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是保障职工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安全、健康、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会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一些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为了预防职业危害,保障职工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知识。

一、化学危害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特点化学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形态。

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如苯、氨气、硫酸等,它们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致畸性、致癌性等不同的特点。

2. 化学危害的防治措施(1)货物标识:对于危险化学品,应在货物包装上进行标识。

标识应包括化学品名称、危险性等级符号、警示标语等。

(2)储存管理:危险化学品应单独存放,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储存区域应有防漏、防火、防爆措施。

(3)个体防护措施:在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工作环境中,必须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二、物理危害1. 噪声危害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危害因素,常出现在制造业、建筑工地等工作环境中。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职工听力受损、精神疲劳等问题。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隔音设备、佩戴耳塞、调整噪声来源等。

2. 振动危害振动主要指机械振动,如用于建筑工地的振动机械、车辆等。

长期暴露在高振动环境下,会导致职工手臂、手腕等部位疼痛、麻木等问题。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减振措施、调整工作位置、工作时间等。

三、生物危害1. 病原体传播病原体是指能导致传染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在医疗、护理、动物饲养等行业中,职工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传染。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采取防护措施、进行定期体检等。

2. 尘肺病尘肺病是由职工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尘肺病包括矽肺、石棉肺等。

尘肺病对职工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通风设备、戴口罩、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四、人为因素1. 高温热害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会导致职工中暑、中暑等热害。

尤其是在夏季,建筑、冶金等行业中的职工容易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标准措施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标准措施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有效控制各类损害员工身心健康事故发生,并依照GB/T28001原则,按照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规定,针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际状况,制定公司职业危害与防止办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组长:副组长:组员:一、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来源职业危害因素就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于作业环境中、危害劳动者健康因素。

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害因素。

涉及原料、半成品、产品、机械设备等产生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污染性等因素等。

(2)劳动组织中有害因素。

涉及作业时间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不合理、长时间处在不良体位、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使用不合理工具等。

(3)与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关于有害因素。

涉及生产场合设计不符合卫生原则和规定,如露天作业不良气候条件、厂房狭小、作业场合布局不合理、照明不良等,缺少有效卫生技术设施或设施不完备,以及个体防护存在缺陷等。

2、职业病定义和分类从广义讲,职业病是指作业组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疾病。

但从法律意义上讲,职业病是有一定范畴,仅指由政府部门或立法机构所规定法定职业病。

卫生部颁发职业病目录规定法定职业病为十大类115种。

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耳聋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二、职业中毒及其防止1、生产性毒物如何进入人体生产性毒物重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构成,气体(如氯、氨、一氧化碳、甲烷等)、蒸气(如苯蒸气等)和气溶胶(如农药雾滴、电焊烟尘等)形态毒物可经呼吸道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用最重要途径。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涉及毛发、指(趾)甲等。

毒物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经皮肤吸取,引起局部损害或全身性中毒症状。

化学品生产单位化工企业公司管理人员入职履职应知应会题库

化学品生产单位化工企业公司管理人员入职履职应知应会题库

化学品生产单位化工企业公司管理人员入职履职应知应会题库目录:第一部分法律法规第二部分安全管理第三部分安全基础知识第四部分安全生产技术第五部分事故应急管理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第一部分法律法规一、判断题1.危险化学品与危险物品是同一概念。

( ×)2.国家对生产安全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 √)4.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均不得上岗作业。

( ×)5.《国家安全生产法》所说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就是指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6.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必须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报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 √)7.制定《国家安全生产法》最重要的目的是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

( ×)8.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 √)9.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从业人员支付。

( ×)1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可以给予关闭。

( ×)11.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委托中介机构为其提供安全技术服务。

( ×)12.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分头管理。

( ×)13.工伤人员在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后,不可再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 ×)14.水上交通管理不适用于《国家安全生产法》。

( √) 15.《国家安全生产法》不仅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同时也适用于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方面的管理。

( ×)16.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是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 ×) 17.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工商登记注册,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可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的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一、判断题1.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物理因素中一般包括:异常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电离辐射线;非电离辐射线等。

( )2.生产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大或劳动组织安排不当;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不良的人机因素。

( )3.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缺乏安全防护设施。

( )4.个体防毒的措施之一是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职业中毒。

( )5.个人皮肤防护的防毒措施之一是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可以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

( )6.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调查了解企业当前职业毒害的现状,只有在对职业毒害现状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正确的规划,并予正确实施。

( ) 7.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对职T进行防毒的宣传教育,使职工既清楚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又了解预防措施,从而使职T主动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 )8.不定期对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监测是防毒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 ) 9. 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飘尘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

( )10.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蒸气是指在常温、常压下液体物质挥发成的气态物质。

( ) 11.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雾是指散发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 )12.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烟是指空气中某些金属熔化产生的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叫烟。

烟一般是和可熔金属联系在一起。

( )13.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急性效应是指大量的或高浓度化学品的短期暴露(通常不多于一个轮班)引起的效应。

( )14.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慢性效应是指在较长时间内重复暴露于某种化学品中所引起的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在许多年的暴露后才被发现。

( )15. 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气体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逸散于生产场所的空气中,如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

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
(1) 应立即将病人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 如有假牙应取出、呕吐物应清除,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同时可吸入 氧气。 (2)病人昏迷时,将舌头牵引出来,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3)发生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胸外心 脏按压)急救。
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
3、尘肺的分类 在我国按病因将尘肺分为五类。即:
(1)矽肺: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 (2)硅酸盐肺:长期吸入含有结合二氧化硅粉尘如石棉、滑石、云 母等粉尘引起。 (3)炭尘肺:长期吸入煤、石墨、炭墨、活性炭等粉尘引起。 (4)混合尘肺: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如煤矽尘、 铁矽尘、电焊烟尘)引起。 (5)金属尘肺:长期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如铁、锰、铝尘等)引起。
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
2、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表现: (1)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10%~20%。表现为 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 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 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 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 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 遗症状。
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
(3)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 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 的增加而增加。高温作业工人的胃肠道疾病应归类于职业性多发病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 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2、急性热致病(中暑)

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 噪音
2 有害化学物质
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和其他健 康问题。
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 等健康问题。
3 粉尘与颗粒物
4 辐射
吸入粉尘和颗粒物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 健康问题。
暴露在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下可能损害细胞和 组织,引发不可逆的健康问题。
建立应急预案,妥善应对突发职业危害事故, 保障工人的安全。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
1 职业病防治法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3 政府政策支持
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权益, 规范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建立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工 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展。
个人防护装备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 罩、护目镜、手套等,减少与危 害因素的直接接触。
教育与培训
提供合适的教育和培训,使工人 了解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控制方法。
企业防护措施
1
工艺优化
2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危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3
工作环境改善
改善工作环境,消除或降低职业危害因素对 工人的影响。
应急预案
职业危害对健康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可能 导致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 病。
听力损伤
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可能导致永久 性听力损伤。
皮肤疾病
与有害化学物质直接接触可能引发 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皮肤疾病。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
工作场所评估
全面评估工作场所危害,识别潜 在风险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在职业环境中,职业危害是指对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产生潜在威胁的各种因 素。学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工人健康至关重要。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措施。

职业危害的种类
职业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 物理危害:包括噪音、震动、高温、低温、辐射等对工人身体的直接伤害。

2. 化学危害:包括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等对工人的有害影响。

3. 生物危害: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因素对工人的健康威胁。

4. 人为危害:包括工伤事故、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对工人的安全风险。

安全防范知识与措施
为了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安全防范知识和措施:
1. 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免受直接伤害。

2. 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排气设备、加强通风等。

3.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工人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

总结
了解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对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并为工作环境创造更安全的条件。

以上是关于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的简要介绍,请大家都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前期预防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 监督检查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公司所属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造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为六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造行业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

建造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造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

狭窄。

通风不畅、特殊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造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往往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往往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躁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造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躁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躁声可伤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躁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伤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1. 物理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物理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气候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噪声:戴耳塞或耳罩;远离噪声来源;安装隔音设备。

- 震动:使用减震器材或黑胶隔振垫;改善工作条件,如增加提供个人护具等。

- 辐射:使用屏蔽设备,如铅板或防护屏;远离辐射源;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 气候:穿戴适宜的防护服装;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充足的饮水和休息时间。

2. 化学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化学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有毒气体、蒸气、粉尘、溶剂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有毒气体和蒸气:保持通风良好;佩戴呼吸器具;避免长时间暴露。

- 粉尘:使用排尘设备,如排尘罩;佩戴口罩或防尘面具;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 溶剂:使用低挥发性溶剂;减少接触面积;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 生物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生物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细菌、病毒等: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定期消毒工作区域;遵循个人卫生习惯。

- 真菌:保持工作环境干燥和清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定期检查空气质量。

- 寄生虫:使用虫媒防护装备,如防蚊网、防蜱衣;清理工作区域,避免滋生虫害。

4. 人因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人因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人体姿势不良、长时间待机、劳动强度过大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人体姿势不良: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台椅;定期休息和做适宜的体操活动;学习正确的工作姿势。

- 长时间待机:定期休息和活动;进行体能训练,增强耐力;分配合理的工作时间。

- 劳动强度过大:采用合理的工作工艺和工具;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避免超负荷工作;关注员工的身体状况。

5. 心理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心理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良、工作不满意等。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是指企业对职业危害进行预防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旨在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产秩序。

它包括职业危害评估与监测、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和职业危害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的核心是职业危害评估与监测。

企业需要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评估结果应及时公布,让员工有权知道自己所处工作环境的危害程度。

其次,职业卫生管理是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这些机构需要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确保员工接受全面的职业卫生培训,了解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

此外,职业卫生管理还包括职业病防治、职工健康监护和职业病报告等工作。

再次,职业危害防治是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应根据职业危害评估结果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方案,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或消除危害源,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比如,在工作环境中采取通风、防尘、防腐蚀等措施,为员工提供高质量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同时,要强化现场管理,制定和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规范操作,避免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最后,职业危害事故处理是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的重要环节。

一旦发生职业危害事故,企业需要及时组织救援,并进行调查和事故处理。

此外,还需要加强事故的备案和报告工作,确保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能够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职业危害预防制度是企业保护员工健康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措施。

通过全面评估、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和职业危害事故处理等工作,可以减少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维护劳动力稳定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其效能。

职业危害防治“三同时”制度范文(4篇)

职业危害防治“三同时”制度范文(4篇)

职业危害防治“三同时”制度范文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包括职工、劳务派遣工等所有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厂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三同时规定,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营。

第四条上级部门负责对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本单位负责进行日常管理和落实。

第五条全体员工都有职业危害防治的义务,应积极参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第六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部分:同时设计第一条新项目自立项之初,应就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

第二条凡涉及职业危害防治的工艺、设备、布局等,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职业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三条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并在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中进行标注和说明。

第四条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应明确指出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要求和执行责任。

第五条设计方案应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审核,并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

第三部分:同时施工第一条在施工阶段,应严格遵守职业危害防治设施的施工要求和相关规定。

第二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护,严禁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扬尘、烟尘、噪声等。

第三条施工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培训,提升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和技能。

第四条施工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防控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第五条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职业危害防治设施的验收,未达到要求的应及时进行整改。

第四部分:同时投产运营第一条在投产运营前,应对职业危害防治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条投产运营后,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条运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措施,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因素。

第四条运营单位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治意识。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知识培训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知识培训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主要有两个方面: 1、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的防护, 替换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性物料取代高毒性物料。 隔离:将散发危害的机器或工序围封,或将员工围封,避免 或减少员工解除危害的机会 改变工序:将工序自动化,或采取较低风险的工作方法 局部抽风:把有害物质从源头直接抽走,避免污染室内空气。 通风系统:引进大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室内的空气污染物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资料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告知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噪声强度越大、则危害越大。 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 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大。 其它有害因素共同存在。 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 。 个体防护。
怎样预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1、进行工艺改革,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如液压 机代替锻压机、焊接代替柳接、无梭织布代替有梭织布等。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安全部 2019年4月
目录
1
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概念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3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
前言
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职业健康都是一个值得关 注的切身问题。
在工作中, 若不正确处理物料、设备及施工程序, 最终都会对员工及机构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患上 职业病、增加旷工率、降低生产力和保险费上升。
三、生物性
接触到微生物(病菌、细菌、真菌等), 可能会患上各种疾病。
例如:医护人员及化验室工作员,可因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而感染到结核病、肝炎等。
例如:经常接触动物的人士,如屠夫、农夫、皮革处理及制造工人、 兽医等,较容易感染到炭疽病、马鼻疽病及禽流感等传染病。
例如:在有鼠类出没的地方工作:如渠务工人便有机会染上钩端螺旋 体病

第六章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第六章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第六章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及其防治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存在职业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业1 600万家,接触职业有毒有害因素约2亿人,从业人员3 000万人。

我国正处在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尘肺、急性职业中毒等重点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

截至2008年底,各地累计报告职业病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4万例。

近几年,平均每年报告新发尘肺病1万例左右,同时尘肺病发病工龄明显缩短,急、慢性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

在危险化学品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许多职业危害因素,它们可能影响或损害劳动者的健康,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识别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发生。

本章简要介绍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重点叙述危险化学品经营场所毒物的分类、毒性分级、中毒和综合防毒措施等内容。

第一节职业危害防治概述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治首先需要识别职业危害因素并对其危害进行评价,然后制定和实施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避免、减少职业疾病的发生。

通常所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通常统称为危害因素。

(一)职业病的概念1.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工作过程中、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2.危险因素(GB/T 15236-2008)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

3.有害因素(GB/T 15236-2008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职业性危害因素,其来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产生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生产工艺流程中使用或接触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产品以及各种废弃物。

如化学性因素主要是工业毒物、粉尘等;物理性因素主要是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等;生物性因素主要是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和毒素等。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教材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教材
4
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 几个重要的概念
• 化学品:指化学元素、化合物以及他们的混合物 包括天然的以及合成的。
• 有毒化学品:指以较小剂量,在一定条件下能作 用于机体,使机体的细胞成分发生生物化学或物 理化学变化,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 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 中毒:指机体受到毒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 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2
防治职业病的法律法规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
射防护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法规) •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 法》、《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卫生管理办法》(规章)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项目目 录》、《职业病目录》、《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目录》、《放射事故管 理规定》(标准、规范)
8
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 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雾一般是由 如电镀、喷洒等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这些过程 中液体被喷洒溅泼或发泡而变成小颗粒。
• 烟:物质从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烟一般是 和熔化金属联系在一起。当熔化的金属产生蒸 汽时,蒸汽在其上方迅速凝结成固体微粒,其 大小一般在肉眼可见范围内。
11
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 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 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 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职业危害及预防

职业危害及预防

规定5-6
• 5、及时、如实 、及时、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向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申报,并接受安全 申报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 6、应当在醒目位置 6 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 醒目位置 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 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对产生严 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 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 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病: 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及其他职业 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即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即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根据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 职业病目录》 职业病包括尘肺、 《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 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 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 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 病共10类 种疾病。 病共 类115种疾病。 种疾病
规定11
• 11、在日常的职业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 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 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规定12
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 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 职业危害及其 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 后果 、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 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 从业人员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 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 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的,经营单位应当依照 上述规定,向从业人员履行如实告知 如实告知的义务,并 如实告知 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从业人员有 有 权拒绝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拒绝 权拒绝 作业而解除或者终止与从业人员所订立的劳动合 同。 •

常见职业危害类型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常见职业危害类型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常见职业危害类型及预防措施有哪些职业危害是指工作场所或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一些因素,包括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和心理危害等。

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职业危害类型及预防措施。

一、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职业卫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危害类型,指在工作中接触到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包括:有机蒸气、气体、液体、固体、尘埃、烟雾、颗粒等。

常见的化学危害有有机溶剂、重金属、化工原料等。

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2. 使用防护设备和隔离控制措施。

3. 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系统。

4. 教育工人注意化学危害,了解预防方法。

二、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电辐射、低温高温等造成的人体损害。

常见的物理危害有动力机械、电磁场、高压电、高温和低温等。

预防措施:1. 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护栏、警示标志、护眼镜等。

2. 定期进行设施设备检修和维护保养。

3. 根据工作场所环境条件选用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寒衣、防护面罩、耳塞、耳罩等。

4.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

三、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感染病原微生物、长时间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等因素造成的人体损伤。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个人卫生防护。

2. 建立个人卫生保健制度、对工作室定期消毒。

3.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4. 对敏感人群和易感人群特别加强保护。

四、心理危害心理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对人的身体、情感和个人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预防措施:1. 水平的管理,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减轻工人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2. 多参加社会活动、健身、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及心理抵抗力。

第六章职业病防治法

第六章职业病防治法
▪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
• 职业史、既往史 ; •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 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 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
▪ 诊断争议鉴定
• 诊断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受理鉴定申请 • 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及其专家抽取办法 •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家库 • 两级鉴定,省级鉴定终结 • 回避原则
2005年2月孙某与一家水泥厂签了3年劳动合同。 由于作业环境粉尘过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染严重,2006年9月孙某 因肺部不适到医院治疗。孙某在职业病防治医院诊 断和医学观察期间,水泥厂 因生产发生重大困难需 要裁减人员,水泥厂在 发给孙某等人经济补偿 金后解除了合同。
请问:问水泥厂能与孙某解除劳动合同吗? p70
2、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的行政控制措施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①责令暂停作业 ②封存材料和设备 ③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3、法律责任
• 针对管理相对人(用人单位、卫生服务机构)
– 行政法律责任 • 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罚款、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 害的作业、责令停止使用、责令限期治理、责令停 建、责令关闭 •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消技 术服务资格等等 • 处罚额度最高达到50万元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作业管理制度
原材料和设备使用管理、内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对粉尘、放射性、急性职业危害的特别规定 如第23条: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 贮存,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警报装置,保证接触放 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控制职业危害转移的规定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一、判断题1.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物理因素中一般包括:异常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电离辐射线;非电离辐射线等。

( √)2.生产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大或劳动组织安排不当;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不良的人机因素。

( ) 3.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缺乏安全防护设施。

( )4.个体防毒的措施之一是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人人体引起职业中毒。

( √)5.个人皮肤防护的防毒措施之一是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可以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

(√)6.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调查了解企业当前职业毒害的现状,只有在对职业毒害现状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正确的规划,并予正确实施。

( √) 7.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对职工进行防毒的宣传教育,使职工既清楚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又了解预防措施,从而使职工主动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8.不定期对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监测是防毒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 ) 9.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飘尘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

( √)10.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蒸气是指在常温、常压下液体物质挥发成的气态物质。

(√) 11.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雾是指散发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 )12.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烟是指空气中某些金属熔化产生的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叫烟。

烟一般是和可熔金属联系在一起。

( √)13.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急性效应是指大量的或高浓度化学品的短期暴露(通常不多于一个轮班)引起的效应。

(√)14.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慢性效应是指在较长时间内重复暴露于某种化学品中所引起的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在许多年的暴露后才被发现。

(√) 15.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气体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逸散于生产场所的空气中,如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16.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有毒作业的特点和防护要求,在有毒作业环境中应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等。

卫生防护设施的服务半径应小于30 m。

( ) 1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 √) 1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 √)19.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

(√)2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申报存在职业中毒危害项目。

( ) 2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措施,加强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 √) 22.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不具备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条件的,应当与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由其提供职业卫生服务。

( √)2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状态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重新作业。

(√)2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25.高毒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必须立即停止高毒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经治理,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 √) 26.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结束作业时,应将其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存放、穿戴到非高毒作业区域。

( )2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离岗时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28.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未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或者预评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自行开工。

( )29.危险化学品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无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可先行投产、运行。

( )30.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竣工,未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或者未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可以投入生产、运行。

( )31.存在高毒作业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可进行施工操作。

( )32.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向周围单位、居民宣传有关危险化学品的防护知识及发生化学品事故的急救方法。

( √)33.使用单位购进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核对包装(或容器)上的安全标签。

安全标签若脱落或损坏,经检查确认后应补贴。

(√)34.使用单位购进的化学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他容器时,应标明其内容。

对于危险化学品,在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上应贴安全标签。

(√)3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清除化学废料和清洗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

(√)3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 √)3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职工应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应及时报告认为可能造成危害和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

( √)38.职工对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3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规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最高容许接触水平。

( ) 40.《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4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企业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 )4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可依企业财力实施。

( )4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44.《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 √)4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 √) 4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 √)47.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生产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 48.《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9.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以安排未经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 )50.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以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劳动作业。

( ) 51.危险化学品用人单位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 √)二、单选题1.在劳动过程、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 )。

A.职业病危害因素B.劳动生理危害因素C.劳动心理危害因素2.职业病危害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劳动者健康发生损伤称为( )。

A.工伤B.职业性损伤C.劳动伤害3.职业性多发病是指由于( )中存在诸多因素所致的病损,或虽然原为非职业性疾病,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使之加剧或发病率增高。

A.休息场所B.日常生活C.生产环境4.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中,高温、辐射、噪音属于( )。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5.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 )属于化学因素。

A.病毒B.真菌C.有毒物质6.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 )职业病。

A.法定B.重度C.劳动7.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 )属于物理因素。

A.矽尘B.布氏杆菌C.x射线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 )的发生,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A.事故B.职业中毒事故C.火灾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存在高毒作业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 )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A.卫生行政B.安监C.公安1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受理申报的( )部门备案。

A.卫生行政B.安监C.质检1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 )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有关条款。

A.危险B.有毒C.职业中毒危害1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有关( )应当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确保劳动者安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知识。

A.管理人员B.业务员C.办事员1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 ),并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

A.设备B.防护用品C.工具1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 ),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