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7u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
主导产业:指那些能够迅速和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着广泛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由此而获得较高和持续发展速度的产业。
朝阳产业: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产业叫做朝阳产业。
衰退产业:是指由于技术逐渐老化,需求逐渐萎缩,平均成本不断上升引起,规模收益逐渐下降,产业规模逐渐缩小的产业。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网络组织:特指有一群地位平等的“节点”依靠共同目标或兴趣自发聚合起来的组织。
这里的网络不仅指“互联网”,也指这种相互关联而没有中心的特定形态。
梯度转移: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专供工业设施设置、使用的地区。
工业园区的设置,通常是为了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而设立。
赫希曼基准: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主张主导部门的选择应依照后向联系系数的大小顺序排列。
即主导产业应以最终产品的制造部门为主。
这样,当市场需求扩大时,主导产业增长,进而带动中间投入部门和整个经济的增长。
产品差异化: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的目的。
卡特尔(cartel):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
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卡特尔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
生产或销售某一同类商品的企业,为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
参加这一同盟的成员在生产、商业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
有效竞争:指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沉没成本:企业进出市场所投入的成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是不该收回的部分。
衰退产业:所谓衰退产业是指经历了幼小期、成长期、成熟期之后,进入了产业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衰退期的产业。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就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
特点:集聚经济;专业化分包;创新环境;合作竞争;路径依赖。
(1)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著作《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
(2)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其他工业资料。
(3)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主要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依赖程度的差异,可将国民经济各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3种。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本质是【协调】。
(5)根据市场各卖方的数量、力量对比以及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一般把产业的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
(6)罗斯托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7)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费特】发表了《市场区域的经济规律》一文,提出运费、生产费与市场扩大和竞争的规律——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开创了区位论市场学派的先河。
(8)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者地区政府。
(9)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在1935年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依据。
(10)大体来说,整个工业化的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工业化】。
第二阶段【高加工化】。
第三阶段【技术集约化】。
(11)由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因此哈佛学派又被称为“效率主义学派”
(12)规模经济既可以来自生产规模扩大,也可以来自经营规模的扩大。
依据规模经济产生的范围,规模经济一般可分为【行业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两个层次。
(13)古典区位论以德国经济学家【杜能】1826年创立的【农业圈层理论】、【韦伯】1909年创立的【工业区位理论】为代表。
(14)研究市场划分的主要理论:菲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以及吉的自由进入理论等。
(15)1919年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俄林】在解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时,首先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他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否则两国间不能产生贸易。
(14)纵观各国的反垄断法,虽然各国对非法垄断的确认、惩治办法和执行体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框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般都有【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势力】、【经营者集中】等三部分内容。
这三部分内容被称为反垄断法的三根支柱或三块基石。
(15)主导产业的形成条件:【足够的资本积累】;【充足的市场需求】;【创新】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哈佛学派的产业经济理论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承袭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一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为特定的市场,按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
并通过对市场关系的各方面进行实际测量,从SCP三方面提出政府公共政策,从而规范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
S,通常定义为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决定S的因素主要为市场集中程度(CRn),产品差别化程度(广告密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C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基础上,才去的各种决策行为。
包括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和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等。
P是指在一定的S和C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主要从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水平,与规模经济和过剩生产能力相关的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的规模,技术进步状况与X非效率,价格的伸缩性以及产品的质量水准,款式,变换频度和多样性等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对P优劣进行评价。
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
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
政策法律制度,资质进入策略行为。
退出壁垒:就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
退出壁垒构成因素:资产专用型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
广告的福利效果
广告能够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
价格广告能能够够增进社会福利。
非价格广告能够克服劣质品问题。
广告过度问题。
广告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
企业兼并的动机
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
降低市场进入壁垒
减少资产经营风险
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
市场竞争行为(定价行为)
掠夺性定价:企业为了把对手基础市场和吓退是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A短期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是指在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
目的是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以追求长期林锐最大化的行为,因此限制性定价同掠夺性定价一样,都是企业长期定价的策略性行为。
不同的是,采用限制性定价的企业在短期内仍有“微利”可获,采用掠夺性定价的企业在短期内处于亏损状态。
B动态限制性定价:一个企业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他它所在市场的动因。
影响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因素1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高中低)2经济规模在经济规模是主要的进入壁垒时,原有企业制定组织进入价格的原则通常为:第一,是在非经济规模条件下生产的新企业无利可图,被迫退出市场。
第二,适当的增加产量减少新企业可能的市场份额,使新企业由于市场份额不足而无法进行规模生产,导致成本上升,最终退出市场。
价格领导制
所谓价格领导制是指在某一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跟随采取相应的行动。
(1)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2)串谋领导定价模式(3)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
国际基准,需求结构基准,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国际基准:以钱纳等人倡导的标准产业结构为依据,来判断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产业结构是否达到了合理化。
需求结构基准: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作为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以产业间的比例是否平衡作为判断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1)市场集中度(2)产品差异化(3)进入和退出壁垒(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6)短期成本结构
市场集中度是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着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
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
增长极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借鉴增长极的理论知道产业布局。
首先,在东部地区重点培养一批增长极,比如经济特区的设立,开放城市的确定各类开发区的建设等,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同样可以推行这种增长极战略,通过多层次的增长极在不同点上带动经济发展。
点轴布局模式:点轴是增长极的延伸,当前我国产业布局中比较公认的两种点轴模式是:T行模式以沿海与长江为轴,以上海为首的宝货轴线的主要城市为点展开我国产业布局)和弓箭型模式(一沿海或京沪线为弦,长江为箭,上海市箭头,一次脉络展开我国的产业布局)
网络布局模式:是点轴发展与布局的延伸,是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一种布局模式。
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密度高,精通通信发达,地区产业布局根据区内长城真体系和交通通信网络系统逐次展开,吧网络的中心城市和主导城市作为高层次的地区增长极,吧网络中的主轴线作为一级轴线,布局和发展区内高层次的产业,我国动不得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属于这种模式。
区域梯度开发模式:由于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存在一种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
我国存在东中西三大地带,根据其发展水平和穿心能力,他们分别被认为是高梯度,中梯度,地梯度地区,因此可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产业扩散的经济脉络。
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
增长极理论室友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集群,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产业,也别是工业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
点轴理论就是根据区域经济由点及轴发展的空间运行规律,合理选择增长极和各种交通轴线,并使产业有效地向增长极及轴线两侧集中分布。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书中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