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培养文学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真正做好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学,需要有一些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就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
一、注重选材要想进行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学,首先要注重选材。
经典古诗文数不胜数,有的涉及历史典故,有的蕴含哲理智慧,有的反映生活百态,选材时要注重挑选那些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文,既能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选材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不能选用太过晦涩或太过简单的诗文,而应选择那些既有一定难度,又能引发学生共鸣和思考的诗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选材过程,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二、激发兴趣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古诗文可能并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用一些真实的故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诗文,让学生对诗文产生认同感;可以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比如通过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让学生了解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加他们的兴趣和理解;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比如诗歌朗诵比赛、诗词接龙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诗文的魅力。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愿意投入和学习。
三、注重理解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理解。
古诗文通常比较晦涩,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逐渐领会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
可以通过解读诗文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句法结构等,让学生逐步领会其中的奥妙;也可以通过文学赏析、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诗文的内涵。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古诗词诵读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中。
背景介绍部分将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初衷旨在深入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探讨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评估教学效果,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研究建议,以促进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语文教育领域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和有效的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深入研究古诗词诵读教学模式,探索更多适合现代教育环境的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努力,致力于推动中国古诗词文化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承和弘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通过诵读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学意境,激发情感共鸣,提高审美水平,培养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诵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估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受到质疑。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普及和深入,教育界对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越来越重视。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得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能力。
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可以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古诗文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领域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探究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探讨核心素养与古诗文教学的结合方式,研究古诗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了解学生对古诗文教学的接受程度。
通过这些研究,旨在为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和结果分析,有望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为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深化古诗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对于学生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核心素养与古诗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经典古诗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古诗文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更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美感情趣。
如何有效地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学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铺垫,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诵读经典古诗文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活动,引导学生对诗文内容进行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古诗文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产生共鸣的情感。
让学生在情感上与古诗文产生共鸣,使他们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容易投入到诵读活动中。
二、注重韵律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古诗文之所以经典,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美妙韵律。
在诵读古诗文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古诗文的韵律感,要求学生关注诗句的音韵、节奏,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文的音乐之美。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古诗文的韵律,在诵读中感受古诗文的美妙之处。
三、注重表情语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语音语调、表情神态等多种方式,将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传达出来。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古诗文之前,通过分析诗文内容,了解诗文的情感内涵,然后根据诗文内容和意境,适当地调整语音语调,通过表情神态来表达古诗文的意蕴,使诵读更加动人、真实。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实践锻炼,提高诗歌诵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背诵传承,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文学修养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背诵古诗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诵读古诗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的背诵。
通过背诵古诗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记忆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可通过课堂、课外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古诗文背诵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语文(心得)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论文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对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
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传统而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我校语文老师一直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来弥补当今语文教学的不足,基于此,我们在部分教师已进行了经典诵读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
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
既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
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
调研报告: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调研报告: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本文从教学路径程序化、教学主题单一化、教学目标应试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阐述,比如借助多媒体教学、重视创作背景、强化诗词诵读等。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路径程序化初中语文老师,多以朗读、讲解题目、翻译、讲解内容、分析感情五个步骤进行古诗词的讲解,这种方式看似每一步都很清晰,但也会流于形式,使古诗词教学更加教条化和程序化,久而久之,教学过程会变得单调,教学课堂缺乏活力。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应用广泛、且相对成熟的教学形式,但依然还有较多的语文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利用,忽略其为教学带来的趣味性。
在程序化的教学路径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二)教学主体单一化初中古诗词教学应充分注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古诗词的教学成为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缺少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学生与古诗词的对话,使得学生的朗读和思考不能得以进行,学生的主动性降低。
(三)教学目标应试化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没有被当做文学作品体裁而进行教学,其教学重点多集中于中考试卷中常常出现的题型,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背诵,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保证考试中不失分,削弱了教学中对古诗词的品读和赏析。
此外,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上的限制,古诗词的教学甚至简化为了翻译课,对古诗词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未能进行延伸,教学缺少人文色彩和精神熏陶,长期下来,教师的教学受到阻碍,学生的兴趣降低,古诗词教学的特色逐渐丧失。
(四)教学方法概念化一些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把作者的时代背景、诗词的含义、表现手法等作为概念传输给学生,学生缺乏对这些内容的思考和吸收,最后只是进行了死记硬背。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研究现状随着对古诗词教学改革的深入,相应的研究不断推进,这些成果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若干教学策略。
概括地说,这些教学策略主要涉及教材的选编、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素养的提高和评价机制的完善等多个方面。
教材的选编:古诗词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古诗词教学的主要依据。
所以,要改革古诗词教学,应从教材的选编改起。
教材中应选用哪种题材的古诗词、选择多少首、如何编排它们,这都是教材在选编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雒婷婷(重庆师范大学)的硕士论文《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刘素芳(苏州大学)的硕士论文《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指出,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的缺陷,分别是所选古诗词的数量不足,题材上单一,编排顺序不够合理。
针对这些不足,他们主张增加教材加大古诗词数量,选用多样化的题材,按照……原则排序。
熊高明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王勤的《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古诗词审美教育》、丁岚的《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张聪的《切实提高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探》等论文中也都涉及到了教材的选编。
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了响应新课改以及古诗词教学中确实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古诗词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纷纷被提出。
田雪杰(河北师范大学)的硕士论文《7-9年级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于航的《试谈初中古诗词情趣教学》、陈萍的期刊文章《初中古诗词的情境教学策略例谈》、徐大贺的《农村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探究》都对“古诗词情境教学”做出了自己的解读,认为情境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方式。
曾茂华的《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效》、马丽的《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古诗词教与学研究》、周滢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研究了古诗词的主观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此外还有诵读教学、鉴赏教学等方式。
如章颖菊的《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王丽娟的《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宁荣的《让初中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更有效》。
初中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摘要:优秀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其中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知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灵的灵魂和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更是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大,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大有裨益。
关键词:初中生经典诵读策略近年来,学习国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高校的国学院到国学引入中小学课堂,从政府的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和谐社会构建到各类媒体论坛和大师讲坛,可见国人对国学的兴趣高涨。
国内外的文人、学者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国学。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够适合初中生经典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调动学生积极性(一)、加强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调动学生积极性周围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除去休息时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
校园的环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
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在学校的走廊、公共橱窗、墙壁等张贴上图文并茂的名人介绍、典故讲解,将整个校园装扮得诗意浓浓,让学生时刻处于古典韵味的熏陶中,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必然能大增。
(二)、在班级中为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在班级中为学生营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
让学生浸濡其中,乐意亲近经典。
老师要么参与其中,要么微笑地围在旁边看着,教师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念。
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学生读起来更轻松,记忆经典的速度加快。
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开展对经典诗文阅读内容的研究,扩大诵读范围(一)按年代选择诵读的篇目。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是长远的,也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
上至上古时代,近到现代,作品浩如烟海。
作品形式各不相同,有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小说骈文、律诗文词、戏剧歌谣等;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有的通俗易懂,有的富有情趣,有的富有寓意的,有的故事性很强。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策略研究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
如何有效地教授古诗词,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诗词的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复杂,对于初中生而言,抽象的诗句和古文化常常难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演唱、朗诵、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之处,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注重背景知识的讲解古诗词的世界是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域,有其特定的背景知识。
只有了解了古代社会、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背景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体味古诗词的意义。
三、注重诗词的解读古诗词的表达方式独特,常常使用隐喻、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古诗词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句法结构、词意选择等方面来分析诗词的内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体味诗词的艺术魅力。
四、进行创作实践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模仿古诗词的形式和风格,进行创作实践。
可以分组让学生合作创作诗词,也可以让学生单独创作并进行展示。
通过创作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古诗词的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创设情景、注重背景知识的讲解、注重诗词的解读和进行创作实践。
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教师:王金玲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学校:青铜峡市铝业学校题目: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内容:一、背景目的和意义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
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诵读方法的同时,增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
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确立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进行初中语文诵读教育研究,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
这个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又一关键时期,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可是,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一浪浪各国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孩子接触了不少他国的文化。
孩子们看日剧,追韩流,唱英文韩文日文歌曲,而对于我们民族艺术瑰宝——古诗更是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十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却根本无从谈起。
常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因此,开展经典诵读的研究,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很有实际研究价值。
二、主要内容:1. 明确诵读的目的。
2.学生的普通话朗读发音。
3. 指导诵读技巧。
4. 面向全体学生。
5.诵读在课堂中的运用要有效果。
三、预期达成的研究目标实验目标: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语文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感知,探索出一条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郾城区龙城镇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一、课题名称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一)国内外现状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要求新一代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经典古诗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升诵读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诵读运动。
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诗文诵读量,丰富学生的诵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二)学校研究现状1.“诵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诵读实验,我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010年9月,由我校制定并实施“名著阅读的实验与研究”区级课题实验,为班级、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并规定每年的十月为学校的读书活动月。
4.2012年11月,学校开展了“晨诵经典、、暮读名著、”的诵读实验,每周安排2课时阅读时间,全面实施经典诵读活动,对美文诵读、名著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三)问题与不足:虽然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表现在:1.学校虽有一定量的藏书,但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2.教师层次不一,教师内在素养与教学水平仍待提高;3.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对阅读重视不够,间接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4.部分诵读书目偏于艰涩难懂,应适当加以调整,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诵读的趣味性。
5.学生本身的心理及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恒心、被动诵读、动机不明等。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诵读的兴趣、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书籍就是力量-----培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使他们在诵读中认识自己,受到教育。
初中语文课文诗意朗读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文诗意朗读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前言初中语文课文诗意朗读设计的研究,2016年1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情况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当学生们在早自习时间默默地凝视记背格式化的知识点时,我们难以再次寻到朗读的踪影。
这个时候总是会在心里暗暗地追问:朗读何在?朗读的时间哪里去了?朗读的心境哪里去了?作家张炜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走在这片荒野之中,最恐慌的是我们语文教师。
沉寂是语文课堂的死敌,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并为改变它而不懈努力。
指导朗读,要灵动多姿。
朗读,可以体味、钻研、涵泳。
只是单一地让学生“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没有力度,更没有美感。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琅琅的书声,是书香校园必不可少的音符;琅琅的书声,是走出浮躁的网络时代快餐式阅读的最好开端。
本课题着眼于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学情特点为背景,多元化的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同学的需要,也可逐步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爱好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诵读策略研究
轻重 , 但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首先 ,
因为古诗词创作 的时 间距离 学生生活的时代 过于遥远 , 初 中学生又缺乏古典文化的积 累,
只恐 双溪 舴艋舟 ,载不 的积淀。它以优美工整的形式 ,和谐动 听的 的诵读 ,并在诵读 中揣摩怎样划分节奏最具 之繁杂 ,才能明 白 “
韵律 ,丰满凝 练的语言,深沉真挚 的感情 ,
审美价值 。新课标 对 7 - 9年级 学生有明确要
音乐美 。做这个 工作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 合作探究 找到最准确的节奏划分。最后 ,师
效学习方式之一。 将诵读运用于古诗词学习,
是打开感知、领悟古诗词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和思想内涵的一个人 口。
一
诗词 的意韵 。 比如 , 学习李清照的 《 武陵春 》 ,
若对词人不甚 了解 ,则有可能把词 中的 “ 愁”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传承古典文化 ,
提 升文化素养。
往为 “ 二二三”或 “ 二二二一”或 “ 二二一二”
如在教学齐 己的 《 早梅 》时 ,多媒体投 深雪 , 就在这冰天雪地之中, 一枝梅花绽放 ,
还有 4分的课外古诗 赏析题。所以 ,古诗词 面 / 场圃 ,把酒 , 话, 桑麻 。”七言诗词则往 射一 幅早梅傲雪 图,图上 山村野外一片 皑皑 节奏。如 “ 人生 , 自 古, 谁无死 ,留取 / 丹 心 早梅那不畏严寒 、 傲然独立的个重古诗词在 中考卷上的分值 ,
初 中教材中的古诗词多为情景交融之作,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 网络视频 ,挑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广泛的教育意义。
然而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佳等。
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强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丰富和完善初中古诗词教学理论体系。
通过对情境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可以为古诗词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
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有望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将有助于引导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古诗词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1. 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首先古诗词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多个时期的优秀作品,涉及的作者众多,诗歌体裁丰富。
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容易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产生困难。
其次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多采用背诵、默写等死记硬背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
初中语文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2021年3月Mar.2021教!)帀・TEACHER初中语文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朱洪亮(江阴市石庄中学,江苏无锡214400)摘要:初中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古诗文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文化审美情趣。
基于此,文章先介绍了初中语文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及价值,而后分析并总结了其开发经验及教训,最后提出了语文古诗文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及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校本课程;价值;经验教训;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11-23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9-0018-02古诗文是文人墨客给后世留下的文化瑰宝,凝聚了他们的文学智慧,并且以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习者。
现如今,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从初中生学习语文古诗文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语文教材中各种古诗文元素,致力开发适合初中生学习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校本课程,并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及价值(一)开发理念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牢牢把握相关的开发理念,并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避免出现盲目开发的情形,浪费教育资源。
首先,初中语文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主动性和计划性,保持课程教育的动态平衡,加强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m 其次,初中语文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围绕学校进行,校长以及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和决策者,要根据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去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开发出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古诗文是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并将其融入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古诗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文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古诗文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正确运用词汇、语法、修辞等,让自己的文字更加准确、流畅、生动。
2、鉴赏能力。
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古诗文来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包括欣赏古诗文的美感、品味古诗文的思想情感、理解古诗文的隐含意义等。
3、文化素养。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古诗文来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包括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审美观念等,以及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哲学。
4、创新思维能力。
古诗文包含丰富的意象和感情,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文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创作。
二、古诗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并将其融入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中。
1、情感导入。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古诗文背后的故事、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教学《静夜思》时,可以讲述李白思乡之情,让学生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从而引发他们对这首诗的共鸣和兴趣。
2、形象词语讲解。
古诗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形象的词语和句子,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讲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使用图片展示鹳雀楼的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意义。
3、课堂互动。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对一首古诗文进行分析和鉴赏,然后进行展示和讨论。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韵律优美、意蕴深刻、语言精练、表达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因此,对学生进行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但如何开展有效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个有效的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对于古诗文的诵读教学,首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因为如果学生对古诗文没有兴趣,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怎样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语音朗读、影视资源、音乐、舞蹈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诗文,多侧面地展现给学生古诗词的魅力,让他们感受诗文的美和力量。
2、让学生参与到古诗文的创作中来。
可以开展课外古诗词作文或创作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诗歌创作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3、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古诗文学习体验。
借助网络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参加线上学习等方式,获取丰富的古诗文学习资源,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二、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古诗文进行诵读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古诗文进行诵读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真正汲取营养,体味古诗文的韵味和深刻内涵。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对于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比较简单易懂、韵律规律、音律优美的古诗文;对于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选取更具有内涵和表现力的经典古诗文。
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2、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教学实际进行选择。
在古诗文的选择上,可以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进度,选取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古诗文进行教学。
三、精讲古诗文,扩展学生阅读面古诗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诵读,更要通过解读、分析和欣赏,深入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体味和欣赏古诗文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郾城区龙城镇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国内外现状
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要求新一代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经典古诗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升诵读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诵读运动。
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诗文诵读量,丰富学生的诵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二)学校研究现状
1.“诵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诵读实验,我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年9月,由我校制定并实施“名著阅读的实验与研究”区级课题实验,为班级、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并规定每年的十月为学校的读书活动月。
年11月,学校开展了“晨诵经典、、暮读名著、”的诵读实验,每周安排2课时阅读时间,全面实施经典诵读活动,对美文诵读、名著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三)问题与不足:
虽然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表现在:
1.学校虽有一定量的藏书,但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
2.教师层次不一,教师内在素养与教学水平仍待提高;
3.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对阅读重视不够,间接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4.部分诵读书目偏于艰涩难懂,应适当加以调整,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诵读的趣味性。
5.学生本身的心理及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恒心、被动诵读、动机不明等。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诵读的兴趣、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书籍就是力量-----培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使他们在诵读中认识自己,受到教育。
”
一个人的思想需要读书来开化,一个人的心灵需要读书来浸润,一个人的精神需要读书来培育。
为此,我们确定了《初中语文经典古
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享受诵读的乐趣,体验精神的愉悦。
1.经典诗文诵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古诗文功底是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激发教师职业进取心的一个基本途径。
2.经典诗文诵读学校发展的需要
开展经典阅读,关注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师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需求,把学校建成充满智慧、充满文化、充满理想的精神家园。
3经典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六个单元满足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经典诵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和适当的指导,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4.经典诗文诵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经典诵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
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四、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经典诗文诵读:就是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性和文学性的经典,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逐渐培养其
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从内容上而言,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主。
(二)研究依据
1.心理学理论
诵读文化经典自古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文化经典是圣贤思想智慧、人格心灵的结晶和化身,千百年的实践检验和当代实验证明,诵读文化经典对开启其智慧、培养其道德、静定其心性、提升其成绩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生理医学理论
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眼睛看文字与念唱的律动刺激和启动了右脑,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同时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
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3.人本主义理论
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
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4.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转化。
经典阅读以其经典性、人文性使学生在书籍中得到熏陶,从而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
(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
(4)以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六、研究内容
(1)全面了解全校学生课内外阅读情况,了解学生人文底蕴的现状。
(2)探索指导学生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3)明确人文底蕴与经典诵读核心概念基本内涵
(4)构建经典诵读教学模式,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经典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
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比如实验前的确定课题的论证,实验教材的选择,诵读方法的使用等等。
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
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的阅读指导行为,发挥每周三半日教研作用,进行经典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
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研究的思路、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面向7-9年级全体学生,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以诵读经典美文为载体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并辅以学校营造的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观察、调查、总结经典诵读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订1年时间完成
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负责人:卢凯义)
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1)完成课题设计,编写校本教材。
(2)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3)制订教学方案。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负责人:朱洪涛、马红娜)
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负责人:蒋建华、刘杰)
九、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
2.构建出成型的晨诵课、诵读指导课等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集或发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4.每年读书月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堂观摩及诵读大赛活动。
5.论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