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砌宛然在 马蹄声已远(作家选刊10期)

合集下载

2020-2021高考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兵杜甫北庭①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②,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

【注】①北庭:都护府名。

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

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虎”是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

B. 额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

C. 题目“观兵”,“观”是指观看,“兵"是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了战前的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

D. 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斩鲸,就是斩首的意思,是指直剿叛军老巢、平定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貔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

③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决心和意志;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解析】【分析】(1)C项原诗是作者观看将士们出征,表现了他们的勇猛,主要写了战前的预设,对必胜的信心。

作者写的是战前,还没开始作战,也就无所谓“战后的喜悦心情”。

故选C。

(2)本诗“斩鲸”,是斩首的意思。

“斩鲸”运用了比喻,比喻平定叛乱势力;“斩鲸辽海波”,是指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平定叛乱。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来分析“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考生先要读懂诗歌,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题目、时代背景、注释等揣摩作者通过“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本诗的意思是:北庭都护府派遣的豪壮勇猛的战士,数量很多。

这支精干勇敢的部队过去无敌于天下,现在把他们放到临敌的边境会怎么样呢?安史叛将气焰很盛,元帅等待着挥兵进击,荡平贼寇。

2022高考语文高考古诗词阅读“思妇闺怨”“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赏析

2022高考语文高考古诗词阅读“思妇闺怨”“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赏析

2022高考语文·高考古诗词阅读“思妇闺怨”“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赏析咏物抒怀诗一、李绅《忆放鹤》忆放鹤李绅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①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②日,逸翮③将成莫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④。

【注释】①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②摩:接近。

③逸翮:强健善飞的鸟的翅膀。

④濆:水边,岸边。

1.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鹤的羽毛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白鹤在池水里与白云的倒影共舞,顾影自怜,自在逍遥。

B.颔联从仪态和鸣声两方面直接写白鹤,并借仙境和云天来烘托出白鹤的俊逸神采,不同凡俗。

C.诗人认为白鹤应乘风展翅高飞,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不应贪恋安逸的群居生活。

D.本诗回忆当初放鹤的情形,前两联凸显了白鹤的超凡脱俗,后两联表达对白鹤的期许和喜爱。

【答案】1.①以翱翔碧空的白鹤与老死江边的凫鹭对比,表达了对志存高远的白鹤的喜爱和赞美,对贪图安逸(没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

②以展翅凌云的白鹤来托物言志,寄寓诗人高远的志向(不甘平庸)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解析】“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作者以白鹤与凫鹭进行对比,一个翱翔碧空,一个老死江边,“凌励”“坐看”,表明作者白鹤的喜爱和赞美,“更怜”“老”,表现了作者对对贪图安逸(没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

“凌励坐看空碧外”,白鹤乘风展翅高飞,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诗人自己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志存高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C【解析】C.“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分析错误,应是“展现自己的高远志向,奋勇向上”。

二、郑觉斋《扬州慢·琼花》扬州慢·琼花郑觉斋弄玉①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②。

2024年赠别阅读答案

2024年赠别阅读答案

2024年赠别阅读答案赠别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赠别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起来看看吧。

赠别阅读答案1赠别友人卢纶愁听干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

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貂归上国,应怜贡禹未成名。

注释:卢纶:唐朝天宝末年举进士,—生坎诃,仕途不达。

貂:y的,古代轻便的马车。

贡禹:西汉时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著称,官至御史大夫。

1. 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A. "相思”一句表明友人远行,诗人孤独地在月下行走,以此排遣心中的思念。

B. 颌联通过写暗草重霜、寒山明月,表达出—种不离不弃、缠绵诽侧的情感。

C. 颈联指诗人客居他乡多年,数亩田园已经荒芜,只剩多病之躯,生活清苦。

D. II更送'一句写朋友乘车归京,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2. 本诗中“秋”是“悲戚哀伤之秋”。

下列关千秋的诗句中清感不同于“悲戚哀伤'的一项是(3分)A.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B. 老来忧患易凄凉,说到悲秋更断肠。

(文天祥《又三绝》)C. 一夕秋风蕙草摧,何当燕婉向泉台。

(屈大均《哭华姜》)D. 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

(刘言史《病中客散复言怀》)3. 下面这首诗与卢诗都是送别诗,请比较两首诗情感上的异同。

(6分)送狄宗亨王昌龄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鸣皋:河南省嵩县东北,朋友要去的地方。

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4分)@本诗开篇即写''愁',但也有很多诗歌是间接表现愁闷之清的如李清照《声声慢》:",、晚来风急"。

@卢纶在诗中写了自己客居多病的经历杜甫在《登高》中也有类似经历的两句是:"赠别友人阅读答案1.B(3分)2.A (3分)3.(6分)相同:都对朋友的导念之清(2分)', I 0不同王诗感情单—卢诗感情复杂。

蝶恋花王国维的古诗词阅读材料

蝶恋花王国维的古诗词阅读材料

蝶恋花王国维的古诗词阅读材料蝶恋花王国维的古诗词阅读材料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蝶恋花王国维的古诗词阅读题目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蝶恋花”是词牌,双调共60字,上下阙格律一致,压仄声韵。

b.王国维,古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

其著作《人间词话》提出“境界说”,认为“境界”乃词中胜境。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

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渐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虚写,暗含抒情的意味。

芳草象征青春,车辙象征着离别,用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e、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词。

“人间第一耽离别”的耽与《诗经-卫风-氓》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的意思相同,都指“沉迷”,词人告诫大家勿要沉陷在离别之情中不能自拔。

15.本词通篇透着无奈之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表现出哪几种无奈?(6分)蝶恋花王国维的古诗词阅读答案14.c3分, a2分,b1分,选d、e不得分(b项王国维是近代学者。

d项“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实写,其中暗含一些“理”的成分。

本词中芳草象征青春,车辙象征着离别,一个“换尽”,一个“依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e项“耽”指沉溺、迷恋;在此处指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词人感叹人生漂浮无定,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

)15.①离别匆忙,想留而不得的无奈。

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声越来越远,很快消失,再无痕迹。

(2分)②人生无常,世事变幻难料的无奈。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咏史诗诗歌专题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咏史诗诗歌专题

2019年高考咏史诗诗歌专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①唐崇徽公主手痕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的公主,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3分))(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首联描写当年崇徽公主远嫁时的凄凉情景,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少女随着A 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自会更加不舍。

,诗人将尖锐犀利的诘问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肉食”不与“国谋”B.“玉颜”反为“身累”,象中,可谓发自肺腑,深切痛快。

“环佩空归月夜魂”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

C. 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更为深婉。

启发人诗人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唱一曲饱含愤懑之情的悲歌,D.本诗借古生情,们在深沉哀怨中对其悲剧进行政治上的思考。

分)15.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抒发的?(6”分析不项,“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C14.C【解析】“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意思正确。

“青冢埋魂知不返”意思是“墓草青青魂魄再不能回来”,,可见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是“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意。

(两种情感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15.(1).各1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过陈琳①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河北邯郸市第三中学20诗歌鉴赏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 (2)

河北邯郸市第三中学20诗歌鉴赏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 (2)

河北邯郸市第三中学20诗歌鉴赏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梁·徐勉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

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

术:道路。

游衍:恣意游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

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

故选C。

(2)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

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

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释】(1)五盘岭:亦称七盘岭,位于梁州利州交界咽喉处。

即今陕西宁强、甘肃成县与四川广元交界处,有石磴七盘而上,号称西秦第三关,诗中五盘亦指五盘岭。

(1)请赏析“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一联。

(2)试分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案】(1)①用拟人手法(斗,对峙;攒,聚焦),写出了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江崖陡峭峥嵘,日出之前,群峰相连,层次莫辩,密集、重叠的奇伟、险峻景象。

(或可着重炼“斗”、“攒”两字也可)②对仗工整、巧妙,音韵、意蕴配合协洽。

(2)全诗首两句直笔点出时间,地点及入蜀事件。

中间八句着力于染,由远而近,层层皴染,色调均匀,风烟美景,峻朗旷伟,有力渲染烘托了诗人从容悠然的心境。

最后两句,归结于点,点明诗人入蜀,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路途奇险,却心绪明快开朗.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尽现其中。

【解析】【分析】(1)这一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出句把山崖人格化,因江流曲折,两岸山崖对峙写成两岸山崖互斗。

对句把群峰人格化,日出之前,群峰相连,说成群峰聚集在一起。

在这一联中“江回”对“日隐”,“两崖”对“群峰”,“斗”对“攒”,对仗十分工整。

这一联之中有两个字“斗”、“攒”运用的十分传神,赏析时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斗”、“攒”两字。

(2)仔细阅读诗歌,本诗中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为“点”,中间八句为“染”,开头两句“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直接点出时间“平旦”,地点“出五盘”(进入蜀地,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及入蜀事件。

然后运用的“染”的手法,由远而近,层层皴染,写所看到的景物——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

古代诗歌赏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15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ò)落:笋壳落掉。

②长竿:新竹。

③茂陵:地名。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写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13.咏物诗往往通过对物的描摹咏叹来表达人生的志趣和追求,即托物言志。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C.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14.“竹”是诗歌常见的意象,用来寄托诗人情志。

两首诗都使用了“竹”这一意象,诗人寄托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李煜在《虞美人》中,用“,”两句将景物与人事对比, 写出物是人非之感。

②《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的原因是“,”。

③《赤壁赋》中作者和友人游赤壁时举酒互动,“,”两句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④和谐社会,人和大自然的植物、动物一起生活在地球村。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这种恬淡祥和的生活。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D (“更喜欢"错)(3分)13.A(借景抒情)(3分)14.参考答案:①其一用“箨落长竿削玉开”“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写像碧玉一般的新竹挣脱束缚,一夜之间就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向上成长,直插云霄,寄托了诗人心怀凌云之志,不愿一直埋没,渴望早日实现的情志;②其四用“古竹老梢惹碧云”,写古竹虽老,仍参天挺拔,梢可拂云,何等挺拔坚韧;“风吹千亩迎雨啸”写大风吹来,千亩的竹子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声音,何等雄浑豪迈;“鸟重一枝入酒尊”写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气息枝头,其景可入酒樽之中,何等静谧安闲。

高中部遍版古诗阅读试题

高中部遍版古诗阅读试题

高中部遍版古诗阅读试题奉使道中作①欧阳修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②路正长。

【注】①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天,宋仁宗派欧阳修带领使团到契丹国去贺新君登位。

②前山,有的写作“山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奉使道中作”为题,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出使途中所作,同时暗示了诗歌表达羁旅之思的主题。

B.前四句实写还在梦中,角声惊梦催行,“怨”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行人在旅途中的无奈。

C.“马蹄终日践冰霜”一句用典,化用《庄子·马蹄》中“马蹄可以践霜雪”,写出了途中行路的艰难。

D.“还家乐”和“路正长”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前路漫漫、旅途奔波劳苦的不满。

2.全诗虽然写思乡之苦,行路之难,但是格调并不显得低沉。

请从情感方面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D解析:“表达了作者对前路漫漫、旅途奔波劳苦的不满”错误。

诗人作为使团领队,是劝慰人们不要贪念返乡梦境,而应该“早起”赶路,圆满完成出使任务。

2.(1)前四句写诗人出使途中思念家乡而梦里还家,却被角声惊醒,只能匆忙起身,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角声惊梦和路途辛苦而产生的埋怨和伤感。

(2)后四句写路途艰难,未到目的地思家只能徒增伤感,劝告人们“早起”赶路,表达了不要贪念返乡梦境,争取早日完成使命的自我劝慰之情。

柳州市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柳州市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柳州市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2.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①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即搬家。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次鄂州①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愁鬓逢秋色,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

②估客:商贾。

③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④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1)“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2)请具体说说三四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主要表现了清溪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银川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银川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银川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2020年广东省肇庆市河儿口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广东省肇庆市河儿口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广东省肇庆市河儿口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专项300练】成都玉林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专项300练】成都玉林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答案】(1)借景抒情;拟人手法(2)①都表达对孙权的赞美;②都有借英雄人物,慨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并有暗讽时世,没有孙权这样的人物。

即使生子如孙权,仍无用武之地。

但辛弃疾的词直接称他为“英雄”,直抒胸臆;陆游在诗中采用化用手法,正话反说,情感激愤不平。

【解析】【分析】(1)本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写江涛吼鸣,似前朝英雄的怨恨之声;草木临秋,荣枯皆有天意。

这里自有当年曹操不获吞吴、周郎未擒老贼之恨,更有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恨;而眼前草木入秋,纷纷凋零,犹如千古英雄相继消陨,自己也终不免与草木同腐,于是不能不感叹天意无私、不遂人愿了。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由借景鸣心中的不平,又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生子当如孙仲谋”原是曹操当年望见吴军阵营整肃时的一句叹语,现在诗人面对赤壁陈迹,自然感慨万千。

他把曹操的赞语改作“生子何须似仲谋”,正语反说,集中表现出对抗战前途的深深失望和悲伤,同时也包含了对主和派执政的激愤之情。

而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盛赞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高二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练习试题doc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高二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练习试题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 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 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 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分析】(1)B项,“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误。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

“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故选B。

(2)“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故答案为:⑴B;⑵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诗词阅读及答案】贺铸《杵声齐(古捣练子)》阅读答案鉴赏欣赏赏析试题解析理解

【诗词阅读及答案】贺铸《杵声齐(古捣练子)》阅读答案鉴赏欣赏赏析试题解析理解

【诗词阅读及答案】贺铸《杵声齐(古捣练子)》阅读答案鉴赏欣赏赏析试题解析理解杵声齐(古捣练子①)贺铸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①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就是裁剪衣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裁成衣。

(l)简要概括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2)试赏析前两句中“莹”和“齐”的妙处。

(3)最后两句与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

(1)本词中刻画的是为戍边丈夫制作征衣的思妇形象。

(2)“莹”与“齐”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进行描写,“莹”,指砧石表面已被磨得光滑晶莹,说明深日久。

“齐”则说明捣练操作熟练,与同伴合作协调。

这两个词集中体现了思妇劳作的艰辛。

(3)采用了层层深入(更进一层)的写法。

这两句先写玉关,极言戍边之远。

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之地更远,把思妇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加曲折、深入。

赏析杵声齐全文如下: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外有征夫,内有怨女,这是封建兵役制度下的社会问题。

这首词就是从怨女的角度来写这样的人生悲剧。

即写闺中思妇思念远戍征人,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思想。

词一开始两句“砧面莹,杵声齐”。

先从捣衣石和杵声写起。

“砧”就是捣衣石,这是思妇为征人捣制寒衣经常用的,由于深日久,表面已被磨得光滑晶莹。

“杵”,捶衣布的木槌。

“齐”字,指用木槌均匀地有节奏地逐次捶击布帛。

这两句表面上写的是捣衣石和杵声,其实字里行间自有捣衣人在其中。

从一个“莹”字上面,分明可以想见,作为征人妻子的思妇,是如何的辛勤劳动,经常地捣布帛,做征衣,复一,以至于那块捣衣石也被磨得精光油滑了。

从一个“齐”字上面,可以想见思妇捶衣捣练的技巧,与人合作的协调。

在熟练有节奏的杵声中,倾注了她多少血汗劳动啊!传达出她忆念远人的多少深情啊!接着第三句“捣就征衣泪墨题”,写她怎样封寄征衣的情况。

李处士故居_王建阅读附答案

李处士故居_王建阅读附答案

李处士故居王建阅读附答案
李处士故居
王建①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

家贫,“参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整天忧衣食”,四十岁之后,“白发初为吏”,沉溺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

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8.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扼要分析。

9.金人瑞评此诗云:“三四句逐字皆人手边笔底寻常之字,而合来便成先生妙诗。

”请指出此诗颔联妙在哪里,并扼要赏析。

参考答案:
【答案】
8.本诗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对李处士故居事过境迁的慨叹与伤感。

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的是露浓烟重、芳草萋萋、落花遍地等苍凉风景,不由想起昔日与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席、宾主畅饮的欢乐情景。

而如今“风景宛然”,宾主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事过境迁之感便油然而生。

9.此诗颔联选景、遣辞皆为常见,组合起来却妙趣横生。

其奇妙之处以下:①构思奇妙。

此二句妙在前四字为一层意思,后三字为一层意思,加之“无”与“有”为反对,虚实相生,组合奇妙,凸起故居之孤单、处士之孤傲。

②用词奇妙。

“落花”用“一院”来润饰,“残月”从“半窗”而窥得,尽管出人意料,却又显得无比自然。

【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西北,马步芳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位于西宁市区的马步芳公馆,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建筑,也是西宁市区内唯一的人文古迹。

离开西宁的前一天,我们参观了这被称为国宝老宅的国家4A级旅游景点。

说马步芳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是因在中华民国时期,青海马步芳和宁夏马洪逵、甘肃马洪宾这合称西北三马的军阀盘踞统治了西北的大片区域,三马中势力最强的马步芳29岁当师长、33岁当军长、36岁当青海省主席,1948年还做了西北军政长官。

以骑兵见长的马家军凶悍善战,也曾抗日建功,但当年红军长征到西北后,占总数四分之一多的西路军2万余人在河西走廊就是几全军覆没于马家军。

我们小时候听老年人描述当年马家军经过时的情景,说那骑兵过处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般的矮墙地坎战马一跃而过,很是肃杀可怕。

大人们常用马家队伍来了的话吓唬淘气或哭闹的孩子,至今人们指责批评别人态度蛮横武断时也还能听到用马家队伍的成色这个词来形容描述。

马公馆位于城东共和路的为民巷,这倒颇有些值得玩味的意思,也不知是先建的军阀公馆还是先有这街巷名?
公馆从外面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老柳树下是宽不到2米的黑灰砖门楼,进门经数十米长且折拐弯的甬道进二道门后,则一下子就洞天大开了。

1942年耗资30万大洋(按现市价当在1.5亿以上吧?)修建的这座公馆有相连的前后两排共6个院落,前排一进门的前院主要是接待宾客,进门的右手是接待少数民族宾客的贵宾厅,其正对面是接待贵宾的玉石厅,两侧有辅助性的东西两厅,院中有一辆美式吉普车供拍照;往里的正院是马步芳和儿子马继援居住办公的地方,有配套附属的副官、参谋楼及会议厅、接待厅及客房等,院中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馨庐大理石牌;再往里墙外是大花园。

后排最里面与大花园平行的西院是女眷楼,位置凸出且封闭,一个古典廻廊木结构的中式二层楼四合院,一楼住女佣,马步芳几个老婆在二楼各有结构相同的居室和公共活动场所;紧挨女眷楼在正院背后的是小花园,有大小伙房等生活设施和暗道口等;连接小花园的是警卫楼,院子里还有古油坊,古水磨等设施;前院背后的是仆役、车夫住的院子。

参观马公馆我的感觉一是规模大。

据介绍材料说,院落占地近3万平方米(约合45亩),建筑面积68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间。

二是价值高。

据说马公馆是全国唯一一座选用玉石建造的官邸,故亦称玉石公馆,不但建有玉石厅,其许多建筑的墙面也镶有玉石,连大伙房的烟囱竟也是用玉石砌的,仅建筑材料即可体现其价值;公馆里还藏有纪晓岚、蒋介石的真迹楹联、孙中山、于右任的手书等,都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

此外,从建筑艺术角度相信也很有研究价值,只可惜我不懂。

三是结构巧。

细一揣摩就会感到全院六个院落布局合理,各院独立而又联系紧密,重要厅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之间的界分也不是简单用围墙,而是房舍或甬道,这样便没有隔分感,且可能更兼顾了军事防卫的考量。

据说西宁解放之时,马步芳的部属曾提议炸毁公馆,马步芳没有舍得。

其子马继援兵败离青时,曾独自一人绕行公馆三圈,失声痛哭。

马公馆门前的石碑上有句话是一辈子的故事,令我联想并感慨!
马步芳是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的第40名,他屠杀红军与共产党人有着血仇,但共产党保护了他的旧居,这体现了一种胸怀。

马步芳精明强悍,也残忍凶狠,晚年客死他乡,流传甚广的却是荒淫名。

玉砌宛然在,传述历史;马蹄声已远,大浪淘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