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合集下载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或特定工种条件下,长期暴露于一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下,导致工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疾病。

针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建立管理规范是保障工人职业健康的重要举措。

监测的必要性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用人单位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减少工人患病的风险。

监测的数据也可以为用人单位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监测:如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

•噪声监测:测定噪声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振动监测:对存在振动的工作岗位进行振动强度的测量。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如高温、低温、湿热、辐射等。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现场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人体检和医学监测通过定期进行工人体检和医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工人体内的职业病危害指标异常情况,早期诊断职业病的发展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具体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病危害指标的检测:如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肺功能检测、视力检测等。

•健康体检:综合检查工人的身体状况、生理指标等。

工人体检和医学监测可以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监测结果的处理与管理监测结果的处理与管理是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用人单位应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包括数据的储存、整合和建立数据库。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趋势,并为制定和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结果的通报与反馈用人单位应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工人,向工人介绍监测结果、存在的危害程度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
4
日常检测适合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 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 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 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 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 进行采样。
10
• 检测点设置 1、一般原则
※必须是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作业场所;
※作业场所必须有劳动者;
※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2、尘毒点设置 а应选择代表性车间(场所)、工种。在劳动者
有代表的或经常活动的作业在点设点;
11
b 不同的尘毒危害因素应分别设检测点; c 检测点必须包括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
的作业点,并应作为重点检测点;
• 检测所用的仪器应进行正常的维护,并要求定期 校准和进行期间核查,做好仪器的使用维护记录。 对于非正常设备及时维修,维修期间不得用于检 测。
7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 现场卫生学调查
↓ 确定检测项目和内容
↓ 约定检测时间
↓ 采样人员和仪器准备
↓ 现场检测采样
↓ 样品流传
8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续 报告结果及评价
2.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 每10米设备1个采样点。
2.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午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
样点。
22
3、采样 时段的选择 3.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 3.2 空气中有害物质随季节发生变化的作业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 采样季节。 3.3 在工作周内,应义士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3.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 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
,是指用人单位向从业人员告知工作岗位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的目的是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根据中国的《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必须向从业人员及其家属告知其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告知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岗位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有害物质、有害因素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病程、潜伏期、诊断标准等;
3. 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包括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工作环境改善等;
4.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5. 职业病的症状、防治知识以及就诊、报告程序;
6. 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和频次。

同时,告知制度还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
1. 告知应当在劳动合同签订或者劳动合同生效前进行;
2. 告知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用人单位应当保留告知记录;
3. 告知应当及时更新,针对工作岗位变动或者危害因素改变等因素进行告知;
4. 告知应当真实准确,不得隐瞒职业病危害信息。

总之,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对于全面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用人单位应当积极履行告知义务,从而保障从业人员的权益。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及传染性病原体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中,引起的一系列与工作不相适应的身体或心理损害。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如下:
1.不合理的工作条件:许多行业存在着不良的工作条件,例如噪音、振动、高温、高压等。

这些条件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人容易患上听力损伤;长期接触振动设备的工人容易患上骨关节疾病;长期处于高温和高压环境中的工人容易蒸发过多水分导致中暑。

2.毒物暴露:一些行业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工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的话容易引发职业病。

例如,长期暴露于电子工业和印刷行业的工人容易患上有机溶剂中毒;长期接触含铅产品的工人容易患上铅中毒。

3.体力劳动过度:一些行业存在重体力劳动,长期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职业病。

例如,长期搬运重物的工人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长期站立工作的工人容易患上静脉曲张。

4.工作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竞争激烈,很多工作岗位存在着高度竞争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工人身体和心理的损害。

例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工作人员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5.缺乏个人防护意识:一些工人由于缺乏个人防护意识和相关知识,不重视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导致职业病危害增加。

例如,不戴耳塞的工人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听力损伤;不佩戴防护眼镜的工人在眩光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眼疾。

总之,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工作条件、毒物暴露、体力劳动过度、工作压力过大和缺乏个人防护意识。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危害因素控制,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并进
行健康教育和监督。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尊敬的工作人员:为了保障您的健康和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向您发出职业病危害告知书,提醒您关于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请您务必认真阅读并遵守,以确保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一、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1.物理因素: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出现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的影响,长期暴露于这些因素中会导致听力损伤、骨关节病变、皮肤病等。

2.化学因素:部分工作岗位可能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长期或大量接触会导致中毒、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

3.生物因素:某些职业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4.粉尘与颗粒物:部分工作岗位可能会产生粉尘、颗粒物等,如煤尘、水泥粉尘等,长期暴露会导致尘肺病、结石病等。

5.职业性放射性物质:某些行业的工作环境中可能会遭受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如核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长期暴露会导致放射性疾病的发生。

6.职业性应激: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心理负荷过重的职业,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二、职业病预防措施1.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合理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尽量减少对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

2.注意工作环境卫生: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定期清理粉尘、清扫地面等,减少对有害颗粒物的吸入。

3.定期体检: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实施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早期症状。

4.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适当安排休息时间,缓解工作压力,保护心理健康。

5.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6.教育培训:定期进行职业病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预防能力。

三、法律法规规定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有义务保障劳动者的职业病预防,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负有在职业病高危岗位进行定期体检的责任。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完整版)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完整版)

职业危害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危害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告知内容如下:一、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等)以及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潮湿等)。

二、可导致的后果分别是尘肺病、矽肺病、水泥尘肺病、职业性哮喘、氮氧化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硫中毒、硫化氢中毒、听力下降至噪声聋、手臂振动病、中暑、风湿病等疾病。

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综合措施1.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危害岗位作业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并严格贯彻落实;2.组织员工在上岗前、在岗期间、换岗时学习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正确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3.安排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4.为员工提供如防尘口罩、自救器、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教育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使用;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作业场所通风、除尘、降温等防护设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6.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与定期检测与评价,及时将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告知员工;7.职业危害工作场所设置规范、醒目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警示标志。

(二)防尘措施1.制定“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综合防尘治理制度、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等,并严格贯彻落实;2.定期和实时检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加强通风除尘、降尘;3.做好个体防护,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自救器等防护用品。

(三)降噪声、防振动措施1.选用低噪声与振动的设备,控制声源;2.增设隔音操作室或采取封闭、隔离措施,采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收声能等,降低噪声与振动;3.加强个体防护,在噪声超标区域作业的员工必须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4.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离开噪音环境。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1、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1、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有利于用人单位及时掌握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抓好《规范》的贯彻落实。

二、认真组织用人单位学习和落实《规范》。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宣传好《规范》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辖区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认真学习《规范》内容,把握其核心要求。

同时要组织辖区内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的用人单位对照《规范》要求,全面自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查找出的问题要认真整改。

三、加强对《规范》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在用人单位自查基础上,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组织一次专项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规范》各项要求,确保实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的规划目标。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适时组织对《规范》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四、严厉查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各地区在对用人单位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未按照本《规范》和有关采样检测要求进行采样检测,或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要依法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由资质认可机关依法取消其资质。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精心整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了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工作,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根据《中测。

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监测周期、监测地点、监测岗位、监测时段以及定期检测委托单位、检测时间等内容。

第五条(投入)用人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所需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以及监测人员的培训费用和定期检测所需的检测评价费用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

第六条(档案)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档案,并纳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体系。

第七条(结果公布)用人单位应将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结果及时在工作场所公告栏中进行公布。

第二章日常监测第八条(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制度,指测频次,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用人单位应参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要求,制定日常监测工作方案,明确监测地点、监测岗位、监测时段等具体内容。

监测结果判定参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

第十二条(超标处置)用人单位应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结果及时报告主要负责人签字。

发现强度或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标准的,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指定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负责落实(报告处置表示例见附件1)。

涉及高毒作业超标场所,应立即停止相关作业,撤离有关人员,经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恢复作业。

对超标情况的处理,应有明确的处理记录并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用人单位应保留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影印件。

第十六条(前期准备)用人单位在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后,应全面告知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种类或成分、设备设施、劳动工作制度等与检测有关的情况。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用人单位首先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将其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四个方面的因素。

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剂量、暴露时间和频次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光照、高低温、高压等;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物质、灰尘、有害气体、蒸汽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害虫等;人因因素包括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体力劳动等。

二、危害因素的暴露评估用人单位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暴露程度、暴露强度、暴露时间和暴露频次等指标。

暴露程度反映了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剂量;暴露强度反映了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水平;暴露时间反映了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暴露时间的长短;暴露频次反映了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暴露频次的高低。

三、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评估结果,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具体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量评估是基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剂量、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和暴露频次,以及工人的个体敏感性等指标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模型包括RAG、REBA、NATM和RPN等。

四、职业病危害风险的控制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分级结果,用人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对于中风险和低风险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升级。

总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是一种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的方法,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暴露评估,可以判断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工人的健康。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一、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职业眼病(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耳鼻喉口腔(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肿瘤危害因素(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其他害因素(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四)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棉尘病(五)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井下工人滑曩炎二、职业病人的待遇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职业病危害的三大来源因素

职业病危害的三大来源因素

职业病危害的三大来源因素
职业病防治法中“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要求,按照相关法律规范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与评价,明确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其浓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

职业病危害的三大来源因素:
1.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2.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4)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3.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控策略,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该用人单位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在这个行业内,由于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和高温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

二、风险评估根据对该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和评估,结合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我们对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和管控。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该用人单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1)有害物质: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有害物质,如溶剂、重金属和化学药剂等;(2)高温环境:部分生产车间存在高温环境,容易引起热应激和中暑等问题;(3)工艺性因素:生产工艺存在操作机器、重物搬运等因素,容易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4)粉尘和噪声:部分生产车间存在粉尘和噪声,容易引起呼吸系统和听觉系统的疾病。

2. 风险分级评估根据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我们对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1)高风险等级:针对高温环境、有害物质和工艺性因素,存在着较高的职业病危害风险。

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中风险等级:针对粉尘和噪声,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员工暴露于粉尘和噪声的时间和强度。

(3)低风险等级:部分岗位存在较低的职业病危害风险,但仍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管控策略针对上述的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的管控策略:1. 高风险等级(1)有害物质的控制:对于使用的有害物质,要优先考虑替代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确保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排除;员工接触有害物质的时间要尽量减少,同时要加强员工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呼吸器等。

(2)高温环境的控制:加强对高温车间的温湿度控制,保证员工在适宜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对于高温车间,要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补充饮水。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制定本规。

第二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对其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及其管理,适用本规。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是指用人单位定期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的检测。

本规所指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所列危害因素以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有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的危害因素。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所需检测费用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档案,并纳入其职业卫生档案体系。

第七条用人单位在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定期检测合同前,应当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计量认证围等事项进行核对,并将相关资质证书复印存档。

定期检测围应当包含用人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全部工作场所,用人单位不得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或部分工作场所进行指定检测。

第八条用人单位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后,应将其生产工艺流程、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原辅材料和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劳动工作制度等与检测有关的情况告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用人单位应当在确保正常生产的状况下,配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好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工作,并由陪同人员在技术服务机构现场记录表上签字确认。

第九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后,结合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制定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按照国家有关采样规确认无误后,应当在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上签字。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附件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进行判定。

一、指标界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为严重和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1.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高毒物品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2)石棉纤维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粉尘;(3)已确认对人致癌的化学有害因素(GBZ 2.1中标注“G1”的物质);(4)电离辐射(除外Ⅲ类射线装置、Ⅳ类和Ⅴ类密封源、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及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5)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2.上述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的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本文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分为符合和不符合。

(三)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分三类,分别为接触人数9人及以下、10~49人和50人及以上。

二、风险分级方法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见附表2-1),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Ⅰ级风险最低,Ⅲ级风险最高。

附表2-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注:用人单位同时存在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时,依风险高者判定。

三、风险分级步骤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定期检测与评价报告,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调查,填写附表2-2。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填写附表2-3。

附表2-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一览表附表2-3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评价结果报告表
报告单位(盖章)
报告日期
- 1 -
填表说明
1.报告表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者用打印机打印文本,字迹要清晰、工整。

2.行业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填写。

3.职业病危害类型: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填写,在表中划勾。

4.工作场所名称:指用人单位从事职业活动地点的名称。

可按生产工序、车间或评价单元填写。

5.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指该工作场所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的总人数(不可重复,劳动者接触两种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按一人计算)。

可计算为该工作场所在岗职工人数减去不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

6.接触人数:(可重复)指工作场所实际接触某职业病危害的人数。

劳动者同时接触两种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按其实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计算。

7.最大超标倍数:指测定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的最大倍数。

2
用人单位全称
用人单位详细地址
行业分类企业规模大□中□小□微□法定代表人主管负责人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人联系电话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一般□较重□严重□
在岗职工总人数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因素□生物因素□其他□
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报告类型
检测□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报告名称及编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报告完成时间年月日
作场所名称接触职业病危害
总人数
职业病危害
因素名称
接触人数
检测结果
合格
点数
超标
点数
最大超
标倍数
工作场
所1
…工作场
所2

工作场所……

- 3 -
报告结论
用人单位报告承诺
本单位所提交的报告资料是真实的,并对因材料虚假、错报、漏报或瞒报所引发的一切后果负法律责任。

责任人(签名):
年月日
- 4 -
附件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汇总表
填报单位:制表人:制表人电话:填报日期:序
号用人单位名称
行业
分类
职工总
人数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超标点数、最高超标倍数及
其他说明
职业卫生
服务机构
检测评价
完成日期总人数粉尘类化学类物理类放射类其他类
- 5 -
备注:“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点数、最高超标倍数及其他说明栏”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报告表(附件1)填报。

- 6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