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细君(汉朝公主)解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这首大风歌为汉高祖刘邦所创,虽然只有短短三句,我们依旧能读出大汉的雄风。

距离现在一两千年的大汉王朝毋庸置疑是那个时代中原上的霸主,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咱们都耳熟能详。

咱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政治,却也可以以政治做切入点来开头。

单单从汉朝的外交政策上来说有许多不足之处,譬如说吧,和亲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亲确实维持了国家的团结,促进了名族和谐,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但这个权宜之计也不能为长远计。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为和亲政策献出自己一生的那些女子,那些你所晓却未必了解的女子。

这首《咏怀古迹》相信大家以前都学过。

我们都知道这首诗中倾国倾城的女子是王昭君。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出一名和亲女子心中所带的愤懑,读出一代诗圣对她命运的悲悯。

王昭君何其不幸,她生在了汉朝,成为和亲的牺牲品;又何其有幸,通过和亲跻身四大美女之列,为世人所晓。

天下万事万物不可能一碗水端平这话一点儿不错,同样是和亲公主,同样是绝世美人,我们所熟知的也就她一个。

在其次也就一个几百年后唐朝入藏的文成公主。

而对在早些时候名字中有一个君字的和亲公主刘细君却没多少人感兴趣,即便她为朝廷百姓立下过不世之功也没有几个人了解,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唠一唠她。

家世:
虽说刘细君生为皇室贵胄,却也只能怨自个儿投错了胎;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看一看她家的背景,她家的背景太硬了。

(介绍)汉文帝:美人心计中的代王,城府颇深,能力很强,最终从吕后手中夺回了刘氏江山;汉景帝:窦漪房之子,平定七国之乱的孝景皇帝;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期间击灭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

独尊儒术,首创年号,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

刘非作为他的亲兄弟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是少数得以善终诸侯中的一位。

不过,她的父亲就有点不靠谱了,都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刘非从小在温柔富贵乡中长大,其骄奢淫逸堪比商纣王,甚至还准备谋夺皇位。

可怜的刘细君本应该有着一世荣耀都随着她父亲谋反计策的败露烟消云散了,好在她的皇爷爷汉武帝心头一软留了她一命。

一夜之间便家破人亡,她生于斯,长于斯的江都国也从大汉的版图上消失了,少年刘细君只能默默地背负父母的元孽债在江都的柔波明月里孤独的长大。

张骞:
熟料,命运弄人,她居然阴差阳错跌进了一个庞大的政治漩涡……说道这个政治事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国家和一个人,这个国家就是乌孙国(介绍)为什么要介绍乌孙呢?因为刘细君和亲的国家就是乌孙。

那为什么要和乌孙联姻呢?因为汉朝要联合它来对付匈奴。

汉书载:南有大汉,北有强胡。

胡者,天之骄子也。

草原上这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不能不让人望而生畏啊,昭君出塞是因为它太强大了,皇帝不得不考虑和亲;历史上的龙城飞将李广、大将卫青、霍去病也是为他耗尽了毕生所学。

那乌孙,这么强的一个国家无疑是汉朝联合对抗匈奴的首选。

这也难怪汉朝皇帝会考虑和它联姻了。

说道这里还得提到一个人,这就是丝绸之路上有名的人物,他有猎狗的忠诚,野兔的敏锐,狐狸的心机,骆驼的隐忍,在西域苦苦流浪了13年的优秀外交官——张骞。

据史料记载,话说几千年前,面对着强大匈奴的进犯,张骞对汉武帝说了这么一段话(内容)若是没有这位博望侯的建议,估计刘细君还不会走进刘彻的视野,山一程,水一程的挨到赤谷城去。

和亲之难:
就这样,已经25岁了,早已豆蔻年华不在的刘细君无奈披上了公主的新装踏上了和亲之旅。

1、在生活中,许多地方的方言咱都像听天书似的,更何况是一直住在江都从没到过草原的
刘细君,她那里懂得这叽里咕噜的番邦话?她有没有随侍翻译以无从考证,咱们只知道从头一点点摸索着学一门陌生的语言,了解一个从未听闻的民族的文化风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其难度绝不低于要麻木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一口气接受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来的容易。

交流,是人类摆脱孤独的唯一手段。

想必,细君公主在乌孙草原上必定孤独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

2、乌孙国,骑在骆驼背上;西域国家,骑射游牧,流动性很大。

衣食起居自然与中原不同。

那里没有飞檐斗拱,纸窗瓦屋,老老少少都挤在一顶帐篷中,大口吃牛肉喝羊奶,腥膻刺鼻。

据野史记载,细君公主一见肉盘奶杯就犯恶心。

恶心也得捏着鼻子往下咽啊。

哪像现在,一北方人来湖南若是吃不惯辣,满大街随处都可以下馆子,并且有最新鲜、最可口的食材。

就算那时候刘细君身旁有从中原带来的宫廷御厨,厨子没有食材也一样做不出佳肴来,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是?所以,无论公主爱是不爱吃,每一顿都只能吃这个。

3、细君公主的夫婿,乌孙至高无上的老昆莫——猎骄靡,山羊胡子雪白,按年级来说的话
足足可以当她姥爷了。

这差别比大丈夫中男女主角的距离还大。

老少恋在现实中就不被看好,更何况是长相、年纪、文化差别如此之大的美女与野兽?细君公主曾经幻想过的老天垂怜,曾经幻想过的新婚生活,曾经幻想过的英俊夫婿只能是似镜中花,水中月的长存心底了。

公主与“老昆莫”自然是无甚感情可言的,能够支持她留在草原的也就只有大汉皇帝的重托了。

4、中原出美女,草原也有很标致的姑娘。

西汉前脚才把刘细君送到,匈奴也紧跟着送了个
更年轻、更泼辣的豪爽女子给乌孙国国君。

国君要不要呢?当然要,谁会与送上门来的绝色女子失之交臂啊,只可怜了刘细君要用自己的智慧与一个虽非情敌,实属仇家的人一较高下。

对手在侧,只有牢牢掌控住老昆莫才能驾驭时局,刘细君用她的真诚、练达很快就打败了草原美女成了老昆莫最倚重、最宠信的贤内助。

汉武帝这颗棋子也算押对了地方。

5、按照乌孙的风俗习惯,兄弟可以和寡嫂结婚;儿子可以和非亲生的寡母结婚;甚至祖父
尚在,孙子竟可以和后祖母结婚。

当时,乌孙王昆莫年岁已老,准备让他的孙子军须靡娶细君公主为夫人。

刘细君当然不答应,因为这在一个儒教妇女看来,岂不是大逆不道的“乱伦”么!甄嬛传中的曹贵人当听到了朝瑰公主要改嫁的消息后,第一句话就是“那怎么能呢?”从她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带有封建意识的妇女对改嫁是非常反感的。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直影响到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但是刘细君无法违背汉武帝“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的意志,只得在一片号角声中转嫁给乌孙国未来的主人。

修成与颜色,卖与帝王家来描述她再适合不过了。

魂断乌孙:
刘细君在乌孙国生活了整整18年。

她坐主后宫,先后襄佐两朝。

这位风度优雅的汉室公主,通权达变,把宫内宫外打理的有条不紊。

赤谷城与长安虎威犄角,形成了稳固的军事同盟。

匈奴恼恨交集,却又无可奈何。

后人曾把原嫁匈奴的王昭君和西汉名将霍去病相提并论,其实,刘细君也毫不逊色。

她不像王昭君扮演救场公主,而是血脉纯正的皇室贵胄。

她在国力微薄,难以抗衡匈奴的时候,远嫁乌孙,走活了满盘棋。

可怜,天不假年,公元前87年,刘细君在乌孙病逝,享年44岁。

最终也没能再踏上中原故土。

历史功绩:
虽说红颜薄命,她去也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女。

她精通典章、音乐、歌舞和礼仪,这首著名的悲愁歌,标着着中国诗歌从借诗言志从此迈向了借诗抒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刘细君能写,善唱,精通音律,据说还是乐器琵琶的首创人。

晋人傅玄《琵琶赋·序》对之考证甚详。

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明确指出:“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

”由此可以看出,刘细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没有刘细君,何来两千多年“大珠小珠落玉盘”呢?
关于细君公主出嫁,民间也有另一种说法。

据说细君出嫁时的车队是从江都出发的,行经安徽灵璧时,细君停车驻马,在一处山岩前悄然伫立,手抚巨石,东望乡关,久久不忍离去,以至于在石上留下一枚清晰的手印。

这手印后来经匠人摹刻,遂成一方景观,名为“灵璧手印”。

元代钱塘诗人钱惟善有《灵璧手印篇》纪其事,诗前《序》云:“汉以江都王女细君嫁乌孙王,女过灵璧,尝扶于石,后人镌石为模,腕节分明,故述其事而为之辞”。

若是大家有机会去灵璧不妨去看看公主的手印是何等模样?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可以对这个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公主有一个明晰的映像,能从她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能记住她对我们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