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慎独导学案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孙权劝学》导学案篇1

【学习导言】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

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

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

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讽谏小议》导学案

讽谏小议》导学案

《讽谏小议》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归纳本文使用的论据。 3.学习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历史实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作者所持观点及论证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资料导读】

1、讽谏具有先天的历史局限性。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凭借丰富的学养,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文章开篇说,权力的顶峰无限孤独,得到一个伟大的批评者很难,古代君王不得不引入诤谏制度,并援引了齐景公哭晏婴、唐太宗哭魏征二事以证之。

第二段作者分析说,由于君臣关系的本质是统治与服从,这种不平等导致了诤谏制度的存在致命缺陷,不妨把谏看成刀斧手胁迫下的批评。在这段落中,又列举了比干挖心、史鱼尸谏、海瑞备棺等例子,指出犯言直谏的代价是普通人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段通过裴矩的转变,司马光的议论,指出讽谏是否存在单方面取决于君主的个人态度。

第四段谈论一个个案,即使历史上最伟大的谏者魏征向最开明的君主唐太宗进谏也不无风险,进一步论证了讽谏的偶然性与脆弱性。

最后一段指出,尽管讽谏王朝重视求谏,但因制度缺陷,无法改变批评稀缺的现象。

有意思的是文章最后几句话,作者突然放弃了从容不迫的逻辑说理,文气逆转直上,果断地过渡到正面立论:只有当社会实现了平等、自由、尊严这些现代政治价值,才存在真正的批评。因为引入了另一个更恢宏的的价值体系,文章得到了升华。作者没有对此展开论证,然而我们也许会注意到,其实文章出处都是关于这一观点的反证。

2、作者简介:萧春雷,男,福建泰宁人,1964年生。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十步、围石等,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艺评。著有诗集《时光之砂》、随笔集《文化生灵》、《我们住在皮肤里》,以及文化随笔集《阳光下的雕花门楼》、

(语文版)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孙权劝学》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孙权劝学》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22.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当涂”“辞”“治经”“博士”“邪”“但”“见”等;注意3个字的写法:“卿”“涉”“孰”。

2.翻译重点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4.把握故事内容,认识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5.学习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学习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备注布置预习

1. 了解《资治通鉴》。

2.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3. 读顺课文(字音准确,停顿恰当),疏通文意。

4. 你有怎样的疑惑?

一、预习展评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下列重点文言词汇。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词义:

(二)一词多义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但当涉猎()当涂掌事()

见: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古今异义:

词语古义今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即更刮目相待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当涂”“辞”“治经”“博士”“邪”“但”“见”等;注意3个字的写法:“卿”“涉”“孰”。

2. 翻译重点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学生记录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复习课 复习课 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复习课 复习课 导学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1课时导学案

出题人:张燕审核:张文喜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尊重的意义及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必须具备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和能力。

2. 懂得宽容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初步学会宽容他人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宽容之心,与同学、朋友及他人和谐相处。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激发学生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包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品质,让学生懂得宽容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尊重和宽容别人的方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形成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集思广益,培养尊重和宽容意识。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学会尊重

1.知道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值得尊重。

2. 了解尊重自己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3. 知道尊重自己的表现有哪些。

4. 知道什么是过度维护自己,如何才能避免过度维护自己。

5.了解尊重他人的表现。

第二课:学会宽容

1.了解宽容的意义。

2.知道怎么做才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3.明白怎样做才可以做到“和而不同”。

4.对于不宽容的观点,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

5.懂得做一个宽容的人有什么好处。

小议“慎独”

小议“慎独”

谢 谢 指 导
怎 样 才 能 在“隐” 和“微” 做 上下功 到 夫 “ 慎 独”
“慎独”离不 开严格要求 自己
①刘备自律的名言
古 今
②王顺友严格要求 自己,把邮递员工 作做到了极致。
“慎独”也离 不开自我反省
①爱因斯坦每天上 百次提醒自己 ②吴阶平年老时还 不忘反思自己
外 中
3、阅读文章第9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论 述“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观点的 ?
实 战 演 练
阅读《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按要求回答问题
Baidu Nhomakorabea
1、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 自己努力。 2.(1)论证了“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 少的。”的观点 (2)四个事例分别从古今中外全面进行 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1)外部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材,相反,也 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2)自身先天条件优越,但后 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 4.外部条件,或成长的环境;没有成材的人,或平庸的人。 5.例:我从小体质不好,体育成绩很差,但我不气不馁,寻 找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如今的我身强体健,在 期末体育考试时三项成绩均获得了满分。
欢迎光临指导
小 议 “慎 独”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出论点,理清文 章结构。
2、理解文章运用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 论点的方法与论证过程。

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

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

1教学目标

1.明确议论文阅读的考试要点和考点设置,清晰考查形式;

2.回顾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步骤和方法;

3.结合具体习题由易而难有针对性地训练;

4.体会议论文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富有人文底蕴的特点。

评论(0)2学情分析

根据考试说明中“学生能阅读议论文,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这项要求设定的,这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而在平时分析论证思路的四个步骤中,学生不约而同地认为分层次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所以首先突破这个难点是本课的想法和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掌握语言表述的方法是分析论证思路的最后一步,能否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述是学生是否理清论证思路的最终表达,所以这是本课的重点,所以具体做法是通过习题练习分层,反复巩固语言表述方法从而实现规范答题这另一个目标。

评论(0)3重点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在明确作者观点的基础上,使用方法给文章或段落划分出层次;重点是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导入】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论证思路

议论文是初中现代文的三种文体之一,而议论文又以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富有人文底蕴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其中理清论证思路又是近年中考考查的重、难点,所以今天我们来共同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评论(0)活动2【讲授】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论证思路

一、清晰考题设置

师:首先请看大屏幕,这是三年中考考题的设置。

生:08年考点设置:概括论点;论证思路;语言品味;生活链接。

09年考点设置:论证思路;语言品味;论证方法;生活链接。

导学案(诫子书)

导学案(诫子书)

诫子书

诸葛亮

一、教学目标

1、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课前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

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

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

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

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

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

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

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三下”,

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

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

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第一篇: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话题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慎独”的范围之内。【写作指导】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

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小议慎独_作文1000字_议论文作文_

小议慎独_作文1000字_议论文作文_

小议慎独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慎独”的范围之内。

小议慎独

何为人?一撇一捺,再简单不过。可是,鲜为人知的是,撇代表着只有在他人帮助下,我们才会一直达到人生的成功彼岸;捺代表着如果不能恪守住气节,走下坡路亦十分容易。所以说,人需要慎独。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做到慎独,需要我们把持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前不久曝光双汇集团在猪的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使猪的肉没有肥膘从而商家谋取暴利。而瘦肉精是对人体有害的,商家因为贪图小利,没有把持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他们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在生产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使集团受到了损失。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而做到慎独正需要我们把持自我,自我监督。

做到慎独,需要我们淡泊名利。历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的分量有多重?这值得用千年时光细读它的刻度。袖间一袭清风将功名抖落。半截锄头、一滴皓月将命运的纹路隐藏在岁月的云雾中。他用那被庐山的水洗净的朴素目光读醉黄昏,再信手拈几个意境,放入平平仄仄

学生版劝学《导学案》

学生版劝学《导学案》

《劝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结构

掌握1-2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走近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写作背景

荀子很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定13.04劝学导学案A-完整版

定13.04劝学导学案A-完整版

劝学

导学案A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准确翻译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并背诵默写。

2、探讨了解学习之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1、掌握1-3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而)、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明确学习的意义及作用;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学法指导:熟读成诵,理解重点文言字词句,能够整体准确翻译课文,思考文章的文体结构和手法,进而在理解作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意义及内涵。

预习案

一、课本助读

1、作者名片: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2、作品简介: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预习问题设置

1、“劝”的繁体字“勤”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词义已经转移了。《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在这里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019年信仰的力量李斌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

2019年信仰的力量李斌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信仰的力量李斌阅读答案

篇一:201X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X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真山水登高跳远,大文章搏古通今。

2.根据语境,给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襄阳的山,气势磅()礴,“十里青山半入城”,襄阳的水,清澈()如练,“一江碧水穿城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襄阳的孝子程威带母上学,打工救母,休学侍母的感人肺腑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下潜7000米的记录,使我国宾至如归地跻身于世界

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D.莫言成为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真正原因,是他作为一名文学家的卓越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B.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

C.H7N9禽流感已导致禽类产业重大损失,为此,国务院紧急下拨扶持专款,

以解决禽类养殖户经费短缺。

D.法国PPR集团董事长亨利·皮诺先生,4月26日上午在北京代表皮诺家族

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张小敏导学案

张小敏导学案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

作者:张小敏单位:迁安市杨各庄镇徐流营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其人,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意义,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并有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范文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范文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范文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

一、写作指导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说明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样明白得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慎重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慎重不苟”(《辞源》

二、思路点拨

纵向结构

1.能够“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什么缘故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如何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能够“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慎重不苟”也确实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慎重,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略微离“道”什么缘故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导学案

第一课时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学习目标:

1、知道哪些人值得尊重?

2、懂得普通人也值得尊重?(重点)

3、通过学习,明白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的道理。(难点)

学习过程:

一、哪些人值得你尊重?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哪些人值得你尊重?请选择一位你最尊重的人,说一说你为什么如此尊重这个人?

二、重点讨论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那些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那么,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值得尊重吗?阅读课本第二页的活动园,想一想你身边值得尊重的普通人,写成小故事吧!.

三、为什么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结合第三页的内容,收集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每个人生而平等,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维护尊重不仅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是法律的要求。

四、课外拓展

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第二课时尊重自己

学习目标:

1、懂得为什么要尊重自己。

2、知道怎样做才是尊重自己。

3、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自尊心?

二、自主探究

1.感知尊重自己的意义。

为什么要尊重自己?

2.预习课本第4页到第7页。

(1)读一读课本上《刘菲的故事》,想一想:

①刘菲是用什么眼光看待自己的?你觉得刘菲是一个尊重自己的人吗?为什么

②你有什么好建议帮助刘菲走出困境,让她发现更好的自己呢?

(2)观察课本第5页下面的图片,你认为尊重自己还应该怎么做?

(3)读完《“好脾气”先生的故事》想一想:

“讲道理”先生说“好脾气”先生的做法是不尊重自己,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山东省肥城六中高三复习必修一(鲁人版)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 劝学》

山东省肥城六中高三复习必修一(鲁人版)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 劝学》

劝学

【制作】王长宏【课型】复习课【学案序号】1

【审核】孔令海【使用日期】 9月6日

【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全文,积累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2.体味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

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自学达标

1.掌握常见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完成后面的练习。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

....而意义用法不同

......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差别,主要

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扩大为“河流”的通名。

④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练习:指出下面句子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词,并解释。

(1)金就砺则利(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标注重点读音:

木直【中】绳金就【砺】则利须【臾】之所学而闻者【彰】

假舟【楫】者君子【生】非异也故不积【跬】步【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金石可【镂】用心【躁】也

【假舆】马者【跂】而望矣虽有【槁】【暴】蟹六跪而二【螯】

日【参】【省】乎己【輮】以为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解释重点实词:

劝学()不可以已()木直中绳()槁暴()不复挺者()金就砺()跂而望()博见()声非加疾()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圣心备焉()锲而舍之()用心躁也()

4、辨析重点虚词:

而: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人:牛华明审核人:龚光丽张华芳都启玲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辫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小议“慎独”》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初解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2、找出中心论点并总结论点的提出方式。

3、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恪守慎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初解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找出中心论点并总结论点的提出方式。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去做呢?

二、预习文本:

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结合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来分析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一部分自然段:

第二部分自然段:

第三部分自然段:

三、精读文本,探究展示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阅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

(提示:什么是论点,论点的位置都在哪里出现?在开头是怎么提出来的,在结尾又是怎样提出来的,如果没有现成的语句那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总结:综合以上内容试概括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②仔细阅读课文,阅读第二部分,思考: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这两个部分能不能调换顺序?

③为什么恪守慎独是必要的?怎样才能做到慎独?

④证明论点的论据有哪些?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提示: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论据,再去找论据)

总结:文章第二部分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⑤课文的结论是什么?(提示:有原句的,要仔细找)

⑥归纳主题。

课文从和两个个方面有力论证

这一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的结论。

四、技法揣摩

1、脉络清晰,层次清楚。

表现在:

2、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表现在:

3、论据鲜明:(能够明白本课所采用的论据类型,为以后的找论据,补充论据打基础)

本课的论据有:

4、论证方法得当:找出两处以上,并分析作用。

五、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积累,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阅读检测: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选文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3分)

3、阅读选文⑥—⑨段,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3分)

怎样做到“慎独”→( ) ( ) ( )

4、一下面三句话均出自选文结尾段,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3分)

(1)“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谤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

(2)“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珞,明辨是非曲直;

(3)“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

5、请分析第7、8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