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87dfbe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5.png)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框架语义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简要介绍框架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然后,分析框架语义学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的帮助作用。
最后,介绍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的结合,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介绍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其中框架语义学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中。
框架语义学是以“框架”为基础的语义理论。
其中,“框架”是指一组在某些上下文中起作用的概念、知识和预期。
框架可以描述一个呈现在思想中的知识和认知结构。
框架语义学可以应用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包括文本分析、翻译和信息提取等。
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其词汇量庞大且拥有丰富的语义。
英语词汇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词汇教育是重要部分,也是困难的一部分。
一些学生往往发现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很困难。
框架语义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
框架语义学的应用基本概念和分类框架语义学是一种认知语义学理论。
它涉及到多个概念,包括框架、框架语义学、推理、知识表示和预期等。
这些概念被合并起来形成了一个框架结构,进一步拓展了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框架可以分为语言框架和认知框架。
其中,语言框架是基于语言经验的,认知框架是基于事实和常识的。
框架描述一个概念的特征、关系、行为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
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框架语义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
它可以将词汇与其意义和用法分离开来,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记忆词汇。
在框架语义学理论中,每个词汇都有其独特的框架,这种框架包含了词汇的所有相关语义信息。
框架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的使用范围。
例如,当学生学习“cat”这个词时,框架可以描绘出这一词的基本概念(如宠物、毛茸茸等)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关系和场景。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应用新的学习所得,从而拓展词汇的使用。
结合英语词汇教学框架语义学可以与英语词汇教学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词汇。
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在汉语动词义项分类中的应用
![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在汉语动词义项分类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bbf10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e.png)
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在汉语动词义项分类中的应用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J. Fillmor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语义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与语言的结构紧密相连的,它不仅依赖于单词自身的内涵,也依赖于语境。
而汉语动词义项分类也是语言意义的一部分,是在上下文中确定动词意义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从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该理论在汉语动词义项分类中的应用。
一、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的核心概念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语义框架”。
语义框架是一种概念网络,它将各种概念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在这个框架中,概念被分为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它们之间通过属性和关系相互联系。
一个语义框架可以包括多个层级,每个层级都可以包含多个下位概念。
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认为,一个词的意义是由它所属的语义框架所决定的。
例如,“吃”这个词中包含了一个进行吸收口中食物的动作,还有与之相关的参与者、方式、工具等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就构成了“吃”这个词的语义框架。
二、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在汉语动词义项分类中的应用在汉语动词义项分类中,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动词义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由于汉语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常见,因此对不同义项的分类和归纳变得尤为重要。
1. 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与汉语动词义项的上下位关系在汉语动词义项的分类中,常常采用上下位关系进行划分。
例如,“看”这个动词的上位词是“观察”,下位词可以是“瞪眼”、“瞄准”等。
这些上下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不同动词义项所属的语义框架之间的联系。
具体来说,如果两个义项有相同的上位词,那么它们的语义框架之间是有相似点的;反之,如果它们的上位词不同,那么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2. 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与汉语动词义项的语义角色在汉语动词义项的归纳中,经常运用语义角色来描述动作对应的参与者、时间、工具等要素。
形式语义学框架理论也强调了语义角色的重要性。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24337a16529647d27285271.png)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哲学基础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
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
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7]。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464a1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6.png)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一、认知语言学理论概述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尤其是句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二、框架语义学的基本理论(一)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
(二)哲学基础(三)理论目标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也为描述新词语创生、旧词添加新义,以及将语篇中各成分的意义组配成语篇整体意义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2021年语言学家菲尔墨的三个理论探讨
![2021年语言学家菲尔墨的三个理论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9c4cf8c58fafab068dc02b9.png)
语言学家菲尔墨的三个理论探讨格语法、框架语义学和构式语法层层递进并逐步拓展和延伸,下面是搜集的一篇探究语言学家菲尔墨的三个理论的,欢迎阅读借鉴。
美国着名语言学家菲尔墨(Charles J.Fillmore)的语言学理论可以分为相对 ___又相互 ___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格语法(Case Gram ___r)、7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 ___ntics)和80年代末兴起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___r)。
这些理论基本分布于其14篇主要论文中[1].Fillmore提出的这三项理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分别代表了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生成语法、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对语言学的发展和走向起到了引导性作用[2].笔者试整合Fillmore的这三项理论,分析这三项语言学理论的内在逻辑。
以这三项理论的内容为基础分析理论之间的共同点和逻辑关系,指出贯穿Fillmore这三项理论的一脉相承的隐线。
格语法、框架语义学和构式语法这三项理论看似关联甚微,甚至分属不同的理论阵营,Fillmore本人也承认自己在语言观上从形式观到认知观的转变。
但是,笔者认为,Fillmore的格语法、框架语义学和构式语法在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格语法在底层层次上以句中动词和名词的关系为研究角度,制定动词在语法上的格框架,分析句子的深层语义;框架语义学是语义理解的新视野,提供了意义理解上的整体框架,意义是核心,框架围绕意义形成;构式语法则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种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对词组或句子进行词语组合意义之外的理解,也是对句子和语言现象的形式化。
三者既相互区别又层层递进,有其共同的思想基础。
Fillmore师从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受乔姆斯基 ___思想的影响甚深。
追根溯源,Fillmore还受到语言学开山鼻祖洪堡特和索绪尔的思想影响,因而,Fillmore的语言学理论中,不管是格语法、框架语义学还是构式语法,都有 ___思想的缩影。
公共基础知识语义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语义学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1ce76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04.png)
《语义学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日常交流到文学创作,从学术研究到人工智能,语义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本文将全面阐述语义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语义的定义语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句子意义和语篇意义等。
它涉及到语言符号与所指代的事物、概念、情感之间的关系。
2. 语义单位语义学中常见的语义单位有词素、词汇、短语和句子等。
词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词汇是由词素组成的词语,短语是由词汇组成的语言片段,句子则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3. 语义特征语义特征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属性。
例如,“红色”这个词汇具有“色彩鲜艳”“暖色调”等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词汇和语言单位,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三、核心理论1. 指称理论指称理论关注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探讨语言如何指代现实中的事物和概念。
指称可以分为直接指称和间接指称。
直接指称是指语言符号直接指代具体的事物或概念,如“苹果”这个词汇直接指代一种水果。
间接指称则是通过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来指代事物或概念。
2. 涵义理论涵义理论研究语言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涵义可以分为概念涵义和情感涵义。
概念涵义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表达的客观概念,如“汽车”这个词汇的概念涵义是一种交通工具。
情感涵义则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表达的主观情感和态度,如“美丽”这个词汇的情感涵义是积极的、赞赏的。
3. 语义场理论语义场理论认为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中。
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汇具有相似的意义和用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等。
例如,“红色”“蓝色”“绿色”等词汇属于颜色语义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4.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效果,与语义学密切相关。
框架语义学 PPT
![框架语义学 PPT](https://img.taocdn.com/s3/m/c065eeb8ed630b1c58eeb521.png)
一个框架可以十分复杂,因此其所能支 撑的概念显像也可以很多。
eg:圆这个框架就可以覆盖很多的概念显像: 直径、半径、圆心、圆周等。如果一个 框架能够支撑多个概念显像,它就可以 被称为域(domain)
框架不是“组织概念的一个附加手段, 而是对语义学的根本性的再思考”。 Fillmore把框架语义理论模型说成一种理 解语义学模型,用以强调人的理解在语 言使用的重要地位。
线段叫圆的直径。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直径与圆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这种紧密相联的关系应该在概念结 构中得到表现。Fillmore把直径与圆之 间的这种关系成为概念显像与框架。
显像指代词语象征的概念(相当于我们 以往所说的指称意义),又被称为概念 显像。
社会学:社区(communities)
人工智能:图式(scripts)
图式(schema)、普遍模式(global pattern)、认 知模式(cognitive model)、经验格式塔 (experiential gestalt)、场景(scene)
2. BASIC CONTENTS
2.1概念显像与框架的定义 Eg:“直径”:连接圆周上两点并且通过圆心的直
1.2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框架的概念首先由Fillmore提出。 1975 最初的思想。 1977 进一步发展。《场景—框架语义学》 1982 基本形成。 《框架语义学》 Langacker、Lakoff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 认知心理学界、人工智能界
1.3Different names: 认知心理学:理论之理论(theory theory)
Fillmore的框架是一个与人们的经验相联系的 涵盖面很广的概念,是“百科全书性”的。
框架语义学 学术英语
![框架语义学 学术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3fd729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5.png)
框架语义学学术英语
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是一种语义理论,旨在通过对词汇和句子中的概念结构进行建模来解释语言的意义。
该理论认为,人类语言的意义是通过“框架”来表示和组织的,这些框架通过概念、情景和知识来构建。
框架可以看作是关于某个主题或领域的知识结构,其中包含概念、属性、关系和事件等内容。
在框架语义学中,词汇被认为是具有特定框架的语言单位。
每个词汇都与特定的框架关联,并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获得其意义。
例如,词汇“狗”与动物、尾巴、四条腿等概念框架相关联。
框架语义学还研究了语义角色,即词汇在句子中扮演的特定角色或功能。
例如,在句子“I gave the book to Mary.”中,动词“give”有三个语义角色,即“给予者”、“物品”和“接收者”。
在学术英语中,框架语义学被广泛用于分析和解释学术文本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学术论文中的专业词汇和句子结构,揭示背后的概念和知识框架。
此外,框架语义学还被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等领域,提高计算机对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能力。
《苔丝》汉译的框架理论解读
![《苔丝》汉译的框架理论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d52d7c243323968001c9292.png)
苔丝》汉译的框架理论解读1 框架语义理论“框架”(frame )一词有很多定义,它的核心思想总是离不开具体反复出现的场景的相关知识和信念,也就是存在于人脑中已有的概念结构。
框架语义学是Charles Fillmore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意义的确定必须参照一定的背景知识体系,该体系反映理解者的经历、信念和实践[1] ”。
框架语义学认为语言中的词语意义存在于一个概念结构之中,即存在于一个框架之中,框架也就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概念结构。
人们若要理解语言中词汇的意义,首先必须理解整个框架,凡是涉及整个框架之中的任何概念都会激活词汇所对应的相应框架中的概念,这样便可以理解词语的意义。
框架语义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翻译过程中究竟如何操作便有了一个具体可循的模式。
译者可以以框架语义理论为指导,将原语文本中的语言词汇意义置于译者脑中已存的整个框架之中,凡是涉及整个框架之中的任何概念都会激活词汇所对应的相应框架中的概念,在重建了译语的语义框架之后,译者重新构思、组建词语意义在译文本中如何表达,在不违反原语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做到忠实通顺,这样便顺利重现了原语文本词语的意义。
2 《苔丝》汉译对比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代表作《苔丝》描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故事。
托马斯?哈代深信宿命论,比较善于把人物性格、悲剧命运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内心世界。
《苔丝》的吴迪译本和张谷若译本(以下简称吴译和张译),在众多中文译本中比较受读者喜爱,文章以第十三章的翻译为例,从框架语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1)she saw before her a long and stony way highway张译:她只见到,她前面是一条崎岖的绵绵远道…… 吴译:她所看到的,是一条她必须跋涉的漫长而坎坷的道路……贫穷的父母让不谙世事的17岁的大女儿苔丝去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认亲,幻想攀上富贵人家摆脱经济困境。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7eae6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2.png)
我们将对Fillmore框架语义学认知观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总结其在认知 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认知观阐释
Fillmore框架语义学认为,语言理解是一种认知活动,它涉及到对语言和认 知的理解。该理论强调语言与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语言理解是通过框架 和脚本等认知结构来实现的。框架是指一种认知模型,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概念 和关系,以及这些概念和关系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脚本则是指一种特定情境 下的行为序列,它在语言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心理学领域,Fillmore框架语义学也为情感理解和心理表征提供了有益的 见解。通过分析情感词汇和情感表达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研究者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情感的认知机制和影响因素。此外,Fillmore框架语义学还为记忆、 想象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解释和启示。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Fillmore框架语义学认知观有望在未来发挥 更大的作用。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Fillmore框架语义学可以为自然语言 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通过将机器 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与Fillmore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研究 者们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准确和智能的语言处理和认知计算系统。
1、主题展开:以关键词为主题, 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
2、句子组织:运用适当的句子结构将关键词串联起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3、段落构成:每个段落应围绕主题展开,并包含关键词或其相关词汇。
4、逻辑结构:确保文章逻辑清 晰,条理分明。
四、实例分析
下面以“教育”为例,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撰写一篇文章: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教育涉及到许 多方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这些方面共同构 成了一个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框架语义学在儿童词语习得中的应用
![框架语义学在儿童词语习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3be17202020740be1e9b88.png)
框架语义学在儿童词语习得中的应用作者:祝娟茹来源:《长安学刊》2019年第04期摘要: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格语法理论的第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先进性,本文将框架语义学应用于儿童的词语习得,在探讨框架与词语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相关词汇的开放性引导、框架语义的情景式引导和框架视角凸显性引导三个方面,来阐释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儿童词语习得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儿童词语习得;认知;开放式;情景式;视角凸显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121-03一、框架语义学理论概要(一)框架语义学理论相关概念框架语义学从认知语言学早期理论――格语法发展而来,它在格语法的基础上继承并完善了格语法理论,使其更加具体化、系统化。
框架语义学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Fillmore提出的,他认为框架语义学作为格语法的第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先进性。
框架语义学从人的主观认识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角度出发,来阐释词语的语义范畴,其核心思想是,人们通过一个词语所激发的一个语义框架来理解其具体意义。
框架语义学认为,要理解语言中一个词语的意义,必须要有一个总体的概念结构,这个概念结构就是语义框架,它为词语存在于言语中时,提供背景和动因。
从认知语言学认知阐释观出发,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反复体验,在主观意识中形成了认知完形,这就是抽象的语义框架,当把一个陌生的词语置于人们头脑中的语义框架时,会激活其他相关词语来促进对于陌生词语的理解。
比如Fillmore提出的著名的“商业交易框架”,想要理解其中"goods"(商品)这一词语意义,我们可以先激活人们头脑中的相关概念体系,"buyer"(购买者)、"seller"(出售者)、"money"(钱),这些主要的概念体系一旦被激活,那么理解"goods"的意义轻而易举,可以解释为:所谓商品就是购买者通过钱为交易手段从出售者中所获得的物品。
框架语义学对同义词教学的启示
![框架语义学对同义词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f1e19d1aa00b52acfc7caed.png)
框架语义学对同义词教学的启示字数:2572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9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传统的语义学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意义具有客观性,意义与客观存在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汇的意义是它的内在特征,是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知识而独立存在的。
但是,框架语义学不同于传统语义学理论。
本文,在对框架语义学进行介绍之后,试图阐述构建同义词框架对同义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探索在同义词教学中如何帮助学习者构建框架。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框架理论同义词教学侧显背景框架一、框架理论“框架”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人类学。
人类学家Bateson(Tannen,1993:18)指出,它是个人交换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信息传递的抽象形式,框架属于心理学概念。
首先将框架理论引入语言学的是Fillmore(Ungerer,2001:209),他指出:框架是“具体的、统一的知识结构或经验的协调一致的图示化”(Fillmore,1985:233)。
框架理论指出除了词典中诠释的客观意义以外,一个词语的意思还与文化背景、百科知识、生活体验、社会惯例以及信仰密切相关。
词典中给出的客观释义不能完全解释一个词语的意思,它必须要放在特定的框架中(Fillmore,1982,1994)。
框架理论中,要了解某个词语的意思,就要了解该词所在的框架以及框架内的元素。
例如,一位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学习“wicket”的一词时,他在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中查阅到的解释为:“wicket:one set of three stumps and two bails”。
因为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并不没有板球这项运动,对这位学习者而言,他不具备关于板球的比赛规则、板球运动的使用工具、比赛场地等与之相关的知识,所以即使向他们解释“wicket”为“三柱门”,他也无法理解该词的意思。
相反,只有在心智模式上存在[CRICKET GAME]这一框架以及了解该框架中存在的元素才能知道该词的含义。
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构建
![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5ad2fe1331126edb6f1a10fe.png)
语义知识库是一项基础性资源
从国际来看,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自然语 言处理从句法学转移到语义学和语用学方 面,而语义学是重点,词一级语言单位的 语义研究又是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只进 行句法规则的描述是不够的,语言描写要 落实到词这一级语言单位上来。无论做机 器翻译(MT)、信息提取(IE)还是词汇 语义排歧(WSD),语义知识库是所有这 些应用的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资源。
用语义Web标记语言描述汉语框架语义 知识库资源
我们2004年初开始逐步展开对语义Web尤其是本体 的研究,将CFN数据的语义Web语言表示技术作为本 课题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并探索OWL自动转换 器的实现技术,这是对XML和RDF(资源描述语 言)的延伸,使CFN成为一个机器可读、可理解的 语义词典,已有OWL描述样例和OWL自动转换器实 验软件。
CFN词元库基本内容
词元库描述每一个词元的词义,并根据句子标注结果形成标注报 告。下面是词元“看”的语义搭配模式汇总报告示例
标注数量
1total 2 total 2 1 tota
语义搭配模式
time(时间) phen(现象) tgt(看) perc_agt(自主感知者) np np ini perc_agt(自主感知者) tgt (看) phen(现象) np np subj obj perc_agt(自主感知者) supp(支撑词) tgt(看) phen(现象) np np ext obj
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构建 工程介绍
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刘开瑛 山 西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由丽萍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引言
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Chinese FrameNet,简称CFN)是一个以框架语义 学为理论基础、以真实语料为事实依据 的语义词典,其资源将用语义Web标记 语言描述,成为一部计算机可读、可理 解的语义词典。 本文介绍CFN构建的前期考察分析工作、 目前的问题,具有个 性特征的框架元素更适合用来描述千变 万化的自然语言语义。提供数量多、类 型多的框架元素,并突出框架的个性, 适合计算机处理语言的需要。据初步统 计,已经公布的800多框架中共有语义元 素1000种之多。用这种语义知识库表示 句子的语义结构,表示结果更深入、语 义信息更丰富。
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https://img.taocdn.com/s3/m/8b1521fb941ea76e58fa04ea.png)
框架语义学Charles J. Fillmore 原著詹卫东 译一 引 言“框架语义学”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研究计划,同时也是一个用来呈现这类研究的结果的一个描述框架。
框架语义学提供了观察词语的意义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同时也试图刻画一种语言产生新词和新短语,以及向已有的词语里增加新的意义,或将一段文章中各成分的意义组装到一起,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全部意义等等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通过“框架”这个术语,我在脑海中建立起了全部的概念系统。
理解一个概念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前提。
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诸多概念中的一个被置入到一个文本、或一次交谈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的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我在这里使用“框架”这个词作为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来涵盖那些讨论自然语言理解问题的文献中提到过的一系列概念,诸如“图式”(schema)、“脚本”(script)、“情景”(scenario)、“观念框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民俗理论”(folk theory)等等1。
框架语义学出自经验主义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
它更像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语义学。
有点像人类学家的工作。
一个人类学学者进入一种异族的文化,会问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当这个言语社团的成员用语言交谈时,哪些经验范畴会通过他们所选用的语言形式来编码?”框架语义学的大纲跟形式语义学的工作和结果是不矛盾的(或没有必要是矛盾的),但它跟形式语义学仍有重要的不同,差别主要在于,前者强调语言与经验之间的连续性(continuities),而不是非连续性。
我在这篇论文中要表达的观点与其说是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真正理论,倒不如说是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必须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我宁愿把本文所讨论的内容称为“先于形式化的”(pre-formal),而不是“非形式化的”(non-formalist)。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25481eb3c1ec5da51e27019.png)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xxxx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摘要: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分支,为我们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着重阐述了以经验主义哲学和皮亚杰(J. Piage)t 的建构论为哲学基础的框架语义学,其在理论方面,基本继承了菲尔谟(Charles J. Fillmore格语法的基本思想,是格语法的系统化、具体化。
关键词:格语法;框架语义学;框架Abstract:Frame Semantics as a major bran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which provides us a new viewpoint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d, and this paper mainly express basic philosophy of Frame Semantics which based on Empirical philosophy and J. Piaget?s Constructivism, on the aspect of the theory, it inherits the basic idea of Case Grammar.Key words:Case Grammar; Frame Semantics; Frame1. 引言在20世纪70年代末,Charles J. Fillmore在格语法(Case Grammar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它是一种通向理解及描写词语和语法结构的意义的途径。
为了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我们必需先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框架的知识,为我们提供词语的意义以及在话语中使用的背景和动因。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国内外的学者对框架语义学也不乏研究,如Atkins B(1995)研究了在框架语义学词典中例子的作用;Fontenelle T(2000)则认为应为框架语义学提供一个双语词汇数据库;国内的学者如钱德明、周庆芳(2005)研究了框架语义学在英语词汇中教与学的启示;俞晶荷(2008)则研究了在框架语义学角度下的翻译研究;然而众学者对于框架语义学理论基础进行专门研究的却很少见,本文认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追溯其根源,了解其基础,对于日后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该学科能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https://img.taocdn.com/s3/m/9964973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2.png)
框架、场景与视角: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框架、场景与视角: Fillmore 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引言语义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探究语言中的意义如何表达和理解是理解人类语言行为的关键。
Fillmore 语义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J. Fillmore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以框架、场景和视角为核心的语义理论,它赋予了意义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认知内涵。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理论要点、认知观等方面对 Fillmore 语义理论进行深入解析,以探寻其认知观的源起和哲学思考。
一、历史背景Fillmore 语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认知革命。
在当时,认知科学迅速发展,人们对人类知觉、认知过程以及语言处理方式的理解变得越来越深入。
Fillmore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传统的语义理论提出了质疑,并发展了自己的语义观。
特别是他对于意义的认知维度的注意,使得 Fillmore 语义理论成为了一种注重实际使用和认知过程的理论范式。
二、理论要点Fillmore 语义理论的核心要点包括框架、场景和视角。
其中,框架指的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基本特征和结构,用来组织和解释相关的语言和认知现象。
框架可以用于描述特定领域或主题的概念结构,不仅适用于语言本身,也适用于人类常识和思维方式。
通过使用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场景是 Fillmore 语义理论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情境或背景,与某个特定的事件、话题或概念有关。
场景可以为语言的意义提供额外的信息,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句子的含义。
例如,在“农场上有一只牛”这个句子中,场景就是“农场”,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牛的相关信息。
视角是 Fillmore 语义理论中的第三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特定的观点或理解方式,用来解释或描述某个事件或话题。
视角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或情境而变化,通过视角的调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语言中的意义。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https://img.taocdn.com/s3/m/e0598ee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b.png)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框架、场景与视角: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引言:在语言学领域中,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语义理论,试图解释和理解人类语言的意义。
Fillmore语义理论作为认知语义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探讨了框架、场景与视角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了该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将介绍Fillmore语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探讨框架、场景与视角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Fillmore语义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Fillmore语义理论的基本概念Fillmore语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Fillmor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试图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使用来揭示语义的本质。
Fillmore强调了认知语义学的重要性,认为语义不仅仅是对应关系,更是一种认知过程。
在Fillmore的理论中,框架、场景与视角被视为其中三个重要的认知概念。
二、框架的作用框架是指由一系列概念和关系组成的知识结构,用以理解和组织世界。
在Fillmore的理论视角中,框架是对认知过程中某一主题或概念的整体认知结构的抽象表示。
例如,在“旅行”这个框架中,我们会想到行程安排、交通工具、目的地等概念。
通过框架的激活和组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
三、场景的作用场景是指特定情境中的认知经验。
Fillmore认为,语义不仅依赖于词汇本身的定义,还依赖于语境中的场景。
当我们使用一个特定的词汇时,我们会根据场景中的丰富信息和经验来理解其意义。
例如,当我们谈论“家庭聚会”时,场景中的元素如家人、食物、活动等,会对我们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场景是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意义的基础。
四、视角的作用视角是指个体对于框架和场景的独特观察和理解方式。
Fillmore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因此对于同一框架和场景的理解和表达可能会有差异。
视角受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它影响着我们在认知过程中的选择和表达。
Fillmore框架理论浅析
![Fillmore框架理论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baedc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7.png)
Fillmore框架理论浅析Fillmore框架理论是语言学中一种描述语言结构的方法论。
本文将对Fillmore 框架理论进行浅析,并介绍其应用。
Fillmore框架理论概述Fillmore框架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Fillmore提出的,用于描述自然语言中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结构。
该理论着重于从句子的构建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入手,强调语言结构是由词汇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的。
Fillmore框架理论基于“框架”一词,指的是在某些语言结构中,有一些特定的要素构成的结构,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语言的意义。
框架本身并不规定具体的词汇或语法形式,而是会根据具体的语言形式和上下文不同而变化。
具体而言,Fillmore框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要素:•核心要素(core elements),包括动作者、客体、工具等,是引起某个特定领域事件发生的基本要素;•周边要素(peripheral elements),包括时间、地点、方式等,对基础要素的描述和补充,同时也有助于获得更全面的意义;•语境限制(contextual restrictions),指在某个特定框架中,一些要素的出现是有限制的,也就是说在不同框架下,同样的句子可能需要其他的要素限制。
Fillmore框架理论的应用Fillmore框架理论的一大应用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
通过对自然语言结构的描述和理解,能够实现自动化文本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应用于人工智能的技术。
此外,Fillmore框架理论还在实际语言学的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面简要介绍其中几个领域。
语义角色标注语义角色标注(Semantic Role Labeling, SRL)是指在一段文本中自动地为每个词汇标注其在句中的语义角色,例如动作者、客体、接受者等。
Fillmore框架理论提供了一种描述这些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因此广泛应用于SRL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框架语义理论探索
![框架语义理论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e20317902768e9951e73832.png)
• 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包括概念显像与框架这 两个部分(传统的对概念的定义方法往往只 关注概念显像而忽略框架这一部分), 从而凸 现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离不开其相关的背 景知识或概念结构。因此, 概念显像是不足 以定义一个词语概念的, 它必须和框架联系 在一起, 两者都是一个概念不可分割的组成 部分。
• 一个框架可以十分复杂, 因此其所能支撑的 概念显像也可以很多。例如, 圆这个框架就 可以覆盖很多的概念显像: 直径、半径、圆 心、圆周等。如果一个框架能够支撑多个 概念显像, 它就可以被称为域( domain)。 • 我们可以说圆这个域包含了直径、半径、 圆心、圆周等概念。在这一点上, 框架语义 理论与传统的语义场的理论比较相似, 但两 者也有很大的差异。
• 语义场在区分词义时, 词的区分要通过其他词 来体现。处于语义场中 的词项有时不能单独出 现,需要语义场中的其 他词才能体现。 • 如father和uncle都处于 kinship这个语义场中, 但是uncle需要通过 father体现,因为uncle 通常的father的哥哥或弟 弟。
• 框架语义模式区分词义 是通过词的框架来定义 的。同样是uncle,对于 某人的uncle的框架来说, 除了亲属关系外,还可 能包括他的长相、性格、 身高、体重以及与那个 人特定的某些记忆和经 历等。
Boy/man
girl/woman
HUMAN
YOUNG /ADULT
MALE
FEMAL HUMAN YOUNG/ E ADULT
• 但这一理论对许多语言现象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 释, 例如, 根据这一理论,“男孩”和“女孩”之间只 有唯一的差别—— 性别, 两个词应该是围绕性别形 成一种对称关系, “男人”和“女人”这对词语也 应同样如此。但实际中并非如此: • 年龄范围: • 英语:“girl”>“boy”。 • 汉语:“男人”大于“女人”( “男人” 可以用作 对未成年男性表现出男子汉气概的赞扬或调侃; )。 • 褒贬义: • 汉语中“ 女人”偏贬义, 而“男人”更多地表现正 面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xxxx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摘要: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分支,为我们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着重阐述了以经验主义哲学和皮亚杰(J. Piaget)的建构论为哲学基础的框架语义学,其在理论方面,基本继承了菲尔谟(Charles J. Fillmore)格语法的基本思想,是格语法的系统化、具体化。
关键词:格语法;框架语义学;框架Abstract:Frame Semantics as a major bran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which provides us a new viewpoint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d, and this paper mainly express basic philosophy of Frame Semantics which based on Empirical philosophy and J. Piaget‟s Constructivism, on the aspect of the theory, it inherits the basic idea of Case Grammar.Key words:Case Grammar; Frame Semantics; Frame1.引言在20世纪70年代末,Charles J. Fillmore在格语法(Case Grammar)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它是一种通向理解及描写词语和语法结构的意义的途径。
为了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我们必需先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框架的知识,为我们提供词语的意义以及在话语中使用的背景和动因。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国内外的学者对框架语义学也不乏研究,如Atkins B(1995)研究了在框架语义学词典中例子的作用;Fontenelle T(2000)则认为应为框架语义学提供一个双语词汇数据库;国内的学者如钱德明、周庆芳(2005)研究了框架语义学在英语词汇中教与学的启示;俞晶荷(2008)则研究了在框架语义学角度下的翻译研究;然而众学者对于框架语义学理论基础进行专门研究的却很少见,本文认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追溯其根源,了解其基础,对于日后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该学科能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2.框架语义学理论的理论基础框架语义学作为格语法理论系统化的发展,其哲学基础与格语法一样,都是以经验主义哲学为依托,除此之外,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它还吸收了皮亚杰在建构论方面的主张,两者的结合,最终构成了框架语义学的哲学基础。
2.1框架语义学的哲学基础——皮亚杰的建构论在心理研究史上,对待智能来源问题上存在着天赋论(innatism)和建构论(constructivism)两大派别。
乔姆斯基推崇天赋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人脑天生就有的。
而有别于预成论或天赋论,建构论中的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则提出了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认为认知来源于后天的经验和实践活动。
思维的结构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不断地自行建构而成的。
因此,他既反对外因论,又反对内因论,而主张内外因结合论。
在心理学中他主张后成论,即人的认识是出生以后内外因相互作用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2框架语义学的哲学基础——经验主义的哲学观任何一种语言都要依托一定的哲学基础,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哲学基础同样是经验主义哲学。
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经验”不是个体的自我,由于自己的经历而获得的一些偶然性的经验,而是我们整个人类在地球上共同生活所获得的共同经验,这些经验是人类思维中意义产生的理据,语言的意义是基于经验感知的。
Lakoff &Johnson(1980)指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
概念是通过体验(embodiment),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
认知和意义归根结底是基于身体经验的, Herder(1772)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就曾说到:“语言是通过人的感官和知觉形成的!有无数的事实证明,在所有的民族、国度和环境里,语言都萌芽于理性之中并随着理性的成长而成熟起来!”他强调说:“语言并非先验之物,而是感性活动的产物,所以,语言起源问题只能用经验的、归纳的方法来解答”;“一切观念都只能通过感觉形成,不可能存在任何独立并先存于感觉的观念。
语言是理性的映像。
”由此可见,语言主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在对世界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
2.2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来源---菲尔谟的格语法在1968年,Charles J.Fillmore在他的题为“Casefor Case”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格语法”。
这是一种从TG学派中分裂出来的对Chomsky 标准理论(ST)所作的一种修正的理论。
Chomsky的标准理论是以句法结构为主,语义为辅的理论,而格语法则以语义为主、句法结构为辅。
前者认为表层和深层结构各有各的主语、宾语,而后者认为主语和宾语等只是表层中的关系,深层中的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是格关系(case-relation),一切语言中都存在普遍的“格关系”或“格功能”(case-function)。
Fillmore的早期格语法理论是用格角色这个平面把句子所描述的事件跟句子联系起来,直接用格去解释句子的语义和句法现象。
这种方法比较简捷,可是一旦用来全面、细致地描写自然语言,就遇到不少问题,特别是格的数目和变异得增多,于是出现了二期理论。
二期理论是对一期理论的修正和补充,“Fillmore认为句子描述的是场景(scene),场景中的各参与者承担格角色。
通过透视域(perspective)的选择,一部分参与者进人透视域,成为句子的核心(nucleus)成分,每一个核心成分都带有一个(深层)语法关系(grammatical relation)。
其他参与者不一定能进入句子,即使出现在句子中,只能成为句子的外围(periphery)成分。
这样,每一个句子就有格角色和语法关系两个平面,这两个分析平面把句子跟它所描述的场景联系起来,解释句子的语义和句法现象。
”(转引自杨成凯,1986)框架语义学是从它的早期理论----格语法(Case Grammar)发展而来的,作为格语法体系的发展和延伸,我们可以将它作为格语法理论的第三阶段来看待[14]。
框架语义学中的很多重要术语大多是从早期的格语法理论中发展而来,我们可从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比较中体会出来:2.2.1框架(frame)Fillmore 的“框架”观念是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Fillmore, 1982:111-137)。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Fillmore 将“框架”的概念引人语言学,而在当时,这一术语所代表的是“任何与现场情景相关的语言学选择的体系,其中最简单的即是词的集合,但同样包括语法规则或语言学范畴的选择”(Unger&Schmid,2001:208)。
这意味在二期格语法理论中,“框架”一词等同于所谓的“场景”相关的语言学选项。
后期,在《“格”辨》(Fillmore, 1968)中,Fillmore 提出了“作为…概念框架‟来理解的格的体系”。
他指出,有两个基本特征跟动词在句子中的分布相关:第一是“格框架”(Case frame),即底层结构配价;第二是“框架特征”,即具体动词的规则特征(Fillmore,1968[2002]:34- 40)。
“格框架”和“框架特征”是对底层语义结构及其相关场景的描写,每一个“格框架”都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抽象场景。
因此,当格语法发展到框架语义学阶段的时候,Fillmore 也就很自然用“框架”这一术语来表示与概念抽象场景相关联的理论。
于是,在1982年,Fillmore正式提出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
2.2.2场景(scene)在二期格语法理论中,Fillmore提出了一则重要的概念即“场景”,他认为“意义是联系着场景的”(Fillmore,1997b:84)。
这里的“场景”一词指视觉形象,还指任何一个具有一体性的独立的知觉、记忆、经历、行动或物体。
有一些场景是由别的场景组成的;有一些场景则不可分解,只能通过指示或经历去认识,不能加以解释。
伴随着框架语义学的产生,“场景”概念也演变成了框架语义学中重要的术语“概念结构”:即人们只有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才能在大脑中形成“概念结构”。
2.2.3底层结构(underlying structure)格语法中的“底层结构”发展成了框架语义学中的“概念结构”。
和“底层结构”一样,“概念结构”表达的仍然是与动词相关的语义角色及语义角色之间的关系。
(转引自陶明忠、马玉蕾2008)2.2.4核心成分与外围成分(nucleus & periphery)格语法中的语义格/语义角色在句法表现上分为“核心成分”和“外围成分”。
它们在框架语义学中被称为“参与者”和“道具”,在语义框架中体现为“核心框架元素”和“非核心框架元素”。
(转引自xx、xx2008)3.框架语义学的理论与应用框架语义学认为,为了理解语言中词的意义,我们头脑中必需先有一定的概念结构,它能够为我们理解词语的表达提供背景知识,即语义框架知识(Johnson et al,2001)。
框架可以是任何一个概念体系,其中的概念之间相互关联,要理解这一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就必须理解整个概念体系,介绍任何一个概念都会激活所有其它概念。
在框架语义学中,一个词代表一个经验范畴,而该范畴可以用在许多不同的语境中,这些语境由一个典型用法的多个方面所决定。
典型用法就是指背景情境跟定义的原型的匹配。
框架语义学的研究揭示,一个语言社团创造了由词所代表的范畴以及创造了范畴来对词义进行描写(Fillmore,1982)。
框架作为人类认知构建的一种手段,为词在语言中的存在及话语的使用提供了背景和动因。
根据框架语义学对词项的描写,我们可以把属于不同类型框架的词项编成不同的组合,这种词汇组织编排与传统的字典不同,它是将“词条”定义从单一的词汇层转到框架语义学层面,使字典使用者可以通过理解该词汇的知识结构背景,更好地理解这一框架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这意味着在框架语义描写的基础上,对单个词项意义的理解能促进我们更直接地理解所有属于该框架的词项(Boas ,2001)。
除了能够用来编撰字典、阐释词汇、句法和语义现象以为,框架语义学还可用于第一语言习得、外语学习和教学等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