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
大班位置教案 运动和位置教案
大班位置教案运动和位置教案前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与认识运动和位置。
通过活动和练习,幼儿将了解不同运动的类型,并能使用适当的术语来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本教案适用于3-5岁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运动的类型•能使用适当的术语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观察、触摸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教学准备•展示板•彩色纸张•彩色笔、铅笔和橡皮擦•各种类型的球、玩具车、绳子等•班级环境中的家具和其他物品教学步骤1. 活动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准备几个不同的运动道具,如球、玩具车等,并展示给幼儿看。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些道具,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这个球可以做什么运动?•这个玩具车怎么移动?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对不同运动类型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铺垫。
2. 探索运动(20分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运动的任务,例如:•用球将玩具车推到某个位置•用绳子做跳绳运动让幼儿进行尝试,并观察他们的表现。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醒幼儿使用合适的术语来描述他们的运动。
3. 位置关系(20分钟)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些简单的位置任务,例如:•将球放在椅子上•把玩具车放在桌子下面让幼儿观察和完成这些任务,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策略。
鼓励幼儿使用“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位置词汇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4. 团队合作(20分钟)将孩子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例如:•将书放在某个位置•将玩具车推到某个位置让幼儿在小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5. 总结和评估(10分钟)请幼儿回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一些评估问题,例如:•你知道几种不同的运动?•你能描述一下书和椅子的位置关系吗?通过这些问题,检查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并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幼儿将有机会学习不同运动的类型,并能使用适当的术语来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方位》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方位》含反思教学背景此教学活动适用于幼儿园大班(4-5岁)的数学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方向感和观察能力,为日后的空间思维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使用基本方向词语:上、下、左、右、前、后。
2.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方向指引和描述。
3.能够找到物品相对于自己的位置,如找到自己的座位、找书包等。
教学准备1.每个学生一份提前准备好的任务卡片(附图示)。
2.教师准备几个地标牌,如门、窗、白板、教师桌等。
3.场地准备一些障碍物,如椅子、桌子等。
教学活动导入环节1.导师从家中带了一块蛋糕,当大家想吃的时候,大家都问:“在哪儿呢?”那么这时候蛋糕是在哪儿呢?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在问“在哪儿”的时候我们要找到蛋糕与我们自己的位置关系。
2.导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1-2人, 小组要分配一个组名。
最后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组名,导师帮他们协商。
理念呈现1.将物品放在各种不同的地方,请学生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指令描述这些物品。
例如,“书放在桌子的左边”或“我的杯子在椅子的后面”。
2.导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如“跳到左边的三次”、“后退四步”等,要求学生使用方向词语进行指令。
团队合作1.将学生分成两支队伍,队长给队员发任务卡,上面有一个明显的地标和一句话“请你去找一下我的小书包。
”队员根据队长directions的指令去找别人的书包并带回,最后所有的书包摆好。
2.将一个名为小乌龟的小玩具放在房间某个地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方向词语一步步找到它。
引导思考1.导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手臂伸出,并指引其中的“手背、手心、手指、手腕”等各个部分,学生根据导师的指示,使用方向词语进行描述。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一份场地图,要求学生在上面绘制出指定物品的位置,并在纸上使用指令描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反思与总结1.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期望的效果,大家都能使用基本方向词语,同时也能够进行简单的方向指引和描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方位》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方位》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常见方位词并学会简单使用:上、下、左、右、前、后、中、内、外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较好的方位词语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更加准确的描述物品方位和位置。
3.情感目标本节课通过语言游戏、思维图示、游戏体验、生活化场景等教学形式,培养幼儿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自我介绍:老师先简单介绍自己,然后请每个学生依次自我介绍,并简单说明今天来上课的心情。
•认识方位词语游戏:–安排学生坐成一个圆圈,老师拿着一个小球,向其中任意一个学生扔过去,同时说出一个方位词语,学生需要接住球后朝着指定方向扔给另一个同学,同时说出下一个方位词语,以此类推。
2.学习活动•知识讲解:老师通过示范、图片、PPT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方位词语的含义和具体用法,并请学生跟读、模仿。
•控制情境:老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些物品,例如书柜、黑板、小桌子等,让学生进入“探险”状态,通过实地寻找和描述,逐渐掌握方位词语的运用技巧。
3.拓展活动•方位词语抢答游戏: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快速说出图片中物品的位置,让学生摁手答题。
要求摁手的学生简单描述物品位置,同时说出使用的方位词语。
三、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完成了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但是,在方位词语学习中,一些学生在理解、识记方位词时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导致教学速度变慢,需要跟进指导。
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兴趣和情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教学形式、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在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常规上课检查、遇难解决和上课总结等方面的工作要做到及时跟进,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这节课是为大班幼儿设计的一节数学课,涉及到幼儿数学思维、语言、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旨在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识位置的概念,锻炼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掌握表示位置的符号表示法。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其对物体位置的敏锐观察和判断能力。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信心,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幼儿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学会使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四、教学准备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板和挂图。
2.动物符号牌、纸质动物符号卡片、彩笔、计时器等教学工具。
3.班级分组表、名字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放学铃响后,请幼儿们安静入座,做好心理调适和体能训练。
2.回顾上一堂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们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一辆旅游巴士丢了两名乘客,请帮助我们找到这两个乘客。
2.分成小组,每组请抽一张动物符号牌。
3.请每组在图板上画出坐标轴,并将猴子和大象用标记符号分别标记在坐标轴上。
4.让幼儿用计时器对比各组所用的时间,并评选出最先完成的小组。
3. 指导讲解1.在图板上展示每组所画的图形,并讲解表达物体位置的坐标系方法。
2.通过手指演示和图像操控让幼儿去找出图片当中,谁的位置动了。
3.分别用符号表示法和语言形式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让幼儿动手练习,并与同学进行交互沟通。
4. 练习和拓展1.小组合作,挑战“谁动了位置”游戏,比谁最快找出哪个动物符号换了位置。
2.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导演裁判的引导,使孩子了解到空间位置和朝向的概念。
5. 总结反思1.让幼儿回答几个问题总结本节课程所学内容。
2.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表扬和奖励。
3.对本堂课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归纳教学经验教训,并为下一节课程做好计划。
大班数学空间位置教案 [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
大班数学空间位置教案[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1教学目标:根底学问与技能:(1)使学生相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造就学生分辨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分辨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相识和分辨实力,并能敏捷依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造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索问题的实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和爱好。
教学重点: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能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分辨出其余三个方向。
教具:校内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位置和方向》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关于东、南、西、北感性经历的根底上,进一步驾驭按水平方向分出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造就和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学时,我考虑到学生刚刚经验了闲适的假期生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学生的假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场景,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到处有数学,造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生活。
2、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在学生已经学会分辨东、南、西、北后,开展了用手势表示方位、快速转向分辨方位、游乐场里的小导游、学校方位我知道等丰富多彩的嬉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和稳固所学学问。
3、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让学生用所学方位学问介绍自己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并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操场上,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内里各个方向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位置的概念,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准确地描述物品的位置变化。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位置变化的描述。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一张画有若干物品的图纸,若干小卡片,每组一套。
2.学具:每组一张画有相同物品的图纸,每组一套小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画有若干物品的图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
(2)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这些物品的位置是怎么样的?”2.新课教学(1)教师出示一组小卡片,上面画有与图纸相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
(2)教师将小卡片摆放在桌面上,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物品的位置。
(3)教师改变卡片上物品的位置,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变化后的位置。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可以让卡片上的物品回到原来的位置?”(5)教师发放每组一张画有相同物品的图纸和小卡片,让幼儿自己操作,尝试让物品回到原来的位置。
3.练习与巩固(1)教师出示一张新的图纸,上面画有若干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
(2)教师将图纸上的物品位置进行改变,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变化后的位置。
(3)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怎样可以让这些物品回到原来的位置?”4.拓展与延伸(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让物品回到原来的位置吗?”(2)教师出示一张新的图纸,上面画有更复杂的物品布局,让幼儿尝试解决。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你们在解决问题时,用了什么方法?”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讨论,培养了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教案目标•学生掌握方向词:左、右、上、下•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确定位置,进一步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学生通过游戏方式感受方向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板书课件•位置变化卡牌•位置变化记录表•学生个人纸张•彩色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通过材料号召学生脑海中创造出一个小房子,再听问学生“小猫在这个房间里,它在哪里?”通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位置的相关词汇。
第二步:讲解1.通过板书教授方向词汇:“左、右、上、下”。
2.老师通过对小房子的不同角度讲解方向。
第三步:练习1.老师拿出位置变化卡牌,将卡牌的图形放在课桌中心。
2.学生观察完卡牌后,考虑图形的位置在移动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同桌之间分别讨论并交流。
3.老师让学生根据卡牌上的位置变化,将变化后图形的位置标出来,同时在自己的位置变化记录表中记录。
4.将所有的位置变化卡牌都完成记录后,学生将地图变化记录表交给老师进行核对和评分。
第四步:巩固1.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和一根彩色笔。
2.实践游戏《谁的位置动了》,每个人将纸放在桌上,画一个小房子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他人通过发问的方式,让画图者将小房子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当正确答案之后,其他人就可以喊出“谁的位置动了”这个口号。
3.为了让游戏情节进一步升级,在已经熟练了解每个方位的前提下,老师在完成位置变化后的新图中再加入两个不同的对象,来判定位置变化是否清晰、是否理解深入。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实践游戏和实际示范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左右上下等方向词语,并巩固和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感受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和增长自信心。
在下一步授课中,将继续加强学生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慢慢提升数学应用的水平。
大班数学《谁的位置动了》精品教案
大班数学《谁的位置动了》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与位置》第三节《谁的位置动了》。
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位置的变化,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培养幼儿的空间概念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概念,提高观察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概念,观察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汽车、动物卡片、位置变化图、板书用具。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玩具汽车在桌子上的位置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汽车的位置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卡片的位置变化,讲解如何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位置变化图,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变化。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幼儿讨论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谁的位置动了》2. 板书内容:空间与位置观察物体位置变化描述物体位置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描述它们的位置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空间概念和观察力方面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空间智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谁的位置动了》这节课中,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难点在于如何让幼儿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并用语言描述。
大班数学《谁的位置动了》教案
大班数学《谁的位置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知道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位置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位置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一张画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如桌子、椅子、书本、玩具等。
2.学具: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同样物品的图片。
3.课件:动画演示位置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画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
2.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二)基本概念1.教师解释位置的概念,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2.教师通过举例,让幼儿理解位置关系,如“桌子在椅子的上面”,“书本在桌子的下面”等。
3.教师与幼儿互动,让幼儿用位置关系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
(三)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学具,让幼儿在桌子上摆放自己手中的图片,要求摆放的位置与原图一致。
2.教师随机改变一张图片的位置,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变化的位置。
3.教师再次改变另一张图片的位置,让幼儿继续观察并找出变化的位置。
4.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找到的位置变化。
(四)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教师给出一个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找出所有图片中位置发生变化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3.各小组进行讨论,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记录任务。
4.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并对正确的小组给予表扬。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位置概念。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位置关系呢?”3.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位置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1.请幼儿画一张画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并标注出每个物品的位置。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位置关系。
幼儿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
幼儿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一、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图形的位置。
2.学会使用方位词表达物体的位置。
3.增强孩子的观察、记忆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孩子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物体的位置。
2.孩子能准确观察并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1.孩子能根据描述,找到物体的准确位置。
2.孩子能发现和记录物体位置的变化。
四、教具准备:1.幼儿园简易教具图板。
2.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利用图板上的简单图形,引导孩子们回忆和讨论这些图形的名称,并问孩子们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
2.引入(5分钟)老师将壁橱上的玩具熊和玩具兔拿下来,将玩具兔放在玩具熊的上方,然后问孩子们:“玩具兔在哪个位置?它是怎么变化的?”教师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物体的位置可以变化。
3.探究(15分钟)(1)教师拿出一张简单的图,上面有几个图形。
然后老师描述其中一个图形的位置,让孩子们根据描述找到该图形。
例如:“蓝色三角形在红色圆的左边。
”(2)接着,教师挑选其中一个孩子做描述,其他孩子尝试根据描述找到图中的物体。
然后与其他同学验证答案,鼓励孩子互相帮助和修改答案,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4.实践应用(20分钟)(1)教师给每个孩子发放一张有方位关键词的卡片,例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然后由老师描述位置,孩子们根据描述找到合适的关键词卡片。
(2)将几个孩子选出来,他们模拟图中的物体,其他孩子根据描述找到他们。
慢慢加大描述的难度,让孩子们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方位关键词。
5.总结(10分钟)让一些孩子回顾刚才的活动,可以从课前的导入到课中的探究,再到最后的应用。
引导他们总结和形成对方位词的掌握,同时问孩子们更多的地方使用方位词。
六、教学延伸:1.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他们在家里寻找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2.让孩子们制作一个简单的位置游戏,增强他们对方位词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反馈。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找座位》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找座位》教案名称:找座位教案类型:数学课教案适用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3. 掌握数学概念,如顺序、大小、位置等;4. 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幼儿可以移动的小板凳或垫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上的座位图,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叫做《找座位》。
你们看,这是座位图,每个位置都有一个数字,你们要按照数字的顺序找到自己的座位。
谁可以找得最快呢?”引导幼儿回忆数字顺序,帮助他们理解游戏规则。
Step 2:游戏开始(15分钟)1. 老师指挥幼儿站起来,排成一列,按照老师的指令依次找到自己的座位。
2. 在找座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机给出一些指令,如“站在自己的左边”,“站在数字比自己大的座位上”等,让幼儿思考并行动。
3. 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不仅能够巩固数字顺序的概念,还可以锻炼观察、比较、分类和空间定位等能力。
Step 3:总结(5分钟)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幼儿自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游戏过程,让他们总结自己在找座位过程中的观察和行动,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Step 4:拓展(15分钟)1. 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玩一些相关的拓展游戏,如“数字接龙”、“位置对调”等,巩固数学概念和观察力。
2. 在拓展游戏中,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提示和挑战,适应不同幼儿的学习进度和能力。
Step 5:结束(5分钟)老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感谢他们的参与,并帮助幼儿整理座位和教室。
教学反思:通过《找座位》这个游戏,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空间定位等活动,巩固数学概念,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游戏的难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幼儿园大班谁的位置动了数学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谁的位置动了”数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示物体的位置,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词汇:上、下、左、右、前、后。
2. 学习通过观察和描述,发现物体位置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位置词汇描述物体位置。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位置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代表不同物体,如小鸟、小狗、小车等。
2. 环境准备:创设一个宽敞的活动空间,便于幼儿自由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如“小鸟在树枝上”,“小狗在草地上”等。
2.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找位置”的游戏,教师将一些图片藏起来,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描述,找到图片的位置。
3.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之间描述对方的位置,如“你的书包在我前面”,“你的椅子在我旁边”等。
4.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巩固所学的位置词汇。
5. 作业布置:教师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所学的位置词汇描述家里物品的位置。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位置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倾听幼儿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语言表达,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位置接力”活动,幼儿分组进行,每组成员依次描述物体位置,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2. 邀请家长参与,进行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位置描述游戏。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参与机会。
幼儿园大班谁的位置动了数学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和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方位识别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者玩具,用来表示不同的位置关系。
2. 环境准备:创设一个宽敞的活动空间,便于幼儿进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幼儿对位置关系的兴趣。
例如:“有个小猫咪,走来走去不离家,身上有个盖,下面是个巴。
请问这个小猫咪是什么?”(答案:上下)2. 新课部分: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可以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不同位置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位置关系。
例如,教师说出一个物品的位置,让幼儿去找出来。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幼儿巩固所学的位置关系。
可以设置一些拓展任务,让幼儿在课后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位置关系。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幼儿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所学的位置关系,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进。
要关注幼儿在课后是否能够将所学的位置关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幼儿在实践操作中运用位置关系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 课后应用评价:了解幼儿在课后能否将所学的位置关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教学内容1.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 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培养空间感知和方位识别能力。
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让幼儿直观地感知位置关系。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位置关系。
谁的位置动了大班数学教案
谁的位置动了大班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数字0-10的认识和数目的比较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0-10;2.理解数目的比较;3.能够正确使用数目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1.数字0-10的认识;2.数目的比较。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0-10;2.数目比较的示例图片;3.数目比较的游戏。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5分钟)1.和学生们打招呼,让他们坐好。
2.出示数字卡片0-10,问:“这些是什么?”3.让学生依次说出数字的名称。
二、数字认识(10分钟)1.出示一个数字卡片,说出数字的名称。
2.让学生模仿你的发音,大声说出数字的名称。
3.逐渐增加数字的难度,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
三、数目的比较(15分钟)1.出示一组示例图片,如两个苹果和三个梨子。
2.问学生:“哪组水果比较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让学生逐一比较示例图片中的水果数量,并告诉你哪一组水果比较多。
四、数目的比较游戏(20分钟)1.准备一个数目比较的游戏,如“比一比”。
2.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参与游戏。
3.每一轮游戏,出示两组示例图片,学生比较哪一组数量更多。
4.让胜利的小组继续参与下一轮游戏,直到决出最终胜者。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
2.检查学生的答案,并及时纠正错误。
3.强调数目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六、总结回顾(5分钟)1.让学生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回顾数字0-10的认识和数目的比较。
3.祝贺学生们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
教学延伸:1.让学生带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量的比较。
2.制作数目比较的拼图游戏,让学生进行比较。
谁的位置动了教案
谁的位置动了教案教案名称:谁的位置动了?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物体的位置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卡片: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物体名称卡片。
2.场地:教室或操场。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将位置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保持心中默念。
2.全班一起站在原地,教师出示位置卡片,让学生跟随卡片指定的方向移动。
例如:向左移动。
3.每次演示后,教师与学生讨论自己的位置是否改变。
二、游戏环节(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持有一张位置卡片。
每一回合,其中一名小组成员拿出他们的位置卡片并演示指定方向的移动。
2.全班其他学生观察并思考,应该站在哪个位置上,与演示的学生位置重合。
3.学生们讨论并达成一致后,报出答案。
4.演示的学生原地不动,其他学生向指定方向移动或站住。
5.若有错误,进行修正并再次讨论。
6.轮换小组演示,直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演示。
三、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游戏,总结正确位置的规律。
例如:向上移动,其他人则向下移动。
2.教师出示物体名称卡片,让学生描述该物体所在的位置,并与全班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书在桌子上。
3.学生们展示各自带来的物体,并描述其位置。
4.设计小练习,让学生解答与位置相关的问题。
例如:东边是哪个方向?5.教师进行反馈并指导学生思考。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位置的游戏。
可以使用卡片或自己编写问题。
2.学生互相交换游戏,并进行体验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课堂的游戏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位置概念。
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两方面的思考:一是观察和思考演示者的位置变化,二是根据观察结果自己调整位置。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位置的教案幼儿园
位置的教案幼儿园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掌握一些基本位置词,并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位置词的学习本次教学的位置词包括: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等。
引导幼儿手指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方向,让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加深位置概念的理解,培养幼儿空间感知能力。
位置词的拓展通过教师引导,幼儿可以将位置词拓展至“在桌子上”、“在椅子下”、“在柜子里”等具体场景,让幼儿使用词语表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或物品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位置游戏通过位置游戏,引导幼儿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不同的地图上,向幼儿描述一个物品的位置,让幼儿指出该物品所在的位置,或者要求幼儿模拟物品在不同位置的移动,如从椅子上走到地上、从桌子下走到桌子上等。
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位置的理解。
例如:引导幼儿在教室中找到某个物品,并用词语表述该物品所在的位置,或者通过引导幼儿在教室中进行寻宝游戏等,让幼儿动手实践、感知位置词。
教学方法游戏引导法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通过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来实现对位置词语的理解,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体验式学习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位置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位置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位置词语所描述的具体位置关系,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和测试,评价幼儿对位置词语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位置词语,掌握了与位置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加强了对空间关系的感知与理解。
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兴趣中体验、在动手中学习。
教学活动的整体布置逐渐深入,从最初关注于单个位置词语的单体认识,进一步转化为系统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空间认知活动。
大班位置教案
大班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 1. 认识和掌握位置词的用法; 2. 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3. 能够根据位置指示词指示的位置完成练习。
二、教学准备1.道具:地图、纸板、拼图游戏、图片卡片等;2.学生练习的纸张及铅笔、彩色笔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物体的位置,并提问学生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书在桌子的哪边?窗户在门的哪边?2.引入:教师出示图片卡片或者利用拼图游戏,让学生描述卡片或拼图游戏中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掌握位置词的用法。
步骤二:学习和实践(20分钟)1.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地图,在地图上标出几个重要的地点,例如:教室、食堂、图书馆等。
然后,老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在自己的习题纸上用彩色笔圈出相应的地点,并写下相应的位置指示词。
步骤三:巩固和展示(15分钟)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先前扮演的地图角色中描述出地点与位置指示词,并分别向其他小组展示。
2.教师辅导:教师在活动进行中辅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其他组的表现,给出建议与肯定。
步骤四:总结和练习(10分钟)1.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重点强调位置指示词的应用方法和操作要点。
2.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完成练习,同时教师巡视辅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互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位置词的理解,并提高他们使用位置指示词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谁的位置动了》这节活动课,幼儿比较难理解,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清楚区分左和右,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我将本节活动课,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活动准备】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
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
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
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
"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
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