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及精选练习(含答案)
(一)《朝花夕拾》
【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故又名《旧事重提》。
【故事梗概】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散文集《朝花夕拾》笔记7篇
散文集《朝花夕拾》笔记7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学习资料、学生作文、英语资料、教学资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tudy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English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insights, evidence document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精品】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精品】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朝花夕拾》
班级姓名
【导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朝花夕拾》课文解析
《朝花夕拾》课文解析
朝花夕拾是一篇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于1928年出版。本文集是鲁迅先生自南京中央大学回到上海后所写的,收录了他的一
些散文作品。这些文章描写了作者在上海的生活、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犀利的社会画面。
第一章:旧上海
旧上海是鲁迅先生最早接触到的城市,也是他对整个社会变革有深
刻认识的地方。文章中介绍了旧上海的繁华和落后,社会现象的种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虎门销烟的描写。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
察力,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危难之时的社会动态。
第二章:自杀日记
自杀日记是一篇令人思索的散文,它以一个自杀者的视角来探讨生
死的边缘。作者在日记中描绘了自杀者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以及对生
活的绝望。通过这篇文章,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只有正视生活的残酷
与无奈,才能真正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第三章:故乡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特殊的存在。作者在本章中回忆了自己
的故乡,留下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他描绘了乡村的景色、农民的生活、亲人的故事等,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片段。
第四章: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在上海遇到的一次诈骗事件。通过描写这件小事,作者用微小的事情展示了社会黑暗面的存在。他警示我们,纵然
事情再小,也要保持警醒和敏感,不被表象所欺骗。
第五章:鲁迅先生的朋友
本章展示了鲁迅先生与各界人士的交往和交流,其中最有名的是与
胡适先生的长篇争论《狂人日记》。这里不仅呈现了鲁迅先生的豪情
壮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种思潮的碰撞与交锋。
第六章: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是一篇关于阅读的散文,描述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思考。作者通过阅读名著,尤其是外国文学的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
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与启示(7篇)
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与启示(7篇)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与启示,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与启示篇1
鲁迅的名字,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读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关于他的文章,并不是我不喜欢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写的哲学。但他的文笔,总让人感觉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朴实,真诚,平易近人。
当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总是很多感慨。它真实的记录了鲁迅的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经历。回忆那些清末的生活习惯。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有很多人说,写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在现实世界受到的种种坎坷跟曲折,还要在自己的文字里,创建一个世界。《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里它是无价的,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曲折老人记录童年的回忆录。
鲁迅散文选《朝花夕拾》读后感体会5篇
鲁迅散文选《朝花夕拾》读后感体会5篇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朝花夕拾”里就是鲁迅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散文选《朝花夕拾》读后感体会,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鲁迅散文选《朝花夕拾》读后感1
在这放暑假快一个月的时候,我把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给读完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一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写的,内容都是鲁迅晚年回忆幼年时发生的事。童年的欢乐、悲惨更显得回味无穷。作者回忆往事只是对现实的安慰。这本书是作者追怀青少年时代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诚挚的怀念,又真实的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一角。阿长与里的长妈妈,在幼年鲁迅的心中爽直而多嘴,有很多繁琐的礼节。但她又能做别人不能做的事,买到山海经。对于长妈妈鲁迅只挑了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如长妈妈睡觉时伸开手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占领全床;切切察察说话时,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爷,或者点着对方或自己的鼻尖等,简略几笔,就活画了长妈妈的个性特征。
当然还有许多别的文章也不错,
可以从中读出少年时代一个敢爱敢恨的鲁迅。朝花夕拾真可以算得上经典了。
鲁迅散文选《朝花夕拾》读后感2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鲁迅《朝花夕拾》阅读赏析
鲁迅《朝花夕拾》阅读赏析
鲁迅《朝花夕拾》阅读赏析
摘要:
《朝花夕》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生活的文字。然而,“作家的生活与作品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无论是从作品的内容、情感上来看,还是从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手法上来分,这个作品都具有更深广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作者创作的视角,来探寻《朝花夕》的文外之旨。
满溢乐趣的百草园,质朴严谨的书塾,善良仁慈的阿长,乃至正直热情的异国老师……这些儿时记忆,曾时时“蛊惑”着作者,也使每一个读者,对《朝花夕》产生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温的回忆。这固然没错,然而,作者自己却又说,这些回忆,“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王得后先生在名著导读中,也分明告诉我们:《朝花夕》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只有深入阅读,才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
“一部文学作品的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结合到《朝花夕》这个具体的作品,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探讨。
一、陷纷扰:现实很“离奇”
文学是一种社会性实践,它首先“取决于或依赖于社会背景、社会变革和发展等方面的因素”。鲁迅先生自己也有过相关的阐述,认为倘要论文,必须顾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据此,我们首先谈谈作品的创作背景。
《朝花夕》共十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创作时间从1926年2月起,至11月止,时间跨度不足一年(小引和后记分别作于1927年5月和7月)。
“自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的八月底,到他四十五岁,时代背景是五卅,三一八,北方的军阀段祺瑞在北京还支持着残局,鲁迅于一九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文集。 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是一本 如良师益友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 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 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 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这本书是鲁迅回忆 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后记》12部分组成。现在《朝花夕拾》一书已成为人 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名著导读的其中一本,使得更多的青
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 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 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 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 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 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 局重排出版。 《朝花夕拾》一共收入了十篇作品。其中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 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 道的刻板虚伪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 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娱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 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 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 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 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朝花夕拾 (鲁迅散文集)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简介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分篇简介
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文中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朝花夕拾包括哪些篇目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共计10篇。
1.《狗·猫·鼠》
主要人物---鲁迅阿长
主要内容---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所谓的“正人
君子”并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2.《五猖会》
主要人物---鲁迅,父亲
主要内容---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厌恶
之情。
3.《无常》
主要人物---鲁迅,无常
主要内容---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
军阀统治文人。
4.《阿长与〈山海经〉》
主要人物---鲁迅,阿长,长妈妈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
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
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
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5.《二十四孝图》
主要人物---鲁迅,老莱郭巨
主要内容---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要人物---鲁迅
主要内容---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对比,表
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
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7.《父亲的病》
主要人物---鲁迅
主要内容---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8.《琐记》
主要人物---鲁迅
主要内容---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
故事。
9.《藤野先生》
主要人物---鲁迅,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专题
《朝花夕拾》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二.作品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共计10篇。作品前有“小引”,后有“后记”,结构完整。
三内容主题: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散文集《朝花夕拾》阅读感悟和心得体会
散文集《朝花夕拾》阅读感悟和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这本著作像是一本回忆录,让我们用心阅读的时候总能够体会到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在感同身受的时候也能心有体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朝花夕拾》阅读感悟和体会,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散文集《朝花夕拾》阅读感悟和体会篇1
鲁迅的名字,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读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关于他的文章,并不是我不喜欢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写的哲学。但他的文笔,总让人感觉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朴实,真诚,平易近人。
当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总是很多感慨。它真实的记录了鲁迅的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经历。回忆那些清末的生活习惯。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有很多人说,写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在现实世界受到的种种坎坷跟曲折,还要在自己的文字里,创建一个世界。《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里它是无价的,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曲折老人记录童年的回忆录。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亦舒也有同名小说《朝花夕》。《朝花夕》同时也是一部港产电影的名称。
文章主要内容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写出了对三味书屋喜爱以及热爱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的实质
《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写作背景
《朝花夕》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 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读后感启示(优秀)
《朝花夕拾》读后感启示(优秀)
朝花夕拾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品,主要回忆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鲁迅的性格以及志趣的形成经过。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6
篇《朝花夕拾》读后感启示,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朝花夕拾读后感读书感言100字篇一
在这本书中鲁迅写了他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在他幼年时的私立学校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一位是在他仙台上学时碰见的藤野严九郎。他略写了寿镜吾老先生,详细写了藤野先生。从中也可以看出鲁迅从那个不想上学觉得很无聊的孩子变成了渴望知识的青年。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位和蔼、方正、质朴、博学、严厉、见多识广的老师。藤野先生是一位没有种族歧视、认真、严厉。鲁迅从文章后直接写了他对藤野先生的想念。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二
倘若现在让我想想小时侯的事情,恐怕不论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意义的我都会忘得精光。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后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
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
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花夕拾》简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
篇一: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连串的时间,连串的记忆,真想将鲁迅爷爷的记忆当做我的。整本文集用
简要概括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简要概括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十篇文章。这些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透露出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
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是朝花夕拾中最有名的一篇,讲述了一个疯子发现“吃人肉”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鲁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文化的虚伪,以及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第二篇文章《孔乙己》是一个街头混混的形象,虽然他很有功夫,但是却被当作一个配角。这篇文章通过对孔乙己命运的揭示,批判了社会的势力围剿和人情冷漠。
第三篇文章《阿Q正传》是鲁迅对于中国人盲从和自卑心理的批判。通过阿Q这个人物的命运,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奴性思想,同时也对民族自尊心的培养提出了思考。
第四篇文章《白光》是鲁迅对于科学思想和宗教信仰的思考。通过描写一位科学家的故事,展示了科学对人类认识和解放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
第五篇文章《伤逝》是鲁迅对于为人母亲的故事。通过描写一个石头上的字迹,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儿子的故事,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坚强。
第六篇文章《家》是鲁迅对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的批判。通过描写一个官宦家庭的故事,展示了封建家庭中的压抑和暴力,同时也呼吁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和平等。
第七篇文章《行路难》是鲁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心灵挣扎的思考。通过描写一个丧失信心的人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险恶和残酷,鼓励人们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第八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对于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的反思。通过描写一个文人的命运,显示了文化的荣枯和社会的动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亦舒也有同名小说《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同时也是一部港产电影的名称。
文章主要内容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写出了对三味书屋喜爱以及热爱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的实质
《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
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被纳入初中课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可见它对教育事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啊。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经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外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艺术特色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
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用“何尝”来加强反语的语气从而加强肯定等等。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
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