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人教部编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3年高二历史课件人教版选修2第六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2013年高二历史课件人教版选修2第六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 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主张在中国设 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由于封 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变封建专 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愿望失败.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20世纪初,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 “创立民国”的主张,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 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 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都侧重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 有进行彻底批判. (5)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 (6)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反映.
2.不同点 (1)宣传的手段不同: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 义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革命派直 接采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 (2)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不同:维新派维护清政府 的统治,只是改变专制主义;革命派不仅改变 封建主义还要推翻清政府.
(3)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接着在1912 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 过议会选举,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 (4)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 名存实亡.
(3)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方式不同:维新派主张 改良的方式;革命派主张使用暴力革命的方 式. (4)政治体制不同: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政体; 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整合二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制度 的追求 1.君主立宪制 (1)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主张在政 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精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精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2 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4、农业政策(1)重农抑商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②评价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古代手工业分类特点地位成就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官营作坊手工业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①由民间私人民间经营手工业②产品供民间消费家庭产品用来交纳手工赋税和家庭消业费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农户的副业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制瓷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古代商业(商品经济)时期发展状况表现春秋战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海禁、闭关锁国政策①时间:明清时期②原因: a 、明初为防患倭寇; b 、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c 、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③评价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 、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和发展历程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过程③影响A 、对世界: a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b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 、对欧洲: a 、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国秦汉 隋唐 发展艰难 开始重农抑商商业发展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柜坊、飞钱问世; “扬 两宋 一益二”; 外贸港口广州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 市的发展打破时空前繁荣 间、空间的限制; 出现商业名镇; 话本、词 的盛行;《清明上河图》元 商业繁荣 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 泉州天下第一大港: 明清 城镇商业 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 长途贩运贸易; 著 繁荣 名商帮:晋商、徽商2、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张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积累结合时间 特点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交通工具的革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60d-19c 中期 手工工场工匠技术 工厂 火车、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 中后期 -19c 末 20c 初 科学理论与技术相 垄断组织 汽车、飞机 ▲ 形成途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表现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 、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c 、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19c60 、70d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④特点a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b 、地区分布不平衡、 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c 、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⑤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b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渡时期(1949 —1956、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 —1952 )②三大改造(1953 —1956 )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③一五计划(1953 —1957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 —1966 )①中共八大1956 :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③大跃进1958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⑤八字方针1961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济困难b、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意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革时期(1966 —1976 )1971 年、1975 年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时期(1978 —今)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2、经济体制改革①内容: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四川、安徽)b、城市: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84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b 、1992 年10 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d、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对外开放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b、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改革开放的阶段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新中国的成立③改革开放▲表现①物质生活a、衣食住行b、交通、通讯工具c、大众传媒——四大媒介②社会习俗a、辛亥革命、改变封建陋习(如废止缠足、剪辫易服、互称同志、握手等)b、改革开放、出现新的生活时尚(环保、讲究卫生、旅游等)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 年——1933 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3、特点:①波及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特别大4、影响①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罗斯福新政1、背景2、内容(1)金融①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③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④管制证券业(2)工业①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②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农业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②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社会福利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5)社会立法①《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工会;②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③“社会保险法”3、实质:不促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预;4、特色: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应对危机、其应对措施基本以立法的形式出现;5、影响(1)对美国①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2)对世界①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②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代、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②建立“福利国家”③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政策、一种模式、三次改革)▲“战时共产主义”( 1918 — 1920 )1、背景 ①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②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国内战争;3、主要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4、评价①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②消极: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新经济政策( 1921 — 1924 )1、背景(1) 连年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必要性) 2、内容第三产业的兴起④新经济的出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期 二战结束 — 20c70d 初20c70d 初 背景 战后经济残破, 欲恢复经济 出现“滞涨” 现象 措施 结果国家干预经 经济快速发展, 济 “黄金时期” 减少国家干 20c80d 经济恢预 复和发展①农业:以农业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3、作用(1)满足了广大农民和个人的经济要求、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探索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斯大林模式”1、表现①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来源于农业和轻工业;(工业)②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2、特点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指令取代市场调节)②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3、评价(1)成就①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与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向农民索取太多、严重压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改革(1953 -1964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 -1982 )赫鲁晓夫改重点结果失败原因农业一定程度上冲击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工业(军事工业)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1991 )1、背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2、经济改革(重点):①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②结果:没有取得成效③存在问题:a、缺少宏观调控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b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3、政治改革: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陷入困境②结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局势失控、苏联解体▲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相同点:①原因:国内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难;②手段:a、在坚持原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③结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不同点:本质区别在与它们所要维护的社会制度不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世界货币体系(短期贷款、解决国际收支困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放银行)1945三大支柱(长期贷款、技术援助)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旨在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2、意义: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②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基本特征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②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3、影响①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积极)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消极)▲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盟(1993 年、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合作化程度最高)①背景a、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b、近代欧洲国家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c、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②建立过程a、1951 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b、1957 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c、1967 年、三机构合并、成立了欧共体;d、1992 年、《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e、1993 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f、1999 年、欧元问世(英国除外)③意义a、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b、对欧洲其它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 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典范、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实现优势互补)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 年、地跨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影响其发展、中国1991 年加入)▲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历程①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③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④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20c90d 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力:a、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原动力)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c、现代通讯、交通工具(技术条件)d 、两极格局的瓦解e、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f 、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2)评价①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②影响a、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b、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c、对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挑战:国家主权、经济安全、生存环境面临空前的挑战;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WTO )1995 年(1)背景:关税总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2)成立①目的: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成立:1995 年1 月 1 日(3)作用①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②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③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1)过程:①1986 年、提出“复关”;②2001 年12 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中国加入WTO 的影响①积极作用a、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b、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②消极影响:市场开放、关税减让、使农业、汽车等行业受到冲击;▲中国迎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举措: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

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六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六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愿望失败.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20世纪初,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 “创立民国”的主张,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 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 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引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3)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接着在1912 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
过议会选举,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
义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革命派直
接采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 (2)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不同:维新派维护清政府 的统治,只是改变专制主义;革命派不仅改变
封建主义还要推翻清政府.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3)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方式不同:维新派主张 改良的方式;革命派主张使用暴力革命的方 式. (4)政治体制不同: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政体; 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整合二 的追求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制度
1.君主立宪制 (1)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主张在政 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二)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二)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签署“社会保险法”, 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救济和养老金;国会通过“财产税法”,使社会财富的再分 配稍显公平。
三、“新政”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紧急银行法》,后来制定《银行法》。美国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银 行体系,把货币、信贷的管理权集中到联邦政府的手里。1933年5月,国会通过《证券法》,此后, 国会先后颁布《证券交易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
四、“新政”的性质
“新政”初期,胡佛攻击它是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工商界攻击它是“潜 滋暗长的社会主义”。美国共产党和苏联攻击它是法西斯主义。他们提出的理由,主要是联邦政府 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过多。
——【美】威廉·洛克腾堡《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
思考:罗斯福新政属于什么主义呢?
课题:第18课 罗斯福新政(二)
学科:历史 年级:高一 教材:人教版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一)小结
一、“新政”的背景 1.危机形势 2.临危受命
二、“新政”的内容 1.金融业 2.工业 3.农业 4.社会福利 5.社会立法
二、“新政”的内容
领域 金融业 工业 农业 社会福利
社会立法
主要内容
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3)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它是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 制度沉重打击下,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出现的。
【总结提升】
2.自由放任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对比。
自由放任主义
创始人
亚当•斯密
主要观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

2、自从股票市场大崩溃以来,全国倒闭的银行已超过5500家。群众的心情惶惶不 安,他们囤积黄金、货币。这时银行黄金库存每天要减少2000万元,储户搞不到黄金 就要纸币。结果是:一方面作为货币储备的黄金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财政部又不得不 增发纸币。银行挤兑,人山人海争提存款,照例带着自杀意味。当时全美18569家银行, 库存现金不过60亿元左右,却
自然灾害;(4)全球化的后果;(5)金融政策错误;2)根本原因:劳动分配的不公 平(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现代经济危机不是产品过剩,而是虚 假财富过剩);3)自由市场经济体系都存在经济周期,都会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危险;4) 虚拟经济的发展;
• 危机的原因——是谁制造了潘多拉魔盒?
真相一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 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 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 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主要原因:贫富差距的扩大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 危机的原因——是谁制造了潘多拉魔盒?
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视 角 1 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能够通过市场机 制自行调节,政府对于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应当实行自由放任 的原则,用不着干预经济生活,也不必直接参加再生产过程。 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护私有财产,建立 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经济思想。它是资本主义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极大地 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
• 我们的反思--以史为鉴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是在垄断统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国有经济.国家对经济的一定程度的干预和调节应运而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交战国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

2.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时期。

(1)随着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出现了20年代的周期性经济高涨。

但是好景不长,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面对经济进行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这一高潮的典型。

(2)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急剧膨胀.国家对经济调节和管制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远远地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70年代初,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完成时期.(1)战后,各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并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得到了逐步发展,随着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一种经常性需要,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发展起来.(2)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减税和加速折旧优惠政策,以刺激私人投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文章摘要: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编者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单元重点讲述资本主义世界所出现的经济危机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3、特点:①波及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特别大4、影响①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二、罗斯福新政1、具体内容:(1)金融①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③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④管制证券业.(2)工业①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②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农业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②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社会福利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③推行“以工代赈”,(5)社会立法①《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工会;②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③《社会保险法》2、实质:不促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预.3、特色和影响(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2)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萧条,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思维拓展】1、各国反危机的措施及启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措施一般分四类:(1)美国一类:采用罗斯福新政(1933-1939)强化国家干预,同时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2)英法一类:英国实行保护关税,协调帝国内部关系,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实行帝国特惠制;法国调整劳资关系,改革税收制度等.(3)北欧国家一类: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工党掌权的政府,实行被称为中间道路的福利国家政策,实行保障就业,调整扩大社会保险,多种合作.(4)德意日一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2、30年代大危机得出的启示:(1)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2)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3)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是表明资本主义末日加速来临;二是迫使政府改革调整的信号.3、“大萧条”下的美、德、日走向简评: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原因:美国:①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强,国家干预经济可行.③美国虽有阶级矛盾,但左右两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④罗斯福的个人作用体现了当时时势的需要.德国: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历史.②德国经济危机后,垄断资产阶级唯一的办法依靠军事化复苏.③德国整个社会不满一战后的失败,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希特勒借助了“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④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⑤希特勒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影响: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次局部调整一、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1.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的原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需要。

(3)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2.评价(1)积极方面: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的变革互为前提。

②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③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史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2)局限性:当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经济领域(1)生产力大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市场信息化、管理电脑化、工业材料复合化。

其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到资本密集型,再转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总趋势是整体产业结构逐渐软化,社会生产的重心从物质生产部门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

(2)生产关系的新变化: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趋向社会化,即由个人直接占有发展为个人间接占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3)经济模式的共同点: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

2.社会领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平竞争体系。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归纳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归纳

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一、虚假繁荣
表现:1、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二、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1)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阶级矛盾尖锐
(2)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社会不稳定性
(3)各国长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
(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失败原因: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课)罗斯福新政
4、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大危机,有效遏制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2、建立福利国家
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兴起
4、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

高中人教版历史一轮必修2 第6-8单元总结(共25张PPT)

高中人教版历史一轮必修2 第6-8单元总结(共25张PPT)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 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 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 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 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 ②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 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 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 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 新的变化。
易争夺
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 发展;加紧对商品市 推动战后资本主 场、原料和投资场所 义各国经济的飞 的争夺,促使资本主 速增长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模式
时期
工场手工 业时期
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 主义时期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
阶 段
18世纪末~ 16~18世纪 20世纪30年
代初
20世纪 30~70年代
核 心 内 容
发鼓易金展励,银工对多商外储业贸备,自自自由由由经竞贸营争易、、
政府从信贷、投 资、生产、销售 等各方面干预经 济
实 践 措 施
鼓 拓 极励展抢建海占立外殖手贸民工易地工,场积,资消本除家关自税由壁经垒营,加理风地强,险推对 政工 行经府业国济直,有的接不化宏投同政观资程策管高度
名称 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 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背景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总结6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总结6

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解析] 本问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一小问,根据
该时期经济“滞涨”的特点以及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物价下跌
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
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来作答即可;第三小问,根据凯恩斯主义强调刺激
[答案] 经济高速增长。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 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 历 业。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

修 ②
干预,逐渐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人 教
模式。

·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调整
阶段 内容
原因
作用
大危 “自由放 传统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积 推动经济发展,但易产
机前 任”政策 极影响
生经济危机
国家垄断 大危机爆发,说明“自由放
消费的主张与通货膨胀的特点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即可。
历 史
[答案] 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

修 ②
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
人 教
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最新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考试必备)

最新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考试必备)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次局部调整一、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1.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的原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需要。

(3)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2.评价(1)积极方面: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的变革互为前提。

②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③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史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2)局限性:当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经济领域(1)生产力大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市场信息化、管理电脑化、工业材料复合化。

其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到资本密集型,再转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总趋势是整体产业结构逐渐软化,社会生产的重心从物质生产部门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

(2)生产关系的新变化: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趋向社会化,即由个人直接占有发展为个人间接占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3)经济模式的共同点: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

2.社会领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平竞争体系。

人教版历史高二年级《第六单元总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二年级《第六单元总结》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总结一、阶段特征1.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学术、教育和文学艺术等方面。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注意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它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因此各时期的文化都带有该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其次,文化本身又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一规律又促进了科技自身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随着社会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但反过来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是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迫切需要的结果。

战争的需要加速了对原子弹、电子计算机和远程火箭的研制,为战后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反过来,这次科技革命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现代文学艺术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出现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

各具特色的亚、非、拉美文学也迅速发展。

在西方文学艺术中,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外,现代主义成为主流。

文化有其特殊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反映苏联社会巨大变革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难的历程》《静静的顿河》;20世纪的西方文学、现代主义美术和音乐等都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

4.当前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国民素质,这又取决于基础教育。

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受到重视,出现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

二、专题知识归纳总结1.三次科技革命异同点的分析(1)分析、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认识。

①相同点:a.三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中历史⼈教版必修⼆第六单元复习学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班级姓名⼀、导学天地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问题阐释与提升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混乱,其基本特征是⽣产相对过剩。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次经济危机。

此后平均⼤约每隔⼗年左右,就发⽣⼀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其中以1929年-1933年由美国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破坏⼒最⼤、影响最深远,也称为⼤萧条时期。

2、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体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政权为垄断资本家服务的主要⽅式包括:⑴利⽤国库资⾦为垄断集团承担投资风险,保证⾼额垄断利润;⑵通过国家⽴法和预算,把很⼤⼀部分国民收⼊作为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⑶通过国家收购私⼈企业和将国有企业低价出售给私⼈这两种相互交替的形式,实⾏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国有化和私有化,甚⾄把赢利的国有企业转到垄断集团⼿中;⑷利⽤国家权⼒,加强资本的集中和积聚,加剧垄断集团对中⼩企业的吞并;⑸通过“国家”的形式和外交⼿段,在国际上进⾏争夺市场的⽃争。

国家政权服务于垄断组织,并被⽤来⼲预社会经济⽣活以保证⾼额垄断利润。

3、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求消除⽣产的⽆政府状态,防⽌⽣产与销售的⽭盾引起经济危机(2)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有能⼒⼲预经济(3)美国的民主传统提供了政治保障(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4、⽐较美国胡佛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反危机措施的主要不同点。

不同:①经济理论不同:胡佛政府采⽤传统的经济理论;罗斯福政府采⽤国家⼲预经济的理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单元 小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单元 小结
◎人教版和岳麓版都简要介绍了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的“繁荣”表现
◎对于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人教版和岳麓版的介绍都很简略,而人民版则较为具体
◎对于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人民版作了具体介绍和分析:美国的经济大厦轰然坍塌,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失业人数日益增加;美国工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贫富分化加剧、政局变化;等等
罗斯福新政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②恢复工农业生产;③开展救济和公共工程;④保护劳工权利;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新政的作用和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行。②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经济理念和实干作风,并将罗斯福新政分为两个阶段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人民版和人教版介绍得较为细致具体一些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人教版还指出:“新政措施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岳麓版还介绍了凯恩斯主义
续表
考纲目标
课标要求
教材内容精解
人教版
岳麓版
人民版
三个版本的共性
三个版本的主要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世纪40年代中期~7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在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应用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精编教案:第6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6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精编教案:第6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6 Word版含解析

单元分层突破(六)(教师用书独具)[自我校对]A .基本矛盾B .时间长C .黄金时期D .福利国家E .新经济主题一 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核心整合] 阶段 内容 原因 作用大危机前 “自由放任”政策 传统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经济发展但易产生经济危机大危机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大危机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不适合社会化大生产下的经济发展使美国渡过了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美国的成功及各国的形势需要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出现“混合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启示①任何一种政策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成不变;②“自由放任”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方式,都不可能彻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即时演练]1.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解析】艾森豪威尔强调的是保留“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对政党执政地位的影响,这些举措都是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所以艾森豪威尔的执政方针是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主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核心整合]1.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

(4)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总结提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总结提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6.明代: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 为“东方药学巨典”。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方针,总结临床 经验,使得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 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 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21世纪以来, 中医药蓬勃发展,走 向世界。
4.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重视民间治疗经验,不断走访并记录,撰 成《千金方》。《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5.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把宋代本草学的成就推 向了高潮。该书广泛汲古代民间用药经验,文献价值甚高,堪称宋代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8.针灸学:针灸学在中医药中发挥巨大作用。它建立在经络学说 基础上,临床经验丰富,留下了大量的针灸典籍。针灸治疗适应证广泛, 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不仅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而且被世界许多其 他国家所接受。
二、面对疫情发展,政府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公共卫生:疫情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加强公共卫生 安全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因此政府必须强化公共卫生安全服务体系。 2.医疗技术:加大医疗技术投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3.政府工作: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及救助工作。 4.医学发展:加强对中医药学的研究,博采中西医之长,使中医 药学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5.民众:使民众掌握一定的传染病预防知识,积极应对传染病的 防治 。 6.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总结提升
【体系建构】
【通史整合】
一、中医药的成就 1.战国: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2.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 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医学家 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 的基础。华佗最先使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除此以外,他进行了 一系列外科手术,被誉为“中医外科的鼻祖”。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6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小结与测评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长路漫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期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3)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①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②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始(1)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实行国家福利制度(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 )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 11.2 23.9 61.4现金20.9 6.2 11.5 38.6累计47.2 17.4 35.4 100A.汽车销售商大打“价格战”B.汽车生产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C.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D.美国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解析:选C 表中数据反映出美国民众热衷于过度的信贷消费;过度信贷消费带来的虚假繁荣,推动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生产过剩的隐患出现,故C项正确。

高一历史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栏 目 导 航
高考体验
一、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原因 1. 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从 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 1) 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 以机器为主体 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生 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资产阶级要求实 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自由资本主义在 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 2)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 业,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资本需求日益庞大, 生 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私人垄断组织成变革原因 ( 1) 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原因。 ( 2)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 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的需要。 ( 3) 经济危机、战争和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 4) 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 5) 社会、时代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 求。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1. 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 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 资本主义之后, 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 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 迫使私人垄断资本 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 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 在战争中, 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 管理以应对战争, 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 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 3) 面对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美国政府推 行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这 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 整的一个成功案例。 二战以后, 在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 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 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 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 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学习总结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次局部调整
一、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1.原因
(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的原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需要。

(3)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2.评价
(1)积极方面: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的变革互为前提。

②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③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史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2)局限性:当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经济领域
(1)生产力大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市场信息化、管理电脑化、工业材料复合化。

其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到资本密集型,再转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总趋势是整体产业结构逐渐软化,社会生产的重心从物质生产部门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

(2)生产关系的新变化: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趋向社会化,即由个人直接占有发展为个人间接占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3)经济模式的共同点: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

2.社会领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平竞争体系。

3.政治领域: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健全社会法律体系。

典例分析(2016·海南高考,22)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 .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 .农业生产衰退 C .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 .工业发展滞后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抓关键: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第二步:逐项分析
答案 A
题型解读
(1)命题形式:比较型选择题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等。

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点”“本质的相似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

(2)命题类型: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共同点,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不同点,可称为“识异型”。

(3)考查能力:主要考查分析、比较、判断历史现象及透过现象看历史本质的能力。

解答技巧
(1)审读题目类型:首先弄清题意是“求同型”还是“识异型”,运用不同解答思路解答。

一般说来,对“求同型”比较选择题,可采用找反例法(也称排除法)来解答,即选项只要不符合比较对象中的任意一个,即可排除,只有都符合的才可以选择;对“识异型”的比较选择题,则要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辨别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

如例题属于“求同型”,需要运用反例法解答。

(2)明确比较对象:找准比较角度,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肯定或排除。

(3)运用历史理论分析判断:如共性与个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