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及传染性病原体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甲方)在与劳动者(乙方)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
(一)所在工作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及职业病防护措施:
所在部门
及
岗位名称职业病危害
因素
职业禁忌证
可能导致的
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防护
措施
生产车间
木粉尘
活动性肺结核病、慢性阻塞性
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伴肺
功能损害的疾病
职业性尘肺
病
防护服、防尘
口罩噪声
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
经听力损失,中度以上传导性
耳聋,器质性心脏病,噪声易
感者
职业性噪声
聋
防噪声耳塞(二)甲方应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
的要求,做好乙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检查。一旦发生职业病,甲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乙方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及相应待遇。
(三)乙方应自觉遵守甲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若被检查出职业禁忌证或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必须服从甲方为保护乙方职业健康而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的工作安排。
(四)当乙方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告知书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甲方应与其协商变更告知书相关内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五)甲方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乙方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与乙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情况一览表
表1
XX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填表时间:年月日
表2
XX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一览表填表时间:年月日
表3
XX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接触人员一览表填表时间:年月日
表4
XX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接触人员一览表填表时间:年月日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依据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依据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主要依据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并据此采取防治措施。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办法》规定了检测机构资质、检测项目及方法、检测结果评价等要求。用人单位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职业接触限值标准,是评价检测结果的重要依据。检测结果应与相关限值标准对比,判断危害程度。
4.行业职业病防治行业标准,针对特定行业及作业提供了更详细和针对性的检测要求和方法。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行业标准组织实施检测。
5.其他相关的地方性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也是检测依据。用人单位应关注所在地方政府的具体规定。
作业场所在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时,应全面了解和遵守上述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做到检测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总则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
1.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权力和责任。任命专职或兼职职业病防治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 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3.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确保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符合职业病防治的要求。
4.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5.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监测、诊断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
6.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预防意识,鼓励劳动者主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7. 用人单位应当配备职业病防治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8.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处理职业病事故,并为职业病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救治和赔偿。
三、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管理
1.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2.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需要,配备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的使用培训,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
4.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扩散的管理措施,确保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密封、密闭和通风。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1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及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包含了52项粉尘因素、375项化学因素、15项物理因素、8项放射性因素、6项生物因素以及3项其他因素。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002年3月原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63号),对督促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定期检测评价、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和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多样、复杂。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对《目录》进行了修订。
新《目录》与以往有何不同?
(一)对类别进行了调整。
2002年发布的《目录》按照危害因素性质和所导致的职业病进行分类,但各类危害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为避免这种交叉重复,本次修订只按照危害因素性质进行分类,调整后的《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等6类,而将原《目录》中的“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4类分别归入上述6类中。
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
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
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有利于用人单位及时掌握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抓好《规范》的贯彻落实。
二、认真组织用人单位学习和落实《规范》。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宣传好《规范》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辖区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认真学习《规范》内容,把握其核心要求。同时要组织辖区内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的用人单位对照《规范》要求,全面自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查找出的问题要认真整改。
三、加强对《规范》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在用人单位自查基础上,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组织一次专项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规范》各项要求,确保实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的规划目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适时组织对《规范》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
挑战。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由于职业病与潜在风险产生的背景复杂,用人单位必须采取一系
列措施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本指南将探讨如何在用人单位中进
行职业病的防治,旨在提供有关相关法规、标准和最佳实践的详尽信息。
一、了解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和风险
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之前,用人单位必须详细了解职业病的性质、主要危害和潜在风险。职业病包括化学物质接触引发的中毒、尘肺病、噪声和振动所致的聋、放射性物质接触产生的放射病、职业性皮肤病等。具体的危害和风险与不同行业和工种相关,用人单位必须进行全
面的调研,了解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二、建立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的管理制度
用人单位应建立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符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制度中应包括:职业病防治
的法律依据、管理责任、责任追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职
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职业病防治知识与培训、职业病防治记
录报告与数据管理等内容。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开展定期检查、不定
期审核和绩效评估,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三、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
用人单位要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监测与评估的重点包括: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浓度、工作场所的物理参数、员工的接触和暴露情况等。监测与评估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来减少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暴露。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1、职业危害定义
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
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
(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
用人单位首先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将其分为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四个方面的因素。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危
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剂量、暴露时间和频次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光照、高低温、高压等;化学因素包括有
害物质、灰尘、有害气体、蒸汽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害虫等;人因
因素包括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体力劳动等。
二、危害因素的暴露评估
用人单位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暴露程度、暴露强度、暴露时间和暴露频次等指标。暴露程度反映了工作环境中危害
因素的浓度或剂量;暴露强度反映了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水平;暴露时间反
映了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暴露时间的长短;暴露频次反映了工作环境中
危害因素的暴露频次的高低。
三、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评估
根据危害因素的评估结果,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具体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量评估是基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剂量、工作环境中的暴露
时间和暴露频次,以及工人的个体敏感性等指标进行计算。常用的计算模
型包括RAG、REBA、NATM和RPN等。
四、职业病危害风险的控制
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分级结果,用人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高风险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对于中风险和低风险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升级。
总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是一种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的方法,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暴露评估,可以判断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工人的健康。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
一、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眼病
(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
(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
耳鼻喉口腔
(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
(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
(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
肿瘤危害因素
(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
(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
(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
(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其他害因素
(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
(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
(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进行判定。
一\偶武定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
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为严重和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1.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高毒物品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
(2)石棉纤维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粉尘;
(3)已确认对人致癌的化学有害因素(GBZ2. 1中标注“G1”的物质);
(4)电离辐射(除外In类射线装置、IV类和V类密封源、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及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
(5)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
因素范围的。
2.上述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的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本文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分为符合和不符合。
(三)取业病危害接触人数
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分三类,分别为接触人数9人及以下、
10-49人和50人及以上。
二' 风险分级方法
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见附表IT),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I级、II级、In级三个等级,I级风险最低, In 级风险最高。
三' 风险分级步骤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定期检测与评价报告,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调查,填写附表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第13页
举例:呼吸防护佩戴程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第14页
第
二 节
物
理
性
职
集团企业所属企业工作场所(地点)存在物理性有害原因主要是各类设
业
备产生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危
害
物理因素
•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噪声、振动 • 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红外、激光等 •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 炭疽杆菌、布菌、结核杆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
生物因素 源物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第5页
第一节 粉尘
粉尘:
因为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发电气部件振 大型电动机、
动所致
变压器 第16页
(二)噪声接触限值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完全消除噪声是不可能,为了给生产企业噪声治理提供充分依 据,将噪声强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国家经过职业卫生标准对噪声接触限值进行 了要求。
按照接触时间减半噪声 接触限值增加3dB(A)标准
,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接 触限值见表3-4。
一、噪声及噪声聋 二、高温及中暑
原
三、振动及振动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作息
时间不合理 (2)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视
力 (5)不良体位或不合适工具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野外作业 (2)厂房建筑和布局不合理:采光、
活性炭 ③易燃、易爆 密闭空间内有易燃气体,并且浓度超过爆炸
下限的10%,可引起爆炸及火警 甲烷、丙烷、煤气、石油溶剂等
④其他 机械危害——转轴、齿轮等设备 电力危害——潮湿的空间内使用电缆、电线
等设备
被液体或流动固体吞没——水、其他液体、 泥沙等突然涌入,导致被溺
(2)异常运转情况
②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汞矿开采与冶炼 金属冶炼 电工器材、仪器仪表的制造与维修(温度计、
气压计、血压计、石英灯等) 接触汞的行业13个 氯乙稀合成、氯化汞合成、锌锰电池配液等:
氯化高汞 (3个行业) 乙炔水合、其他有机原料合成等接触汞化合
物(2个行业)
其他金属及类金属有毒物包括砷、镉、锰、 铬、锌、镍、锡等在不同行业的工艺中, 依其特点被使用
2.生产设备
高温、低温、噪声、电磁辐射和工频电场等
作业人员接触哪些设备、接触时间
例如,某燃气—蒸气联合发电机组的设备运行时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余热锅炉、发电机组、水 泵、风机等机械设备运转——噪声、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评价结果报告表
报告单位(盖章)
报告日期
- 1 -
填表说明
1.报告表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者用打印机打印文本,字迹要清晰、工整。
2.行业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填写。
3.职业病危害类型: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填写,在表中划勾。
4.工作场所名称:指用人单位从事职业活动地点的名称。可按生产工序、车间或评价单元填写。
5.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指该工作场所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的总人数(不可重复,劳动者接触两种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按一人计算)。可计算为该工作场所在岗职工人数减去不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
6.接触人数:(可重复)指工作场所实际接触某职业病危害的人数。劳动者同时接触两种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按其实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计算。
7.最大超标倍数:指测定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的最大倍数。
2
用人单位全称
用人单位详细地址
行业分类企业规模大□中□小□微□法定代表人主管负责人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人联系电话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一般□较重□严重□
在岗职工总人数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因素□生物因素□其他□
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报告类型
检测□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报告名称及编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报告完成时间年月日
作场所名称接触职业病危害
总人数
职业病危害
因素名称
接触人数
检测结果
合格
点数
超标
点数
最大超
标倍数
工作场
所1
…工作场
所2
…
工作场所……
…
- 3 -
报告结论
用人单位报告承诺
本单位所提交的报告资料是真实的,并对因材料虚假、错报、漏报或瞒报所引发的一切后果负法律责任。
责任人(签名):
年月日
- 4 -
附件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汇总表
填报单位:制表人:制表人电话:填报日期:序
号用人单位名称
行业
分类
职工总
人数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超标点数、最高超标倍数及
其他说明
职业卫生
服务机构
检测评价
完成日期总人数粉尘类化学类物理类放射类其他类
- 5 -
备注:“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点数、最高超标倍数及其他说明栏”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报告表(附件1)填报。-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