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的语义跃迁_框架转换理论视角

合集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幽默言语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幽默言语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幽默言语研究摘要:至今研究者们已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幽默是如何产生和如实现的问题。

其中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性原则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幽默言语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

虽然大多数的幽默言语确实违反了合作原则,但是违反合作原则的幽默语言并不意味着能够达到幽默的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了从关联理论视角下分析幽默言语行为,以黄西的脱口秀为例,一个拥有中国式英语口音的移民却在西方的脱口秀中脱颖而出。

他对于幽默语言的仔细推敲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他的幽默风格更具有研究的价值。

因此本文探讨了在关联理论视角下以黄西白宫脱口秀为例研究幽默言语。

关键词:关联理论黄西脱口秀1 关联理论在1986年,斯帕泊和威尔逊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出版,标志着关联理论的正式诞生。

关联理论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做出解释。

1.1明示——推理交际关联理论认为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明示-推理的交际。

从说话人角度而言,交际是一个明白无误的示意过程,即交际时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自己的意图。

但从听话人角度而言,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即从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斯帕泊和威尔逊将明示-推理交际解释为“就是说话者给出一个刺激,使得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清楚交际者意欲通过这一刺激向听话者表明一组假设。

”(斯帕泊和威尔逊,2001:63)说话人和听话人在交流中都很重要:说话人参与明示过程;听话人参与推理过程。

说话者的目的可以分为信息目的和交流目的。

斯帕泊和威尔逊将信息目的定义为“使得听话者清楚向听话者表明一组假设”(斯帕泊和威尔逊,2001:58)并且把交际目的定义为“交际目的是使得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清楚了解说话者有信息目的。

”(斯帕泊和威尔逊,2001:61)实现一个成功的交际是通过在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完成他们的任务。

1.2关联性和关联原则斯帕泊和威尔逊认为关联理论包含两个原则。

言学角度的幽默研究

言学角度的幽默研究

言学角度的幽默研究摘要:幽默是一种常见的交际形式,也一直是各领域学者关注的对象,其中也包括语言学家。

近年来,幽默语言学研究渐渐确立了以认知为转向。

本文首先回顾了幽默研究的三大经典理论,随后在语言学的范围内,分别从修辞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幽默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幽默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它能调节气氛,减缓压力,修复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幽默的研究引起了各学科学者的重视,其中包括心理学、文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等。

本文将简要的介绍语言学角度的幽默研究。

一、三种经典幽默理论关于幽默的研究历史悠久,在早期众多的西方理论中,人们大致将其分为三种:(1)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论,这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霍布斯。

所谓优越,即指幽默源于人们对于他人的优越感,是对他人的缺陷和错误的嘲笑。

(2)精神分析角度的释放论,主张这种观点的是弗洛伊德,即幽默是用于缓解紧张或应付交际中困难或窘迫的情况的。

(3)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主要人物是康德和叔本华。

他们认为,幽默是在荒谬的,意想不到的,以及不协调的上下文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三种被视为经典的传统幽默理论。

尽管这三种理论都有其不完整之处,但是它们提出的幽默的基本机制都为以后的幽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后来各个学科的学者在对幽默的研究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三种经典传统理论的影响。

二、幽默的语言学研究幽默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们极大的关注。

在语言学范围内,大多数学者们从修辞学,语用学,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幽默。

(一)修辞学角度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学者的幽默研究主要集中于修辞学研究方面。

代表作有胡范铸(1991)的《幽默语言学》和谭达人(1997)的《幽默与言语幽默》,他们对幽默的修辞结构和技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都把幽默看作语言使用中的修辞方式。

幽默修辞学研究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重视幽默的深层特征以及幽默共有的普遍特征,因而忽视了对幽默内部原理及其产生动因和过程的考察,同时对幽默相关的语境因素、主客体因素重视不够。

《2024年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范文

《2024年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范文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篇一一、引言幽默作为人类语言交流中的一种独特现象,一直备受关注。

而从语域理论的角度研究幽默,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以经典美剧《老友记》为例,从语域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幽默的产生机制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二、语域理论概述语域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交际场合中的使用和变化。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受到语域的影响,而语域是由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交际目的、交际话题、交际场合等多个因素构成的。

因此,不同语域下的语言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意义。

三、《老友记》中的幽默产生机制《老友记》是一部经典的情景喜剧,其幽默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精准的语言运用和恰如其分的语域转换。

剧中的角色们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语域,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幽默元素。

在《老友记》中,幽默的产生往往与以下几种语域转换有关:1. 正式与非正式语域的转换:剧中角色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下的语言使用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了语言带来的乐趣。

2. 日常用语与俚语的转换:剧中角色在使用日常用语的同时,也经常使用俚语和口语化表达。

这种语言的灵活运用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不同角色间的语域差异: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这些差异使得角色间的交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四、《老友记》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以《老友记》中的一集为例,几个好友在一起庆祝乔伊的生日。

在这一场景中,幽默元素层出不穷。

当问及乔伊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时,他回答说想要一个“脱口秀的门票”。

这里就涉及到了正式与非正式语域的转换以及日常用语与俚语的转换。

一方面,乔伊的回答打破了常规的生日礼物选择,让人感到意外;另一方面,他使用的“脱口秀的门票”这一俚语又让人感到亲切和幽默。

这种语域的转换和语言的灵活运用共同构成了这一场景的幽默效果。

关于幽默的理论都在这

关于幽默的理论都在这

关于幽默的理论都在这幽默是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在平时的生活中影响深刻。

一个人很幽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人受欢迎,知识丰富,有内涵。

幽默是一个古老研究问题,其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以后不断得以修正和发展。

关于幽默的研究丰富多彩,大体有三大传统理论范畴:从社会行为角度而言的蔑视论/优越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

1.幽默理论社会行为角度:蔑视/优越论这一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期,柏拉图就曾经讲到,幽默是人对相对无能者表现出来的恶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逊于一般人的人们的模仿,霍布斯进一步论述了这一观点,在对人类情绪情感范围的合成性分析中,他指出了优越感在幽默中的作用。

他认为,笑是突然意识到自己比别人优越时的表现。

后来的Charles Gruner (1997)进一步发展,他的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1)每一个幽默的情境都有一个优胜者和一个失败者;(2)乖讹总是出现在幽默的情境中;(3)幽默需要有惊奇这一要素。

总之,相信优越论的研究者都认为,幽默的过程中,人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如嘲笑,夸张,蔑视等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心理分析角度:释放论释放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幽默这种方式来释放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压抑感和紧张感。

弗洛伊德是幽默的释放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将笑话区分为“无意的”和“有意的”,有意的笑话包含攻击性的或关于性的内容,并能诱发大笑或者狂笑,而无意的笑话则很少具有情绪情感方面的影响,仅仅能诱发微笑或吃吃的笑。

而且,在弗洛伊德的术语中“,幽默”一词被限定为在有意识的超我的基础上建立的喜剧解释,而“笑话”则建立在无意识的基础之上( Freud,1967)。

弗洛伊德的著作并不是论述幽默感知的结构,而是幽默感知对人类情绪或情感生活的影响,及其与弗氏心理构造理论的关系(Veatch,1998)。

换言之,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并不关注什么是幽默的问题,也没有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幽默好笑,因此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关于笑的理论。

关于幽默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于幽默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于幽默理论的研究综述黄奕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心理系师范班10070330128)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关于幽默研究的主要理论以及其在最新领域的进展,回顾了传统的三大理论,即:从社会行为角度而言的蔑视论/优越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

然后着重介绍了幽默在认知方面的重要理论和最新进展。

也有三个理论,即:框架转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以及关联理论。

并对以上理论做出稍许阐释。

最后简要介绍了最新幽默研究在语言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新进展以及幽默的大脑加工机制,在这些新的领域所获得的幽默研究也具有其特别之处,丰富了对幽默的研究。

关键字:幽默;蔑视论;释放论;乖讹论;框架转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理论1 引言幽默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它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评价一个人很幽默,则某种意义上代表着这个人比较受欢迎。

幽默也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幽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以后的世纪里不断得以修正、检验和发展。

关于幽默的研究比较丰富多彩,大体有三大传统理论范畴:从社会行为角度而言的蔑视论/优越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

这三种理论中,第一种优越/ 蔑视论展示了言语编码者的一种不良心态,第二种释放论表明信息传递所产生的效果,第三种是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将不和谐或不协调的对象在大脑中以某种方式统一起来并联通,只有该理论涉及幽默的生成机制问题。

此外还有从语言学,机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认知语言学等领域的幽默理论和幽默研究概况。

2 三大传统理论2.1 蔑视/优越论这一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期,柏拉图就曾经讲到,幽默是人们对相对无能者表现出来的恶意。

亚理士多德则认为喜剧是对于逊于一般人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喜剧是对逊于一般人的人们的模仿。

后来霍布斯进一步论述了这一观点,在对人类情绪情感范围的合成性分析中,他指出了优越感在幽默中的作用。

[框架,迁移,角度,其他论文文档]从框架迁移的角度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研究

[框架,迁移,角度,其他论文文档]从框架迁移的角度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研究

从框架迁移的角度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研究摘要: 赵本山喜剧小品在当今的艺术舞台独领风骚,独特的表演方式、娴熟的表演技巧、幽默诙谐的艺术语言使得其魅力一直不减。

本文以赵本山经典春晚小品语言为素材,旨在运用框架迁移理论寻找笑声背后的语言规律和人类的认知机制,并找出引起框架迁移的触发器。

关键词: 赵本山喜剧小品言语幽默框架迁移理论喜剧小品是当今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舞台表演的繁荣相比,对喜剧小品的专门研究相对要少很多,而专门集中对某一位表演者进行的研究则更少。

目前对赵本山喜剧小品的研究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从传记文学角度讲述其明星历程,另一类主要集中在艺术、文化和语言学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喜剧小品中的幽默,以合作原则、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用得最多。

框架迁移的角度对于小品中的幽默语篇的研究几乎没有。

1.框架迁移理论框架的概念最早是由Bateson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行为需要有一些对事件进行元语言层次描写的解释框架,并被应用于人工智能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

在语言学研究中,Fillmore将框架定义为:“植根于一定语境中的范畴体系。

”框架迁移实际是一种概念修正,它反映了将现存信息在新框架中进行重组的语义重析的操作过程。

Seana Coulson(2001)曾以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框架迁移:广告策划要求Gerber在海外某市场使用一个儿童笑脸图案作为其儿童用品的商标。

但是当他考察完当地的商标使用方式时,马上就转变了想法。

因为当地人习惯以商品内容为商标,他们在理解Gerber的商标时很容易从“儿童用品”这个框架转到“儿童做成的食品”框架的理解中。

框架迁移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最初的期望的突然转变,而最初的期望主要依赖于默认值,也就是说在对相反的信息的缺省中,读者或听者会假定为已有的典型的假设。

框架迁移理论能够为小品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该理论强调语言理解的动态性,而这一点也正是小品中幽默效果产生的关键所在。

英语言语幽默中的刻意曲解

英语言语幽默中的刻意曲解

英语言语幽默中的刻意曲解周文德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云南丽江674100摘要:言语幽默是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刻意曲解是实现言语幽默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语义层面来看,英语中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义等现象常常引发刻意曲解;从语用层面来看,偷换概念和转移目标则是引发刻意曲解的主要方式。

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常常利用语义歧义和语用含糊来刻意歪曲说话人的话语意图,产生幽默效果,实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英语;言语幽默;刻意曲解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幽默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生活中的幽默是人生智慧的闪现,是对生活的另类注解,也是最保值的快乐投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幽默能让人乐观地面对生活,巧妙地化解冲突和危机,豁达地面对压力和挑战,从而使人们的生活色彩斑斓,多姿多彩。

幽默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幽默做出不同的解读,有的研究幽默的起源,有的研究幽默的生成,有的研究幽默的类型,有的研究幽默的翻译等等,而更多的是综合研究,精彩纷呈。

本文在其他学者有关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以英语语料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探讨刻意曲解在英语言语幽默中的作用,指出刻意曲解是受话人故意歪曲发话人的意图以达到幽默交际的一种话语策略。

一、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有关言语幽默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幽默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幽默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功能方面,在幽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理论来解释幽默的心理机制。

张喆认为,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三种:首先是霍布斯的优越论(Superiority Theory),主张笑来自乐趣,乐趣来自由于突然意识到自己高人一等而来的某种得意感;其次是以康德和叔本华为代表的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主张笑的原因不过是突然感觉到一个概念和借助这一概念表现的现实事物之间的不和谐,而笑本身正是这一不和谐的表现;再次是佛洛依德的释放论(Relief Theory),认为幽默的实质就是把为社会禁止的侵略性冲动转换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而且可以不必耗费额外的心理能量来抑制这种冲动,幽默将人的痛苦和愤怒转化成了微笑和大笑,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情感的释放[1]5-6。

框架语义学对英汉幽默的解读

框架语义学对英汉幽默的解读

框架语义学对英汉幽默的解读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对幽默的鉴赏主要取决于对语言的反应能力。

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幽默有着恰当的解释力。

本文以英汉幽默为例,把能够获取幽默效果的手段分为“双关、突降、急智”三种,根据框架语义学的框架转换、原型理论和视角等解读这三种手段所达成的幽默效果。

标签:框架语义学框架转换原型视角幽默解读一、引言幽默是什么?根据维基百科,幽默是“使人感到好笑、高兴、滑稽的行为或语言,相当于风趣”。

然而,幽默比笑更有深度,其产生的效果远胜于咧嘴一笑。

幽默的载体多种多样,卡通画、喜剧、笑话、小品、相声等等均是产生幽默的载体。

对幽默的研究涉及心理学、哲学、美学、语言学等诸领域。

仅从语言学内部来看,各个研究者的切入视角就各不相同。

国内学者如吴术燕(2011)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相声幽默语言,袁琴芬(2011)从多模态——听觉印象研究了幽默的交际效果。

国外学者如Zajdman(1995)研究了幽默言语的策略,Boxer,D.和 F.Cortes—Conde(1997)研究了幽默言语行为的参与者角色等。

虽然这些研究帮助我们从各个方面更好地理解了幽默,却没有全面剖析幽默言语效果得以实现的心理过程,即受众理解幽默时的心理过程。

王文斌(2004)指出,“受众在幽默言语的幽默实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幽默言语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受众的成功解读”。

鉴于此,本文拟以英汉语言幽默为例,区分了达成幽默效果的“双关、突降、急智”等三种手段,根据框架语义学的框架转换、原型理论和视角等理论解读这三种手段所达成的幽默效果。

二、框架语义学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Fillmore(1982:373)把其中的“框架”界定为“由概念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概念相互连通,理解其中任何一个就必须以理解整个系统结构为前提”。

框架还是“具体统一的知识构架,或经验的整体图式化”(Fillmore,1985:223)或“认知结构”(Fillmore and Atkins,1992:75)。

幽默语言的语义分析和语境分析概述

幽默语言的语义分析和语境分析概述

幽默语言的语义分析和语境分析概述作者:张悦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11期摘要:幽默语言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语言,它来自丰富的联想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同时,幽默语言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折射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个体语言之间的磨合以及个体语言与社会语言的相互适应。

而幽默语言的形成离不开语义中词汇意义和语境中情景意蕴的相互作用,本文则主要从语义分析和语境分析两个方面对幽默语言进行简单剖析,以揭示幽默语形成的实质。

关键词:幽默语语义分析语境分析一、幽默语言的含义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幽默语言又称为言语幽默,就是借助省略、跳跃、双关、歧义等种种语言手段,使得交际语之间出现某种不和谐、不合乎逻辑甚至是荒谬可笑、出乎意料的关系,从而在交际中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当然,幽默效果的最终实现单单依靠幽默语言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接受者理解幽默语言的种种关系,觉察到幽默语言中不和谐因素中的和谐部分,并深刻地意识到幽默语言的真实内涵,这样幽默效果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1]而至于幽默语言的分类,著名学者李军华在其语言学著作《幽默语言》中提出了语言表达幽默和语言创造幽默两种类型,其中语言表达幽默是借用语言将幽默的行为记录下来,这里的语言主要是起着如实记录的作用。

而语言创造幽默是指采用多种语言手段,如变异、省略等来创造幽默。

例1.小声点!你的喉咙,立体声似的!又不是做广告,要搞得人人皆知!这里着重强调的句子就是利用了创造性的语言达到了幽默的效果,属于语言创造幽默。

虽然李军华将与语言相关的幽默都列为语言幽默有失偏颇,但其提出的语言创造幽默这一概念却被广泛地使用。

胡范铸先生在他的语言学著作《幽默语言学》中就沿用了这一概念,明确指出:“语言的幽默是指语言创造的幽默。

”而本文所阐述的幽默语言也主要是就语言创造的幽默这一层面展开。

二、幽默语言的语义分析任何句子所传达出来的语义都是一个综合体,从广义上讲,语义包括词汇义、语法义、修辞义、逻辑义、语境义和社会义等诸多方面,而本文则从语义的狭义出发,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析幽默语言的成因,而将语境义归于语境分析之列。

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的语义跃迁_框架转换理论视角

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的语义跃迁_框架转换理论视角
二 、框架转换和语言加工模式
框架是一种记录个体或团体的心智世界与物理世界 进行动态双向互动而后形成的认知经验的概念系统或经 验空间 。语言意义的理解过程就是启动并填充框架的过 程 ,即自动激活所涉及到的一整套知识经验的过程[9]33 。 Sperber 和 Wilson 把这一整套知识经验分为三类 :逻辑信 息 、词汇信息和百科信息[3]86 。当人们接触到新信息时 ,就 会从知识经验中激活 、提取信息组块 (chunks) ,也就是激 活框架 ,在语言解释理解过程中 ,人们从知识经验中获取 框架并建构语言意义 。Coulson[9]35 认为 ,意义建构主要就 是框架的建构 (const ructing f rames) , 框架内成分和成分 之间的关系通过 跨 心理空 间 建 立 。框架 是 空 位 槽结 构 (slot/ filler st ruct ure) 、缺 损 值 ( default value) 和 弱 限 制 (weak const raint) 的表征 ,这些特点允许框架内循环的框 架嵌入 ,这种框架内循环的框架嵌入就是框架转换 (f rame - shifting) 。
一 、乖讹论和关联理论对幽默的阐释
传统的乖讹论 ,指的是某一物体 、事件 、思想或社会现 象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出现与常规相悖 、出乎意料 、不合 时宜等现象 ,也就是不和谐[4] 。使用乖讹论解释幽默有着 悠久的历史 。德国哲学家 Hegel 认为 ,任何一个本质和现 象的对比 ,任何一个目的和手段的对比 ,如果出现矛盾和 不相称而导致这种现象的自我否定 ,这样的情况就会变得 可笑[5] ;Beattie[6] 认为幽默是两个匹配不当的想法的结 合 ; Kant [7] 和 Schopenhauer [8] 也认为预期结果同现实之 间存在差异是幽默的必要条件 ①。在讲笑话的过程中 ,说 者 (作者) 和听者 (读者) 对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一些状况存 在共识 ,即对笑话中的背景 、结构 、常识 、习惯与社会诸因 素的认识是一致的 ,当笑话的内容与一致性共识发生冲突 时 ,幽默就产生了 。事实上 ,乖讹是衡量一个话语或事件 是否幽默的必要条件 。

从隐性空间复合论看幽默理解时的语义跃迁

从隐性空间复合论看幽默理解时的语义跃迁

从隐性空间复合论看幽默理解时的语义跃迁
蒋勇
【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Coulson(2001)等用框架转换论来阐释幽默言语事件中的语义跃迁过程.本文用隐性空间复合论来重新阐释这一过程,用话语输入信息与语境假设这两个输入变量在复合空间中的交互作用来描述实时意义的动态创生过程和某些幽默话语理解时的语义跃迁过程.
【总页数】7页(P25-31)
【作者】蒋勇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从幽默小段看语义的明确与不明确 [J], 陈亦愚
2.从医务工作者称呼使用看隐性权势与同等语义 [J], 李玉新;邱天河
3.从语义学视角看言语幽默的生成过程 [J], 唐建福
4.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的语义跃迁——框架转换理论视角 [J], 姜蕾
5.学术讲座:沉默的词语——汉语中的隐性成分从致使角度看“把”字句的语义[J], 徐宇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话语的跨语转换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话语的跨语转换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话语的跨语转换作者:屈佩黄惠红朱燕琪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分析和讨论了幽默话语的话语转换问题。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研究了《爱丽丝漫游仙境》幽默话语的三种类型,即上下文语境的误导与语境假设的打破与重建、词义的标记性与语境假设的打破和重建、词语的语音与语境假设的打破和重建,的跨语转换效果,得出第一种类型的跨语转换最稳定,第二种类型依赖于译出语是否有对应的双关语,倘若没有,为了上下文语意连贯,译者会仅保留标记语义,损失掉幽默效果;最后一种的转换依需要译者通过迂回的手法来还原效果,如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新词或新语篇,转换效果最不稳定。

【关键词】关联理论;幽默话语;跨语转换【作者简介】屈佩,朱燕琪,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系;黄惠红,北京师范大学中文言文学学院中文言文学系。

一、引言《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下简称《爱丽丝》)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于1895年出版的儿童作品,被看作是“19世纪英国荒诞文学的一个高峰”。

其荒诞美学最直接体现在了其语言的幽默话语上。

因学源于英国,并且其他国家的作者很少尝试,所以Lehmann(1972)认为其为英语特有的语言现象。

Ede(1987)认为荒诞的幽默话语源于语言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游戏;是“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的一种平衡与张力,通过引起期待,然后使得期待落空实现。

综合上述学者的看法,可以得出译文很难实现荒诞的幽默话语。

但是译文真的无法实现原文的幽默话语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研究将用关联理论从对《爱丽丝》原文及赵元任译本进行分析和对比,总结得出幽默类型,并解答每种类型在译文中跨语转换的策略。

二、关联理论与幽默的认知解读关联理论(Wilson & Sperber, 1986/1995)指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幽默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产生机制和解读过程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幽默的语域理论,分析其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核心的语言学理论,它强调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具有多种功能。

该理论将语言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域等多个子系统。

其中,语域是指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交际场合中的运用方式。

三、幽默的语域理论幽默的语域理论是指在特定语域中,通过运用语言的各种手段,如语音、词汇、语法等,达到幽默效果的理论。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幽默的语域理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语域差异:不同语域中语言的运用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例如,正式场合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方式存在差异,通过将两种语域的语言进行巧妙结合,可以产生幽默效果。

2. 语境解读:幽默的产生往往依赖于特定的语境。

在特定语境下,通过对语言的多重解读,可以产生幽默效果。

例如,在对话中,通过利用对话者的误解或双关语意,达到幽默效果。

3. 语音、词汇、语法手段:通过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手段,可以产生幽默效果。

例如,运用夸张、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或运用不常见的词汇搭配,都可以产生幽默效果。

四、幽默的语域理论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幽默的语域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 跨语域性:幽默往往跨越不同语域,将不同语域的语言进行巧妙结合,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语境依赖性:幽默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语境,需要对语境进行准确解读。

3. 语言创造性:幽默的产生需要运用语言的各种手段,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幽默的语域理论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违反常规:幽默往往通过违反语言使用的常规规则,打破人们的预期,产生意外之效。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幽默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产生机制和解读过程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幽默的语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框架。

本文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分析其内涵、特点及研究方法,以期为幽默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功能。

该理论将语言看作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域功能等。

在研究幽默的语域理论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

三、幽默的语域理论语域是指特定社会环境中使用的特定语言变体,包括口语、书面语、专业术语等。

在幽默的产生和解读过程中,语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幽默的语域理论认为,幽默的产生源于对常规语域的偏离和颠覆,通过对语言规则的打破和重组,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四、幽默的语域类型及特点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幽默的语域可以分为口语化语域、专业术语语域、非自然语境语域等类型。

口语化语域幽默以口语化表达为主,具有轻松、自然的风格;专业术语语域幽默则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非自然语境语域幽默则通过对常规语境的颠覆和重构,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五、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方法在研究幽默的语域理论时,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幽默的语域特点和产生机制;定量研究则通过收集大量语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幽默语域的使用频率、分布规律等特点。

此外,还可以采用跨文化对比的方法,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幽默语域的异同。

六、案例分析以一句典型的网络流行语“我是一条酸菜鱼,又酸又菜又多余”为例,这句话通过自嘲和夸张的手法,形成了口语化语域的幽默。

通过对该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如何通过对常规表达方式的偏离和颠覆,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浅谈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分析

浅谈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分析

浅谈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分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浅谈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分析浅谈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分析范文一、引言幽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指那些不协调的、荒谬的和令人发笑的语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的语域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探究语言应用与功能的理论体系,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语言研究中。

本文尝试以这一理论框架为基础,深入研究幽默语域的理论体系。

通过对幽默的语域理论的探索,本文旨在分析幽默产生的机制、特征以及在交际中的应用。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系统,其核心功能是表达、交换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我们应当重视语言的实际应用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方式。

语言的多种表达形式及其应用背景为探究幽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三、幽默的语域理论概述幽默的语域理论主要探讨幽默在特定语境中的产生与传播。

该理论认为,幽默的产生与特定语域的规则、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特定的语域中,人们通过运用语言的各种技巧和策略,如夸张、双关、讽刺等,来制造出幽默效果。

四、幽默的语域特征分析1. 语境依赖性:幽默的产生往往依赖于特定的语境。

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句话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分析幽默的语域特征时,必须考虑其语境因素。

2. 文化性:幽默往往与特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因此,在研究幽默的语域理论时,应关注文化因素对幽默的影响。

3. 交际性:幽默在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幽默,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在研究幽默的语域理论时,应重视其在交际中的应用。

五、幽默的语域理论在交际中的应用1. 社交互动: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通过运用幽默的语域理论,可以有效地调节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够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与沟通。

2. 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运用幽默的语域理论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

通过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表达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3. 广告宣传:在广告宣传中,幽默的语域理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范文

《2024年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范文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篇一一、引言幽默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产生和传播机制一直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语域理论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幽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以美剧《老友记》为例,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幽默的产生机制和传播规律。

二、语域理论概述语域理论是指在不同社会语境下,语言使用的变化和差异。

它包括语场、语式和语旨三个要素,即语言使用时的场合、方式和对象。

在不同的语域中,语言的功能和表达方式都会有所变化,这也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三、《老友记》中的幽默分析1. 语场下的幽默《老友记》的语场主要是在一个友情的社交圈内,通过描述六个好友之间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变化来展现幽默。

在特定的语场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往往具有特定的主题和情境,这种情境下的语言使用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例如,在某一集中,乔伊(Joey)和瑞秋(Rachel)争论谁是更好的演员时,两人都用各种夸大的言辞来证明自己的演技。

由于语场的特定性,这种争论既显得幽默又不失为情节发展的一部分。

2. 语式下的幽默《老友记》的对话形式多样,包括口语、书面语、俚语等。

不同的语式在表达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也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例如,剧中人物经常使用夸张、比喻、反讽等修辞手法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3. 语旨下的幽默在《老友记》中,人物之间的亲疏关系和互动方式都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例如,在某一集中,罗斯(Ross)向瑞秋表白时被拒绝后,罗斯用一种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种在特定语旨下的表达方式既让人感到心酸又觉得好笑。

四、《老友记》中幽默的传播机制《老友记》中的幽默不仅在剧情内部传播,还通过观众之间的分享和讨论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

这种传播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剧情内部的情节发展来传播幽默;二是通过观众之间的分享和讨论来扩大幽默的影响力。

此外,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也为《老友记》中的幽默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从框架迁移角度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的开题报告

从框架迁移角度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的开题报告

从框架迁移角度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喜剧小品已经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的一种常见方式,赵本山喜剧小品更是其中的代表。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台风以及幽默的言语表达方式,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言语幽默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它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激起欢笑,成为整个小品的亮点所在。

然而,在实践操作中,许多观众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并不能理解,只是由于演员的表演技巧而进入到喜剧状态之中。

因此,有必要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其内在的构成因素以及表现形式。

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从框架迁移的角度,通过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揭示其幽默构成的内在机制和营造的语境背景,为深化对于喜剧小品的理解和欣赏提供启示和参考。

3. 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言语幽默所依赖的语境背景语境在言语幽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幽默表达的基础之一。

因此,本文将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各种语境背景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语境对于幽默效果的影响。

(2)言语幽默的构成因素言语幽默的构成因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影响幽默效果的因素也很多。

本文将重点探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所采用的各种言语幽默构成因素,以及其在幽默中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3)言语幽默在框架迁移中的作用框架迁移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新信息时,通常会从已有的知识框架中获取信息。

在言语幽默中,框架迁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框架迁移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作用,并分析幽默效果与框架迁移之间的关系。

4.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调查和语言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较为系统的语言分析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

5. 研究意义通过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本文可以对于喜剧小品的表现和幽默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幽默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喜剧小品,丰富人们的艺术娱乐生活。

框架转换与幽默言语意义的识解

框架转换与幽默言语意义的识解

Frame-Shifting in the Meaning Constmal of Verbal
Humor
作者: 江加宏
作者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出版物刊名: 池州学院学报
页码: 87-9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框架理论 框架转换 幽默言语 意义识解
摘要: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

Fillmore的框架理论提出百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同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它们共同促使对意义的理解。

本文试以框架理论中的框架转换为视角,探讨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如何通过框架转换来识解言语中的幽默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 ,幽默 言语经常以微妙的语句和多维的语境表达人类的思想与 智慧 ,像隐喻一样 ,幽默言语正在成为认知语用研究关注 的中心 。幽默言语像其他的修辞语言一样 ,可以实现复杂 的交际 、社会和认知目的 ,在愉悦的气氛中实现交流 ,一条 好的笑话有效地使用隐含的 、曾经被忽视的诸多关联 ,或 者至少提升一个情境中曾经被忽视或压制的某些方面的 凸显 ,因此 ,幽默可能导致一个情境新的理解 ,或者加强一 组意义而牺牲另外一组意义 。也许 ,框架转换方法有助于 幽默言语的规范化 ,使其成为语言使用的常规固定形式 , 就像 Lakoff & Johnson 用概念隐喻方法规范化隐喻一 样[14] 。未来的研究应该以更加实用的方法探讨幽默言语 如何通过框架对照或框架转换 ,进而重新组织认知环境并
一 、乖讹论和关联理论对幽默的阐释
传统的乖讹论 ,指的是某一物体 、事件 、思想或社会现 象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出现与常规相悖 、出乎意料 、不合 时宜等现象 ,也就是不和谐[4] 。使用乖讹论解释幽默有着 悠久的历史 。德国哲学家 Hegel 认为 ,任何一个本质和现 象的对比 ,任何一个目的和手段的对比 ,如果出现矛盾和 不相称而导致这种现象的自我否定 ,这样的情况就会变得 可笑[5] ;Beattie[6] 认为幽默是两个匹配不当的想法的结 合 ; Kant [7] 和 Schopenhauer [8] 也认为预期结果同现实之 间存在差异是幽默的必要条件 ①。在讲笑话的过程中 ,说 者 (作者) 和听者 (读者) 对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一些状况存 在共识 ,即对笑话中的背景 、结构 、常识 、习惯与社会诸因 素的认识是一致的 ,当笑话的内容与一致性共识发生冲突 时 ,幽默就产生了 。事实上 ,乖讹是衡量一个话语或事件 是否幽默的必要条件 。
框架转换在幽默言语中有重要体现 ,本文重点讨论框 架转换理论在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的作用 ,尝试为幽默言 语解读的认知语用探究一种相对而言较为合适的理论模 型。
三 、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的框架转换
Koestler[11] 曾对幽默言语解读做出如下的解释 :幽默
·154 ·
言语理解包括双联想思维 ( bisociative t hinking) ,即从两 个内部协调但外部冲突的参照框架去感知和理解同一情 景 ,这与乖讹论的观点相一致 。因此 ,幽默言语理解需要 听者 (读者) 首先识别一个框架 ,在遇到与此框架或期待结 果不符的冲突信息时 ,则启动另外一个参照框架 ,这种再 解读过程 ,即把现有信息重新组织加工进行语义再分析的 过程 ,就是 Coulso n 论述的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的框架转 换[9 ]34 。
Sperber 和 Wilson 提出的关联理论[3]78 认为 : 理解的 过程就是不断寻找关联的过程 ,通过关联调整影响语言理 解的语境 。说者通过明示行为向听者展示自己的信息意 图和交际意图 ,为推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听者就根据对方
[ 收稿日期 ] 2009 - 06 - 20 [ 作者简介 ] 姜蕾 (1969 - ) ,女 ,辽宁沈阳人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 ①乖讹论起源于哈德森 ( Hutcheson) 的著作《笑的反思》( Reflections Upon Laughter) ,不过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是经过康德 ( Kant) 、
———框架转换理论视角
姜 蕾
(东北大学 外语学院 ,辽宁 沈阳 210000)
[ 摘 要 ] 框架转换理论可以成功解读幽默言语理解和认知过程中的语义跃迁 。使用定性的分析方法 ,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英汉语幽默语料的分析 ,发现框架转换出现在词 、句 、段乃至篇章等各个层面的幽默言语
中 。结合乖讹论和关联理论 ,将幽默理解的信息加工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建立初始框架 、启动框架转换和合
二 、框架转换和语言加工模式
框架是一种记录个体或团体的心智世界与物理世界 进行动态双向互动而后形成的认知经验的概念系统或经 验空间 。语言意义的理解过程就是启动并填充框架的过 程 ,即自动激活所涉及到的一整套知识经验的过程[9]33 。 Sperber 和 Wilson 把这一整套知识经验分为三类 :逻辑信 息 、词汇信息和百科信息[3]86 。当人们接触到新信息时 ,就 会从知识经验中激活 、提取信息组块 (chunks) ,也就是激 活框架 ,在语言解释理解过程中 ,人们从知识经验中获取 框架并建构语言意义 。Coulson[9]35 认为 ,意义建构主要就 是框架的建构 (const ructing f rames) , 框架内成分和成分 之间的关系通过 跨 心理空 间 建 立 。框架 是 空 位 槽结 构 (slot/ filler st ruct ure) 、缺 损 值 ( default value) 和 弱 限 制 (weak const raint) 的表征 ,这些特点允许框架内循环的框 架嵌入 ,这种框架内循环的框架嵌入就是框架转换 (f rame - shifting) 。
11 框架转换在幽默言语中的体现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英汉语幽默语料的分析 ,我们发现 框架转换出现在词 、句 、段乃至篇章等各个层面的幽默言 语中 。 词是影响言语意义理解的最小单位 ,在幽默言语解读 过程中框架转换首先体现在词的层面上 。 句子比词长 ,比段落短 ,但意义表层面上 。 语境是影响言语意义的最大变量 ,而语境的铺设和发 展更多地是通过段落与篇章来完成 ,因此 ,在幽默言语解 读过程中框架转换也体现在段落与篇章的层面上 。 由此看来 ,人们在欣赏幽默言语时 ,首先启动优先默 认框架加以解读 ,当新信息与该框架发生冲突而导致停顿 时 ,释话人只得放弃该框架 ,转而重新启动另一框架对不 和谐处进行解读 ,并重新解释言语的前半部分 ,从另一个 不同的视角重新解释所有的场景因素 。不和谐处体现在 幽默言语的词 、句 、段乃至篇章的不同层面上 ,因而框架转 换也体现在词 、句 、段乃至篇章的不同层面上 。事实上 ,幽 默的形成和理解涉及一系列心理空间的连续性层级构型 , 这些构型随着话语的展开而不断调整 ,并受到语义 、语用 和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因此框架转换具有循环 、叠加 和嵌入的特征 。 21 基于框架转换的幽默言语解读模型 框架转换在幽默言语中的词 、句 、段落与篇章等层面 的重要体现 ,说明了框架转换理论在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 的作用 ,本文尝试使用框架转换理论为幽默言语解读的认 知语用探究一种相对而言较为合适的理论模型 。 框架转换理论对幽默言语进行认知解读时 ,将幽默言 语理解的信息加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建构阶段 ,建 立初始框架以及同该框架一致的意义 ,为语用理解打下基 础 ;框架转换阶段 ,新信息违背了伴随初始框架建立的预 期结果 ,启动框架转换 ;最后是跃迁建构阶段 ,通过框架转 化 ,合成新的颠覆性框架 ,信息被重新解读 ,以消除与先前 预期之间的冲突[12] 。至此 ,完成释话过程的语义跃迁 ,并 实现幽默言语的解读和认知 。 根据框架转换理论 ,大脑对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也就 是信息的加工过程 ,释话者借助话语信息激活开建构一个 能表征句子意义的框架 ,框架由一系列空位槽组成 (框架的 空位槽特点) ,这些槽会形成语用者的解释和心理期待 ,当 心理期待与语境意义相冲突时 (框架的缺损值特点) ,启动 框架转换 ,信息被重新加工 ,并合成一个新的颠覆性框架 ,
也就是导致已有信息表征的重新表征 (框架的弱限制特 点) ,通过释话者对语言进行再分析和更多复杂的推理 ,完 成释话过程的语义跃迁 ,并实现幽默言语的成功解读 。
四 、结 语
使用框架转换理论分析幽默言语 ,强调幽默的效果基 于初始框架和转换框架之间颠覆性的关系 ,这与乖讹论对 幽默的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框架转换理论 ,幽默涉 及框架的转换和对照 ,通常来说初始认同的框架突然地转 化成初始受压制的框架[13] ,这个框架或与初始框架不相 协调 ,或与其颠覆 。颠覆性框架与初始认同框架的对照是 幽默言语二次建构认知语境和生成意义的中心因素 。从 认知角度而言 ,幽默言语可以对认知环境生成巨大的变 化 ,一个好的笑话可以同时倾向于几种语境 ,以从意料之 外的和未被注意的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 ,导致不可预期的 递增的关联 ,而释话者则倾向于遵循省力路径通过较小的 加工努力获得最大关联并推理建立自己的语境 ,当语境关 联和释话者的解读相冲突时 ,便产生了幽默 。也就是说 , 幽默理解是一个寻求关联的认知过程 。框架转换理论与 乖讹论 、关联理论相结合来解读幽默言语 ,是幽默言语认 知视角研究的又一突破 。
叔本华 ( Schopenhauer) 、基尔凯郭尔 ( Kierkegaard) 等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所阐释过的 。
·153 ·
的明示行为进行推理 ,即寻找关联 。尤为重要的是 ,听者 总是希望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关联 ,即最佳关联 。这 一认知机制在幽默的创作过程中被成功利用 ,说者 (作者) 在幽默故事中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 ,将自己真实的意图隐 藏起来 ,提供信息时 ,试图误导听者 (读者) 做出错误的推 理 。而听者 (读者) 遵循省力路径获得最大关联推理并建 立自己的语境 ,当他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想时 ,才发现新 情况全盘推翻了自己所建的关联 ,幽默效果由此产生 。从 关联理论角度来看 ,幽默理解是一个寻求关联的认知过 程。
框架转换理论认为 ,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语用 者在交际过程中会借助话语信息激活并建构一个能表征 句子意义的框架 ,被激活的框架由一系列空位槽组成 ,这 些槽会形成语用者的解释和心理期待 ,影响着语用者对话 语的理解[10] 。毋庸置疑 ,意义总是来自于特定的语境 ,没 有语境即没有意义 。如果明示的语境缺席 ,说话者会根据 自己的典型情景知识和话语的缺损值创造一个与当前话 语适宜的语境 。附加语境必然导致已有信息表征的重新 表征 ,弱限制的表征特点允许语用者对语言进行再分析和 更多复杂的推理 。因此 ,言语意义的构建是来自一个或多 个域的框架被组合和再组合的心理过程 ,语言使用者从框 架中获取信息和以框架为基础进行推理 ,并根据信息的输 入而转 变 框 架 , 并 衍 生 一 个 新 显 结 构 ( emergent st ruc2 t ure) ,也 就 是 合 成 一 个 新 的 颠 覆 性 框 架 ( subversive f rame) [9]36 。这就是框架转换对语言加工模式的解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