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6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教师配套文稿:专题十五专题整合提升含解析
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两条主线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三个角度近现代中外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外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教育。
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2)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推动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这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教师配套文稿:专题十一专题整合提升含解析
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个核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大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金融、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演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
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美国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现波动。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以来司,市场机制易、市场经济体制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及对中国的影响时间推动力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影响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葡萄牙强租澳门,中国面临来自欧洲的威胁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荷兰侵占台湾(2)西学东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近代化起步4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化明显加速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推动了现代化建设(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考纲展示考点归纳真题举例考情分析(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考点世界银行职能的变化2015·全国卷Ⅰ,T35(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影响、经济区(2)世界经济考点1 马歇尔计划与欧洲2016·全国卷乙,T35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4·高考全国卷Ⅱ,T35)如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解析:选D。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人民通史版)第1编专题1第1讲课时限时训练Word版含解析
课时限时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A[根据材料“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知周人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变革,如分封制、宗法制、周礼等,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故A项正确;根据“……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可知B项错误;商周时期都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仍是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2.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C[题干中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故B项错误;从题干给材料看,只是体现了所涉及的人物都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上看,也就是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故C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
] 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 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分封制受到冲击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C[“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中说“勤王不成”,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2018届高三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7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含答案 精品
第37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知识点一文学的繁荣1.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①欧洲的革命和战争加剧了欧洲局势的动荡。
②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点:①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
②不再突出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③瑰丽的想象和夸张手法,人物形象特点鲜明。
④创作风格上,想象力丰富,情节跌宕起伏。
(4)代表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早期。
(2)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特征:①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②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4)代表作:①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②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萧伯纳的《苹果车》。
③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3.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3)代表作: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4.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亚非拉美文学(1)特点:反映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作家: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及尼日利亚的索因卡等人。
知识点二19世纪以来的艺术成就1.美术(1)19世纪的音乐:①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代表作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等。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教师配套文稿:专题十专题整合提升 含解析 精品
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个主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世界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1.不同2.特点(1)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3)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选B 。
本题迁移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材料中关键语意是城市的工人、水兵等到农村征粮,体现余粮收集制,故选B 。
2.(2013·高考全国卷Ⅱ,T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 .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选B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1931年”这一时间信息,理解斯大林说这段话的含义,结合当时苏联国内外形势思考作答。
2018届高三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5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含答案 精品
第35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建立(1)时间与地点: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
(2)内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3)运行机制:按经济实力确定认缴股金。
3.主要机构(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初期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4.影响(1)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1.原因(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标志: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2.影响: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知识点二 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1)原因:①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
②历史教训:近代欧洲国家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统一的渴望。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4编 中外关联 历史分期8 20世纪下半期的历史
1.知识经济在美国兴起。 2. 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和 区域集团化趋势。 1.西德、日本经济发展迅 速, 欧共体建立; 70 年代 初美国发展放缓, “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 经 国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 济 位动摇。 2.赫鲁晓夫改革打破对斯 大林的迷信,但最终失 败。 勃列日涅夫改革一度 增强苏联国力。 1.70 年代欧美爆发经济危 机,陷入“滞胀”。80 年代 美国里根改革出现低速增 长;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 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 成。 2.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国家 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改 革。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对世 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个区 域经济集团。 ②1995 年建立世界贸易组 织,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 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起来;2001 年 12 月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 剑,它加速了全球经济的 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 世 界 历 史 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1.1991 年底《阿拉木图宣 言》签署,苏联解体,世 界两极格局瓦解。 2.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 1.1955 年苏联、东欧国家 建立“华约”组织, 苏联 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美苏 争霸, “古巴导弹危机” 政 以苏联撤走导弹告终。 治 2.欧共体建立、日本的崛 起,欧、日开始采取相对 独立的外交政策; 不结盟 运动的兴起; 世界多极化 趋势开始出现。 1.1973~1986 年欧共体三次 扩大,大大增强了抗衡美苏 的实力,改变了世界政治力 量的对比; 80 年代日本成为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 为政治大国目标。 2.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导致 苏联局势更加动荡;东欧剧 变。 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极力构筑美国主导的单极 世界,但世界格局却出现 “一超多强”的局面。 3. 多 极 化 趋 势 进 一 步 发 展。 1993 年底, 欧盟建立, 标志着它朝着经济政治联 盟的方向发展;日本加快 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 伐;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 好转,俄罗斯国际地位不 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 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 力量。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
第15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疑出會牛桶发衷由黑体伯蛭甘学 人臭址入 浪楚主义丈警奁术出乐 建肄 bit 津亲理》 “極汽时代” 蜥古典主罠至虑1604 年 16H7+ 1765 + 1785+ 门糾 10()4+ 1別 5年 IB30+Avril■■ ■■ ■百■B!Bl r B ■■ ■ ■■'■ ft no ■]前9 年 19S64 1964年 旳砧年 1966^ 1970年197^4■ ‘ J 1 2 3 4 ,…,1 文艺复兴以后,近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
如物理 学方面,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量子论和相对论则构成了现 代物理学的基础;生物学方面,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使生物学走向了科 学的道路。
2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 “电气 时代”和信息时代。
3 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诞生,这些作品或展 现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或鞭挞现实社会的丑恶,或宣泄人们的不满,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 生活,都是艺术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4 新中国成立后,科教文化事业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科教文 化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教文化事业遭遇挫折;改革开放后,中国努力追赶世界科技 发展的潮流,科教文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隸 奏二? 蠶曉赛垦*法技第 发现电 现摹1R31 年现实至心t 学、妾术 澱咲 185(^F- 1 断9年 186 评 11566 年 187。
年 1895^Hi 2*£” * 占 "・ I・■ ■ I ■ ■■ P -现代王义美术上*丄危因斯迅 “仝辜監”电彩嶷提出广殳 电-L 时代 诞生 现 相对沦 19H 1916时 空坐 标实、法等这尔豆发義 国完成工农物神越瀝》苏联社翳主汉丈学繁荣毀霧生1927 年1929^- 1939^i.舊直本世济爆資X经机西子计算机 .出现、摇灌苏联解冻印踣技 乐凤康世界文学出现术发明1945 年1950 年 1969 年两碱术堂展普及 1990年2CE 年至令眈丸束朮革始 二界结三技开 第世战第科常次大面 二骆全琵第世战肆亚菲扭 民族解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舍主艾吋期“尢化克苹录”时期 规代化建进騎时応” _________ A ___________ 197呂年 1995年单元主 旨腹汽枫 发电机 产生"琨百"疔原子评人工合“丈革” “东力虹“丈程'十亠据“科掘兴载人航走聊星令針提出射成功成结扁开姑一专” x 结亲三中全国”战蟾得巨丸咸就人民撤育莫基牛跳爲诰射成功会召开第31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考点1|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N0.1识记一一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物理学的重大发展1 •经典力学一一奠基⑴背景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人民版,通史)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题十二 第36讲
第36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背景: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
2.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实质: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4.影响(1)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2)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易混易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等同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概念阐释]经济“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
经济“滞胀”的新特点则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
三、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概念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
3.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5.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6.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四、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1.凯恩斯主义特征(二战后)(1)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
(2)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2.货币主义(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3.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90年代):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
五、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发展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
2018届高三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29讲“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含答案 精品
第十一单元西方工业文明的来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三维坐标·时空清] [三面解读·特征明]第29讲⎪⎪“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知识点一“蒸汽时代”(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18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经济条件:(3)2.过程3.影响(1)经济(2)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4)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放任政策取代“重商主义”。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声明,宣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
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5)消极方面: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人遭受剥削日益严重。
(6)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2(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2018届高三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0讲近代民主政治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 含答案 精品
第30讲⎪⎪近代民主政治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一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背景:艰难的共和之路。
(1)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2)1870年普法战争后,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宪法内容(1)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
(2)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德意志的统一(1)背景:19世纪中期四分五裂,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结果: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
2.帝国宪法(1)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联邦政体: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3.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强国之列。
(2)消极影响: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知识点二科学社会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1.历史条件(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主要内容: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历史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1)政权建设: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
(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
4.失败原因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教师配套文稿:专题七专题整合提升 含解析 精品
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两条主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个角度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大重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近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比较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形态二、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解体的。
2.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同时又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1.(2015·高考全国卷Ⅰ,T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选D。
本题关键信息是“1852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
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 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2.(2014·高考全国卷Ⅰ,T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高考历史】2018最新版本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_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思维发散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
(1)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奠定了物质 基础。 (2)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面向现实,注重实践的 时代精神,催生了求真务实的科学风气。 (3)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 条件。 (4)科学家大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成为重要因素。
(1)相对论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思维发散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 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 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 的物理学思想。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 观。 ①建立:1900年 普朗克 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 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 理论。 ②意义: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 性的进步;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二、相对论和量子论 1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日臻完善,被人们看做绝对 权威的理论。 1.背景 2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内容 ①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②内容: 相对论 原理和 光速不变 原理;时间、空 间、运动、质量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③意义: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八单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6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八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6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限时训练1.(2016·遵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叶,日本被纳入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和国际关系之后,采取“失于俄美者,取偿于鲜(朝鲜)满(中国东北)之地”的“补偿”方针,将侵略亚洲邻国作为其弥补从西方列强那里失去利益的手段。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主要国家因战争无暇东顾,这给日本带来了扩张利益的机会。
8月4日,英国通过驻日大使提出:如果战争波及远东,香港及威海卫受到袭击时,希望日本给予援助。
8月7日,英国正式向日本提出了援助要求。
日本政府立即召开会议,外相加藤高明认为,日本“可以应英国的要求,出于同盟友谊参战;帝国可以利用此机会扫除德国在东洋的根据地,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
从以上两点看,正是参战的好机会”。
日本政府、元老、军部无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来说是“千载一遇”机会。
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
——史桂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对外扩张与东亚格局之变动》(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是怎样“被纳入近代国际条约体系”的?(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参战的原因。
(6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日本被纳入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和国际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美国海军侵入日本,迫使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由此日本开始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被纳入近代国际条约体系。
第(2)问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
从材料“采取‘失于俄美者,取偿于鲜(朝鲜)满(中国东北)之地’的‘补偿’方针”“英国正式向日本提出了援助要求”“帝国可以利用此机会扫除德国在东洋的根据地,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
从以上两点看,正是参战的好机会”可以分析出日本参战的原因。
答案:(1)19世纪中叶,美国海军侵入日本,迫使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全优课堂】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6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伽利略做过实牛顿观察三棱镜验的比萨斜塔A.重视对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C.重视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D.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答案】C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所做的物体落地实验和牛顿观察苹果落地都体现了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故选C项,而A、B、D项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 2.(2015·广东六校联考)牛顿说:“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
”材料反映了牛顿( ) A.强调对上帝要诚实B.思考人生的价值C.质疑上帝的作用D.洋溢着人文主义光芒【答案】D [材料并未体现对上帝要诚实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用祈祷代替自身的努力是人性的懦弱,更多的是强调人而不是思考人生的价值,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不要依靠上帝,而是要依靠自己,并非否定上帝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主张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这与牛顿的说法内涵一致,故D项正确。
]3.(2014·广州三校联考)“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其中涉及的学说当指( )A.进化论B.相对论C.经典力学体系D.量子力学【答案】A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体现了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思想。
而且“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符合进化论提出后引起的争辩,故选A项。
]4.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纪人物”。
《时代》在解释他的重要地位时如此说道:“过去的100年里,全世界发生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都多得多。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部分第38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含解析
第38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考纲要求 1.经典力学。
2。
相对论和量子论.3.进化论。
4。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5。
现代信息技术。
课标提示1。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点一近代物理学与生命科学考点二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自由落体定律②经典力学③《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④万有引力定律⑤时间与空间⑥经典力学⑦概括⑧普朗克⑨光电效应⑩微观世界⑪拉马克⑫《物种起源》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考点二①瓦特②19世纪三四十年代③工业国家④法拉第⑤垄断组织⑥电气时代⑦美国[巧学妙用]概念阐释-—“近代科学”近代科学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图片证史——广义相对论的内涵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易错提醒—-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1)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指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2)相对论并不是完全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它把牛顿力学体系概括在相对论的体系中,牛顿经典力学只是相对论中物体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思维导图-—物理学的发展思维导图-—达尔文进化论概念阐释——“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经历了一场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技术革命,历史上称这一发展过程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而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它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掀起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知识点一物理学与生物学的重大进展1.物理学的重大发展(1)背景: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冲击了基督教神学。
②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③细胞学说、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等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2)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3)内容:①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4)意义: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知识点二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蒸汽时代”的到来(1)历史背景:①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②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③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进程:①改良: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推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
(3)影响: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①机器大工业工厂出现,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②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及工业国家。
③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电气革命的出现(1)理论基础: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技术突破:①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成为新能源。
②发电机不断完善,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益成熟。
(3)影响: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①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②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③企业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④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信息技术的发展(1)概况: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①积极: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进了社会交往方式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工作、社会交往方式。
②消极: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近代科学之父牛顿(选修4)1.主要成就(1)力学领域: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天文学领域: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说明天上的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的物体运动都受力学规律的支配。
(3)数学领域: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开辟了数学新纪元。
(4)光学领域:①发现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②制成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提出光的“微粒说”。
2.历史地位(1)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2)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二、20世纪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选修4)1.科学成就(1)提出狭义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2)提出广义相对论,推动了人类对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
(3)提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2.捍卫和平:一生积极参加世界反战运动,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3.历史地位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的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主题一推动人类进步的巨大引擎——近现代科学理论的发展近代物理学的奠基史料一……规则二因此,对同类的自然效果,应尽可能归之于相同的原因。
……规则三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因为物体的性质不能被知道,除非通过实验,且因此普遍的性质是任何与实验普遍地符合的性质;且它们不能被减少亦不能被除去。
规则四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探究]据史料一17世纪的科学研究方法出现了怎样的“革命”?这场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革命”:形成了推理归纳、实验论证的科学方法。
影响:科学革命中所形成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创造了条件。
史料二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探究]概括指出史料二中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之成就,并说明两者之间关系。
[提示]成就:第一次是17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第二次是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论。
关系:是继承与发展关系。
爱因斯坦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史论形成]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三者之间的关系(1)经典力学的创立为相对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量子论和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
量子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三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起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史料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
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
[探究]你认为史料中所述观点正确吗?试扼要说明其理论。
[提示]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欺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是应当否定的,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所以史料所述观点错误。
[史论形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重要影响(1)对欧洲思想界:进化论的提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进化论著作事实丰富,论证严密,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直刺神创说的要害,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发展演变而来;进化论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的和神圣的。
(2)对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根据达尔文及其拥护者的理论,高贵的人并非是造物主特意设计制造的,而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达尔文是杰出的科学家,是敢于向基督教神学挑战的英雄,堪称“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对中国思想界:严复翻译并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认为在种族和种族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这对处于国家存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震动。
主题二人类文明进程的“原动力”——三次科技革命史料一展。
炼铁厂用它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煤矿用它来排除矿井积水,纺织行业用它来作为动力。
1785年用于棉纺厂,1793年用于毛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
1800年,英国全国已有蒸汽机321台,总功率5 210马力,1825年增至15 000台,总功率375 000马力。
——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上[探究]据史料一指出蒸汽机的发明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示]①蒸汽机主要解决了大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②主要应用于炼铁、采矿、纺织等行业,推动了大工业规模的工厂组织形式出现。
史料二蒸汽机教我们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探究]据史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能的应用有何重要影响。
[提示]史料主要说明了电力相比于蒸汽机的优势。
蒸汽机只能将热能单纯地转化为动能,热效率低,而电的应用灵活,易于转化为热、光、机械、化学等形态的能量,并可以相互转化,推动了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工业化、城市化等的变化及进程。
[史论形成]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异同史料一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探究]根据史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提示]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史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探究]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提示]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史料三用计算机编织成的网络,铺筑了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点与线的生存方式,把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受信息化的影响越来越巨大。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提示]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等。
[史论形成]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②政治上要求进一步民主化,使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组织,部分地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互联网的产生,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④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⑤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2)消极影响: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
③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工业,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
④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命题视角感悟]视角一知识能力迁移考1.本杰明·富兰克林意识到在莱顿瓶发电产生的火花与天空中的闪电之间有相似之处,就用风筝试验加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