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车间各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历年检测结果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解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解读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3.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3.1.1化学因素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水煤气(成分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氨/液氨、二氧化碳、甲醇、尿素、甲铵(高温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盐酸,硫酸,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等。

维修工在日常维修电焊生产过程中可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

装置开、停车,检修过程可能接触到氮气、压缩空气等。

该项目各生产工序中所产生化学有害因素如表3.1-1所示。

3.1.2物理因素(1)噪声噪声源有三种,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各种空压机、阀门、压缩机的排气等气体扩容、节流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噪声,其具有低、中、高各类频谱。

机械性噪声:由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各种泵机械摩擦产生的噪声,这类噪声以中、低频为主。

电磁性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属低、中频噪声。

(2)高温生产工艺中产热设备锅炉、反应器、转化炉、废热锅炉、换热器等在运行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放散热量的过程中,可产生高温危害。

(3)工频电场变配电系统的所有输配电设备可产生工频电场。

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如表3.1-2所示。

表3.1-2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3.1.3其它危害(1)生产性粉尘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如表3.1-3所示。

表3.1-3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除此之外,在各装置的转化炉、变换塔、合成塔等设备填装、更换催化剂过程中也可产生相应的催化剂有害粉尘;维修工在维修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电焊尘。

(2)低温介质在异常生产状况时,液氨、液氧、液氮可能对工人造成低温冻伤。

(3)电离辐射在尿素装置中合成塔、气提塔液位计计量装置,在放射源失控状况下γ射线可对人造成外照射损害。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XX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规定,受XXXX公司受托,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XX年XX月XX日对XXXX公司噪声、粉尘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测评价目的1、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评定其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评价分析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企业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3、为评价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粉尘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

二、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2001)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23号令)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Ⅰ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

1—200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Ⅱ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

2-2007)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HZ/T 192。

1-2007)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HZ/T 192.3—2007)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HZ/T 189.8—2007)10、《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三、生产工艺流程图△△△△★△注:△表示关键工序。

★表示需确认过程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XXXX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铁水、钢坯、钢板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CO、SO2、高温等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噪声:该生产环境为强噪声作业,噪声主要产生于机器运转及生产环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3.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3.1.1化学因素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水煤气(成分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氨/液氨、二氧化碳、甲醇、尿素、甲铵(高温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盐酸,硫酸,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等。

维修工在日常维修电焊生产过程中可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

装置开、停车,检修过程可能接触到氮气、压缩空气等。

该项目各生产工序中所产生化学有害因素如表3.1-1所示。

3.1.2物理因素(1)噪声噪声源有三种,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各种空压机、阀门、压缩机的排气等气体扩容、节流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噪声,其具有低、中、高各类频谱。

机械性噪声:由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各种泵机械摩擦产生的噪声,这类噪声以中、低频为主。

电磁性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属低、中频噪声。

(2)高温生产工艺中产热设备锅炉、反应器、转化炉、废热锅炉、换热器等在运行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放散热量的过程中,可产生高温危害。

(3)工频电场变配电系统的所有输配电设备可产生工频电场。

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如表3.1-2所示。

表3.1-2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3.1.3其它危害(1)生产性粉尘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如表3.1-3所示。

表3.1-3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除此之外,在各装置的转化炉、变换塔、合成塔等设备填装、更换催化剂过程中也可产生相应的催化剂有害粉尘;维修工在维修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电焊尘。

(2)低温介质在异常生产状况时,液氨、液氧、液氮可能对工人造成低温冻伤。

(3)电离辐射在尿素装置中合成塔、气提塔液位计计量装置,在放射源失控状况下γ射线可对人造成外照射损害。

炼焦车间危险因素

炼焦车间危险因素

待添加2016.7炼焦车间安全技术炼焦工作中的危险性如何做好焦炉热工作第一部分炼焦车间安全技术•A炼焦生产的危险特性及常见事故•B焦炉机械伤害事故及其预防.•C焦炉坠落事故及其预防•D焦炉烧、烫伤害事故及其预防•E煤气事故及其预防•F焦炉触电事故及其预防•G其他安全防护措施A.炼焦生产的危险特性及常见事故•碰压、挤撞事故•坠落、滑跌事故•烧伤、烫伤事故•煤气爆炸、中毒事故•电击、触电事故•防护品穿戴不齐全B.焦炉机械伤害事故及其预防• 1.焦炉机械的危险• 2.焦炉机械伤害的事故事故案例及统计• 3.机械伤害的原因分析• 4.防范措施焦炉机械伤害的防范措施一.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装煤车、开车之前必须发出音响信号;行车时严禁上、下车;除行走外、各单位宜按程序自动操作。

二.推焦车、拦焦车和熄焦车之间,应有通话、信号连接和连锁。

三.推焦中途因故中断推焦时,熄焦车和拦焦车司机未经推焦机长许可,不可将车开离推焦位置。

四.煤箱活动壁和前门未关好时,禁止捣固机进行捣固。

五.炉门修理站旋转架上部应有防止倒伏的缩紧装置或自动插销下部应有防止自动旋转的销钉。

C. 焦炉坠落事故及其预防Ø焦炉作业特点及坠落事故Ø焦炉坠落事故事故案例Ø焦炉坠落事故分析Ø防范措施焦炉坠落事故防范措施I.焦炉炉顶表面应平整,纵拉条不得突出表面。

II.设置防护栏。

III.凡机焦侧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防止落物砸伤。

IV.禁止从炉顶、炉台往炉底抛扔东西。

如有必要时,炉底应设专人监护,在扔物范围内禁止所有人停留和通行。

V.在机焦侧进行扒焦,修炉等工作时,要采取适当安全措施,预防坠落。

VI.上升管、桥管、集气管和吸气管上的清扫孔盖等,均用小链与其相邻构件固定。

D焦炉烧、烫伤害事故及其预防◆焦炉作业特点和烧烫事故◆焦炉烧、烫伤亡事故事故案例◆烧、烫事故分析◆防范措施焦炉烧、烫伤害事故防范措施1.上班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告知

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告知

表4-8工作场所总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表4-8工作场所总粉尘浓度检测结果(续)
4.3.2呼吸性粉尘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共测定24个工种工作地点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见表4-9。

表4-9工作场所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表4-9工作场所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结果(续)
4.3.3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结果
本次对接触噪声的28个工种进行长时间检测,其中有8个工种接触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详见表4-9。

表4-9 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强度测量结果
4.3.4毒物检测结果
本次对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锅炉房和机修车间电焊作业处的工人接触的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检测,对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锅炉房的工人接触的二氧化硫
浓度进行了检测,对机修车间电焊工接触的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各个作业场所工人接触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详见表4-10、4-11。

表4-10 井下工作场所毒物检测结果
定,该气体浓度按体积百分比计算,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二氧化氮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ppm,二氧化硫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9ppm。

表4-11 地面工作场所毒物检测结果(mg/m3)
制定,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二氧化硫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m3、二氧化氮最低检出浓度为0.012mg/m3。

表4-12 锰及其化合物浓度检测结果(mg/ m3)
注:锰及其化合物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 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
4.3.5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结果见表4-13.
以上数据显示:工作场所电焊工接触紫外辐射强度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

201810炼油厂生产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201810炼油厂生产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加热炉北面
烃类 噪音
1次/月 1次/季度
16.1 /
PSA装置
D-202护栏上
烃类 噪音
1次/月 1次/季度
13.7 /
连续重整装置
D-201处
烃类 噪音
1次/月 1次/季度
16.8 /
2
二联合车 间
2
二联合车 间
苯抽提区
抽提罐区东防护提 上

氨冷冻
E-206基础上

汽油加氢装置
压缩机房 C-101处
硫化氢
硫化氢 烃类 噪音 噪音
硫化氢 烃类 烃类 噪音 噪音 烃类 噪音 烃类 噪音 烃类 噪音 烃类 噪音 烃类 噪音 烃类 噪音 烃类
噪音
1次/季度 1次/月 1次/季度 1次/月 1次/月 1次/月 1次/季度 1次/季度
1次/月
1次/月 1次/月 1次/季度 1次/季度 1次/月 1次/月 1次/月 1次/季度 1次/季度 1次/月 1次/季度 1次/月 1次/季度 1次/月 1次/季度 1次/月 1次/季度 1次/月 1次/季度 1次/月 1次/季度 1次/月
2018年炼油厂生产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
序号 单 位
岗位
监测点
2018年 10 月 24 日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监测结果
常压装置换热区
D-103罐处
烃类 噪音
1次/月 1次/季度
17.3 /
催化装置反应分馏 区
回炼油泵P-208B处
烃类 噪音
1次/月 1次/季度
13.8 /
催化装置稳定区
D-203罐处
醚化装置
二层平台
三联合装置
K-101硫磺风机处

炼焦各岗位风险辨识

炼焦各岗位风险辨识
4
信号不齐或不可靠
生产事故
按规程操作
1*1
5
不服从跟班班长指挥
生产事故或人身事故
按规程操作
1*1
6
司机身体探出车外
人身事故或生产事故
按规程操作
1*2
7
五大车无照明或照明不好
人身事故或生产事故
按规程操作
1*2
8
五大车动车前不鸣笛
人身事故或生产事故
按规程操作
1*2
9
酒后疲劳驾车
人身事故或生产事故
按规程操作
横铁拧裂
按规程操作
1*2
38
拦焦车
出焦时
出焦后,炉门对上时间超过1分钟
损坏炉墙,影响生产
按规程操作
1*1
39
行车时
拦焦车轨道松动
可能导致拦焦车脱轨造成驾驶员害怕驾驶
修理工每天检查一次
1*2
40
挂炉门时
强紧炉门及多次点动紧炉门
紧裂炉门或紧死丝杠
按规程操作
1*2
41
推焦时
发生难推焦时,未及时退回导焦栅
烧坏导焦栅
2*2
10
司机擅离岗位
人身事故或生产事故
按规程操作
2*2
11
按钮不灵活带病使用
人身事故或生产事故
按规程操作
2*2
12
司机精神不集中,工作手把与制动手把配合不当
人身事故或生产事故
按规程操作
1*2
13
五大车电控系统故障
人身事故或生产事故
按规程操作
1*2
14
检修或故障处理完毕不试车
可能没有检修好,影响生产
按规程操作
1*2

炼焦车间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炼焦车间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炼焦车间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炼焦车间主要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有煤粉、焦碳、焦炉煤气,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将结合功能区的划分及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对装置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进行辨识与分析。

1)火灾、爆炸装煤时,煤烟和煤尘突然一起涌出,导致浓烟弥漫;熄焦时,烟尘、焦尘和水蒸汽等一起突然喷入大气,然后洒落周围地区;焦炭送去凉焦、筛分时,引起焦尘飞扬,尤以振动筛、焦仓和运焦胶带上为甚。

一般炼焦车间中连续性排放污染物还可控制和测定,而装煤、推焦和熄焦的操作是阵发性的,而阵发性排放的粉尘往往是大量的,难以控制和测定,当煤粉或焦粉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就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遇有火源即能发生爆炸事故。

爆炸不仅直接损及人身安全,还会损坏设备、胶带和通廊等厂房;爆炸引发的火灾将对生命和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

炼焦车间的火源,不仅有可能来自人为的明火(包括吸烟及其点火),还可能是积存煤粉的自燃、金属设备构件的撞击和摩擦产生的静电火花;另外,焦炉炉体和煤气设施因密闭不严和操作不当会引起煤气泄漏,尤其地下室和两侧烟道因煤气管阀众多,交换频繁极易产生泄漏,与空气混合的焦炉煤气浓度达5%以上即形成爆炸气体,遇火即爆炸酿成火灾。

重点地区在于地下室和两侧烟道。

在焦碳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焦炉煤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当焦炉煤气设备、管道因泄露与空气混合时,(焦炉煤气主要组分:氢气58%、甲烷25%、一氧化碳7%、氮气4.0%、二氧化碳2.7%、氧气0.6%、含微量硫化氢的其它气体 2.7%),如果对操作条件判断不准或操作失误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因此,正常操作时,焦炉煤气设备、管道应保持正压。

在开、停车或检修时,必须充分充氮予以置换。

2)中毒和窒息装煤时,煤烟和煤尘突然一起涌出,导致浓烟弥漫;熄焦时,烟尘、焦尘和水蒸汽等一起突然喷入大气,如个人防护不当,有可能导致窒息死亡;焦炉炉体和煤气设施因密闭不严和操作不当会引起煤气泄漏,尤其地下室和两侧烟道因煤气管阀众多,交换频繁极易产生泄漏,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高毒物发生中毒的危险性较大。

炼焦车间各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炼焦车间各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4、严格按规程操作
5、应急救援器材、防护器材熟练使用




1、出现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及高空坠落后,应初步检查伤情,不乱搬摇动,初步止血、包扎、固定。汇报现场管理人员及值班人员
2、烫伤后,立即用清洁的冷水喷洒伤处,涂抹烫伤膏。




灭火器、治疗烫伤药膏
(装煤车)岗位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2020年3月1日
3、劳动防护用品、职业病防护用品穿戴齐全
4、应急救援器材、防护器材熟练使用。严格按规程操作
5、使用防爆电器及通风防爆设备,远离热源、明火,禁止吸烟
6、采取防止静电措施不使用产生火花工具




1、出现机械伤害及高空坠落后,应初步检查伤情,不乱搬摇动,初步止血、包扎、固定。汇报现场管理人员及值班人员
2、烫伤后,立即用清洁的冷水喷洒伤处,涂抹烫伤膏
2、烫伤后,立即用清洁的冷水喷洒伤处,涂抹烫伤膏。
3、出现煤气泄漏后,消除所有点火源,划警示区域,无关人员向上风或侧风向撤离。迅速切断泄漏源,同时上报车间领导及调度室,维修工佩戴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进行处理。
4.发现人员中毒后,需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进行现场急救,同时通知车间领导及调度室。
2020年3月1日
危险有害
因素
项目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高空坠落
烫伤




机械伤害:拦焦车轨道、拦焦车与焦炉间隙、两个拦焦车之间;
物体打击:焦炉机焦侧平台
高空坠落:焦炉二层平台;
烫伤:炉门、炉门框;




1、严禁靠近正在运行的设备及坐卧大车轨道,大车行走时无关人员站在安全位置禁止上下车,大车行走前打开报警器

炼焦车间各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炼焦车间各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3、出现煤气泄漏后,消除所有点火源,划警示区域,无关人员向上风或侧风向撤离。迅速切断泄漏源,同时上报车间领导及调度室,维修工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处理。
8、发现人员中毒后,需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进行现场急救,同时通知车间领导及调度室。




便携式CO报警器、固定式CO报警器、空气呼吸器、CO滤毒罐、轴流通风机、灭火蒸汽、灭火毯、沙箱、灭火器、治疗烫伤药膏
(推焦车)岗位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2020年3月1日
危险有害
因素
项目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高空坠落
烫伤




机械伤害:推焦杆、推焦车轨道、推焦车与焦炉间隙;
物体打击:焦炉机焦侧平台
高空坠落:推焦车上层平台、焦炉二层平台;
烫伤:炉门、炉门框;




1、严禁靠近正在运行的设备及坐卧大车轨道,大车行走时无关人员站在安全位置禁止上下车,大车行走前打开报警器


机械伤害:导烟车轨道、导烟车与焦炉间隙、两个导烟车之间;
高空坠落:焦炉炉顶平台;
烫伤:炉顶除尘盖、看火孔盖;高温蒸汽管道阀门、法兰
煤气泄漏:煤气管道阀门、法兰;
火灾、爆炸:煤气管道阀门、法兰;
中毒、窒息:煤气管道阀门法兰、煤气泄漏区域;




1、严禁靠近正在运行的设备及坐卧大车轨道,大车行走时无关人员站在安全位置禁止上下车,大车行走前打开报警器
3、采取防止静电措施
4、不使用产生火花工具
5、劳保用品、职业病防护用品穿戴齐全
6、应急救援器材、防护器材熟练使用

焦化工业职业卫生危害因素

焦化工业职业卫生危害因素

焦化工业职业卫生危害因素焦化工业职业卫生检测需要识别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检测识别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煤化学成分煤高温干馏产物主要包括焦炭和荒煤气两大类。

其中荒煤气通过净化处理后可得到净化煤气、氨气及硫酸铵、硫黄、粗苯及苯系物、黄血盐、吡啶、煤焦油及煤焦油精制产品等。

煤化学产品的产出率和组分随煤的干馏温度和原料煤质量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大体情况如表。

焦炉净化煤气化学成分以氢气和甲烷为主。

其中氢气含量在50%~60%之间,甲烷含量在20%~30%之间,一氧化碳在6%左右。

可见焦炉净化煤气是一种毒性较低的清洁燃气。

二、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大型机焦尽管其资源利用率较高,但其具有的先天不足,以及自身无法克服的严重污染问题,如焦炉炉门、炉顶盖、放散管、装煤出焦和净化过程中的泄漏等,导致该产业仍然是环境污染和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其中焦炉是炼焦工业职业病危害最集中的部位,又以炉顶间台最为严重。

不仅存在数百种毒物,还存在苯、焦炉逸散物及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及氰化氢、硫化氢、氨气等十多种高毒物质。

可能发生的法定职业病多达十余种,主要有多种急慢性职业中毒、高温中暑、职业性听力损伤、职业性皮肤病、尘肺病以及职业性肺癌、白血病、皮肤癌等。

炼焦与焦化工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大体可分四类。

1化学毒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氰化氢(HCN)、硫化氢(H2S)、氨(NH3)、二硫化碳(CS2)、苯系物、苯酚以及多种多环芳烃类(包括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b]蒽等世界公认的致癌物)等。

化学毒物存在于焦炉及煤气净化工作场所的每个角落,以焦炉间台荒煤气危害、脱硫脱氰工作场所硫化氢和氰化氢危害、氨水泵房与蒸氨工作场所的氨气危害、脱苯与苯精馏等岗位的苯危害最为严重。

皮带维修工可能接触胶黏剂中的苯系物等有机溶剂。

常见毒物职业接触限值和职业病危害临床表现详见附录二。

2粉尘类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尘、焦炭尘、煤烟尘、焦油烟雾等。

炼焦化学工艺的职业卫生评价

炼焦化学工艺的职业卫生评价

炼焦化学工艺的职业卫生评价工艺流程炼焦化学工艺过程包括炼焦和副产回收两部分。

炼焦部分包括:煤准备一配煤一装煤入炉一高温干馏一推焦一熄焦一筛分一冶金焦和其它焦块;副产回收部分包括:来自高温干馏产生的粗煤气一洗涤一精制一各类化工副产品。

职业有害因素焦炉逸散物是焦炉生产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其次为副产毒物、高温,再次是粉尘。

焦炉生产是在焦炉逸散物、高温及其它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进行的,劳动条件较差。

据1988年冶金系统焦炉防尘毒工程综合评价资料统计:焦炉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分级,Ⅰ级占57.14%,Ⅱ级占42.86%,无Ⅲ、Ⅳ级;粉尘作业条件分级,0级占61.2%,Ⅰ级占32.2%,Ⅱ级占6.5%;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4.1%~11.2%,平均5.40%;炉顶、焦侧、机侧工作区平均粉尘浓度分别为18.4mg/m3、5.6m9/m3和4.6mg/m3,粉尘合格率为61.4%;炉顶、焦侧、机侧工作区焦炉逸散物平均浓度(苯溶物法)分别为2.39mg/m3、2.17mg/m3和0.53mg/m3,参照国外卫生标准(0.15mg/m3)均有较大超出;噪声污染也比较严重,作业环境较差。

一氧化碳浓度焦炉炉顶最高67mg/m3,平均15.1mg/m3;机侧最高100mg/m3,平均6.7mg/m3;焦侧最高67mg/m3平均18.7mg/m3,交换机室最高109mg/m3,平均5mg/m3,地下室最高200mg/m3,平均87.5mg/m3。

焦化作业高温工种分级调查表明:Ⅰ级占8.0%;Ⅱ级占24%;Ⅲ级占24%;Ⅳ级占44%。

夏季炉盖工作业区气温41.0~457℃,辐射热强度11.3~26.3J/(cm2min),温差7.9~12.2℃;出炉工作业区气温34.7~40.5℃,辐射热强度5.2~22.6J/(cm2min),温差5.1~8.0℃,上升管作业区气温40.0~47.0℃,辐射热强度5.2~22.6J/(cm2min),温差5.1~8.0℃;测温工作业区气温34.9~40.9℃,辐射热强度2.1~8.4J/(cm2min),温差4.3~13.0℃;加煤车作业气温33.3~39.0℃,辐射热强度1.3~17.93/(cm2min),温差3.0~9.2℃;推焦车作业气温32.0~44.0℃,辐射热强度1.1~12.8J/(cm2min),温差2.0~6.5℃,拦焦车作业气温38.4~40.1℃,辐射热强度1.2~11.9J/(cm2min),温差4.7~10.2℃;熄焦车作业气温33.2~36.1℃,辐射热强度1.3~12.5J/(cm2min),温差2.0~3.1℃;火架车作业气温39.0~41.1℃,辐射热强度5.5~22.OJ/(cm2min),温差5.7℃;调火工作业区气温35.5~43.5℃,辐射热强度2.1~28.0J/(cm2min),温差4.9~12.3℃,可见焦炉作业许多岗位为高温强辐射热作业环境。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XX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规定,受XXXX公司受托,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XX年XX月XX日对XXXX 公司噪声、粉尘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测评价目的1、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评定其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评价分析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企业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3、为评价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粉尘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

二、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2001)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23号令)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Ⅰ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Ⅱ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HZ/T 192.1-2007)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HZ/T 192.3-2007)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HZ/T 189.8-2007)10、《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生产工艺流程图三、页15共页1第铸铁合炉渣气烟炼钢外运净化△△△精炼模铸连铸△△加热精整直清理冷却矫制轧★△热处理检验入库交付注:△表示关键工序。

★表示需确认过程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XXXX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铁水、钢坯、钢板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CO、SO2、高温等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噪声:该生产环境为强噪声作业,噪声主要产生于机器运转及生产环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完整版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完整版本
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
油漆工
有机溶剂、铅、汞、
镉、铬、甲醛、甲苯
二异氰酸酯、粉尘、
高温
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四醛中毒、苯致白血病、接触性皮炎、尘肺、中暑
通风、防毒防尘口罩、
防护手套、防护作服
室内成套设施装饰工
噪声、高温
噪声聋、中暑
扩耳器、防尘防毒口罩、
热辐射防护服
挖掘机铲车运机驶员
噪声、粉尘、高温、
全身振动
声聋、尘肺、中暑
设置空调、减驾驶室密闭设置空调、减振处理;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振处理;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
打桩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
2
砌筑 人员
砌筑工
高温、高处作业
中暑
热辐射防护服
防耳器、热辐射防护服
6
施工架
子搭设
人员
架子工
高温、高处作业
中暑
热辐射防肪服
7
工程防
水人员
防水工
高温、沥青烟、煤焦
油、甲苯、二甲苯、
汽油等有机溶剂、石棉
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接触性皮炎、痤疮、中暑
防毒口罩、防护手套、防护工作服
防渗墙工
噪声、高温、局部振

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防振手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护耳器、扩振手套、热辐射防护服
序号
工种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主要防护措施
4
钢筋加
工人员
钢筋工
噪声、金属粉尘、高

201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01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煤尘
采煤机操作位
2014.5.22
8.85
8
超标
煤尘
移支架处
2014.5.22
6.22
8
不超标
煤尘
皮带机尾(转载)
2014.5.22
5.54
8
不超标
煤尘
综采面上出口
2014.5.22
2.72
8
不超标
3304轨顺综掘工作面
煤尘
综掘机操作位
2014.5.21
8.57
8
超标
煤尘
巷道掘砌作业处
2014.5.21
煤尘
45.5
24.5
21.5
8.5
移架
41.5
29.5
22.5
6.5
转载机司机
47.5
31.0
18.0
3.5
3304轨顺综掘工作面
综掘机司机
煤尘
51.5
34.5
9.0
5.0
巷道掘砌
49.5
31.5
10.5
8.5
掘进皮带机司机
52.0
32.0
10.5
5.5
南翼行人巷炮掘工作面
迎头
煤尘
49.0
36.0
11.0
检测结果(mg/m3)
接触限值
(mg/m3)
判定
1307综放工作面
煤尘
采煤机操作位
2014.5.21
6.51
..03
8
不超标
煤尘
放顶煤移支架处
2014.5.21
9.04
8
超标
煤尘
皮带机尾(转载)
2014.5.21
5.94

焦化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焦化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表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分布
生产系统
主要工种
主要生产过程和设备
职业病危害因素
备煤系统
带式输送机司机、铲车司机、汽车卸煤巡检工、煤塔操作工、破碎工
带式输送机、铲车、汽车卸煤处、破碎机、煤塔布料机及其操作室、配煤集控室、斗槽旁
煤尘、噪声、全身震动
炼熄焦系统
推焦车司机、装煤车司机、熄焦车司机、拦焦车司机、调火工、测温工、上升管司机、交换机工、焦侧炉门工、机侧炉门工、热修工、除尘工
粗苯蒸馏系统
蒸馏工
粗苯集控室、管式加热炉、再生器、脱苯塔、富油槽、富油泵、油汽换热器、贫富油换热器、贫油泵、贫油冷却器、粗苯油水分离器、粗苯冷凝冷却器、液下泵、粗苯回流槽、回流泵、粗苯贮槽、粗苯产品泵
噪声、高温和热辐射、工频电场、苯、甲苯、二甲苯、联苯、苯乙烯、苯酚、苯胺
辅助生产系统
空压机工、制冷工、巡检工、配电工
噪声、其他粉尘、工频电场、高温和热辐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硫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氨、甲烷、苯、甲苯、二甲苯、联苯、苯乙烯、苯酚、苯胺。
终冷洗苯系统
洗苯工
横管式初冷器、冷凝液泵、富油泵、粗苯集控室
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甲苯、二甲苯、联苯、苯乙烯、苯酚、苯胺
噪声、工频电场、其他粉尘、全身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氰化氢、氨、甲烷、苯、苯乙烯、甲苯、二甲苯、联苯、苯酚、苯胺
硫铵系统
饱和器工、硫铵泵工、酸巡检工、碱巡检工、蒸氨工、包装工
硫铵操作室、结晶槽、喷淋式饱和器、煤气预热器、母液循环泵、结晶泵、小母液泵、卸酸泵旁、满溜槽、母液贮槽、硫酸泵、硫酸储槽、硫酸高置槽、卸酸槽、液下泵、硫铵操作室、卸碱槽、液下泵、碱储槽、碱计量泵、蒸氨塔、蒸氨废水换热器、氨水分缩器、硫铵漏斗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防毒面具
0.7 防毒面具
158.4 防毒面具
0.79 29.9
防尘口罩 高温鞋、 防高温手 套、防护 手套
0.1 防毒面具
0.3 防毒面具
1.1 防毒面具
110.5 防毒面具 0.38 防尘口罩
防毒面具 0.6 、空气呼
吸器 0.1 防尘口罩
防毒面具 1.1 、空气呼
吸器 62.4 防噪耳塞
脱硫脱 硝 一氧化碳 噪声 高温
其他粉尘 2.87 2.17 3.01 1.64 1.47 0.23 二氧化氮 0.012 0.021 0.038 0.119 0.8 0.3 推焦车 二氧化硫 0.4 0.3 0.5 0.3 0.3 0.9 一氧化碳 5.8 6.4 6.4 0.6 8.6 5.7 二氧化碳 1215.2 1215.2 1215.2 1401.4 852.6 0.23 其他粉尘 2.41 2.41 2.41 2.0 1.08 0.24 二氧化氮 0.050 0.050 0.050 0.127 0.7 0.3 拦焦车 二氧化硫 0.5 0.5 0.5 0.3 0.2 0.8 一氧化碳 5.8 5.8 5.8 0.7 9.2 6.2 二氧化碳 1026.8 1146.2 1136.8 521.4 862.4
炼焦车间各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历年检测结果汇总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防护措施 岗位 接害因素
空压站 噪声 80.7 80.2 1 82.1 0.5 1.2 0.25
高温 32.7 32.7 32.7 28.2 29.3 28.2
煤尘 4.1 3.8 3.1 0.5 0.93 0.32 二氧化氮 0.050 0.048 0.060 0.103 0.8 0.3 装煤车 二氧化硫 0.2 0.4 0.5 0.3 0.2 0.4 一氧化碳 4.4 5.4 6.4 1.1 13.7 7.8 二氧化碳 1146.4 1206.4 1156.4 774.2 833
上升管 二氧化氮 0.034 0.034 0.034 0.318 0.6 0.2 二氧化硫 0.3 0.3 0.3 0.6 0.2 0.4 一氧化碳 5.8 5.8 5.8 0.4 4.3 4.1 二氧化碳 1215.2 1215.2 1215.2 120.1 241.7 一氧化碳 7.3 7.3 7.3 0.4 4.3 0.3
高温 32.2 32.2 32.2 28.2 30.9 28.8 调火工 二氧化氮 0.048 0.048 0.048 0.032 0.3 0.1
82.8 防噪耳塞
0.5 27.8
防尘口罩 高温鞋、 防高温手 套、防护 手套
0.1 防毒面具
0.3 防毒面具
3.0 防毒面具
155.9 防毒面具
0.7 27.2
交换机 高温
28.8 28.8 28.8 25.6 27.9 27.9
其他粉尘 3.52 2.47 3.35 0.42 1.2 0.27
高温 32.2 32.2 32.2 28.2 28 28.8
测温 二氧化氮 0.048 0.048 0.048 0.032 0.3 0.1 二氧化硫 5.8 5.8 5.8 0.15 0.3 0.5 一氧化碳 5.8 5.8 5.8 0.4 4.3 4.2 二氧化碳 1156.4 1156.4 1156.4 117.6 215.6 其他粉尘 3.52 2.47 3.35 0.42 1.2 0.27
防毒面具 高温鞋、 防高温手 套、防护 手套
0.54 29.2
防尘口罩 高温鞋、 防高温手 套、防护 手套
0.1 防毒面具
0.3 防毒面具
3.1 防毒面具
158.4 防毒面具
0.54 29.2
防尘口罩 高温鞋、 防高温手 套、防护 手套
0.1 防毒面具
调火工
二氧化硫 5.8 5.8 5.8 0.15 0.3 0.5 一氧化碳 5.8 5.8 5.8 0.4 4.3 4.2 二氧化碳 1156.4 1156.4 1156.4 117.6 215.6 其他粉尘 3.52 2.47 3.35 0.42 1.2 0.27
防高温手 24.9 套、高温

0.38 防尘口罩
0.2 防毒面具
0.3 防毒面具
2.3 防毒面具
143.6 防毒面具
0.46 防尘口罩
0.2 防毒面具
0.3 防毒面具
2.3 防毒面具
151 防毒面具
其他粉尘 2.32 2.57 2.47 0.41 0.99 0.25 二氧化氮 0.031 0.025 0.035 0.143 0.7 0.2 熄焦车 二氧化硫 0.4 0.5 0.5 0.3 0.2 0.8 一氧化碳 4.4 7.4 6.4 0.5 12 8 二氧化碳 1126.8 1139.8 1136.8 493.3 818.3
0.58 防尘口罩 0.2 防毒面具 0.3 防毒面具 2.9 防毒面具 138.7 防毒面具 0.88 防尘口罩 0.2 防毒面具 0.3 防毒面具 2.9 防毒面具 143.6 防毒面具
高温 32.2 32.2 32.2 28.2 28 28.8
出炉工 二氧化氮 0.048 0.048 0.048 0.032 0.3 0.1 二氧化硫 5.8 5.8 5.8 0.15 0.3 0.5 一氧化碳 5.8 5.8 5.8 0.4 4.3 4.2 二氧化碳 1156.4 1156.4 1156.4 117.6 215.6 其他粉尘 氨 碳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