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三个国家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比较研究
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的发展知识点
1.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2.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5.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城市沿江生态空间划定与管控研究——以武汉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4-0119-05 收稿日期 2022-09-21摘 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沿江空间是城市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较为显著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亟需对沿江生态空间进行保护和管控。
既有研究中,对我国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仍存在边界不清晰、管控要素不全面、管控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该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城市武汉为对象,首先通过最小阻力模型划定武汉市沿江空间范围,基于格局与过程原理对沿江空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继而利用CA模型模拟武汉市2025年、2035年和2050年的城市增长情况,在考虑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兼顾的前提下,试图构建“分区管控—动态反馈—政策保障”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以期为后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的管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沿江生态空间 城市增长 空间管控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rapid, and the riverside space is an area with significant urban ecologic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as well as an area wher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s prominent. It is urgent to protect and control the ecological spac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existing studie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trol of urban river ecological space, such as unclear boundary, incomplete control elements and imperfect control system. In this paper, Wuhan, a typical c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selected as the object. Firstly, the spatial scope of Wuha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s demarcated by the least resistance model, and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in the spac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attern and process principle. Then, the urban growth of Wuhan in 2025, 2035 and 2050 is simulated by the CA model. Under the premise of considering both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we attempt to construct a "zoning control-dynamic feedback-policy guarantee" ecological space control system along the riv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urban ecological space control along the river in the post-urbanization process.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Eco-space along the river, Urban growth, Space control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城市沿江生态空间划定与管控研究——以武汉为例Control and Demarcation of Wuhan Urban Ecological Spac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Context of Yangtze River Conservation:Taking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地资源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长江经济带课件
而且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
平均密度的2.16倍。
长江经济带
6
3.3 长江经济带的结构特点
结 构 特
“ 长江经济带的内部发展并不均衡,从上海为中心 的长江三角洲依次向西,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经济发
点 分 析
展出现了明显的落差。 不同于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在沿海地区形成的珠
05 20 13 20
4)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 14
发 展 阶 段
带;随后,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
济带发展”;接着,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
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并决定将贵州和浙江两省纳入发展长江规经划济带。
长江经济带
GDP占总从量的41.2% 规 模 到 优 势
3.2 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1)区位优势。既连接东、中、西三大地带,又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 柳等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有“九省通衢”之称。
2)资源优势。首先,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拥有类多量大的矿产资 源;最后,还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且开发潜力巨大。
工业业结废构气明及显二趋氧同化,硫成、为工阻业碍烟和尘制污约染沿、江能经
展境问题
源济结带构形不成合和理整、体汽实车力尾提气高污的染突等出。问题。
长江经济带
8
4.0 适宜采用的对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立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
件国,内是外对促流进策域区开一域发:经经济建验联表设合明长、,整江流体域防优开护势发发林是挥否带和能,流顺域改利协而善调迅长发速展地的实关现键,关 键此在,所合于必在运组 须。输建对因大具流此通有域,道法开应。人发将长地实长江江位行江两的统流流岸和一域城应权的地大生威管区力性理态建开的与成环展机协我植境构调国树,,。运造组建输林织立量,开具最抓发有大紧并法的建协人东调地西管位向理和综。权因威
2024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4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您的得分95/100答对题数19/20答题解析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两翼”的是()。
[ 单选题:5 分]A 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B 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C 沿江发展轴D 三大城市群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 回答正确2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借鉴()模式,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格禁止污染型产业转移,切实防止出现污染转移和环境风险聚集。
[ 单选题:5 分]A 负面清单管理B 合同能源管理C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D “智慧+”环境监管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 回答正确3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 单选题:5 分]A 加快发展B 加强服务C 注重GDP指数D 强调工业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 回答正确4()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
[ 单选题:5 分]A 生态功能区B 生态保护红线C “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D 产业布局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 回答正确5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
[ 单选题:5 分]A 150B 205C 301D 508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 回答正确6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多点”的是()。
[ 单选题:5 分]A 三大城市群B 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C 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D 沿江发展轴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 回答正确7()是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主导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
[ 单选题:5 分] A 三大城市群B 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C 沿江发展轴D 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 回答正确8长江经济带的规划范围,包括()个省市。
[ 单选题:5 分]A 12B 15C 9D 11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 回答正确9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
长江经济带
ANHUI BUSINESS24入同一个经济带通盘考虑,这是国家经济地理的一个新布局、新突破。
登高而招,则见者远。
要把中国经济这盘棋下好,先得把格局做大。
长江经济带这招棋,跳出一地,超越一域,从纵向的中国到横向的中国,由江到海,由内而外,让我们看到一个更远更广的未来。
视野VIEW长江经济带:串起中国经济“珍珠链”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串起“珍珠链”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发展长江经济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入围。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意义何在?如何实现其建设过程中的“破”与“立”?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至此,中国确定建设长江经济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入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31个省(区、市)2013年GDP 数据,这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的GDP 总量接近26万亿,占全部省(区、市)GDP 总量(63万亿)的41.2%。
将超过全国经济总量四成、超过国土面积五分之一、大约有6亿人口的区域纳政策丨数说丨锐语丨图眼丨聚焦丨人物丨榜单丨时事江苏上海安徽江西浙江湖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湖南ANHUI BUSINESS 25长江经济带大事记为何要建设长江经济带?遵循经济规律 谋划中西联动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
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中西部具有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
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内知识
一 建设主体功能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含义: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 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2.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 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综合考虑的因素(划分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 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 理背景。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 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 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 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 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 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 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 代化新型首都圈。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
业地带。工业基地沿江分
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
的“工业走廊”。同时也是
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之一。
江汉平原的农田
苏州开发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优势条件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数 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 1/3。人口众多,人才荟 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 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 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 求较大,市场广阔。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4.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 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 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 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水平、巩固国防。”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8.04•【字号】咸政办发〔2021〕23号•【施行日期】2021.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8月4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录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二)存在问题(三)发展机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建设目标三、构建“一核一带多极”创新空间布局(一)一核:咸宁主城区创新发展核心区(二)一带:赤壁嘉鱼沿江创新发展带(三)多极:通城、崇阳、通山创新发展极四、打造“主城区”创新发展“核”(一)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官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发展目标(三)梓山湖大健康示范区1.发展目标2.重点产业(四)武咸(贺胜)战略发展区1.发展目标(五)咸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含向阳湖)1.发展目标(六)咸安经济开发区1.发展目标(七)咸嘉临港新城(产业园区)1.发展目标(八)森林温泉大旅游产业示范区1.发展目标五、布局沿江创新发展“带”(一)赤壁市(二)嘉鱼县六、形成三个创新发展“极”(一)通城县(二)崇阳县(三)通山县七、打造与武汉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一)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二)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三)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八、建立与武汉协作的创新协同机制(一)加强产业协同(二)探索政策协同(三)推进资源共享九、加快与武汉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完善道路建设(二)打造优质生活圈(三)加快推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十、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加大资金投入(三)强化用地保障(四)制定专项政策(五)加强宣传引导附件1附件2一、发展背景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形成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中心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枢,也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和发展的热土。
下面就中心城市的作用展开讨论。
首先,中心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业、科技等高端产业,是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核心区域。
中心城市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外来人口的流入,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带动力。
中心城市的繁荣经济也会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其次,中心城市是政治决策中心。
中心城市往往是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所在地,是决策制定和政策实施的最高机构。
中心城市的政府不仅承担着管理和服务本地区的职责,也是协调和推动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城市还经常举办国际性的会议和活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
再次,中心城市是文化交流和创新中心。
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学者和科学家汇聚于此。
中心城市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融合,也为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
此外,中心城市还承担着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的提供功能,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中心城市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公共设施和便利服务,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提升了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然而,中心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城市扩张过快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城市交通拥堵和人口密集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城市资源和发展机会的不均衡也会导致城市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了地区的不平衡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2_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经济增长极的分布特点。(2)说出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条件。
(3)分析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对推动长江中游城市城镇化水平的意义。
知识归纳
答案 (1)沿江、沿湖、沿铁路线分布。(2)交通便捷,水运连接东西,陆运贯通南北;水、矿产、生物等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以长江流域为经济腹地;国家政策支持。(任答四点)(3)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可大幅度提高区域工业化水平,能加速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加速人)航道深、泊位宽;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交通便捷;经济发达,腹地广阔;以上海为依托。(2)①产业基础雄厚;②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协作);③市场广阔;④水陆交通便捷;⑤F1赛事对汽车产业的带动作用(材料);⑥劳动力丰富而且素质较高。(说明:上海基本无资源)(3)外高桥、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港。 原因:外高桥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产业,国际贸易发达(货物量);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港交通便捷,对外联系密切(交通)。
考点精解:港口区位分析
1、水域条件:①避风 ②航道深浅、泊位宽窄 ③结冰 ④陆地淡水
2、陆域条件:①地形是否平坦; ②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腹地:范围、经济情况等
2、港口城市:是否发达
[指点迷津]1.城市集聚的优缺点(1)优点:①产生较好的生产协作条件;②有利于城镇间多种职能相互补充,减轻大城市的负担;③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提高。(2)缺点:①可能出现盲目发展和生态恶化现象;②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③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大等。
有关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产业比较分析
区域治理经济瞭望与纵览有关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产业比较分析房晶韩国清州大学,韩国 清州 360-764摘要: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构成有着重要意义。
从经济布局上来看,三大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而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扩大辐射范围,扩大城市群的影响范围将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产业;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发展布局和资源分布不尽相同,唯有充分发挥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优势,因地制宜才能起到广泛辐射,以至带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
因此,三大城市群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从三大城市群的产业布局上来看,主要有着明显的经济布局差异。
一方面,制造业的分布在东部较为聚集,在西部较为分散,形成不均匀分布的格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制造业规模发展较大,服务业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也较为良好,形成一定规模。
另一方面,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产业层次较为清晰,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群和四川、重庆城市群分布更为集中,产业的密集分布也导致了城市群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受到制约,无法进一步提升。
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制造业布局分布在东部集中、西部分散,但是从制造业的密度上来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制造业呈现出大城市群集中,小城市群分散的特征。
即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占有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城市组合起来更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的制造业发展规模也更大。
在长江三角洲,以制造业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城市群多半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组成的。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四川、重庆城市群,制造业的分布却呈现出大规模分散,小规模聚集的特点,这是因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四川、重庆城市群没有较为突出的优势经济产业,因此,在两个或多个城市群之间没有大型的制造基地,而在小型的城市群的某个行业可能辐射到周围城市群,形成聚集。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3)新时期 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口、秦皇岛、沧州、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 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强化首都功能,注重“瘦身健体”,传统市场向河北转移,科 技企业抢滩天津和河北。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 运营示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侧重发展高端装备、电 子信息等新型产业。 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 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有序疏解 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 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重点建设好雄安新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 区位发展战略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 区位发展战略
1.运用资料,了解新时期国家的重大 发展战略。2.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 京津冀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 基本概况。3.结合不同类型的专题地 图,分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 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01
02
03
C O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
“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 轴。 “两翼”: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 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依靠沪蓉和沪瑞 两大通道,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
长江经济带重要意义(文档篇)
长江经济带重要意义(文档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长江经济带重要意义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而随着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战略进入新的阶段。
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作为比肩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级战略,其中蕴含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不容小觑。
通过分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厘清发展思路,提出更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产业升级;区域协调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97-01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9个省2个直辖市。
长江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贯穿我国沿海和内陆,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连接着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承东启西,通江达海。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战略意义。
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几十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一、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我国内陆地区的开放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只有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经济,才能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扩大内陆地区的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开放。
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义、优势和对策建议
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义、优势和对策建议作者:匡楚玉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8年第09期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区位、交通、人才、经验和产业优势,但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趋同等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空间布局和城镇一体化、构建协同机制以及打造“一带一路”产业集群、推进对外开放一体化等对策建议,以此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对策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为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顺应全球化的发展,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载体,随着城市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作用越发重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是中国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的调节器。
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承东启西的战略作用,有利于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推动中部崛起,提升中部地区竞争力,更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扭转区域发展不均衡,促进“一带一路”发展,有利于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将地球村联系得更紧密。
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还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国内需求,充分调动约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涉及湖南、湖北、江西的31个市,范围包括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
1.区位和交通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间位置,位于长江流域的中游,是沿海经济向内地发展的中转站。
长江中游城市群向东承接长江三角洲,向南连接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向北承接京津冀城市圈,向西连接成渝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将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从此进入新时代。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第36卷第4期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 36 No. 4 2023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Dec. 2023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陈远方, 乔志洁(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6)摘要: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 其区域协调发展是地区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及原因,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共12个城市, 分析2008—2019年相关数据, 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空间和产业的不平衡性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不同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 发现农业在2012年表现出其独特的基础性;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产业在2016年异军突起; 住宿餐饮行业在2019年呈现下滑趋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区域协调;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23)04-0049-08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Region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CHEN Yuanfang, QIAO Zhijie(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 China) Abstract: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vers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nd it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gree and causes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imbalance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is paper selects 12 citie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alyzes the relevant data from 2008 to 2019, and studi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y using the popul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balance of space and industry in the thre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Further using the system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is found that agriculture showed its unique foundation in 2012; the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postal industries sprung up in 2016; the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dustry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in 2019.Key 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regional coordination; popul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luster analysis 0 引言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我国逐步进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同作用的新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 是国内大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石, 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增加国内动能的战略举措.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涵盖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 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 人口和经济总量达到全国的40%以上.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引领全国区域经济增长,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有助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在新的国际发展格局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因此研究其区域协调发展对国家经济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收稿日期: 2022-11-13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YBA177);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21YBZ097)作者简介: 陈远方, 男,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通信作者: 乔志洁,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50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然而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 无论是空间还是产业上, 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 为了测度区域不平衡程度并剖析其成因,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的解读. 发现空间不平衡性体现在区域间不平衡以及区域内不平衡, 且区域间不平衡占主导; 在产业不平衡中, 工业不平衡占比突出, 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新的产业发展特征.1 文献综述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长江经济带地区得到良好的发展, 已有不少学者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展开广泛研究.在空间方面, 刘梅等[1]通过ArcGIS10.2软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网络格局图进行分析, 并总结出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多中心、放射状”的空间格局特点, 这与吴常艳等[2]的观点一致. 晁静等[3]则基于多元灯光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差异演变. 丁如曦等[4]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发现, 区域流动以及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上的协作互利与长江经济带多中心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王文鑫等[5]基于对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空间演化格局的分析, 得出发展阶段不同,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技术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也有区别. 周筱扬等[6]在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时发现, 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间、区域内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在产业方面, 周正祥等[7]从产业集群辐射作用的角度对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发现产业转移发展对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程军等[8]提出产业驱动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张友国[9]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地区2003年至2015年的产业优势转移模式进行研究, 发现产业模式渐进性对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优势的重构具有显著影响. 巫强等[10]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度存在自相关, 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基础, 要针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差异发挥其自身产业优势, 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 吴传清等[11]以工业为切入点, 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工业聚集水平较高. 郭炳南等[12]利用基尼系数法测度了2005年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差异以及差异来源, 认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协调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并提出要高度重视区域之间政策的协同性; 靖学青[13]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得出, 经济增长速度不同导致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差距缩小, 表现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势态, 并提出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陈全才等[14]通过各省市间的人均GDP和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水平、地区间产业结构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进行探究, 得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 以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综上,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 多数研究只对其空间或产业进行单一分析, 本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 探讨导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协调的原因,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基尼系数分解法[15]和泰尔指数分解法[16]常被用来分析区域发展不平衡成因, 参考Akita等[17]以及覃成林等[18,19]的分解方法, 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20]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法进一步分析产业不平衡, 然后将产业的分布动态演化出来, 显示出产业的独特性, 可以进一步对某一产业进行分析, 以凸显时代发展变化的背景因素.2.1 区域不平衡测度方法分别选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庆、宜宾、成都、遵义, 中游地区武汉、岳阳、九江、恩施, 下游地区上海、湖州、无锡、芜湖为代表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测度. 根据上述划第4期 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1分方式, 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m 个区域, 其中区域i 中有i h 个子经济体, 因此长江经济带地区共有1mi i h =∑个子经济体. ij y 为i 区域j 子经济体的人均GDP , ij N 为i 区域j 子经济体的人口, i N 为i 区域的总人口, i Y 为i 区域的GDP , /i i i Y Y N =为i 区域的人均GDP; 11i h m ij i j N N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总人口, 11ih m ij ij i j Y N y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总GDP, /Y Y N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人均GDP. 参照文[17]的测度方法,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可以通过式(1)所示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平方来测度:222111()().i h m ij ij i j N CV Y y Y NY ===-∑∑ (1) 其中12(,,,)m Y Y Y Y = , 且12(,,,)i i i i ih Y y y y = .2.2 区域不平衡成因分解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 本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来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情况. 首先,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进行空间分解, 分析各个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的不平衡; 其次, 在空间分解的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解; 最后, 综合两个方面的结果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整体分析. 具体分析步骤如下:由式(1)可以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不平衡分解为区域内不平衡和区域间不平衡之和, 得到式(2):22221()().()()m i i i W B i N Y CV Y CV Y CV Y CV CV N Y =⎛⎫=+=+ ⎪⎝⎭∑ (2) 其中22211()(i h ij i ij i i j i N CV Y y Y N Y ==-∑表示i 区域的区域内不平衡, 221()()m i i W i i N Y CV CV Y N Y =⎛⎫= ⎪⎝⎭∑表示m 个区域内的不平衡之和, 22211()()m i B i i N CV CV Y Y Y NY ===-∑表示m 个区域之间的不平衡. 在上述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分解的基础上再对其区域不平衡进行产业分解. 假设区域i 的GDP 来自K 个产业, 则1212·,·····ij ij ij ijK i i i iK y y y y Y Y Y Y =+++=+++, 区域i 来自于第k 产业的人均GDP 为11i h ik ij ijk i j Y N y N ==∑, 于是区域i 内不平衡按照产业来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21()COV(,).Ki ik i ik k CV Y z Y Y ==∑ (3) 其中11COV(,)()()i h ij i ik iji ijk ik i j i ik N Y Y y Y y Y N YY ==--∑表示区域i 的GDP 和来源于k 产业的GDP 加权协方差变异系数, /ik ik i z Y Y =表示区域i 内k 产业所产生的GDP 占区域i 的GDP 份额.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间不平衡按照产业来源可进一步分解为21 ()COV(,).Kk k k CV Y z Y Y ==∑ (4) 其中*1*)1C OV(,)()(m i k i ik k i k N Y Y Y Y Y Y N YY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总GDP 和来自于k 产业所产生的GDP 的加权协方差变异系数, */k k z Y Y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来自于k 产业的GDP 占长江经济带GDP 的份额, 其中12(,,,)k k k mk Y Y Y Y = , *11m k i ik i Y N YN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来自于k 产业的人均GDP.将式(3)和式(4)都代入到式(2)中, 得到52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 22111()()CO .V(,)COV(,)m KK i i ik i ik k k W B i k k N Y CV Y z Y Y z Y Y CV CV N Y ===⎛⎫=+=+ ⎪⎝⎭∑∑∑ (5) 式(5)的两边同时除以2()C V Y , 即得2111.1(mKK i i ik ik k k i k k N Y z s z s N Y ===⎛⎫=+ ⎪⎝⎭∑∑∑ (6) 其中2COV(,)()i ik ik Y Y s CV Y =, 2COV(,)()k k Y Y s CV Y =, 2i i ik ik N Y z s N Y ⎛⎫⎛⎫ ⎪ ⎪⎝⎭⎝⎭表示区域i 内k 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做的贡献, k k z s 表示区域间k 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做的贡献.2.3 产业系统聚类分析在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析时,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2012—2019年各个地区的农业、工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指在对一定的数据进行研究基础上, 按照数据自身的特性研究分类方法, 然后用此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 最终将相似的数据分到同一组. 聚类并不是简单的分类, 而是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 经过多次试验将研究数据归纳为不同的类别并进行比较. 本文将最优类别数量设定为三类, 将不同量纲的变量都标准化为Z 值. 2.4 数据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的统计年鉴, 其中空间数据采用2008—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 由于2008—2011年九江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数据缺失无法完整测算, 因此在进行产业分析时选取2012—2019年的产业数据, 这对空间分解没有影响.在城市选取方面, 三大区域所选城市中包含一级中心城市(上海)、二级中心城市(重庆、武汉、成都、无锡)以及地区中心城市(芜湖、九江、岳阳、宜宾)和一般城市(湖州、遵义、恩施) , 并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合理分配: 上游选取重庆、宜宾、成都、遵义, 中游选取武汉、岳阳、九江、恩施, 下游选取上海、湖州、无锡、芜湖. 在产业方面, 选取三产业中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的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产业进行分析, 能够有效进行产业方面的分析.3 实证分析3.1 空间分解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整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 其不平衡主要是由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区域间的不平衡引起, 相对而言三大区内部不平衡贡献率较小. 为了方便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 制作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折线图, 如图1所示.表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时间 CV W (区域内不平衡) CV B (区域间不平衡) CV (Y )2 (区域不平衡)2008 O.2875 0.7445 1.03202009 0.2925 0.7197 1.01222010 0.2902 0.6834 0.97352011 0.2796 0.6074 0.88702012 0.2714 0.5356 0.80702013 0.2654 0.5102 0.77552014 0.2583 0.4857 0.74402015 0.2484 0.4700 0.71842016 0.2381 0.4621 0.70022017 0.2387 0.4419 0.68062018 0.2458 0.4363 0.68212019 0.2282 0.4033 0.6315第4期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3图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折线图由图1可以更直观看出, 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三大区域间不平衡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3.2 产业分解选取农业、工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八个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析, 绘制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条形图, 如图2所示.图2 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条形图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中, 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所占比重差异较大. 其中, 工业的贡献率所占比重最高, 其次是批发业和零售业、金融业, 占比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 另外, 可以明显看出, 房地产业的贡献率在逐步上升.2012年、2016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结果表2.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发现: (1)三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总体贡献率分别为2012年的61.32%、2016年的57.83%、2019年的60.91%, 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在产业上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较大.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745、0.1215、0.1908; 2016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473、0.1669、0.207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651、0.1785、 0.1473.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中, 上游地区不平衡贡献率最小, 而中游和下游地区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较大. (3)各个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工业对区域不平衡的贡献率最高, 2012年达到49.53%, 2016年达到38.97%, 2019年达到43.57%, 其次是批发业和零售业、金融业, 农业所占比重最低.54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表2 2012年、2016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结果2012年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总和区域内不平衡0.0019 0.19450.0253 0.0698 0.0161 0.01370.04550.02020.3868上游0.0015 0.03500.0073 0.0071 0.0038 0.00380.01030.00570.0745中游0.0017 0.07640.0117 0.0135 0.0054 0.0047 0.0084 −0.00020.1215下游−0.0013 0.08310.0062 0.0492 0.0069 0.00530.02670.01470.1908区域间不平衡0.0175 0.30080.0153 0.1296 0.0232 0.01170.07590.03920.6132总和0.0193 0.49530.0406 0.1994 0.0393 0.02540.12140.0593 1.0000 2016年区域内不平衡0.0009 0.17630.0248 0.0685 0.0442 0.01160.06210.03320.4217上游0.0000 0.02300.0021 0.0038 0.0030 0.00280.00910.00340.0473中游0.0023 0.08990.0166 0.0181 0.0074 0.00600.01520.01130.1669下游−0.0015 0.06340.0061 0.0466 0.0338 0.00280.03780.01850.2075区域间不平衡0.0096 0.21330.0049 0.1237 0.0562 0.00810.11130.05110.5783总和0.0105 0.38970.0297 0.1921 0.1005 0.01970.17340.0843 1.0000 2019年区域内不平衡−0.0016 0.17050.0246 0.0530 0.0225 0.00760.06810.04620.3909上游−0.0012 0.02370.0056 0.0085 0.0058 0.00290.01160.00840.0651中游0.0017 0.09970.0214 0.0132 0.0096 0.00300.01280.01700.1785下游−0.0021 0.0471−0.0024 0.0314 0.0071 0.0017 0.0437 0.02080.1473区域间不平衡0.0086 0.26520.0010 0.1132 0.0277 0.00650.12180.06520.6091总和0.0070 0.43570.0256 0.1662 0.0502 0.01410.18990.1113 1.000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2012年、2016年、2019年12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特征进行聚类分析, 由于篇幅原因, 在此仅以2016年聚类树状图为例(图3), 依次对2012年、2016年、2019年的聚类结果进行分析.2012年农业的基础性特征明显. 通过对2012年长江经济带产业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将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八个产业划分为三类. 其中, 农业单独分为一类, 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一类,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工业、金融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为一类. 2012年的产业聚类树状图将农业单独划分为一类, 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农业独特的基础性仍然是比较明显的.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产业异军突起. 根据图3可知, 建筑业和农业为同一类别,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为单独一类, 其他产业为一类. 国家在2016年前后出台发展物流产业相关政策, 使得2016年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突飞猛进, 因此在聚类分析中将其单独分为一类. 201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建立现代物流发展, 增加对物流产业的融资, 多渠道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 建设国际国内以及长江经济带地区物流通道; 同年7月, 商务部明确智慧物流园区建设要在1~2年内提升20%的仓储保管效率. 2016年为“十三五”开局之年, 国家重视物流业供给性结构改革,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第4期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5 方式, 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与其他产业拉开差距.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异军突起, 引起产业间结构发生变化, 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也反映出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图3 2016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产业聚类树状图2019年住宿和餐饮业出现下滑. 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产业数据聚类结果与2016年聚类结果有所不同. 结果显示, 农业、建筑业为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单独为一类, 其他产业为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的变化较为明显, 从2012年与建筑业为一类到2016年与其他产业为一类, 再到2019年成为单独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的下滑, 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方向, 反映出在国际风险不稳定性增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环境下, 住宿和餐饮业受到了明显负面影响.4 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9年相关数据,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人口加权变异法以及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的分解,得到以下结论:(1)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在空间分解方面, 区域间不平衡占主要原因.2008—2019年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地区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的稳定向好发展, 有助于国家制定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计划.(2)产业分解中, 工业贡献率所占比重最大. 在各个产业中, 工业贡献率的变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与敖荣军[21]的观点基本一致, 因此国家以及各省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重视工业的发展, 根据地区特点进行产业调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在重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产业结构升级, 建立长江经济带产业链,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不同时期下产业贡献率不同.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 长江经济带2012年、2016年以及2019年产业聚类树状图存在差异, 这是由不同的时代背景引起的. 例如, 2016年国家对物流产业的重视和扶持, 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得到明显提升;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国内经济受到影响, 住宿和餐饮业表现56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出与以往不同的下滑现象. 这些都体现出不同时期产业的动态变化与结构调整, 与时代发展特色以及政府政策息息相关, 另外国际环境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4)空间分解和产业分解具有耦合作用. 在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进行空间分解发现, 区域间不平衡是导致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在产业分解中区域间产业不平衡是导致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体现出空间分解与产业分解的结果具有耦合作用, 这种耦合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区域间不平衡问题的严重性. 在大力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重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关注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长远发展, 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辐射周边地区各产业协调发展. 在面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时, 要重视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发挥长江经济带地区点与面的协调作用, 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方面各地区要发挥地域特色,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地理位置优先发展优势产业,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同时,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三点启示:(1)区域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2)在区域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中如何寻求他们之间的平衡点及合理值域;(3)在区域不平衡逐步趋于稳定的境况下, 社会经济是否能保持长久活力.后续工作将针对以上问题, 深入探究长江经济带区域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参考文献:[1] 刘梅, 赵曦. 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 (9): 100−111.[2] 吴常艳, 黄贤金, 陈博文, 等. 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J]. 经济地理, 2017, 37(7): 71−78.[3] 晁静, 赵新正, 李同昇, 等.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灯光数据的比较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 39(5):92−100.[4] 丁如曦, 刘梅, 李东坤. 多中心城市网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驱动效应: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统计研究, 2020, 37(11): 93−105.[5] 王文鑫, 杨庆媛, 苏康传, 等.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及其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3): 519−533.[6] 周筱扬, 左国存, 周金城. 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4): 61−66+80.[7] 周正祥, 张桢禛. 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6 (11): 84−97.[8]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等. 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耦合协调的格局及其驱动力: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J]. 经济地理, 2019, 39(10): 94−103.[9] 张友国. 区域间产业转移模式与梯度优势重构: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20 (3): 87−99.[10] 巫强, 黄孚, 于涛. 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对三次产业协调度的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6): 1257−1267.[11] 吴传清, 龚晨.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工业集聚水平测度[J]. 改革, 2015(10): 71−81.[12]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与随机收敛[J]. 生态经济, 2021, 37(11): 46−53.[13] 靖学青.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 求索, 2017 (3): 125−130.[14] 陈全才, 张启良.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比较与协调发展对策[J].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0(3): 33−36.[15] Johnston J. Thei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69, 79(315): 601−602.[16] Dagum C.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J]. Empirical Economics, 1997, 22: 515−531.[17] Akita T, Miyata S. Spatial inequalities in Indonesia, 1996–2010: A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8, 138: 829–852.[18] 覃成林, 张华, 张技辉.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 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J]. 中国工业经济,2011 (10): 37−45.[19] 覃成林, 杨威.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分析[J]. 产经评论, 2012, 3(4): 115−124.[20] Akita T, Miyata S. The bi-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 of regional inequality based on the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J]. Letters in Spatial andResource Sciences, 2010, 3: 91–100.[21] 敖荣军.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20−424.。
国家中心城市,谁是下一个
国家中心城市,谁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愈加重要。
那么,谁会成为中国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呢?在中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一直被认为是国家中心城市。
但随着城市竞争的加剧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其他城市也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以下是几个有潜力成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1. 成都: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
近年来,成都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还拥有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和优质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2. 重庆: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作为中国内陆高速发展的城市之一,重庆在经济、交通和产业升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重庆还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提升,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重庆还是中国西部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
3. 杭州:杭州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的关键节点之一。
杭州是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众多的互联网和科技企业。
杭州还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和众多的历史名胜。
杭州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城市质量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4. 广州: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
广州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拥有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和先进的制造业基地。
广州还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广州加大了对创新和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成为了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城市之一。
4.2.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下节课再见!
西部
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矿 产资源丰富,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
三峡水利枢纽具有发电、航运、防洪等效益, 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重庆为中心形成电力、钢铁等工业中心
成都平原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
中部
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 温暖湿润,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
➢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 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
延的“工业走廊”; ➢ 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据图总结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
成渝
页码:16
长江中游
长三角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分布
据图总结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页码:9
▲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
▲长江水系地形图
据图总结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页码:10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布区
▲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水能资源)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分布(原料、能源)
页码:11
据图总结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②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页码:12
➢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经济带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 最丰富的地区,还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
页码:25
▲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分布示意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 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 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 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 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 作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_曾浩
收稿时间:2014-09-06;修回时间:2015-02-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7AJL013)作者简介:曾浩(1987—),男,湖北襄阳人,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E-mail:zenghaoxf@ 。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仍然具有巨大潜力,长江中上游地区是经济带发展的广阔腹地,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市场[1]。
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从1980年代就开始被提出,陆大道院士于1984年9月在乌鲁木齐召开的全国经济地理和国土规划学术讨论会上作了“2000年我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报告,在报告中初步提出“点—轴”开发理论和我国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T ”字型宏观战略[2],1986年5月正式发表在《地理科学》[3],这一主张被《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所纳入[4]。
1990年代长江经济带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实践中,但此阶段发展侧重点是从流域经济的战略高度,强调以浦东开发、三峡建设等大型工程为发展契机,重点是发挥上海对流域其他地区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依托沿长江沿岸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曾浩1,余瑞祥1,左桠菲1,丁镭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国湖北武汉430074)摘要: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总体上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再缩小的发展趋势。
长江经济带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值和低值集聚现象显著,“高高”集聚较稳定在长三角地区,“低低”集聚有向分散的趋势发展;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两个阶段市域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得出财政收入和人口密度在两阶段由第一阶段的负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财政支出在第一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负效应作用,经济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两阶段都起着正效应作用,两阶段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正效应都为最大,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正效应作用上升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作用最早在佩鲁(F.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中有解释,认为区位比较优势明显的地区容易出现 增长极。强劲的辐射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极化作用使资金、技术、产品、服务等 要素向该地区聚集,然 后 再 通 过 扩 散 作 用 将 经 济 驱 动 力 和 科 技 转 化 成 果 向 外 围 传 播。 弗 里 德 曼 (John Friedman)的核心 -外围理论则进一步成为分析空间经济辐射作用的主要理论,它可以解释地区之间或 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系[1]。目前,学术界对经济辐射作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 4种:一为主 成分因子分析法,甄峰等采用比较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对 99个样本县进行主 因子提取,度量了空间极化[2];二为空间自相关模型法,朱虹等采用绝对收敛模型,并引入空间自相关模 型,分析了中心城市的辐射性质[3];三为指数法,欧向军等利用“沃尔夫森指数 W”“崔王指数 TW”和“坎 贝尔 -张极化指数 GE”等,分析了区域的经济极化与演变趋势[4];四为场强模型法,方大春等利用断裂点 模型和“经济辐射场强 E”以及“辐射力 F”,研究了中心城市的影响力[5]。可以看出,多数学者采用指标 评价体系来反映辐射影响力,缺乏空间自相关模型的研究方法。其实,空间自相关模型可以以回归方法 的形式来弥补指标分析方法过于依赖指标权重的弊端。
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内部的国家中心城市上海、武汉、重庆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分别表现为扩散作用、极
化作用、极化作用,以及平均呈现出强经济影响型、一般经济影响型、较弱经济影响型。其中,中心城市对
周围城市的影响力呈现出一种扩散作用越大、产业分工越明显则经济影响强度越大的趋势,而产业分工
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扩散作用强,经济影响强度同时也受到地理位置和政策优惠等多重因素影
长江经济带三个国家中心城市 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比较研究
章晓英,胡亚琦
(重庆理工大学 经济金融学院,重庆 400054)
摘要:在辐射作用和引力作用的理论体系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引力模型,比较分析长江经济
带三大城市群(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内部的国家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在区域和产业上的影响力。结
响。因此,优化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提升城市的辐射扩散能力,并形成“东西互补”是长江经济带中心
城市以及周围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引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9)10-0071-10
一、引言
由于不同流域的均质性和非均质性、不同要素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长江经济带在上、中、下游分别 形成了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东中西三 大板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4年《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 三大城市群以更快的速度在经济、区位和产业上迅猛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一轴、两 翼、三极、多点”的新格局则进一步体现了这三大城市群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流域上的三大增长极。每个增 长极都有一个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影响力,反映城市之间物质、能量、人员、资金和信息交流的强度与范围。 其中,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尤其重要,各中心城市作用于周围城市的影响力不同,会 导致区域的经济增长呈不规律性,造成区域发展不一致。因此,分析这种影响力的差异有利于揭示各区 域发展不一致的原因。
Citationformat:ZHANGXiaoying,HUYaqi.Acomparativestudyoftheinfluenceofthreecentralcitiesin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onthe surroundingcities[J].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2019(10):71-80.
经济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年第 33卷第 10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issn.1674-8425(s).2019.10.009
本文引用格式:章晓英,胡亚琦.长江经济带三 个 国 家 中 心 城 市 对 周 围 城 市 的 影 响 力 比 较 研 究 [J].重 庆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2019 (10):71-80.
收稿日期:2018-07-25 作者简介:章晓英,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
72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http://clgsk.qks.cqut.edu.cn
二、文献综述
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取决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而经济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很多,主 要的表现方式可分为辐射作用和引力作用。
在现有研究中,一方面,有关研究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热点,但是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颁布以来,学者对国家中心城市的研究还比较欠 缺,而专门针对长江经济带上的城市群内部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研究更少。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城镇体系的 最重要的位置,是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中枢,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的枢纽,是科教、文化和创新 中心,具备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 。 [10] 另一方面,大多数学者研究影响力时采用的方法,如断裂点模 型[5]、经济辐射场强模型[11]、经济联系量的引入[12]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法[13]等,只单独在区域上或在产 业上对其进行研究,缺乏综合比较的分析模式,因为区域上的因素和产业上的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区 域城市辐射影响力的不同可能是因其城市产业结构的滞后造成的。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 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和引力模型,先分析城市之间的影响力大小,再分别在区域上和产业上探 讨城市群内部的国家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对 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