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第八原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春秋·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
后莒先第八原文|翻译
【原文】
公问晏子:莒与鲁孰先亡?对曰:以臣观之也,莒之细人,变而不化,贪而好假,高勇而贱仁,士武以疾,忿急以速竭,是以上不能养其下,下不能事其上,上下不能相收,则政之大体失矣。故以臣观之也,莒其先亡。公曰:鲁何如?对曰:鲁之君臣,犹好为义,下之妥妥也,奄然寡闻,是以上能养其下,下能事其上,上下相收,政之大体存矣。故鲁犹可长守,然其亦有一焉。彼邹滕雉奔而出其地,犹称公侯,大之事小,弱之事彊久矣,彼周者,殷之树国也,鲁近齐而亲殷,以变小国,而不服于邻,以远望鲁,灭国之道也。齐其有鲁与莒乎?公曰:鲁与莒之事,寡人既得而闻之矣,寡人之德亦薄,然后世孰践有齐国者?对曰:田无宇之后为几。公曰:何故也?对曰:公量小,私量大,以施于民,其与士交也,用财无筐箧之藏,国人负携其子而归之,若水之流下也。夫先与人利,而后辞其难,不亦寡乎!若苟勿辞也,从而抚之,不亦几乎!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莒国与鲁国哪一个会先亡国? 回答说:根据我的观察,莒国都是见识短浅之人,多变而不受教化,贪心而好虚
伪,崇尚勇力而轻视仁义,士人勇猛而有嫌怨,怨恨增多会导致速亡。所以,君王不能教育下民,下民不能事俸君王,上下不能相互约束,那么政治的大原则就没有了。所以,依照我的观察,莒国大概会先亡。景公问: 鲁国怎样? 回答说: 鲁国的君臣,还好行仁义,下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不受外界影响。所以君王能教育他的百姓,百姓也能事俸君王,上下相互约束,政治的根本原则还在。所以,鲁国还可以长期保有。但它也有一个弱点,像邹、滕那样野鸡奔跑几步就能越出国境的小国,还能称公侯,是以小国事从大国的缘故。弱国侍从强国才能长久。晋国,只是周的一个臣属国,鲁国与齐国接壤却亲近晋国,那么小的国家,却不臣服邻国,而寄希望于遥远的晋国,这是它亡国的原因。齐国大概会拥有莒与鲁国吧? 齐景公说:鲁国和莒国的情况,我已经听到了,我的德行也不多,但后世谁能继承齐国的王位呢? 回答说: 田无宇的后人有机会。景公说: 什么原因? 回答说: 国定的量制小,私家的量制大,(小斗进,大斗出)来向百姓施惠。他同士人交往,用器财物没有一筐一箧的储藏,百姓背着孩子归附他,像水向低处流一样。先给人恩惠,以后又不做其领袖的不是太少见了吗?如果不推辞做国君,又去安抚他们,不就有希望吗?
【繁体原文】
景公問晏子:「莒與魯孰先亡?」對曰:「以臣觀之也〔一〕,莒之細人,變而不化,貪而好假〔二〕,高勇而賤仁,士武以疾,忿急以速竭〔三〕,是以上不能養其下,下不能事其上,上下不能相收,則政之大體失矣。故以臣觀之也〔四〕,莒其先亡。」公曰:「魯何如?」
對曰:「魯之君臣,猶好為義,下之妥妥也〔五〕,奄然寡聞〔六〕,是以上能養其下〔七〕,下能事其上,上下相收,政之大體存矣。故魯猶可長守,然其亦有一焉〔八〕。彼鄒滕雉奔而出其地,猶稱公侯〔九〕,大之事小〔一十〕,弱之事彊久矣,彼周者,殷之樹國也,魯近齊而親殷〔一一〕,以變小國,而不服于鄰,以遠望魯〔一二〕,滅國之道也。齊其有魯與莒乎〔一三〕?」公曰:「魯與莒之事,寡人既得而聞之矣,寡人之德亦薄,然後世孰踐有齊國者?」對曰:「田無宇之後為幾〔一四〕。」公曰:「何故也?」對曰:「公量小,私量大,以施于民,其與士交也,用財無筐篋之藏〔一五〕,國人負攜其子而歸之,若水之流下也。夫先與人利,而後辭其難,不亦寡乎!若苟勿辭也,從而撫之,不亦幾乎〔一六〕!」
【繁体注释】
〔一〕黃以周云:「凌本作『之觀』,與此異。」◎則虞案:楊本亦作「之觀」。
〔二〕孫星衍云:「『化』、『假』為韻。」
〔三〕孫星衍云:「『疾』、『竭』為韻。」◎則虞案:孫讀是也,楊慎、張純一「忿」字從上句讀,誤。疑「士武」句奪一字。
〔四〕蘇輿云:「各本作『之觀』,拾補作『觀之』,注云:『舊誤倒,今從上文改。』」◎則虞案:「也」字疑在「亡」字下,誤越於此。
〔五〕孫星衍云:「『妥』當為『綏』,爾雅釋詁:『綏,安也。』玉篇:『妥,湯果、湯回二切。』又云:『娞,尚書為古文「綏」。』說文有『綏』無『妥』。」◎于省吾云:「按金文『綏』通作『妥』,蔡姞
殷『用妥多福』,鄭井叔鐘『用妥賓』,或者鼎『用妥眉彔』,晉姜鼎『用康〈酉戛〉妥褱遠〈{木土}犬〉君子』,均其證也。此『妥妥』乃古字之僅存者。」◎則虞案:儒效「綏綏兮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