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戏剧”——张爱玲电影编剧作品《小儿女》解读
怨恨与救赎——张爱玲《小团圆》作品中内省式叙述分析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怨恨与救赎——张爱玲《小团圆》作品中内省式叙述分析龙小芳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张爱玲属于海派作家,其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多采用第三人称去进行描写刻画,其笔下有许多栩栩如生的悲苦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可以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揭示主人公的处境和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而在《小团圆》这部作品中,张爱玲一改往日做派,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内省式叙述方法,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张爱玲在这部小说中的叙述方法,以此来理解她这一改变的原因及用意。
关键词:张爱玲;小团圆;内省式叙述作者简介:龙小芳(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30-02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张爱玲,现代作家,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但命运坎坷,在孤寂中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
坎坷的经验经受住了历史检验而赋予她的定位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区别于当代的任何一个作家。
虽然张爱玲离我们而去已经有很多年,但是张爱玲独特的写作特色及作品的光辉依然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闪耀,她的作品的价值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而是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展现出了独特而长久的价值,这一现象也是对张爱玲作品价值的明证。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反讽意义,超脱了一般文学作品“小我”的浅吟低唱,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对现代文学的建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金锁记》、《半生缘》、《色戒》、《倾城之恋》及本文的所探究的《小团圆》都是她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可以说没有大量地读过张爱玲的作品是不能深刻地理解张爱玲的,张爱玲的笔下对当时社会的各种现实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读张爱玲的作品时,她更多以第三人称去描写,没有夹杂太多的情感色彩。
但在《小团圆》中,则用了一种内省式叙述,与她其她的作品有一定的区别。
作者抑或工匠——张爱玲的电懋剧本
在不同的公司会根据不同的观众定位,对改编作品和
玲只需步武前集成功经验即可.本片中一群明星演员, 光芒足以掩盖明星编剧。根据王夭林的口述证实。因
为张不熟悉粤语和当时香港的情况。该剧本宋淇等出
改编方式有所选择.如中联和新联改编大量19世纪 中后期外国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品,如托尔斯泰、狄更 斯、德莱塞、莫泊桑、易卜生等及五四新文学作品中 以反封建为主题的作品,考虑粤语片的观众多为妇孺, 往往在改编时作中国式的通俗化。同样由沪来港游走
without Tears:《人 Dorothy
960年以前的四个剧本不管是改编还是原创,张
爱玲写得较为舒展、从容。而属于晚期创作的<~曲
难忘》《魂归离恨天》与电懋渐显的颓势相应。失之仓
促粗糙。1 957年的《情场如战场》是电懋赢得招牌的 三部电影之一(另外两部是《金莲花》和《四千金》), 剧本中女主人公对男性擒纵描写之大胆。可在张爱玲 多部小说中看到类似人物。《人财两得》通篇没有冷场, 女主人公的世故、做作与无奈也直逼旧作《太太万岁> 中的女主人公陈思珍。至于《六月新娘》,后世有些差 评,如香港影评人舒琪征引主演葛兰的回忆“影片的 剧本是张从美国邮寄回来的。本身就写得不完整,导 演唐煌几乎是完全按照着原著拍摄的。”舒琪认为“不 到影片的一半.剧情便完全无法发展下去,要不断加 插梦境、香港风光的旅游片段来充塞时间”。"由影片
为电懋)剧本编审委员会四个编审人之一(其他三人为宋淇、姚克、
【摘要】
张爱玲的电懋剧泰。并不能与她20世纪40 年代的文学成就相提并论,基于谋生的写作
目的和对电影大众商品本质的自觉.其剧本
孙晋三)而实际为主编审务者的宋淇,为其进行剧本创作。∞1955 年至1963年间,张为电懋撰写了十个电影剧本,按公映时间为:《情 场如战场》(1957)、‘人财两得》(1958)、<桃花运》(1959)、《六 月新娘》(1960)、《南北一家亲》(1962)、‘小儿女》(1963)、《一 曲难忘》(1964)、《南北喜相逢》(1964),另有《魂Ⅱj离恨天>没 有开拍.《红楼梦》剧本下落不明。1964年6月,电懋老板陆运涛
张爱玲小说叙事的艺术特色
张氏叙事的艺术特色一、苍凉之美:虚无的末世情绪一种颓败、衰朽、毁灭、悲凉的末世情绪,一种巨大的虚无感在《传奇再版的话》中说:偏爱“凉”字1、主题:写都市世俗生活传奇,表现文明与人性衰落的挽歌、哀歌。
受现代文明侵蚀,封建秩序、封建文化衰落中的苍白人生与腐朽人性,也可以说是乱世中旧文明的苍白。
与30、40年代的都市小说主题都不同:与现时代保持着距离,是被现代文明侵蚀、又被现代生活遗忘的幽闭的死水;用细腻的笔调刻画幽闭世界中人性变异的微澜,留下的是一幅幅古老文化衰败的缩影。
2、人物:多为旧式家庭的“怨女”“怨妇”以女性视角观照都市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性别意识。
(1)“绣在屏风上的鸟”是张爱玲女性的核心意象。
“永远桎梏中的双翅,永远想象中的飞翔”,比笼中鸟更让人绝望,象“钉死的蝴蝶标本”,鲜艳而凄怆。
(2)女性通过爱来谋生,爱情、婚姻的荒诞性、千疮百孔。
追求人生幸福,向往文明生活,但旧式的文化修养、传统的妻道训练、乱世中无以自立的生存环境,使她们不能获得独立的人格与自立的本领;都把婚姻作为了人生的出路,新旧女性经历不同,但都走了“做女结婚员”的同一道路。
(3)大量展示了具有现代都市女性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恶劣的生存状态。
对男性的贬抑:“反父权书写”大批遭贬抑的男性形象。
分两类:形体残缺(《金锁记》中的二爷)与精神残障——没有生命、情感和力量,没有逃遁的梦想。
对于男性的贬抑,阉割去势的书写,使张爱玲的小说叙述构成最能颠覆父权的笔法之一,表达了张爱玲独特的女性性别意识。
破解女性神话比较:不同于五四以来的其他女作家:不写冰心式的理想的“淑女”;丁玲的“叛女”(与男性中心社会对抗);萧红的“愚妇”。
也解构男性世界,不刻意对抗男权中心,她突出解构的是现代女性的神话。
从俗世人生入手,主要从两性关系切入,呈现女人的生存困境。
她笔下的女性悲剧没有崇高与悲壮,只有生存的琐屑、无奈与苍凉。
女性诗意的梦想在庸俗平常的日子里幻灭。
女儿身世太凄凉——张爱玲文本中闺阁女儿命运解读
女儿身世太凄凉———张爱玲文本中闺阁女儿命运解读刘洋(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南常德415000)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以自身的女性生命体验和理性思考写出了自然性别给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幸,展现了“五四”妇女解放运动后闺阁女儿们的真实生存处境,从民族文化深处揭示出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宗法文化对女性精神与命运的奴役,解构了“五四”女性解放的神话。
关键词:闺阁女儿;生存处境;宗法文化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743(2019)06-0095-04The Daughter ’s Life is too Bleak———Fate Analysis of Boudoir Daughters in Zhang Ailing ’s Text LIU Yang(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 ,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de ,Hunan 415000)Abstract :Zhang Ailing is a modern writer with a mature female -consciousness.With her own female life experience andrational thinking ,she writes all kinds of misfortunes brought to women by natural gender ,reveals the real living situation of boudoir daughters after the May 4th Women ’s Liberation Movement ,reveals the slavery of women ’s spirit and destiny by patriarchal culture centered on patriarchal culture from the depth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deconstructs the fairy tale of women ’s liberation during theMay 4th Movement.Key words :boudoir daughter ;survival situation ;patriarchal culture收稿日期:2019-04-01作者简介:刘洋,1981年生,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爱玲小 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 要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是红极一时的才女,她在当时文坛上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
她的作品时至今日仍在两岸三地的文艺界受到广泛的关注。
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剧色彩,“因怨而心理变态”的曹七巧、“因怨而自私矫情”的白流苏、“因怨而精神扭曲”的顾曼璐、“因怨而自甘屈从”的葛薇龙和“因怨而自甘妥协”的顾曼桢,这些怨妇形象“怨”的表现形态各异,但其悲剧结局却是一致的,她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对女性无情的生理戕害和心灵摧残,同时也是对女性“原罪意识”的展露和鞭挞。
张爱玲对这些女性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悲凉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她小说中女性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追求和对深度人性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怨妇AbstractIn the1940s, Zhang Ailing was a talented and outspoken .She was a famous writer with a legendary life in the literary world. Her works own widespread concerns .Her works today are still gaining world spread concerns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both in the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 The women in her works filled with tragedies, "Tragedy because of hatred and psychopaths "Cao Qiqiao" because of hatred and selfish sentimental" Bai Liusu" because of hatred and spirit distortion "Gu Manlu" because of hatred and since Kennedy selves" Ge Weilong and "because of hatred and Kennedy compromise" Gu Manzhen. These scorned women express the "blame" forms in different ways; otherwise, their tragic outcomes are consistent. All their miseries reveal the ruthless of China's feudal family system on female of that day, both in their physic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Also, their miseries shows the reveal and scourging of "original sin consciousness" of women, Zhang Ailing shows her great sy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for the deeply loneliness and sadness of those women's inner space, The value of the women in her novels exists in the pursui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pth of human values.Key words : Zhang Ailing; female; scores womenThe Analysis on Image of Women in the Novel of Zhang Ailing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题目(中英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一、出身于下层社会的女人们 (1)(一)因怨而心理变态的曹七巧 (1)(二)因怨而自甘妥协的顾曼桢 (3)(三)因怨而精神扭曲的顾曼璐 (4)二、跻身于小资产阶级的女人们 (5)(一)因怨而自甘屈从的葛薇龙 (5)(二)因怨而自私矫情的白流苏 (7)三、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价值意义 (8)(一)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追求 (8)(二)对人性深度的探索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2)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张爱玲的童年少年经历与其创作的悲剧意识
浅谈张爱玲的童年少年经历与其创作的悲剧意识“Long, Long 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里我最心爱的那故事。
许久以前,许久以前……”(《金锁记》)是已经很久了,张爱玲魂归大海都已经十年余了;她的传奇小说,她的传奇生涯,是一个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也是一个个有着悠长悠长回味的故事。
她那些饱含苍凉的故事,总是带着几丝淡淡的愁绪,总是蒙着几分隐隐的悲情。
我总是感觉到,那些故事从辽远的地方向我扑来,我不由启口:“在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东方,在中国的上海,有一个女孩子,她每一天每一天都在做着她的天才梦……”(《流言天才梦》)一张爱玲的童年生活1920年代的上海,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好一派富贵景象。
但在这宁静的繁华中其实蕴藏着深深的危机,时代的大变革将在其中发生裂变,这一隅的宁静渐渐地只是表面的装饰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大时代的破坏与变动中,巨大的列车轰鸣而来,把每一种别样的声音都融成它自己的声音,这是无法抗拒的,任何人也阻止不了。
张爱玲就出生在中国这个激流洪涛般的大时代。
那是一个秋天。
秋天一般给人净朗怡人的感觉,但1920年的初秋却微雨初凉、毫无生气,是阴沉沉、懒洋洋的。
9月30日,张爱玲降生,父母为她取了个小名,叫小煐。
她的生活也许就像这天气一样,一开始就带着降色的沉哀。
张爱玲生在民国,无缘得见外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等辈在时代的洪流中弄潮的风姿,她对生活、对世界的最开始的感受来自家庭。
而家庭给她的最早的印象是父母之间的不和谐,这对她后来人生的影响之大是难以想像的。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一生落寞守成、碌碌无为,与在史书上留名的李鸿章、张佩纶等的辉煌生涯形成强烈反差。
张廷重生于1896年,没多久清朝就灭亡了,他成了一个出身豪门贵族、身带“皇”气的遗少。
他拼命玩乐,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在醇酒妇人中碌碌一生。
他身上的恶习,如赌博、抽大烟、嫖妓、养姨太太等等,不一而足。
而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虽然出身传统的官宦世家,思想上却因为清末民初民主自由气氛和五四风潮的熏染而极为开化,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
[张爱玲,特征,作品]张爱玲作品的电影改编之特征简析
张爱玲作品的电影改编之特征简析杜甫曾有诗:绛唇珠袖两寂寞,未有弟子传芬芳。
这两句杜诗也许可以大致描绘出张爱玲作品的电影改编现状。
1 倍受青睐与难获好评张爱玲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或话剧、舞台剧的频率之高、数量之多,在现代作家中可谓名列前茅。
她的名字像一块金字招牌,成为了这些改编之作的卖点和票房的保证。
由于影视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优秀剧本却严重匮乏,于是许多电影人纷纷把目光投向名家名作,这也恰恰反映出当前电影人和剧作家们原创力水平的下降。
文字越好的小说往往越难被拍成电影。
很多名著经过影视改编都难逃被苛责的命运,张爱玲的作品尤为明显。
她的文字辨识度很高,故事情节通常具有传奇色彩,字里行间又注重人物的心理探究,有时还于不经意间加入一两句俏皮话或是冷嘲热讽。
从表面上看,她的作品好像无论怎么演都会出彩,事实上其中有着种种难以转换和互译的视觉影像因素,这样的情况导致很多改编电影空有其形,而无其神。
新瓶装旧酒,谈何容易?稍不留神,就会沦为画虎类犬、画蛇添足。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张迷们对张爱玲及其原著的狂热使得他们对改编电影的要求极高,而一般人对电影的要求又高于电视剧或其他新艺术形式。
故若无用心对待艺术的态度来进行改编和再创作,自然很难得到认可。
2 电影改编的局限性细心的人会发现,张爱玲作品的电影改编者无一例外地属于港台导演,相形之下,大陆电影圈对她的作品则显得十分漠然,大陆影人从未尝试涉足改编张爱玲的小说。
与此同时,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大陆的张热可谓来势汹汹,张爱玲作品不断被重印和再版。
在这样热闹的对比下,更显出这个现象的奇特之处。
究其原因,可能不外乎政治二字。
与胡兰成短暂的婚姻使不懂政治亦不问政治的张爱玲恰恰陷进了一个笼罩终生、难以驱散的政治阴影。
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张爱玲的创作专注于上海这一国际化的殖民都市,抗战期间沦陷的孤岛,所以无论她怎样超脱与淡漠,笔下人物的情感、生活与命运总是难以脱离政治的深刻影响。
母爱的“戏剧”——张爱玲电影编剧作品《小儿女》解读
己口1 3母爱的“戏剧”——张爱玲电影编剧作品(OJgL女》解读■王宇平1955年,张爱玲因宋淇的引荐加入国际电影公司(该公司1956年改组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和宋淇、姚克、孙晋三一起成为该公司“剧本编审委员会”委员。
同年秋,张爱【摘要】玲即移居美国,但这并不妨碍她由此开启了长达七八年[11之久的电懋编剧生涯。
在张爱玲为电懋公司所编电影剧本的序列中,本文围绕张爱玲在电懋公司的晚期编剧作《小儿女》是较为晚期的作品,其创作时间应为1961年底至品《小儿女》展开,详细考证梳理该片编1962年初张爱玲再度居港期间口1,此可参考1961年9月12剧时间、源起,与影片《哀乐中年》的关系等,并从“母女关系”的角度全新解读日张爱玲致宋邝文美函,她在信中告知下月来港消息时提及:“反该影片。
文章认为影片中缺席的亡母恰是正我一住定下来就得忙着想OJ',JL女》的剧本,以后尽有长谈左右剧情的关键人物,主人公全家因之笼的机会”pJ。
此外,1962年9月,电懋公司的刊物《国际电影》罩在一种不健康的“戏剧化”的母爱氛围上就刊出《小儿女》宣传剧照,11月已有预告广告,香港电影中。
即使在商业应景之作中,编剧张爱玲史家罗卡据此推测:该片可能在1962年9月至11月间就已拍仍表达出自己的独特关切,并在情节铺展摄完成‘41。
中表达了她对“母爱”问题的洞见与反思。
【关键词】为“女儿”的奉命之作张爱玲香港电影《小儿女》母爱影片《小儿女》的拍摄源起,是一番曲折世事:当时身为电懋当家影星的女演员尤敏(1 936—1 996)与其母打官司,引起社会哗然。
影坛“玉女”尤敏挑起养家重任,供养两个弟弟赴美留学,孰想其母竟然一昧偏心,对其索取无度。
1 962年2月,尤敏与母亲因金钱问题对簿公堂,最终虽获胜诉,但在“百菩孝为先” 的华人社会里,其清纯可人的“玉女”形象不免受到影响。
为挽回形象,身为电懋公司制片主任的宋淇邀请张爱玲为尤敏量身打造影片。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她洋溢着青春气息,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在“存天理,灭人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被束缚的“灵”与“肉”———以“小的儿”的女性形象为例
被束缚的“灵”与“肉”———以“小的儿”的女性形象为例作者:李小茜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8期天津著名作家林希写了一部小说《小的儿》,故事通过侯氏买办家族的兴衰史与“小的儿”的斗争史两条交织的主线来观照历史,以家族群像反观天津世像。
这部文学作品塑造了一位八面玲珑的“小的儿”形象,道说了一部天津卫侯氏家族的恩怨情仇。
作为一个新旧时代交替的“妾”,“小的儿”宋燕芳通过自身的努力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秩序,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中国社会文化激烈动荡时期的一个婚恋脚注。
一、被屈辱的“小的儿”一部中国封建史,即是一部女性屈辱史。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语境中,“女性”一直是作为“第二性”被压迫、压抑的群体呈现于各类文本之中,她们的肉体与灵魂通通被打上了深深的男权烙印。
女性对于男权社会而言,一直是一个卑微的话语存在。
“小的儿”是小说中宋燕芳的代称,她与“我”的母亲大家闺秀马官南是一组对照的称呼。
互为对照的称呼关系展示了现代与传统的内在逻辑冲突,这种冲突带有儒家传统秩序的解构意味。
马官南是侯家四八三十二大轿迎娶回来的,而宋燕芳是自己投怀送抱跪进门的。
“小的儿”的最初出现并没有打破买办之家出身的父亲与书香世家出生的母亲之间的婚姻契约,而离开侯家之后被称为“宋小姐”的宋燕芳也恰似一个没有终点的悲剧继续循环着历史的使命。
“小的儿”是一个带有秩序排位顺序的称呼,包含着明显贬低的意味。
“小说中的‘小dir’表示一种轻蔑,根本排不上号。
”①宋燕芳是一个戏子,是奶奶的干女儿。
马官南是传统大户人家的小姐,是儒家仁爱文化与礼教文化的化身。
“小的儿”是一个卑贱的存在,是一个在侯家被人正面称呼都无法实现的小人物。
按照本尼迪克特的说法“一种文化就像是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一种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模式。
每一种文化中都会形成一种并不必然是其他社会形态都有的独特的意图。
”②“小的儿”是封建社会家长制和门当户对观念下被忽视、不耻的产物,她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媒妁之言,沦到侯家当妾,生活如履薄冰,尝遍人情冷暖。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作者:毛尖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0年第02期张爱玲看《万家灯火》,认为其中演得最好的不是蓝马,不是上官云珠,而是一个在银幕上只有几秒时间的女佣。
张爱玲的这点意见,应该是“参差”的一个表达,就像她一边喜欢中产阶级,一边也让中产阶级露马脚。
不过,对张爱玲的态度,不知是受了“祖师奶奶”名头的镇压,还是因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观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赞叹。
这让我在看完她的剧本,比如,《小儿女》和《一曲难忘》后,内心非常惶恐,怎么我读不出这两个剧本的好?真的读不出,除了一两处“只有几秒时间的女佣”。
《小儿女》中的后母,《一曲难忘》里的亲娘,这两个人物,像是张爱玲的,其他,从故事桥段到人物性格,都简易到了没有面目。
那么,先来说说这两个妈。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后妈”和“亲娘”区别不大。
曹七巧不去说她了,《倾城之恋》中,流苏的母亲白老太太算是正常,但流苏心里很清楚,“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
”反而,对于庶出宝络的婚事,白老太太倒是很上心,就怕落人闲话。
所以,张爱玲小说中的妈,包括爸,突出的性格就是自私。
《连环套》的结尾,有人向霓喜求亲,虽然霓喜也到了曹七巧当婆婆的年龄,还是以为对方是冲着她来的,等到明白人家指望的是她的女儿瑟梨塔,“膝盖骨克啦一响”,觉得有点什么东西破碎了。
看过《小团圆》以后,知道张爱玲心中的“母亲”概念,早在后妈出现前,就破碎了。
而她的作品中,更是没一个年长的好女人。
给葛薇龙拉皮条的是她姑妈,给范柳原拉皮条的徐太太也发了福,川嫦啊,绫卿啊,小寒啊,振保啊,看着都有一个不错的母亲,其实全部千疮百孔,不是对责任麻木不仁,就是向子女勒索感情。
所以,《十八春》里,曼璐母亲的作风,在张爱玲的“母系社会”里,算不得无情。
这样,当《小儿女》中的邻居后母登场,做的那点恶事也就是不让继女吃饭只让继女干活,当《一曲难忘》中的亲生母亲登场,敦促女儿找有钱人,背着女儿跟人借钱,协同坏人把女儿往深渊里推,我们不仅觉得熟悉,甚至还感到那么点亲切,嗯嗯,张爱玲的世界里,就应该生活着这些人。
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母爱”
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母爱”【摘要】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母爱”是一个重要主题,贯穿于整个作品。
母爱在剧本中不仅仅是一个情感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和精神的体现。
通过对母爱的表现,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家庭、女性角色以及主题的态度和思考。
母爱在剧本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通过对母爱的刻画,展现了不同角度和层次的母女关系,从而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
观众通过对母爱的感悟,不仅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反思。
母爱在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深刻意义和影响,不仅体现在情感层面,更体现在对艺术表达和生活态度的影响上。
母爱,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感动。
【关键词】张爱玲、电影剧本、母爱、象征、表现、女性角色、家庭关系、主题、变化、发展、意义、观众、启示、艺术表达、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张爱玲电影剧本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被改编成了多部电影,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张爱玲的电影剧本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深受观众喜爱。
在这些电影剧本中,母爱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主题,它贯穿始终,为故事增添了深刻的情感层次。
张爱玲的电影剧本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了母爱的力量和温暖。
她通过母亲角色的形象来传达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展现了母爱的复杂性和矛盾之处。
在张爱玲的电影剧本中,母爱常常是一种温情脉脉的关怀,也可能是一种默默付出的牺牲,展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奉献。
通过对张爱玲电影剧本中母爱主题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塑造角色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和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母爱在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表现形式各异,但都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感受和震撼。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母爱的深刻力量,以及它对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母爱在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体现不仅让我们感叹母爱的伟大和纯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类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母爱”
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母爱”【摘要】张爱玲在电影剧本中对母爱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母亲形象在她的作品中被塑造得丰满而真实,展现出母爱在角色关系中的作用和情节发展中的重要性。
母爱不仅是影片中角色命运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与其他主题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对母爱的描写,张爱玲呈现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使观众在影片中产生共鸣。
母爱主题的深刻意义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角色命运的转折中,也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和启发。
通过张爱玲电影剧本中母爱的呈现方式和深刻意义,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母爱在人类情感世界中的重要性。
母爱这一主题在张爱玲电影剧本中得到了生动而丰富的表现,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电影剧本、母爱、角色关系、情节发展、主题、角色命运、呈现方式、深刻意义、共鸣。
1. 引言1.1 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母爱”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母爱”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
在她的作品中,母爱往往以各种形式和角度呈现,展现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关系。
母爱在张爱玲电影剧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影响着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深刻影响着整个情节的发展。
张爱玲通过对母爱的描绘,探讨了家庭、爱情、人性等多个层面的议题,使得母爱这一主题在电影剧本中显得特别丰富和引人深思。
在本文中,将通过具体分析张爱玲电影剧本中母爱形象的塑造、母爱在角色关系中的作用、母爱表现在情节发展中的重要性、母爱与其他主题的关联以及母爱对角色命运的影响等方面来深入探讨张爱玲电影剧本中母爱的呈现方式和意义,以及这一主题对观众的共鸣产生的影响。
2. 正文2.1 母亲形象在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塑造母亲形象在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塑造是非常丰富复杂的。
张爱玲在她的电影剧本中经常通过母亲的形象来探讨家庭关系、爱情和人性等主题。
母亲的形象往往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角色,既具有慈爱和关怀的一面,又可能有严厉甚至残忍的一面。
在《色戒》中,母亲对女儿的戒备和控制正是导致了女儿误入歧途的原因,而在《梅兰芳》中,母亲的支持和理解则成为主人公成功的力量源泉。
张爱玲《小艾》艺术特色分析
张爱玲《小艾》艺术特色分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张爱玲《小艾》艺术特色分析张爱玲《小艾》艺术特色分析【张爱玲《小艾》内容简介】《小艾》讲述的主要是小艾的故事,女佣小艾自幼被卖进上海的席家,连父母和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饱受老爷太太和其他仆人的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