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生法制教育课件(共33张PPT)

•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的行为。
谈一谈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大家谈
•问题2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 因还有什么?
自身原因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 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 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 犯罪。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自我预防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 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 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一、旷课、夜不归宿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有几种情况: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在外游乐。由于 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 往容易走上歧途。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谈一谈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大家谈
•问题2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 因还有什么?
自身原因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 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 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 犯罪。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自我预防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 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 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一、旷课、夜不归宿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有几种情况: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在外游乐。由于 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 往容易走上歧途。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杜绝不良行为。》ppt课件

自我控制能力弱 被游戏的趣味性、竞 争性、对抗性吸引 易着迷,沉迷其中, 迷恋电子游戏 想方设法玩游戏 旷 课、逃课,没钱就
会相互借,没能力 还就会去偷去抢 造成众多负面影响
误入歧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危害: 1、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力的下降; 2、“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下降; 3、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 4、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的淡化; 5、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影像制品、读物 等与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影像制品等:
案例: 近日,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因迷恋黄色 网站,实施强奸未遂案件。被告人孙某某因犯强奸罪(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缓刑二年。 孙某某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家务农。平时喜好上网。在上网时,浏览了一些黄色 网站,从此不能自拔,沉迷于黄色网站。2008年随叔叔从山东老家来西宁务工。2008 年9月3日10时许,孙某某拉铁到西宁市城北区某回收公司过磅时,发现该公司院内只 有被害人陶某一人,遂产生邪念。13时许,被告人孙某某窜至回收公司院内,将门栓 从里面划上,来到房门口将被害人陶某抱住,欲托入屋内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后来 由于被害人的反抗未能得逞。
1、图片内的 说法对吗?
2、为什么?
携带管制刀具与携带并屡教不改:
管制刀具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限定特定人员(如解放军、武警战士、专业 狩猎人员)配置,用于特定犯罪和特定用途,禁止民间私自生产、运输、贩 卖、持有的刀具。例如:匕首、三棱刀、弹簧刀、各种尖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2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 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 的,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 款。”
会相互借,没能力 还就会去偷去抢 造成众多负面影响
误入歧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危害: 1、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力的下降; 2、“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下降; 3、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 4、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的淡化; 5、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影像制品、读物 等与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影像制品等:
案例: 近日,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因迷恋黄色 网站,实施强奸未遂案件。被告人孙某某因犯强奸罪(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缓刑二年。 孙某某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家务农。平时喜好上网。在上网时,浏览了一些黄色 网站,从此不能自拔,沉迷于黄色网站。2008年随叔叔从山东老家来西宁务工。2008 年9月3日10时许,孙某某拉铁到西宁市城北区某回收公司过磅时,发现该公司院内只 有被害人陶某一人,遂产生邪念。13时许,被告人孙某某窜至回收公司院内,将门栓 从里面划上,来到房门口将被害人陶某抱住,欲托入屋内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后来 由于被害人的反抗未能得逞。
1、图片内的 说法对吗?
2、为什么?
携带管制刀具与携带并屡教不改:
管制刀具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限定特定人员(如解放军、武警战士、专业 狩猎人员)配置,用于特定犯罪和特定用途,禁止民间私自生产、运输、贩 卖、持有的刀具。例如:匕首、三棱刀、弹簧刀、各种尖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2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 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 的,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 款。”
《预防犯罪》PPT精品教学课件

参考答案: (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家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 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 导。 社会: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 会文化环境。 自身: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 ,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犯罪:是指那些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杨勇的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 是犯罪行为?
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 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 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课堂探究:为什么要调整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主刑 刑罚的种类:
附加刑
一、了解罪与罚
主刑
刑罚
附加刑
有无 管拘期 期 死 制役徒 徒 刑
刑刑
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剥 夺
没
驱
罚政 收逐
金治 财出
权 利
产
境
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预防犯罪》PPT优秀教学课件

小 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结
(1)刑法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 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刑法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 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犯罪的严重社会危 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的必然法律后果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B )8.下面几幅图说明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相同的 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解析】图文信息说明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了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 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B符合题意;A错误,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 害相对轻微;C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D错误,说法过于绝 对。故选B。
( B )5.任某因制售盗版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 处罚金4万元。下列对此案件解读正确的有 ①触犯了刑法 ②能够彻底解决制假售假问题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文中,任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①④正确;②错误,“彻底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任某 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完美版)

•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 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 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 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 因还有什么?
•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 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法律词典
•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 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 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 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 合法权益的侵犯,
•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的校长, 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校长职位,他知道 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 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 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们 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时学习工作、 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怀。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严重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 行为:
•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 (六)多次偷窃; •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 (八)吸毒、注射毒品; •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 因还有什么?
•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 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法律词典
•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 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 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 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 合法权益的侵犯,
•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的校长, 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校长职位,他知道 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 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 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们 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时学习工作、 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怀。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严重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 行为:
•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 (六)多次偷窃; •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 (八)吸毒、注射毒品; •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罪
罚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预防犯罪ppt课件

随堂练习
3.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
D 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要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新知探究: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最本质特征
刑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法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盗人窃,罪犯故意杀人、故生意产伤、害销致售人有重毒伤、或有者害死食亡品、罪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 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非法拘禁罪
新知探究
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 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5.2-1了解罪与罚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 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 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 一个月。
➢ 1.圈出的地方,属于犯罪的哪个基本特征? ➢ 2.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谁来进行判刑?
【法制教育】《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课件.ppt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
• 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 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
• 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 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通常称“敲竹杠”这种行为小则违法,大则犯罪。 如我市某技校一团委副书记文秀,乘全校教师开会时溜进老师 的办公室,在抽屉中发现出好的期中考试的《数学》试卷,就 用纸抄下来,抄的时候被同班同学月娥发现。那次的期中考试 文秀考了98.5分。月娥因掌握文秀抄试卷的事,就经常以借为 名向文秀索要钞票和好的衣服。过了一阶段,文秀偷看试卷的 事也在同学中间传开了。文秀认为是月娥说出去的,“你不仁, 我不义”,主动向班主任坦白了偷看试卷,月娥敲其钱、衣服 的事。一星期后,两人分别被学校作了处分。
法律知识链接
《刑法》第二 百六十三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并处罚金。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二)故意损坏财物
• 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复的动机,你对我不义
那我就将你的财物损坏,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青少 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寻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损坏。这 种行为既损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 行为严重的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轻度不良行为
1.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பைடு நூலகம்一些行为以及心 理障碍的总和。
《预防犯罪》做守法的公民PPT课件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学习任务一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 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学习任务三
材 料 : 某 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寻衅滋事案件。被害人李某今年刚满14岁,因 隔壁村委会有无线网络,5月的一天21时许,李某从家中骑电动自行车到隔壁村委会,在村 委会对面的台阶上连着Wi-Fi玩手机。次日凌晨,被告人龙某酒后看见坐在路边上网的李某 , 觉得不顺眼 , 遂对李某随意进行殴打、罚跪,并将汽油泼在李某身上吓唬他,导致被害人 李某头部、胸部、腿部多处受伤。案发后,龙某藏匿起来,但经公安民警布网追查并最终 被抓,他只得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学习任务一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 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学习任务三
材 料 : 某 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寻衅滋事案件。被害人李某今年刚满14岁,因 隔壁村委会有无线网络,5月的一天21时许,李某从家中骑电动自行车到隔壁村委会,在村 委会对面的台阶上连着Wi-Fi玩手机。次日凌晨,被告人龙某酒后看见坐在路边上网的李某 , 觉得不顺眼 , 遂对李某随意进行殴打、罚跪,并将汽油泼在李某身上吓唬他,导致被害人 李某头部、胸部、腿部多处受伤。案发后,龙某藏匿起来,但经公安民警布网追查并最终 被抓,他只得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预防违法犯罪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课件

宣
誓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 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治意识,远离 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 个合格的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送给同学们三个祝愿:
第一个祝愿是:愿你们都有一双警惕的眼 睛,随时发现身边潜伏的危险; 第二个祝愿是:愿你们都有一副过人的 胆识,面对非法侵害沉着的应对; 第三个祝愿是:愿你们都有高度的法治观 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青春风采
1、张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 做?为什么?
片段2:李刚多次劝说张明,老师也对其 进行批评教育,但张明依然我行我素,渐 渐的,张明开始逃学、旷课、夜不归宿, 后来,在不良青年的引诱和教唆下,他心 惊胆颤地参与了第一次盗窃。多次参与盗 窃后,他开始把影视中的“黑老大”当作 自己的偶像,把“有钱就是人上人”视为 心中的唯一准则,成了十余名有家不归的 孩子的头目。此后,他们不仅偷盗公共财 物,勒索学生的钱财,还抢了十几个出租 车司机,直至被警方抓获……
预防违法犯罪,让青 春远离不良行为
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有关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 表现。
2、认识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树立自我防范
意识,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从而远离不良行 为,预防违法犯罪。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有关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的表现与危害。 学习难点:遵纪守法,抵制不良行为
导致张明“蜕变”的因素:
个人因素:自我控制能力差、交友不慎、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差、辨别是非 的能力差没有把握好好奇的方向、盲目从众等等。 家庭因素:家庭暴力、父母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等等。 社会因素:不良青年的引诱,社会保护不到位,游戏厅等让其进入,不健康的影 视作品的影响。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共37张ppt)(2)

盗窃罪 抢劫罪
侵财类犯罪
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寻讯滋事罪
暴力犯罪
强奸罪 性犯罪
不良 行为
违法
犯罪
所以违法犯罪是由于什么产生的?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哪些?
(一)旷课、夜不归宿、抽烟、喝酒; (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 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 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 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 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 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性和随意性。 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
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 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 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 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 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 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 己。
18岁学生王某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嘻嘻哈哈,又说又闹,扰 乱课堂秩序。班长上前制止,他不仅不听,反而拿起凳子向班 长头部砸去,致使班长受重伤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死亡。
满十六财周产岁,的侵人犯,公犯民的人身权利、 故意杀民人主、权故利意和伤其害他权利,以及 致人重其伤他或危者害死社亡会、的行为,依照
强奸、法抢律劫应、当贩受卖刑毒罚处罚的,都
品、放是火犯、罪爆,炸但、是投情节显著轻微 毒罪的危,害应不当大负的刑,事不认为是犯罪。
责任。
二、什么是青少年犯罪
• 青少年犯罪集中的罪名
一、青少年犯罪离我们有多远
“药八刀”PK“汪九刀”
一、青少年犯罪离我们有多远
痴迷暴力游戏,刀捅身边人
2011年3月11日晚,16岁的少年胡 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 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 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 的一名同龄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 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 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 冒三丈,抽出随身携带的半尺长的 尖刀,捅向受害人的胸口 ,致受 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 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 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 会不会坐牢?”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胡某沉迷在血腥的暴力游戏中,已 经失去理智,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 实世界了。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5张PPT)

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太子少傅箴》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特征 犯罪的处罚方式--刑罚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1.(2020•宜昌)夏某因贩卖毒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 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其涉案毒品、原料及 工具被依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被依法追缴。夏某的 行为属于( A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作为青少年( C ) ①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②要坚决打击违法犯罪 ③要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李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特征 犯罪的处罚方式--刑罚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1.(2020•宜昌)夏某因贩卖毒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 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其涉案毒品、原料及 工具被依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被依法追缴。夏某的 行为属于( A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作为青少年( C ) ①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②要坚决打击违法犯罪 ③要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李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预防犯罪》PPT精品课件_部编版PPT

严重不良行为
合作探究
6.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P56)
不良行为:主要违背社会公德,并未违法,对社会 危害性轻微。
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 的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比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要大。
这两种行为的定性:主要看对社会的危害性程度。
二.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含义 飘带,形象有趣。这部分通过对雪、日、雾三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的描写,鲜明地勾勒出冬季泰山的雄浑景象。
1.答案:(1)C;(2)①“雄关漫道真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出夺取娄山关的艰难。②这两句词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踏平艰难险阻的决 心和勇气。
(6)是月丁末(是:这、此)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首联中的"归鸟"既是起兴,也暗示地点,反衬诗人欲归而不得的怅惘。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最精彩的是五位青年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作者没有一言半语的交代,而人物的鲜明个性就通过对话表现出来了。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1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 多次偷窃; 7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 吸食、注射毒品;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对犯罪分子只能判处一种主刑;对同一犯罪行为既可以在主刑 之后判处l个或2个以上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判处1个或2个以上 的附加刑。
《远离违法犯罪》PPT课件

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国家
的法律法规
h
33
•北京的持卡人焦女士骗取十多万。
•
犯罪
•大力过马路闯红灯,被罚款。
•
一般违法
•小明拿自己捡到的3元钱买了冰棍儿。
•
一般违法
•小二在拳击比赛中把小三的门牙打掉。
•
不违法
•一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放火。
•
犯罪
•一醉酒者在公共场所放置爆炸物。
•
犯罪
h
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思维拓展: 如何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凡是法律规定应当做的事,我们每个公 民都应当依法履行;
•凡是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我们每个公
民都坚决不能做。
h
8
第14课 远离违法犯罪
2.违法行为的类别
(
1 )
违宪行为
是指违犯宪法的行为。
根
据 所
刑事违法行为 也称犯罪,是指触犯刑法的行为。
违
犯
的 民事违法行为 是指违犯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是:首先,对
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郭某平时不遵守劳动
纪律,又无票乘车并辱骂和殴打售票员,这
些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但毕竟情节
较轻、社会危害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
一般违法行为。后来郭某纠集他人将售票员
殴打致残,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因
而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
法
律
类 别
行政违法行为 是指违犯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
规的行为。
h
9
第14课 远离违法犯罪
(
2 )
民事违法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优秀课件

一、旷课、夜不归宿
•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 有几种情况:
•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
在外游乐。由于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 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往容易走 上歧途。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 发展到违法犯罪。
•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 至行凶打人。
•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二、携带管制刀具
•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规定: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 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
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 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 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 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 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 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 有几种情况:
•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
在外游乐。由于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 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往容易走 上歧途。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 发展到违法犯罪。
•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 至行凶打人。
•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二、携带管制刀具
•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规定: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 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
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 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 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 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 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 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比上面的两个镜头, 你认为:
1、法律和道德有什么相同之 处? 2、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 有哪些基本特征?
法律的基本特征
(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 遍会上 的游手好闲的朋友后,经常在学校欺负小同学, 向小同学勒索钱财,打架斗殴。后来又发展为 持刀抢劫杀人的恶性事件。 对比陈飞的抢劫、持刀伤人的行为与勒索同 学钱财、打架斗殴的行为,请分析两种行为在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及应受到的处 罚方面,有什么不同?
行动变成习惯,会决定自 己的命运与前程。让我们要从 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 法、守法,做自己心目中的真 心英雄!
课后作业: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 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 罪会受到刑事制裁,已满16周岁的 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责任。
(情节轻微)
(情节严重)
从陈飞等人一步步陷 入犯罪深渊的过程,说 明了什么?我们应得到 什么启示?
阅读课本P45页三组漫画。请你 决断:1、小花让我给你递“小抄”, 怎么办?2、小勇递给我一支烟,吸 不吸?3、小明让我帮他打架,怎么 办? 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请你 谈谈自己的看法。
某中学的女生,在放学的路上路过 一处网吧,身边的几个好朋友都劝他 到网吧玩玩。面对着要好的同学和充 满诱惑的网络,如果你是杨帆将如何 做出他的选择呢?为什么?说说你的 理由。
自主感悟
未成年人小明在“朋友”的 引诱下,学会了吸烟、赌博, 并经常出入高档饭店。家里给 的零花钱满足不了其需求后, 他便从小偷小摸,慢慢发展到 入室盗窃、持刀抢劫,最后, 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思考并回答: (1)小明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 的? (2)他的人生道路,对我们有 什么启示?
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 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行个好,我抱着孩 子不方便。”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 目光。谁料过了一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 却探出小狗的头。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 视的目光,此时这位妇女脸已变得绯红,车一到站便仓 皇下车。 镜头二:北京某单位工人马某专门尾随脖子上挂钥匙的 小学生,当小学生独自一人开门进家的时候,马某趁机 偷袭,大肆实施抢劫,一时民愤极大。法网恢恢疏而不 漏。多行不义必自毙,马某终因触犯刑法被判处无期徒 刑。
批 评 和 自 我 批 评
⑴你或周围的人有不良 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吗? 请举例说明。 ⑵这些不良行为或严重 不良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⑶有什么好办法加以预防?
收获时节
这节课我的收获有: 1、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一般违法和犯 罪的关系是 … … 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有效预防违法 犯罪必须做到… … 3、我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