物的实物记载。
至周朝,这种装饰手法已经被髹漆工匠熟练运用,以在北京燕国墓出土的“彩绘兽面凤鸟纹螺钿漆缶”最为出色,其上贝壳表面打磨光滑、四周锯口平整,表明此时的螺钿镶嵌技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汉朝漆器工艺产生了许多跨时代的技法,如金银片贴花与镶嵌技法的发展,为日后的百宝嵌打下了基础,足可见汉朝漆艺发展的鼎盛。
唐朝,漆器工匠将贝壳锯磨成片并按照图样刻画螺钿再进行镶嵌,出现了很多描绘场景的螺钿镶嵌漆器,细节极其精巧,此外唐朝漆器在运用螺钿镶嵌技法的同时会辅以其他镶嵌材料,如正仓院所藏的“唐玳瑁螺钿八角箱”,这件精美的漆箱以玳瑁为胎,上面的花纹除了螺钿以外,还辅以红色的琥珀,色泽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