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一系列计划、措施和流程,确保监测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标准化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制定标准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 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定期进行空白样品和质控样品的测量,以评估设备性能。
3.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排查数据异常,实施数据验证和核对措施,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4. 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监测人员,提高其监测技能和意识,确保监测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例如制定操作规范和考核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监测过程中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质量控制样品:定期引入质量控制样品,例如参比样品、质控样品等,进行测量和比对。
通过与质量控制样品对比,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方案: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纠正措施。
3. 实验室管理系统:确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监控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确保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和管理: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及时传输。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档和查询系统,便于数据回溯和分析。
结论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标准化采样方法、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案、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 简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系列工作。
它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1 质量保证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措施和规定来确保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可靠和可比性,以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和准确性。
2.2 质量保证的原则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标准化:制定标准的监测方法、设备、实验操作等,保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体系等,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和一致性;- 可追溯性:确保监测数据的来源可查、可信;- 可靠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持续性:采取长期监测和定期校准的方式,保障监测过程的持续性。
2.3 质量保证的措施为了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3.1 标准化监测方法和程序制定和使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程序,确保环境监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2.3.2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3.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来检验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检验监测设备的可用性。
2.3.4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3.1 质量控制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和规定,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能满足监测目的和要求。
3.2 质量控制的目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 提供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以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确保监测结果能够满足监测目标和要求,以评估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 防止误差和偏差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影响,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是确保环境质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操作流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1. 校准: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程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2. 质控样品:在监测过程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质控样品,用于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控样品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
3. 质量保证计划:制定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各个监测环节的质量要求和具体措施。
质量保证计划应包括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估要求等内容。
4. 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标准操作程序、操作规范和培训。
通过内部质量控制,确保监测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保证措施:1. 外部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估,参与评估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度。
通过外部质量评估,加强监测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提高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2. 质量控制审核: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定期审核,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审核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整理,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问题处理:及时处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保证问题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问题处理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并记录处理结果。
4. 监测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可追溯性。
数据管理应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分析等环节。
总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确保监测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正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才能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节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本节要求:了解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掌控、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检验证书或报告的基本内容。
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订立计划;依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其内容包括采样、样品预处理、贮存、运输、试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掌控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试验室的清洁度和**,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
二、环境监测质量掌控1、试验室内部质量掌控试验室自我掌控质量的常规程序,能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如何,以便适时发觉分析中异常情况,随时实行相应的校正措施。
包括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和编制质量掌控图等;2、试验室外部质量掌控由常规监测以外的中心监测站或其他有阅历人员来执行,以便对数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各试验室可以从中发觉所存在的系统误差等问题,以便适时校正、提高监测质量。
常用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试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等。
三、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正常运行过程中*低限度的质量保证工作,应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网络的总体设计。
2、实在采样点选择。
3、子站的结构设计。
4、采样系统选择。
5、分析方法。
6、监测仪器选择。
7、设备装置的安装和布局。
8、标准的可追踪性。
9、标准工作。
10、监测仪器日常零点、跨度值的检查与调整。
11、零点、跨度飘移掌控限的规定以及相应的数据修正工作。
12、监测仪器单点和多点标准频次的规定和掌控性检查。
13、防备性和弥补性的维护工作。
14、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有效性的辨别。
15、监测数据精密度、精准度和完整性、代表性及可比性检验。
16、有关质量掌控的文件及文件管理。
四、检验证书或报告每份检验证书或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1、标题,例如“检验证书”或“检验报告”;2、试验室的名称与地址,进行检验的地点;3、检验证书或报告的惟一性标识(如序号)和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4、委托方的名称和地址;5、被检定样品的说明和明确标识;6、检验样品的特性和状态;7、检验样品的接收和进行检验的日期;8、对所采纳检验方法的标识,或者对所采纳的任何非标准方法的明确说明;9、涉及的抽样程序;10、测量、检查和导出的结果(适当地辅以表格、图、简图和照片加以说明),以及对结果失效的证明;11、对估算的检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12、对检验证书或报告内容负责人员的签字、职务或等效标识、签发日期;13、假如适用,作出本结果仅对所检验样品有效的声明;14、未经试验室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检验证书或报告(完整复制除外)的声明;。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它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要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就必须重视质量保证工作。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监测的各个环节,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采样过程、样品运输与保存、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与报告等。
首先,监测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监测目的、监测对象、监测频率、监测点位等因素。
监测目的要明确,是为了评估环境质量状况,还是为了调查污染源排放情况?监测对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大气、水、土壤,还是噪声、辐射等?监测频率和监测点位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能够真实反映环境状况的时空变化。
例如,对于大气监测,要考虑污染源的分布、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对于水监测,要选择河流的上中下游、支流汇合处、饮用水源地等关键点位。
采样过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之一。
采样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和操作技能。
采样器具要符合标准要求,并且在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校准。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比如,在采集水样时,要根据水体的深度和流速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并且在采样过程中要防止搅动水底的沉积物;在采集大气样品时,要注意采样管的安装位置和高度,避免受到局部污染源的影响。
样品运输与保存环节也不容忽视。
样品采集后,要及时运输到实验室,并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以防止样品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保存条件也有所不同。
例如,水样通常需要添加保存剂,并在低温下保存;土壤样品要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实验室分析是环境监测的核心环节。
实验室要具备完善的设施和设备,能够满足监测项目的分析要求。
分析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分析。
同时,要使用经过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在分析过程中,要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如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测定、空白试验等,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措施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不断加深,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方案制定、设备及仪器校准、样品采集与保存、数据质量控制、质量评估与审查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的措施。
1. 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观测、监视和测量,以评价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和环境影响的科学活动。
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对于我们准确了解环境状况、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评估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监测方案制定2.1 确定监测目标和指标在制定监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背景、监测目的和法规要求等因素,确定需要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制定适当的监测指标和标准。
2.2 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人员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确定监测的频率,即监测时间和监测周期。
同时,确定监测的人员和责任分工,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设备及仪器校准3.1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仪器设备。
同时,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校正测量误差,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具体仪器的使用要求和监测要求来确定。
4. 样品采集与保存4.1 采样点选取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
4.2 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选择根据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
采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3 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在采集后需要正确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样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和运输工具,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5. 数据质量控制5.1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的采样、监测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并提供数据支持给决策者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1. 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点位的选择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
在选择监测点位时,应考虑地理位置、环境背景和环境问题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要求来确定监测点位的数量和布局,以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仪器设备选择和校准仪器设备的选择和校准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应考虑仪器的精度、稳定性和适应性。
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还需要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采样和分析方法采样和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
采样时应注意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时机的确定和采样方法的正确使用,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也十分重要,只有合适的分析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
4.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现场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数据质量控制,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降低误差和偏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的评估,以及数据质量合格率的评价。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决策的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现场质量控制现场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对现场操作进行控制和监督,以确保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针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针
概述
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方针。
本方针
适用于环境监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质量保证
1. 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在调查分
析基础上,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
2. 制定监测计划:编制周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地点、频次、监测方法、监测人员、监测仪器设备、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并经批准后实施;
3. 进行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全过程中,采用相关的质量控制
措施,确保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全过程的准确、可靠和规范;
4.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5. 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保证档案,每年对其进
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质量控制
1. 定期校准监测仪器设备;
2. 进行现场空白样品和平行样品的采样、分析和测试;
3. 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排除异常数据;
4. 建立查询、存储、管理和传输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5. 对实验室和现场采样工作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本方针及其实施细则应结合国家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等文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科学、准确、可信的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环境评估、决策制定和环境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迫切。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 标准操作程序: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明确环境监测各项操作的步骤、方法和要求,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设备校准与维护:对环境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样品:引入质量控制样品(QC样品),通过与实际采样样品一同进行测试和比较,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审核与验证: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与验证,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1. 现场质量控制:在现场采样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采样器的正确使用、样品的正确采集和保存等,确保采样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实验室质量控制: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校准与维护、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认证等,确保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标准和参考方法,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比对和准确性。
4.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可靠性统计分析、数据一致性比对等,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性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以下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方面:1. 设备和技术: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的选择、校准和维护是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关键。
只有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技术,才能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2. 人员培训和素质: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素质提升,监测人员才能够准确、规范地开展监测工作。
3.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1. 校准和标准曲线:环境监测仪器需要定期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标准曲线则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与已知浓度标准品进行比较,来校准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
2. 质控样品:质控样品是一种以已知成分和浓度的样品,用于评估监测方法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定期分析质控样品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可以评估监测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3. 平行样品:平行样品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两个或多个样品的分析。
通过比较平行样品的结果,可以评估分析过程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4. 参比材料:参比材料是一种特定成分和浓度已经被确认的样品,用于比较和验证不同实验室的监测结果。
通过参比材料的使用,可以评估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偏差,并提高监测结果的比较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控制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具。
通过记录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确保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培训专业人员、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结合校准、质控样品、平行样品、参比材料和质量控制图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管理-9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方法 精品
一、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
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计量认证 审查认可 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及改革调整
计量认证是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 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 手段,也可以说计量认证是具有中国特点的政府对 实验室的强制认可。
审查认可(验收)是政府质量管理部门对依法设置 或授权承担产品质量检验任务的质检机构设立条 件、界定任务范围、检验能力考核、最终授权 (验收)的强制性管理手段。这种授权(验收)前的 评审,当然也完全可以建立在计量认证/审查认 可评审或实验室认可评审的基础上。这样就可以 减少对实验室的重复评审,将计量认证和审查认 可(验收)评审内容统一是必然趋势。
A·R
化学纯x·ч
三级品
化学纯
C·P 蓝色
C·P
纯Ч
三、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清洁度分类 100
10 000 100 000
表9.3 空气清洁度的分类
工作面上最大污染颗粒数 / (颗粒·m-2) 100 0
10 000 65
100 000 700
颗粒直径 /μm
≥0.5 ≥5.0 ≥0.5 ≥5.0 ≥0.5 ≥5.0
第一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第四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第五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 第六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第七节 环境标准物质 第八节 环境监测管理 第九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定义
对监测全过程进行技术上、管理上的全面监 督,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一、基本概念
(一)误差和偏差 1.真值 2.误差及其分类 3.偏差 4.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保护领域,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科学决策、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本文将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入手,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概念质量保证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确保仪器设备、人员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质量保证内容质量保证包括以下内容:1.仪器设备的质量保证: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校验和标定,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2.人员的质量保证:通过人员培训、考核和认证等方式,保证人员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和环境监测知识;3.方法的质量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过程符合规范要求;4.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质量保证方法质量保证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校准和标定: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标定,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2.质量控制样品: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监测,验证仪器设备和方法的准确性;3.质量保证计划:建立质量保证计划,明确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和要求;4.制定操作规程: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5.审核和查验: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和查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概念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和方法,控制误差和偏差,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内容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标准,保证监测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样品的质量控制: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保存条件,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变质;3.方法的质量控制:建立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控制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4.数据的质量控制: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排除错误和异常数据。
09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例:有一氯化物的标准水样,浓度为 110mg/L,以银量法测定5次,其值为 112、115、114、113、115mg/L。求: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绝对 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平均偏 差、极差、样本的差方和、方差、标 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一)数据修约规则 有效数字:是指数据中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数据的最后
t检验判断的通则
当t<t0.05(n),即P>0.05,差别无显著意 义。
当t0.05(n) ≤t<t0.01(n),即0.01<P≤0.05,差 别有显著意义。
当t≥t0.01(n),即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 意义。
样本特征数:描述频率分布特征(拉丁字母) 总体特征数:描述概率分布特征(希腊字母)
差 相对偏差指绝对偏差与平均值之比,常用百分
数表示。
误差的表示方法
(3)极差 指同一样测定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表示
误差的范围 极差=极大值-极小值 (4)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差方和:DEVSQ 样本方差:VAR 样本标准偏差:STDEVA
(二)总体、样本和平均数 1.总体和个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其中一个单位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离群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 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 可疑数据: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 断定其是离群数据的测量数据。 1.狄克逊检验法
表9.5 狄克逊检验统计量Q计算公式
n值范围 3~7 8~10 11~13 14~25
可疑数据为最小值X1时
Q X 2 X1 X d X1
最小二乘法
a
n xy x y n x2 ( x)2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规范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规范监测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监测机构质量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关键。
它包括了对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过程中,为消除影响质量的诸因素而制定和采用的一系列文件化程序和措施。
实验室是获得监测结果的关键部门,实验室质量保证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目的是要把监测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保证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有把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意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包含了保证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环境监测的全面管理。
质量保证的作用在于将监测数据的误差控制在限定的允许范围内,使其质量满足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的要求。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各技术环节中的质量控制,他们都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使用适宜的质控技术,使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达到质量指标的要求。
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一个良好的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目的需要和可能、经济成本和效益,确定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测量系统和质量控制程序。
为保证取得合乎可比性、完整性、代表性、精密性与准确性要求的监测结果,还应组织人员培训,编制分析方法和各种规章制度等。
3 实验室质量控制3.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技术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又称内部质量控制,它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它主要反映的是分析质量的稳定性如何,以便及时发现某些偶然的异常现象,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其目的在于控制监测人员的实验误差,使之达到容许限的范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有把握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这是分析工作者在测试样品时,为能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基础数据,对分析测试进行的自我控制,或接受质量控制人员规定的质量控制程序的过程。
2023修正版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确保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概念、目标、基本原则、方法和应用。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概念与目标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保证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其目标是为决策提供基础数据,评估环境质量,并为环境管理和保护行动提供支持。
为了实现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1. 准确性和可靠性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监测结果科学性和可信度的基础。
环境监测人员应使用准确的监测设备和方法,确保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可比性和一致性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是不同时间、地点和环境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及时性和频次性环境监测数据应具有及时性和频次性,以及时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和趋势。
及时的监测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及早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应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通过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设备与仪器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是获取监测数据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设备和仪器的质量,需要进行定期校准和检验,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准确性要求。
2. 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的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中,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制定标准的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程序,并对采样和样品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
3. 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质量控制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和报告等过程。
第八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1 L x xi L i 1
sx
1 L ( xi x)2 L 1 i 1
(3)求统计量T
xmax x 可疑均值为最大值时 T= sx x xmin 可疑均值为最小值时 T= sx
(4)根据测定值组数和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从P421表 9-8查得临界值Ta (5)判断 若T≤T0.05, 则可疑均值为正常值 若T0.05<T≤T0.01, 则可疑均值为偏离值(不删除) 若T>T0.01, 则可疑均值为离群值,应删除,即删除含有 该均值的一组数据。
例:测定某河流酚含量(mg/L)如下:0.060、0.104、 0.116、0.136、0.146、0.190、0.222、0.344、0.066、
0.114、0.122、0.138、0.150、0.202、0.263
求 (1)数值范围,超标率(以地面水质量标准为依据) (2)画频数分布图 (3)求 x , x g , x s , C v (4)若t = 90%,求µ
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离群值 (1)将测量数据从小到大排列x1, x2, … xn, x1和xn分别为 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 (2)按表9-6 计算式求Q值 (3)根据给定的显著水平及样本容量查得临界值Qa (4)判断:
若Q≤Q0.05, 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若Q0.05<Q≤Q 0.01, 则可疑值为偏离值(不剔除) 若Q>Q 0.01, 则可疑值为离群值(剔除)
处理、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 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
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
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 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第一节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且随机多变,不易准确测量。
特别是在区域性、国际间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
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据有规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它能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如何,以便及时发现分析中异常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其内容包括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和编制质量控制图等;外部质量控制通常是由常规监测以外的中心监测站或其他有经验人员来执行,以便对数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各实验室可以从中发现所存在的系统误差等问题,以便及时校正、提高监测质量。
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等。
第二节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一、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实验室认可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实施。
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三、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关系及其发展四、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三节监测实验室基础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定期校正;玻璃仪器的选用和校正;化学试剂和溶剂的选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试剂的提纯;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工作;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分离操作技术等。
一、实验用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它对分析质量有着广泛和根本的影响,对于不同用途需要不同质量的水。
(一)蒸馏水(二)去离子水(三)特殊要求的纯水二、试剂与试液4个9表示纯度为99.99%,杂质总含量不大于1×10-2%。
5个9表示纯度为99.999%,杂质总含量不大于1×10-3%。
6个 9表示纯度为99.9999%,杂质总含量不大于1×10-4%,依此类推。
其他表示方法有:高纯物质(E·P);基准试剂;pH基准缓冲物质;色谱纯试剂(G·C);实验试剂(L·R);指示剂(Ind);生化试剂(B·R);生物染色剂(B·S)和特殊专用试剂等。
三、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四、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第四节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一、基本概念(一)误差和偏差1.真值(x t):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
2.误差及其分类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误差的表示方法:分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测量值(x,单一测量值或多次测量的均值)与真值(x t)之差,绝对值有正负之分。
绝对误差=x-x t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常以百分数表示):3.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等。
4.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1)差方和(2)样本方差用s2或V表示(3)样本标准偏差用s或s D表示(4)样本相对标准偏差(5)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偏差分别以σ2和σ表示(6)极差(二)总体、样本和平均数1.总体和个体2.样本和样本容量3.平均数(1)算术均数(2)几何均数(3)中位数(4)众数(三)正态分布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一)数据修约规则各种测量、计算的数据需要修约时,应遵守下列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1.狄克逊(Dixon)检验法2.格鲁勃斯(Grubbs)检验法(三)监测结果的表述对一个试样某一指标的测定,其结果表达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1.用算术均数()代表集中趋势2.用算术均数和标准偏差表示测定结果的精密度(±s)3.用(±s,C v)表示结果(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值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两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t检验判断的通则是:当t<t0.05(n),即P>0.05,差别无显著意义;当t0.05(n)≤t<t0.01(n),即0.01<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当t≥t0.01(n),即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一)样本均数与总体总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二)两种测定方法的显著性检验四、直线相关和回归判断各参数之间的联系。
五、方差分析六、模糊聚类分析第五节实验室质量保证监测的质量保证从大的方面可分为采样系统和测定系统两部分。
实验室质量保证是测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分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目的是保证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实验室质量保证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实验室基础工作之上,以下讨论的前提是假定实验室的各种条件和分析人员是符合一定要求的。
一、名词解释(一)准确度准确度是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和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它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并决定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二)精密度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都可用来表示精密度大小,较常用的是标准偏差。
在讨论精密度时,常要遇到如下一些术语:1.平行性2.重复性3.再现性(三)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
灵敏度因实验条件而变。
(四)空白试验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
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
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测定完全相同。
(五)校准曲线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六)检测限(七)测定限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一般通过分析和应用某种质量控制图或其他方法来控制分析质量。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检查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找出误差来源,提高监测水平,这一工作通常由某一系统的中心实验室、上级机关或权威单位负责。
第六节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一、标准分析方法标准分析方法又称分析方法标准,是技术标准中的一种,它是一项文件,是权威机构对某项分析所作的统一规定的技术准则和各方面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结果,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政策性、经济性、技术性、严密性和连续性的工作,开展这项工作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
三、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第七节环境标准物质一、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一)环境计量(二)基体和基体效应(三)环境标准物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简称作RM)定义为这种物质具有一种或数种已被充分确定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作校准仪器或验证测量方法。
二、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第八节环境监测管理一、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监测技术管理的内容很多,核心内容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作为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归宿(即质量保证的目的)是应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如下五方面的质量特征:(1)准确性。
(2)精密性。
(3)完整性。
(4)代表性。
(5)可比性。
二、监测的档案文件管理第九节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一、质量保证检查单二、环境质量图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
环境质量图既是环境质量研究的成果,又是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表示方法。
环境质量图有多种分类法,按所表示的环境质量评价项目可分为单项环境质量图、单要素环境质量图和综合环境质量图等;按区域可分为城市环境质量图、工矿区环境质量图、农业区域环境质量图、旅游区域环境质量图和自然区域环境质量图;按时间可分为历史环境质量图、现状环境质量图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图等;按编制环境质量图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定位图、等值线图、分级统计图和网格图等。
1.等值线图2.点的环境质量表示法3.区域的环境质量表示法4.时间变化图用图来表示各种污染物含量在时间上变化(如日变化、季节变化等)。
5.相对频率图当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常以相对频率表示某一种浓度出现机会的多少。
6.累积图污染物在不同生物体内的累积量。
在同一生物体内各部位累积量可以毒物累积图表示。
7.过程线图:在环境调查中,常需研究污染物的自净过程。
如污染物从排出口随着水域距离增加的浓度变化规律。
8.相关图。
9.类型分区法:又称底质法。
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按环境特征分区,并用不同的晕线或颜色将各分区的环境质量特征显示出来。
10.网格表示法:把被评价的区域分成许多正方形(或矩形)网格,用不同的晕线或颜色将各种环境要素按评定级别在每个网格中算出,或在网格中注明数值,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图常用此法。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绘制各种形式环境质量图P90、P95、和g(P20——数值从小到大排列,占测定数据20%的数值,P50、P80、P90、P95定义以此类推),然后作图。
图9-34是某城市中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和对照区总悬浮颗粒浓度图。
在《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试行)中对编图图式作了规定以便全国统一图式。
复习题和习题1.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环境监测实验室认证和认可的必要性和异同。
3.采用质量控制技术后就能提高分析质量,这种讲法是否妥当?4.标准物质具有哪些特点?用途是什么?5.何谓准确度?何谓精密度?怎样表示?它们在监测质量管理中有何作用?6.试述监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少的办法?7.何谓监测质量控制图?它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