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七章复习题答案
马原:第7章课后答案
![马原:第7章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45ff0076eeaeaad0f3308e.png)
第7章答案第七辛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锻终实现7・1在对禾未理世什会的认识卜.•弓讥巴丄法力如乍冢与交您什会上丈?;冇何本坂区别?任展率木來社公的何巍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恕林会主义的根本区期祯圧八马克思恩格彷站任科学的立场上,炭岀井门就运用f (小人类卄公发風般规律M的I:指羽卄兰发展的方l;J空妁社会主义符??洋尽地描绘过理忠社会的图级.旧在马克也主义广生以仙.人们対未未显会的及见.往江君有来厚的空患性决和幻豹色彩•凶为他f]还没心車霁•做!H禾来的样手方比论.也不7符人灵4LQ发啟励怎观規律马克息迫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1・运用科了的力法.致力十耐兜人类社幺料刖肥蚩木主文社釦55次S: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股效倬和资木杠会发賊钓特总锻律•从而3共产T义社会伦!1;/林学的収里弓克妙思格浙认为・人类社会|njn«界的快展样・JK J H L I的发展如.捣示这姿规冰,就能为IE«W.Wil去、是握现任和«£主女来快供向导•呵见・马克思恩恪层关丁来來扌!会理论是楚立左对历史发廉规往把於的M«HI的.(二'金刑折檢本主文祈介【B世界屮闵发未來羽ittt#的特点号克世恩格斯关T*来甘袅的理论丁災足冷逐用刚计廉物于义皿历史川物丁文分析住本片丈現史的加咄卜.出出的.通过探索节个人类社会枷资木」:文社会发展的规律似测历出未来诉瑕・足9克®恩格斯关十欢来牡会理论的个巫要紂点.tfU^IMtt会規律・离不丿|毗物主义特别矍为刎堆初主爻上论和唯物刊正的力•広的«1导.这个埋伦T社想社会主义的根木区别在1 •它不足从绝对真理.理仏止义这些鈿锻的班念山发描冷来来社会芙铁.向起左批判||叫界中发现加世界・N诡过滋入刑折堑木;.文社会形态抵别是弊济形金来获科对未來社会的入识、他们以览袂勾■出的社仑工义•是®4xT义的对立jfik竹代物.未来社金的惑玄特征是9徒本卞文社处特征UI 对询・F!时.一者也有同竹•・人;者不仅足询者的对立物.间冃也O*者.应齐吸收费本1:义杜金的文附成果・空憊社金上文者isar资本卞文社会中《金的老削和&九.但则负本卞文的认识仅浮田杆砚家上.并未鬼示其实质和根激.q兌思迅格荒对资本卞文批刿的為明Z处在1・他们不是只肴刘资本七文朴公的弊為而是揭爪岀弊瑞的根减跡出資本左义发肿Ml我舍定的力匕发现货木主丈发展中字佇综的済卜会因第・h以此作出对水来社会轴点的用!t.(j之足j捣协I:来祉金的股特征,而付a惮尽的辎节描绘当马克思思格斯展宅入来社穴时・总呆只琨十栢山衣來什兰发展的力向、廉則和越木特征・简的说就旻预测了未来旺会的大休轮麻.而把几你惜形留结心*的丈我去冋各・凶为“什13朮菜4轻加的时剽应该他H么,应诜弓丄摭些什次,这为经朮全収决丁人ffllH'ft不dJl中活功的那个帆定的刃史坏也“ 1马克恐和思恪衛撷不熒成对本衆社会的特M.作辻于旳仁全而地论述.史没存为*来社会巍定吴仇力奧。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2b5f0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b.png)
第七章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公社”,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
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地之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马原习题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原习题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https://img.taocdn.com/s3/m/e4bb9fe3f78a6529657d532c.png)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实行()A、生产资料公有制B、多种所有制形式C、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形式D、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正确答案是】:A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正确答案是】: D3、按照马克思主义设想,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正确答案是】: D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博爱平等D、实现平均分配【正确答案是】: B5、我国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博爱平等【正确答案是】: A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是】:A7、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正确答案是】: B8、()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A、封建主义B、资本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正确答案是】:D9、()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对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断。
A、“两个必然”B、“两个决不会”C、“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D、《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是】:C10、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最高纲领是()A、实现小康社会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答案是】:D1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正确答案是】:D1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B.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D.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正确答案是】:A13、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就可以消灭“三大差别”,下列不属于“三大差别”的是()。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8c937798bceb19e8b8f6ba66.png)
马原阶段测验五(第七章)最后得分:100 分做题时长:42分24秒测验时间: 2018-09-09 11:55:03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B、社会制度C、社会生产力D、社会生产关系【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
参见教材P252。
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参见教材P252。
3、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
A、新的社会制度能够解放劳动人民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C、新的社会制度能够存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D、新的社会制度能够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参见教材P252。
4、归根到底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是()。
A、劳动生产率B、科学技术C、教育水平D、生产关系【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参见教材P252。
5、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平均分配B、按劳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
参见教材P253。
6、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马克思理论与基础第7章例题及答案
![马克思理论与基础第7章例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e2562fe87101f69e3195d5.png)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B)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2.“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是(D)A.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里的“魔鬼”是指(B)A.科学技术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5.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6.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A.消灭利益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7.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8.“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样的社会形式是指(B)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9.“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这一命题的本质内涵是(C)A.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本质上融为一个阶级B.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利益上没有差别C.工人阶级只有使整个社会彻底摆脱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才能彻底解放自己D.工人阶级的解放分为两步:首先解放其他阶级,最后解放自己10.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首要任务是(B)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1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1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D)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社会主义社会15.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人民群众有当家作主的权利D.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自由16.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D)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B.工人运动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D.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17.江泽民同志曾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b0254e284ac850ac024263.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答案:D解析: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
2.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是()A.黑格尔B.圣西门C.费尔巴哈D.李嘉图答案:B解析: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3.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答案:B解析: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是共产主义。
4.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答案:A解析: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在国际共运史上,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提出者是马.恩。
6.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A.按生产要素分配B.按资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答案:C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国也是如此。
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无阶级社会答案:D解析: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无阶级社会8.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首要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按生产要素分配B.按资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2f0298d1f34693daef3ef6.png)
D.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国际交往
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人的能动性 B.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实践能力
3.人的本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
5.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工具和目的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6.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 重性。这两重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活动
D.由个人自己的选择决定的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 7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
1.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指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
B.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创造性活动
A.人既具有自然性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
D.人既有社会性又具有阶级性
7.社会形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方案)马原第七章练习题答案.ppt
![(方案)马原第七章练习题答案.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c300cafe4733687f21aa67.png)
B.《共产主义原理》中
C.《哥达纲领批判》中
D.《共产党宣言》中
最新课件
4
5、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
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 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
最新课件
5
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 济关系是( A )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最新课件
6
7、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 根本保证是( B )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
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最新课件
7
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 会第一阶段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 C )
最新课件
10
第七章 多选题
1、共产主义是(ABC ) A.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B.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C.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伟大实
践
D.渺茫的幻想
最新课件
11
2、人类解放的实现( ACD ) A.彻底摆脱束缚而获得自由 B.指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 C.彻底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D.最终消除人对人的剥削关系、压迫
役 D.不受任何束缚
最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
2
3、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 方法的是( B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最新课件
3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 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 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段话出现在 (D)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七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16bd22aaea998fcc220ecf.png)
第七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 )5.“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 )2.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4.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三.判断题1.“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e3a38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c.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七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是AA. 马克思B. 马克思和恩格斯C. 恩格斯D. 列宁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是CA.推翻三座大山B.实现经济发展C.实现共产主义D.人民当家作主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剖析( )中阐发展望未来社会的BA.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B.资本主义的矛盾中C.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中D.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中4、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DA.按需分配B.按劳分配C.按资分配D.各尽其能,按需分配5、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不复存在的原因是DA.人们的向往B.帝国主义的侵略结束C.生产力的发展D.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消灭6、国家的消灭指的是CA.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B.阶级统治的消灭C.政治国家的消灭D.社会组织的消灭7、因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就有了AA.社会关系实现高度和谐B.生产关系实现高度和谐C.政治关系实现高度和谐D.国家关系实现高度和谐8、( )是能提高劳动者能力和创造性BA.培训时间的大大延长B.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C.教育时间的大大延长D.活动时间的大大延长9、未来社会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完全取决于CA.人们在其中生活的那个既定的实际环境B.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C.人们在其中生活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D.未来社会的具体特征10、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DA.谋生手段B.教育的必备C.生活的爱好D.生活的第一需要11、共产主义里的分工是DA.自觉的新式的分工B.旧式分工的消除C.脑力与劳力分工D.生产者全面发展的分工12、下列提法正确的是B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1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 巳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B. 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 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16、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B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18、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9、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第七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第七章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d11a626fff705cc170ab3.png)
第七章参考答案练习本上习题参考答案: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P331-336)答:(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4)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2、简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P326-327)答:(1)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必然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种种挑战,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4)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5)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3、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P327)答:(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
(4)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会导致失败;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脱离本国的实际,同样也会付出沉重代价。
4、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P323-324)答:(1)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1273551252d380eb62946d1c.png)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D)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B)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代替那存在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4f7a0f65ce0508763213eb.png)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D A 人们选择的主动性B 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 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D 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这是: A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资本论》中的一段话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历史性概念 D 物质性概念 D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 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A 两种不同的状态B 两种不同的选择C 两条不同的道路D 两种不同的理想13.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第七章习题及答案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2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B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CA 是矛盾的B 是两回事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 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问题详解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aba21fa964bcf84b8d57bdf.png)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问题详解
第七章
7.1.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表示在(AE)。
A.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显着破坏
B.使生产发展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C.消灭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
D.把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E.使生产力的发展不成能达到可能有的规模和速度
7.2.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AC)。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只有影响作用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任何变化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E.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7.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示为(CD)。
A.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而建立
B.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它办事
E.经济基础必需在上层建筑的庇护下才能产生
7.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是(AB)。
A.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C.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D.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E.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
马原复习第七章
![马原复习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1a49b08a02d276a200292e83.png)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B. 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C.有没有预见性D. 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2.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A.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B.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C.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D.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3.“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各取所需C.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各取所需D.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6.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B.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D.每个人自由而自主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7.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 时间性概念B. 空间性概念C. 历史性概念D. 物质性概念9.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1.“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2.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A.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C.在科学类比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4.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B. 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C.有客观必然性的D. 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15.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A.实际体现B. 客观体现C. 真实体现D. 根本体现16.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所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因为()A.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B.据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C.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D.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17.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马原第七章复习题答案
![马原第七章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18011433687e21af45a9ae.png)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社会主义C.构建和谐社会D.实现“大同”社会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C )的过程中作出的。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C )A.人的思想境界的极大提高B.科学技术迅猛发展C.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D.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4.对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表述不正确的是(C )A.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达成了直接统一B.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C.劳动者个人劳动还将通过交换价值的途径向社会劳动转化D.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服务不必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进行5.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C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B.各尽所能,按资分配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D.实行有计划的分配6.共产主义社会,(D )将会消亡A.劳动B.工人C.产品D.阶级7.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是( A )A.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B.人们的劳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C.人们的阶级觉悟得到极大提高D.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8.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的巨大提高C.实现社会的极大和谐D.实现阶级的完全消失9.共产主义社会,( B )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A.消费B.劳动C.娱乐D和谐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共产主义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ABCD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消失B.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C.社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D.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生产能力增长2.对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认识,正确的是(ABC )A.社会不再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阶级B.由于生产的高度发展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得到保障,阶级消灭了C.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不复存在D.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3.共产主义社会(ABCD )A.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B.随着国家的消失,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的社会而存在和发展C.国家的消亡是指政治国家的消亡,并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D.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一定的社会机构对社会进行组织管理4.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BCD )A.人可以离开自然和社会,不受约束的发展B.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C.人摆脱了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D.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5.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其根本原因是(BC )A.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形态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消灭阶级、国家三、判断题1.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于对现实问题的感受和看法。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169db4bceb19e8b8f6baf6.png)
A.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的
B.国际分工的发展为基础的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基础的
D.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
3.经济全球化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C.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4.当前经济全球化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A.到境内外去招商
B.到境外去旅游考察
C.到境外去销售商品
D.到境外去投资,培育跨国企业
12.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新阶段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实施“走出去”战略
B.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C.实施“引进来”战略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意的。
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国际贸易的发展 B Nhomakorabea社会分工
C.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D.国际互联网
10.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主要根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冲突
B.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继续扩大
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D.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11.“走出去”的战略主要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复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复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7f71079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6.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复习题库《r克思主x基本原理概》第七章土}单选题1、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___________。
a、社会主义高级时期b、共产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中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7章2、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体现在是否___________。
a、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b、坚持为广大民众谋福利的思想c、坚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立场d、坚持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答案:a难度:1知识点:第7章3、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___________。
a、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b、高度文明与和谐的社会c、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其丰富。
D.人们的精神境界普遍提高。
答案:C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4.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全民所有制。
a、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混合所有制商品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回答:困难:1知识点:第七章5.共产主义社会将根据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
a、根据价值规律组织和安排生产B.有计划地组织和管理生产C.协同安排商品生产d、依据市场需求安排和组织生产活动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7章6、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___________。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c、“各尽所能,按资分配”d、“各尽所能,按时分配”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7章7、社会阶级的消灭的前提是___________。
a、生产资料公有化b、社会化大生产c、民主政治发达d、生产高度发展答案:d难度:1知识点:第7章8、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现为___________。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b、走自己的路,忽略别人的兴趣和需求。
C.有意识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和贡献。
D.坚持工作,把工作做好。
答案:C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9.新的社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集中体现在。
a、新的社会制度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
C.构建和谐社会 D.实现“大同”社会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C )的过程中作出的。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C )
A.人的思想境界的极大提高
B.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C.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
D.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4.对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达成了直接统一
B.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C.劳动者个人劳动还将通过交换价值的途径向社会劳动转化
D.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服务不必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进行
5.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C )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B.各尽所能,按资分配
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实行有计划的分配
6.共产主义社会,( D )将会消亡
A.劳动 B.工人 C.产品 D.阶级
7.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是( A )
A.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
B.人们的劳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C.人们的阶级觉悟得到极大提高
D.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8.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A )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的巨大提高
C.实现社会的极大和谐
D.实现阶级的完全消失
9.共产主义社会,( B )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A.消费 B.劳动 C.娱乐 D和谐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共产主义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ABCD )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消失 B.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C.社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生产能力增长
2.对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认识,正确的是(ABC )
A.社会不再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阶级
B.由于生产的高度发展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得到保障,阶级消灭了
C.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不复存在
D.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
3.共产主义社会( ABCD )
A.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B.随着国家的消失,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的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C.国家的消亡是指政治国家的消亡,并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
D.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一定的社会机构对社会进行组织管理
4.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 BCD )
A.人可以离开自然和社会,不受约束的发展
B.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
C.人摆脱了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D.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5.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其根本原因是( BC )
A.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形态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消灭阶级、国家
三、判断题1.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于对现实问题的感受和看法。
(√)
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作出了详尽的细节描绘。
(×)
3.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4.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国家还将长期存在。
(×)
5.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6.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
7.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新经济、加速推动经济全球化,减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8.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
(√)
9.一些国家可以跳过社会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
10.个人理想必须同社会发展进步相一致。
(√)
四、连线题
1.根据下列各社会阶段的分配方式进行连线,依次正确的顺序是(D )
①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共产主义社会
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社会主义社会
③平均分配--------------A.原始社会
A.BAC
B.CBA
C.CAB
D.BCA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指出:“财产公有”制度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建立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等而产生的大量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在因使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
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
的需要。
现在由于私有制的压迫和土地的分散而难以利用现有改良成果和科学成就的农业,将来同样也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期,并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
”
材料三: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
”
材料四:恩格斯指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这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
”
材料五: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正确的有( ABCD )
A、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实行公有制
C、对生产进行有组织管理
D、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原因在于( BCD )
A.生产力发展 B.阶级消灭 C.国家消亡 D.“三大差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