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对齐侯问资料讲解30页PPT
晏子对齐侯问
晏婴
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 字仲, (公元前578年-公元前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年),字仲 谥平, 习惯上多称平仲、晏子。山东高密人。 习惯上多称平仲、晏子。山东高密人。春秋后 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春秋 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 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 朝任事,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 朝任事,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 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 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 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 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 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 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 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 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 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 子 对 齐 侯 问
《 左 传 》
返回
返回
《左传》 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 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左传》 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 虽有解经( 春秋》作注解)性质, 虽有解经(为《春秋》作注解)性质,但大体 上可认定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 年体史书,记事自鲁隐公元年( 722) 年体史书,记事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始, 至鲁悼公四年( 464) 较详细记载了这 至鲁悼公四年(前464)止,较详细记载了这 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 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 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 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其中, 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其中,对诸侯列 国之间的矛盾和争斗,所记尤为具体翔实。 国之间的矛盾和争斗,所记尤为具体翔实。
历史古代名人晏婴人物介绍介绍PPT
01 人物生平
晏婴去世
齐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婴在齐国都城临 淄去世。当时齐景公正在游宴,听说晏婴去世的消息, 来不及换豪车和华服,坐马车赶往晏婴家里。见到晏 婴的尸体,齐景公嚎啕大哭表示晏婴的去世是天降大 祸,齐国的江山社稷危在旦夕了。关于晏婴去世的原 因,有说病死,有说是车裂而死,也有说是死后险被 田成子车裂,但后两种出处已不可考。
辅佐景公
齐景公时期,齐国曾经遭遇了连续十七天的 降雨,百姓饮食堪忧,齐景公却不顾国家百 姓生死安危,整日寻欢作乐。晏婴向景公请 求发放粮食救助百姓,齐景公不许,仍旧让 人为自己招罗善于歌舞之人以供享乐。无奈 之下,晏婴把家里的存粮分给百姓,然后进 谏景公,以未能劝谏君主、救助百姓为名, 称自己有罪,辞官离去。
02 主要思想
晏婴从政期间,辅佐的三位统治者虽然个 性不同,但都不属于明君之流。辅佐时间 最长的齐景公骄奢淫逸,生活糜烂;社会 层面上,男耕女织的社会基层秩序虽然已 经基本形成,但百姓夜以继日地劳作,都 无法填补统治者的奢靡生活。这样的背景 下,齐国的法治传统濒临断绝,先君留下 的法律条文几同虚设。晏婴在充分吸收传 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所处时代环境 提出了自己的法律观念。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第三部分
后世纪念
03 后世纪念
晏子使楚
晏婴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他身材矮小,在城门 旁开了一个小门,想以从小门进城的方式侮辱 他。晏婴以“出使狗国才进狗洞,出使楚国应 走正门”反驳。最终从正门进入。楚王挖苦晏 婴齐国无人才派晏婴出使楚国,晏婴表示齐国 人“挥汗成雨,比肩继踵”,但齐国有命令, 无能的人拜访无能的国君,而齐人中,自己最 无能。宴会中,差役绑着一个人觐见,禀告这 个齐国人到楚国盗窃而被抓。楚王询问是否齐 人都喜欢盗窃。晏婴表示“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 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应是楚国的水土会 使人变成盗贼。
晏子对齐侯问 ppt课件
晏子对齐侯问
《左传》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chuán )台。子 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 “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 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xī)醢( hǎi)盐 梅以烹鱼肉,燀(chǎn)之以薪。宰夫和之,齐 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 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 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 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返回
译文
• 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
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 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 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 体、三类、四物、 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 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 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 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风·狼 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 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 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 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能总是‘相同’ ,就和 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晏婴
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 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 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 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 仲。
《晏子春秋》
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 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 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 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 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 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 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 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 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 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晏子对齐侯问
译文
内容 述评
艺术 赏析
补充 注释
退出
教学目的
1.思考本文所提出的“和” 与“同”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辩技巧。
返回
教学重点
1.本文关于 “和” 与“同”的 不同的分析。 2.本文比喻论 证方法的运用 。
孔子“和而不同”的命题是在继承春秋以前“和”“同” 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已经出现,《尚书》《周易》《周礼》 《国语》《左传》等均有“和”“同”的记载。 《尚书·尧典》:“协和万邦。” 《周礼·冬官考工记》:“和则安。” 《周易乾卦彖(tuàn)辞》:“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 交而志同也。” 《咸卦·彖辞》:“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礼记 ·月令第六》:“天地和同。”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历史著 作,在当时编年体,还在于它对历史学 的写法作出了光辉的典范,使人认识到历 史著作应该有强烈的倾向性,同时又应该 有文采。倾向性应该通过有文采的叙述表 现出来,以感染读者。这形成了我国历史 著作的重要传统之一。《左传》同时也对 文学发生了很大影响,后来的散文家叙事 和作议论文字,都常以它为楷模。
补充注释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 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 “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便让待臣给他倒了一杯酒。 范昭接过酒,一饮而尽。晏婴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厉声命令 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 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 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 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 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 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 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 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
晏子对齐侯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
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 “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 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田:田猎。 遄台: chuán山东地名。
子犹:宦者梁丘据。
可而有否焉:可行而其中有不可行之外。 干:干犯。 戒:完备。 鬷嘏zōng gǔ,鬷通“奏”,进献。嘏,至:指 神灵来到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 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 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 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
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 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 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种到 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叶子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 同,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 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莫非楚国的水 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 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对齐侯问左传
译文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 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 “梁丘据也不过是 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 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 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 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 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 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 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 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 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了,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 商颂·烈祖》 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 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 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 体、三类、四物、五声、 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 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 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 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 豳 风· 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 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 和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能总 是‘相同’ ,就和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返回
补充注释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 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 “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便让待臣给他倒了一杯酒。 范昭接过酒,一饮而尽。晏婴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厉声命令 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 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 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 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 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 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 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 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
大学语文---晏子对齐侯问
说理形象生动: 文章以厨师和羹
与乐师操琴的双重比 喻反复论证主旨,使 人易于感知和接受, 也使所论显得精辟透 彻,富于哲理性。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晏子所论与后面一篇课文中史伯所论有什么 异同?
二、为什么说“和”与“同”是两种不同的政治 状态? 本文中“和”,是要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
性三和、不本同文意的见说的理合有理什性么。特君点臣?之间,应允许存 在意“不师感见不 同 同操 知本同 ” 认的琴 和文看 否 识基的 接说法 定 的础双 受理和 不 存上重 ,形不同在达比也象同,及成喻使生意回发“反所动见避表和复论。,矛。”论显文在盾保,证得章彼,持而主精以此不的“旨辟厨充允只同,透师分 许 是”使彻和发 不 表则人 。羹表 同 面相易与各 意 上反于乐自 见 的。、 一致。显然“和”才是国家政治的应有状态和 理想境界。
晏子在陪同景公到麦丘游览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 者。老者说;“希望您长寿,希望您不要得罪百姓。” 景公说;“如果说百姓得罪君主还有可能,哪里有君主 得罪百姓的说法呢?”晏子说;“桀、纣是得罪了君王 还是得罪了百姓呢?是被君王杀死的,还是百姓杀死的 呢?‘景公如梦方醒,将麦丘赏给了老者作为封地,感 谢他给了自己忠告和智慧。
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
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
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 体、三类、四物、五声、
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
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 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
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 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
《晏子对齐侯问》课件
晏子在回答齐侯的问题时,不仅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还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具备正确的思想观
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晏子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4 《晏子对齐侯问》的现代 意义
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强调德治
晏子主张德治,认为君主应以德 为本,以民为本,这对现代政治 有重要启示,即政府应注重民生 福祉,以民为本,推晏子的个性、经历以 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 家和思想家,晏子具备高超的智慧和辩才, 而他的语言风格正是他智慧的体现。同时, 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为他的语言风格提供了 土壤和养分。因此,本篇的语言特色不仅具 有美学价值,更具有思想意义和历史价值。
03 《晏子对齐侯问》中的智 慧
忠诚守信
晏子认为忠诚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这对现代人生 有重要启示,即树立忠诚守信的价值观,以良好的品德赢 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刚毅坚韧
晏子为人刚毅坚韧,这对现代人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有重 要启示,即保持刚毅坚韧的品质,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 目标和理想。
05 《晏子对齐侯问》的争议 与评价
历史评价
正义。
提倡诚信
晏子认为诚信是治国之本,这对 现代政治中政府诚信建设有重要 启示,即政府应树立诚信形象,
提高公信力。
强调法治
晏子虽然主张德治,但也强调法 治的重要性,这对现代政治中法 治建设有重要启示,即法治与德 治应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家治
理体系现代化。
对现代人际关系的启示
尊重他人
晏子认为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 原则,这对现代人际关系有重要启示 ,即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意见,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先秦-左传《晏子对齐侯问》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左传《晏子对齐侯问》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晏子对齐侯问先秦-左传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执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先王之济五味。
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故《诗》曰:‘德音不瑕。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
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翻译: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
公曰:“景公说:“唯据与我和夫!”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对曰:“晏子回答说:“据亦同也,焉得为和?”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协呢?”公曰:“景公说:“和与同异乎?”和协与相同有差别吗?”对曰:“晏子回答说:“异。
有差别。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执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和协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过重就用水冲淡一下。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
君臣亦然。
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晏子对齐侯问》课件
评价与争议
高度评价
该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 意义。
争议与批评
对于该作品中的某些观点和主张,也存在不同的评价和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其过 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
05 《晏子对齐侯问》的现代 意义
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强调德治
晏子主张德治,认为君主的道德 修养对国家至关重要,这对现代 政治有着重要的启示,即政治领 导者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
《先秦诸子散文》
本书收录了先秦时期各学派的代表性 著作,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潮 和哲学思想,对于理解《晏子对齐侯 问》的思想内涵有较大帮助。
深入思考的问题
晏子在回答齐侯时所采用的语言技巧 和策略是什么?
如何评价晏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晏子对齐侯问》对于现代外交和谈 判有何启示?
个人感悟与启示
坚持正义原则
晏子认为做人做事应该坚持正义原则,不违背良知和道义, 这对现代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6 《晏子对齐侯问》的延伸 阅读与思考
相关文献推荐
《春秋左传注疏》
本书是对《春秋》的注释和疏解,其 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有助于深入理解《晏子对齐侯问》 的背景和意义。
齐侯向晏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晏子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环境,提出了自己 的见解和建议。
《晏子对齐侯问》的创作背景是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反映了那一时期 士人阶层对于国家治理的思考和探索。
03 《晏子对齐侯问》的主要 内容
齐侯的问题
齐侯问晏子
“治理国家应该遵循什么 原则?”
齐侯问
“应该先考虑什么,后考 虑什么?”
意义。
强调社会责任
晏子对齐侯问概要
《春秋》记事的目的: 一是劝恶扬善。 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 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 ,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二是强调以社会等级次序为核心的“礼” 。
《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三家所传,侧重点不同,观点也不完全相同 。 朱熹:“《左传》是史家,《公》《谷》是 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道理上便差; 经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
“和而不同”的君子修养,也便成为忠臣的 行为准则; “外圆内方”,可以说是忠臣义士“和而不 同”的生动写照。 “外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能不为之的。
“内方”自然成了为人的底线,报国的基础 。
返回
《春秋》及《春秋左氏传》
作 品 简 介
“春秋”:本是中国古代纪事史书的通称。 由于目前流传下来只有鲁国的《春秋》,所 以《春秋》专指鲁《春秋》。 《春秋》的作者一向认为是孔子,说是孔子 有感于自己的道义不行于天下,所以取鲁史 所修《春秋》进行加工编撰,以表达自己的 见解。 记事时间为公元前722~前481年。
晏子对齐侯问
返回
晏婴
(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 习惯上多称平仲、晏子。山东高密人。春秋后 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春秋 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 朝任事,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 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 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 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 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 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左传》
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大 多数篇章堪称先秦叙事性散文的代表作。 它记叙线索清晰明了,取材详略得当, 笔法多有变化,语言明快流畅,描写战 争往往重视交待其前因后果而揭示胜负 的必 然性。在叙事过程中,还能注重对 人物言行和内心活动进行细致刻画和深 刻的揭示。上述特点,对于后来的史书 与散文写作产了很大影响。
晏
子
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左
齐
传 》
侯
问
《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 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 虽有解经(为《春秋》作注解)性质,但大体 上可认定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 年体史书,记事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始, 至鲁悼公四年(前464)止,较详细记载了这 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 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其中,对诸侯列 国之间的矛盾和争斗,所记尤为具体翔实。
• 七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变 宫、变徵七种音阶。
• 八风:八方之风。 • 九歌:可以歌唱的九功之德,即水、火、
木、金、土、谷、正德、利用、厚生。
译文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 着车赶来了。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 答说: “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 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 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 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 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 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 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 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 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 不违背礼了,百姓没有争斗之心。
大学语文---晏子对齐侯问
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
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
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 体、三类、四物、五声、
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
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 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 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 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 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 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 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 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 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 罢,无可奈何,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 了楚都。
补充注释
晏婴出使楚国,楚灵王一见到他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
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齐国临淄人口 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就可集结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就可挥洒 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我国有一个 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而今我无才 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楚王一时无 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 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这人是齐国人,所犯盗 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 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我听 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果实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 以北,则变成了枳树,其果酸涩,苦不可食,这实在是因为水土 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在齐国时并非盗贼,可是为什么来到楚 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正如桔之于淮北,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 种变化,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对齐侯问资料讲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