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浙教版语文四下《登山》word教案3

合集下载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登山》教案三篇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登山》教案三篇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登山》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登山》既是一篇训练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作品,又是一篇激发学生从小不怕困难,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好范例,使学生不管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都有所受益。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2、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3、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

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1)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2)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①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

语文知识点春浙教版语文四下《登山》word教案3-总结

语文知识点春浙教版语文四下《登山》word教案3-总结

登山教学目的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4.继续培养阅读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涵义。

教学难点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示课题,引出问题1.教师:谁把课题补充完整?(列宁去登山。

)列宁登山时,走了两次险路。

列宁登山,饱览了日出的景象。

2.教师:列宁去登山,为什么要走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的小路?大家读书。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指名读书。

2.找出从哪儿到儿是写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课文哪些段落是叙述列宁第二次走险路的经过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分段读书、想段意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完。

第二课时一、分段读书,概括段意1.读第一段,说段意。

第一段的段意是: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2.读第二段,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

体会列宁的品质。

(一)用笔在书上划出描写小路“险”的句子。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看图,理解峭壁、深渊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峭壁?什么是深渊?(像墙一样陡的山崖就是峭壁;深渊是指很深的水。

)教师:走这样的险路,一失足就会粉身碎骨。

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地决定走这条小路。

(3)和列宁同行的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有什么表现?读书上的句子。

(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

)(4)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巴果茨基心里怎么样?用词语概括他的表现。

(害怕)(心惊胆寒)(提心吊胆)(5)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划出描写列宁走这条险路时的词语。

(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划的词语有: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列宁头昏目眩了;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动。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登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登山所引发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联想等方式,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登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

(2)如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图片中的登山场景,激发学生对登山活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登山》,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并和同桌分享。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登山》。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登山的短文。

2. 拓展作业: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登山的经历,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登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对问题的思考程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拓展活动评价:关注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登山活动的感悟和体验。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登山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登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登山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相互协作、互相支持。

3.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登山的基本知识:登山装备的选择、登山路线的规划、登山的安全常识等。

2. 登山技巧的培训:如何使用登山器材、如何应对山难、如何保持体力和呼吸等。

3. 团队合作的培养:集体登山的纪律要求、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与协作、集体行动的协调等。

4. 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的训练:如何面对登山的困难和挑战,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和节奏等。

5. 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育: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做到文明登山,如何尊重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登山的知识和技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登山的各个方面。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使用登山器材,如何应对山难等。

3. 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登山的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登山的技巧。

4.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登山经验和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5. 实地教学法:组织学生到实际的登山地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登山的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登山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3. 学生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4. 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登山的知识和技巧。

2. 第二课时:演示如何使用登山器材,如何应对山难。

3. 第三课时:模拟训练,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登山的技巧。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登山经验和心得。

5. 第五课时: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到实际的登山地点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1. 教具:登山知识PPT、登山器材、模拟登山环境等。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登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2.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2.2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情节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团队活动和讨论。

3.2 教学手段1. 课本:提供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 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

3. 黑板:用于书写生字词和重点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提问学生对登山的了解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课文学习1. 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 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部分的重点内容。

4.3 生字词学习1. 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2. 让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4.4 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登山经历或对登山的向往。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抄写生字词。

2. 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

5.2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书写规范。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登山的安全知识和技巧。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登山地点和经历。

6.2 活动实施1. 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

(2)学会欣赏美丽的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述课文中的登山过程及景色。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及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谈论关于登山的话题。

(2)板书课题《登山》,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互动练习。

(3)分组讨论,让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表达能力。

(3)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景色。

4. 巩固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反馈。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及原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自然。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登山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拍摄一张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登山》的主要内容,了解登山的意义和价值。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评价登山活动。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登山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登山》,了解登山的经历和感受,理解登山的意义和价值。

2.2 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登山运动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技巧。

2.3 登山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登山活动,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3 实践法: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登山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体验和理解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课文《登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登山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体验和理解知识。

4.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等。

5.2 作业完成: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3 登山活动:评价学生在登山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挑战自我的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登山》文本6.2 图片:与登山相关的风景、技巧、安全等图片6.3 视频:登山活动的视频资料,包括登山过程、技巧演示等6.4 登山器材:实地登山时所需的器材和工具6.5 安全指南:登山安全知识和应急预案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课程计划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7.2 教学进度:按照第一章至第五章的教学内容,依次进行教学7.3 作业布置:每节课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7.4 实践活动:安排一次实地登山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第八章:教学策略8.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动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8.2 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讲解,让学生易于接受8.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活力8.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8.5 安全教育:强调登山安全,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等9.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9.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9.4 教学成长: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课程收获:总结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10.2 学长: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成长和进步10.3 教学展望:对后续课程的期望和展望,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关于《登山》的教学设计教案,涵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多个方面。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语文《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所见所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登山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登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登山活动。

(2)引导学生谈谈对登山的认识和体验。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4. 拓展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如绘制登山过程的画图。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六、教学评估:1. 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评价学生在拓展训练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登山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登山》。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登山》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课文主要内容的复述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生词和短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对课文细节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写作练习的构思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登山》的文本。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写作练习的模板和指导。

3.2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以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白板。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问题引入,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登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课文《登山》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4.2 朗读与理解: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和模仿发音。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时间、地点等。

4.3 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巩固与拓展5.1 写作练习:给定一个登山的情景,要求学生以课文为参考,写一篇小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给予指导和反馈。

5.2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登山主题的项目,如制作登山指南或登山故事分享。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强调课文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登山》的基本内容,了解登山的意义和价值。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登山》2.2 生词和短语2.3 句型和语法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登山》,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和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学生通过练习巩固。

3.4 句型和语法学习教师讲解句型和语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复习生词和短语,练习句型和语法。

4.2 课堂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后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5.2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和练习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6.3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登山》7.2 生词和短语卡片7.3 句型和语法练习题7.4 教学图片或视频第八章:教学活动8.1 课堂讨论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8.2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3 小组竞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九章:教学延伸9.1 课后活动学生可以组织户外登山活动,体验登山的乐趣。

9.2 家庭作业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登山体验的作文。

9.3 课堂分享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登山经历,增进彼此的了解。

10.2 学生反馈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意见,教师进行改进。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登山技巧和知识,如使用登山装备、安全行走、攀爬等。

3. 通过登山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能和耐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1. 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使用登山装备、安全行走、攀爬等。

2. 登山活动的注意事项,如天气预报、路线规划、环境保护等。

3. 登山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如队长选举、任务分配、互帮互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 示范法:演示正确的登山姿势和动作,让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登山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登山装备实物或图片、天气预报工具、地图或路线图等。

2. 场地:学校操场或周边的山地。

3. 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准备急救箱、通讯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登山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 示范:演示正确的登山姿势和动作,让学生跟随模仿。

4.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登山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注意事项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登山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登山技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了解学生对于团队合作和沟通的理解和体验。

3.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反馈,评估他们对登山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登山活动,提升他们的挑战难度和技能水平。

2. 邀请专业的登山教练进行讲座或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 开展登山知识竞赛或小组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八、教学参考资源:1. 《登山手册》:提供登山技巧、装备使用和安全知识的相关信息。

语文登山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登山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一:《登山》
教学目标:
1.了解《登山》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2.学习《登山》中的生词,掌握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登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来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登山》、课件、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具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曾经爬过山的经历,询问他们对山的印象和感受。

2.通过引入一些图片和短视频来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Step 2:阅读课文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登山》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标题和开头部分。

2.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自然。

3.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Step 3:生词解释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生词,给出读音和汉字意思。

2.引导学生一起读词和记住词义,初步掌握这些生词。

Step 4:理解课文
1.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动手实践。

2.分组讨论,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归纳。

Step 5:语文拓展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和理解课文意义。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包括登山装备的选择、登山技巧、安全常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登山姿势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登山装备的选择:介绍登山鞋、背包、帐篷、睡袋等基本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 登山技巧:讲解和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登山杖、攀爬技巧、滑坡应对等。

3. 安全常识:强调登山安全,如防止高原反应、避免迷路、应对突发天气等。

4.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尊重自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登山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登山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登山装备的选择、登山技巧和安全常识。

3. 演示:教师演示正确使用登山装备和技巧的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登山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正确运用登山技巧,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

3. 学生了解登山安全常识,具备自我保护意识。

4. 学生表现出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登山装备图片、技巧演示等。

2. 登山装备:实物的登山鞋、背包、登山杖等。

3. 视频资料:登山过程中的实况录像,用于分析和解说。

4. 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包括高原反应、迷路应对、天气变化等内容。

5. 环保宣传材料: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尊重自然。

六、教学步骤:1. 课程导入:通过分享有趣的登山故事,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装备选择:详细讲解登山鞋、背包、帐篷、睡袋等基本装备的选择要点和使用方法。

3. 演示登山技巧:教师现场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登山杖、攀爬技巧、滑坡应对等,并解释每个动作的重要性。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登山的经历和感受。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登山》。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登山场景。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登山场景,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登山的认识和经历。

2. 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登山》。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深入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4.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或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登山》。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反思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关注其情感投入和语音准确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的能力。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21课《登山》优秀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21课《登山》优秀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21课《登山》优秀教案本文记叙了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列宁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意。

3、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揭题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2、简介当时时代背景。

(十月革命、隐居)二、初读课文1、独立学习生字词,理解词意。

2、联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自学1、抽读生字词,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分段1、课文写登山这件事,分哪几个过程?2、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3、讨论、说段意。

五、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新词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2、能背诵写日出景色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

3、懂得革命者要有勇气走战胜困难,而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段1、轻声朗读,思考有没有疑难问题?2、讨论:(1)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隐居”一词你知道了什么?(2)“四周环绕着巍峨的高山”说明什么?3、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

4、用一句话概括。

5、说说段意。

(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去干什么)二、学习第二段1、默读。

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列宁他样走的是一条危险的山间小路?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危险的气氛。

2、说说对这些词句的体会。

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过小路的危险和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3、朗读“登上山顶”这一自然段,欣赏山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色。

想象背诵。

4、讨论:当时列宁他们心情会是怎么样的?5、练习说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1、朗读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对话。

2、讨论:为什么列宁要坚持仍然走那条小路回来?3、体味课文结句:“让害怕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革命者不应该怎样而应该怎样?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不懈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不懈的品质。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我们看到了高山、大树、小溪等。

2.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

(3)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要登山?(2)学生回答:小主人公想要看到更高的山峰,挑战自己的极限。

5.欣赏大自然的美(1)教师出示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交流感受。

6.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登山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

7.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生字词造句。

2.拓展作业:(1)观察大自然,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不懈的品质。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体力和耐力。

3. 帮助学生认识并尊重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登山的安全常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

3. 登山的心理准备和体能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难点:登山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和体能保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演示法:示范登山的安全动作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登山实践,体验登山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登山器材、安全用品、教学课件。

2. 场地:登山路径、安全演练场地。

3. 学生:穿着适合登山的服装和鞋子,做好充分的体能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登山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演示:示范登山的安全动作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登山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技能掌握:评估学生在实践中所学的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

3. 学生体能表现:观察学生在登山过程中的体能表现和耐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登山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邀请专业登山教练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登山摄影比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十、教学计划: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阶段的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教学评估1.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学生在登山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山》既是一篇训练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作品,又是一篇激发学生从小不怕困难,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好范例,使学生不管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都有所受益。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他不让害怕压倒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3.培养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4.学生从小受到不怕困难,自觉磨练意志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猜一种运动方式。

(一条一条说)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

②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器械。

③运动主要靠腿部力量,适于穿运动鞋。

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

质疑:谁登四? 登山干什么? 登山途中发生了什么?解疑:齐读全文,自读自找。

2.直插重点段落第二段。

⑴学习2-13自然段①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条“太窄、太危险”的小路和列宁走小路的原因,为下文真正理解这条路的“险”和列宁为什么选择“险”路的原因做铺垫。

导读: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说:“你看看,是这样的路。

”②课件演示:(图片)总结出:侧面看山:路宽只能容一只脚。

(太窄) 仰视山:一边是峭壁(高而陡)。

(太危险)俯视山:一边是深渊(深)。

③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让学生体会出文中描述小路“险”的程度。

④情景假设:如果是你,看到这样险的山,还敢从这儿走过吗?(不)因此,巴果茨基用肯定的语气对列宁说:“你不能从这儿过。

”联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

(自析)⑵学习1 4—1 6段自然段。

①列宁是怎样做的? 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注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别。

贴移碎靠走碎小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

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 学生熟悉钻研“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登山》教案范文三篇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登山》教案范文三篇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登山》教案范文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2、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协助与作用。

3、水平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

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1)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2)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能够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①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

(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

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

②朗读:请朗读小组读相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实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理解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2、组织辩论。

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山

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山

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掌握叙事文的结构特征。

2.熟练掌握语文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地理术语和相关知识,以丰富视野和提高语文水平。

3.激发学生热爱旅行,探索世界的兴趣,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

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姚雪墨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之间相互鼓励、帮助的情感温暖,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品质。

教学重点:1.掌握叙事文的结构特征,概括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运用地理词语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自然风光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和把握姚雪墨与两位朋友登山的过程。

2.学会进行地理知识的运用,理解和描绘姚雪墨登顶的过程。

教学方法:1.提问答题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归纳总结,理解文章的内涵。

2.示范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孩子逐步了解山的形成和登山过程,并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让学生看图片,启发他们对登山活动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认识。

二、阅读课文,课文讲解:通过全班带读、组内讨论、全班分组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山的类型、登山的技巧、地理术语。

三、小组讨论,了解姚雪墨对自然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和讨论的形式,分享姚雪墨登山时的感受和心情,引导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关爱。

四、合作学习,讲述姚雪墨的登山过程:根据课文,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让学生根据文中描写,讲述姚雪墨的登山经历。

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和感性领悟的方法,理解文章中的语言和句式,提高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五、运用地理知识,描绘姚雪墨登顶的过程:通过教师示范,鼓励学生用地图、漫画等方式描绘姚雪墨顶峰的过程,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视觉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山
教学目的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4.继续培养阅读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涵义。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示课题,引出问题
1.教师:谁把课题补充完整?(列宁去登山。

)
列宁登山时,走了两次险路。

列宁登山,饱览了日出的景象。

2.教师:列宁去登山,为什么要走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的小路?大家读书。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指名读书。

2.找出从哪儿到儿是写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课文哪些段落是叙述列宁第二次走险路的经过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分段读书、想段意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完。

第二课时
一、分段读书,概括段意
1.读第一段,说段意。

第一段的段意是: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2.读第二段,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

体会列宁的品质。

(一)用笔在书上划出描写小路“险”的句子。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看图,理解峭壁、深渊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峭壁?什么是深渊?
(像墙一样陡的山崖就是峭壁;深渊是指很深的水。

)
教师:走这样的险路,一失足就会粉身碎骨。

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地决定走这条小路。

(3)和列宁同行的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有什么表现?读书上的句子。

(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

)
(4)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巴果茨基心里怎么样?用词语概括他的表现。

(害怕)(心惊胆寒)(提心吊胆)
(5)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划出描写列宁走这条险路时的词语。

(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划的词语有: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列宁头昏目眩了;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动。

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教师: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深渊,这危险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

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列宁害怕了,但他退下来了吗?(没有)他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去,他有什么品质?(他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他有临危不惧的品格。

)
(6)列宁、巴果茨基登上山顶,看到了日出。

书上有一段美丽景色的描写,大家
读一读。

教师:这段景色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3.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教师:用谁和谁怎么样的句式来概括。

(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
4.读第三段,比较不同。

教师:两人观赏完日出,本不必走那条险路,列宁却仍旧要走,这是为什么?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大家读书)
(1)找不同之处,看有几处不同?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三处不同。

第一,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

第二,这次是列宁先走。

第三,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
(2)书上两次叙述了列宁走险路的经过,哪次写得详细,哪次简略?(第一次详细,第二次简略。

)
教师:作者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详略得当。

(3)列宁在回来时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
“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列宁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师:读列宁的话,看他一共说了几句?每句是什么意思?
(一共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讲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

第二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第三句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
教师:列宁为什么要走这条险路?(列宁是在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
5.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他是在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

二、用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找三人说段意。

2.用“先……接着……最后”怎么样的句式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先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他在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书
四、联系实际谈理解
教师:列宁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2)谈自己的理解。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概括内容
1.找三人按段读书。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学生字,检查巩固
1.读准生字。

2.重点辅导:渊释毅锻
渊:什么结构?第4笔是什么?
你怎样记住这个字?
深渊指的是什么?
释:第7笔是什么?
右下有几个横?
毅:这个字一共有几笔?
第10笔,第11笔是什么?
毅然决然是什么意思?
(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第二次走险路时,列宁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锻:这个字共几笔?
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在生字本上抄生字字头。

三、读词语,写词语
读书105页—4。

沙皇搜捕巍峨深渊峭壁蔚蓝
刹那闪烁歌喉解释锻炼毅然决然
对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一查字典。

把读读写写的词抄一遍。

四、理解词语,练习造句
闪烁:
(1)读读书上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山顶上的雪霎那间变成了粉红色,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阳光的照射下,山顶上的雪霎那间变成了粉红色,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也忽明忽暗,闪着光亮。

(3)造句。

闪烁——江面上隐约闪烁着夜航船的灯光。

锻炼:
(1)读读书上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解释词语。

锻炼就是磨炼的意思。

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警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

(3)造句。

锻炼——通过冬季长跑活动,锻炼了我们的毅力。

锻炼——通过军训活动,同学们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得到了锻炼。

五、写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