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人民交通出版社)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路基路面(人民交通出版社)重点总结

路基路面(人民交通出版社)重点总结
4、沉降缝与伸缩缝:设计时,一般将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设置,沿路线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兼起两者的作用,缝宽2~3cm,缝内一般可用胶泥填塞,但在渗水量大,填料容易流失或冻害严重地区,则宜用沥青麻筋或涂以沥青的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填深不宜小于0.15m,当墙后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
4、路基宽度: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
5、路基高度: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之差。包括:中心高度和边坡高度。
6、边坡坡度:边坡高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
7、压实度:工地实测干密度/标准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压实度:是以应达到的干密度绝对值与标准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值的百分率表征。
第一章
土基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间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1、公路自然区划Ⅰ区—北部多年冻土区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区—东南湿热区Ⅴ区—西南潮暖区Ⅵ区—西北干旱区Ⅶ区—青藏高寒区
2、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由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7、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1.面层【区别于路面】基本特点: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功能要求:结构性及功能性。材料类型: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块料及其他混合料等。结构组成:两层或三层。2.基层基本特点:承重层,行车荷载扩散功能要求:结构性材料类型:各种结合料稳定土或稳定碎石、天然砂砾、工业废渣和土、砂、石混合料等。结构组成:两层或三层3.垫层基本特点:承上启下(土基与基层)功能要求:改善土基的温度和湿度状况,进一步扩散应力,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材料类型: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如松散材料或稳定土。结构组成:一般为一层。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

路基路面重点总结第一、二章重点1、路基和里面是道路的主要工程结构。

2、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3、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工程数量十分可观。

4、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辅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5、路基路面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

6、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路基路面结构能否经受这种不稳定状态,而保持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称为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7、优良的路基路面平整度,要依靠优良的施工装备、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经常和及时的养护来保证。

8、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与下列因素有关: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9、冻土分为:多年冻土、隔年冻土和季节冻土三类。

10、土作为路基建筑材料,沙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

重黏土,特别是蒙脱石也是不良的路基土。

11、公路自然区划分的三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原则。

12、路基按其干事状态不同,分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13、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分三层:面层、基层、垫层。

14、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侵蚀和气温的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他的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15、修筑面层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砺)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及快料等。

16、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

17、基层的功能特点:石路面结构的承重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气受大气影响比面层小,可能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侵蚀,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较好的平整度。

路基路面各章重点

路基路面各章重点

第一章总论1路基路面应具有的基本性能:1)承载能力(结构承载能力包括强度和刚度)2)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3)耐久性4)表面平整度5)表面抗滑能力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1)地理条件2)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4)水温和水文地质条件5)土的类型3各类土的主要工程性能1)巨粒土: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用以填筑路基是良好的材料,亦可以用于砌筑边坡。

2)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密实程度好,强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可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处理后可铺筑高级路面的基层,底基层。

3)砂土:无塑性,透水性强,毛细上升高度小,具有较大的内摩擦系数,强度和水稳定性均好,但粘结性差,易于松散,压实困难。

4)砂性土:级配适宜,强度,稳定性等都能满足要求,是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5)粉性土:干时有粘性,但易破碎,浸水时易成为流动状态。

毛细作用强烈,毛细上升高度大。

属于不良公路用土。

6)粘性土:内摩擦系数小而粘聚力大,透水性好而吸水性强,毛细现象显著,有较大可塑性。

7)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特强,塑性很大,干燥时很坚硬。

土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重粘土不是良好材料。

4公路自然区划规定原则: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即在同一区划内,在同样的自然因素下筑路具有相似性。

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即地表气候是地带性差异与非地带性差异的综合结果。

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即自然气候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又有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5路基干湿类型划分:1)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为保证稳定性,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2)干湿类型以分界稠度Wc1,Wc2,Wc3来划分。

稠度Wc定义为土的含水量W与土的液限WL之差。

3)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H1相对应于Wc1,为干燥和中湿状态的分界标准;H2相对应于Wc2,为中湿和潮湿状态的分界标准;H3相对应于Wc3,为潮湿和过湿状态的分界标准;6路面结构层功能和材料要求:1)面层:功能: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作用,同时还受降水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路基路面的各章重点

路基路面的各章重点

第二篇第一章道路工程概述考核要求1、了解路基水温状况及影响因素、路基用土的工程性质及路基工作区范围。

2、了解路基干湿类型划分的目的及划分的方法。

主要知识:1.路基干湿类型对路基有何影响?划分为哪几类?划分路基干湿类型的方法有哪几种?答:路基干湿类型与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的结构及厚度的设计。

路基干湿类型划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

路基干湿类型划分的方法:(1)以分界稠度划分路基干湿类型(2)以路基临界高度判别路基干湿类型2.何谓路基工作区?答: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与路基自重引起的应力相比只占一小部分(1/5〜1/10 ),在此深度以下,车辆荷载对土基的作用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将此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3.对路基土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 1 )土的颗粒粒径组成(分布)。

( 2)土的塑性指标。

( 3)土颗粒的矿物成分或其余物质含量。

4.路基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有哪些?答:( 1 )路堤沉陷;( 2)边坡滑塌;( 3)碎落、崩塌、风化:( 4)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破坏。

第二篇第二章一般路基设计考核要求:区分路基高度与路基边坡高度的含义。

主要知识:1 .什么是一般路基?答:一般路基通常是指:在正常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路基填土(路堤)高度及开挖 (路堑)深度不超过设计规范或技术手册规定的高度及深度的路基。

2.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是什么?答: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1)路基的设计须根据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原则及原地面的情况进行布置,确定标高;(2)为了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路基的整体结构中还必须包括各项附属设施,其中有路基排水、路基防护与加固,以及与路基工程直接相关的其它设施,如弃土堆、取土坑、护坡道、碎落台、堆料坪及错车道等。

路基路面复习重点整理(覃)

路基路面复习重点整理(覃)

1.路基路面:路基和路面是道路的主要结构物。

路基是在天然地面表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

(P7)2.土的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

(P26)3.运动车辆对道路施加的力:行驶状态的汽车除了施加给路面垂直静压力之外,还给路面施加水平力、振动力。

此外,由于汽车以较快的速度通过,这些动力影响还有瞬时性的特征。

(P230)4.路面材料参数:路面材料参数主要包括模量和泊松比。

(P240)5.标准轴载:一般要求对路面的响应较大,同时又能反应本国公路运输运营车辆的总体轴载水平。

(P236)6.路面横断面的形式: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

(P11)7.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优点):平整度好、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待完善)8.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在降水、气温环境变化等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的能力。

包括路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路基稳定性。

(P8)9.路基宽度沿横断面方向的组成:行车道、中间带、硬路肩、土路肩。

(P9)10.轮胎传给路面垂直压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汽车轮胎的压力;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形状;轮载的大小。

(P229)二、名词解释1.公路路基:公路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筑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并将其扩散至地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

(P54)2.路面平整度:路面平整度是路面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它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以及运输效益的重要使用性能。

(P9)3.交通量:交通量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某一道路横断面的数量。

(P232)4.路面基层:路面基层是路基路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垫层和面层之间,在路面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P256)5.公路路面:公路路面是直接承受交通荷载、大气温度及降水雨水作用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刚度,表面应满足平整度、抗滑性和排水的要求。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总结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总结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寿命、行车安全和出行的舒适度。

在路基路面工程中,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路基设计与施工1.1 路堑路堑作为地形中高低段之间的过渡,与路基的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

在路堑设计与施工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路堑开挖,控制路堑边坡的高度和倾斜度;2.在路堑边坡上设置有效的排水系统,防止水流侵蚀、沉积或渗透,对路堑边坡进行修整;3.路堑紧紧地贴合路基,将路面的荷载按照路床的设计规定传递给路基,使路基具有承载能力。

1.2 路基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路基设计要充分考虑所处地质环境,确保路基的稳定性;2.路基施工时,要注意清理路面、准确地设置标高,并满足路基的承载能力;3.在路基防护层中要设置有效的水泥稳定层或加筋结构。

2. 路面设计与施工2.1 路面层路面层是直接供车辆行驶的部分,对路面层的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以下要点:1.正确地测量路面标高、厚度等参数,确保路面平整、无收缩裂缝;2.选择合适的路面层材料,施工时温度、材料质量等因素应考虑周到;3.在路面层工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当的施工温度,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温度膨胀或伸缩断裂。

2.2 路缘石和排水系统路缘石和排水系统是构建完整的道路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路缘石应选择高质量的石材,确保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海绵效应,以便吸收车辆遇坑凹路段产生的冲击力;2.排水系统应进行有效设计和施工,包括各种排水沟、水文水排等工程,确保排水畅通;3.进行必要的路缘石处理,以确保路面水位和沥青层等部分的水平位置。

3.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系到道路工程的整个质量。

本文从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等方面了路基路面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在实际工程中,应注意选材、设计和施工的严格控制,以达到更为稳定、耐久的道路工程效果。

路基路面知识点总结

路基路面知识点总结

路基路面知识点总结一、路基1. 定义路基是指铺设路面之前,在地基面层之上开挖或填筑的支撑路面的结构层,用以增加路面承载力,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舒适性。

2. 路基的种类(1)填筑路基:由原有地面平整,再填入砾石、碎石、碎石混凝土等材料,压实而成。

(2)挖掘路基:通过挖土、挖坑等方式形成的路基。

3. 路基的设计原则(1)承载力要求:路基要能承受车辆和行人的荷载力,同时能够抵抗地基的沉陷和变形,保持路面的平整度。

(2)排水要求:路基要能有效排水,防止积水对路面和路基的损坏。

(3)节省材料:设计时应尽量节省路基材料,降低造价。

4. 路基施工工艺(1)开挖填方:先开挖路基,再填入路基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和填方。

(2)压实工艺:填方后,需使用压路机等工具进行压实,保证路基的密实度和坚固性。

(3)边坡处理:对路基的边坡要进行合理处理,以防止边坡的滑坡和倒塌。

5. 路基的养护(1)定期巡检:定期对路基进行巡检,发现破损、松动等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问题恶化。

(2)排水系统的维护:保持排水系统的畅通,及时清理积水和杂物。

(3)边坡的养护:定期对路基边坡进行巡检,发现裂缝、滑坡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二、路面1. 定义路面是指车辆行驶的部分,它直接接触汽车轮胎,承受汽车荷载的部分,也是给行人提供通行的平整表面,它是由路面材料铺设而成的。

2. 路面材料的种类(1)沥青混凝土:由沥青、碎石、矿渣等材料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压性。

(2)混凝土路面:由水泥、碎石、砂等材料混合而成,具有坚固耐久的特点。

(3)砾石路面:由砾石、碎石等颗粒材料铺设而成,透水性能好,适用于一些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

3. 路面设计原则(1)承载力要求:路面要能承受车辆和行人的荷载力,同时要有良好的抗裂性和抗压性。

(2)防滑性要求:路面要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在潮湿或下雨天气也能保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3)舒适性要求:路面要平整、无凹凸不平,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路基路面工程一、名词解释:1、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P5)2、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P5)3、路基临界高度H: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

(P18)4、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Z 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时,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

(40)5、路堤:是指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的路基。

6、路堑:是指全部在天然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

7、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8、截水沟:又称天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9、碎、砾石路面:通常是指水结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以及密级配的碎(砾)石路面等数种,这类路面通常只能用于中低等交通量的公路。

10、碎石路面:是用加工轧制的碎石按嵌挤原理铺压而成的路面。

11、块料路面:用块状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筑的路面。

12、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13、石灰稳定类基层: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和,在最佳含水率下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

14、水泥稳定类基层: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按照技术要求,经拌合摊铺,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及养护成型,起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此修建的路面基层。

路基路面重点内容

路基路面重点内容

路基路面重点内容1. 公路的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2. 对路基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外形和尺寸、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和水温稳定性。

3. 路基的主要病害:路基沉陷,边坡滑塌,碎落和崩塌,路基沿山坡滑动,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4. 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作用又有主导因素的原则。

5. 潮湿系数K为年降雨量R与年蒸发量Z之比,即:K=R/Z。

6. 对路面的基本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不透水性。

7. 路面的横断面形式: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

8. 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垫层。

9. 路面划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

10. 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性、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类。

11. P20阅读。

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于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

重粘土,特别是蒙脱土也是不良的路基土。

12. 路基的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13. 原有公路路基的干湿类型确定-------采用稠度法。

(会按简答题答)14. 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的确定-------临界高度法。

(会按简答题答)15. 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σz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σB 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16. 评定应力—应变状态的模量:初始切线模量,切线模量,割线模量,回弹模量。

17. 加州承载比是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

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以它们的相对比值表示CBR值。

18. 一般路基通常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不超过20m)和挖方深度(土:不超过20m,石:不超过30m)不大的路基。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人民交通出版社)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人民交通出版社)

填空15影响石灰稳定土强度因素:土质,灰质,石灰剂量,含水率,密实度,石灰土的龄期,养生条件。

30路面形式按力学特性分: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31混合料的组成形态:密性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32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33常见的地面排水设备: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必要时还有渡槽、倒虹吸积水池等34边沟截面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流线型、35地下排水设备:盲沟、渗沟、渗水隧洞、渗井36施工准备工作: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37药包分类:集中药包、延长药包、分集药包38碎石路面包括:水结路面、泥结路面、泥灰结路面61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39对沥青路面的要求: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能力、防渗能力、40沥青路面构成: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41混凝土混合料应满足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的要求42路基横断面的形式:路堤、路堑、填挖结合。

44沥青表面处治类型:①单层式②双层式③三层式45据水源不同影响路面的水流分:地面水(大气降水以及河、海、湖、水渠及水库水)和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46路基施工基本方法按技术特点分: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力机械化、爆破方法47按破坏程度分:压缩圈、抛掷圈、松动圈、振动圈48电爆管的连接形式:串联、并联、混联49碎石路面:水结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泥灰结碎石路面、填隙平压碎石基层50沥青路面按强度分为:密实性,嵌挤型51沥青路面按施工工艺分为: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52抵制的强度破坏:剪切强度,断裂强度,临界应变53横向接缝:缩缝、胀缝、施工缝54爆破工程中炸药分:起爆炸药、主要炸药(缓性炸药、粉碎性炸药)55综合爆破方法一般包括:山炮(钢纤炮,深孔爆破,药壶炮和猫洞炮)和洞室炮56根据车辙形成的起因可分:失稳型车辙、结构型车辙、磨耗型车辙57我国沥青路面按承担交通荷载轻重划分:轻交通、中等交通、特重交通、重交通58纵缝上设置拉杆,拉杆形式:假缝带拉杆、平头缝、企口缝加拉杆、平头缝加拉杆62路基湿度的水源:地面水、大气水、地下水、毛细水、水蒸气凝结水、薄膜移动水63路基按干湿状态分:干燥、中湿、潮湿、过湿64路基主要病害:路基沉陷、边坡滑塌、碎落和崩塌、路基沿山坡滑动、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路面破坏65路面材料按不同的形态及成型性质分:松散颗粒型材料及块料、沥青结合料类、无机结合料类66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堤、路堑、半挖半填67路堤常用横断面形式:矮路堤、一般路堤、浸水路堤、护脚路堤、挖沟填筑路堤68路堑常用横断面形式: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半山洞路基69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工程地质法、力学分析法、图解法70稳定性计算方法:假想摩擦角法、悬浮法、条分法71软土地基处理分类:沉降处理、稳定处理72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砂垫层法、换填发、反压护道法、分阶段施工、超载预压法、竖向排水法、挤密桩法和加固土桩法、现场监测73监测仪器:沉降仪、孔隙压力仪、侧向位移桩和测斜仪74挡土墙按材料分:石砌挡土墙、砼挡土墙、钢筋砼挡土墙、砖砌挡土墙、木质挡土墙、钢板挡土墙75挡土墙按结构形式: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拱式、锚定板式、桩板式、垛式76挡土墙构造:墙身、基础、排水设施、伸缩缝77增加抗滑稳定性方法:设置倾斜基底、采用凸桦基础78轻型挡土墙类型:悬臂式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锚杆有楔缝式和灌浆锚杆)79“二渣”石灰煤渣,“二渣”中掺入一定量粗集料称为“三渣”;“二灰”石灰,粉煤灰8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压碎值不应大于26%81保护层在磨耗层上面用来保护磨耗8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特性(包括:温缩和干缩)简答1工业废渣(矿渣)的类型: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和煤渣、钢铁厂的高炉渣和钢渣、化肥厂的电石渣以及煤矿的煤矸石等。

路基路面总结

路基路面总结

1、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2、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由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

6、土基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间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8、压力P与弯沉L之比称之为地基反应模量K14、压实度:工地实测干密度/标准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

15、碎砾石路面以碎石或砾石为基本材料,并用适量的起粘结作用的细料嵌缝,经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

16、级配砾(碎)石路面是一种由各种集料(砾石、碎石)和土,按最佳级配原理修筑而成的路面层或基层。

块料路面:用块状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筑的路面称为块料路面。

水结碎石路面:大小不同的轧制碎石从大到小分层铺筑,洒水碾压而成的路面结构。

泥结碎石路面:以碎石作骨料,粘土为填充结合料,经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

泥灰结碎石路面:以碎石为骨料,一定数量粘土和石灰作粘结填充料、经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

填隙干压碎石基层干压碎石: 指将碎石材料摊铺后直接压实而成的结构层。

17、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等面层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

普通混凝土路面:是指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边缘和角隅)外不配置钢筋的混凝土路面。

钢筋混凝土路面:为防止可能产生的裂缝缝隙张开,板内配置有纵、横钢筋网的混凝土路面。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沿纵向配置连续钢筋,除了在与其它路面附近或临近构造物附近设置胀缝及施工需要设置施工缝外,一般不设横缝的路面。

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在工厂中把混凝土预制成块,然后运至工地现场装配而成。

复合式(双层式)混凝土路面:采用上下两层不同混凝土材料组成的路面板。

双层板之间结合程度不同分:结合式、分离式、部分结合式。

纤维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中掺入一些低碳钢、不锈钢纤维或其它纤维(如塑料纤维、纤维网等),成为均匀而多向的混凝土路面。

路基路面(重点整理)

路基路面(重点整理)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P7-P91 承载能力,结构承载能力是路基路面结构承受荷载的能力2稳定性,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是在降水、气温环境变化等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的特性的能力,包括路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温定性和路基稳定性。

3耐久性,路基路面的耐久性是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与大气水温周期性的重复作用下的性能变化特性。

4路面表面平整度是路面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它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行以及运输效益的重要使用性能。

二、路基横断面的三种类型:P55-P571、路堤:按路堤的填土高度不同,一般路堤可分为“矮路堤”和“高路堤”。

填土高度小于1.5m为矮路堤;填土高度大雨18m(土质)或20m(石质)的路堤伟高路堤。

2、路堑:有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及半山洞路基。

3、半填半挖路基:位于上坡上的路基,通常取路中心的高程接近原地高程,以便减少土石方数量,保持土石方数量横向平衡,形成半填半挖路基。

半填半挖兼具路堤和路堑两者的特点。

三、路基沉陷的原因:P591、路基填料(主要指填土)选择不当。

2、路基压实不足。

3、填筑方法不合理:包括不同土混杂,未分层填筑压实,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土块或冻土块;填石路堤也因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均或就地爆破堆积,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内也有可能产生局部的明显下沉。

4、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沉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或软土低级未经处治或处治不充分等。

四:冲刷防护有哪些方法和措施:P139-P1431、直接防护措施:堤岸防护直接措施包括植物防护、石砌防护或抛石与石笼防护,以及必要时设置的支挡结构物(驳岸等)。

2、间接防护措施:设置导治结构物可改变水流方向,消除和减缓水流对堤岸的直接破坏,同时减轻堤岸近旁淤泥,彻底解除水流对局部堤岸的损害,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五、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措施:P3331、失稳型车辙:确保沥青混合料中含有较多的经破碎的集料;集料级配必须含有足够的矿粉;大尺寸集料必须具有较好的表面纹理和粗糙度;集料级配要含有足够的粗颗粒;沥青结合料具有足够的黏度;集料颗粒表面的沥青膜须具有足够的厚度,确保沥青与集料间的黏聚力。

路基路面重点

路基路面重点

第一章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高路堤修筑技术与支挡结构、软土地基稳定技术、岩石路基稳定技术、沥青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柔性路面设计理论方法、刚性路面设计理论方法、半刚性路面结构、路面使用性能与表面特性、路面养护管理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路基土的分类:根据土颗粒的粒径组成、土颗粒的矿物成分或其余物质的含量、土的塑性指标。

我国公路用途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并进一步分为11种土公路自然区划的划分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一级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度、湿热、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

除此之外还结合各个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地貌类型、自然病害等因素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二级副区。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划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水热、地理和地貌为依据,领一种是以地表的地貌、水文和土质为依据,由各省、自治区自行划定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稠度wc定义为土的含水率w与土的液限wL之差与土的塑限wP与液限wL之差的比值,即wc=(wL-w)/(wL-wP)路面横断面:沿横断面方向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组成,形式通常分为槽式横断面和全铺式横断面路面结构分层通常按照层位功能不同分为三个层次,按照层位的功能不同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

功能:1)面层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且应当耐磨,不透水且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2)基层是路面结构的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和良好的扩散应力能力以及较好的平整度。

路基路面总结

路基路面总结

1.汽车是道路直接服务的对象,汽车荷载是造成路基路面结构损伤的主要成因。

2.道路上通行的汽车主要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

3.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以单轴双轮组作为标准荷载,以1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限。

4.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一个圆表示,称之单圆荷载;若用两个圆表示,称之双圆荷载。

双圆荷载是最常用的荷载5.行驶的汽车对路面的水平力作用分为三种:制动力、起动力、转向力,水平力与垂直压力p的关系:Q=u*p6.动荷载产生的原因有两种:车身自身的振动和路面的不平整。

动荷载具有:瞬时性、重复性、冲击性7.交通分析内容的目的是得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交通量Ne(Ne的计算,看书P221)8.轴载换算(看书,P224)9.路基路面结构的温度和湿度影响(看书,P232)10.基层分为:柔性基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11.半刚性材料基层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经济性好等优点,但其耐磨性差,存在干缩和温缩裂缝,不适用于面层,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12.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经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基层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又称为半刚性基层。

13.半刚性基层缩裂的防治措施:(1)控制压实含水量;(2)严格控制压实标准;(3)控制施工温度;(4)注意初期养护;(5)及早铺筑面层;(6)掺加集料。

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1)设置土工合成材料;(2)设置应力吸收层;(3)铺筑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碎石过渡层。

14.混合料组成设计步骤:(1)制备混合料试件;(2)标准击实试验;(3)强度试验;(4)确定结合料剂量。

抗压强度标准:半刚性材料基层配合比设计时,试件应在热区25℃、温区和寒区20℃条件下保湿养生6天、浸水1天(共7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规定的抗压强度标准确定结合料剂量。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

路基路面工程重点

1.路基土的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2.路基土的工程性质:①巨粒土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用以填筑路基是良好的材料。

②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黏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料,容易引起路基病害,重黏土,特别是蒙脱土也是不良的路基土。

3.填料选择:应选择强度高,水稳性好,强度高、压缩性小,且运输便利、施工方便的天然土源。

最好的填料选择是砂类土、砾类土,粉质土最差。

4.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X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5~1/10时,该深度X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5.路基土的受力特性:研究方法①压入承载板试验②三轴压缩试验也可得到路基土应力-应变的非线性特效。

应变特效:①强度②刚度③应力④应变⑤弹性变形⑥塑性变形6.路基土的强度指标:①土基的回弹模量②路基反应模量③加州承载比④抗剪强度指标7.路基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①温度预估法②现场实测法③查表法④室内试验及换算法8.路基的构造:一般分为路堤和路堑。

9.路基附属设施:①取土坑与弃土堆②护坡道与碎落台③堆料坪与错车道10.路基工程的主要病害:①路基沦陷原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路基压实不足。

填筑方法不合理,原地面比较软弱。

②路基边坡塌方③路基沿坡面滑动原因:①路基下的地基为不稳定的天然滑动体。

②边坡过陡③土过于潮湿,降低了粘聚力和内摩擦力。

④坡脚被水冲刷。

11.路基排水设施:地面排水设施分为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蒸发池。

地下设施可分为盲沟,渗沟,渗水隧洞和渗井。

12.路基典型横断面组成:行车道,路肩,中间带。

13.一般路基设计要点:①选择路基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高度。

②选择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

③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

④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设计。

14.路基边坡防护可分为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与工程防护(抹面、喷漆、勾缝)15.路基冲刷防护可分为直接防护(植物、铺石、抛石、石笼)与间接防护(丁坝、顺坝、防洪堤、拦水坝)16.挡土墙①.用途:可用于稳定路基和路堑边坡,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并经常用于整治塌方滑坡等路基病害。

路基路面重点

路基路面重点

1.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3.公路自然划分: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即在同一区划内,在同样的自然因素下筑路具有相似性、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即地表气候是地带性差异与地带性气候差异的综合结果、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即自然气候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又有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4.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5.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的组成和作用: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湿变化的影响。

基层:主要承受有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

垫层:介于土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基层传下的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少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6.路面分类: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7.接触面上的压力是均匀分布的8.交通量: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种车辆通过某一道路横断面的数量9.路基工作区: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自重引起的应力相比只占一小部分(1/5~1/10),在此深度以下,车辆荷载对土基的作用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将此深度Za 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10.土基的承载能力的参数模量: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CBR)11.路基的主要病害:路基沉陷、边坡滑塌(溜方、滑坡)、碎落与崩塌、路基沿山坡滑动、不良地质与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12.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13.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14.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差15.路基附属设施:取土坑与弃土堆、护坡道与碎落台、堆料坪与错车道16.土坡稳定性分析的各种方法,按失稳土体的滑动面特征,大体可归纳为直线、曲线、折线三大类,而且均以土的抗剪强度为理论基础,按力的极限平衡原理建立相应的计算式17.常用的坡面防护措施有植被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等)和工程防护(抹面、喷浆、勾缝、石砌护面等)18.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三个方法:砂垫层法、换算法、反压护道法19路基在下列情况宜修建挡土墙:1)陡坡路段或岩石风化的路堑边坡路段2)需要降低路基边坡高度以减少大量填方、挖方的路段3)增加不良地质路段边坡稳定,以防止产生坍塌4)防止沿河路段水流冲刷5)桥梁或隧道与路基的连接地段6)节约道路用地、减少拆迁或少占农田7)保护重要建筑、生态环境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段。

路基路面重点

路基路面重点

1.我国公路基本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2.对路基的要求:强度,稳定性,耐久性。

3.路面结构组成:面层,基层,底基层。

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横向裂缝:缩缝,胀缝,施工缝。

5.沥青路面沥青分区指标:高温指标,低温指标,降雨指标。

6.沥青干湿状态: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划分指标:稠度。

7.蠕变:当应力为一恒定值时,应变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的现象。

应力松弛:当应变为一恒定值时,应力随时间增加而衰减的过程。

8.稳定系数:失稳滑动体沿滑动面上的下滑力与抗滑力的比值。

9.沥青路面车辙形式:失稳型车辙,结构型车辙,磨耗型车辙。

10.直线滑动画法适用于砂类土(包括砂土和砂性土)。

曲线滑动画法适用于粘土。

11.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单轴—双轮组荷载。

考虑因素:12.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主要作用:防冰冻,放唧泥,防水,支撑路面结构,便于施工。

1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或底基层材料施工的控制指标:压实度和抗压强度。

14.无机结合料疲劳寿命用双对数方程和单对数方程表示比较合理。

15.沥青混合料典型结构组成:密实骨架结构,密实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

16.轴载当量换算原则:等破坏原则和等厚度原则。

17.我国公路用土分类:巨粒土(漂石土,卵石土),粗粒土(砂类土,砾类土),细粒土(粉质土,黏质土,有机质土),特殊土(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盐渍质土,冻土)。

18.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19.回弹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垂直变形,卸载后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20.车道系数:各种轴载在不同车道上的分部系数。

21.路面结构可靠度: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将遇到的环境条件和荷载作用下,路面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的概率。

2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泥或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和水,拌合得到混合料经压实和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土基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间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1、公路自然区划Ⅰ区—北部多年冻土区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区—东南湿热区Ⅴ区—西南潮暖区Ⅵ区—西北干旱区Ⅶ区—青藏高寒区2、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由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3、路基路面应具有的基本性能1. 承载能力:强度与刚度2. 稳定性3. 耐久性(寿命)4. 表面平整度5. 表面抗滑性能4、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6、路基的水温状况:由于湿度与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

路基干湿类型分类: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7、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1.面层【区别于路面】基本特点: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

功能要求:结构性及功能性。

材料类型: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块料及其他混合料等。

结构组成:两层或三层。

2.基层基本特点:承重层,行车荷载扩散功能要求:结构性材料类型:各种结合料稳定土或稳定碎石、天然砂砾、工业废渣和土、砂、石混合料等。

结构组成:两层或三层3.垫层基本特点:承上启下(土基与基层)功能要求:改善土基的温度和湿度状况,进一步扩散应力,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

材料类型: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如松散材料或稳定土。

结构组成:一般为一层。

9、路面分类【按照力学特性分类】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第二章1、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P的影响因素:1. 汽车轮胎内压(0.4~0.7MPa);2. 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的接触的形态;3. 轮载的大小。

接触形状为圆形,接触面上的压力为均匀分布,即将车轮荷载简化成当量的圆形均布荷载,并采用轮胎内压作为轮胎接触压力p2、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1.水平力对路面造成的影响:2.轮载的动态(振动)3. 轮载作用的瞬时性4.车辆荷载作用的重复性3、路基工作区概念: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σz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σB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α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4、路基的承载能力的指标: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

5、路基的主要病害1.路基沉陷2.边坡滑塌3.碎落(表层岩石)和崩塌(大块岩石)4.路基沿山坡滑动5.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6、路基病害防治1)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2)选择良好的路基填料,必要时进行稳定处理;3)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4)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入到路基工作区范围;5)正确进行排水设计(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路面结构排水及地基的特殊排水);6)必要时设置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置隔温层减少路基冰冻和水分累计,设计砂垫层以疏干土基;7)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支挡结构物、土体加筋等技术,提高整体稳定性。

7、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应力-应变特性。

8、疲劳破坏:由于材料微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之下微量损伤逐步累积扩大,终于导致结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第三章1、路堤:指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的路基。

路堑:指全部在原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

半填半挖(填挖结合):当天然地面横坡度较大,且路基较宽,需要一侧开挖而另一侧填筑而成的路基。

较多适用于山区、丘陵区。

3、路基设计的主要内容1. 选择路基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与高度;2. 选择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3. 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4. 路基排水系统系统与排水结构设计;5. 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6. 附属设施设计。

4、路基宽度: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

5、路基高度: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之差。

包括:中心高度和边坡高度。

6、边坡坡度:边坡高度H 与边坡宽度b 之比。

7、压实度:工地实测干密度/标准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

压实度:是以应达到的干密度绝对值与标准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值的百分率表征。

8、取土坑、弃土堆原则:①填补地面坑洞、填洼地②尽量占荒地。

护坡道目的:加宽边坡横距,减少边坡平均坡度。

(至少1m)设置:设置在路基坡脚处,边坡较高时设在边坡处。

碎落台碎落台设于土质或石质土的挖方边坡坡脚处,主要供零星土石碎块下落时临时堆积,以保护边沟不致阻塞,亦有护坡道的作用。

(1.0~1.5m。

堆料坪设置地点:路旁合适地点或路肩外缘。

错车道适用范围:单车道公路第四章第五章2、植物防护1. 种草2. 铺草皮3. 植树。

工程防护采用砂石、水泥、石灰等进行防护1. 抹面防护2. 喷浆3. 干砌片石护坡4. 护面墙浆砌片石的坡面覆盖层。

3、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措施:垫砂层法、换填土层法、反压护道法、分阶段施工、超载预压法、竖向排水法、挤密桩法和加固土桩法、现场监测、重锤夯实法、化学加固法。

第六章1、挡土墙的构造挡土墙一般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与伸缩缝组成。

2、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向外移动 (位移或倾覆),土压力随之减少,直到墙后土体沿破裂面下滑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被动土压力:墙向土体挤压移动,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静止土压力:墙处于原来位置不动,土压力介于两者之间,称为静止土压力。

3、排水设施:目的:梳干填料中的水分,防止地表水下渗造成墙后积水;消除粘性土由于含水率增加而产生的膨胀压力;减小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

排水措施:设置地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及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挡墙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边沟水渗人基础;设置墙身泄水孔,排除墙后水。

4、沉降缝与伸缩缝:设计时,一般将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设置,沿路线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兼起两者的作用,缝宽2~3cm,缝内一般可用胶泥填塞,但在渗水量大,填料容易流失或冻害严重地区,则宜用沥青麻筋或涂以沥青的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填深不宜小于0.15m,当墙后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

5、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按力的作用性质分为主要力系、附加力和特殊力。

主要力系:经常作用于挡土墙的各种力,包括:1.挡土墙自重G及位于墙上的衡载;2.墙后土体的主动土压力Ea;3.基底的法向反力N及摩擦力T; 4.墙前土体的被动土压力Ep。

(对于浸水挡土墙而言还包括常水位时的静水压力和浮力)附加力:是季节性作用于挡土墙的各种力,例如洪水时的静水压力和浮力、动力压力、波浪冲击力、冻胀压力以及冰压力等。

特殊力: 偶然出现的力,例如地震力、施工荷载、水流漂浮物的撞击力等。

第七章2、边沟:设在挖方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线路平行。

主要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的地面水,不宜与其它沟渠合并使用。

截水沟: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之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处,用以拦截流向路基的地面水,防止其冲刷和浸蚀挖方边坡和路堤坡脚,并减轻边沟的泄水负担。

排水沟:主要用来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排到桥涵、天然河沟或远离路基指定地点。

跌水与急流槽:设置于纵坡大于10%,水头高差大于1.0m的陡坡地段。

跌水:是阶梯形的建筑物,水流以瀑布形式通过的排水设施。

急流槽:纵坡比跌水的纵坡更陡。

倒虹吸与渡水槽:设置于水流需要横跨路基,同时受到设计高程的限制,从路基底部或上部架空跨越。

前者称为倒虹吸,后者称为渡水槽。

倒虹吸:水流横跨路基且受到设计高程限制时,可通过多次改变水流方向从路基下方跨越的排水设施。

倒虹吸是利用上下游沟渠水位差作用,管道为有压管道,水流条件较差,结构要求高,应谨慎使用。

渡水槽:水流横跨路基且受到路基高程限制时,水流从路基上方跨越的排水设施。

蒸发池:气候干旱、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沿线的集中取土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除地表水。

盲沟:利用渗水材料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到指定地点。

作用:拦截层间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渗沟:采用渗透方式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排到路基范围以外指定点的排水设施。

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

渗井:是竖直方向的地下排水设备。

作用:是汇集离地面更深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通过竖井,渗入下层,疏干路基土。

3、水对路基路面的危害水对路基的危害表现为:冲刷和渗透,冲刷易形成水毁现象,渗透则使土体过湿。

轻者降低路基强度,重者引起冻胀、翻浆或边坡滑塌。

水对路面的危害表现为:降低路面材料强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路肩处造成唧泥;对于沥青路面,水使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造成各种病害;移动荷载下一起的唧泥和高水压冲刷,造成路面基层承载力下降;在冻胀地区,冻融季节水会引起路面承载能力普遍下降。

第八章1、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人力施工、简易机械化施工、机械施工、综合机械化施工、水力施工、爆破施工2、施工前准备工作1. 组织准备工作:建立和健全施工队伍和管理机构,明确施工任务,制定规章制度,确立施工目标等。

2. 技术准备工作:现场勘查与核对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放样,清理施工现场;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和地质、水文等的调查工作。

3. 物质准备工作:材料、设备、临时公房、水电、通讯、生活设施。

3、施工要点一、基本要求首先必须搞好施工排水;始终保持场地干燥。

拆除路基挖填范围内的地表障碍物:房、树、表层土等。

必须有条不紊,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利于取弃土。

路堑开挖应在全断面进行,自上而下一次成型,注意按设计要求准确放样,不断检查校正;注意地基土的处理。

土质路堤应先清理或加固地基;填土时应分层填平,充分压实,压实厚度一般为20~25cm。

路堤加宽或新旧土层搭接处,原土层挖成台阶,逐层填新土,不允许将薄层新填土贴在原路基表面。

二.路堤填筑1. 基底处理2. 材料选择3. 填筑并压实4. 填筑方案三. 路堑开挖四、机械化施工4、路基压实意义:路基压实是路基施工中一个重要工作,也是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根本技术措施之一。

5、压实机理:通过压实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单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使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6、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内因指土质和湿度;外因是压实功能及压实时的外界自然和人为的其他因素等。

最佳含水率、土质、压实厚度、压实功能。

第十-十二章1、碎砾石路面:以碎石或砾石为基本材料,并用适量的起粘结作用的细料嵌缝,经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

2、碎石路面与基层定义:是用加工轧制的碎石按嵌挤原理铺压而成的路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