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概述
(3)药物 药物中如阿司匹林及消炎痛,乙酰水杨酸一类药物可引起胃粘
膜损伤,使胃粘膜内前列腺素E2(PGE2)减少。动物实验证明给予 外源性PGE2可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因PGE2可增加胃窦穿壁电位 差,增加粘液与碳酸氢离子的分泌,保护胃粘膜。
病因机制
4. 胆汁或十二指肠液返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 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入胃内,损害胃黏膜屏障, 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 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 CAG。胆汁或十二指肠液返流的严重程度与黏膜炎 症及萎缩的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肠上皮化生的严 重度也呈显著正相关。
胃癌在十大癌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之中均 列为第一位,所以积极 治疗CAG显得十分重要。
病因机制
❖ CAG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研究证实 下列因素均参与了CAG的发病 :
❖ 1. 感染因素 (1)HP感染 (2)其他细菌、病毒感染
(1)HP感染是CAG的主要病因
HP的致病机制
本身具有的粘附作用 分解尿素产生氨的毒性作用 Hp的多种酶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感染造成免疫功能缺陷 感染时病人的年龄 感染引起维生素C缺乏
病因机制
3.胃粘膜损伤因素
(2)吸烟
烟草的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刺激胃粘膜引 起胃酸分泌增加,诱发胃粘膜炎症。烟草中烟碱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它可刺激脑 的呼吸、血管运动及呕吐中枢,对消化系统可以引 起中枢性的恶心、呕吐与周围肠蠕动加快。现已证 实过量吸烟是CAG的发病因素之一。
病因机制
目前认为胆汁或十二指肠液返流是独 立的致病因素之一。引起胆汁返流的原因 可能与高龄,胃动力减弱,吸烟等因素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变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变化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理变化涉及到胃黏膜的萎缩和炎症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胃黏膜结构在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正常胃黏膜的结构。
胃黏膜由内到外可分为黏膜上皮层、黏膜下层和肌层。
黏膜上皮层主要包括黏膜表面上皮细胞、黏膜颈部细胞和黏膜基底细胞。
黏膜下层主要包括黏膜小腺体和黏膜固有层。
肌层由平滑肌构成。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和炎症反应。
上皮细胞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会发生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为:1.表面上皮细胞减少: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为单层排列,但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上皮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导致胃黏膜表面呈现不规则的形态。
2.黏膜颈部细胞变性和消失:黏膜颈部细胞是产生黏液的细胞,其变性和消失会导致黏液减少,使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减弱。
3.黏膜基底细胞增生:在上皮细胞萎缩的背景下,黏膜基底细胞会发生增生,以弥补上皮细胞的损失。
炎症反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还涉及到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引起的。
1.浸润细胞的改变:在炎症反应的背景下,胃黏膜内会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
这些细胞会在黏膜固有层和小腺体中形成炎症细胞浸润区。
2.腺体的变化: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黏膜小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甚至消失。
长期以来,这种萎缩会导致腺体功能减退,使胃液分泌减少。
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其感染能导致黏膜炎症反应加剧,形成慢性炎症灶并引起上皮细胞变性和破坏。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涉及到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和炎症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减少,黏膜颈部细胞变性和消失,黏膜基底细胞增生;同时,炎症反应导致浸润细胞的改变、腺体的变化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慢性萎缩性胃炎》课件
1 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
4 烟草使用
吸烟引起的胃部问题。
2 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规律饮 食。
3 长期大量饮酒
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
5 某些药物
某些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
1 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观察胃黏膜的情 况。
2 血液检查
3 病理检查
检测相关指标,辅助诊断。
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 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
通过使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 杆菌感染。
保护胃粘膜
采用药物和改善饮食习惯等 方式保护胃黏膜。
Hale Waihona Puke 消除症状缓解疼痛、恢复消化功能等。
食疗
选择易消化、对胃黏膜友好的食物。
药物治疗
使用抗酸药物、消炎药等进行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
1 饮食健康
合理搭配饮食,减少刺激 性食物摄入。
2 适度饮酒
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长期 过量饮酒。
3 不吸烟
戒烟或减少吸烟量。
4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 减少发病风险。
《慢性萎缩性胃炎》PPT 课件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特征是胃黏膜萎缩、腺体数量减、 化生及肿瘤发生风险增高。
胃炎症状
1 疲乏
2 腹胀
长期疲劳感,精神状态差。
腹部感到胀满或涨痛。
3 消化不良
食物消化不完全,引发不 适。
4 食欲减退
慢性萎缩性胃炎知识科普(全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知识科普(全文)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消化道出血胃镜【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黏膜在炎症基础上出现胃腺体数目绝对或相对减少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一类慢性胃炎,可伴有炎性改变、胃腺体形态学改变(肠化生)以及异型增生。
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胃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胃反流、胃排空异常、药物(包括食物)、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以及影响胃黏膜修复能力的全身疾病等。
50岁以上普通人群CAG发生率接近50%。
一般分为A型胃炎(胃体萎缩为主,与自身免疫有关)和B型胃炎(胃窦萎缩为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症状主要分为酸相关症状,如上腹烧灼样疼痛、饥饿痛、反酸、烧心等;动力相关症状,如早饱、腹胀、嗳气等;以及消化吸收不良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摄入富含脂肪及蛋白质食物后出现腹胀、腹泻、排气增加等症状。
大部分患者症状无特异性。
A型胃炎可出现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治疗有效)。
合并糜烂时可出现少量出血,表现为黑便或便潜血阳性。
【诊断要点】1.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及上述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可拟诊。
胃镜下胃黏膜活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最可靠方法。
2.确诊CAG之前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如消化性溃疡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3.如伴有消瘦、消化道出血时建议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药物治疗】1.用药方案(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见“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
(2)抑酸或抗酸治疗,主要应用于有酸相关症状者,适量、适时,症状改善后减量或按需治疗。
雷尼替丁(150mg,一日2次)或法莫替丁(20mg,一日2次),空腹口服。
(3)保护胃黏膜,疗程2~4周。
枸橼酸铋钾(110mg,一日4次,或220mg,一日2次)。
(4)增强胃排空能力,疗程2~4周。
多潘立酮,10mg,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或甲氧氯普胺5~10mg,一日2~3次,短期应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认识ppt课件
如遇心理问题,可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
定期检查与随访的重要性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 了解病情变化。
注意症状变化
如遇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 加重或反复,应及时就医检查。
及时治疗
如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恶变倾向, 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健康档案,记 录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有助于医生 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认识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慢性萎缩性胃炎概述 •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
与策略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与保健
01 慢性萎缩性胃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 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上皮和腺 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 、黏膜基层增厚为主要特征。
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焦虑等负面 情绪影响,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 功能,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
外邪侵袭
体质虚弱、长期患病、年老体衰等因素导 致脾胃功能虚弱,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引 发慢性萎缩性胃炎。
寒邪、湿邪等外邪侵袭人体,影响脾胃功 能,进而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分型
01
02
03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 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 疫性胃炎两大类。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 饮食、生活习惯等。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 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等。
萎缩性胃炎须知的五个事实
萎缩性胃炎须知得五个事实张先生前两天做了一次胃镜,被发现患有萎缩性胃炎。
上网一查,张先生吓出一身冷汗: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癌得“前奏”!自己岂不就是……?王妈妈有萎缩性胃炎多年,吃了不少药,但多次复查胃镜,“萎缩”似乎没啥好转。
她很疑惑,萎缩性胃炎究竟能治好吗?李大伯刚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医生让她吃一种抑制胃酸分泌得药。
李大伯不懂了,很多书上都说,萎缩性胃炎患者就是缺胃酸得,这药就是不就是用错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一种常见得消化系统疾病。
因其与胃癌得发生存在一定得关联性,不少患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有人从此落下心病,时刻担心会癌变;有人四处就医,希望能彻底治愈疾病。
其实,萎缩性胃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能正规治疗、按时随访,发生癌变得概率很小。
事实一:仅极少数萎缩性胃炎会转变成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得常见得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得10%~20%。
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烧心,上腹持续或间断性胀满或隐痛,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与多灶萎缩性(B型)两种,胃镜检查与胃黏膜活检就是最为可靠得诊断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概率有多大?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仅少数会癌变(多数研究发现癌变率不超过3%)。
有一点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机会明显增加。
有学者发现,75%得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将在8个月内进展为早期胃癌。
事实二:多数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得发生主要与胃内攻击因子与防御修复因子得失衡有关。
Hp感染就是主要得攻击因子。
现已证实,80%以上得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多数胃炎中,Hp在胃内分布与炎症分布相一致;长期感染Hp明显增加了患者胃黏膜发生萎缩与肠化得机会。
最新《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解读: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评估和监测
最新《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解读: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评估和监测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可引起各种消化不良症状,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中的萎缩性胃炎存在发展为胃癌的潜在风险,因此受到医患双方重视,对症治疗、评估风险、降低癌变风险和定期内镜监测是慢性胃炎管理的主要措施。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17年发布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1],对临床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慢性胃炎的诊治取得新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17年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进行了更新,制定了《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3年,上海)》(以下简称2023版胃炎指南)[2],现就2023版胃炎指南中有关萎缩性胃炎的癌变风险分层、内镜监测策略等内容作一解读。
一、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发生风险和相关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少数由自身免疫引起,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一项长达15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胃癌的HR 为5.8,95%置信区间为2.7-15.3,而萎缩性胃炎导致的胃癌的HR达9.1,95%置信区间为2.9~30.0[3].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罹患胃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10倍,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数情况下病情较稳定,进展缓慢,但仍有一定癌变概率。
一项随访10年的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年胃癌发生率分别为0.1%、0.25%[4]o哪些萎缩性胃炎具有更高的病变进展、甚至癌变风险?对胃癌前病变的内镜随访研究表明,胃体部萎缩、肠上皮化生的病变进展比例较胃窦部高,提示胃体部癌前病变,尤其是肠上皮化生具有更高的病变进展风险[5]。
大量研究证实,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与萎缩、肠上皮化生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因此,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应根据萎缩、肠上皮化生的范围、程度,结合患者的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胃癌家族史等综合评估胃癌发生风险。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探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探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逐渐萎缩、代谢异常,导致胃腺萎缩、黏液分泌
减少、酸性胃液增加的一种胃炎。
其严重程度与部位有关,严重的可以有萎缩性胃炎和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主要包括胃黏膜有变薄、充血、水肿、容易出现溃疡。
局部也出现白色粘着物等。
而且,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被幽门螺旋杆菌引起。
幽门螺旋杆
菌是一种可以存活在人体上皮细胞表面的弯曲杆菌,是导致胃病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此外,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长期摄入烟酒、饮食习惯不健康、紧张焦虑都是影响
胃的生理功能及消化器官的重要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主要是在组织病理学方面进行判断。
萎缩区域的黏膜上皮
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它们的核分裂活动增强,细胞排列紊乱,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幽门螺
旋杆菌可以侵入胃黏膜的胃腺并引起慢性炎症,并长期存在,使黏膜发生萎缩和异型增生。
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往往伴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上常常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测定
和呼气试验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可以为我们学习和认识胃炎提供
了重要的信息。
如果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应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
习惯对于预防胃炎具有重要的意义。
萎缩性胃炎 别紧张
萎缩性胃炎别紧张作者:徐陆周来源:《祝您健康》2016年第02期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
萎缩性胃炎的病人,有的没有症状,一些患者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胃脘饱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也有患者有反胃酸等症状,少数患者还有贫血、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上腹痛较明显,并出现出血。
胃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或平坦,黏膜血管显露,以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亦有黏膜糜烂,出血现象。
胃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1.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发展。
2. 遗传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
3. 重金属接触。
铅、汞、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 放射线损伤。
5. 缺铁性贫血。
6. 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黏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7. 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8.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出现HP感染,而且HP的感染程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
9. 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黏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黏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
萎缩性胃炎的危害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
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其主要特征为胃黏膜发生不可逆性的萎缩变化,常伴有气腹、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内镜检查等方面。
临床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上腹部不适: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痛、胀气、饱胀感等症状,常与进食有关,且常缓解于饭后或服用抗酸药物。
2.消化不良: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食物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3.贫血:患者常因胃黏膜萎缩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
4.营养不良:由于胃黏膜受损,患者常表现为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离不开实验室检查,常规的检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检查:患者常表现为低红细胞计数、低血红蛋白、低维生素B12水平等。
2.血红蛋白电泳:可以排除一些遗传性贫血的可能性。
3.维生素B12水平检查:可用于判断胃黏膜吸收功能是否受损。
4.可疑病例需要作胃酸度测定。
5.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检查抗体可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可以准确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该病。
内镜检查主要包括:1.必要的准备:患者需要进行空腹状态下的内镜检查,至少停止进食六到八个小时。
2.粘膜形态评估:通过内镜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颜色、形态、可见血管及其分布情况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表现为胃黏膜出血、红斑、苍白、黏膜褶皱减少等。
3.活检检查:内镜过程中可以采集胃黏膜活检标本,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4.幽门螺杆菌检查:内镜检查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通过取样查找幽门螺杆菌相关表现。
其他影像学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还可以通过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辅助,包括:1.X线钡餐检查:通过口服钡餐剂后进行胃肠道造影,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变化。
萎缩性胃炎,您知多少
特别关注萎缩性胃炎,您知多少罗映军 (绵阳市游仙区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4)胃炎分为很多种,如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那么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科普一下萎缩性胃炎。
1什么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到反复的损伤,导致固有腺体的萎缩,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往往还会伴肠上皮化生或者假幽门腺化生等。
大多数的慢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任何的症状,所以难以靠着明显的症状来确定自己是否患上了萎缩性胃炎。
通过肠胃内镜检查诊断出来的萎缩性胃炎比例是17.7%,病理诊断为25.8%。
2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因导致萎缩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有些会出现十二指肠消化液反流,幽门括约肌功能也会出现障碍,从而导致胆汁、胰液、肠液大量反流进入胃部,使得胃黏膜遭受到消化液的损伤,从而患上萎缩性胃炎。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长期吸烟也会导致十二指肠消化液反流,这是引发萎缩性胃炎的潜在病因。
另外,当长期食用粗糙或者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高盐饮食,或者是长期酗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使得胃黏膜损伤,从而患上萎缩性胃炎。
除此以外,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右心功能衰竭、肝硬化、尿毒症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胃黏膜淤血、缺氧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萎缩性胃炎。
3萎缩性胃炎的表现症状当患上萎缩性胃炎之后,70%~80%的患者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表现的,仅有部分的患者会表现出消化不良的症状。
一般来说,萎缩性胃炎的典型症状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也就是出现上腹痛、腹胀、餐后早饱感、食欲减退、反酸、恶心等。
除了这些典型症状以外,还有少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出现健忘、焦虑、抑郁、消瘦等症状,同时伴随着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
是因为当胃黏膜存在糜烂时,会导致胃黏膜长期的少量出血,这不会被人体察觉,进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另外,由于自身免疫性胃炎导致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因为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出现舌炎、黄疸、肢体麻木的情况,最终还会导致恶性的贫血或者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慢性胃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
专家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A型和B型,此二者区别较大,要注意区别对待。
1、A型。
A型萎缩性胃炎较为常见,这是由于患者的免疫力而导致的疾病。
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发生在壁细胞,故病变以胃体部较重,胃体腺被破坏而萎缩,故胃泌酸功能明显降低或无酸,并因此而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最后可发展成胃萎缩。
我国萎缩性胃炎主要见于胃窦部,发生于胃体者少,这与我国很少有恶性贫血相符合。
2、B型。
B型萎缩性胃炎与A型不同,因为它并不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与十二指肠液返流或其他化学、物理损伤有关,胃窦部粘膜较胃体部粘膜通透性更强(H+逆弥散的能力胃窦部强于胃底部20倍)。
由于胃窦的粘膜屏障作用比其他部位小,加以易受十二指肠液及其内容物返流的影响,故胃窦部最易受累。
胃体部病变轻,故胃泌酸功能一般正常。
胃窦部病变损害了幽门腺中的G细胞,胃泌素分泌减少,故一般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
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以B型为主,其癌变过程可长达10多年或更久。
以上简单介绍了一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知识,虽然同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但症状完全不同。
因此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及时至医院检查、确诊,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对应的治疗,不可等同视之。
推荐阅读:你知道萎缩性胃炎有哪些危害吗?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饮食调理也很重要,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这样对于疾病的早日痊愈具有积极的意义。
推荐阅读: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该如何饮食
(/wbjb/wsxwy/204.html)。
教你认识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教你认识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导读:疼痛症状:胃脘部疼痛是主要症状之一,疼痛可以是隐痛、胀痛、钝痛、也有绞痛或剧痛者,或见饱痛、饥痛。
有的胃中不适或胃中难受无可名状,除胃脘部疼痛外,也可表现为胁部、背部、腹部或胸部疼痛。
可伴有局部压痛或深压不适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萎缩性胃炎症状:
1、疼痛症状:胃脘部疼痛是主要症状之一,疼痛可以是隐痛、胀痛、钝痛、也有绞痛或剧痛者,或见饱痛、饥痛。
有的胃中不适或胃中难受无可名状,除胃脘部疼痛外,也可表现为胁部、背部、腹部或胸部疼痛。
可伴有局部压痛或深压不适感。
2、上腹部胀满、痞闷:胃胀或腹、胁、胸、背部胀满或见胃堵、痞闷,有些患者有堵塞感,多数较顽固。
3、嗳气:嗳气可持续不断,频繁发作,亦有间断发作,有的声小,有的声音响亮。
4、饮食方面症状:可出现无食欲或善饥、食少,纳呆或进硬凉食物后即感痞胀、消化不良。
5情绪症状:可见悲观厌世、烦躁、易怒、忧思焦虑,每因情绪变化病情亦随之变化,疼痛、胀满、嗳气加重,并可影响食欲。
6、衰弱症状:常见精神萎弱、疲乏无力,工作或学习不能持久。
严重者软弱乏力,行走困难。
全面解析慢性萎缩性胃炎.docx
全面解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与伴方肠匕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
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
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已经相识到CAG 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亲密相关。
因此,此病被定义为是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目固有腺体萎缩的基础上同时伴有肠腺化生或上皮内痛变者,更被视为是胃癌最为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目脱痛”、“痞满”等范畴,但尚不能与之完全等同。
《黄帝内经》已有“胃脱当心而痛”、“痞”、“痞塞”等记载;唐代孙思遨《千金要方》“九种伤心''中也包括了本病。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治疗胃脱痛、痞满、噌杂等症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一、慢性萎缩性目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样。
临床上方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病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暧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严峻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黏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C二、病因与发病机制CAG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AG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与低维生素饮食等多种因素相关。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慢性蓼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若不与时治疗,1/3将发展为CAG。
据报道,80%的中重度CAG患者体内可检测到Hp抗体。
由于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可达50%~80%,我国CAG患者中Hp 感染率可达58%,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因此,HP感染对CAG患者的影响尤为重要°2、胆汁反流。
反流入目的胆汁酸破坏了目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出现腺体萎缩。
用20mmol∕L的脱辄胆酸钠对SD大鼠进行灌胃模拟胆汁反流,胜利制备大鼠CAG模型证明了胆汁反流与慢性萎缩性目炎的关系。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什么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什么病?发布时间:2021-07-01T01:18:30.19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3期作者:彭丽[导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科常见病。
那么,慢性萎缩性胃炎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今天,我们就来和各位读者聊一聊慢性萎缩性胃炎。
彭丽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37000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科常见病。
那么,慢性萎缩性胃炎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今天,我们就来和各位读者聊一聊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要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先得从胃脏的结构说起。
胃脏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粘膜层,粘膜层指的就是胃粘膜。
第二层是粘膜下层,第三层是肌层,第四层是浆膜层。
胃粘膜又分为三层结构,第一层是表面上皮,第二层是固有膜,第三层是粘膜肌层,在粘膜肌层中,分布有数量丰富的胃腺。
说完了胃脏、胃粘膜的结构,我们再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一种慢性胃炎,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胃粘膜上的固有胃腺发生局部性萎缩或广泛性萎缩,腺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患者的胃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变厚。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检查显示:患者的胃粘膜颜色从桔红色变成灰白色,或呈现红白相间;患者胃粘膜上的皱襞明显减少,有的患者胃粘膜甚至变得平坦起来,还暴露出血管;有的患者胃粘膜发生出血糜烂。
那么,哪些人容易患上慢性萎缩性胃炎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例统计分析表明:中老年人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高发人群。
在法国,医学专家在一次对65岁以上人群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29%的被调查对象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2019年,我国医学专家随机抽取北京一家大学医院,对该院在2015~2018年收治的17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这170名患者的年龄在25~81岁之间,170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岁。
在这170名患者中,78人的年龄在45~59岁之间,在全部患者中的占比为45.9%;66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占比为38.8%。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认识优选文档
代表方
保和丸加减
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 茯苓、半夏、陈皮 酒食 肉食 面食 食热
消食和胃
行气消痞
2 痰湿中阻证 证候:脘腹痞塞不适,胸膈满闷,头晕目眩, 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 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剂: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常用药:半夏 苍术 藿香 陈皮 厚朴 茯苓 甘草
减弱攻 击因子
根除Hp 抑酸/抗酸治疗酒 控制酒精、药物
胶体铋剂 硫糖铝
前列腺素药 物等
增强胃 粘膜防 御功能
CAG
对症治疗
消化酶
促胃肠动力 剂
补充维生素 、叶酸等
手术治疗
❖ 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疗或 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息肉、出血,或即使未 见明显病灶,但胃镜活检病理中出现中、重度 不典型增生者,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作 部分胃切除,从这类病人的胃切除标本中可能 检出早期胃癌。
❖ 分型:
❖ 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 布,胃窦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 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 发生恶性贫血,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B型萎缩 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 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 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 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AB 型萎缩性胃炎指同时累 及胃窦、胃体的萎缩性胃炎。
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九.痞满门》中说 “伤寒痞满乃因寒伤荣血,心主血,邪入于本,故 为心下痞。仲景泻心汤数方皆用黄连以泻心下之土 邪,至于酒积杂病,下之太过,亦作痞满。
病机
❖
治疗不得法
滥施攻里泻下
脾胃受损 外邪侵袭肌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解析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
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
早在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认识到CAG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此病被定义为是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胃固有腺体萎缩的基础上同时伴有肠腺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更被视为是胃癌最为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但尚不能与之完全等同。
《黄帝内经》已有“胃脘当心而痛”、“痞”、“痞塞”等记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九种心痛”中也包括了本病。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治疗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症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黏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CAG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AG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多种因素相关。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若不及时治疗,1/3将发展为CAG。
据报道,80%的中重度CAG患者体内可检测到Hp抗体。
由于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可达50%~80%,我国CAG患者中Hp感染率可达58%,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因此,Hp感染对CAG患者的影响尤为重要。
2、胆汁反流。
反流入胃的胆汁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出现腺体萎缩。
用20mmol/L的脱氧胆酸钠对SD大鼠进行灌胃模拟胆汁反流,成功制备大鼠CAG模型证实了胆汁反流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3、血管活性因子及细胞因子改变。
血管活性肠肽(VIP)在CAG患者中明显减少,且随萎缩严重程度呈递减趋势。
4、免疫因素。
部分CAG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共同参与的结果。
5、生活方式。
过热、过咸的饮食刺激胃黏膜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影响其增值和调控。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增加了CAG发生的概率。
长期吸烟及大量饮酒患者中患有CAG的比率明显升高。
维生素缺乏也与CAG相关。
此外,CAG的发生还与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胃黏膜微循环的改变等因素相关。
三、类型
早在1973年,Strickland等根据萎缩性胃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其分为A型与B型两个独立的类型。
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胃窦黏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发生恶性贫血,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
B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四、病理分析
主要病理变化是胃黏膜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
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致癌变。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而胃黏膜癌肿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所以临床上常把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或胃癌前期病变,伴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大肠型化生则称之为真正的胃癌癌前病变。
五、鉴别诊断
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临床需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相鉴别。
胃镜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1、慢性浅表性胃炎。
又称为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同属于慢性胃炎的范畴。
两者在症状上基本没有差异,都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只有极少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或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萎缩性胃炎则在年龄大于50岁的人群中高发,一般病程较长,长期疾病影响,焦虑、抑郁、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发生的比例相对浅表性胃炎为高,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表现。
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2、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萎缩性胃炎均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
根据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关于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消化不良症状,除外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而且要求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为病理诊断,无症状及病程的要求。
关于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鉴别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慢性胃炎本身没有症状,所谓“有症状的慢性胃炎患者”是在患有慢性胃炎的基础上同时合并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还有学者认为若Hp检测阳性,则不能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其理论依据是Hp感染的患者胃黏膜通常会伴有活动性炎症。
还有学者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最大的区别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而认为慢性胃炎则不显著。
3、消化性溃疡。
一般认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与萎缩性胃炎鉴别。
但在部分老年患者,萎缩性胃炎可表现为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症状类似于消化性溃疡。
同时,多灶猥琐患者已发生胃溃疡,不能将既往诊断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想当然全部归结于萎缩性胃炎本身。
可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六、危害
1、消化不良综合症:萎缩性胃炎由于胃酸的缺乏、脾胃功能的紊乱、让患者摄取的食物无法完全被消化、进而出现饮食导致的胃胀、食物酵解产气的嗳气、打嗝等,合称消化不良综合症,是萎缩性胃炎极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2、烧心反酸:在临床上发现,部分高胃酸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常会伴有烧心反酸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心绞痛,
因此烧心反酸也不是反流性食管炎的独有症状。
3、胃痛:由于胃黏膜血管透见、黏膜变薄,随着饮食的大量摄取,食物磨损黏膜以及高胃酸型萎缩性胃炎患者,极其容易伤及神经末梢,从而出现胃部疼痛。
4、贫血:消化不良导致了造血原材料的缺乏,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极其容易并发缺铁性贫血。
5、癌前症状:肠化生是因为致癌因子的刺激及诱导,导致了萎缩性胃炎可出现上皮细胞分化失常,导致部分肠上皮细胞化生,具体可分为大肠化生和小肠化生,大肠化生更接近胃癌;异型增生是指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细胞出现了不受节制的增生模式,已经逐渐失去控制,是典型的癌前病变迹象。
6、胃出血:出血现象并不少见,血管显露,黏膜糜烂出血,粗糙食物磨搓,黏膜萎缩变薄,以黑便为主要表现。
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甚至导致休克。
7、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胃黏膜持续受到炎症细菌的侵袭,从而变薄,并发糜烂、溃疡,伴发胃溃疡与糜烂性胃炎,患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避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期。
七、相关知识
1、怎样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
①所食食品要新鲜并富于营养,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摄入。
按时进食,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调味品如鲜辣粉等。
②节制饮酒,不吸烟,以避免尼古丁对胃黏膜的损害;禁止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如阿斯匹林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减少胃黏膜损害。
③定期检查,必要时作胃镜检查。
④遇有症状加重、消瘦、厌食、黑粪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2、如何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呢?
首先,应加强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
若发现大肠化生及重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应根据临床症状,3~6个月做一次胃镜活检,以早期发现,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定期胃镜随访很重要,尤其对伴有息肉、异型增生者或有局灶性凹
陷或隆起者,并在胃镜下作多点活检,对胃黏膜很光滑的轻度萎缩性胃炎,可适当拉开随访间期。
在观察治疗期间,应减少刺激性食物,多食奶制品及含大量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严禁酗酒及暴饮暴食,少吃腌熏食品。
西药对该病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尚无特效药物。
中医近几年由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展示出中医治疗本病的广阔前景。
经过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患者的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病变大都可出现逆行性好转。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脾,其病机是脾胃升降失调,气机紊乱造成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脾胃气虚、阳虚或阴虚,标实是指气滞、湿阻、火郁、血瘀,脾胃中虚、气滞不畅又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总之,对该病治疗应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对手术问题要慎重,因为手术后的残胃也很容易发生肠化生和癌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