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5)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政治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要他提出请求,就会得到苏联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
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国家 B.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作用 D.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2.《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
……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反对中国发生内战 B.共产党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发动内战 D.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3.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来维护西方世界的安全。
而基辛格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却采取了通过美国与苏联的对话和合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国际秩序的稳定。
美国这一政策的演变( )A.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世界霸权主义政策B.成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C.体现了美国国力变化下外交策略的调整D.说明美国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4.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由此可见在这二十多年间,新中国的外交( )A.从实行“一边倒”到主张“另起炉灶”B.从实行结盟政策到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C.从反对霸权主义到主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D.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到逐步走向务实5.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第四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392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第四次)考试试题(含解析)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
材料表面西周分封制A.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B.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C.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D.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新建诸侯国、各种政治特权”等字眼均在强调分封制直接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淡化了而非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缓和各诸侯国矛盾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王室宗族迅速分化而非方对中央的拱卫,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 下图可以反映出A. 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 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C. 封建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 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学制。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汉代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学制系统,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儒学只是太学的教学内容而非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在隋唐时期而非材料中的汉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学是中央的学校,不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朝廷命官,却在古徽州遭到了广泛的“贬值”,便是普通人家的男子,也有互相敬称为朝奉的。
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下)高一历史开学初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72分。
)1.地方政权的建立,实现了周王对所占土地的有效统治,这在中国上古社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周王加强对所占领土的有效统治是通过:A、分封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2.《通志略》中记载:春秋时,列国相灭,多以其地为县;县大而郡小,故传云“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至于战国,则郡大而县小矣;故甘茂谓秦武王曰“宜阳大县,名曰县,其实郡也”。
这体现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B、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C、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郡县制的形成与发展3.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
其实质是A.提高三省的行政效率B.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便于皇帝控制宰相职权4.《宋会要辑稿职官》卷47载:“通判,州各一人,与长史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
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
”又云:“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二。
”这种政治制度革新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封建君主专制B、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C、革除郡县制的弊端D、开始建立官僚政治体制5.《韩非子亡征》中指出:“种类不寿,主数即世,婴儿为君,大臣专制,树羁旅以为党,数割地以待交者,可亡也”“出军命将太重,边地任守太尊,专制擅命,径为而无所请者,可亡也”。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秦始皇确立了:A、君主专制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贵族寡头制度6.“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
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
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学识渊博通达的人)。
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佣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
这一变化反映了A. 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B. 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D. 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 “到了清朝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可以得出这一时期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日益松弛,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这一现象出现源于清朝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促进了租佃制的进一步发展,故答案选B项。
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不本题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思路:一是精准捕捉材料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历史学科相关术语;二是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清朝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促进了租佃制的进一步发展。
2.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
这种局面客观上A. 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B. 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 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适应了当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减少土地垦荒面积无关,A选项排除。
在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宋代租佃经济高度发展,农民可以维持生计,不一定抑制生产积极性,C选项排除。
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程度,D选项排除。
【点睛】宋朝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据材料“小农经济……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旦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小农经济就可以开展生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
故选B。
2.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 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 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抓住材料中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可知是说的土地买卖比较频繁。
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B项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和C项自然经济渐趋瓦解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着重强调的是土地变更问题,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718学年度高二4月月考——历史(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某学者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道德人生观为基础;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 法家、墨家、道家B. 道家、儒家、法家C. 法家、墨家、儒家D. 道家、儒家、墨家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B.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
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4.“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
这反映出A. 民主思想的出现B. 天命观念的成熟C. 人文精神的跃动D. 王道学说的风行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 确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 压抑了人们的个性发展D.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6.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1)(2021年最新整理)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1)的全部内容。
第一部分选择题1.“二月二”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 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 D.纪念庆典2.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
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
这些卜辞说明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3.有学者分析到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封建时代,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土地为封建贵族所专有。
”这一土地制度是指A.井田制 B.地主私有土地C.君主私有土地 D.均田制4.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它反映的经济形式是A.市场经济 B.商品经济C.自然经济 D.计划经济5.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这些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6.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7.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下)高一历史开学初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72分。
)1.地方政权的建立,实现了周王对所占土地的有效统治,这在中国上古社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周王加强对所占领土的有效统治是通过:A. 分封制B. 宗法制C. 内外服制D.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周王对所占土地的有效统治”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是通过宗法制实行,D正确。
A和B只是一个方面,不能全面概括西周政治制度,排除;内外服制是商朝政治制度特点,C 错误。
2.《通志略》中记载:春秋时,列国相灭,多以其地为县;县大而郡小,故传云“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至于战国,则郡大而县小矣;故甘茂谓秦武王曰“宜阳大县,名曰县,其实郡也”。
这体现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B. 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C.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 郡县制的形成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说明立战功可以授予郡县,说明郡县制形成与发展,D 正确。
郡国并行制是西汉时期实行,A错误。
先秦时期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错误。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秦朝,C错误。
3.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
其实质是A. 提高三省的行政效率B. 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 便于皇帝控制宰相职权【答案】D【解析】【详解】“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主要是防止宰相专权,便于皇帝控制宰相权力,实现君主集权,D正确。
材料目的不是提高行政效率,A错误。
材料中是加强君主权力,B错误。
C属于丞相的职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宋会要辑稿职官》卷47载:“通判、州各一人,与长史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
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
黑龙江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黑龙江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周贵族的等级制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士-诸侯-卿、大夫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4.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国家空前统一B.权力高度集中C.君主世袭D.实行郡县制5.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中央任命C.地方推荐D.考试选拨6.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增加税收B.恩泽贵族C.削弱王国D.削夺武将军权7.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A.州刺史的设立B.分封制的创设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D.行省制度的创立8.“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打上了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烙印A.科举制B.宗法制C.谏议制D.三省六部制9.中国古代科举制开始于A.秦朝B.西汉C.隋朝D.明清10.宋太祖采纳赵普“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其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减轻地方财政负担C.增强地方军事力量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11.北宋设置的既削弱相权又与统兵的高级将领相互牵制的机构是A.三司使B.参知政事C.枢密院D.通判1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到达顶峰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清时期1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其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取这一剧名不过是为了哗众取宠1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是①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政治体制②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③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④以维护中央集权的十分细密、苛刻的法律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5.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A.殖民扩张,崇尚武力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C.贵族统治,僭主当政D.平等邻邦,睦邻友好16.“陶片放逐法”是雅典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武器,它的实行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下)月考试题高一文科历史试题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政治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要他提出请求,就会得到苏联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
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国家B. 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C. 遏制不结盟运动的作用D. 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答案】A【解析】从赫鲁晓夫的这一政策上看,是为了拉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之结盟,符合美苏争霸时期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国家的内容,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说法没错,但是当时苏联的国际地位已经很高;C选项错误,其目的是为了为自身赢取利益;D选项错误,抵制马歇尔计划是采取建立经互会的措施。
2.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
……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反对中国发生内战B. 共产党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 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发动内战D. 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反映了美国的态度并不承认共产党的存在合法,是支持中国发生内战,故A项排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与题意不符合,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态度,而不是蒋介石,故C项排除;由材料中美国对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态度以及对共产党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支持蒋介石反共,发动内战,故D项正确。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 )A.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 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D. 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2。
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了()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B。
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C. 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
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3。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
这反映了宋代()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4。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租佃关系的盛行C. 土地的高度集中D。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5。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 )A.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B.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C。
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 D.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6. 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A. 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B。
规模大,分工极细C。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D.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7。
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歇尔在其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中指出:“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
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该计划的实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有()①西欧各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②加速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联合与结盟③客观上有利于西欧走向联合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主义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950年上半年,松下电器的产品销售额为9.8亿日元,到下半年则大幅度增至17.2亿日元,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松下公司成倍盈利的主要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实施B.冷战正式开始C.日本进行经济侵略D.朝鲜战争爆发3.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4.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5.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曾两拒英国加入欧共体。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31.(1)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分)(2)①“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发展趋势是多极化,但最终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
②美国虽然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正日益增强。
③世界发展的多极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分)(3)变化: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总趋势是多极化。
(2分) 不能。
(1分)原因:因为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2分)(4)承认“一超多强”的现状,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采取三步走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等。
(2分)32.(1)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分)精耕细作、修建水利工程、统治阶级重视等。
(2分)(2)指商品经济。
(2分)表现:城市经济繁荣、瓦肆、夜市、交子等。
(2分)(3)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出现商帮。
(2分)(4)变异:资本主义萌芽。
(2分)趋向:向工业文明演进。
(1分)33.(1)原因: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场手工业时积累了大量生产经验;市场的扩大。
(3分)特点:率先在英国爆发;首先在棉纺织业中爆发;大多数工业成果来自于一线工业生产;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3分)(2)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③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④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⑤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8分)1。
最新-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 精品
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18-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耕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A.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筒车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中的使用C.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D.部分奴隶主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3.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领队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4.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孙吴 B.东晋南朝 C.中唐以后 D.南宋5.第一次提出并推行重农抑商的时代()A.战国 B.西汉 C.中唐 D.明清6.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农民战争的影响D.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不高的影响7.清朝实行禁海闭关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防范“外夷”侵犯 B.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C.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D.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8.新航路开辟的决定性因素是()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B.《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的影响C.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D.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9.17世纪中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是() A.里斯本 B.伦敦 C.阿姆斯特丹 D.纽约10.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 ( )A.18世纪下半叶 B.17世纪上半叶 C.18世纪上半叶 D.17世纪下半叶11.最能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成为新的动力机C.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D.炼钢技术突飞猛进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形成13.洋务运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主要评判依据是()A.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D.吸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4.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由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B.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C.经济建设依靠广大工农劳动群众 D.在经济建设中以计划经济为主16.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要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结果17.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供给和需求的矛盾C.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18.“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出现都是()A.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B.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资本社会化的需要D.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19.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力 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20.对凯恩斯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B.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C.它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它能够消除经济危机2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化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22.人民公社运动"一大二公"的错误在于()A.违反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C.开始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路线D.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23.中国共产党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是在下列哪会议()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24.我国城镇化战略的目标是()A.走多样化城市道路 B.建设节约资源型城市C.建设生态型城市 D.促进小城镇的发展25.世界银行的宗旨有()①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②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③稳定国际汇兑④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26.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贸总协定④联合国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7.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的标志是()A.《罗马条约》签订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C.欧盟正式成立D.欧元正式启用28.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的成立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直接表明了()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C.世界经济格局多样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9.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C.两极格局的结束D.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30.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困、落后之苦,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A.取消国际不等价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外债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缩小各国间贫富差距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31.百年“张裕”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历史Word版含答案
双鸭山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4月份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佃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
这一变化反映了()A.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 D.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2.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
这种局面客观上()A.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 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3.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表3所示。
这些政策()表3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4.唐代均田制基本沿袭隋代,但唐代进一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把三分之一的男子排除在足额授田的范围之外,同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的内容。
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行为 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D.维护了官僚集团的利益5.下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
图文信息说明的是()A.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C.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6.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
这一做法()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 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 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7.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政治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要他提出请求,就会得到苏联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
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国家B. 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C. 遏制不结盟运动的作用D. 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2.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来维护西方世界的安全。
而基辛格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却采取了通过美国与苏联的对话和合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既有国际秩序的稳定。
美国这一政策的演变A. 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世界霸权主义政策B. 成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C. 体现了美国国力变化下外交策略的调整D. 说明美国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3.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由此可见在这二十多年间,新中国的外交 A. 从实行“一边倒”到主张“另起炉灶”B. 从实行结盟政策到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C. 从反对霸权主义到主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D. 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到逐步走向务实4.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表明 A. 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 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 “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5.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
今天,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承担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资额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
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6.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对外宣布:“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 A. 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 B. 接受马歇尔计划 C. 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建立欧洲煤钢联营7.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
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
造成美国政府变化的原因是 A. 扶植日本对抗西欧B. 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C. 与苏联对日本的控制权D. 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8.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
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 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 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C. 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D. 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9.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B. 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C.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D.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10.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11.《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A. 合作经营B. 集体劳作C. 重农抑商D. 自给自足12.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13.唐前期130多年间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各地。
灌溉工具除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外,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
唐水利管理法规《水部式》还对唐代水利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有力支持。
材料反映出,在唐朝A. 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B. 水利兴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C. 农业生产技术全面提升D. 开始依照法律治理水利事业14.唐初有诏令规定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
”这一规定为了A. 规范普通民众生活B. 加强官员监督力度C. 增加户口发展生产D. 强化宗族维系作用15.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
其原因是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16.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
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
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
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实行重农抑商B. 增加财政收入C. 抑制土地兼并D. 打击豪强势力17.“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
”上述言论A. 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 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18.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 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 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D. 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19.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20.《东华续录》记载了乾隆五十一年毕沅的一份奏折:“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
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
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
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
”材料所述现象A. 导致租佃关系迅速发展B.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局面D. 迫使政府推行均田制度21.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某一水利工程的描述:具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作用。
它应该处于司马迁所说的四大经济区中的哪一经济区A. 山东经济区B. 山西经济区C. 江南经济区D. 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22.据统计,安徽在两汉时共有76座县治城市,仅占全国的5%左右。
其分布是淮北36座(47.4%)、江淮30座(39.5%)、皖南10座(13.1%)。
安徽有50处确认的汉代城市遗址,大多规模较小。
(数据摘自《安徽汉代城市的分布与建设》)这表明A. 汉代政治中心在我国北方地区B. 当时郡国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C. 两汉时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 统治者不重视江南地区的开发23.《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
”《后乐集》载: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
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
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B. 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C. 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D. 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24.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
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 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 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 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 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25.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
“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A. ①②③⑤B. ①②④C. ②③④⑤D. ①③④26.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27.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 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B. 棉花种植与纺织业日益扩大C. 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 商业日益发达28.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