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一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精品导学案
获奖精品教案学案教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整体把握1.全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点读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第三部分(第10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二、细部探微2.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不谈其政治作为?点拨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3.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性格特点?点拨作者对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4.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点拨《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作品,内容是悲叹明朝灭亡,崇祯帝虽励精图治,勤勉辛劳,但终因明王朝积重难返大势已去而亡国,梁任公先生由明亡联想到自己曾追随光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顽固派的扼杀而失败,国家贫弱,列强瓜分,生灵涂炭,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了,5.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点拨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达有如下特点:一是直接的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青年学生对先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是代表作者的心情,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中的“幸运”“欢喜”都是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训课老师的崇拜之心,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样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一、中心主旨这篇课文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对梁任公的真挚情感蕴含在叙述描写中,二、写作特色1.全文布局工稳,从结构布局看,仿佛是信手写来,随意性很强,但仔细阅读,才觉得布局相当工稳,文章起笔点题,简洁明了,并以“动人”一词作为文眼,统领下文,结尾一段则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使全篇前后一致,文理贯通,2.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而全文最精彩的一段,是梁氏独特的开场白,堪称文章的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3.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能达到本文这样的效果,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4.虚实相生,比如7~9三段,先写先生博闻强记,“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次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再写讲完以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就更为动人了,作者紧紧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读者如晤其面,如闻其声,这是实写,而第6段说20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生的演讲,看似平铺直叙,实乃曲笔,辞约理微地道出先生“动人的演讲”对人有怎样深刻的影响,又如具体描写演讲过程中听者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又不自觉地“泪下沾襟”;甚至听过演讲后,“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显然属于虚写,从侧面烘托了这次演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召力,虚实结合得如此完美,把学人本色状写得如此深透,体现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 5.描写精当,形象传神,文章多处穿插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为梁先生绘形,且极为传神,例如写他出场,“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短短四十余字,梁任公的肖像、神采已跃然纸上,如刻如画,让人过目不忘,再如“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几处描写,既是绘形,更是对梁先生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渲染,将人物立体化,三、结构图解(45分钟,9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景仰戊戌启迪风神潇洒B.谦逊洪亮箜篌公竞渡河C.弥漫苍茫引证起承转合D.机缘酣畅沾襟博闻强记答案 B解析“竞”应为“竟”,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梁启超先生早年极力________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便埋头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中,(2)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________领导的作用,(3)三百多年的历史,六十多个人物,仅仅拍了12集,剧情处理之________,不能不让那些动辄三十集五十集的“大手笔”汗颜,A.鼓吹启迪洗练B.宣传启迪简练C.鼓吹启发简练C.宣传启发洗练答案 A解析“鼓吹”,宣传提倡;“宣传”没有提倡的意思,“启迪”,开导,启发;“启发”没有开导的意思,“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简练”,(措辞)简要,精练,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D.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答案 B解析“翻云覆雨”为贬义,不合语义,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北京、天津、上海举办的前3届世乒赛鉴于均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宣布开幕和闭幕,因此,2008年广州第49届世乒赛也邀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 B.商业战争大片《集结号》塑造了很多英雄的形象都是十分感人的,C.易建联在雄鹿队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主教练和球迷的信赖和关怀中汲取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D.美国国防部2008年度《中国军事力量报告》在缺乏事实证据的情况下,猜测2007年美国国防部和联邦政府其他部门受到的黑客攻击“似乎来自于中国”,并推断中国于去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有利于提升中国“太空军事作战能力”,答案 D解析A项“鉴于”应该放在“在北京、天津”之前,不能置于句中;B项句式杂糅,应将“了”改为“的”;C项搭配不当,应将第二个“在”改为“从”,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5~8题,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5.第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课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4分) 答案“表演”一词是对梁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的,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而并非说他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6.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5分)答案用意有两点:一是他演讲的“紧张处”,是最精彩的部分;一是用这两部作品来表明梁先生思想感情所在,7.阅读整个节选部分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5分)答案梁先生是有学问、有文采,激情澎湃、有爱国心的人,8.这几段文字中,有两处文字节奏感特别明显,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6分)答案一处是“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一处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前者句式整齐,气势磅礴;后者字数逐渐增多,节奏逐渐增强,如江河奔腾,三、课堂延伸(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鸟梁实秋①我爱鸟,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不到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⑥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我有过一次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注作者二战时曾居住在四川,1949年后长期旅居台湾,本文有删节,9.第⑤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是什么?“幻想”的含义是什么?(6分)答案原因: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和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10.本文在第②段和第⑥段中分别描写“笼中鸟”和“给人悲苦”的麻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案用笼中鸟、给人悲苦的麻雀反衬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那些好鸟的可爱,表达了对束缚鸟类自由的人的不满,对处于悲苦环境中的鸟类及人类的同情,(意思对即可) 11.第⑦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6分)答案在尽情赞美鸟类的自由、活泼、俊俏的同时,表达出作者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人生的向往,以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意思对即可)12.综观全文,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4分)答案文中既有轻快的喜悦(集中体现在③、④段),也有深沉的感喟(⑥、⑦段),四、语言运用(16分)13.下面一段话中有不够简明、不合事理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四处?把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上,(4分)Internet已经成为①当今信息社会中最繁忙、最富有挑战性、最具活力的②信息系统,它跨越时空③的限制,把世界各地的④有用信息快速地送到你的面前,⑤不仅能传送文字、图形、图像,还能传送声音、动画和视频,它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⑥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⑦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人们可以在Internet上讨论⑧他们关心的问题,查阅所需的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交友⑨聊天,甚至⑩还可以在网上观光旅游、购物,必须删除的四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②④⑥⑩解析删②,因为前面有“信息社会”;删④,因为无用的信息用不着传递;删⑥,因为“不同肤色”与“不同种族”重复;删⑩,因为“还可以”与“甚至”重复, 14.下面是著名主持人杨澜对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段访谈,请你根据季老的回答补充出杨澜的两处提问语,(6分)杨澜:(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羡林: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改西服、改西装,我本身是不赞成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欧美之所以经济那么发达,并不是因为它的穿着,我们老学人家的皮毛,所以本身我就反对,后来另外一种现象非常有意思,就是农民锄地,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我觉得这是开玩笑,杨澜:(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羡林:后悔……这看怎么说,我说那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就讲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识字忧患始”,不识字没有忧患,一识字就有忧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特点,而且我最近又写了一篇短文,叫《走运与倒霉》,走运跟倒霉,这两个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他这样在社会上有地位,特别是过去封建时代,中了秀才,这就有地位,在农村里面就是一号人物了,答案(1)我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比较私人的一个问题,我就想知道为什么您一直都是穿中山装?(2)您现在有没有后悔当年学了文化,做了教授呢?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能根据后文推知所提问的问题,15.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准确概括“文人的清高”的含义,要求不超过35个字,(6分)文人的清高源自于文人对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类精神的高度凝聚,历代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理想人格以“虽不能至然人心向往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矫正着现实人格,中国文人从小就读经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圣人之言”,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以书本所描绘的理想人格自居,但环顾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欲望、汲汲自营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趋功利化的感性人,心灵便受到重创,心境便大失衡,然自身修养的惯性,使文人不甘“沦落”,便满怀忧怨自我恪守,于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后一块盾牌,可怜可叹,但悲壮,文人的清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发生隔膜和冲突的产物,(或:文人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对自我的恪守〈坚持〉,)解析这段文字有两个层次,前一层次阐述文人的“理想人格”,但“环顾左右”开始的第二层次阐述“理想人格”与现实的冲突,把握住这两个层次的意思,即可对“文人的清高”作出准确的概括,五、随堂练笔(20分)16.以“感悟高中”为题,写一篇讲演稿,要求:(1)有激情活力,展示高中生活风采;(2)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表现力;(3)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编写人:高一语文备课组(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生僻字词读音以及成语意思;2、正面分析主人公人物形象,并熟练运用正面描写方法进行写作;重难点:熟练运用正面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学法指导:旁批法模仿写作一、预习自测1.读准字音戊(wù)戌(xū) 显宦(huàn) 叱(chì)咤(zhà) 莅(lì)校迥(jiǒng)乎不同精悍(hàn) 步履(lǚ) 激亢(kàng) 箜(kōn g)篌(hóu) 博闻强记(jì) 博闻强识(shí) 酣(hān)畅屏息以待蓟(jì)北2.解释成语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也说博闻强识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
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涕泗交流:眼泪鼻涕一起流下。
形容痛哭的样子。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二、整体感知1、看到这个标题,你最想从文章中知道哪些东西?明确:1.这次演讲是关于什么的,都说了些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演讲?它为什么值得回忆?3.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这次演讲是在哪里进行的?5.这次演讲是否精彩?三、探究导航1、为什么梁启超的演讲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的演讲有什么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文字不多,但很传神。
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着重于表现神采。
】(外在的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让人感受到其幽默、随和的个性)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从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真性情)语言:旁征博引,成本大套地背诵(风趣、博闻强记)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率真的个性)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使用批注式学习法,品析文章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初步概括人物形象。
2、品味作者的情感倾向,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3、培养兴趣,课外延伸阅读二、学法指导品味揣摩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立足文本,鉴赏语言;走近人物,体会情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学习过程(一)走近作者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二)了解人物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康有为等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
1915年,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经越南赴两广参加反袁斗争。
当时他的老师康有为也一起反袁。
1917年7月段祺瑞内阁成立,梁启超任财政总长,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签订续善后借款1000万日元合同;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因与代总统冯国璋就“统一中国”方式政见不和,段内阁辞职下台,梁启超也随之退出政坛。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整体把握1、梁任公的演讲成功吗?(原文划出相关句子)略2、梁任公讲了什么?(用典)略3、梁任公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分析)详(四)品文——品人1、品味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2)自主研习梁启超先生的形象:(五)诵读少年中国说全: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男:少年智/则国智(齐)女:少年富/则国富(齐)男:少年强/则国强(齐)女: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齐)。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1.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2.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法指导】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2.人物介绍。
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
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学习过程】一、品读全文,读准字音,看准字形.戊戌..()叱咤..()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酣.畅()二、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1.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2.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特点?3.作者是怎样描写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有怎样的情感?4.本文是如何对梁任公的外貌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要点总结梁任公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课堂小结与反思】【拓展阅读】生活中的梁启超是多方面的,你知道吗?一夫一妻少风流自古道:才子风流本一家,但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那风流之情怀还是可以遏制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梁实秋【学习目标】1.能够理清文章脉络。
2.学会通过人物形象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3.学会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
4.体会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爱国精神。
一、相关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主张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
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
2. 梁启超简介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1895 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 1898 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 1916 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
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
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作《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集》。
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补充: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境。
3.文中引文知识链接(用工具书查找本部分不懂的古文)《箜篌引》,最早见于东汉时蔡邕的《琴操》。
其中,《箜篌引》产生的背景有较完整的记述: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
子高晨刺船以濯(通“櫂”,意为“划船”)。
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
乃号天嘘唏,鼓箜篌则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曲终,自投河而死。
子高闻而悲之,乃援琴而鼓之,作箜篌引以象其声,所谓“公无渡河曲”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学习圈点勾画作批注的阅读方法。
2.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3.熟悉课文内容,领略梁任公的演讲风采和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1.学习圈点勾画、作批注的阅读方法。
2.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梁实秋)简介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
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1915年秋(13岁)考入清华学校(即今清华大学)。
1923年(20岁)毕业后赴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
1926年夏回国于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先后任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系主任。
1949年到台湾,先后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译馆馆长。
他是中国独自一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自1930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近40载,最终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并出版)。
1987年11月3日因心脏病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2.梁启超(梁任公)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注:“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为“现在我早上接受任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先生早年即投身政治,领导或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等,希望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改变中国。
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致力于用思想、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激励广大的青年学生。
他的真性情、炽热的爱国心是一直不变的。
他在文章《少年中国说》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并依此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学法指导】在阅读中,对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段作旁批,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习目标1.通过品味文章,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分析细节,体味感情。
2.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
3.感受任公的气度风范,领悟先生的爱国情怀。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自读全文,疏通文章,明确字词读音。
二、自练自测1.作家作品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为代表作。
还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
与其师康有为并称“康梁”。
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戊戌()叱咤()酣畅()主角()激亢()谦逊() 博闻强识() 屏息以待() 莅临() 迥异() 箜篌() 蓟北()涕泗交流()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四、合作探究1.圈点批画文中相应语段,分析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章塑造任公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3.梁任公先生演讲时为什么开头就提到一首古诗《箜篌引》,其用意何在?4.文中提到了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5.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在演讲时为什么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补充:“《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
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
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子高还,以语丽玉。
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选导学案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教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2、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使学生对梁启超产生无限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难点】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学习过程】问题一1、梁实秋(1902~1987),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创作以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简洁取胜。
以为代表作。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等。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
问题二、文章分析1、提问:“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2、《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3、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4、在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中,除了这些细节的刻画,还有哪些侧面能够显现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问题三、深入探究1、两个外貌描写段落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片段一:“我的妈妈三十七八岁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长不短的剪发,圆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别喜欢唠叨。
【导学案】必修1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九)内容: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本文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难点: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三、知识链接1、解文题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起来是记事的,其实是写人的,作者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以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将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之中。
2、识作者(1)文坛巨匠。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2)外表很洋派,内里很中国。
他的女儿梁文蔷在回忆梁实秋的时候说道:“在很多人眼里,父亲是个‘洋派十足’的人,这可能归根于父亲在美国留学时养成的一些习惯。
但骨子里,父亲绝对是一个有很深的中国文化情结的人。
”(3)四大遗憾。
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他也有同感。
3、知背景梁启超(1873—1929),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他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他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导学案(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课前部分设计审核 高一语文组【学习目标】 1、学会读书;2、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3、体会文本表达的对师长的深厚情感;4、学习梁实秋先生表现人物的手法,感受其散文独特的风格。
【重点】1、学会读书;2、学习梁实秋先生表现人物的手法,感受其散文独特的风格。
【难点】学习梁实秋先生表现人物的手法,感受其散文独特的风格。
【自主学习】一、了解了解他梁实秋先生是我们过去不太熟悉的一位作家,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原名:梁治华(1903--1987)成就: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曾与徐、闻等一起创办新月社。
作品: 《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 主张:文章要深(描写深刻),要远(意思远大),要高(格调高雅),就是不要长(篇幅短小)。
大家要想了解更多,可以去读一读关于他的传记,比如宋益乔的《梁实秋传》。
当然,要想真正的走近这位先生,莫过于去读他的文字了。
特别喜欢他的散文《客》《送礼》《雅舍》,因为让人觉得轻松,快乐,不凝重,推荐给大家,不妨去读一读哦!现在先让我们通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结识一下梁实秋先生以及他笔下的梁启超先生吧!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 第一遍读文章的时候,有的地方,比如说“短小精悍”这样的成语,我有点怀疑它的用法,还有一些生字,这是一定要借助词典的,你一定也有这样的地方吧,给你留点空,做下笔记。
2、 当读了N 多遍之后,我越来越觉得能成为梁启超先生的学生真的是何其幸运!作为一位师者他的身上有着如此多的人格魅力:3、 深入思考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记事——“一次演讲”的,实际上就是写人——老师梁启超的,可是作者选择的切入角度真的很奇怪,因为我们熟悉的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梁启超,是《少年中国说》的梁启超,他居然选择了作为学者的梁启超来写!为什么呢?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借鉴意义吗?【资源链接】① [ 梁启超先生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了解梁启超的人格魅力。
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掌握基本字词。
3.分析课文内容梳理结构。
(二)知识清单1.字音辨识显宦.()叱咤..风云()莅.校()迥.乎()精悍.()箜篌..()弥.漫()沾襟.()涕泗.()酣.畅()答案:huàn chìzhàlìjiǒnghàn kōng hóu míjīn sìhān2.词义识记叱咤风云:迥乎不同:博闻强记:涕泗交流:短小精悍:答案: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极大,显然不一样。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涕泗交流:眼泪鼻子一起流下。
形容非常悲痛。
涕:眼泪;泗:鼻涕。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指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3.文学常识梁实秋(1903-1987),现代_________家、文学评论家、_________家。
浙江杭州人。
散文代表作_________,还独立译有_________,晚年完成百万字著作《英国文学史》。
课文选自他的《槐园梦忆》。
解析:梁实秋是现代文学大家,对他的身份和主要作品要熟练掌握。
答案:散文翻译《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二、教材探究(一)知人论事1.作者简介(学生明确记忆作家时应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2.人物介绍: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本课话题——爱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文章对梁任公演讲时情态的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梁任公的“掩面”“顿足”源于他的责任与敬业;梁任公的“泪”与“笑”,源于他那颗伟大的爱国之心,他将满腔的赤诚化作声情并茂的演讲,情动于中,发之于外,自然就有了感人的力量。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50年代末,苏联撕毁援助协议,撤走全部专家。
邓稼先当即表示“研制战略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所在,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吓倒,中国人有能力走出自己的道路!”他鼓励周围的同志说:“干我2人教版高中语文们这个工作,就要甘心当无名英雄,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一没有名,二没有利,有的只有吃苦。
做出科学成果,即是国家机密,不允许我们发表论文。
咱们一块干吧!”他对夫人许鹿希说:“以后家里的事全托付给你了,我的生命全部献给未来的事业了!”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面临随时有可能被上纲上线,被扣上“反革命”帽子的危险,面对妻子被批斗,被抄家,及同胞三姐被迫害致死的一桩桩精神折磨,邓稼先依然百折不挠地忘我工作。
邓稼先之所以百折不挠地忘我工作源于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有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敬业精神。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李希仲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人教版高中语文 3人教版高中语文4 ——陆游[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谦逊.( ) 精悍.( ) 景.仰( ) 酣.畅( ) 弥.漫( ) 箜篌..( )( ) 蓟.北( ) 沾襟.( ) 涕.泗( ) 【答案】 x ùn h àn j ǐn ɡ h ān m í k ōn ɡ h óu J ì j īn t ì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禁⎩⎪⎨⎪⎧禁.受 禁.令(2)角⎩⎪⎨⎪⎧主角. 角.度(3)解⎩⎪⎨⎪⎧解.释 押解.解.数 (4)屏人教版高中语文 5⎩⎪⎨⎪⎧屏.息 屏.风 屏.营【答案】 (1)j īn j ìn (2)ju é ji ǎo (3)ji ě ji è xi è (4)b ǐn ɡ p ín ɡ b īn ɡ2.语境辨析法(5)小刚长得很强.( )壮,性格很倔强.( ),做事别勉强.( )他。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戊戌叱咤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酣畅2.下列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显宦(huàn)莅(lì)校屏(bǐng)息以待B.步履(lǚ)沉着(zhuó)涕(tì)泗交流C.潇(xiāo)洒蓟(sū)北大汗淋(lín)漓D.精悍(hàn)激亢(kàng)手舞足蹈(dǎo)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景仰戊戌启迪风神潇洒B.谦逊宏亮箜篌公竞渡河C.弥漫苍茫引证起承转合D.机缘酣畅沾襟博闻强记4.解释下列列词语。
叱咤风云莅临迥乎不同短小精悍博闻强记无人问津5.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______长袍,步履______,风神潇洒,______顾盼,______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肥大的稳健左右光芒B.瘦窄的稳健前后神采C.瘦窄的沉着前后光芒D.肥大的沉着左右神采6.下文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目标择定】1.准确掌握根底知识,能体会文中内涵深刻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
2.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3.了解梁启超事迹,全面感知他的人格魅力,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择定理由】本文作为写人叙事单元的自读课文,应梳理根底知识,故设目标1,;本文情节简单,人物个性突出,学习的重心应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同时,梁任公作为改革派,人尽皆知,但学术上的奉献人们知之甚少,所以,应全面感知人物的人格魅力,故设目标2、3。
第一局部【探究一径】【主问题】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1.作者是怎样描写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的?他对此作何评价?2.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3.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4.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作了精彩生动的描写,结合时代背景,你觉得梁启超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戊戌变法相关知识——2.《鸟》〔梁实秋〕——wxt/Info.aspx?InfoID=187813第二局部必修①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稳健〔jiàn〕踱步〔duó〕顿时〔dùn〕恪守不渝〔kè〕B.酣畅〔hān〕欺侮〔wǔ〕瘦削〔xuē〕含英咀华〔jǔ〕C.景仰〔yǎng〕激亢〔háng〕抛掷〔zhì〕垂涎三尺〔xián〕D.应酬〔xuān〕焦灼〔zhuó〕阴凉〔yīn〕涕泗交流〔tì〕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景仰戊戌启迪风神潇洒 B.谦逊宏亮箜篌公竞渡河C.弥漫苍茫引证不能自己 D.机缘酣畅沾襟步屐稳健3.下文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康有 为被光绪帝召见,赏给六品衔,命其 办理变法事宜。四月二十三日(6月 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书,宣布变法。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 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 烈抵制与反对。
文学成就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 、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 、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 研究成绩最著。其著作编为《饮冰室 合集》。
06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一
梳理文章结构,简要概括梁任公 演讲的主要内容。
练习题二
分析梁任公演讲的特点和风格,举 例说明。
练习题三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梁任公演 讲中提到的“学问之趣味”的理解 。
阅读其他梁启超作品,拓宽视野
推荐阅读一
《少年中国说》,了解梁启超的 爱国情怀和对青年人的期望。
03
政治背景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旨在救亡图存、
变法图强。梁启超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积极宣传变法思想,推动
社会变革。
文学地位与影响
散文方面
梁启超的散文简洁明快、纵横恣肆,善于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道理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在当时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散文创作的革新 与发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思考题引导与讨论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梁启超生平与成就
早期经历
维新变法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 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联 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 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 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 》为变法做宣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过程】一、趣味式导入:清末时有一位十岁的少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
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
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
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便匆匆走进客厅安然落座了。
父亲总为儿子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声色地训示儿子一番。
筵席开始了,父亲灵机一动,便当众对少年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
”少年不知父亲的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的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这少年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采不已。
父亲早忘了那件不体面的趣事,他被儿子那字字珠玑、音韵铿锵、对仗工稳的下联陶醉了。
那么,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少年是谁呢?他就是——梁启超,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人公。
我再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1、他的原名叫梁治华。
2、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3、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4、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5、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还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即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
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
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一生著述达千万字,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3
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问题导学1.梁任公讲到《桃花扇》竟“痛哭流涕”,讲到杜甫的诗又“张口大笑”,这是为什么?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3.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4.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种情感。
(1)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2)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自主探究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
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
”(《文学讲话》)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思维激活:先要读懂这些话,它们强调的重点是文章要短不要长。
为了强调自己的主张,用了同义反复的写法。
文法导析1.细节描写,典型成功作者回忆梁任公演讲能抓住一些典型细节来展示主人公,因此让人回味无穷。
如“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光芒四射”通过肖像、衣着、神态等细节描写,描绘出了一位充满活力、神采奕奕的学者形象。
还有梁氏独特的开场白,堪称经典。
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动作描写,可见一斑。
2.对比手法篇首说明青年学子对先生景仰的缘由,用了“倒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实在是因为……”,借青史威名尚不能同学术文章相比肩,于鲜明的对照中衬托出他的博大精深;同时以“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来比照,强化他的不同凡响。
此外,还以直接听讲演和读这篇讲演稿趣味上的差别,以及先生“笔锋常带情感”与他在言谈讲演中所带情感的悬殊,突出这次讲演的声情并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选导学案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教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2、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使学生对梁启超产生无限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难点】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学习过程】问题一1、梁实秋(1902~1987),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创作以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简洁取胜。
以为代表作。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等。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
问题二、文章分析1、提问:“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2、《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3、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4、在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中,除了这些细节的刻画,还有哪些侧面能够显现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问题三、深入探究1、两个外貌描写段落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片段一:“我的妈妈三十七八岁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长不短的剪发,圆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别喜欢唠叨。
语文人教版必修1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精品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2 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3 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二、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三、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六、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投影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A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B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2)回答思考问题A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B 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整体把握1.全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点读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三部分(第10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二、细部探微2.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不谈其政治作为?点拨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3.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性格特点?点拨作者对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4.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点拨《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作品,内容是悲叹明朝灭亡。
崇祯帝虽励精图治,勤勉辛劳,但终因明王朝积重难返大势已去而亡国。
梁任公先生由明亡联想到自己曾追随光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顽固派的扼杀而失败。
国家贫弱,列强瓜分,生灵涂炭,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了。
5.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点拨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
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本文的情感表达有如下特点:一是直接的表达。
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青年学生对先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是代表作者的心情。
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中的“幸运”“欢喜”都是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训课老师的崇拜之心。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
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样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
一、中心主旨这篇课文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
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对梁任公的真挚情感蕴含在叙述描写中。
二、写作特色1.全文布局工稳。
从结构布局看,仿佛是信手写来,随意性很强,但仔细阅读,才觉得布局相当工稳。
文章起笔点题,简洁明了,并以“动人”一词作为文眼,统领下文。
结尾一段则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使全篇前后一致,文理贯通。
2.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
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而全文最精彩的一段,是梁氏独特的开场白,堪称文章的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3.选材很讲究。
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
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
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能达到本文这样的效果,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
4.虚实相生。
比如7~9三段,先写先生博闻强记,“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次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再写讲完以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就更为动人了。
作者紧紧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读者如晤其面,如闻其声。
这是实写。
而第6段说20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生的演讲,看似平铺直叙,实乃曲笔,辞约理微地道出先生“动人的演讲”对人有怎样深刻的影响。
又如具体描写演讲过程中听者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又不自觉地“泪下沾襟”;甚至听过演讲后,“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显然属于虚写,从侧面烘托了这次演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召力。
虚实结合得如此完美,把学人本色状写得如此深透,体现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
5.描写精当,形象传神。
文章多处穿插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为梁先生绘形,且极为传神。
例如写他出场,“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短短四十余字,梁任公的肖像、神采已跃然纸上,如刻如画,让人过目不忘。
再如“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几处描写,既是绘形,更是对梁先生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渲染,将人物立体化。
三、结构图解(45分钟,9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景仰戊戌启迪风神潇洒B.谦逊洪亮箜篌公竞渡河C.弥漫苍茫引证起承转合D.机缘酣畅沾襟博闻强记答案 B解析“竞”应为“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梁启超先生早年极力________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便埋头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中。
(2)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________领导的作用。
(3)三百多年的历史,六十多个人物,仅仅拍了12集。
剧情处理之________,不能不让那些动辄三十集五十集的“大手笔”汗颜。
A.鼓吹启迪洗练B.宣传启迪简练C.鼓吹启发简练C.宣传启发洗练答案 A解析“鼓吹”,宣传提倡;“宣传”没有提倡的意思。
“启迪”,开导,启发;“启发”没有开导的意思。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简练”,(措辞)简要,精练。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D.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答案 B解析“翻云覆雨”为贬义,不合语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北京、天津、上海举办的前3届世乒赛鉴于均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宣布开幕和闭幕,因此,2008年广州第49届世乒赛也邀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
B.商业战争大片《集结号》塑造了很多英雄的形象都是十分感人的。
C.易建联在雄鹿队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主教练和球迷的信赖和关怀中汲取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美国国防部2008年度《中国军事力量报告》在缺乏事实证据的情况下,猜测2007年美国国防部和联邦政府其他部门受到的黑客攻击“似乎来自于中国”,并推断中国于去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有利于提升中国“太空军事作战能力”。
答案 D解析A项“鉴于”应该放在“在北京、天津”之前,不能置于句中;B项句式杂糅,应将“了”改为“的”;C项搭配不当,应将第二个“在”改为“从”。
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5~8题。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5.第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课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
(4分) 答案“表演”一词是对梁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的,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而并非说他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
6.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5分)答案用意有两点:一是他演讲的“紧张处”,是最精彩的部分;一是用这两部作品来表明梁先生思想感情所在。
7.阅读整个节选部分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5分)答案梁先生是有学问、有文采,激情澎湃、有爱国心的人。
8.这几段文字中,有两处文字节奏感特别明显,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6分)答案一处是“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一处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前者句式整齐,气势磅礴;后者字数逐渐增多,节奏逐渐增强,如江河奔腾。
三、课堂延伸(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鸟梁实秋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