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整理复习
劝学知识点整理复习荀子的《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蕴含了丰富的知识要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复习。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以为轮:“ ”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声非加疾也古义:强,洪亮。
今义:疾病,快。
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
今义:与“真”相对。
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金子。
3、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 以为轮( :使……弯曲)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曲:弯曲的程度)登高而招(高:高处)4、一词多义于青,取之于蓝(从)而青于蓝(比)善假于物也(向)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因而)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和)二、重点句子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字词释义+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重要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1、关于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关于作品:《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立身和学术辩论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主张。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3、其他常识:(1)君子:①泛指有道德的人。
如: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国语·鲁语上》);②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
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③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
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2)金:①金属制的刀斧等。
如: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②青铜。
如: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史记·孝武本纪》);③黄金。
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老子》);④货币单位。
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如: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
(班彪《王命论》)。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二、重要词语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輮(使……弯曲)以(省略“之”)为轮,其曲(弯曲度)中规。
虽(即使)有(同“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挺直),金就(靠近)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名状,每天)参(检查)省(反省)乎(对)己(状语后置),则知(同“智”)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长江、黄河;今,泛指所有河流。
3、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藏身;今,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三、重点实词1、已:停止。
学不可以已2、中:合乎。
木直中绳3、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金就砺则利4、须臾: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跂:提起脚后跟。
矣吾尝跂而望矣6、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清楚。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7、假:借助,利用。
致:到达。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8、绝: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9、跬步: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故不积跬步四、重点虚词1、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表转折,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递进,而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表修饰,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表承接,那么,就,于是2、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輮使之然也代词,代木锲而舍之代词,代木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助词,取独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向4、焉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2、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形容词作名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4、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状语后置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七、文化常识1、君子: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
高一语文《劝学》
高一语文《劝学》一、文学常识1. 作者2. 出处二、字词积累1.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 古今异义- 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 用心一也- 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3.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形容词作名词- 其曲中规(曲:弯曲的弧度)- 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4. 一词多义- 于- 青,取之于蓝(从)- 而青于蓝(比)- 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可不译)-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不译)-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因而)三、重点句子翻译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翻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翻译: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翻译: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翻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喜闻乐见的好文章。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中学语文劝学的文言学问点,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欢送阅读!中学语文劝学的文言学问一、重点字音輮以为轮(róu)虽有(yóu)槁暴(ɡǎo pù)参(cān)省(xǐnɡ)跂而望(qì)舟楫(jí)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qí jì)驽马(nú)锲而不舍(qiè)二、文学常识1、《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
2、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终一个代表人物,朴实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其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见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变更人的本性。
三、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3、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四、古今异义1、爪牙:古,爪子和牙齿。
今,帮凶、走狗。
2、金:古,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黄金。
3、省:古,检查。
今,探究并领悟4、以为:古,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认为。
5、博学:古,广泛地学习。
今,学问广博精深。
6、专心:古,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集中留意力,多专心力。
7、寄予:古,藏身。
今,把志向、盼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五、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劝学荀子文言知识点总结
劝学荀子文言知识点总结一、修身养性荀子在《劝学》这篇文章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经过艰苦的修炼,才能够让自己的本性转为善。
他提出了“志士不忘在学”的观点,希望人们能够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地钻研学问,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荀子强调了自己的理想境界,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超越自己的局限,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克制自身的恶性。
对于学习的态度,荀子提出了“志士宁死不辱”的观点,也就是说,学习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的方法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还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他认为,学习应以实践为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才能够真正掌握学问。
荀子提出:“学至诚,则明”,也就是说,只有真心实意地学习,才能够深刻地领悟学问的真谛。
荀子还强调了学习的态度,他认为,学习需要敬畏,需要恭敬,需要认真对待。
他认为,只有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够不断地进取,才能够真正打开学问的大门。
同时,他还提出了学问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领悟学问。
三、礼乐教化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他的礼乐教化的思想。
他认为,通过礼乐,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对人的思想进行引导,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和品德。
他主张,只有通过礼乐教化,才能够对人的恶性进行抑制,对人的善性进行培养。
荀子认为,礼乐是一种道德的教化工具,通过礼乐,可以对人的良心进行教化,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
他认为,只有通过礼乐,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国家需要制定完善的礼乐制度,以实现对人的道德教育的全面引导。
四、王道政治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还对王道政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国家需要通过道德化的教育和政治体制的建设,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他提出,只有通过王道政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荀子主张国家需要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人的恶性进行惩戒,对人的善性进行引导。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劝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主要内容是对学习的思考和提倡,旨在唤起读者对学习的热情和意识。
下面是针对《劝学》的文言知识点归纳。
1. “燃灯夜战”燃灯夜战是指熬夜不睡觉而专心学习。
“燃灯”和“夜战”都是形容词作定语,表示学习时勤奋刻苦,努力不息,不顾疲劳。
在文言中,形容词作定语往往排在名词后面,一般不使用单独的形容词,而是使用复合词,如“见义勇为”、“勤劳肯学”。
2. “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是指成年人到了三十岁,不再会陷于困惑和彷徨之中,知道应该追求什么,该怎么做。
这个词语出自《论语·述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文言中,数字和颜色等表示数量或质量的词语往往有着特殊的寓意,需要注意。
3. “藏之名山,行之将远”“藏之名山,行之将远”意为躲藏在名山之间,再走得更远。
“藏”和“行”都是动词,表示行动。
这种语言表达方式非常形象生动,通常使用动词和名词搭配,形成复合词,如“临渊羡鱼”、“揠苗助长”。
4. “补天浴日”“补天浴日”比喻勤奋好学,用心不倦。
相传古时有个人叫“尧”,为了防止妻子耽误时间,将鸟笼悬在某处,让妻子必须在日出前营燕分飞,晚上才能回家。
后来“尧”成为伟大的天子,“营燕分飞”这种读书学习的方式也成为著名的学习方法之一。
5. “阅读”“阅读”意思是看书,阅览。
这个词在韩愈的《劝学》中多次出现,在学习思想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文言中,“阅”和“读”都是动词,表示读书学习的动作。
有时也使用“注”、“诵”等动词,有时将“阅”放在名词前面,表示专业、领域,如“医阅”、“经阅”。
6. “不徇耳目之欲”“不徇耳目之欲”意思是不追求眼前的享受和虚荣,追求的是心灵深处的真善美。
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给人一种抽象、高妙的感觉,是文言中比较常用的表达方法之一。
在文言中,有时还可以用“志不在穴”、“志不在纸上”等形容词和动词,表达追求真正自我和声音。
《劝学》文言知识清单
《劝学》文言知识:一、字音:须臾 yú舟楫 jí跬步 kuǐ驽马nú锲而不舍 qiè金石可镂 lòu 骐骥 jì二、重点实词:《劝学》实词词义梳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于)绳(拉直的墨线)。
輮(用火烤,使它弯曲)以为轮,其曲中规(圆规,中规,符合圆规画出的圆)。
虽有槁暴(槁暴,槁,枯。
暴,晒。
这个词是偏义复指,词义重点落在暴字,所以翻译时只译为“即使经过暴晒”),不复挺(挺直)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经受墨线测量)则直,金就砺(接近磨刀石磨)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明达)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尖。
有解释为“提起脚后跟”,不如前表达精确。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也,而闻者彰(明显,清晰)。
假(借)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船桨,这里只指船,“楫”只是凑个音,含义没有用到,这是古文中用到的双音节词,意义也是偏于一方。
同义词有:棹橹桨。
)者,非能水(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
)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通“性”,性情)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外在条件)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兴起)焉(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生长)焉(在这里);积善成德(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而神明(精神与智慧)自得,圣心(圣贤的思想)备(具备)焉。
故不积跬步(半步),无以至(到,上一段用了“致”,也是“到”的意义。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驾,马一天走的路程。
十驾,马十天走的路程。
这一句是说劣马走了十天的路程也能走很远,它只所以能这样,是因为……),功(成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与镂的区别,浑言则都是指雕刻。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重点句式劝学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重点句式劝学高一语文句式标志高一语文句式复习题高一语文几大句式六国论特殊句式篇一:高中课程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劝学知识点整理高中课程语文必修一实验教科书文言文整理劝学——荀子篇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劝学原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劝学原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归纳总结:1.学习的态度和目标- 学无止境: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点,要有不断学习的态度。
- 精进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追求卓越。
- 知行合一: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 认真负责:对待学习要认真负责,不轻率、不懈怠。
- 积极进取: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2.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而后行:在学习之前,要充分思考,明确目的和方法。
- 博览群书:要广泛阅读,吸取各种知识,开阔视野。
- 勤勉笃行:学习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不怕吃苦。
- 反思总结: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完善学习方法和技巧。
- 善于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发展潜能:学习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潜能,拓展自己的能力。
- 丰富人生:学习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懂得更多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生活。
- 实现人生价值:学习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提高素质: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使人更有竞争力。
-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互助:学习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互助,促进社会和谐。
4.学习的困难和克服方法- 懈怠自暴: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要有毅力不轻易放弃。
- 毅力强化: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
- 合理规划: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压力过大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 寻求帮助:要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要独自承受压力。
5.学习者的修养和素质- 自律能力:学习者应该具备自律能力,能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不被外界干扰。
- 独立思考:学习者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不轻信。
- 团队协作:学习者应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礼仪修养:学习者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为人礼貌,尊重他人。
- 诚实守信:学习者应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不撒谎,言行一致。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一、理解性默写1.在《荀子·劝学》中,以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不努力也不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荀子·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5.《荀子·劝学》中的“,”,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则说“,”。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在《荀子·劝学》中,阐述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信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句子是“,”。
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0.《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荀子·劝学》中“,”用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1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3.《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后来成为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14.《荀子·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绩,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劝学的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劝学的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他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2. 出处。
二、通假字。
1.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 劝学。
- 古义:劝勉、鼓励。
- 今义:劝说。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古义:广泛地学习。
-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 蚓无爪牙之利。
- 古义:爪子和牙齿。
-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古义:寄身、托身,容身。
-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 用心一也。
- 古义:因为心思。
-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2. 名词用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3.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其曲中规(曲:弯曲的弧度)- 登高而招(高:高处)4. 形容词用作动词。
-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 金就砺则利(利:变锋利)5. 数词作形容词。
- 用心一也(一:专一)五、一词多义。
1. 于。
- 青,取之于蓝(从)- 而青于蓝(比)- 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可不译)2. 而。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不译)-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因而)-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可不译)3. 之。
- 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结构助词,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冰,水为之(代词,代冰)4. 假。
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一、文言劝学的特点1.古人劝学重视实践:强调行动,注重实践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2.古人劝学重视修身:崇尚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3.古人劝学重视笃志:鼓励奋发向学,坚定信念,追求卓越并以笃学为重要条件。
二、聚焦劝学的核心观点1.修身篇- 修身须正心:心态要诚实、纯正,不能贪婪和攀比心态。
- 修身需诚信:做人要有诚信,言行一致。
- 修身重自律:要有纪律性,有条不紊地去完成任务。
- 修身求节制:要适度,不能过度放纵自己。
2.齐家篇- 齐家宜和睦:家庭要和睦,亲情要维系。
- 齐家重教育:家庭教育要注重礼义廉耻的教育。
- 齐家务实践:家庭事务要尽力去做,不推诿。
3.治国篇- 治国宜得人:治理国家要选贤任能,使政权掌握在合适的人手中。
- 治国重勤政:政府要勤政为民,关心国家的荣辱。
- 治国追诚信:政府的诚信度要高,言行要信守承诺。
4.平天下篇- 平天下裨和平:追求和平,世界大同的境界。
- 平天下需秩序:维护社会秩序,使社会有序发展。
- 平天下重公正:追求公正,秉法律的公正来对待每个人。
三、常用劝学文言词汇与表达方式1. 劝学词汇:- 益学、笃学、勤学、进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躬亲、谦逊、明辨、诚实、尽忍、心得、自律、实践、笃实、刻苦。
2. 劝学文言表达方式:- 劝诫:胸怀大志,不贪图小利。
- 劝勉:时刻奋发,不懈努力。
- 励志:积极向上,追求卓越。
- 意义:学习是人生的首要任务。
- 方向:努力向上,进取不止。
- 告诫:勿浮躁,需踏实用心。
- 激励:奋发有为,努力追求梦想。
四、优秀古文名篇推荐1.《论语》:孔子的言行录,包括了许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语录。
2.《大学》:是《礼记》的一篇,讲述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强调了修身为本的重要性。
3.《孟子》:孟子的言行录,强调人的修养、仁义、理想追求和努力奋斗,包含了很多劝学的要素。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纪体散文,通过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言行,以劝学、劝人为目的,告诫人们要立志远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语文必修一劝学笔记
语文必修一劝学笔记1.表修饰关系。
《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
《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
《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陈述或解释。
《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1.连词,表递进。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
暴,同“曝”,晒干。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
例:木受绳则直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
例:蟹六跪而二螯今义:跪下9.疾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
例:声非加疾也今义:疾病10.致古义:达到(而致千里)今义:赠送,给予11.寄托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词类活用①名词做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②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③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④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3.积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⑤形容词用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⑥形容词作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⑧动词作名词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一词多义1.于:(1)寒于水(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高中课程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劝学知识点整理
高中课程语文必修一实验教科书文言文整理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够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认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可以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持之以恒,金石可镂。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望者,专心躁也。
全文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够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严寒。
木材直得切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使它曲折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切合圆规了,即便又被风吹日晒而枯竭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由于輮的工艺。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尖利,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日查验反思自己,那么他就能智慧了然并内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我以前成天考虑,(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多);我以前提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见的范围广。
登到高处挥手,手臂并无加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无变快(宏亮),但是听的人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其实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够达到千里以外,借助小舟船桨的人,其实不是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天分不是不一样,(不过君子)擅长借助外物罢了。
聚积土石成就高峰,风雨从这里盛行;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累积善行养成崇高的道德,精神获得提高,贤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劝学》入选高一语文课文上册。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劝学高中课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劝学高中课文知识劝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劝学文言文知识点: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劝学读后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升华道德品质的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学习,现在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
《劝学》文言基础知识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3. 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4. 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5. 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1、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5、省略句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五)固定用法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素材运用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步精彩运用学习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翻译:
4.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积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5.形容词用作动词:
1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6.数词作形容词:
1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7.动词作名词: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2輮以为轮(輮: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文言虚词:
一、而<连词>:
1、表修饰关系。
2、表示递进关系。
3、表假设关系。
4、表转折关系。
5、表并列关系
6、表因果关系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登高而招
(4)顺风而呼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锲而不舍
(2)锲而舍之
(1)而青于蓝
(2)而寒于水
(3)而见者远
(而闻者彰
(5)而致千里
堆积土石成就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用来达到千里之远的方法;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用来汇成江河大海的方法。良马一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用刀雕刻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用刀雕刻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只脚(实际上有八只脚)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今义:绳子,绳索。
通假字整理:
1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3虽有槁暴: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6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曾二次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
词类活用:
1.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3.使动用法: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高中课程语文必修一实验教科书文言文整理
劝学——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多);我曾经提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见的范围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变快(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小舟船桨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赋不是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而绝江河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鳌
(1)而神明自得
二、焉<.兼词>:
相当于“于是”、“于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三、于<介词>
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冰,水为之,而于寒水
四、也<助词>
表陈述或解释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五、乎<介词>
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六、之<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使它弯曲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輮的工艺。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能智慧明了并在行为上没有过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