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化指数(2016版)_Total_樊纲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摘要:审计质量评价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本文结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和《中国市场化进程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把影响事务所审计质量的诸多因素按其贡献度分为4类:事务所规模、事务所能力、市场化程度和声誉与信誉。
依此对我国百强事务审计质量进行重新排名,总结出国内所与外资所在审计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及可以借鉴之处。
关键词:审计质量市场化指数评价体系一、引言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各界学者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评价审计质量以及如何正确指导事务所持续提高其审计质量,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从而可以更好的发挥独立审计的监督评价在功能也一直是国内关于独立审计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于审计质量的概念最早由DeAngelo(1981)提出,认为审计质量可以从审计独立性和专业胜任力两方面进行评价,但是在实务中由于独立性的判断涉及主观因素过多,导致其难以量化。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6年颁布了《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办法》提出了量化指标对事务所审计质量进行评价,这为研究审计质量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二、文献综述(一)事务所规模关于审计质量研究的最早学者可以追溯至De Angelo(1981),从理论上阐述了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认为如果事务所规模较大那么其担保能力及相互监督能力就会更强,从而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审计质量的保证,因为其因审计失败而带来的机会成本(“准租金”)将会更大,所以她提出审计质量与审计规模成正相关关系。
Clive S.Lennox(1999)在总结审计质量和事务所规模之间的关系后,从大规模事务所所面临的诉讼威胁中提出“深口袋效应”来表明大规模事务所与审计质量成相关关系。
我国现有实证研究也有不少支持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有较高的审计质量,如章永奎、刘峰(2002);吴水澎、李奇凤(2006);王霞、徐晓东(2009)。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
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平台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造业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制造业逐渐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成为国家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它为国民经济中其他各行业提供了生产所必需的技术装备和重要零部件。
制造业要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并且不断拓宽制造业的发展领域,寻找新增长点。
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将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知识和技术投入,而这些投入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提供,这将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就很难迅速完成产业升级的过程,在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可以看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对较慢的地区都是没有得到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支持的地区,因此研究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特征将有助于分析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行业的特点,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关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业两个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的文献主要是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或者融合发展角度进行研究。
如童洁、张旭梅等根据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从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他们认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将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并且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通过这种融合的创新模式将大大提升两个产业的竞争力。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中国对外贸易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中国对外贸易相关论文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一)[1]徐娅玮.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1(12):36-39.[2]宋全成.加工贸易带动的提升——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2003(12):10-13.[3]崔日明,陈付愉.中日服务业产业内研宄[J].区域经济,2022,24(8):51-55.[4]李季.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22(6):54-59.[5]汪斌,邓艳梅.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J].世界经济,2003,⑷:21-25.[6]石静,王鹏.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特征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22(4):39-43.[7]张彬,孙孟.中澳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2007年进出口贸易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22(05):41-48.[8]周茂荣,吕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22(2):32-37.[9]贺骁.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实证分析[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3):62-67.[10]廖长友.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5-47.[11]杜莉.中国与美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8):90-97.[12]佟家栋,刘钧霆.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1):5-9.[13]王云飞.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0):47-55.[14]刘嘉.中日与中美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22(2):92-97.[15]李准晔,金洪起.中韩贸易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2):47-54.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二)[1]丁青艳,王喜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22,7(20):52-53.[2]李金玉,阮平南.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0(4):19-21.[3]李欣,刘湘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建之领导种群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J].企业研究,2022(8):40-41.[4]韩福荣,徐艳梅.企业仿生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12-25.[5]胡斌.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4-15.[6]刘学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研究[J].商业时代,2022,(30):33-35.[7]陆玲.企业生态学原理初探,中日管理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254-268.[8]梁运文等.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结构、企业角色与战略选择[J].南开管理评论,2005,8(1):57-59.[9]刘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培育[J].江苏商论,2022,(9):15-18.[10]刘雷.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5(6):23-24.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三)[1]安灵,白艺昕.企业政治关联及其经济后果研宄综述[J].商业研究.2022(401):67-74.[2]熬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2005.[3]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99.[4]陈勇.试论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治理[J].审计月刊,2022(3):23-30.[5]樊纲,王小鲁等.中国市场化指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6]冯兴元,何广文.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系列报告[M].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73-75.[7]刘芳.企业规模决策及其有效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2.[8]刘帅帅.政治关联与上市民营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P].河北经贸大学.2022.[9]宋敏,张俊喜,李春涛.股权结构的陷讲.南开管理评论,2004(1):9-23.[10]邵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与国有企业改革[J].现代国企研究,2022(02):8-22.。
《管理世界》模板、体例_共5页
投稿须知投稿须知:《管理世界》杂志作为我国经济管理类权威刊物,主要刊登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学术文章,设有宏观经济管理、产业与区域发展、金融与财政、对外经济关系、就业与分配、公共管理、农村经济、工商管理(理论与案例)、上市公司研究和理论述评等栏目。
我们殷切地希望广大的专家学者继续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
(一)投稿须知1.文章应主要围绕中国的现实经济管理问题展开分析,力求资料详实、行文规范。
2.文章应对已有文献进行学理性梳理,并在正文中明确说明其对本学科的学术贡献。
我们不鼓励简单以中国数据重复国外已有研究的文章。
3.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但所有的研究方法都须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
如果是实验研究,我们一般不接受以本科生做为实验对象的研究,除非该实验样本相对于其研究问题是合适的。
4.编辑部在审稿过程中,若向作者索取文章所用的研究数据,作者应提供这些数据。
为了促进知识传播,在文章发表后,若读者向作者索取文章所用的研究数据,作者也应配合提供这些数据;若作者出于合理原因无法提供研究数据时,应详细说明获取这些数据的途径。
5.文章格式要求:(1)文章首页要提供以下信息:文章中英文标题;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3~5个关键词;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以及作者致谢信息。
由于本刊现已开始推行匿名审稿制度,因此在除首页之外的其他地方,请勿出现有可能泄露作者身份的任何信息。
(2 )所有注释和参考文献均请列在文章末尾;注释的序号为连续编号,参考文献按作者的汉语拼音或英文名字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应只包括正文(含脚注)中所引用的文献,并请核对正文(含脚注)中引用的文献是否都已列示在参考文献里。
(3)文章应尽量简明扼要,文章篇幅应与其贡献相匹配。
6.投稿方式:网络在线投稿请作者注册时用实名注册,方便投稿后编辑审稿,谢谢!7.版权:(1)请勿一稿多投。
(2)从2007年起《管理世界》杂志不再支付稿费。
应用文-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现状分析与未来预测
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现状分析与未来预测'「标题注释」本文作者感谢樊纲教授的意见以及夏小林在资料上的帮助,但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完全由本人负责。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研究所的乔桐封老师提供了相关调研资料,特此致谢。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市场化进程的分析,指出当前中国总体市场化、行业市场化与地区市场化离目标市场化还有多远,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计量分析,对未来5~10年的市场化进程进行了预测。
文章认为,未来市场化的最主要障碍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法制建设。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未来改革的中心任务将是政府职能转换。
而想真正做到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需有制度监督与保障,即法律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市场化进程/市场化指数/政府职能转换/法制建设中国由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时至今日,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已经经历了1/4世纪。
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将完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今后的中心任务,把市场化改革向广度与深度推进。
那么,当前中国的市场化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行业市场化与地区市场化呈现什么样的局面?未来市场化前景如何?市场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是什么?这些是无论理论家还是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文正是本着回答这些问题的初衷,对中国市场化进程进行全面考察。
一、中国总体的市场化进程1.市场化测度指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用什么指标来刻画这一市场化进程,却一直存在争议。
国际上通行经济自由度指数(如美国传统基金会以及弗雷泽研究所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即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
这一指数旨在全球范围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自由度进行打分、排序。
而国内学者更喜欢用百分比来衡量市场化所达到的程度。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百分比来衡量市场化程度的时候,并没有先验地假定100%是市场化的最高指标或目标模式,把它理解成相对进步程度更合理一些。
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报告
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报告(2001、2002、2003、2004、2005指数)樊纲王小鲁朱恒鹏 1卷首语本报告是2006年度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化相对进程年度报告。
从2004年我们开始以报告的发表年份定义年度报告年份。
本报告主要依据2001—2005年五个年份的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对截至2005年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场化相对进程的现状进行排序比较,并展示它们各自在市场化方面的最新变化方向,度量这些变化的程度。
我们所建立的这个市场化进程评价体系使用客观的统计指标和调查指标作为计算的基础,避免使用主观评价来度量市场化程度。
该报告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第四个关于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的报告。
我研究所的第一个市场化进程报告于2001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对1997-1999年期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化进展进行了评价。
第二个市场化进程报告于2003年出版,在该报告里,我们使用改善了的指数体系对1999-2000年各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评价。
第三个市场化进程报告于2004年出版,该报告对2001-2002年各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评价,第三个报告和第二个报告所使用的指标构架以及统计口径基本保持一致,但其中有个别指标统计口径改变,同时也剔除了两个数据可信度偏低的指标,此外在计算方法上也进行了某些调整,其中变化较大的是改变了权重选择方法,前两个报告均使用主成分法确定权重,而从第三个报告改为简单算术平均法。
这样做的优点是保证了市场化指数的跨年度可比性。
经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调整除对个别省份的排序和评分发生了一些小幅度影响外,对总的排序结果没有造成重要影响。
第三个报告最终使用的基础指标为23个。
本报告是我研究所推出的第四个市场化进程报告。
由于2004年进行经济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对2001—2003年各地区的GDP 数据进行了调整,同时2004-2005年两年的GDP也按照经济普查后的新口径计算,《中国统计年鉴2006》公布了这些口径调整后的数据,可以预期,今后各年度的各地区GDP也会按照这一新的口径进行公布。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 樊刚 王小鲁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3樊 纲a 王小鲁a 张立文b 朱恒鹏c(a 1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b 1大鹏证券公司;c 1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一项开拓性研究课题“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简称“市场化指数”)的分析报告。
市场化指数由五个方面、23个分指标为基础,用“主因素分析法”(Principal C om ponent Analysis )为基本计量方法构造而成,其各分指标在指数中的权重,不依赖于“专家评分”等主观因素而定;是用来分析各地区体制改革进程相对关系的一个有用的经济分析工具。
文章论证了只有这样一种“相对指数”才是可以验证的,从而是具有科学性的。
而这一指数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作为一个“制度变量”,在许多理论研究中作为解释体制变革在中国经济效绩的改进中的作用的有效工具,也可以在改革政策的分析中,被用来分析各地区差距、使各地区相互借鉴、加速改革进程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市场化 指数 地区差距 制度变量3 本报告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最近完成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2001年度报告”的缩写稿。
报告全文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
研究及写作过程中,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三十多位特约研究员为该课题进行了调研,提供了数据,参加了课题讨论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若干经济学专家参加了课题成果的讨论并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本报告在资料方面得到了国家统计局、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的大力协助。
一、导言:市场化与相对指数的理论基础经历了20余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已经基本上从计划经济的轨道转上了市场经济轨道。
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在走向市场的改革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但市场化的进展程度是很不平衡的。
就区域而言,在一些省份,特别是某些沿海省份,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但在各地区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000-2017市场化指数-樊纲王小鲁
#REF!#REF!replace market= 4.43 if s41==2 #REF!replace market= 4.84 if s41==3 #REF!replace market= 8.89 if s41==4 #REF!replace market= 6.47 if s41==5 #REF!replace market= 7.01 if s41==6 #REF!replace market= 9.44 if s41==7 #REF!replace market= 4.95 if s41==8 #REF!replace market= 6.98 if s41==9 #REF!replace market= 7.85 if s41==10 #REF!replace market= 5.48 if s41==11 #REF!replace market= 9.68 if s41==12 #REF!replace market= 6.26 if s41==13 #REF!replace market= 9.3 if s41==15 #REF!replace market= 6.82 if s41==16 #REF!replace market= 6.32 if s41==17 #REF!replace market= 7.05 if s41==18 #REF!replace market= 10 if s41==19 #REF!replace market= 7.35 if s41==21 #REF!replace market= 7.09 if s41==22 #REF!replace market= 4.5 if s41==23 #REF!replace market= 8.96 if s41==24 #REF!replace market= 4.52 if s41==26 #REF!replace market= 6.66 if s41==27 #REF!replace market= 7.69 if s41==28 #REF!replace market= 6.21 if s41==29 #REF!replace market= 3.13 if s41==30replace market= 6 if s41==31replace market=4.43 if s41==2 replace market=4.84 if s41==3 replace market=8.89 if s41==4 replace market=6.47 if s41==5 replace market=7.01 if s41==6 replace market=9.44 if s41==7 replace market=4.95 if s41==8 replace market=6.98 if s41==9 replace market=7.85 if s41==10 replace market=5.48 if s41==11 replace market=9.68 if s41==12 replace market=6.26 if s41==13 replace market=9.3 if s41==15 replace market=6.82 if s41==16 replace market=6.32 if s41==17 replace market=7.05 if s41==18 replace market=10 if s41==19 replace market=7.35 if s41==21 replace market=7.09 if s41==22 replace market=4.5 if s41==23 replace market=8.96 if s41==24 replace market=4.52 if s41==26 replace market=6.66 if s41==27 replace market=7.69 if s41==28 replace market=6.21 if s41==29 replace market=3.13 if s41==30 replace market=6 if s41==31。
房价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分析——基于城投债视角
房价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分析——基于城投债视角□许贤云(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福州350003)摘要:文章以城投债风险作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替代指标,从理论上分析房价水平对城投债风险的影响、土地财政依赖度影响房价抑制城投债风险的作用程度以及金融市场化水平对房价影响城投债风险的异质性作用,并以城投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发现:房价水平越高,则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小;土地财政依赖度的上升,会进一步强化房价上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抑制作用;当房价处于较高水平时,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房价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小。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财政依赖;金融市场化;房价水平;地方债务风险;城投债中图分类号:F812.7;F29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40(2021)04-0017-09―、引言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通过以地区GDP增长率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地方官员任期内往往通过大量举债来获得资金支持(周雪光,2005),这必然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
国家财政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25.66万亿元,接近当年全国GDP的25%。
然而,该项债务规模数据的口径仅限于显性地方政府债务,还有大量的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承诺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隐性债务未被纳入。
巨额地方政府债务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偿债风险,甚至可能引发财政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如何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使得地方政府举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决策者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20世纪90年代先后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和住房商品化改革,使得土地资源成为地方政府偿债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房地产相关资产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抵押物,自此,房价与地方政府债务两个原本看似不相干的经济指标产生了紧密关联。
当房地产市场景气时,土地出让收入增加,同时房地产相关资产的抵押价值也相应上升,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降低;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土地出让收入减少,房地产相关资产的抵押价值相应下降,则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
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例如:杨为民(1992)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我国的区域差距,认为三大地带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是缩小的。
杨开忠(1994)采用变异系数方法对各省区1952~1990年间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各省区经济差距变化以1978年为转折点,呈“U”型变动趋势,即各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在1952~1978年问逐渐缩小,而在1978~1990年间逐渐扩大;并认为在开放的外向发展阶段,地区差距变动主要决定于地区投资分配。
魏后凯(1997)考察了各地区人均GDI、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在1952~1995问的β收敛情况,认为地区经济差距在1952~1965年间一度缩小,在1965~1978年间差距扩大,在1978~1995年差距缩小;并认为,省际人均国民收入的差距有50%以上是由工业发展差距引起的。
万广华(1998)、张平(1998)利用加权变异系数法分别对全国28个省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1984~1996年、1980~199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均发现农村居民省际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李实(1999)利用泰尔指数调查了1980~1994年间中国城乡的收入差距,认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总趋势是不断扩大的。
胡鞍钢(2003)利用相对差距系数对全国各地区人均GDP1952~1995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论是:1952~1978年间差距不断扩大,1978~1991年间差距不断减小,1992~1995年差距重新出现上升趋势。
林毅夫(2003)采用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方法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人均GDP1978~1999年问的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地区差距在1990年后趋于增大,并认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差距。
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
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会计丑闻迭起,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一)[1] 丁青艳,王喜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0,7(20):52-53.[2] 李金玉,阮平南.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9-21.[3] 李欣,刘湘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建之领导种群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J].企业研究,2010(8):40-41.[4] 韩福荣,徐艳梅.企业仿生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12-25.[5] 胡斌.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4-15.[6] 刘学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研究[J].商业时代,2011,(30):33-35.[7] 陆玲.企业生态学原理初探,中日管理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254-268.[8] 梁运文等.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结构、企业角色与战略选择[J].南开管理评论,2005,8(1):57- 59.[9] 刘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培育[J].江苏商论,2010,(9):15- 18.[10] 刘雷.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6): 23-24.[11] 任今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发展环境[J].闽江9 院学报,2010,31(4):22-24.[12] 杨艳萍,李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企业竞争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9):10-11.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二)[1] 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J].经济研究,2009,2(8).[2] 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0):35-40.[3] 杜胜利,李清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高管人员更换研究[J].财政研究,2008(7):77-80.123-33.[4] 薄仙慧,吴联生.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1 (1):90-97.[5] 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4):81-89.[6] 高宏亮,张瑞君.论我国 CFO 的职能定位及能力的提升[J].辽宁大学学报,2005(9):131-136.[7] 李增福,郑友环.避税动因的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6):80-89.[8] 吴德军,唐国平.盈余质量在经验研究中的度量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93-98.[9] 吴联生.盈余管理与会计域秩序[J].会计研究,2005(5):37-41.[10] 蔡春,朱荣,谢柳芳.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1(12):135-130.[11] 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4-14.[12] 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4):49-56.[13] 刘笑霞,李明辉.代理冲突、董事会质量与“污点”审计师变更[J].会计研究,2013(11):67-74.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三)[1]安灵,白艺昕.企业政治关联及其经济后果研宄综述[J].商业研究.2010(401):67-74.[2]熬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2005.[3]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99.[4]陈勇.试论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治理[J].审计月刊,2012(3):23-30.[5]樊纲,王小鲁等.中国市场化指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6]冯兴元,何广文.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系列报告[M].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73-75.[7]刘芳.企业规模决策及其有效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8]刘帅帅.政治关联与上市民营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P].河北经贸大学.2013.[9]宋敏,张俊喜,李春涛.股权结构的陷讲.南开管理评论,2004(1):9-23.[10]邵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与国有企业改革[J].现代国企研究,2014(02):8-22.[11]郭建民,毛家强.寻租理论与反腐败分析m.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2]蔡春,朱荣,蔡利等.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一一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J].审计研宄,2012(1):6-11.[13]陈劲,李飞宇.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检释[J].科学学研究,2001,19(3):103-107.[14]吴联生.盈余管理、政治关联与公司税负[J].会计论坛.2010,17(1):3-17.[15]吴灵玲.政治关联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一一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
制度环境、政治关联与审计师选择--基于民营上市公司数据
【基金项目】2015 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15JK1648) 【作者简介】李晓钏(1980— ),女,河南开封人,西安邮电大学审计处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审计及财务审计
136
会会 计 之 友友 22001210 年年第第6 1期0 下期
审计广角
化程度差异确实影响了企业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因此,笔者 认为区域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 需求,将市场化程度作为制度环境因素纳入后文回归模型。
【关键词】制度环境; 政治关联; 审计师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20)10-0136-07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其市场机制并不完 善,非市场环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仍起到很大作用。非 市场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制环境等因素,其中 政治环境对企业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企业热衷于寻 求政治资源和制定相应的政治策略,以弥补市场机制缺陷 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当然,政治关联现象并不是我国 独有,世界各国范围内均普遍存在。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 高管的政治背景会带来很多好处,如税收优惠、融资便利、 政府补贴和宽松的监管环境等。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政治 关联将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现代公司来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 聘请专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由此带来经理人侵 占所有者利益、所有者侵占债权人利益以及大股东侵占中 小股东利益等代理问题。这些代理问题会严重损害上市公 司的利益。为了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利影响,企业 所有者、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高质量审计的 需求强烈,以期通过审计这一外部监督途径,降低代理问 题带来的不利后果。公司的政治关联往往来自公司的高层 或第一大股东,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其代理成本可能会 更严重。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公司高管的政 治关联会影响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行为。 2016 年 4 月,王小鲁和樊纲推出“中国市场化八年进 程报告”,对 2008—2014 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 场化改革进程的总体情况和不同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评价, 报告显示,我国整体的市场化进程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各
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创新测度及发展进程研究
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创新测度及发展进程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的创新测度以及发展进程,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探讨了省域市场化指数的创新测度方法,并分析了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的发展进程。
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各省域经济之间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市场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依法自主参与经济活动,资源配置由市场价格和自主决策决定的一种经济基本状态。
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是对各省域市场化程度的衡量指标,对于了解各省份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的创新测度和发展进程进行研究,分析各省域市场化的发展水平,为加强我国各省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
二、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创新测度方法市场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涉及众多因素,因此测度省域市场化指数需要建立科学的模型。
研究者可以从市场准入、产权保护、财政体制等角度出发,构建多维度的测度模型,以全面反映各省域市场化水平的差异。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指数测度模型,如何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2. 数据选取和处理市场化指数的测度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包括政策文件、统计年鉴、调查问卷等各种数据来源。
研究者需要根据测度模型的构建,选取合适的数据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以确保测度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 创新测度模型的实证分析建立创新的市场化指数测度模型后,需要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稳健性。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省份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省域市场化指数的差异,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三、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的发展进程分析1. 从整体上看,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在不断提升。
樊纲-中国企业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
樊纲:中国企业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它们都是可以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的;虽然中国企业还很弱小,但企业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
”近日在“2021京沪浙知名民营科技企业家座谈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这样给在座的民营企业家“打气”。
人们通常拿中国企业和印度企业比:印度有很多国际知名大企业,印度的软件、IT行业的企业国际化水平也都很高。
而中国企业相对还很弱小,做的都是一些低端的事情,国际化程度也很低。
但樊纲认为,要跟企业的历史比。
他举例说,印度最大的企业TATA集团已经有130年的历史了,而中国企业多数是1992年以后成立的,才有15年的历史。
“15年的中国企业已经有像TATA集团这样的经营模式了,应该说中国企业发展得比印度企业快。
”樊纲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大批企业被淘汰,但中国企业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绝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
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印度企业家通常比较喜欢演讲,中国企业家很少说话。
因为对印度企业家来说,英语是他们的一大优势,印度的法律体系是英美体系,所以印度企业天生地比中国企业更了解国际市场。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不是在市场经济的法治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也不是在世界市场上成长起来的,还有一定局限性。
“但情况会慢慢变好的。
”樊纲说,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向世界,很多企业家在接受MBA、EMBA等各种各样的训练。
许多企业家的孩子也要从哈佛大学等国外名校毕业回来了,他们都带来了很多国际先进管理经验。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国具有一个人数众多、成本低廉、素质比较好的劳动大军,这个比较优势使得中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里取得巨大成功。
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其中一个挑战就是资源瓶颈和环境瓶颈,因为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这对环境有很大伤害。
“在经济增长里面如果扣除了环境的损失,恐怕我们辉煌的业绩就要大大地减色。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修改说明1.doc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修改说明对审稿意见1的答复非常感谢贵刊市稿人在百忙之屮市阅拙作,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
参考这些意见,我们对文章初稿进行了如卜JL个方面的修改:(1)对文中部分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说明,统一放置于附录k(2)对文中所使用的佔计方法——可行性一般化非线性敁小二乘法(FGNLS)的具体实现过程,尤其是相关参数初始值的设定方法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说明,谘见正文和附录2。
(3)K它一些细节上的调整和完善。
包括:对部分表述不妥之处的修改;增加了6条参考文献;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讨论,突出了本文结论所隐含的政策含义等。
下面,我们针对审稿人提岀的问题给fIi详细答复。
审稿意见:本文估算了我国不同省份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并进一步考察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文考察的问题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文章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建议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下面我们具体指出本文存在的问题,如有不妥之处也请谅解。
1.本文第三部分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理论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这里得不到作者想要的结论,本部分存在的问题如下:(1)在新古典增长框架下,经济增长率是外生给定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
在本的框架下,均衡状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等于零,而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无关,因此得不到本文的结论。
(2)文中方程(1)后资本边际生产率括号外的指数有误,请仔细核实;(3)文中方程(3)前的推导有误,得不到文中方程(3)的结论;(4)同样的,也得不到文中方程(4)的结论。
答复:木文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来推导经济增长率和替代弹性的关系,分析屮釆用索洛基本方程,但并没有分析经济处于稳态吋替代弹性对经济增K率的影响。
此外,Klump and de La G r and V Ule(2000)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当经济处于稳态时,具有较高替代弹性的经济体的人均产出水〒•的增长率将更高,所以,即使在新古典框架K,替代弹性将影响稳态时的经济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