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体外抗氧化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植物样品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研究进展

植物样品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研究进展
化活性是不全面的 , 中重点介绍 了 D P 文 P H法 、 B s 、 自由基 (・ H) A T法 羟 O 清除法 、 清除 超氧 阴离 子 自由基法 和 F A R P法 等方法 及采 用 这 些 方 法 取 得 的 研 究成 果 , 以期 为 更 好 评 价 样 品 抗 氧 化 活 性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关键 词 : 植物样品, 抗氧化活性, 评价方法
Re e r h o r s n he Anto i a t Ac i iy o n r d e t n Pl nti t o s a c Pr g e s o t i x d n tv t fI g e i n s i a n Vir
zHANG e — b W n o
( o eeo Ma r l adC e i r C l g f t i s n h m s y& C e i l nier g C eg uU i r t o T c nlg , l e a t h m c g e n , hn d n esy f e h o y aE n i v i o

1 4・
广 州化 工
21年 3 01 9卷第 2 4期
植 物 样 品 成 分 的体 外 抗 氧 化 活 性 方 法 研 究 进 展
张文博
( 成都理 工 大学材 料与化 学化 工 学院 ,四川 成都 605 ) 10 9
摘 要 : 综述了植物样品中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采用一种方法来评价具有多种功能多种类型的植物样品的抗氧
二 苯 代苦 味 酰 基 自由 基 D P ・是 一 种 在 有 机 溶 剂 中 较 稳 PH
疾病的重要起因… 。果蔬 和中药等植 物 的抗氧化 活性近年来 备

五种中药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五种中药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2 6 ・

西




五种 中药 提取 物体 外 抗 氧化 作 用 的研 究
刘 静
( 陕 西学前 师 范学院 生物科 学与技 术 系,西安
7 1 0 1 0 0 )
摘 要 : 研 究五 种 中 药提 取 物 的 体 外 抗 氧 化 作 用 。通 过 测 定 淫 羊 藿 、 黄芩 、 连翘 、 杜 仲 和 葛根 水提 物 对 0 的
化 的研究 , 了解 这 五 种 中药 的体 外 抗 氧 化 活 性 。
( 3 ) 肝 线 粒 体 的 制 备 。肝 组 织 在 冰 浴 中 以 0 . 2 5 mo l / 1 蔗糖制成 1 0 g / l O 0 m l 的匀浆 , 3 0 0 0 g ,
4 ℃离 心 2 0 ai r n , 沉淀用 预 冷 的 0 .2 5 mo l / 1 蔗糖
1 . 3 实 验 方 法
缓 冲液代 替 , 3 7 ℃水 浴孵 育 1 5 mi n后 , 各 组均 加 入 0 . 2 ml 5 0 mmo l / 1 H2 02 , 再 3 7 ℃水 浴孵 育 4 5 mi n , 冰浴 1 0 mi n终止 反应 , 然后 4 ℃3 0 0 0 g离心 1 0 mi n , 取上 清液 , 按试 剂盒说 明 书测 MD A。 1 .3 . 5 影 响 小鼠肝 线粒体肿 胀 度 的测 定 参 照
i c a l e n s i s G e o r g i ) 的干燥 根 , 产 地辽 宁 。 连翘 为 木 犀 科 植 物 连 翘 ( F o r s y t h i a s u s p e n —
照静 天 玉等 的方 法 ] , 清 除率 计 算 式 : 清除率 = = =

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中药作为传统的医药资源,自古以来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就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意义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失衡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而中药具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如多酚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这些成分能够抑制氧化应激过程的发生,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中药抗氧化应激的主要研究成果1. 中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许多中药制剂通过提取工艺获得其有效成分,它们对抗氧化应激具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红景天中的多酚类成分能够提高体内的抗氧化能力,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此外,葡萄籽提取物中富含的原花青素也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氧自由基损伤。

2. 中药对抗老化的作用氧化应激是导致细胞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中药具有延缓细胞老化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参。

人参中的蔗糖皂苷成分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和清除已形成的自由基来减轻氧化应激,从而减缓机体的老化进程。

此外,黄芪、枸杞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领域。

3.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其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密切相关。

例如,陈皮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调节血脂、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此外,天麻中的多酚类成分也能够通过抗氧化作用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三、中药在抗氧化应激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尽管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具有许多研究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技术相对滞后,导致中药在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此外,中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四、中药抗氧化应激研究的展望与前景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抗氧化中药的研究

抗氧化中药的研究

抗氧化中药的研究抗氧化中药的研究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也有许多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随着研究方法的增多,对抗氧化中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做一综述。

单味药及其提取物的研究银杏叶业已证实银杏中的异银杏双黄酮(IGK)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有人利用SD大鼠建立了缺氧模型,每天给IGK3毫克/公斤体重,连用3天,测定用药对血和红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浓度以及血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提示IGK不仅可以使大鼠体内超氧阴离子的浓度减低,而且可以使血中SOD的活性升高,说明IGK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这种作用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淫羊藿淫羊藿中含有20多种黄酮单体成分,这些黄酮单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

有人利用乙醇提取和多种柱层析技术从朝鲜淫羊藿中分离得到了这些黄酮单体,观察了对小鼠肝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金丝桃甙的抗氧化作用最强。

从其化学结构讲,其B环的邻二酚羟基和C环羟基的甙化可能是强抗氧化作用的关键。

海风藤海风藤酮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经实验研究已经证实,它有较强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

有人利用自旋捕获与自旋标记电子顺磁共振法研究发现海风藤酮及其类似物359—11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人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有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海风藤酮的作用强于359—11。

甘草甘草含有多种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有人从甘草中分离得到了14种黄酮类化合物和3种三萜类化合物,通过对这些化合物在体外对4种活性氧的清除作用,结果发现胀果香豆素A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应最显著;光甘草酮和甘草查尔酮A对过氧化氢溶血的抑制效应最明显;有10个黄酮类化合物明显对抗血卟啉衍生物HPD的光溶血;甘草查尔酮A 和4’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查尔酮对经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为明显;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没有对抗超氧阴离子和HPD的光溶血效应,但明显抑制过氧化氢的溶血作用。

红景天红景天是近来研究较多的抗衰老药物。

有人从红景天中提取红景天素,并观察了在中枢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红景天素对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身体内的氧化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了各种慢性疾病的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潜力。

中药作为我国悠久的草药传统,拥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被认为可以在预防和治疗氧化压力相关疾病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抗氧化机制、常用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一、抗氧化机制抗氧化是指通过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压力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的一种反应。

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机制主要包括:清除自由基,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抑制氧化应激等。

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多酚类、黄酮类、苷类等,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在体内发挥抗氧化作用。

二、常用中药及其活性成分1. 人参人参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能。

其中的人参皂苷被认为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可以清除自由基,调节氧化还原平衡,从而发挥抗氧化的作用。

2.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用于调经活血、养血补血等多种病症。

当归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

3. 丹参丹参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草药,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丹参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丹酚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研究发现,丹参中的丹酚酸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线粒体氧化等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

三、临床应用中药在抗氧化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在保健品和辅助治疗方面。

许多中药制剂如人参口服液、当归颗粒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保健的选择。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中药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治疗中也具有一定效果,进一步验证了其在抗氧化应用中的潜力。

总结: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中草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中草药中的几种主要抗氧化成分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及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草药;自由基;抗氧化活性众所周知,自由基是维持正常生命过程的必需物质,同时,它也是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生物组织的破坏者。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体内自由基不断产生,不断被清除,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水平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基反应会导致一些有害变化的积累,攻击生命大分子产生过氧化变性、交联或断裂,从而造成组织细胞损伤[1],引起机体衰老和器官退行性变化,导致心脏病、衰老、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目前国内外大力开发新的抗氧化成分以期能安全有效地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尤其是对中草药进行了大力研究。

本文从中草药的几种主要抗氧化成分及其研究方法与机理进行了评述,以期对中草药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1.中草药的几种主要抗氧化成分1.1 酚酸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2]是指同一苯环上有若干个酚性羟基的一类化合物。

一些酚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因此是一类良好的天然抗氧剂。

多酚[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生物质,就好像抗氧化作用一样,是植物在长期生存过程中由于受到日光照射而产生的,其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抗氧化。

茶多酚已用于食用油脂及含油脂丰富的食品作为抗氧化剂,也用于人体作为营养剂以补充氧化应激等多种状态,但后者因其苦涩味仅用于制剂使用。

另外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是一种公认的高活性抗氧化剂,EGCG 是绿茶中含量最为丰富、性质最为活泼的儿茶素类物质,茶多酚共含有5种活性单体,其中EGCG是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

茶黄素是从红茶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其抗氧化活性主要在于能调剂体内的生物酶的活性,直接清除自由基,与金属离子络合物和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等[4]。

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抗氧化治疗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中备受关注。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抗氧化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和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物质基础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中草药和中药复方。

中草药以其天然来源和多成分复方的特点,成为抗氧化治疗的重要资源。

例如,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的作用;丹参含有丹参酮、丹参酮ⅡA等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功能。

中药复方如四逆散、清肺导蛇座等组方,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加强抗氧化效果。

二、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药理作用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除自由基:中医药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能够与自由基结合并中和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

2. 抑制氧化应激:中医药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调节氧化应激相关的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的发生和发展。

3. 修复细胞损伤:中医药中某些成分具有修复细胞损伤的能力,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 调节免疫功能:中医药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增强机体防御能力,降低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减少氧化应激带来的免疫损伤。

三、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血管疾病:中医药在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抗氧化治疗中,能够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2.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在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抗氧化治疗中,能够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 肝病:中医药在肝硬化、脂肪肝等肝病的抗氧化治疗中,能够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功能的康复。

4. 其他疾病: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白血病等其他疾病的抗氧化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近五年国内中药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_上_

近五年国内中药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_上_

学的影响.沙棘,1996;9(4):37 394吴英,王毅,王养正,等.沙棘总黄酮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沙棘,2008;21(1):1 35王秉文,成华,袁秉祥,等.沙棘总黄酮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沙棘,2004;17(1):28 306张新军,章茂顺,高志芬,等.醋柳黄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4):547 5507Pang X,Zhao J,Zhang W,et al.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total flavones extracted from seed residu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 sucrose-fed rats.J Ethnopharmacol,2008;117(2):325 3318程嘉艺,柳倩,侯桂英,等.沙棘总黄酮对大鼠血浆PGI2和TXA2水平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9;24(7):433 4349贾乘.沙棘总黄酮对大鼠血栓形成的研究.中医药学刊,2001;19(3):258 26010Cheng J,Kondo K,Suzuki Y,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total flavon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on thrombosis in mouse femoral artery and in vitro platelet aggregation.Life Sci,2003;72(20):2263 227111吴英,崔爱瑛.沙棘总黄酮对兔老化红细胞膜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2):24 2512朱福,王美华.醋柳黄酮对高血压病靶器官的影响.高血压杂志,2002;10(3):219 22313韩清华,张庚天,尚美生.醋柳黄酮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3):21514阿不都热依木古丽米热,托乎提依巴代提,卡斯木热娜,等.沙棘总黄酮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梗塞和脂质过氧化保护作用的研究.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4):383 38515吴捷,于晓江,马欣,等.沙棘总黄酮对豚鼠心室乳头状肌和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中国药理学报,1994;15(4):341 343 16程嘉艺,滕丹,李伟,等.沙棘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355 35817苑博,张放,程嘉艺,等.沙棘总黄酮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损伤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山东医药,2011;51(15):34 3518曹群华,瞿伟菁,邓云霞,等.沙棘籽渣和果渣中黄酮对小鼠糖代谢的影响.中药材,2003;26(10):735 73719孙国志,赵伟.沙棘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3):51 5220赵伟,孙国志,李荣侠,等.沙棘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6):104 10621王云彩,袁秉祥,李生正,等.沙棘总黄酮和山楂总黄酮及其混合液对大鼠高血脂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1992;8(2):85 9522乔晓鸣,任延明,包天佑,等.沙棘总黄酮(TFH)改善血管性痴呆血脂的实验研究.青海医学院学报,2010;31(3):193 19423李海丽.沙棘总黄酮对连二亚硫酸钠造成EA.hy926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高原医学杂志,2009;19(2):48 5024刘锡建,刘则华,肖稳发,等.沙棘总黄酮的测定及其抗氧化性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20(2):135 13925句海松,李小洁,赵保路,等.沙棘总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1990;6(2):97 10126张颖,张立木,李同德,等.泰山沙棘果中总黄酮与槲皮素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性探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8):644 64627钟飞,蒋韵,吴芬芬,等.沙棘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5(5):307 31028哈斯格日乐,刘朝.沙棘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2;14(2):88 9129钟飞,蒋韵,吴芬芬,等.沙棘总黄酮对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山西医药杂志,1989;18(1):9 1030钟飞,蒋韵,吴芬芬,等.沙棘总黄酮的抗过敏作用.中草药,1990;21(12):6 831张立明,杨凤琴,袁本香,等.沙棘总黄酮对4种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6):1355 135732张鹏,朱素英,杨风琴,等.沙棘总黄酮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2):1909 191033刘洪柱,李篧,陈鑫,等.沙棘总黄酮、槲皮素对鸡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作用机制的体外研究.动物营养学报,2011;23(8):1378 138534孙文凯,高翠平,袁怀波,等.沙棘黄酮对酪氨酸酶活力抑制作用的研究.食品科技,2012;37(5):190 19335赵伟,陈鑫,刘红南,等.沙棘叶黄酮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17 123近五年国内中药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上)邓薏(四川贯石科技有限公司,成都610041)摘要本文对近五年国内中药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综述,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都具有抗氧化的能力,作为中药而言,需要注意的不仅是抗氧化作用,需要的是通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入到抗氧化剂的研究,以便给中药治疗多种疾病的疗效进行阐释并发展新药,作为抗氧化剂而用于人类。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叶汉侠,王甫才. 18种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浙江万里学院学报[J].2004年10月第17卷第5期 112-113.人体中的自由基与许多疾病的生成发展有密切关系,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和治疗疾病,往往达不到期待效果.因此,自由基医学在对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和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中草药研究方面引起了重视.国内曾有人利用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法对北方的中草药进行了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许多中草药含有相当高抗氧化物质,用DPPH测定法可以鉴定它们含量高低,此法在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开发上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18种中草药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测定中,采用的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在有机溶剂中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呈紫色,它在517nm 处有强吸收,当加入自由基清除剂时,DPPH的单电子被配对而使其颜色变浅,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变小,而且,这种颜色变浅的程度与自由基清除剂的清除能力成正比,从而以评价试验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此抗氧化能力用抑制率来表示,抑制率越大,抗氧化性越强。

李华涛,苏东海,尚涛,潘为高,高平. 几种常用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2008,20:974-982.当归、黄芪、银杏叶、益母草、野甘草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民所认可,在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药用价值。

本研究采用HO·清除及对肝微粒体和亚油酸脂质过氧化抑制的方法,测定五种草药精油和水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Folin—Ciocakeu 试剂法测定它们的总酚含量;用肝细胞体外培养法测定它们的细胞毒性并对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五种草药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益母草、野甘草、银杏叶的水煮提取物活性较强,其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存在较好的线形关系。

此外,本论文还为研究这些草药的一些抗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_张献忠

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_张献忠
[26 ] + [16 ]
[29 ]
[30 ]
[31 - 32 ]


· 清除超氧阴离子 O2 评价方法一般是以烟酰胺
124
中国粮油学报
2012 年第 11 期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腺嘌呤二核苷酸 ( NADH, phenazine methocleotide) 还原吩嗪硫酸甲 酯 ( PMS, - · sulfate) 产生超氧阴离子, O2 和 氯 化 硝 基 四 氮 唑 蓝 ( NBT, nitroblue tetrazolium ) 反 应 生 成 蓝 色 产 物, 在 560 nm 有 强 吸 收 峰, 当 抗 氧 化 物 质 加 入 到 PMS - - · NADH - NBT 体系后, 抑制了 O2 与 NBT 反应, 通过 测定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抗氧化物质的清除自由基能 力 。另外一种广泛应用于测定植物提 取物清除 - O2· 能力评价方法为 5 , 5 - 二甲基 - 1 - 吡咯啉 - N - DMPO 可以与 O2· 生成 DMPO - 氧化物( DMPO ) 法, OOH 复合物, 通过电子自旋共振 ( ESR ) 可以测定其 Noda 等应用 DMPO 法测定了香叶子树叶提 含量, - · 取物清除 O2 能力, 发现其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 O2· 能力。 清除羟基自由基 ( OH · ) 评价方法中应用最多 该方法是通 的是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 TBARS ) 法, 过 Fe + EDTA + H2 O2 + VC 体系产生稳定的 OH·, OH·与 2 - 脱氧核糖反应生成丙二醛 ( MDA ) , MDA 则在一定条件下与硫代巴比妥酸 ( TBA ) 反应生成粉 色反应物, 在 532 nm 处有吸收峰, 通过测定粉色反 应物的量来评价清除自由基能力

中药连翘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中药连翘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中药连翘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连翘(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又称金银花、金銀英、蓍草、小忍冬,属红花科
连翘属植物,也称其他同类植物,如黑面连翘、黄翅连翘、连翘四仙花等。

连翘为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多酚、黄酮、苷等有益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氧化等功能,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连翘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连翘的抗氧化能力主要来源于其多酚类成分和抗氧化成分。

两种成分都可以有效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有助于维持身体正
常状态。

先进的抗氧化可以降低体内活性氧的含量,降低血脂含量,保护诸多细胞,维护
人体健康。

此外,连翘的抗氧化成分在体外的研究中也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一项有关连翘
抗氧化特性的文献报告,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发现其抗氧化活性不但可以抑制自由基的
生成,而且还能有效抑制 DNA 损伤,有效减轻蓝光诱导的细胞死亡。

此外,连翘和其它药用植物成分也可以相互配合起来发挥抗氧化作用,提高药物组合
的效果,更大程度地reduce人体抗氧化能力的缺乏。

总之,连翘抗氧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抗氧化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抗氧
化药物生产中,连翘精油的抗氧化作用十分重要,也是未来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让人们
受益多面。

同时,要想研究出更好的抗氧化方案,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连翘的抗氧化机制,以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

七种常用中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

七种常用中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6 7, C h i n a ;
2 . C h o n g q i n g C h a n g s h e n g Me d i c a l C o . , L t d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6 0 , C h i n a )
葛根 > 菊花> 鱼 腥草> 枸杞> 胖 大海 ; 其 总还 原能力强弱是 : 当归> 山楂 > 葛根 ) 枸杞 > 菊花 > 鱼腥草> 胖大海 ; 其对 F e / 半胱氨酸引发 的大鼠肝微粒 体脂质过 氧化 物的抑制率强弱是 : 当归> 葛根 > 山楂> 菊花 > 枸杞 > 鱼腥 草> 胖
R a d i x P u e r a r i a e , F l o s C h ys r a n t h e m i , H e r b a Ho u t t u y n i a e , F r u c t u s L y c i i , S e me n S t e r c u l i a e L y e h n o p h e r a e ) w v i t r o b y
中图分类号 : R 9 3 1 . 6 文献标志码 : A
C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t h e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o f s e v e n c o mm o n c h i n e s e me di c i n e
d u c i n g ow p e r o f t h e m w a s d e t e c t e d b y f e r r i c r e d u c i n g a n t i o x i d a n t p o w e r ( F R A P ) a s s a y , a n d t h e i n h i b i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t h e m o n r a t m i c o -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
丹参抗氧化活性的机制
丹参中的酚酸类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脂 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和DNA免受氧化损伤。
3
丹参抗氧化活性的应用
丹参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具 有广泛应用,其抗氧化活性是发挥疗效的重要机 制之一。
案例二:灵芝抗氧化活性研究
灵芝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灵芝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如灵芝多糖、 灵芝三萜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药成分的分解或活性的降低。
05 中草药抗氧化活 性应用与前景
中草药抗氧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要点一
预防和治疗疾病
要点二
药物研发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成分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 体内的自由基,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 中风等。
中草药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以作为药物研发的灵感来源,帮 助科学家发现新的药物分子。
黄芩抗氧化活性的机制
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素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 化,保护细胞膜和DNA免受氧化损伤。
黄芩抗氧化活性的应用
黄芩在防治呼吸道感染、肝炎、糖尿病等疾病方面具有广 泛应用,其抗氧化活性是发挥疗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筛选,可快速评价中草药的抗氧化能力。
基于脂质过氧化抑制的评价方法
原理
许多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都与脂 质过氧化有关。中草药如果能够抑制脂 质过氧化,则具有抗氧化活性。该方法 通过测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 来评价中草药的抗氧化活性。
VS
应用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的初 步筛选,可快速评价中草药的抗氧化能力 。
抗氧化活性物质包括黄酮类、酚酸类、鞣质类、皂苷类、多 糖类等。

中药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药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其中抗氧化作用是中药所具有的一项重要功能。

抗氧化作用是指中药通过清除自由基,稳定氧化还原平衡,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中药在抗氧化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多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等,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活性。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氧化作用,如直接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生成、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

一些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已经被研究证实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例如,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减少细胞膜的过氧化反应,减轻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另外,中药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川芎嗪和川芎嗪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减少氧化损伤。

此外,有研究发现很多中药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即多种活性成分共同发挥抗氧化作用。

例如,中药决明和茶多酚的复方制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减轻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

此外,中药黄芪中的多糖对活性氧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药活性成分被研究发现具有抗氧化活性。

例如,最近的研究发现中药灵芝中的活性多糖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细胞内氧化反应来发挥抗氧化作用。

另外,中药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川芎嗪酸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减轻氧化应激。

中药在抗氧化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不仅仅是在活性成分的研究上,还包括药理学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一些研究发现,中药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中药柴胡中的柴胡素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来减轻肝损伤和肝纤维化。

另外,中药玫瑰花中的活性成分玫瑰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枸杞在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枸杞在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枸杞在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中的研究进展植物性食物中富含的抗氧化剂已被证明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枸杞(学名:Lycium barbarum L.),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和食品,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其被认为拥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

本文旨在综述枸杞在抗氧化和延缓衰老方面的研究进展。

抗氧化能力是枸杞最为人所知的特性之一。

枸杞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其他活性物质,这些化合物均具有出色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枸杞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枸杞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如花青素和植物鞣质,不仅能够通过直接清除自由基来发挥抗氧化作用,还能够通过调节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细胞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提高机体对抗氧化应激的能力。

此外,枸杞还被广泛应用于延缓衰老的研究中。

衰老是一系列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过程,而枸杞的一些活性成分被认为能够干预衰老过程。

研究表明,枸杞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衰老的效果。

首先,枸杞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线粒体功能的衰退,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线粒体损伤,从而减缓细胞衰老。

其次,枸杞中的多糖类物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发生率。

此外,枸杞中的植物化合物还被发现能够调节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延缓衰老过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枸杞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研究表明,枸杞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力。

枸杞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多糖类物质能够抑制脑部氧化应激,减少脑细胞损伤,提高脑功能。

此外,枸杞中的植物营养素还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再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并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展。

除此之外,枸杞还被发现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这些作用不仅有助于维护人体健康,还能够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中草药的抗氧化能力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中草药的抗氧化能力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中草药的抗氧化成分的发展现状与方向摘要:本文从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黄酮类、皂苷类、酚酸类、鞣质类、多糖类来简介近年来对中草药抗氧化成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草药;抗氧化;人体衰老已被证实是自由基引起的结果,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自由基水平呈增长趋势,同时自由基清除机制却呈退化趋势,结果造成体内自由基大量积聚。

所以自由基对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渐趋严重,引发了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障碍,促进了多种老年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脑神经细胞变性、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导致机体的衰老,直至死亡【1】。

现今,寻找对身体友好并且清除自由基效果好的有效成分已成为众多科学家所研究的课题。

同时,在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成分也在现今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下趋于使用更稳定、更安全的物质。

传统的常用抗氧化食品添加剂例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已被证实能够抑制人体的呼吸酶活性,食用过量甚至可致畸、致癌,因此,BHA和BHT已在许多国家禁止使用,而日本则要求在食品中不得检出TBHQ(<1 mg/kg)[2]。

寻求天然成分的抗氧化剂已成为食品药品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里介绍一下近年来对中草药中抗氧化成分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中草药中的抗氧化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酚酸类、鞣质类、多糖类和其他类1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

其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某些植物和浆果中,总数大约有4千多种,其分子结构不尽相同。

近年来,现代中医学研究表明,天然植物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和血脂、降低心肌耗氧量、软化血管、抗心律不齐、使冠脉和脑血管流量增加等功能[3-4],所以,中药中的总黄酮含量是测量其抗氧化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黄酮总量的一般提取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5]、三氯化铝比色法、毛细管电泳法[6]、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NaNO2-Al(NO3)3-NaOH分光光度法[7]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中药提取药物中的总黄酮,因而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其他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依次为黄酮醇化合物>黄酮化合物>黄烷化合物。

中药在改善抗氧化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中药在改善抗氧化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中药在改善抗氧化能力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人们对于保持健康和延缓衰老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人体老化及许多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改善人体抗氧化能力。

本文将对中药在改善抗氧化能力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中药在抗氧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抗氧化是指抑制或减少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的过程。

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如多酚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首先,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直接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中和其活性,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

其次,它们能够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帮助清除自由基。

此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二、中药中常用的抗氧化物质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广泛应用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研究表明,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效果。

它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

此外,人参还可以刺激自身的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细胞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2.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免疫力和增强抗氧化能力。

研究发现,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改善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3. 枸杞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食材,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免疫力和改善抗氧化能力。

研究显示,枸杞中的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降低细胞氧化应激的程度。

此外,枸杞还可以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三、中药在改善抗氧化能力中的临床应用中药在改善抗氧化能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临床应用成果。

例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药常被用来抗氧化应激,减少氧化损伤。

另外,中药还被应用于肝脏保护和抗肿瘤治疗,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不仅如此,中药还在美容抗衰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抗氧化中药的研究现状-

抗氧化中药的研究现状-

抗氧化中药的研究现状-摘要:随着人们对氧自由基氧化对机体损伤了解的加深,抗氧化药物成为近年来分析的热点。

目前,具备抗氧化作用的西药大体有三种:①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切断氧自由基生成的药物;②维生素C、为生素E、还原型血红蛋白甘肽等链式反应阻断剂;③具备两种功能的药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中医宝库里面,也有很多具备抗氧化作用的药物。

随着研究方法的增加,抗氧化中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展开了综述。

关键词:中药;抗氧化药物;研究现状1研究方法1.1体外试管法1.1.1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之下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后者是鲁米诺造成萤光化学反应,加入药物之后,萤光抑制率可测量出反映药物清理氧自由基的能力。

1.1.2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HpD(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在光的作用下产生O2,后者使红细胞溶解,加入一定量药物后可以抑制这种红细胞的溶解,以反映药物对的清除能力。

1.1.3抗过过氧化氧作用,过氧化氢与红细胞孵育时可引发显著溶血,可通过增入一定量的药物用以缓解溶血,以体现药物抗过氧化氢的能力。

1.1.4多形核白细胞(PMN)的呼吸发生在PMAT-甲酰氨基乙酸乙酯的作用之下可产生呼吸爆发,进而激活鲁米诺萤光。

加入一定量的药物可刺激由呼吸爆发引发的萤光化学反应,从而体现药物对氧化作用发生的抑制作用。

1.1.5高密度脂蛋白(LDL)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和空气之中可水解为水解LDL(ox-LDL)。

LDL的氧化程度可通过测量硫代巴比妥反应物、二烯键融合、为生素E含量等方法来体现。

增入一定量的药物可刺激LDL的氧化反应,这体现了药物对LDL氧化动词的抑制作用。

1.2动物试验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对凋亡、脑再灌注受损、挤压伤、肺纤维化、急性缺氧和肝肾再倒入损伤展开了研究。

主要采用的动物是鼠和兔。

指标包含:①血液之中LPO含量。

枸杞叶抗氧化活性研究报告

枸杞叶抗氧化活性研究报告

枸杞叶抗氧化活性研究报告
枸杞叶(Lycium barbarum leaf)是中国传统草药之一,被广泛认为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功效。

本研究旨在评估枸杞叶的抗氧化活性,并探究可能的抗氧化机制。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体外实验通过评估枸杞叶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来确定其抗氧化活性。

采用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和
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清除实验。

结果显示,枸杞叶提取物表现出浓度依赖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体内实验采用小鼠模型,评估枸杞叶提取物对小鼠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枸杞叶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强小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活性,同时降低丙二醛(MDA)水平。

这些结果表明,枸杞
叶提取物可以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减轻氧化应激对小鼠肝脏的损伤。

此外,本研究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枸杞叶
提取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

结果表明,枸杞叶提取物富含类黄酮、多酚和花青素。

这些化合物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活性,并可能是枸杞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枸杞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等机制发挥作用。

枸杞叶中的多酚类
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活性的重要成分。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枸杞叶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体外抗氧化研究进展
作者:季春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4期
[摘 ;要]从所含成分和实验方法两个方面着手,对中草药体外抗氧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草药 ;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39-01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体内自由基不断产生,不断被清除,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水平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基反应会导致一些有害变化的积累,攻击生命大分子产生过氧化变性、交联或断裂,从而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引起机体衰老和器官退行性变化,导致心脏病、衰老、糖尿病、红斑狼疮、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目前国内外大力开发新的抗氧化成分以期望能安全有效地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在抗氧化剂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对中草药的研究。

中草药本身的氧化还原作用也是其药理研究的重要问题。

研究中草药的抗氧化作用是个复杂的课题,这与中草药所含成分的多样性以及机体氧化-抗氧化机制的复杂性有关系。

体外实验作为判断一种中草药是否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初筛实验,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中草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摸索出一些实验方法,对药材中到底是哪些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也有了一定研究
常用的体外抗氧化实验方法有:
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DPPH,用无水乙醇配制成0.04mg/mL的DPPH溶液。

分别取2mL不同浓度(2,4,6,8mg/mL)的溶液,加入2mLDPPH溶液,混合均匀,室温放置30min后,5000r/min离心10min。

取上清液于517nm处测吸光值。

用Vc作为
DPPH
A0—2mL无水乙醇+2mLDPPH溶液的吸光值;
A1—2mL样品溶液+2mLDPPH溶液的吸光值;
A2—2mL样品溶液+2mL无水乙醇的吸光值。

2. 总还原能力的测定
在10mL离心管中分别加入0.2mol/LpH6.6的磷酸缓冲液2.5mL和不同浓度(2,4,6,8mg/mL)的溶液1mL,加入2.5mL1%铁氰化钾,混合均匀后于50℃反应20min。

取出后加入2.5mL10%三氯乙酸终止反应,5000r/min离心10min。

取上清液2.5mL,加入2.5mL蒸馏水和0.5mLFeCl3,混匀后静置10min,在700nm处检测吸光值。

Vc作为阳性对照。

3. 对Fe2+离子螯合能力的测定
分别取1mL不同浓度(2,4,6,8mg/mL)的溶液和3.7mL蒸馏水,加入2mmol/L的FeCl2溶液0.1mL和5mmol/L的菲洛嗪溶液0.2mL,25℃水浴10min,于562nm处测吸光值。

EDTA为阳性对照。

样品对Fe2+的螯合率计算公式如下:
Fe2+
A0—1mL蒸馏水代替反应体系中样品溶液后的吸光值;
A1—样品溶液反应后的吸光值;
A2—0.1mL的蒸馏水代替反应体系中FeCl2溶液后的吸光值。

4. 超氧自由基(O2-)清除率的测定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

取50mmol/LTris-HCl缓冲液(pH8.2)4.5mL,置25℃水浴中保温20min,分别加入1mL样品溶液和0.4mL25mmol/L邻苯三酚溶液,混匀后于25℃水浴中反应5min,加入1mL8mmol/LHCl终止反应,于299nm处测定吸光度(Ax),空白对照组以相同体积蒸馏水代替样品。

按下式计算O2-清除率:
O2-
A0—空白对照液吸光度;Ax—样品溶液吸光度。

5. 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
利用H2O2与Fe2+混合产生·OH,在体系中加入水杨酸捕捉·OH并产生有色物质,该物质在510nm下有最大吸收。

反应体系中含8.8mmol/LH2O21mL、9mmol/LFeSO41mL、9mmol/L 水杨酸-乙醇溶液1mL,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1mL。

最后加H2O2启动反应,37℃反应
30min,以蒸馏水为参比,在510nm下测定各浓度的吸光度。

考虑到样品本身的吸光值,以
9mmol/LFeSO41mL、9mmol/L水杨酸-乙醇溶液1mL,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1mL和1mL蒸馏水作为样品的本底吸收值。

按下式计算·OH清除率:
·OH
A0—空白对照液的吸光度;
Ax—加入样品溶液后的吸光度;
Ax0—不加显色剂H2O2样品溶液本底的吸光度。

有研究表明[3-6],植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主要抗氧化成分(总黄酮、多酚及多糖)的含量常表现一定的相关性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以苯色酮环为基础的酚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剂。

植物多酚具有抗菌、消炎、抗血栓、抗病毒、抗癌和扩张血管等作用,可能由其抗氧化作用实现,且已被证实强于某些抗氧化维生素。

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理功能。

刘程程等[7]认为,栀子、龙胆草和板蓝根等6种中药的黄酮和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存在量效关系。

体外实验可作为判断一种中草药是否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初筛实验,若受试物在实验条件下表现出了抗氧化作用,则表明其很可能具有抗氧化能力,可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和筛选。

目前国内已将抗氧化检测实验用于抗衰老保健食品的评价,对促进保健食品的开发具有积极作用。

筛选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甚至单一成分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潘伟,刘瑞娜,章炉军,俞康莹,尚晓冬,赵国屏,谭琦.猴头茵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2.19(2):95-99
[2]郑晶泉.抗氧化剂抗氧化实验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27(1):37-40
[3]黄梅,王学军,杨凯.中药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体外评价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3):109-112
[4]李华彬,将跃,王赤春等.中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和总酚含量[J].中华文化论坛,2008(8):256-259.
[5]杨利军,田迪英.11种中草药抗氧化活性与黄酮含量相关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
技.2008,29(1):119-123.
[6]李健,杨昌鹏,李群梅等.植物多酚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8(12):1-3.
[7]刘程程,韦万丽,廖莉玲,卜卫钢.6种黔产清热类中草药主要抗氧化成分的含量[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2):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