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学期备课
初一历史教案(优秀8篇)
初一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历史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我国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
夏朝粮食等的生产。
夏桀的暴政。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商朝统治区。
商朝的繁荣: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
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奢侈。
奴隶的悲惨生活:“人牲”和“人殉”。
通过的“商汤灭夏”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画,进行形象直观教学,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通过对商朝奴隶制文明的介绍,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奴隶制统治的残酷性,同时,还认识到奴隶社会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经济繁荣,它比原始杜会前进了一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
通过“司母戊鼎”等手工业精品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国家文物观念的教育。
教学建议知识分析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阶级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
夏朝出现了国家机构。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指导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才稳定下来。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重点分析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
因为商朝无论在农业,畜牧业还是在手工业方面都超过了前代,特别是商代的青铜器,从其铸造的精工、形状的繁多和花纹的精巧,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为全世界所有青铜器时代的文化所少见。
地位分析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他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开始了阶级社会。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讲解,是学生理解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朝代的更迭放入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虑。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和建设的特点,掌握统一中国的主要手段和建设成就
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和初步建设
教学难点:秦朝统一的手段和成就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秦朝的背景及秦始皇的统一中国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新旧交替(10分钟)
教师用PPT等多媒体展示秦朝的建国过程,让学生了解秦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诸侯
国的动向。
三、一统天下(15分钟)
教师讲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手段,如推行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修筑长城等,并请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四、万里长城(15分钟)
教师介绍大秦明长城的建设情况及作用,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五、秦汉文化(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文化特点,如秦文字、秦俑等,引导学生思考秦朝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秦朝的统一和建设特点,掌握主要手段和成就,培
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修养。
但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并运用所学知识。
初中历史备课教案的范本
初中历史备课教案的范本
教学目标:
1. 掌握秦朝的建立及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
2. 了解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
3. 了解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
2.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
教学准备:
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的动荡局势。
2. 激发学生对秦朝兴起和统一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入探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秦朝的兴起和统一过程,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
2. 分析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三、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探讨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秦朝的兴起和统一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秦朝统一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秦朝兴起和统一的文章,总结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复习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秦朝的历史。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教案(全套)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教案(全套)一、教材分析本套教案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参考教材为《初中历史七年级》。
该教材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内容由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点组成,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
2. 掌握古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教学内容:-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理环境。
- 古代华夏族的发展和特点。
- 古代文化的遗产和代表作品。
第二课:夏商周的兴衰教学目标: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特点。
教学内容:-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 人物:大禹、商纣王、周武王等。
- 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艺术成就。
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教学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 人物:孔子、墨子、荀子等。
- 思想文化变革和学派兴起。
第四课:秦汉时期教学目标:理解秦汉时期的统一和文化发展。
教学内容:-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影响。
-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 文化成就:长城、汉服、汉画等。
第五课:志存高远的长安城教学目标:了解唐朝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教学内容:-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 大唐帝国的疆域和贸易活动。
- 文化成就:诗词、科举、唐画等。
第六课:五代十国的割据教学目标: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
教学内容:-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
- 各国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 社会经济的变革和文化的传承。
第七课:宋朝的辉煌教学目标:理解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教学内容:- 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 化学、机械、造纸术等科技发明。
- 文化成就:宋词、茶艺、南宋画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地图等多媒体工具,直观展示历史事实和地理环境。
2024最新-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1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11篇七年级历史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
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
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
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7年级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
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作为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欢迎大家查阅。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兰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对历史文物价值的讨论,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趣,养成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的原因分析,使生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
难点: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成就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王羲之的故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问学生,有哪些同学学过美术、音乐、书法?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乐器、书法作品?而引入本课。
二、战国编钟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编钟图,谈谈发现。
抽学生讲知音的故事。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先阅读教材、观察书上的图,谈谈有什么感想。
教师将知识要点落实在教材上。
突出其在雕塑的崇高地位。
四、王羲之的书法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仔细观察书上的字帖,让学生畅所欲言。
抽两个学生来讲王羲之的故事。
谈王羲之的品格。
五、顾恺之的绘画阅读教材,找出要点。
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观察两幅名画,体会之。
补充讲“三绝”。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
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
(嘉峪关、鸭绿江)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有序落实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还应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尤其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中国古代史部分,教学中利用相关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课程,由于小学没有开始历史课程,大部分学生历史知识匮乏,再加上中考采用开卷考察形式,主观上学生对历史学科也不够重视,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首先要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尽量采用探究性教学法,课堂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可利用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中国古代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本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主要进程、基本历史人物和事件。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教材的第21课活动课更是在一定层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学生应识记或再现历史事件。
2.教师应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形成历史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小论文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个人要求正所谓“学到老,活到老”。
因此一定要坚持终身学习。
现实中,学情在发生变化,课程标准和中考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教学工作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要想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历史老师一定要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要求。
1. 提高自己的历史专业素质,加强学习,不仅要认真涉猎历史学科专著而且还要研读教法学法方面的文章,不放弃一切充电的机会。
2. 教学中应勇于创新,探索出学生喜爱、课堂教学效率高的教学方法。
3. 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而且还要让学生有优异的历史成绩。
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备好课,上好课,打造高效课堂。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教材概况本教案设计适用于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本教材涵盖了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册历史教材,使学生对人类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世界文明史的基本概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2. 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3. 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古代罗马的兴衰、亚历山帝的征战等。
教学方法针对上述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 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听资料配套教学法:利用相关视听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历史。
教学步骤本教案设计的教学步骤如下:1. 热身活动:通过展示多样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猜测。
3. 正式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示范,结合相关的视听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 课堂练:安排一些小组活动或者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巩固研究内容。
5. 总结回顾:对本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6. 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1. 学生作业的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口头答问的评价:课堂上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评价他们的理解能力。
3. 课堂小组活动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案【8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一、自学讨论,预习提纲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a、食物b、四肢的进化c、大脑的进化d、劳动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a手脚有明显分工b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c懂得人工取火d过着群居生活7、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人工取火御寒c过着群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a石器b木棒c火把d弓箭9、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1a2b3d4d5a6c7b8d9b二、分组交流,展示提升。
2024年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9篇
2024年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9篇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1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崭新的—学年度第一学期如约而至。
为有序高效开展好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工作,特制定如下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重视双基,强化对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及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二、工作目标1、进一步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外延,最大限度落实课标的要求。
2、全面系统研读初中全部六册历史教材,提高备课组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
3、探索开展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的研究,让学生尽快接受并适应初中生活,推动学科教学工作的进展。
4、探索“班班通”条件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拓展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
5、整理下发《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电子版教学案,在个性化修改的基础上加以充分利用。
6、开展备课组内观课议课活动,藉此提升组内成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7、全面铺开“一科一品”活动,在初一年级试点“课前说历史”活动。
三、具体措施及安排1、组织本组教师商讨备课组学期工作安排,并于开学一周内形成书面的备课组和个人工作计划。
2、组织本组教师抓住开学伊始的契机,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吃透《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中蕴含的先进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为起点和归宿,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3、搞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
确定主题,明确分工,认真钻研教材,探讨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从教与学的细节入手,运用集体的智慧打好团体战,提升备课组的整体水平。
4、配合协作组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意识,逐步了解一些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5、开学一周内下载整理凝结全市骨干教师智慧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电子版教学案,并发至组内每位教师的邮箱。
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5篇)
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5篇)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5篇)每个历史老师要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篇1【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小结。
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编写自己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4.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5.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篇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分封制的简况。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初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案(15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15篇)七年级历史教案(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七年级上册历史集体备课计划
七年级上册历史集体备课计划目标本备课计划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掌握上册历史课程的关键知识和技能。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将提供一系列活动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单元一:古代文明研究目标- 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 掌握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分析古代文明的重要影响教学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并提出问题- 观看相关视频和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设计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古代文明的重要影响资源- 图书馆资源:提供相关书籍和参考资料单元二:世界地理研究目标- 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和术语- 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熟悉不同地理特征的地区和国家教学活动-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熟悉当地的地理特征- 使用地图和地球仪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构造- 设计小组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资源- 地图和地球仪- 实地考察点的安排和许可单元三:人类文明的发展研究目标- 掌握人类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分析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理解人类文明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教学活动- 观看纪录片和影片,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举办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某个重要事件或发明展开讨论- 设计艺术作品展览,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人类文明的理解资源- 纪录片和影片- 艺术材料和展览空间总结本备课计划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帮助七年级学生全面掌握上册历史课程的关键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体验,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研究成果。
2024—2025学年(上)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2024—2025学年(上)初一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中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情况分析今年初一学生情况极为复杂,学生差异性大,学生层次多样化,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历史兴趣。
其次由于部分学生年龄小,基础不一样,理解、记忆能力相对较差,对历史课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特别注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学习莫基。
二、教材分析初一《中国历史》(第一册)共二十一课内容,分为四个单元,介绍了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国历史》六年级上册介绍了在中国古代史的大部分内容,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一定的失误,在整个初中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学习和全面认识中国的国情,显得更为重要。
今年是历史教材2024版使用起始年,新教材中一些关键概念、教学目标等都有所变化,教学中要注意按照《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导向制定学习目标,融合现代多媒体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初一中国历史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能力达成目标: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七
年
级
历
史
备
课
本
学校:小屯一中
班级:____
姓名:____
七年级历史学期备课
-、教学目标
1、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上,要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历史是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主要讲述了远古人群的生产,生活及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
3,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分四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华夏之祖为课题。
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实际涉及“朝代的更替”和“改革”等多个主题。
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科书对秦汉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及经济,文化,外交的情况做了阐述。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主要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的情况。
三.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经历了由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历史又是新课,教材内容比较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可能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
.有的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
学生上课时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纪律较好,但思维不够灵活,且有个别学生上课睡觉。
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
自觉性较差。
大部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
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还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五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
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七、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44课时,每周2课时。
各单元具体课时备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