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当心用去经营,爱但成了一种守望。这几日读了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不由质疑: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我们办公室有四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天天都会交流些各班的大情小事,这个班又有暴力事件了,那个班又小偷小摸了,还有孩子们你情我愿已书信往来了,让人又气又急之余,不禁纳闷:现在的孩子,倒底怎么了?临近毕业了,孩子们似乎更兴奋,小状况不断。
这时,同行们纷纷羡慕起我来:“你们四班真行啊,好像就从没这些个麻烦啊!你真好运气哟!”欣慰之余,我也暗问自己:是啊,这些孩子倒是真很懂事般,从不给我生事。真的是我好运气吗?我不由想起09年10月底那段几近让我崩溃的日子:当得知父亲疹断结果时,当云里雾里地站在讲台上时,当极力控制自己的泪给学生解释一段日子要离开课堂时,我一定没注意到,一段更深入内心的“人对人的理解”的品德教育已开始了。是的',我几乎忘了,当时就有好些孩子——内秀心软的女生、调皮成性的男生,抽泣的、悄悄试泪的……是的,我更不会忘却,一周后我来到教室,孩子们那询问关注的眼神,还有那一捧一捧一盒一盒的幸运星,将我的办公桌堆满,将我的心堆满……想到孩子们要毕业,我再也没请假,将心全放到了孩子们身上。我一定没留心,这班也调皮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起,竟学会了察言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1
让我们在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
——题记
打开首页通读作者的前言,令我心血澎湃。他的精辟话语不仅让我勾起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还从心底感慨作者的敬业、执着和大局观,感受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自我认知、使命感。“每个教师都应是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理想、守望耕耘、守望成长、守望收获;守望着一张张小脸表情的变化,守望着一次次意外惊喜的突现,守望着一个个孩子成功的笑脸。守望教育,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段话出自滕州墨子中学校长满建宇的一段话,从质朴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对本职的深刻理解,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对当下教育事业的不断反思和总结。
满建宇校长一心经营着一所有两千多师生的初级中学,繁杂的学校管理之余,他带着对教育的虔诚之心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感悟、管理方略凝聚到这本教育专著——《守望教育》之中。尽管时间仓促、繁事多,然我还是抛开了一切琐碎杂念,在沉静中默默地读啊读。空旷的空间中跃然现出一位立体多维的教育工作者,一位尽职尽责的任课教师,一位充满管理智慧的校长,一位言传身教的家长。
《守望教育》是一本随笔集,全书共分六辑,融入了180余篇满校长的教育管理心得,从一篇篇充满着真挚情感的__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爱教育,关注社会与时代的进步。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用心做教育的好老师,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好校长。从他一次次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中,从他匆匆忙碌的身影里,我知道了什么是敬业,我读懂了什么是教育。
守望教育教师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教师读书笔记
本文是关于守望教育教师读书笔记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下面是守望教育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参阅!守望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一最近幼儿园开展了“书香校园智慧园丁”读书活动,我有幸阅读了学校推荐的《守望教育》这一书籍。
看到这个书名就想起了以前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叫守望。记得当时刚入幼师这个行业,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这么多年工作下来,渐渐地有了自己的一个理解。就像满建宇老师在书中所说:每个教师都应是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理想、守望耕耘、守望成长、守望收获;守望者一张张小脸表情的变化,守望一次次意外惊喜的突现,守望者一个个孩子成功的笑脸。守望教育,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从最开始的20出头开始工作,到退休,中间有这么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教师需要的是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这么长的时间,你不可能一如当时刚工作时的满腔热血,激情会慢慢的减退。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精神支柱,支持着我们走下去。书中也说到:人要有精神支柱的,一旦精神支柱垮了,人也就完了。而我觉得我的精神支柱则是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在现在这个社会,有太多的羁绊、
竞争、猜疑,你会慢慢的活的越来越不像自己,而孩子的世界是最纯洁的,面对天真的他们,自己也不用去想太多,只要跟孩子在一起就会很开心,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在我不舒服趴在那里时,他们会走过来摸摸我的手;在我嗓子哑了时,他们会互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不要吵了,老师在轻轻说;在我因为请假几天没来幼儿园,一回来他们就会全部跑上来抱着我,嘴里说着:老师,你去哪里了,老师我想死你了。这就是我的动力,有这么一群暖心的孩子们,我还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呢。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守望教育》是2012年9月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满建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一
利用寒假时间把刘铁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认真阅读完了,我为在这喧嚣的社会,还有一批像刘教授这样沉静思索的人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感到庆幸,我知道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刘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确实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对待一个学生,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一路阅读,我反复问自己:我也会像刘老师那样耐心细致地对待差生,找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会愤恨,会绝望,会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而自己则没有半点良心上的不安,因为我会觉得他可能是个不可教育的学生,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劝自己,更会觉得自己已经尽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精选五篇)(2)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精选五篇)(2)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_篇三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关注,关于教育的问题层出不穷,关于教育的争论也是众说纷纭。捧读刘铁芳教授《守望教育》,让我们能在泥沙俱下的现实中保留一份清醒,也让我们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坚持一份难得的执著守望教育理想,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久违的感动。
在这里,有一种安静的状态。刘铁芳,从贫困的乡村走出,在泥土筑起来的小学就读,师范三年毕业后到乡村教书,几年后进入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他的人生经历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成为他的人生常态。在《守望教育》一书他说道:“我所梦想的境界就是能在四壁书橱之中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与此同时,又能时刻把心灵的触角伸向人间社会的冷暖,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这样的状态能够让他保持一份清醒和安静,能够在泥沙俱下的时代保持一份独立的思考。纵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痕迹依然浓重,依然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开设补习班、兴趣班,依然以爱的名义绑架着学生的快乐和童真,我们的教育不少还满足于灌输,满足于齐步走。在浮躁的社会里,教育需要一种安静的状态,在安静中深刻反思,生成思想,这样才不会盲从,不会摇摆。“虽然我并不知道路途的终点将在何方,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将执著地前行。”
在这里,有一种真挚的情感。现在,许多理论层出不穷,许多人口头挂着时髦用语,各种场合滔滔不绝,总认为自己掌握了教育的规律。于是,教育领域也有了“造星运动”,有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也逃脱不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尴尬。名校所谓的办学模式和名师成为模仿和学习的重点,不少老师就此成了流水线上的“熟练工”,执行着各种规则、程序,而自我的思想却在教育世界中缺席。也许我们仔细品味一下刘铁芳教授这段话:“凡把自己的教育理论、方案、谋略说得天花乱坠者,皆不可信;凡动辄称“学习的革命”“教育的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三篇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三篇
篇一
《守望教育》是一本抒发教育理想的真情之作,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一个“爱教育者”的真挚情怀。书中说“正是凭着我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和对人的完善的关照,我们才会对现实的教育、现实中的人的命运心怀依恋,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对细微的教育事件持一种深切的人文幽思,对我们的点滴思考坚持一种温暖的人间情怀,同时也对现实中的各种教育问题给以理性的批判与必要的反思,”作者对教育热情、思考深深地打动了我。
刘教授在《守望教育》这本书中用教育随笔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他从生活中从一些常人皆知的小事出发,洋洋洒洒,别开生面的微言大义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他对马加爵事件的解读,对教师生命权的注重,对孩童世界的寻找…… 他用一种低调的言说姿态,从个人的切身经历或感受入手,他始终都是以一种局内人——而非把自己排除在言说对象之外,“隔岸观火”——的姿态来面对复杂的教育世界,面对我们的教育赖以生长的社会,把“自己也烧在这里面”,真情实感油然而出。
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一书,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阐述了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如何让每个教育者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追问,在不断质疑、追问的过程中,催生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质量。
在《研究性教学: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文中,刘教授指出:好的教学实际上只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引入他们属己的“问题意识”之中,并且不断扩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好的教学就不再是以其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的授——受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好的教学不再是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而只是通过暂时的解决问题来激励、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想之路。这也让我们对于现阶段正在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课题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处
《守望教育》读后感
《守望教育》读后感
我读完了《守望教育》这本书,感受非常深刻。
这本书以中国教育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教育家的故事,揭示了中国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和现实。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家,他对教育有着非常高的追求和热情。他在教育工作中,遭遇了各种问题和困境,但是他从不放弃,一直坚持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过程。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拘泥于成绩和升学率。
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现在的中国教育普遍追求成绩和升学率,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生们失去了对知识的兴趣和对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城乡教育差距和贫困地区教育滞后的现象很普遍。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给每个孩子都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但是,这本书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作者只是通过主人公在教育一线的努力和坚持,以及一些可喜的变化和成就,表达出了对中国教育的希望和期待。我深为这位教育家的事业和理念感到钦佩和敬佩,他的坚守和无私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读完这本书,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教育的问题。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我们不能只追求表面的考试成绩,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我们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
总之,《守望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触动,让我对中国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我也希望能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为改进中国教育做出一点贡献。
守望教育读后感
守望教育读后感
《守望教育》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讲述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引发
了我对教育的思考。本书以生动的故事和实例,揭示了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本书强调了教育的价值。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它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其次,本书探讨了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教育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社会有着深
远的影响。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然而,本书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教育的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这使得他们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育
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革教育,提供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综上所述,《守望教育》通过讲述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引发了我对教育的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利用寒假时间把刘铁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认真阅读完了,我为在这喧嚣的社会,
还有一批像刘教授这样沉静思索的人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感到庆幸,我知道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刘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
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确实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
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
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
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
像刘铁芳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对待一个学生,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
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
师的心,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一路阅读,我反复问自己:我也会像刘老师那样耐心细致地对待差生,找他谈心,讲
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会愤恨,会绝望,会理直
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而自己则没有半点良心上的不安,因为我会觉得他可
能是个不可教育的学生,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劝自己,更会觉得自己已经
尽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是啊,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幼苗。对学生的爱既要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
对学生一视同仁,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通用5篇)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通用5篇)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守望教育》读书笔记(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1
《守望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著作。在书中,刘铁芳教授把对教育生活提问的权利交还于实践者,让每个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去追问: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是刘教授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惑。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刘教授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有人说当今的孩子非常幸福,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教育条件,都远远超过过去!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真的是这样的吗?不禁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不能全否定,但至少有一点,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说法都是以自己的角度来说的,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让教育充满爱和乐趣,让孩子成为孩子”这是《守望教育》给我的最大触动!印象颇深的一句是“没有故事的生活是寂寞的,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暗淡的”,让我思考最深的一个问题便是“对于孩子什么最重要?”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鼓励学生读一些著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精选6篇)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篇1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常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美妙的道德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儿童世界何处寻》开篇第一段刘教授就引用了王富仁《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一书中"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进展,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只要一个少年儿童没有仅仅属于自己的世界,仅仅属于自己的感受方式,他就没有任何抵御被成人文化过早异化的能力,他或者
毫无分辨能力地接受所有成年人的教导,造成制造力的过早桔萎和生命力的过早消失,或者产生逆反心理,盲目地拒绝成年人的任何教导。'的言论和蔡元培先生的"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的理念。刘教授认为:"教育要把儿童的世界还给他们,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此基础上再去乐观引导、扶助儿童去制造那属于儿童的世界,让他们能真正体会到"儿童世界'
的感觉。
的观点点醒了我,纵观我们的教育现状,迫于应试教育的导向,迫于学校间竞争的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老师经常好心的霸占了学生的体育课、电脑课,经常下课时,还舍不得离开教室整天埋在作业堆里,奔波于辅导班间,孩子哪有快乐而言? 非但如此,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经常把成人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很少顾及他们的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模式化的观念,写的文章是满口的成人腔。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只是简单粗暴地批评,却很少耐心地去倾听他们犯错的根源孩子哪有自我而言?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篇1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最近阅读了《守望者》这本书,它是由美国作家詹姆斯·Q·芬德利所写,主要讲述了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教育情况。
这本书的背景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的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低下、学生辍学率高等。作者通过对当时的教育情况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加强教育资源分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生辍学率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人们拥有更好的未来。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低下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才能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此外,我还对书中提到的教育方法有了一些思考。作者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在教育中加以应用。
总之,《守望者》是一本很好的书,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教育情况,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启示。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篇2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最近阅读了《守望者》这本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守望者”的学校里,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品德和技能。
首先,我被书中所描述的“守望者”学校的教育理念所吸引。在这个学校里,孩子们不再只是被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守望者”学校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价值观,这也是我们在现代教育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守望教育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1
利用寒假时间把刘铁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认真阅读完了,我为在这喧嚣的社会,还有一批像刘教授这样沉静思索的人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感到庆幸,我知道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刘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确实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对待一个学生,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一路阅读,我反复问自己:我也会像刘老师那样耐心细致地对待差生,找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会愤恨,会绝望,会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而自己则没有半点良心上的不安,因为我会觉得他可能是个不可教育的学生,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劝自己,更会觉得自己已经尽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
《守望教育》一书满建宇博士的教育随笔集,
。作为一个中学校长,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反思自我剖析及完善教育。作者在最后写道:“教育即生活”,细细想来,的确如此。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给从教及致力于教改的工作者带来启发与鼓舞,同时我也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需要越来越多这样执着的坚守者。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
资料共享平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https://www.)。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导读:刘铁芳先生认为,教育问题无处不在。当人们为著名健身操教练马华的英年早逝而叹惋不已时,作者却看出了马华之死的背后问题:“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健美的马华留住了马华的健美,却没有留住马华本身”,“世界上最长寿的高加索人讲究粗茶淡饭,他们的脑瓜子装的恐怕不是我们所谓的‘科学’,不过是他们舒心乐意的习惯而已。教育,正像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一样,如果仅仅以所谓的“科学”条框来规范,远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_篇一
看了刘先生写的深有感触。这本书刘先生为教育改革所写的一本随笔,记载着他对于教育和教育改革.
他提出,我们不能简单地设定"什么是教育"、"教育该如何行动"、"教育非如此不可"的标准答案和机械化的行动模式,而是把对教育生活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实践者,让每个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不断地去追问: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教育?正是在对现成教育实践的不断质疑、追问过程中,催生一线教育人的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和质量。教育需要理论与时间相结合,而且应是在承认整体现实格局合理性的前提下展开的具体的、局部的研究,理论研究是进一步贯彻显示行动格局的合理性,而不是单纯为了论证现实合理性而存在的工具。的确是的,没有理论的支持,实践会走很多弯路,所以,我们要研究理论;但是,单纯为了研究理
论而研究,肯定不能跟现实很好地结合,甚至是背道而驰,所以,我们研究理论应该是以检验现实格局的合理性而存在的。
书中还提到,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心教育了,但是从很多方面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以批判为主的,把教育的问题都归结于教师,甚至传言"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教育,其实是跟我们每个人相关的整个社会的事,应该是整个社会"关心并团结协作"的事,而不是出了问题就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体的事情。比如应试教育,是我们所痛心疾首的,早早的就在宣传应试教育应该被素质教育取代,并且早早地就开展了素质教育,可是,一旦接触到实际的学校,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因为我们一方面虽然反对应试教育,但当我们自己的孩子面临升学考验的时候,我们又成了应试教育服服帖贴的"忠诚守护者"。教育,始终是和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息息相关的,因此,教育改革的最终出路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个一线教师的身上。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成功的课改,都需要大多数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水平是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质量的高低的。一所优质的现代学校,应该是以极力学校人的创造性生活的基本保证,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就是师生创造性的教育生活,是学校人优质的学校生活。教师的学习既可以是个体的、自发的,同时也是集体的、有组织的、系统的学习。怎样把学校建设成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网状学习型组织,就成了当前我们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尺度。在课改中,一线教师如果只是作为被动接受者存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篇一:《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的作者是刘铁芳先生,与一般的高校教育学者相比,
刘先生更加关注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
的理解,因而《守望教育》中的不少篇章以其流畅的文笔、独到的
视角将我们带入一种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境界之中,同时用那尖锐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刘铁芳先生在“是语文课本,还是伦理读本”这一章节中指出,我们
应该选择优美、活泼的、生气盎然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文章推荐给
孩子;不应该将语文教学变成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过早地让伦理取
代童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果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很高,把课外阅读处
理得像课堂教学一样,有要求,有目标,规定读什么书,读完以后
要么背诵名段佳句,要么写心得笔记,要么摘抄警言妙句,让学生
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有何乐可谈?假设某位老师硬性
规定自己的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
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
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课外阅读将成了学生课外负担。阅读的数
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
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使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
刘铁芳先生特别在文章中提到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强调,知识和故事是教育中两个并行的要素,一
个让我们获得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另一个则凭借真实可感的生命
跌宕起伏来抚慰作为听者的我们的生命。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
导读: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_篇一
利用寒假时间把刘铁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认真阅读完了,我为在这喧嚣的社会,还有一批像刘教授这样沉静思索的人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感到庆幸,我知道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刘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确实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对待一个学生,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一路阅读,我反复问自己:我也会像刘老师那样耐心细致地对待差生,找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会愤恨,会绝望,会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而自己则没有半点良心上的不安,因为我会觉得他可能是个不可教育的学生,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劝自己,更会
觉得自己已经尽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是啊,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幼苗。对学生的爱既要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对学生一视同仁,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的爱就一个字,说说容易,做做难。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_篇二
教师成长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技术不断娴熟的过程,也不仅是把教育教学技术逐渐变成了教育教学艺术的过程,这其中更主要地包含着的内容,或者说教师的成长的关键,乃在于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醒,即个体是否开始拥有了自己独到的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与觉悟,并把这种觉悟渗透在自己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而使得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资源逐渐摆脱外在的常规或者权
威性认识,而转向个体自身,来自个体对教育的真实悟知。
一般说来,教师的成长会经历这样几个过程:适应或者说顺应常规——对常规性教育行为的抗争与个人教育意识觉醒的萌芽——教
育艺术的成熟与个人教育意识的觉醒——个人教育意识的不断完善
与个体教育实践中的自觉创造。教师的成长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教育知识、教育思想资源,不断触动自己对教育实践的思考;另
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对自我教育生活不断反思,把自身的教育经验作为文本来解读,真正把自我纳入对个体教育生涯的觉知之中,从中获得教师自主意识的提升。教师正是在对自身教育实践不断适应——超越之间,通过外来思想资源与个体内在教育经验、教育知识的不断碰撞,获得个体教育意识的生长生成。
个体教育意识的觉醒并不是个体教育行为模式中的简单创新,并不是简单地跳出常规,跳出他人,自产门户,独立特行,它更多地涉及到教师对其职业生涯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的自我解答: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学?个人教育
教学实践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个人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参
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才使得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更有意义?以教育
为业的个体人生怎么才能更有意义?个体教育意识的觉醒,从其实质而言,就是个体对自我教育生涯的反省和觉悟。
教师教育意识的全面觉醒,首先意味着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整体参悟,即对教师职业活动的意义与价值的自我理解与独到发现,并尽可能地在自我与外在社会要求的协调中来完善自己的职业行为和职业
生活。更深层面的教育意识的觉醒,还包括对个体教育人生的领悟与觉知,即把教育生活与个体人生内在地结合,把个体在教育实践中的探求、创造、悟知转化成教师个体职业人生之意义与价值的发现。换言之,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教师作为职业人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是作为人的成熟与发展,是作为教师存在的个体人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教师个体不断将外来知识融入个体内在教育意识之中,转化为个体对自我教育世界的发现与觉知,这种觉知扩展到其整个教育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与觉悟,从而促进教师个体教育人生的整体觉知。
教师的成长与教育意识的觉醒并非一而就,特别是在一种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教育中。个体教育意识的不断觉知,意味着个体对日常教育生活的不断超越与提升,以及对自我既有教育知识不断超越与提升。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师要超越自我经验、超越个体日常教育生活习惯,乃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个体教育意识觉醒的更高层次,乃是个体能把自我教育意识提升到民族、时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自觉地把自我教育意识纳入人类教育发展的历程之中,不断领悟时代教育的真谛,经由个体的本真性的教育理解、探悟,达到对历史发展中社会整体教育意识之本真性的理解与接近,从而把个人教育意识的觉醒上升到历史与人类的教育理想探寻的高度。说到底,个体教育意识并不是一个纯个体性的问题,个体教育意识的觉醒与群体、社会整体教育意识的觉醒密切关联,从而把个人自身的教育努力自觉地纳入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脉络之中。
在此意义上,“活到老,学到老”,就不仅仅是一种谦辞,而是当代教师成长和教师教育意识发展的需要。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_篇三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关注,关于教育的
问题层出不穷,关于教育的争论也是众说纷纭。捧读刘铁芳教授《守望教育》,让我们能在泥沙俱下的现实中保留一份清醒,也让我们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坚持一份难得的执著守望教育理想,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久违的感动。
在这里,有一种安静的状态。刘铁芳,从贫困的乡村走出,在泥土筑起来的小学就读,师范三年毕业后到乡村教书,几年后进入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他的人生经历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成为他的人生常态。在《守望教育》一书他说道:“我所梦想的境界就是能在四壁书橱之中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与此同时,又能时刻把心灵的触角伸向人间社会的冷暖,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这样的状态能够让他保持一份清醒和安静,能够在泥沙俱下的时代保持一份独立的思考。纵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痕迹依然浓重,依然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开设补习班、兴趣班,依然以爱的'名义绑架着学生的快乐和童真,我们的教育不少还满足于灌输,满足于齐步走。在浮躁的社会里,教育需要一种安静的状态,在安静中深刻反思,生成思想,这样才不会盲从,不会摇摆。“虽然我并不知道路途的终点将在何方,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将执著地前行。”
在这里,有一种真挚的情感。现在,许多理论层出不穷,许多人口头挂着时髦用语,各种场合滔滔不绝,总认为自己掌握了教育的规律。于是,教育领域也有了“造星运动”,有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