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变迁
4-0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
材料2: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 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 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民国《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
②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材料3: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 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 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例题:顺治元年(1644)五月初三日,颁布《剃发令》,
许多汉人誓死不从;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命内务部
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却有很多汉人拒绝剪辫。这表明
()
A.剃发与剪辫是个人自由 B.社会习俗具有稳定性凝固性
C.国人反对排斥辛亥革命 D.二者都属于革除陋习的政策
国 近 现 代 中
根据以下材料概括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1: 1840年以后,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 开埠通商,带有商业性质的码头出现了,由此刺激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兴 起,举凡刻有西方烙印的各种外来文化,……开始登陆中国,就连几千 年亘古不变的婚丧礼仪也悄然改变,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娱乐,一 种迥异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新型城市文化由此萌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民国成立后,中国人对西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从排斥到接受,并流行
材料3: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 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①西装本身的优点,适体、潇洒
材料4: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规定:男子……昼用大礼服为西 式大氅式,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二 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
近代物质生活习俗
•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可归纳为 “ 一、 二、三、四” • 一大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文明化。 • 两大原因: 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外因, 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冲击。 • 三大阶段: 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 开放后。 • 四大内容:衣、食、住、风俗。
外向性和开放性 多元化经济的反映
20C30后
传统建筑 ①西方入侵,西方人来华 中西合璧 ②经济发展,官员、商人效仿
完全欧化
传统 辛亥革命后 新中国后 妇女由家庭附庸趋向平等;由不自由趋向自由;由家 庭走向社会。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 婚姻自主 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社会革命。 恋爱自由 删繁就简 包办婚姻 仿效西方 丧礼简化,殡 仪馆,公墓 婚姻自主 丧礼 其他 土葬 ①男子留长辫 ②女子缠足 ③跪拜作揖 ④“大人”、 “老 爷” ⑤女子不得受教育 且局限于家庭 火葬
①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
② 民主革命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的反映
③ 新派人士的欢迎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服饰变化的原因: ①文革的影响 ②提倡节俭、艰苦朴素 ③经济不发达,物资较匮乏 ④极左思想影响
▲80年代服饰变化的原因: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经济 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②受港台、欧美等文化影响 ③改革开放,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④审美水平不断提高
服饰变迁的三大阶段及特点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近代西风东渐 (2)受自然物产条件的限制 (3)生活习俗的制约 (1)19世纪40年代前后,开始出现西餐馆 (2)19世纪60年代前后,西餐馆陆续开办 (3)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一种时尚
内向性和封闭性 小农经济的反映
鸦片战争后
改革开放后 至今
异彩纷呈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材料二:“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闺秀勾栏,各 竞其艳。夫人之装饰原无一定,惟旗袍之名,若有 宗社党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 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
袄裙 30年代
礼帽 长袍 马褂 西装 30年代
★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 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 ☆原因: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 化,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求个 性解放。
3、现代(新中国成立后):
①20世纪50、60年代: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 ②20世纪60、70年代:中山装; ③改革开放后:从穿暖到穿好,款式新颖,层出不穷。
★现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其它风俗变化: (民国成立后,变化巨大) 剪辫易服、女子放足、反对迷信、公历使用、点头鞠 躬、见面握手、女子步入社会.
“照得我汉同胞,服制自应一律。既已 立成义师,发辫速宜剪剃。况我大汉从前, 概无豚尾法制。改旧从新之时,岂效满奴 习气?各界办事人员,出示业经剪去。令 我民国同胞,勿得顽固主义。从此一律剪 去,好防满奴奸细。为此告我国民,切勿 三心二意。” ----湖北军政府 “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 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 假使当初为了保存古迹,留辫不剪,我大 约是决不会这样爱它的。” ----鲁 迅
(2)女子服饰: 旗袍的变化及流行
宽松肥大 适体、短袍窄袖(20世纪20年代)
清末至20世 鸦片战争后传入,辛亥革命后设计, 纪上半叶 民国后流行 流行几十年 请注明下列服饰传入中国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时间
长袍马褂、男子蓄发梳辫是清朝平民较为普通的服饰形象
1972年第五次当选“总统”后, 蒋介石夫妇和副“总统”严家 淦夫妇在一起
中青年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Ⅰ※要点概述专题分三块内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个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后,是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是第三阶段,衣食住行、邮电通讯、大众传媒的变化迅速,特别是20世纪末期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便捷的联络方式。
这些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的。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现代化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Ⅱ※逐课阅读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
【知识与能力】掌握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
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
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等方式,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受到唯物史观教育。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迁的情况。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的进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与此相伴随,中国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开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色彩斑斓、新奇特异、意味深远、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务,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阔画面。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生活习俗的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 .近代社会生活:1840—1949:列强侵华,逐步沦为两半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原因:①列强侵略,西方文明传入带来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②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③历届政府的推动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倡导,民主思想不断传播表现:①衣:鸦片战争洋布、洋装进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学生装、新式旗袍(特点:由拘谨、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平民化转变)②食: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住: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习俗:⎩⎪⎨⎪⎧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简约文明。
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949——1978——至今(1)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成立,文革期间左倾错误严重,强调阶级斗争;计划经济体制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2)1978—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解放思想;民主法治不断健全于发展①物质生活⎩⎪⎨⎪⎧衣:服装颜色五彩缤纷。
食:到1987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住:1995年,国家启动“安居工程”。
②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命题:1.就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就男女关系转变、婚姻习俗角度命题例1: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
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
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
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B. 妇女地位提高C. 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例2: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整体感知】: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习目标】【预习导学】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代中国服饰的变迁:(1)服饰变迁的总体趋势:由、、、,逐渐向、、、转变。
(2)男子服饰:①传统服饰:鸦片战争前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②西洋服饰—: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③中西合璧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基础上,吸收欧美服饰优点形成的。
在后的几十年里,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3)女子服装:改良式,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2.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废止缠足: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首先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破除神权等法令;③广大农村缠足陋习未止。
(2)婚姻自由:、、以及等,都对社会习俗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在中国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
②清末民初以来反对,主张。
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
③新中国成立后,、已成为一种时尚。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的进步1.交通工具的更新:(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的演进。
(2)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传统的代步被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作为牵引的交通工具取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更新过程。
(3)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①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②自行车在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年代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有“自行车王国”之称。
(4)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①电车:出现于年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②公共汽车:出现于年的。
③轮船: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年4月,中国建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④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社会变迁
老北京的建筑经典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外国 人来华后,西式住房开始出现。
中国近代建筑
中西合璧;完全欧化
“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出现, 西式家具也受城市居民的欢迎。
交通工具的更新
1、了解其发展更新过程 古代: 木船、马车、轿子
中国其他菜系
闽菜
干烧鱼
湘菜
红煨鱼翅
徽菜 符离集烧鸡
浙菜 西湖醋鱼
饮食丰富、习惯多样 (1)中国传统饮食:地方特色鲜明 (2)鸦片战争后: ①西餐传入 ②面包房、咖啡店等 ③西式糖、烟、酒、饮料等 (3)饮食变化的原因:
①西方列强入侵,西方人大批来华,移植西方生活方式
饮食变化:
②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
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西装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
中山装的含义
三民 主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严谨治 国
清末民初的旗袍
三 十 年 代 的 旗 袍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 。全世 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 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
②民国以后:进展缓慢,西南、西北没有铁路
▲(近代)原因:⑴政局动荡、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两半社会 ⑵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原因: ③新中国建立后:发展迅速 1.经济不断发展 2.政策推动 A铁路修建: 3.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一五”:宝成铁路(西南) 4.技术不断发展 ▲“二五”:兰新铁路(西 北) ▲到“九五”期末:⑴京九铁路全线通车(政治意义) ⑵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 (2000年) 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B火车机车: 基本告别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 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崭露头角 C火车运行速度: 1997年起开始大提速, 大大提高运行效率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廉
2007.1 LYM
5
1、古代的中国服饰( 1 ,6 ) 2、20世纪初期的中国服饰( 3 ,4 ) 3、五六十年代时期的中国服饰( 2 ) 4、现代的中国( 5,7 )
服饰的特点是
2007.1
由时代决定的
LYM
6
四大菜系
四大菜系 鲁菜 粤菜 川菜 代表区域 山东 广州、潮州等 四川
淮扬菜
2007.1
饮食 传统四大菜系——西餐、糖果、糕点、饮料等 建筑 四合院——欧化的别墅、花园洋房、高级公寓 社会 风俗
新式婚礼、简洁葬礼
剪发、禁缠足、鞠躬、握手等
24
2007.1
LYM
粤菜简介
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 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 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 春偏重浓醇。
2007.1
LYM
9
2007.1
LYM
10
中餐:追求美味 西餐:追求营养
2007.1 LYM 11
西餐厅
2007.1
LYM
12
常识介绍:四合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 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 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 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 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 .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2007.1
LYM
1
【导语】 1、近现代社会的剧变是促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变化 的。 根本原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 ①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 ②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 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 ③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 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
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1)起步晚,开段艰难,落后于西方。 (2)阻力: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和顽固 派的阻挠。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4)对象:逐渐平民化、普及化。
(5)进程:先慢后快。
(6)种类:涉及海陆空三个方面。
(7)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
3、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产生了那些影响?
积极: (1)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改变了人们 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加强了各地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 近代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消极: 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 国的侵略和掠夺;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危机 等。
4.归纳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结合史 实说明报刊业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1)原因
4、趋势: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 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
5、阶段特征:
(1)鸦片战争至民国期间:由于西方思想文化、生 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 (2)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生活与 政治紧密相连,先模仿苏联,后独立化。 (3)改革开放后:由于世界联系如意紧密,逐渐与 世界接轨。
考点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考点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高考展望】: 近三年来对本单元考查内容有限, 主要考查对社会习俗(婚姻制度变化)、 物质生活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多 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如人民的饮食 起居)。从题型看,选择和材料题都有。 复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新旧社会做 比较,理解其形成背景、原因、特征及 其影响。热点方面要注意政府对民生问 题的关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变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 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 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 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 巨大变化。
全国通用2020-2022年三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022年】无【2021年】1.(2021·辽宁·高考真题)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这反映出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56年上海开始使用煤气,使用范围逐渐推广,可知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现代生活,故选A项;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积的增加,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市民阶层诉求无关,排除D项。
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021·海南·高考真题)晚清时期,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
1949年以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
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B.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力的攫取C.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D.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商口岸由洋人把持,所以出现了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的现象;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所以出现了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独立、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
由此可知,不同政权分别实行不同的时区划分,这反映了“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排除A项;“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力的攫取”、“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主旨,排除B、D项。
复习课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当场消化】在汉语中,外来事物名称常加有夷、 胡、番、西、洋等字,以上诸字中“洋”字出现 最晚,但其构成的词语却是最多,鼎盛时期有400 多个。如“洋布”、“洋钉”、“洋楼”,“洋 车”等,可是到了后来,数量急剧下降。以下关 于“洋”组词的兴衰分析不当的是 A.其兴反映了天朝上国心态变为正视西方文明 B.其兴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渐深 C.其衰与盲目自大、盲目排外心理有关 D.其衰既由于政治原因,也由于中国日益走向近 代化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总趋 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
① 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②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 ③ 发展不均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几乎没有变 化) ④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的冲突,又有东西 文化的相互交融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中国社会 带来的影响
变化
变化时间 变化的历史背景
变化表现
取缔陋习; 衣着单调; 住房紧张; 食物单一; 凭票供应 五彩缤纷; 解决温饱; 住房宽敞; 文明习俗
中华人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和国的 的胜利,实现了 成立 民族独立;计划 第三次 经济体制的确立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以经济 第四次 以后 建设为中心
B
(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7)1862年6月 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 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 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 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C
(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 “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 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 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比较上面两组图,你能说出清朝旗袍 短袍窄袖,曲线美 与民国旗袍的不同之处吗?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行政、立法、
三民 主义
司法、考试、 监察五权分立 满汉蒙回藏 五族共和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4.激情岁月 朴素衣着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 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之后,则 几乎是十年一变。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哪些方面经历重大变化?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服饰
饮食
住宅
风俗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 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改变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社交礼仪 文明时尚
特征:移风易俗、删繁就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
古代婚姻风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代婚姻风俗: 婚姻自由;删繁就简 现代婚姻习俗: 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建国后)
你知道当今流行的服装中最能体现中国民 族特色的男女服装各是什么吗?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
旧 式 旗 袍
长 袍 马 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国门洞开 西服东渐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3.共和新貌 服饰鼎革
上袄下裙
中山装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宽袍大袖
西 式 住 外向 房
历史课件: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4
A
B
C
D
2.(2009广东卷11)下列歌谣中,不 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 大脚丫
3.(2008年江苏卷6)1869年,《教会新 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 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 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 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1.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 产生的影响是 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 响 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 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A.①② B. ①③ D. ②④ C.②③
2.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 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 结果 B.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 的剧烈震动 C.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 会关系 的变化
3.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特点
(1)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 伴随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2)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 过程(如服饰的变化) (3)变化在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乡差别 极大 (4)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 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始终保持着中国 民族特色
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粮票、布票和油票
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 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 些票证呢?
【最新】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
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
• 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
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表现在提倡 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也引起 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 渐引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2021/2/2
1
单元概述: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通信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服饮 居
社 会
饰食 住 习
俗
交邮 通电 工通 具信
报影 互 刊视 联
网
广义上说,衣食住行与社会习俗风尚属于“文化” 范畴,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 形2态021/2上/2 的反映,这是把握问题的关键着眼点 2
专题四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高考考点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 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2021/2/2
3
阶段
鸦片战争 后——新中 国成立(近 代)
新中国成立 后——改革 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至今
2021/2/2
表现
长袍马褂
男 西装
中山装
女 传统旗袍
改良旗袍
50\60s 列宁装 连衣裙
60\70s 绿军装
崇拜2021,/2/2审美多元化。
8
(1)四大菜系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6 人教课标版
女家,俗称“过大礼”) 饰物;行三鞠躬礼;来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宾贺词,各种答谢。
8.回门
1.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
产生的影响是
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
响
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
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2.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 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 结果 B.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 的剧烈震动 C.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 会关系 的变化
2. 新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
(1)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国 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
(2)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的困难,把 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实行 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积极性,发展了生 产力。
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清
民
朝
国
旗
旗
袍
袍
中国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最 早 “ 中 山 装 ” 的 式 样
小结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
①近代时期:西方影响明显, 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化、独立化 ③改革开放后:国际潮流化
总特征:传统、保守 开放、近现代化
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时间
历史背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 “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
化大城市崛起
4.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影响
(1)政治:有利于反封建斗争,促进了 民主革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外一些大场 合,我从来都是穿唐 装、中山装,我想告 诉所有人,我很骄傲, 我是中国人。可能因 为这点,所以香港大 使、申奥大使都找我 日本人以前是要 来做……我很传统, 了我们的命,但韩国 不希望忘记自己的文 人却是要我们的魂 。 山东曲埠祭孔 化。
——成龙我的观点我们不是Fra bibliotek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晚清中 国创办 的最早 的近代 航运企 业。首 次打破 列强的 垄断局 面。 轮船招商局
重庆三峡轮船股 份有限公司游轮
长江轮船海外旅游 总公司游轮神州号
一、交通事业的发展
• • • • • • 1、铁路建设和机车制造 (1)近代铁路的发展 (2)现代铁路的发展 2、公路建设和汽车制造 3、水运业 4、航空业
衣 长袍马褂 传统旗袍
新中国成立 至改革开放 “布拉基” 西装、中山装 列宁装 改良旗袍 军装 吃西餐成为有 食物简单 凭票供应 钱人的时尚
改革开放后 五彩缤纷 多样化
“菜篮子” 食品丰富
食
满汉美食 粗食
组卷网
住
社会 习俗
◆中国传统住宅 ◆住宅西化 上 海 老 洋 房 南方“排屋”
(北方“四合院”)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政治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 思想文化 民主救国、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外部因素 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在中国的传播 内因: 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 主动向西方学习;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报刊业的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1895.2,法国的卢米 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 的“连续摄影和放映 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至新 中国成立
衣 长袍马褂 传统旗袍 满汉美食 粗食 四合院 排屋
新中国成立 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 五彩缤纷 多样化
“菜篮子” 食品丰富
“布拉基” 西装、中山装 列宁装 改良旗袍 军装
吃西餐成为有 食物简单 钱人的时尚 凭票供应
食
住
欧式洋房 住房拥挤 中西合璧豪宅 陈设简单
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
工京 程张 师铁 他路 设全 计长 了 “ 人多 ”公 字里 形, 路詹 线天 。佑 为 京张铁路的设计者 总 詹天佑
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通车
200
一、交通事业的发展
• 1、铁路建设和机车制造 • (1)近代铁路的发展 • (2)现代铁路的发展
•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 1118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海拔高于 4000米的地段有960多公里。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至新 中国成立前
衣 食
新中国成立 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
住
社会 习俗
长袍马褂
在鸦片战争后,上海等通商口岸的租界中出现与外 国人联系密切的富商、洋行职员等,受西方文化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常仿效洋人,开始穿起了西服、西裤。
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 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 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安居工程” 追求舒适优美
休闲方式 多样化
社会 习俗
男子留辫 断发易服 女子缠足 废止缠足 行“跪拜礼”婚丧从简 等级森严 农村依旧传统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 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
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
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
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 而互联网,这种以数字化( 0 1 )的方式存储、
处理和传播,称为“第四媒体 。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 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 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广 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代 第一次办报高潮。
组卷网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一、交通事业的发展
• 1、铁路建设和机车制造 • (1)近代铁路的发展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 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 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 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 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 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 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 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章炳麟
朱执信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 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 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 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 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冯如
冯如和他的飞机
计划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空中客车A380客机 的模拟图片。这种被称为最先进、宽敞和高 效的超级巨型客机将拥有555个客舱座位。
古代的通讯方式 书信(带信、飞鸽、驿站)
烽火
春 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手机
卫星电话
四大媒体”
• 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 报纸 • 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 广播 • 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电视
1945年8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 蒋介石不约而同地穿上了中山装,留下了具有 特殊意义的合影。 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 安门城楼集体穿中山装亮相,引起世界瞩目。
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 行政、立法、
三民 主义
司法、考试、 监察五权分立
耻
义 礼
廉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50 ——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 拉 基。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60
——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至新 中国成立前
衣 食 长袍马褂 传统旗袍
新中国成立 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 五彩缤纷 多样化
西装、中山装 “布拉基” 列宁装 改良旗袍 军 装
z..x..x..k
住
社会 习俗
传统饮食
南方饮食
北方饮食
中国 “八大菜系”
川菜
徽菜
鲁菜
苏菜
闽菜
湘菜
粤菜
浙菜
油 票 粮票 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 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实 行计划经济,商品短 缺的见证。 布票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至新 中国成立
一、交通事业的发展
• 1、铁路建设和机车制造 • (1)近代铁路的发展 • (2)现代铁路的发展 • 2、公路建设和汽车制造
1902年 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 的是一种能 够在街上自 动行驶的四 轮怪物。这 就是汽车。
一、交通事业的发展
• 1、铁路建设和机车制造 • (1)近代铁路的发展 • (2)现代铁路的发展 • 2、公路建设和汽车制造 • 3、航运业
2、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 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 (3)电视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业的发展历程
1、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 ,中国电影业诞生。 ──无声京剧影片 2、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 《风云儿女》 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插 4、 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3、
现 代 花 园 洋 房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现代家居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至新 中国成立
衣 长袍马褂 传统旗袍 满汉美食 粗食 四合院 深宅大院 普通民居
新中国成立 至改革开放 西装、中山装 “布拉基” 列宁装 改良旗袍 军装
吃西餐成为有 食物简单 钱人的时尚 凭票供应 欧式洋房 中西合璧豪宅
改革开放后 五彩缤纷 多样化
“菜篮子” 食品丰富 “安居工程” 追求舒适优美
食
住
住房拥挤 陈设简单
社会 习俗
清 末 传 中 统 外 社 官 交 员 礼 握 仪 手 致 意
告示:今日剪辫者 奖酱肉面一碗
北京街头的剃头匠
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 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 也最多不过一寸。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