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就业形势分析
计算机就业现状
计算机就业现状计算机就业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计算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然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和毕业生来说,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计算机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近年来,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逐年上升,但总体规模仍然相对较小。
据统计,全国招聘岗位中,计算机岗位占比约为5%,而求职者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比例仅约为3%。
这表明,虽然计算机行业需求量大,但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现象。
二、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技能与需求不匹配当前,许多大学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许多毕业生所掌握的技能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求职难度增加。
此外,一些学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竞争激烈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人也纷纷转向该行业,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
此外,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求职者,这也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3、技术更新迅速计算机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保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状态,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然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三、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建议1、加强实践能力在校期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参加科技竞赛、开发项目等。
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2、关注行业动态,更新知识储备学生应时刻关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技术和趋势。
通过参加技术论坛、网络社区等活动,与同行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
同时,要有意识地学习新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提高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在计算机行业,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同样重要。
2011中国经济形势有利与不利,发展趋势分析
2011年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总体来看,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一)有利条件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仍可维持温和复苏态势。
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要强于预期,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基本抵御了2010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和随后的欧盟刺激政策退出的冲击。
展望2011年的全球形势,经济增长将较2010年有所放缓,预测在4%左右。
美国经济仍可维持适度增长。
欧盟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表明市场信心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也较大。
日本经济增长前景相对暗淡,但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日本经济又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因而日本经济仍可保持正增长。
其次,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望2011年度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到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度相关,明年国际价格的稳定对保持国内价格稳定比较有利。
第三,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积极谋化发展,项目储备与准备情况良好。
经过多年的准备,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展开。
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现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加快创造出新优势产业。
消费的环境和支撑条件可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四,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
尽管2010年继续实施了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 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仍在1%以内,国债余额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也只相当于GDP的40%左右,两项指标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其他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家。
这表明,当前财政仍具有较强的扩张能力,财政政策运用仍有很大空间。
(二)不利因素首先,外贸环境和2010年相比有所恶化。
在当前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当前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讨论的焦点就是就业问题。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找工作后,我逐渐认识到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在“火烧眉毛,水淹颈”的时候才行动。
进入大学之后,这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在认识形势、了解自己、刻苦学习、亲历社会等方面都应该下工夫。
从当前形势来看,就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挑战也存在机遇。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讲,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很不稳定,这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欧债危机上。
同时,全球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投资量的停滞会导致就业量增长的停滞。
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高物价、高房价等问题,很可能导致企业员工工资的上升,这对用人单位来讲,就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
房地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这些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当前的就业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而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打工;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导致的大量的下岗工人也面临着再就业;新毕业的大学生加上以往累积的未就业大学生也要进入就业行列。
这样,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三股势力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进入市场,引起的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但是,就业应该跟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存在增长速度,那么就业就会显现出乐观的局面。
从经济形势判断来讲,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对于就业大军来讲,是一个好现象。
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对大学生是很有利的。
由中国就业研究所做的每季度的就业形势分析发现,从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机到现在,2008年、2009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就业形势很不好,但通过智联招聘的2900万份简历和200多万的企业调查数据看,从200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前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495万毕业生中145万待业;2008年559万毕业生中173万待业;2009年611万毕业生中196万待业;2010年631万毕业生中175万待业,而2011年又有660万大学生毕业,这就意味着2011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至少达到835万。
据测算,2011年,全年通过经济增长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总数仅约为1200万个,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50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而且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本综述选取了5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期刊,重点讨论毕业后就业问题。
5篇文章选取的角度也不一样,通过多角度的了解使我们在面对毕业后就业问题时能更好的应对。
就业问题说白了就是就业市场供与求的问题,现如今就业难既有市场饱和的问题,也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二、主题1.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建议》认为成因主要有4个方面:市场就业环境:1、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与我国经济结构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加剧。
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了一条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路子,投资主要投向了就业密度低的行业,而出口则主要是以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其吸纳劳动力以教育层次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吸纳有限。
因此,在这种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拉动作用有限。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症结,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我国经济结构对中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造成的。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
高校方面: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2、高等教育定位不当,“攀高”倾向严重,导致培养的学生既不是实用型人才,也够不上研究型人才。
大学生就业问题形势论文3000字
大学生就业问题形势论文3000字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就业形势3000字论文篇一《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背景及就业政策》【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逐步推进,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变缓,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在新的就业环境下,通过对就业政策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背景;就业政策一、大学生的就业背景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加,数量呈跳跃式增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与往年持平。
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经从106万增加到652万,毕业生的急剧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1.国际、国内的形势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从国际形势看,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就业。
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导致许多出口行业的经济不能高速发展,使得这些行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大幅下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从国内形势看,自2006年起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新增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新增就业岗位,高校逐年扩招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2.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
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
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困难。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在努力促使经济回暖的同时,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逐步开始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而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难是多年来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外部因素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29万;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万,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需要安置就业2400万人1;同时,据专家估计,我国隐性失业人员约有3000万,农村还有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2;另外,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仍在持续,国外经济复苏缓慢甚至停滞,市场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减缓,因此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升级,某些行业已逐步向非洲等地区转移,全球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变更;以珠三角为例,目前正利用金融危机进行“腾笼换鸟”,准备从制造型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过渡;这一调整,必将导致原来产业的技术人才相对过剩,原技术结构不能适应新产业的要求;这也将加重转型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3.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上世纪末出现的一场全球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这种变革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3,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重学历向重能力素质、重职业道德转变;传统的学历概念已经逐步淡化,高学历低能力必将被淘汰出局;职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巨大挑战;4.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滞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都“跟着市场走”,缺少扎实的市场调研基础,缺乏前瞻性;多数高校受困于资金问题,无法持续紧跟企业即将使用或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购进实训器材,造成专业教学和实训环节滞后于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出现脱节;例如,某高校曾出现这样的情况见表1,学生胜任岗位所需的周期过长,用人单位对该类毕业生失去信心;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依托学生校园文化活动,高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核心竞争力是学生立足社会之本,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内在因素1.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大学生就业观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几大误区: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三是“创业不如就业”;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等;就业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决策和行为,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期望值高;在较好环境中长大的80、90后学生存在着较强的优越感,就业时往往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本文分别抽取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样本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对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见表2;3.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较低;核心能力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方面;480、90后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这一代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及解决问题能力却凸显不足;如今,用人单位将员工的综合素质置于首位;因此,从用人单位的要求看,目前大学生还缺乏核心竞争力;4.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存在不良的就业心理;据调查,在求职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存在各种不良的就业心理,常见的有:攀比心理,自卑与自负并存的心理,“骑驴寻马”的心理,以及依赖他人或学校的心理;不良的就业心理如果没有及时的调节调整,对大学生求职就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一全员参与,广开就业渠道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全员参与,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广开就业渠道;1.“请进来”;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园举行大型供需见面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例如某高校近几年邀请了与该校开设专业相关行业的企业到学校进行供需见面,为该校当年的应届毕业生提高了充足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多数学生的就业问题见表3;2.“走出去”;高校拓宽就业市场要积极地“走出去”;高校“走出去”的目标主要针对相应的行业协会或政府组织,以及当地的人事劳动部门;通过“走出去”与这些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通过他们将高校的毕业生信息向行业用人单位传播,在扩大学校知名度的同时拓宽就业市场;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高校就业市场;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的作用,充分挖掘校友、专业委员会成员、实习基地成员等社会资源,积极拓展新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开辟新的路径;例如,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校长便在学校的校庆庆典大会上呼吁校友支持学校就业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共同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环节、强化校企合作及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为大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密切关注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高校有着良好的资讯来源,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掌握国家产业结构情况,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例如目前,广东高校可深刻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根据纲要摸清产业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时做好专业调整,力求将“市场需要,高校培养”转变为“高校培养,市场需要”; 2.深化专业教学环节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加强与行业及用人单位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实践基地”“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让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共同培养学生,使大学生最大限度的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缩短职业适应期;例如某高职院校“通信监理”专业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全程参与教学,从2007年至今,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80%以上直接到合作公司就业上岗;3.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可进行结构调整,除了招收在专业理论上有所建树的人才外,还可从企业一线引进行业的能工巧匠,让他们担任学生的实训教师,完善高校师资队伍,提升整体人才培养能力;三做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工作,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的重要载体,高校可围绕“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就业辅导系列活动为延伸”展开课程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令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就业观念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和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心态调整,做好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思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合理定位,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面对现实,主动出击;对于就业困难的弱势群体,高校可以通过个性化辅导、“一对一”就业推荐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高就业困难弱势群体的就业成功率;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则通过发放求职补贴和重点推荐就业单位进行帮扶;四加强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近年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组织了多种专项活动,如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计划、毕业生入伍预征等等,高校面向在校学生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包括鼓励有困难的毕业参加预征入伍;鼓励毕业生通过小额贷款进行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中小企业去等等;引导毕业生通过积极参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项目,实现就业;三、小结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的焦点;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倍加关注,高校教职工特别是就业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较深刻的调查和分析,同时研究了多种对策与措施,努力开拓高校就业工作新局面,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王衡.试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成因与高校的应对策略.思想纵横,200810:98-101.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6:45.3李卫光.职业和能力培养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200811:15-16.4武洪明,许湘岳.职业沟通教程.人民出版社,2011:3.。
分析报告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能面对就业
标准文案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中文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求日益提高,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却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阐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消除部分认识误区,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有效的途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
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
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
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
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
2.扎堆现象严重专业扎堆,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
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
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2011年当前我国形势与政策
摘要: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1年中国经济迎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国民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回调的势头。
2011年一季度GDP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逐步回落。
今年以来,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经济运行平稳,就业形势较好,在短期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影响下,中国仍然面临着就业形势,房地产形势,物价形势等严峻地挑战。
关键词:就业房地产物价总体形势: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政策环境趋向紧缩的双重压力,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投资项目较多,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太低。
具体来看:一是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
2011年,出口虽然在持续复苏,但增速依然不是太高,难以达到今年水平。
二是消费增速保持平稳。
虽然以房地产、汽车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放缓,但基础设施完善对中低端耐用消费品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
三是投资增速将略有回落。
今年投资能保持较快增速,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高增长,而目前出口增速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制造业投资扩张,未来一段时间商品房投资进度将会放缓。
面临挑战:1.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的难题更加严峻和突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趋于务实。
”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有: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当前,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
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我的就业策略形势: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在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每个就业群体面临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不相同。
以“民工荒”形式表现出来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是由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继续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
这便导致劳动力短缺。
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农民工尚未成为城镇户籍居民,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面临周期性失业风险,仍然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人群。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所造成,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至于城镇居民失业和就业困难,既有就业技能不匹配问题,也有劳动力市场调节功能不充分问题。
这两个就业群体面对的劳动力市场风险主要是结构性和摩擦性的自然失业。
以2011年为例,我们可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需要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构成作出大体的数量估计:剔除在农村内部流动部分后,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的人数约1。
46亿人;新毕业大学生约66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150万人,总共超过800万人;按照近年来较高的登记失业率4。
3%估算,城镇失业和可能失业的人数大约1600万人;假设8000余万灵活就业人员中有一半就业比较稳定,另外4000万则属于就业困难人员。
这些人群之间可能有交叉,但总体而言可以反映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和构成,即全部城镇就业人口中接近一半经常面临明显的就业困难。
可见,理解当前的就业问题需要确立两个认识。
其一,就业问题并不会因为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而缓解,应继续将其置于经济社会政策的优先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其二,长期困扰我们并被作为就业政策重点的就业总量问题正逐步转化为就业结构性问题。
政府需要顺应这种变化,及时转变积极就业政策的关注点和实施手段,面对各个就业人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战略和扶助政策。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2011年1月第24卷第1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 l o fH e il ong ji ang V ocationa l Insti tute o f Eco l og ica l Eng ineer i ng Jan .2011V o.l 24N o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趋势分析刘金升(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就业指导处,哈尔滨150025)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近几年备受关注的话题。
党的十七大及/两会0报告都把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我国现阶段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来对待。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受社会、经济、教育体制和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充分理解现阶段就业的形式,客观分析我国就业趋势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完善现有体制,积极、科学地引导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1)01-0073-02收稿日期:2010-12-06作者简介:刘金升(1980-),男,吉林榆树人,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就业指导。
近十年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19万人。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往后的几年内还将继续增加。
据统计,2009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68%,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变得十分严峻,是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1.1 供需不平衡近十年以来,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使得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2008年毕业生人数为559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2010年达到630余万人。
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再择业的工作者,使得就业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
[整理版]在当前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当前形势下,结合自身实际,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讨论的焦点就是就业问题。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找工作后,我逐渐认识到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在“火烧眉毛,水淹颈”的时候才行动。
进入大学之后,这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在认识形势、了解自己、刻苦学习、亲历社会等方面都应该下工夫。
从当前形势来看,就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挑战也存在机遇。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讲,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很不稳定,这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欧债危机上。
同时,全球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投资量的停滞会导致就业量增长的停滞。
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高物价、高房价等问题,很可能导致企业员工工资的上升,这对用人单位来讲,就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
房地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这些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当前的就业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而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打工;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导致的大量的下岗工人也面临着再就业;新毕业的大学生加上以往累积的未就业大学生也要进入就业行列。
这样,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三股势力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进入市场,引起的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但是,就业应该跟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存在增长速度,那么就业就会显现出乐观的局面。
从经济形势判断来讲,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对于就业大军来讲,是一个好现象。
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对大学生是很有利的。
由中国就业研究所做的每季度的就业形势分析发现,从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机到现在,2008年、2009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就业形势很不好,但通过智联招聘的2900万份简历和200多万的企业调查数据看,从200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2011年全国人员情况-地域、学历、年龄
201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7%2012-08-17 14:00:11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
积极就业政策的确立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就业总量的稳步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业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失业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就业局势整体上保持基本稳定。
一、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一)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平稳增长。
2011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34735万人,比2002年增加628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53%。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由2002年的6.45‰降至2011年的4.79‰,比2002年下降了1.66个千分点。
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减少,年增加人口由2002年的826万人减少至644万人。
我国大陆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继续下降,由2002年的20.3%降至2011年的19.5%,为世界人口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地区看,东中西仍然保持“东多西少”的人口格局。
2011年末,东部[1]人口为55445万人,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合计的41.4%;中部人口为42374万人,占31.6%,西部人口为36222万人,占27.0%,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略快于中部地区。
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
2011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1.93‰,全年出生人口为1604万人,出生率比2002年下降了0.93个千分点。
2002-2011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为1603万人。
从全国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 2011年全国15-64岁人口首次超过十亿,达到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74.4%,比2002年增加了9981万人,比重增加了4.1个百分点。
2002-2011年,15-64岁人口总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为1.17%。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11号文(2010)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部属各高等学校: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60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艰巨。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现就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如下: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对今后5到10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制定本地区、本校“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保证组织领导重点统筹、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经费投入优先保障。
2.明确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支撑,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力争保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进一步增长。
二、拓宽渠道,完善政策,更大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3.巩固成果,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渠道。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继续精心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以及本地基层项目。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64
52
20
29
20
19
增幅 (%)
32.1 21.4 22.2 19.9 12.9
9.3
3.27 4.6 3.03 2.79
2003年-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及增幅表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性差异突出 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逐年增加,就业方式呈多样化。 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与市场现实存在差距.
还有17%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其接受的自费培训主要都是
从业资格证书培训(本科64%,高职高专68%)。本科和高职高专
毕业生接受的最主要的雇主培训都是岗位技能和知识培训、公司文化 和价值观的培训。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7、2011届应届毕业生签约情况调查(腾讯网)
2011届硕士毕业生、本科生、高职高专毕业生实际签约用人单位的分布
1.劳动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市场运行稳定,岗位空缺与 求职人数的比率比上一年度有所上升。
2001年-2011年度市场职业供求总体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一、当前我国总体就业形势
2、从产业需求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从趋 势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 重稳步上升。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我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我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事业单位。 每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调查、就业区域调查和就业去向调 查均显示:大约80%以上毕业生期望在沈阳大连的IT行业 就业,59%左右都实现了这一愿望(降低中);大约 20%毕业生就业聚焦京沪深、长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 10%左右(上升中)实现了就业愿望,随着学院招生区域 的扩大和全国各地区人才需求结构和数量的变化,这一比率 有所增加。 随着就业形势的恶化,09-12届毕业生,生源地就业待 业比率加大,毕业时达到了30%以上,毕业后半年内达到 40%以上,稳步增加。
2011年以来我国现今经济形势
2、战胜干旱和低温等灾害性气候,夏粮获得丰收。
今年在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和小麦主产区持续低温等灾害性气候情况下,经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共同努力,夏粮获得了丰收。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2462亿斤),比上年减少39万吨(8亿斤),减少0.3%,其中,占全国夏粮产量90%以上的小麦产量仍保持增势,连续7年增产,冬小麦产量比上年增加近100万吨。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应对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保证。
3、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6%,全年控制在3%的上涨水平有望达到。
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2.6%,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8%。这为全年消费价格控制在3%的涨幅的范围内的调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认识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虽然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维持在2.6%,但进入7月份,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受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示范”效应,通货膨胀预期增加。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准确把握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3、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①要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水利建设。
②推动内需持续稳定增长,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政策,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质量和效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0....doc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0万人,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为什么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达到了“毕业就面临失业”?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大学生与企业屡屡碰撞,却没有擦出满意的火花?据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综合素质”,其次是“有无实践经验”。
据就业机构统计,2007-2011年,北京地区5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民营企业在招聘时,同等专业条件下会优先录取具有以下特点的大学生:职业形象好、职场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再学习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针对以上情况,一些企业家和学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只能作为就业的门槛,称作“硬文化”。
而真正对就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大学生掌握的“软文化”,它主要涵盖:职业形象教育、礼仪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技能教育以及自我提升教育….中国软文化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与国家多个机构合作,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软文化,在高校推广软文化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中国软文化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提供以下指导体系:一、职业指导体系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毕业生求职必须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质、能力、经历等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对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才能确立正确可行的职业方向。
本中心联合各个行业协会、精英社团,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符合自身职业规划的指导方案。
二、个性指导体系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等综合实力。
毕业生择业,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职业兴趣、个性特质、发展目标、能力特长都是不一样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会一对一的分析每个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中心专家教授提供量身打造的最专业的个性指导方案。
2011年到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到2014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
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逐步明朗,欧元区内部“小循环”与美欧“大循环”都着手设立。
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
财政收支形势较好,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的差异性,我国经济调控总体上表现出“逆调控”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搭配,在具体政策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和引导市场力量,此外,在汇率政策上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就业和收入取得明显改善。
G D P总额达到471564亿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增长9.2%。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较2010年有明显改善。
2011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4.1%,保持在较低水平。
物价调控取得良好效果,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 .4%,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
需指出的是由于2011年物价总体涨幅较高,C PI指标在2012年的实际意义将有所下降,C PI不宜再作为2012年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关键因素。
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企业利润继续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
大学生就业背景
大学生就业背景一、大学生就业背景,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也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企业用工大大减少,企业关停,减,产、休假和裁员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用工需求趋于谨慎。
在用工减少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让本就不好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民营经济就业、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等三大趋势。
1.民营经济对大学生就业的贡献呈现“一枝独秀”态势山东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
近年来,在机关事业、国企和外商投资企业等经济类型吸纳大学生就业逐步趋缓的情况下,民营经济不但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强、比重大,并且逐年稳步提升,对大学生就业的贡献呈现“一枝独秀”的发展态势。
据2008年11月开展的山东省劳动力抽样调查显示,有63.0,的20-24岁新就业大学生在民营经济就业,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与此相反,作为大学生传统就业“大户”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只吸纳了20.2,的新大学生,并且这一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本应对大学生这个高素质劳动力群体有着旺盛需求,但近年来其对大学生就业的贡献不升反降,2008年在其就业的20-24岁大学生的比重不足5,。
新时期中国就业形势分析
新时期中国就业形势分析摘要:在十二五规划施行的如火如荼的2013年,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的新一年,在2013年的毕业季到来之时,中国的就业形势依旧是不容乐观。
而在这中间,大学生、农民工的问题最是突出。
在发展的新时期中,需要完善、解决相关问题以求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新高度。
关键词: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难就业形势一、新时期中国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的原因(一)大学生就业难1.大学扩招,生源参差,数额增大,社会竞争激烈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
而今,伴随高中毕业生的逐年增加,高校生源扩招更是势在必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得人学习了高等知识,却过于追求数量而不太注重质量。
2008年到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559万人增至680万,而2013年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700万。
这是多么严峻的数字。
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
这些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严重第一是专业扎堆,热门专业的人才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都渐趋饱和,许多人都认为这些专业好找工作,纷纷报考此类相关专业,然而,这些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虽大,但往往供给量更大,以至于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依旧找不到工作;第二是就业单位扎堆,大部分的毕业生都将高薪的外企和政府工作机关当做择业的首选。
致使大学毕业生往往热衷于外企的工作并且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第三就是地区扎堆,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些地方就业机会多,造成地区扎堆的现象,而往往忘了中、西部地区更加需要人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选人挑剔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在就业面前迷茫,不知所措,以下为大家分析中国就业形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国现在的就业形势
(一)当前,中国面临十分复杂和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具体表现为:
1.劳动力供给增多,总量压力不断加大。
一是失业人员不断增加。
200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一路小跑,由2000年末的595万人增加到681万人,失业率也由3.1%提高到3.6%。
2002年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进一步增加到733万人,失业率提高到3.8%。
二是下岗职工数量仍然较多。
2001年末,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经达到为515万人。
三是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新生劳动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压力仍然很大。
目前有1.5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增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少,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
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弹性偏低。
20世纪90年代平均就业弹性为0.1左右(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增加0.1个百分点),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1/3。
3.在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求职者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年失业人员增加。
青年求职者已经占到主体,35岁以下求职者占七成以上,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区别。
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近一半的求职者为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了1/3。
二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困难,再就业率偏低。
下岗职工年龄偏大(平均为40岁),35岁以上的占到72.4%,加上职业技能不高(无技术的和初级技工占49.5%),即便是已有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够满足其转岗的需要,再就业优惠政策不落实等,导致下岗职工再就业难。
2001年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为30.6%,较上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
三是县域就业问题突出。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几个经济状况属于该省较好的县进行的典型调查,不包括农民在内的失业率已经超过2位数。
4.加入WTO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会增加结构性失业。
在入世的初期,面对入世后有限过渡期的压力,为抵御外资及其产品的冲击,受冲击的行业和企业必然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进行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甚至破产,从而导致结
构性失业人员增加。
另一方面,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外贸企业不可能马上在出口上有突破性的进展,近期对外贸易产生的转移效应会大于出口的创造效应,从而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
(二)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
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
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
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
(三)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89.75%。
调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为1386.1元,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占57%,月薪在1500至2000元的毕业生约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