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巨噬细胞与后期炎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巨噬细胞与后期炎症

巨噬细胞功能呼吸道

感应侵入慢性炎症

吞噬作用炎症恢复期

产生NO 症状

活化代谢发生改变

受体急相蛋白

外源微生物的命运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

静脉注入的可溶性蛋白细菌脓毒性休克

经其他途径注入的抗原的命运移植与宿主疾病

消化道蛋白折叠错误所引起的疾病

细菌败血性休克

嗜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可快速移动、吞噬并杀死侵入机体的微生物,但并不能杀死所有的侵入微生物。因此机体就会起用一个由巨噬细胞组成的“支持”系统。巨噬细胞在反应时间上较嗜中性粒细胞慢;但其抵抗微生物的能力更强;并可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反应。嗜中性粒细胞只有一个功能,即就是消灭侵入机体的微生物,而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它们不仅可以作为感应细胞而引发炎症,并且在后期的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巨噬细胞功能

感应侵入

如第二章所述,巨噬细胞具有Toll样受体,因此可监控细菌、病毒的侵入。巨噬细胞反应时产生一些细胞因子,其中最主要的是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吞噬作用

与那些影响嗜中性粒细胞介导单核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细胞有相似的过程。通过选择素结合,介导细胞旋转,单核细胞整合素结合血管壁上的配体后停止运动。单核细胞通过β2整合素结合到ICAM-1上而紧密地结合到内皮细胞,并且沿血管壁移动。在这些组织当中,将这些单核细胞称为巨噬细胞。粒细胞到达炎症区域后几个小时,巨噬细胞才到达。

细菌产物和补体活化后的产物(如C5a)吸引巨噬细胞,受损的细胞或组织释放的分子也可吸引巨噬细胞。将死的粒细胞释放胰肽酶、胶原酶,并产生一些趋化因子。粒细胞产生的防御素和其他的多肽吸引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在IL-6的作用下,活化的粒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可选择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又称为单核细胞化学引诱蛋白(CCL2)。粒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殉者:其首先到达并袭击外源物,在将死去时又吸引巨噬细胞向外源物侵入部位移动。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与粒细胞相似。巨噬细胞通过氧化和非氧化两条途径杀死微生物。与粒细胞相比,巨噬细胞具有持久、可重复的吞噬活性。而巨噬细胞还具有一个额外的功能,即就是清除死的和将死的细胞。

产生NO

在一些哺乳动物身上,尤其是啮齿类动物、牛、绵羊和马(不包括人类、猪、山羊、兔),微生物的产物可使巨噬细胞合成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NOS1)。这种酶以NADPH和氧作用于精氨酸而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NO)和瓜氨酸(图4-1)。虽然NO本身不具有高的毒性,但其可与过氧化物反应产生具有高反应性和毒性的氧化剂如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和NO2自由基:

NO+O2-OONO-HOONO OH+NO2

持续不断产生的NO促进巨噬细胞有效消除细菌、真菌、原虫、蠕虫和肿瘤细胞。NO可结合一些自身限制性酶如核糖核酸还原酶,并且可以阻断DNA的合成。NO同样可阻断线粒体亚铁血红素呼吸酶的作用。

这里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巨噬细胞都产生NO(这些产生NO的巨噬细胞被划分为M1细胞)。

其他的巨噬细胞被称为M2细胞,其可在精氨酸酶作用下将精氨酸转变为鸟氨酸,但不产生NO。这两种巨噬细胞在防御保护机体方面发挥的作用完全不同。如果M1细胞活化,则可抵御侵入的微生物,而且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M2细胞的作用则相反:降低炎症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反应。这些M2细胞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提高血管形成、组织改造和组织修复。当需要炎症时,M1细胞在炎症早期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在组织修复过程中,M2细胞则出现在后期炎症当中。

图4-1 在巨噬细胞中,精氨酸有两种代谢途径。在NO合酶的作用下产生的NO是主要的抗微生物感染途径和M1巨噬细胞的主要特点。在精氨酸酶作用下,M2细胞产生鸟氨酸,降低抗微生物活性。(精氨酸;精氨酸酶;鸟氨酸;瓜氨酸;琥珀酸;一氧化氮合酶2;NO;2NO+O22NO2;2NO2;N2O4;NO2-;NO3-)

活化

尽管单核细胞和处于静止状态的巨噬细胞都是有效的吞噬细胞,而其在在先天性免疫中的活性都较高。其通过Toll受体的配体如脂多糖、cpG DNA、细菌糖类、热休克蛋白和炎性产物来活化。活化水平依赖于刺激原,部分细菌如肺结核杆菌才能更为有效的活化巨噬细胞。因此,当单核细胞首先到达炎性组织之后,提高溶菌酶的产生,增强其吞噬活性、增加抗体和补体受体的表达,分泌更多的蛋白酶(图4-2)。炎性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特别是TNF-α和IL-12可活化自然杀伤性细胞。反过来,自然杀伤性细胞分泌的IFN-γ可以进一步活化巨噬细胞。IFN-γ上调许多不同的基因,特别是诱导性NO合酶的基因。因此在IFN-γ和分枝杆菌共同作用下,NOS2基因上调400倍。增加产生的NO和活化的巨噬细胞成为微生物的潜在杀手。

图4-2 巨噬细胞有三种活化途径。在Toll样受体的作用下活化,在IFN-γ作用下活化,或可能经历一个“可选择的活化”以起到抑制作用。(先天性活化;增加的:溶菌酶、吞噬作用、膜受体;TLRs和相关受体;免疫活化;增加的:大小、运动性、膜活性、溶菌酶、吞噬作用、微生物活性、MHCⅡ表达;IFN-γ微生物刺激;静息性巨噬细胞/单核细胞;IL-4/IL-13;选择性活化:增加组织修复、MHCⅡ表达、降低微生物的破坏性)

受体

巨噬细胞表面有多种不同的受体蛋白(图4-3)。前面描述了可识别微生物组分的Toll样受体。巨噬细胞同样具有抗体受体,比如,CD64(FcγRІ)是一高亲和性抗体受体,表达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少量的粒细胞上。像其他的抗体受体一样,CD64结合抗体分子的Fc区域,因此也称为Fc受体(FcR)。IFN-γ提高CD64的表达。人的巨噬细胞同样携带两个低亲和力的抗体受体,CD32(FcγRⅡ)和CD16(FcγR Ⅲ)。牛巨噬细胞上有一个独特的FcR,称为Fcγ2R,可以结合到与IgG2抗体一同孵育的颗粒上。

巨噬细胞上同样有补体组分的受体,包括CD35(CR1),是C3b的主要受体,整合素CD11b/CD18同样是C3b片段的受体。这些受体就可使与C3b一起孵育的微生物结合到巨噬细胞上(box4-1)。

图4-3 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一些主要受体及其功能。(转运受体;铁传递蛋白;细胞因子受体;补体受体;抗体受体;CD71/CD25/IL-2/CD64(FcγRІ)/CD32(FcγRⅡ)/CD16(FcγRⅢ)/CD35(CR1)/CD11b/18(CR3))Box4-1 控制先天性免疫的基因

对分枝杆菌、布鲁氏菌、沙门氏菌、利什曼原虫的先天性抵抗是由称为NramP的基因控制,其存在于人类、狗、鼠、野牛、红鹿、牛和鸡身上。在巨噬细胞中,NramP基因编码一个离子转运蛋白即自然抵抗相关蛋白(NramP1)。在吞噬时,NramP1在吞噬体膜上形成,随后在吞噬体外作用于二价离子泵,通过剥夺其金属离子而抑制细胞内寄生虫的生长发育。牛身上的等位基因可有效活化巨噬细胞并控制体内的流产布氏杆菌的生长。抵抗和易感等位基因的差别与在NramP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发生置换相关。

如上一章所述,整合素可使巨噬细胞结合其他细胞、结缔组织分子如胶原质和纤维素、一些补体分子。在狗的巨噬细胞上鉴定到一个新的整合素αdβ2,其配体和功能还不清楚。巨噬细胞同样有甘露醇结合受体(CD206),可在小囊中结合甘露糖和海藻糖或侵入的微生物脂多糖,可使巨噬细胞结合并消化非调理性细菌。

巨噬细胞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受体CD40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间的交流,其配体称为CD40配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