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语义学 PPT
语言学课件语义学课件
![语言学课件语义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e177e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0.png)
• 专门意义例子(2)
• 从目光的光谱特性看,波长0.38微米~0.43微米的 光射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我们看到的是紫光;波长 0.43微米~0.47微米的光射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我 们看到的是蓝光;依次类推,0.47微米~0.5微米 是青光,0.5微米~0.56微米是绿光,0.56微米~ 0.59微米是黄光,0.59微米~0.62微米是橙光, 0.62微米~0.76微米是红光。所有这些波长或颜色
• (二)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 语义所反映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概括的认识,词 语的意义概括了它所指的各个具体对象的共同特征。
• 语义作为人们言语交际的内容,在具体的话语中,又是比 较具体的。
二、语义的性质
• (三)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 为了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语义必须具有一
定的稳固性。 • 语义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而
• 此外,为什么只能够说“东西南北”、 东南西北、东西、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等却不能说“北南西东”、“北西 南东”等?
• 因为:东>西>南>北(“>”表示顺序优 先。)
思考
• 1、偏正结构中多个定语连用有一定的 条件限制,如:
• 大黄狗(*黄大狗) • 旧小木盆(*小旧木盆) • 新小白木床(*小新木白床) • 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中等学校) • 古代哲学思想(*哲学古代思想) • 新版袖珍英汉词典(*英汉袖珍新版词典) • 大号塑料防风雨衣(*防风塑料大号雨衣)
• (二)义素
• 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 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 义特征、语义标示、语义原子等等。
• 传统语言学分析词语的意义,一般到义项为止,现 代语言学进一步把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如 “男人”这个义项可以分析为[男性、成年、人]。 其中[男性]、[成年]、[人]就是三个义素(方括号 [ ]是义素的标记),这三个义素组合起来,就构 成“男人”这个义项。
语义学 语言学课件(共45张PPT)
![语义学 语言学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7add2e7f1922791788e85c.png)
• 义素分析法的缺乏(quēfá): • 第一,主观色彩较浓。例如:
第二十六页,共45页。
• 第二,义素数量较多。 • 第三,缺乏周遍性。只适合于局部(júbù)实
词,很难对全部实词做义素分析。比方, 打、搞、为、爱、恨等等。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三 语义的聚合(jùhé)
第二十二页,共45页。
动词(dòngcí)模式〔例3〕
• 炒:把食物放在锅里加热并反复翻动使熟或使干。 • 熘:烹调方法,把菜肴油炸、水煮或清蒸后,参加用作料、淀粉等调好的卤汁,
使卤汁均匀(jūnyún)地裹在菜肴上并加热。 • 炸:把食物放在沸油里使熟。 • 煎: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少量的油里炸到外表变黄。 • {炒}=[-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加淀粉汁] • {熘}=[-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加淀粉汁] • {炸}=[-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 • {煎}=[-用水、-u)及其分析
• 1、定义:述谓结构,是指由一个谓词和假设干 谓项组成。谓词是句义的核心成分,一般(yībān) 就是句子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 2、谓词类型:根据谓词需带谓项〔一般(yībān) 只包括施事、受事、结果、与事,不包括时间、 处所、工具等〕的数目,谓词可以分为
第三页,共45页。
• 2. 事物的非重要属性及对它的理性评价。比 方:
• ①木头 • 无灵性 • ②石头 • 不通人情 • ③家 • 温馨 • ④妇女(fùnǚ) • 柔弱
第四页,共45页。
• 3. 理据义。比方汉语的“青蛙〞又叫“田 鸡、水鸡(shuǐ jī)、长股〞等。再来看向日 葵:
• 汉语的“向日葵〞:是“朝向+太阳+葵花 〞
人工智能课件214框架表示法ppt课件-PPT课件
![人工智能课件214框架表示法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049fffb14e852459fb5707.png)
人工智能
在此例中,棋手框架中的ISA槽指出该框架所描述 的事物是运动员框架所 描述事物的属性及值。
人工智能 丁世飞
人工智能
2.4 框架表示法
(2)AKO槽 AKO槽用于具体地指出对象间的类属关系。其直观意义是 “是一种”。当用它作为某下层框架的槽时,就明确地指出 了该下层框架所描述的事物是其上层框架所描述事物中的一 种,下层框架可继承上层框架中值或属性。 (3)Instance槽 Instance槽用来表示AKO槽的逆关系。当用它作为某上 层框架的槽时,可在该槽中指出它所联系的下层框架。用 Instance槽指出的联系都具有继承性,即下层框架可继承上 层框架中所描述的属性或值。
人工智能 丁世飞
人工智能
2.4 框架表示法
2.4.1 框架结构
框架是表示某一类情景的结构化的一种数据结构。框架由描 述事物的各个方面的槽组成,每个槽可有若干个侧面。一个槽用 于描述所讨论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属性,一个侧面用于描述相应属 性的一个方面。槽和侧面所具有的值分别称为槽值和侧面值。槽 值可以是逻辑的、数字的,可以是程序、条件、默认值或是一个 子框架。槽值含有如何使用框架信息、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信息、 预计未实现该如何做的信息等。 在一个用框架表示的知识系统中,一般都含有多个框架,为 了区分不同的框架以及一个框架内不同的槽,不同的侧面,需要 分别赋予不同的名字,分别称为框架名、槽名及侧面名。因此, 一个框架通常由框架名、槽名、侧面和值这四部分组成,其一般 结构如下:
人工智能
2.4 框架表示法
(4)Part-of槽 Part-of槽用于指出部分和全体的关系。当用其作为某框 架的一个槽时,槽中所填的值称为该框架的上层框架名,该 框架所描述的对象只是其上层框架所描述对象的一部分。 例如,“两条腿”是“人体”的一部分。可以将“两条退” 和“人体”分别定义成框架,“两条退”为下层框架,“人 体”为其上层框架。在“两条退”的框架中设置一个Part-of 槽,槽值填入<人体>这个框架名。 显然,用Part-of槽指出的联系所描述的下层框架和上层 框架之间不具有继承性。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7eae6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2.png)
我们将对Fillmore框架语义学认知观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总结其在认知 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认知观阐释
Fillmore框架语义学认为,语言理解是一种认知活动,它涉及到对语言和认 知的理解。该理论强调语言与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语言理解是通过框架 和脚本等认知结构来实现的。框架是指一种认知模型,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概念 和关系,以及这些概念和关系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脚本则是指一种特定情境 下的行为序列,它在语言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心理学领域,Fillmore框架语义学也为情感理解和心理表征提供了有益的 见解。通过分析情感词汇和情感表达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研究者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情感的认知机制和影响因素。此外,Fillmore框架语义学还为记忆、 想象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解释和启示。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Fillmore框架语义学认知观有望在未来发挥 更大的作用。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Fillmore框架语义学可以为自然语言 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通过将机器 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与Fillmore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研究 者们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准确和智能的语言处理和认知计算系统。
1、主题展开:以关键词为主题, 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
2、句子组织:运用适当的句子结构将关键词串联起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3、段落构成:每个段落应围绕主题展开,并包含关键词或其相关词汇。
4、逻辑结构:确保文章逻辑清 晰,条理分明。
四、实例分析
下面以“教育”为例,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撰写一篇文章: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教育涉及到许 多方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这些方面共同构 成了一个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第三章语义学 本章介绍了语义学的主要内容与语义分析方法-PPT精品文档
![第三章语义学 本章介绍了语义学的主要内容与语义分析方法-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0b80542a98271fe910ef9d8.png)
(二)观念论 关于语言意义的另一种具有代表性 的理论就是观念论。观念论是经典表述 是17世纪的哲学家洛克提出的。他在 《人类理解论》第三卷第2章第1节中说: “因此,词语的功用就在于能明晰地标 记出各种观念(ideas);并且,它们所代表 的那些观念便是它们所固有的和直接的 意义。”观念论不把意义看成一种客体 实体,克服了指称论的一些弊端。
[目标要求] 对于这些重点内容, 要求有比较细仔的了解。除了要求掌 握各种重要概念及其分类,还要求掌 握各种理论的要点,能够结合实例说 明各种理论问题,而且要求熟练的掌 握语义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语义类 型的分析,义素分析、语义场的分析 和述谓语结构的分析。
第一节 语义和语义学 一、 语义是什么
指称的对象,如“孙悟空、金山、飞马”等 等,但所有的词语都有意义。可见意义不等 于所指对象。第三,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场合 可以指不同的对象,但意义显然不同。如 “我、老师、儿子”都可在不同的场合指不 同的人。第四,不同的词语可以指相同的对 象,但意义显然不同。如“鲁迅”和“《阿 Q正传》的作者”,“启明星”和“长庚星” 所指对象相同,但意义显然不同。所以现在 没有人坚持指称论的观点。
从客观存在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出 词语的意义时,又不可避免地会打上主观的 烙印,不同的人对同一词语的理解,往往会 有所不同,这是语义主观性的表现。总之, 语义存在于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时,是客 观存在物;语义贮存在人们头脑中时,是主 观存在物,言语交际活动就是语义由主观变 成客观(表达)和由客观变成主观(理解) 的循环过程。
(三)用法论 用法论是现代语言哲学的开创者之一 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提出来的。 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词不达意在语言中 的用法就是它的意义。语言中的词语,就 像棋盘中的一个棋子,我们不会问这个棋 子的意义是什么,只会问这个棋子怎么个 走法。同样,不要问这个词语意义什么, 只要问这个词语怎么样使用。
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https://img.taocdn.com/s3/m/8b1521fb941ea76e58fa04ea.png)
框架语义学Charles J. Fillmore 原著詹卫东 译一 引 言“框架语义学”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研究计划,同时也是一个用来呈现这类研究的结果的一个描述框架。
框架语义学提供了观察词语的意义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同时也试图刻画一种语言产生新词和新短语,以及向已有的词语里增加新的意义,或将一段文章中各成分的意义组装到一起,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全部意义等等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通过“框架”这个术语,我在脑海中建立起了全部的概念系统。
理解一个概念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前提。
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诸多概念中的一个被置入到一个文本、或一次交谈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的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我在这里使用“框架”这个词作为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来涵盖那些讨论自然语言理解问题的文献中提到过的一系列概念,诸如“图式”(schema)、“脚本”(script)、“情景”(scenario)、“观念框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民俗理论”(folk theory)等等1。
框架语义学出自经验主义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
它更像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语义学。
有点像人类学家的工作。
一个人类学学者进入一种异族的文化,会问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当这个言语社团的成员用语言交谈时,哪些经验范畴会通过他们所选用的语言形式来编码?”框架语义学的大纲跟形式语义学的工作和结果是不矛盾的(或没有必要是矛盾的),但它跟形式语义学仍有重要的不同,差别主要在于,前者强调语言与经验之间的连续性(continuities),而不是非连续性。
我在这篇论文中要表达的观点与其说是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真正理论,倒不如说是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必须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我宁愿把本文所讨论的内容称为“先于形式化的”(pre-formal),而不是“非形式化的”(non-formali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框架可以十分复杂,因此其所能支 撑的概念显像也可以很多。
eg:圆这个框架就可以覆盖很多的概念显像: 直径、半径、圆心、圆周等。如果一个 框架能够支撑多个概念显像,它就可以 被称为域(domain)
框架不是“组织概念的一个附加手段, 而是对语义学的根本性的再思考”。 Fillmore把框架语义理论模型说成一种理 解语义学模型,用以强调人的理解在语 言使用的重要地位。
线段叫圆的直径。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直径与圆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这种紧密相联的关系应该在概念结 构中得到表现。Fillmore把直径与圆之 间的这种关系成为概念显像与框架。
显像指代词语象征的概念(相当于我们 以往所说的指称意义),又被称为概念 显像。
社会学:社区(communities)
人工智能:图式(scripts)
图式(schema)、普遍模式(global pattern)、认 知模式(cognitive model)、经验格式塔 (experiential gestalt)、场景(scene)
2. BASIC CONTENTS
2.1概念显像与框架的定义 Eg:“直径”:连接圆周上两点并且通过圆心的直
1.2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框架的概念首先由Fillmore提出。 1975 最初的思想。 1977 进一步发展。《场景—框架语义学》 1982 基本形成。 《框架语义学》 Langacker、Lakoff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 认知心理学界、人工智能界
1.3Different names: 认知心理学:理论之理论(theory theory)
Fillmore的框架是一个与人们的经验相联系的 涵盖面很广的概念,是“百科全书性”的。
一个框架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 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时间 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可以是社会的、可 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文化的;可以是情感上 的、也可以理智上的;可以是语域上的、也可 以是文体上的;可以是地狱上的、也可以是社 会阶层上的;……
男孩:人类,年轻,男性 女孩:人类,年轻,女性 男人:人类,成年,男性 女人:人类,成年,女性
Problems:
许多语言现象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Eg: 男孩与女孩之间只有唯一的区别——性别。男
人与女人也是如此。词与词之间是围绕性别形 成的一种对称关系。 但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 Girl 指称的女性年龄要 明显高于Boy指称的男性年龄。 在汉语中,“男人”一词的使用范围要比“女 人”广。 在褒贬上,“女人”偏贬义,而“男人”更多 地表现正面的现象。
一个概念如果同时需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 框架或者域中显像,那么这种框架或者域的组 合就称为这个概念的框架矩阵或者域矩阵。
2.3 理想化认知模型 她在守活寡。 她过去是个寡妇。 寡妇:1. 曾经结过婚
2. 丈夫已逝世 3. 现在是单身
母亲
1. 生育:生下孩子的是母亲 2.基因:贡献了基因的女性是母亲 3.养育: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女性是母亲 4.婚姻:父亲的妻子是母亲 5.族系:和孩子关系最近的女性前辈是母亲
邻的概念,而框架语义理论用框架取缔了相邻概 念的地位。 第三,框架语义理论把框架纳入了考虑范围,并 且把其作为一个概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四,框语义理论使人们对概念和意义的认识 超越了真值判断的时代。
3.2 存在问题
框架的泛化。
框架语义理论向我们解释了概念在本质 上是一种建构,但只要讲清概念建构 的途径与方法,尤其是人的经验在其 中的作用,这一理论的可操作性、实 用性才会得到有效提高。
框架语义学理论探索
By 吴志杰 王育平 《南京社会科学》2006(8)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ABSTRACT
框架语义理论 心理空间理论
框架语义理论首先由Fillmore提出,是认知语
言学研究语言概念的两大原则之一。该理论认
为,传统的语义理论对指称意义的强调、对概
念结构的组织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引入概念
显像与框架这一组关系,框架语义理论从根本
上改变了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与分类方法,解决
了传统理论无法解释或很难解释的一系列语言
现象。
Outline
Part 1 引言 Part2 框架语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Part3 框架语义理论的前景展望
1.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当时语言学界用来分析语言概念结构的主流理论 是结构主义的语义学。最为特出的为成分分析法。 (Componential Analysis) 根据这一理论,概念或者词义并不是不可分隔的 单位,他们与词语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 的关系。相反,概念或者词义被看成是由语义成 分(Semantic Components)所组成。
框架也可以是动态的或者历时的。
2.2框架局域和框架矩阵
如果一个概念需要一个背景知识体系来激活, 但其所必需的知识这个背景知识体系来激活, 但其所必需的知识这个背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部分就可以充当显像这个概念的框架。 而背景知识体系这一部分就被称为显像这个概 念的框架局域。
南通地区(含南通市、通州市、启东市、海门 市、如皋市、如东市、海安市),对妻子的称 呼有很多种:妻子、老婆、女的、玛玛而、乃 乃、等。
一种文化、一个社区、一个阶层赋予这些不 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项以不同的重要性,甚 至存在着社会个体之间的认识差异—尽管他 们对一个概念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簇的认知基 本一致。
3. OUTLOOK
3.1创新点 首先,框架语义理论自称为理解的语义学,它强
调了概念与意义对人的经验的依赖。 其次,语义场理论认为一个概念的确定依赖于相
框架指代理解概念显像所需的背景知识 或概念结构,也可以看成是概念显像所 蕴含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
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包括概念显像与框架这 两个部分。(传统的对概念的定义方法往往只 关注概念显像而忽略框架这一部分。概念的认 识与理解离不开其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
概念显像与框架两者都是一个概念不可分割的 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