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鸡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浅析鸡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浅析鸡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摘要】文章通过对鸡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见解,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1.新城疫1.1流行情况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这取决于不同季节不同的管理水平。
如果鸡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特别是鸡舍内温度控制不好,忽冷忽热,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抵抗力下降,一旦有新城疫强毒株存在时就可引发本病流行。
鸡新城疫在一个鸡群流行时,刚开始多数鸡处于潜伏期,以后的4~6天内,多表现急性死亡,病死率直线上升。
随着鸡新城疫疫苗的广泛应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典型新城疫已不多见。
目前生产中新城疫多表现为非典型性散发,临床症状与病变不典型,并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发生。
非典型新城疫多发于免疫鸡群的二免与三免间。
病鸡群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甩头,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等症状很难区别。
1.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临床上有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常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例,发病初期鸡体发热,精神沉郁,减料或不食,渴欲增加。
随后出现咳嗽,甩头,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怪叫。
嗉囊胀满,提起病鸡倒,有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
下痢,排黄白色或绿色稀便,有时排出蛋清样粪便,并混有绿色。
有的出现头颈震颤。
慢性型表现为瘫痪,头颈向后或一侧歪斜,软颈,多伴有下痢,排黄白色、绿色稀便。
典型鸡新城疫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败血症样变化,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最明显。
腺胃乳头、小肠前段出血,尤其在十二指肠和浆膜处出血明显;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岛屿状坏死隆起于粘膜表面。
鼻腔、喉粘膜充血,内部充满污浊的粘液,偶有出血。
1.3防控措施1.3.1做好消毒养殖场大门口、鸡舍门口要设置消毒池,宽度和门口相等,前后长度起码要和车轮一圈的周长相等。
先在消毒池里放置一些稻草或草苫子,再倒入2%~3%的氢氧化钠(小苏打)或5%的来苏儿。
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河南农业2019年第6期(上)YANG ZHI TIAN DI养殖天地接种疫苗。
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表现症状为昏睡、萎靡、排白色水样稀粪、饮水增多。
该病是以胸和腿的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病毒病,主要为害20~40日龄的鸡,15日龄 以下的小鸡很少发生。
(一)症状若健康鸡突然发病,严重时,2~3 d 可使60%~90%的鸡发病,高度昏睡、萎靡、排白色水样稀粪、饮水增多,少数鸡头、颈、身躯有震颤现象。
一般该病发生3天后鸡开始死亡,7~8 d 停止死亡,并且日龄鸡可鸡用弱毒苗进行第2次成年鸡较多发病,当吸气时,头颈高高举起和伸出,张开嘴,费力吸气,同时有“咕咕”声,常咳出黏液,最终气管里黏液蓄积过多而窒息死亡。
(二)防治方法1.健康鸡群应进行接种。
2.要经常消毒,引进鸡要多观察,发现病鸡立即隔离。
3.成年鸡用氢化可的松、土霉素进行治疗。
五、鸡痘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表现为痘痂和白喉型的假膜,鸡一般不会死亡,但影响产蛋和生长。
(一)症状鸡主要发病在70日龄以后,鸡冠生长快,可分为白喉型、皮肤型和混合型。
1.白喉型。
有1层灰白色的豆腐样薄膜在口腔和咽喉的黏膜上,不易剥离,并逐渐变厚,致鸡呼吸和饮食困难,情况严重时窒息死亡。
2.皮肤型。
在皮肤无毛处,如冠、眼皮、内髯等有麸皮样覆盖物,形成白色小节,很快变大,变为棕褐色痘痂。
3.混合型。
鸡若同时有上述2种症状出现,极易死亡。
(二)防治方法一是对症疗法。
若有假膜,可剥去假膜,涂碘甘油(80 m L 甘油+ 5%碘酊20 mL)。
二是免疫接种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6日龄以上小鸡及成年鸡可于25日龄及120日龄各刺种1次。
六、禽流行性感冒(禽流感)(一)症状该病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表现为产蛋下降、呼吸困难、高度致死。
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主要是体温升高、活动量减少,母鸡产蛋下降,同时有咳嗽、喷嚏、罗音等。
(二)防治方法一是疫苗接种,用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二是引进无病鸡;三是对鸡场进行消毒。
浅谈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浅谈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鸡呼吸道疾病很多,发病原因也很复杂。
引起此类疾病的病原菌有霉浆体、新城疫(nd)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lt)病毒、禽流感(ai)病毒、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等。
它们一般不是单一感染,往往混合感染,造成鸡呼吸道的损害。
另外一些饲养管理因素也可引起以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因此只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
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制的管理方式,使鸡场于空舍期获得以良好的清洁机会,这样可降低细菌和病毒在不同日龄鸡群之间的传播;冬季注意防寒、防止发生气管炎和气囊炎;舍内应注重通风、防止nh3、h2s、co2浓度超标。
例如:长期接触氨气的鸡只气管上皮纤毛活力下降,20—50ppm的氨浓度能助长传染性病原体的致病力;舍内湿度适宜,若湿度在50%以下时,舍内过于干燥,气管上皮纤毛活力下降,粘膜干燥,若湿度过高,又增大大肠杆菌甚至霉菌的感染机会,提高了空气中氨的浓度;密度合理,若密度过大不仅使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更易传播,而且易引起应激;舍内应定期清除粪便、清扫垃圾,利于消毒时有效发挥消毒剂的作用;各舍之间人员不要随意来往,运输工具和设备不要串用。
二、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鸡舍、鸡体、水槽、料槽及使用工具进行消毒。
水槽每天清洗并消毒一次,料槽每周刷拭一次,把住病从口入关。
每周对所有工具进行一次浸泡消毒或熏蒸消毒。
实行喷雾消毒应选择无腐蚀性、无刺激、无毒性的消毒药。
饮水消毒时,药物浓度必须准确。
三、预防接种结合本场本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技术。
疫苗接种,最好采用滴鼻、喷雾方法,以提高鸡局部呼吸道免疫力。
病毒性疫苗接种时为了避免接种过程中的应激感染,接种后应适当用恩诺杀星或庆大霉素等敏感药物和适量多种维生素混饮2—3天,增加鸡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减少可能出现的呼吸道感染。
四、药物防治维生素a、b可增加粘膜细胞的屏障功能。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1. 引言1.1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鸡新城疫病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禽类动物,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鸡新城疫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
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其传播途径和病因是预防与控制的基础。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畜禽密集养殖和交往密切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禽舍清洁干燥,加强饲料和水源的消毒处理,定期对家禽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疫情期间要严格实施封锁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在疫情防控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信息交流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隔离、灭杀和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要预防和控制鸡新城疫病,需要从源头上抓好管理,加强科学防控,保持密切监测和快速反应,为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 正文2.1 疾病概述鸡新城疫病,又称为鸡新城疫或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该疾病广泛影响家禽,尤其是鸡群。
人类也可能感染此病毒,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
鸡新城疫病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者食物、水源传播感染。
患有这种疾病的鸟类通常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比如呼吸困难、腹泻和抽搐等。
在严重情况下,患禽还可能迅速死亡。
鸡新城疫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病毒的传播速度快,并且极具感染力。
对该疾病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鸡新城疫病的病因分析、预防措施、控制方法和疫情防控经验,以期为防止该疾病的传播提供参考。
2.2 病因分析鸡新城疫病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的方式传播。
病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特性:新城疫病毒是一种单股RNA病毒,属于口蹄疫病毒科。
它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和传染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长时间存活,使得疫情难以控制。
2. 宿主易感性:鸡是新城疫病的主要宿主,对病毒高度敏感,易受感染和传播。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控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控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养鸡也不例外,有许多普通老百姓就通过养鸡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
那么,这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说它容易,只要你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能达到目的;说它难,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鸡病威胁着养鸡场,时时刻刻都有赔个底儿朝天的风险。
在我国每年都有养鸡场因为管理不善或防疫不到位而损失惨重。
所以,养鸡的朋友不仅要学会科学的“养鸡”,更要懂得有效的“防病”,把病防住了,养鸡的风险就小了,致富路上也顺畅。
今天就介绍一种对养鸡业危害较大的疾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方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我们简称为“鸡传支”,该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发生在鸡身上的一种传染病,这种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如果鸡群遭到感染,容易导致发病,发病后幼鸡死亡率可高达30%,产蛋鸡产蛋下降高达50%,甚至丧失产蛋能力。
目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很多种变异型,以呼吸型、肾型和腺胃型为主,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肾型。
那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到底是怎么流行的呢?我们用“流行病学”这个专业术语来描述,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不读)通常,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只发生在鸡身上,不论是大鸡还是小鸡,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小鸡是最容易感染的群体。
小鸡感染后,3周龄以下没有症状,到了3-6周龄是发病率较高的时候,这段时期的小鸡常常会引起死亡,死亡率高达30%,6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很少死亡。
感染鸡和发病鸡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病毒:1. 通过呼吸、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2. 通过粪便排出病毒3.通过嘴巴污染食槽或水槽无论通过哪一种方式都会污染环境,当健康鸡接触后,都可导致感染,另外如果饲养员串岗或不慎将污染的饲喂工具带到干净的鸡舍,也可造成该病的间接传染。
一般感染鸡通过呼吸道排毒时间为两周左右,通过粪便排毒时间长达3周以上;产蛋鸡如果短时间内发病,产的蛋内也含有大量的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其防控措施

况、死亡率、治疗情况和有效防制措施。对葫芦岛1 0 个大 中小鸡 4 预 防 场 做 了调 查 。调 查表 明 :由 于环 境卫 生 、 消毒 好坏 、免疫 不 当 、 4 . 1 计 划 免 疫 治 疗无 特效 药等 。在 l o 5 " - 鸡 场 中 ,有6 个鸡 场 的 肉仔 鸡雏 均 在4 ~6 目前 ,疫 苗 选择 主 要是 M 型 的弱 毒 苗如 H 。 、H 及灭 活油 剂 日 龄出现死亡 ,发病率为2 0 %一 3 5 %,发病后第1 d 死亡率为0 . 5 %, 苗 。一般用 M ,其对其他病毒株有交叉免疫作用。H 。 毒力较 第3 d 死 亡 率为 2 %。4 个 鸡 场蛋 鸡雏 发 病 日龄 为2 1 ~ 2 9 日龄 ,发病 弱 、对雏鸡安全 ;H 独立较强、适用于2 0日龄以上鸡 ;油苗各 种 日龄 均可 使 用 。一 般 免 疫 程序 为 ( 5 ~7 ) 日龄首 免 ,用 H : 。 ; 率 为5 0 %一 6 5 %,发 病 3 d 死 亡 ,死 良率 为 3 %。
( 2 5—3 0 )日龄二 免 用 H 5 2 ;种鸡 于 ( 1 2 0 ~1 4 0)日龄用 油 苗 做 鸡 传染 性 支气 管 炎 病毒 可 以生 长 在 1 0 —1 1 日龄 的 鸡胚 中。 自 三免。使用弱苗应与N D V 弱毒苗 同时或间隔1 0 d 再进行N D V 弱毒 然 毒初 次 接 种鸡 胚 ,多数 鸡胚 能 存活 ,少数 生 长迟 缓 。但 随着 继 苗免疫 ,以免发生干扰作用 。弱毒苗可采用点眼 ( 鼻 )、饮水
2 病原体培养
代 次数 的增 加 ,可 增强 对 鸡胚 的毒力 ,到第 1 O 代 时 ,可 在接 种 后 和气 雾 免 疫 ,油 苗 可 做 皮 下 注 射 。 对 肾 型I B 弱毒 苗 有 M 5 ,1 日 的第9 d 引起 8 0 %的鸡 胚 死亡 。病理 变 化 :发育 受 阻 、胚体 萎 缩成 龄 及 1 5 日龄各 免 疫 1 次 ,方 法 同上 。除 此 之外 还 有 多价 ( 2 —3) 个 型 毒 株灭 活 油剂 苗 ,按 ( 0 . 2 ~0 . 3 )m l , 雏 鸡 、O . 5 m l / 成鸡 ,皮 小 丸形 ,羊 膜增 厚 ,紧贴 胚体 ,卵黄囊 缩小 ,尿囊 液增 多等 。 病 毒 还 能在 1 5—1 8 日龄 的鸡 胚 。 肾、肺 、肝 细 胞培 养 上生 长 , 下注射。 最 常见 用 的是鸡 胚 肾细胞 ,多次 继代后 6 —1 O 代 后可 产 生细胞 病 变 4 . 2 加强饲养管理 作用 ,使细胞出现蚀斑 ,表现为胞浆融合 ,形成合胞体 ,继而细 发 现 患鸡 ,及 时隔 离 。注 意鸡 舍 通 风换 气 ,防止 过 度拥 挤 。 胞坏死 。相应的抗血清能抑制病毒的致细胞有病变作用 。 注意 保 温 、防潮 。补 充维 生 素和 矿物 质 ,增 强鸡 体 抗病 力 。定 期 多数病毒株在5 6 ℃1 5 ai r n 灭 活 ,一 2 0 ℃能 保存 7 年之 久 。病 消 毒 ,鸡 舍及 周 围环境 选择 绿 威 霸消 毒 液 。鸡舍 及一 切 用具 选 择 毒 对 一 般 消 毒 剂 敏 感 ,如 在 0 . 0 1 %HC 1 、p H 为2 、1 %石 炭 酸 和 惠福 星 、易 克林 消毒 药 ,1: 1 3 0 0 稀 释交 替 喷雾 消 毒 ,1 次, d ,连 1 %N a O H、p H 为l 2 时1 h ,鸡新 城疫 、传 染 性喉 气管 炎 和鸡痘 病 毒 续 3 d ,做 好 防潮 湿 、。肿 头 患鸡 应 用2 5 %普杀 平 注射 液 ,注射 1 在 室温 中不 能耐 受p H 为2 的情 况 。对 病 毒鉴别 有 意义 。 m Y 只 ,1 0  ̄ / d ,连续 ( 3 ~ 5 ) 日,效果 显著 。 4 . 3 预 防给 药 3 治 疗 鸡 传 染性 支 气 管炎 已经成 为 危害 葫 芦 岛地 区养 鸡 业较 严 重 的 4 . 3 . 1 凉血解毒、止血 、定喘、消痰 全群用喉温宁中药制剂饮 传 染病 ,必 须 引起 饲养 户和 兽 医防疫 部 门的足 够重 视 。 水 ,每盒供 5 o o 只鸡 ,上 午饮 用3 h / d ,连续 3 d 。 本 病 尚无 特 效疗 法 。发病 鸡 群注 意保 暖 、通 风换 气 和鸡 舍 带 4 . 3 . 2 补 液 ,增 强抵 抗 力 维 克 胖维 他 或 维佳 宝 自 由饮 水 5— 7
鸡常见疾病与预防控制措施

鸡常见疾病与预防控制措施
鸡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食品来源之一,其加工品种和各种肉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
和餐饮业中。
然而,鸡疾病的发生对鸡的生产和繁殖限制很大,甚至会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下面介绍几种鸡的常见疾病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1. 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瘟疫,其主要症状为呼吸道炎症、神经炎和器官出血,新
城疫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鸡的整个鸡群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其死亡率可高达90%。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和环境清洁卫生。
(2)采取隔离措施,对患有新城疫的鸡及时处理。
(3)注射专门疫苗,预防鸡群被感染。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咳嗽、打喷嚏和呼
吸急促。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以致使鸡的生长速度变慢,严重的情况会导致鸡的死亡。
(2)控制饲料和喝水的来源和质量,确保健康的饮食环境。
(3)及时将存在传染病的鸡和鸡群移走,进行隔离,避免病菌的扩散。
3. 鸡霍乱
鸡霍乱是一种由细胞毒素引起的急性肠道疾病,主要症状为拉肚子、呕吐等。
若不及
时治疗,鸡霍乱会导致鸡甚至整个鸡群死亡。
(2)保持饮水卫生,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
(3)对病菌进行灭菌和消毒,尽量避免病菌传播。
以上三种鸡疾病都是十分常见的疾病,预防控制非常重要。
要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每天做好鸡的卫生清洁工作,及时调整鸡饲料和水,注射疫苗、
采取隔离措施,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做好这些预防措施,才能确保鸡养殖业的持续、稳
定和有利的发展。
鸡常见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鸡常见病症状与防治措施一.病毒病: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鸡痘,马立克,白血病,减蛋综合症。
1.新城疫:症状:呼吸困难,伸颈气喘,有特殊的“咯咯”叫声,排绿色稀便,扭颈,转圈;蛋鸡产蛋下降,产软壳蛋、沙皮蛋等。
剖解:腺胃乳头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小肠有“枣核样”出血或坏死灶。
防制:(1).定期疫苗接种,发病时用“蜂胶急救液”“败毒强抗素”“新法毒克”+“应激爽”饮水,连用3—5天。
(2).为控制继发感染用“保心肝”或“克杆菌”饮水,连用3—5天。
2.法氏囊炎:症状:排白色或米汤样稀便。
剖解:腺胃出血,胸肌,腿肌条斑状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法氏囊肿大,出血,呈紫葡萄样。
防制:败毒强抗素或新法毒克+黄芪VC多维健+大败菌饮水,连用3—5天,晚上用保肝护肾或肾达欣饮水,连用3—5天3.传染性支气管炎:症状:(1).呼吸繁殖型:呼吸困难,张嘴呼吸,产蛋下降,沙皮蛋,软皮蛋。
(2).腺胃型:过料,消化不全,消瘦。
腺胃肿大如球,切面外翻,腺胃粘膜出血。
(3).肾型: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排白色石灰样稀便。
防制:呼吸殖繁型:蜂胶急救液(可喷雾)或败毒强抗素+阿奇毒克或太妙强喘饮+黄芪VC多维健饮水连用3—5 天。
用炎毒咳喘拌料连用5天。
肾型:新法毒克或五疫毒克+速补2000饮水连用3—5天,晚上用保肝护肾或肾达欣饮水连用3—5天。
拌料用肾畅连用3—5天。
腺胃型:腺胃炎消+肠毒血刹+败毒消食灵饮水连用3—5天。
用百消丹+胃肠黏膜保护剂+小苏打拌料连用3—5天。
4.传染性喉气管炎:症状:呼吸极度困难,喉头肿胀出血,咳血,甩血。
防制:蜂胶急救液(可喷雾)或败毒强抗素+阿奇毒克+速补2000饮水连用3—5天,拌料用炎毒咳喘或咳喘感克连用3—5天。
5.禽流感:症状:鸡冠青紫,脚鳞出血,呼吸困难,肿头肿脸,突然死亡,温和型的产蛋下降,沙皮蛋,软壳蛋,咳嗽气喘。
剖解:腺胃出血,气管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卵巢出血坏死,输卵管和子宫水肿。
家禽新城疫的防控措施浅谈鸡新城疫发病原因分析与对策

家禽新城疫的防控措施浅谈鸡新城疫发病原因分析与对策首先,鸡新城疫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病毒源:新城疫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病死鸟体内,并且可以通过空气、水源和饲料等途径传播,进而引发家禽新城疫的爆发。
2.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环境脏乱、通风不良、密度过高等因素会导致鸡群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易受到鸡新城疫的感染。
3.人为因素:运输途中不按规定消毒车辆、器械,无人员交接登记和隔离等管理不到位的做法,容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针对鸡新城疫的发病原因,制定以下防控措施是必要的:1.疫情监测:定期对养殖场内的鸡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进行报告,并且开展相关病毒的检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源。
2.饲养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鸡舍和用具,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
同时,合理控制鸡舍内的鸡群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3.运输管理:加强运输车辆、器械的消毒工作,避免将病原体带入鸡场。
同时,对运输途中的家禽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家禽接触。
4.疫苗接种:及时使用有效的疫苗对家禽进行预防接种,提高鸡群的免疫力。
同时,对于疫情高发区域,可以考虑进行灭活疫苗的紧急注射,以快速切断病毒的传播。
5.增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加强对养殖户的防疫知识培训,提高养殖户的自我防控能力。
养殖户应定期测量家禽体温、观察家禽的行为和食欲等,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6.强化监管措施:加强相关部门对鸡场的监管力度,定期进行抽样检测、检验,对于发生疫情的鸡场要进行强制隔离。
对于防控工作不力的养殖户,要进行处罚,并大力宣传警示。
总之,家禽新城疫的防控措施需要全面、定期的监测,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疫苗接种,并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
同时,加强监管措施,并对疫情的传播途径进行严格的管控,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鸡新城疫的发生。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鸡新城疫是一种由鸡传染给鸡的急性传染病,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鸡新城疫病,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疫区管控1. 严格的养殖管理:确保鸡舍的卫生环境良好,包括定期清洁鸡舍和消毒、排泄物的正确处理等。
饲养员工应注意个人卫生,戴口罩、穿戴防护服进行工作,避免人畜交叉感染。
2. 防疫隔离:将新入群的鸡隔离一段时间,观察其健康状况。
如果发现有鸡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提高禽群免疫力:通过饲料添加疫苗、定期接种疫苗等方法提高禽群的免疫力,降低鸡新城疫的发病率。
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确保鸡群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4. 禽流行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定期对鸡群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禽流行病的情况,保持与相关部门的密切沟通合作。
二、控制措施1. 药物治疗:一旦发现鸡群中有感染病例,应立即进行药物治疗,以减轻病情和降低传染风险。
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病情和药物抗药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2. 定期消毒:定期对鸡舍、饮水器、饲喂器等进行消毒,以杀灭病毒和细菌,减少传染风险。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的特点和消毒剂的杀菌能力来决定,确保消毒效果。
3. 隔离管理:对已经感染的鸡只要立即隔离,避免与其他健康鸡接触,以避免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隔离期间,应给予感染鸡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治疗,帮助其恢复健康。
4. 淘汰感染鸡:对已经感染的鸡群,应及时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的再次传播。
在淘汰和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遵守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相关法律法规。
鸡新城疫的预防与控制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养殖管理、提高禽群免疫力、隔离感染鸡只、定期消毒等。
要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疫情。
只有全面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有效减少鸡新城疫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禽业的健康发展。
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的诊治

感染 N D病毒 , 抗病力低 , 极易并发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感染 , 造成大批鸡只死亡 , 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 经 济损 失 。
样, 第l O 天剖杀全部攻毒组和对照组鸡 , 攻毒组均
出现典型槟榔肾 ,对照组正常。根据上述 的实验检
验 ,可诊断该病为新城疫和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混 合 感染 。
的抗病力 。饲料 内加入清热解毒 、 消炎散结 、 平 喘止 咳、 利尿消肿 的中草药 。方剂 , 板蓝根 、 车前草、 黄芩、 金银 花、 陈皮、 甘草各等份 , 共研 细末 , 混匀拌 料 , 按 0 . 3 %添加 , 连续用药 3 天。 采用以上综合性 的防治措 施, 3天后疫情可基本上得到 了控制 , 5天后病鸡 可 基本痊愈 。当鸡群发生 N D时 ,注射抗 N D V蛋黄抗 体, 可以起到 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 但注射的抗 N D V 抗体应是合格 的, 且注射部位要准确 , 并在发病早期 使用 ,如果在晚期使用效果就不太理想 。在应用抗 N D V蛋黄抗体治疗 N D时 , 为防止继发感染 , 同时饲
Hale Waihona Puke 大群鸡 只症状主要呈食欲减少 , 不食 , 渴欲增 加 , 排 白色尿酸盐稀粪 , 呼吸道症状 。采用饮阿莫西林 , 饲 料内混 “ 新诺 明”( 磺胺 甲基异恶唑 ) 等治疗措施无
任何效果 , 仍继续发病死亡。通过剖检 、 化验 , 最后确 诊为新城疫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 。
2 病 理 变 化
多。病鸡的心包和肝表面有一层白色包膜。
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 , 并增加多种维生素 , 这样才 有利于鸡群康复。 应用环丙沙星 、麻黄等药物饮水 ,配合清热解
毒、 消炎散结 、 平喘止 咳、 利尿消肿的 中草药拌料 治 疗, 效果非常理想 , 用药后症状迅速减轻 , 死亡率 大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疫苗诱发呼吸道症状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此过程 中 , 带毒鸡群随时都有可能受到 降 ,所 以在保 证疫 苗产 生作 用 的情 况
第三 , 肉鸡 尤其 育雏期 间 , 鸡舍 空 应激 、继发 感染等原 因导致 抵抗 力下 疫苗免疫后 霉形 体发病 率也 迅速提高 ;
1 谱 抗 菌 。从 免 疫 后 呼 吸 道症 状 治疗呼吸道病症 , . 广 治愈后 的鸡 群较 没进
发病机理分析 , 任何原 因诱发 的呼吸道
疫苗, 病毒被接种到肉仔鸡体 内后病毒 症状都可能导致细菌继发感染 , 或免疫
就 要进人机 体 内特定 器官或 组织 中增 后直接细菌感染导致呼吸道症状加重 。
坏 , 是 免 疫 后 该 病 毒 仍 能 在 腺 胃 、 、 应 根 据 不 同 季 节 和 养 殖 环 境 进 行 及 时 泄殖腔 中的均 可分离 到病毒 的 比率 为 但 脑
肾脏中存 在很 长时间 , 该病毒的存在也 预 防 。
会导致鸡抵抗力的下降 。 传染性支气管
96 . %,这说 明健康带毒鸡是一种很普 6
3 科 学使 用疫 苗。临床 中鸡 新城 遍 的现象 。传支疫苗免疫后 , 半个月 内
炎 对呼吸 系统 的损伤 就可 以直接导致 疫一 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疫苗使用剂量 能从 机体 内检测到 病毒存 在对鸡来 说 鸡发生甩鼻 、 气喘 、 咳嗽等症 状。 如 被 极少是按照标准剂量使用的 , 许多养殖 也 是 具 有 很 大 的风 险 。 免疫 鸡 ” 抗体较 " i憾 t -
一
处理。
二 、 治 思路 防
年 的实践 , 结果表 明 , 传支疫 苗免疫 后 4 时后 使用抗传支 中草药及时进 行 8小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2 病 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属冠状病毒属 , 核酸为 单股 R N A, 病 毒 有双 层脂 膜 。该 病 毒 血清 型 甚多 , 并
不 断 出现 新 的变 异 ,不 同血 清 型 不 能或 很 少 有交 叉
6 诊 断 根据 临床症状一般不难诊断 。混合感染 的需借
助于 实验 室 检验 确诊 。
N D+H 5 2 二免 ;产蛋鸡开产前用 H 一 2 8 / 8 6 弱毒苗三 免。弱毒苗可采用点眼 ( 鼻) 、 饮水和气雾免疫 , 油苗 可做皮下注射。疫苗用生理盐水、 蒸馏水或冷开水稀 释1 0 倍后滴鼻滴眼免疫 , 对于大群鸡可采用饮水免 疫, 饮 前 控水 5 ~ l O小 时 , 冬 季时 间 长一些 。
0 . 8 1 . 0克 。
可 ,临用 前 断水 约 1小 时,
5 病 理 变 化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病变, 以巩固疗效 ) 。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3 . 6
轻,
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用弱毒苗 M a 一 5 , 1日 龄及 1 5日 龄各免疫 1 次。除此之外还有 多价灭活油剂苗 , 按雏 鸡用 0 . 2 0 - 3毫升 , 成鸡 用 0 . 5毫升 皮下 注 射 。 在 肾 型
传 染性支气 管炎高发 区可选用鸡新 城疫 ( ND)+ H。 ∞ +2 8 / 8 6二联 三价 苗 ,鸡 5 ~ 7日龄 首 免 , 8周龄 用
7 预 防 措 施
雏鸡入舍前要严格消毒鸡舍 ,一般采用甲醛熏 蒸, 浓度应适 当加大 , 门窗紧闭 2 4 小时 以上。养殖中
最 好 采用 全 进 全 出 的方 法 , 不要 大 小 鸡 同 时养 , 以避
保护 ,因而给本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带来较大困 难 。病毒 主要存在呼吸道渗 出物 中, 同时 , 也存在于 实质性脏器和血液 中。病毒在外界环境 中存活时间 不长 , 加热 5 6  ̄ C, 1 5 分钟死亡。煮沸后立即死亡。在 干燥和腐 败环境中也易死亡 ,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 间较长 。 兽 医常用消毒药液均可在 3 ~ 5 分钟 内杀灭 。
家禽常见疫病预防措施

家禽常见疫病预防措施
家禽疫病是指在家禽中传播的各种传染性疾病,会给养殖户带来经
济损失,也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
因此,家禽疫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禽疫病及预防措施。
一、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鸽子和鸡类家
禽危害严重。
预防新城疫的措施包括:定期消毒笼舍和饮水器,定期
擦洗家禽,避免家禽之间的相互接触,定期为家禽接种疫苗等。
二、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禽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见于鸡和鸭。
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措施包括:保持鸡舍通风良好,保持饲料
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饮水器内的水等。
三、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家禽的健康造成
威胁。
预防禽流感的措施包括:控制家禽的密度,定期检查家禽的健
康状况,定期清洁家禽的生活环境等。
四、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鸡的生
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预防鸡传染性贫血的措施包括:保持鸡舍的
整洁,定期检查家禽的健康,避免家禽的携带者与健康家禽接触等。
综上所述,家禽疫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家禽养殖户应根据家禽所患疫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家禽的健康,并确保养殖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家禽疫病的发生,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和野生鸟类。
该病毒对家禽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仅导致家禽的大量死亡,还会对养禽业的发展和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鸡新城疫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对家禽产业造成极大危害。
预防和控制鸡新城疫病毒的传播至关重要。
预防鸡新城疫病毒的传播,首先要加强养禽场的卫生管理。
保持养禽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鸡舍、清理禽舍内的粪便和废料等,能够有效减少鸡新城疫病毒在养禽场的传播。
在饲养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家禽之间的接触,防止病毒通过飞沫和粪便传播。
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避免受到外来病原体的污染。
加强对家禽的免疫防控工作也是预防鸡新城疫病毒的重要措施。
通过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家禽的免疫力,达到对病毒的抵御和消灭,减少感染的机会。
在高发季节,可以适当增加疫苗的接种频次,提高家禽的抵抗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加强对家禽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监管和检疫工作也是控制鸡新城疫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进出口家禽和家禽产品的检疫工作,排查疫病,杜绝病毒的输入。
定期对养禽场、家禽养殖基地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等措施,遏制病毒的传播。
加强对养禽场和市场的监管,杜绝不合格的家禽和家禽产品进入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也是预防鸡新城疫病毒传播的必要措施。
要加强对家禽养殖者和养禽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鸡新城疫病病毒的认识和预防控制能力。
做好生产操作规范,加强员工的防护意识,提高员工对疫情的警惕性,避免出现病毒的交叉感染和传播。
预防和控制鸡新城疫病毒的传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除了加强管理和监管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促进疫苗研发和应用技术的提高,也是预防鸡新城疫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鸡新城疫病毒的传播,保障家禽产业的健康发展。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鸡新城疫病,又称为禽传染性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家禽传染病。
该病病原体主要对鸡、鸽类动物造成危害,病情发展迅速,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给广大养禽户和养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鸡新城疫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养禽环境的卫生管理、规范饲养方式、加强病原体的监测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鸡新城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养禽环境的卫生管理要加强养禽环境的卫生管理。
对禽舍要进行定期的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禽舍内外环境干燥、通风,减少害虫和害兽的滋生,避免污水污染。
要做好养禽场的隔离工作,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禽舍内,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养禽场周围要保持清洁,避免废弃物、死禽和污染物的堆积和泄露。
二、规范饲养方式要规范饲养方式。
选择健康的种禽,不购买来历不明、疑似患病的禽鸟。
做好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保证无污染,避免交叉污染。
控制鸡群的密度,避免过度饲养。
对鸡群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和免疫注射,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并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病死禽鸟的措施。
三、加强病原体的监测和检测要加强病原体的监测和检测。
对饲养场内的禽鸟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注意观察禽鸟的饮食、排泄、精神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加强对野生鸟类和害虫的监测,避免它们成为传播病原体的媒介。
四、加强养禽人员的防护和教育要加强养禽人员的防护和教育。
养禽人员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禽鸟的排泄物、粪便和排泄物,做好手部卫生,避免病原体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养禽人员要接受有关鸡新城疫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旦发现禽鸟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配合做好相关的防疫工作。
五、加强病例报告和信息发布要加强病例报告和信息发布。
一旦发现鸡新城疫病的疑似病例要及时向当地动植检部门报告,并采取危害控制措施,包括隔离、封闭管理、消毒等。
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治

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治
鸡新城疫(avian Newcastle disease,简称ND)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家禽病。
人类亦可感染该病,但感染率较低。
诊断:
1. 临床表现:感染鸡类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道症状(如喘息、打喷嚏、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如腹泻、食欲减退)、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瘫痪)等。
2. 实验室检测: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确认鸡新城疫
的存在。
防治:
1. 政策措施:及时采取严格的动物卫生管理措施,如限制禽类交通、兽医排查和监
测等,有助于控制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2. 病毒灭活疫苗:使用合格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可以增强鸡类的抗体水平,减少
感染和临床症状。
3. 野外血清学监测:通过定期采集野外鸡类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及
时发现可能携带鸡新城疫病毒的鸡群,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屠宰检疫:在屠宰场对鸡类进行检疫,排除携带鸡新城疫病毒的鸡类,避免食品
安全风险。
对鸡新城疫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政策措施、病毒灭活疫苗、野外血清学监测和屠宰检疫等。
及时准确地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鸡新城
疫的传播并保护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鸡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治疗分析

鸡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治疗分析
鸡传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鸡而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了鸡的养殖和健康。
针对不同的鸡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也略有不同。
1. 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种高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引起家禽群体大规模死亡。
对于农户来说,要定期对家禽进行疫苗接种,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保存方式。
如果疑似鸡患有新城疫,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饮水方式,并使用强力抗生素进行治疗。
2. 鸡霍乱
鸡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拉稀、腹泻、呕吐等症状。
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饮水卫生和对饮水设备进行定期消毒。
治疗措施主要是使用抗生素。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打喷嚏等症状。
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并加强饲料的质量管理。
治疗措施主要是使用特效抗生素。
4. 鸡蛋巢囊炎
鸡蛋巢囊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蛋壳表面和内部的发黑和结壳不完整。
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蛋巢和蛋笼的卫生清洁,及时清理不合格蛋。
治疗措施主要是使用抗菌药物。
总之,预防鸡传染性疾病是最为重要的,饲养环境的改进、饮食的保障、以及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都是预防鸡传染性疾病的关键。
一旦发现家禽患有传染性疾病,及时的治疗也是非常关键的。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在临床 上表现为呼吸型和肾型,近些年肾型 传支发病率较高,而呼吸型传支呈零 星散发。肾型传支目前主要发生在白
羽 肉 鸡 和 商 品 蛋 鸡 上。 白 羽 肉 鸡 发 生肾型传支主要集中在 20 ~ 35 日 龄, 剖 检 变 化 主 要 呈 花 斑 肾, 严 重 呈 尿 酸 盐 沉 积。 商 品 蛋 鸡 发 生 肾 型 传 支 主 要 集 中 在 蛋 鸡 开 产 后, 尤 其 是 集 中 在 开 产 高 峰 期, 主 要 表 现 为 产蛋率下降,软皮蛋增多,鸡群零星 死亡,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目前在 我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四川、 江苏等省份鸡肾型传支发生率较高。
2018 年之前鸡肾型传支毒株在 我国主要是 4/91,70% 以上的鸡肾型 传支都是 4/91 基因型引起,该毒株 在我国叫类 4/91,同时 2886 基因型 和 LDT3-A 基因型都是预防鸡肾型 传支的主要的毒株。在进入 2018 年 后,鸡肾型传支主要流行为 QX 基 因型,该毒株是 1997 年在山东青岛 免疫过呼吸型和肾型传支的发病鸡 群 中 分 离 并 命 名 的, 目 前 通 过 研 究
2018 年第 11 期 疾病防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郭照成 吴强 李叔伟 /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一、 鸡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概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传支, 该 病 是 一 种 急 性、 高 度 接 触 性 传 染 病,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第三亚 群的病毒。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 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根据 组织嗜性和损害的主要器官,致病表 现型主要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 在秋冬季节,尤其是通风不良和早晚 温差大时更容易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鸡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摘要】文章通过对鸡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见解,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
1.新城疫
1.1流行情况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这取决于不同季节不同的管理水平。
如果鸡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特别是鸡舍内温度控制不好,忽冷忽热,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抵抗力下降,一旦有新城疫强毒株存在时就可引发本病流行。
鸡新城疫在一个鸡群流行时,刚开始多数鸡处于潜伏期,以后的4~6天内,多表现急性死亡,病死率直线上升。
随着鸡新城疫疫苗的广泛应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典型新城疫已不多见。
目前生产中新城疫多表现为非典型性散发,临床症状与病变不典型,并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发生。
非典型新城疫多发于免疫鸡群的二免与三免间。
病鸡群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甩头,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等症状很难区别。
1.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上有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常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例,发病初期鸡体发热,精神沉郁,减料或不食,渴欲增加。
随后出现咳嗽,甩头,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怪叫。
嗉囊胀满,提起病鸡倒,有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
下痢,排黄白色或绿色稀便,有时排出蛋清样粪便,并混有绿色。
有的出现头颈震颤。
慢性型表现为瘫痪,头颈向后或一侧歪斜,软颈,多伴有下痢,排黄白色、绿色稀便。
典型鸡新城疫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败血症样变化,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最明显。
腺胃乳头、小肠前段出血,尤其在十二指肠和浆膜处出血明显;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岛屿状坏死隆起于粘膜表面。
鼻腔、喉粘膜充血,内部充满污浊的粘液,偶有出血。
1.3防控措施
1.3.1做好消毒
养殖场大门口、鸡舍门口要设置消毒池,宽度和门口相等,前后长度起码要和车轮一圈的周长相等。
先在消毒池里放置一些稻草或草苫子,再倒入2%~3%的氢氧化钠(小苏打)或5%的来苏儿。
消毒液的注入量应以浸过草为宜,每天更换一次。
鸡舍要严格消毒并按规定空舍2周后再上鸡,上鸡后坚持每天消毒一次,但在免疫前、中、后至少1天内不可带鸡消毒。
1.3.2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一般疫区,可在7日龄用新城疫Ⅳ系+H120点眼、滴鼻,每只1羽份;2~23日龄用新城疫Ⅳ系或克隆30三倍量饮水;本病流行严重的地区,33日龄再免疫一次,用克隆30或Ⅳ系4倍量饮水。
流行地区建议8~9日龄用Lasota系苗点眼,同时注射新城疫油苗,24~25日龄用Lasota系苗3倍量饮水,36~38日龄用克隆-30疫苗4~5倍量饮水。
免疫操作要规范,点眼、滴鼻要确保疫苗吸入后再放鸡;疫苗现兑现用,不能受热,半小时内用完;用疫苗的前后各1天内不用抗病毒药、清热解毒的中药,疫苗前后3小时内不用抗生素、电解多维、维生素C。
1.3.3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对疑似新城疫病鸡群,鸡场应封锁隔离,彻底清洁消毒。
对30日龄内的肉鸡,用鸡新城疫Ⅳ系苗5~10倍量肌注,勤换针头;多数鸡发病时,肌注高免蛋黄液(同时加入抗菌药物),注射抗病毒药物,或用干扰素,有时有效。
管理中,要注意提高鸡舍温度3~5℃,并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
2.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呼吸道和肺中,也可在肾、法氏囊内大量增殖,在肝、脾及血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器具等间接地经消化道传播。
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可很快传播全群。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寒冷季节多发。
2.1临床症状
主要有呼吸型、肾型、混合型三种类型。
临床上以肾型传支多见,且危害最大。
(1)肾型传支主要经空气传播,一旦感染传播非常迅速。
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20-40日龄左右的肉鸡,但也有早期3日龄感染的个别病例,这除了与鸡舍环境的严重污染外,极有可能与种鸡感染传支病毒有关,因种蛋消毒不彻底病毒通过蛋壳而感染早期鸡雏。
发病前,多受过冷应激。
管理水平不同的鸡群,尤其是温度差异较大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鸡群,死亡率差别明显,往往鸡舍温度高且昼夜温差小的鸡群死亡率较低。
当然,通风、密度、饲料营养状况等因素也影响着鸡群的发病和死亡率。
病鸡精神沉郁,常聚集在热源处。
羽毛蓬松,缩颈垂翅。
剖检可见机体严重脱水,皮肤与肌肉不易分离。
发病鸡群呈双相性临床症状,即初期有2~4天的轻微呼吸道症状,随后呼吸道症状消失,出现表面上的“康复”,一周左右进入肾病变阶段,出现零星死亡,剖检可见肾脏肿大苍白,输尿管变粗,内有大量白色尿酸盐。
病鸡拉白色米汤样稀粪,鸡爪干瘪。
损伤生殖系统,引起输卵管的永久性退化,鸡群开产后发育、生长不均匀,出现闭产鸡,剖检输卵管严重萎缩。
病理变化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鼻腔和鼻窦粘膜充血,内充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气管和鼻道有浆性或干酪样渗出物,粘膜水肿,雏鸡常见黄白色分泌物在支气管中堵塞。
肾型传支病鸡还可见肾脏肿大、褪色,输尿管
扩张变粗,内有尿酸盐沉积呈点状或网眼状白色外观,肾脏色泽苍白、肿胀如花肾样又称花斑肾。
(2)呼吸型传支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各日龄鸡均易感染。
发病日龄多在5周以下,全群几乎同时发病。
雏鸡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流鼻液、流泪、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常伸颈张口喘气。
发病轻时白天难以听到,夜间安静时,可以听到伴随呼吸发出的喘鸣声。
剖检时可见气管内有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气囊浑浊、变厚。
(3)混合型传支在6周龄以上鸡群均易发生。
病鸡呼吸困难、打喷嚏、精神沉郁、闭眼、腹泻。
鸡冠、肉髯发红、肿胀,有时可见咳嗽和呼吸啰音。
剖检可见气管粘膜水肿,肾脏程度不一的肿胀、尿酸盐沉积、卵泡、输卵管充血、出血。
2.2预防措施
早期应用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
在没有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水平很低的雏鸡群,防疫宜在5日龄以内进行。
目前使用的疫苗为弱毒疫苗,使用最广泛的是鸡胚致弱的H120株和H52株;H120毒力弱,适用于1~3周龄雏鸡;H52毒力稍强,一般用于4~15周龄的青年鸡,免疫方法可采用滴鼻、饮水或气雾免疫,免疫期3个月。
也可用新支二联苗(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滴鼻、饮水。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鸡场、一个饲养小区没有传染性法氏囊炎发病史,第一次传染性法氏囊炎免疫尽量使用法氏囊炎的弱毒苗,如果在冬春寒冷季节,还可以考虑去掉法氏囊炎在24日龄的二免(仅供参考),以减少疫苗间的干扰及对肾脏的毒性。
对肾传支多发的地区,可以在鸡20日龄左右,再加强一次肾传支的免疫,免疫的疫苗应含有肾型传支的疫苗株,如Ma5、28/86等,最好使用多价,至少应与第一次免疫所使用的疫苗毒株有所区别,以尽量扩大疫苗的保护范围。
种鸡开产后,应每3个月加强一次肾型传支油苗的防疫,以使雏鸡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抵御早期环境病毒的侵袭。
2.3治疗
发病后应避免一切应激因素,保持鸡群安静;提高舍温2~3℃,加强通风换气,夜间应适当亮灯,让病鸡适当活动饮水;避开任何伤肾药物的使用,如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在全价饲料中加入20%~30%的玉米糁,并添加适量鱼肝油。
有条件的鸡场多补充玉米和青菜;每天1~2次带鸡消毒。
鸡群发生肾传支后,一是要考虑使用传支多价疫苗3倍量饮水。
二是可使用利尿消肿和析解排泄肾脏输卵管尿酸盐的药物通肾,最好是刺激作用小的中药制剂,以减少死亡。
且不可胡乱用药,更不可一味依赖抗病毒药物,耽误病情的同时,会增加肾脏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