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诊治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人体脏腑经络系统、气
血津液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了解中医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机制,
包括外感内伤、七情损伤、饮食不节等。

3. 中医诊断:学习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
诊和切诊等,通过观察、询问、听诊和按摩等手段进行疾病诊断。

4. 中医治疗原则:了解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并能根据具体病
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辨证用药、针灸、艾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5. 常见疾病诊治:学习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肝炎、
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6. 中医药学: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掌握中医常用药
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

7. 中医养生保健: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预防
常见内科疾病的措施。

这些是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的基本内容,不同考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考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掌握以上知识,并进行复习和模拟考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应试水平。

2016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2016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 围
1
大黄、芒硝、番泻叶、
1
4.宗气、卫气、营气的 循行及作用
1
1.“阳虚则外寒,阴虚
则内热,阳盛则外热, 1
阴盛则内寒”的机理
2.“百病生于气”的发 病学观点
1
3.六淫的致病特点
1
4.病机十九条
1
5.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 实证候
1
1.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 宜忌
1
2.“五脏六腑皆令人 咳”的病机
1
3.行痹、痛痹、着痹的 成因
1
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 与四诊合参
1 1
1.气能生津
1
2.气能行津
1
(七)气与津液的关 系
3.气能摄津
1
4.津能生气
1
5.津能载气
1
(八)精血津液之间 1.精血同源
1
的关系
2.津血同源
1
1.气能生精、摄精
1
(九)精气神之间的
2.精能化气 3.精气化神
1 1
4.神驭精气
1
(一)经络学说 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1
2.经络系统的组成
1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 规律
1
三、少阳病辨证论治
(一)少阳病本证
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 证)
1
(二)少阳病兼变证
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 汤证)
1
四、太阴病辨证论治 太阴腹痛证
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 药汤证)
1
五、少阴病辨证论治
(一)少阴病本证
1.少阴寒化证(四逆汤 证、真武汤证)
2.少阴热化证(黄连阿 胶汤证、猪苓汤证)
1 1
(二)少阴兼变证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以下是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的以下内容:
1. 人体解剖学:主要考察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中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2. 经络学:主要考察经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包括经络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生理作用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

3. 辨证论治:主要考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思想、辨证分类和辨证方法,以及不同辨证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 饮食调节:主要考察饮食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包括饮食的宜忌、饮食的调节和饮食与疾病的关系等。

5. 饮水调节:主要考察饮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包括饮水的宜忌、饮水的调节和饮水与疾病的关系等。

6. 针灸学:主要考察针灸的基本概念、针灸的应用范围和针灸的治疗原理等。

7. 中药学:主要考察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和中药的性能作用等,以及中药的制作、服用和用药禁忌等。

8. 方剂学:主要考察方剂的基本概念、方剂的分类和方剂的性能作用等,以及方剂的组成、服用方法和方剂的临床应用等。

以上是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的主要内容,具体考试内容
可能因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而有所不同。

中医内科中级相关专业知识包括

中医内科中级相关专业知识包括

中医内科中级相关专业知识包括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经络、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中药学等基本理论。

2. 中医诊断学:包括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了解病因、病机、症状、体征变化等。

3. 中医治疗学: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与推拿、艾灸、气功、拔罐、刮痧、放血、汤药熏洗等治疗方法。

4. 中医辨证论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尤其诊断、治疗复杂疾病中,辨证施治更为重要。

5.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治:包括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失眠、慢性疲劳、肝病、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6. 西医疾病的中医治疗:结合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西医诊断出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7. 中医针灸学:含括针刺、艾灸、力道推拿等,了解穴位、经络、腧穴等相关知识。

8. 中医药学:中药对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本专业会了解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配伍、用法等。

9. 气功调理:常用气功调理方法,例如静坐、行功、吐纳、调整体位调节,领略气功的内在部分。

10. 相关科技:由于中医内科学科与现代科技为协同发展,因此能够掌握常见检查方法的理论基础与实际运用。

11. 精神心理学:头脑的活泼聪颖度和情感状态对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原因是身体的健康与精神健康相辅相成。

12. 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和领会传统文化内含的哲学、思想、文学、礼制、历史等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中医内科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专业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中医理论和方
法在内科病症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内科在传统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内科病症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主要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

外感病常见于风寒、风热、暑湿、湿气和燥热等病因引起的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

内伤病则是由于脏腑失调、情志不畅、饮食不当以及肺、胃、肝、肾
等脏腑功能出现问题引起的疾病,如胃病、肝病、肾病等。

在中医内科领域,诊断非常重要。

传统中医内科的诊疗主要是综
合分析病人的外表、声音、气息、舌苔、脉象等信息,确定病人的脏
腑状况和疾病类型,从而制定合适的方案治疗。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主
要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和针灸等。

中医内科的优势是治疗过程中兼
顾患者身体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鼓励化学合成药物的使用。

在综合治疗中医内科疾病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预防工作。

中医
内科的预防包括调节饮食,保持情绪稳定,适当锻炼等方面,以增加
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的效果。

最后,中医内科专业的发展将有赖于其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现代
医学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实证和技术支持,吸取现代医学的经验和治疗
成果,将有助于中医内科专业不断发展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
健康。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医学伦理学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医学伦理学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医学伦理学[单选题]1.关于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维护后代利益的原则B.维护商品化(江南博哥)的原则C.互盲和保密的原则D.维护供受双方利益的原则E.知情同意的原则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包括:知情同意的原则、维护供受双方和后代利益的原则、互盲和保密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德的原则、严防商品化的原则、伦理审查的原则。

其中严防商品化的原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要求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妇,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能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应用于有可能自然生殖的夫妇。

供精、供卵、供胚胎应以捐赠助人为目的,禁止买卖。

但是,可以给予捐赠者以必要的误工、交通和医疗补助。

对实施辅助生殖术后剩余的胚胎,由胚胎所有者决定如何处理,但禁止买卖。

[单选题]4.弘扬(),严格自律,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A.廉洁从医B.爱岗敬业C.高尚医德D.科学发展观E.扶贫济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廉洁自律,恪守医德。

弘扬高尚医德,严格自律,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单选题]5.医患关系要做到真诚相处,下列哪项是最主要的因素?()A.尽职尽责B.平等相待C.互相信任D.关系和谐E.互相尊重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医患关系要做到真诚相处,平等相待是最主要的因素。

医患是医疗实践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格上是平等的。

要相互尊重各自的社会和职业角色,要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综合考量各自的责任,尽可能做到换位思考。

医生尊重患者是起码的工作态度和行动准则,患者尊重医生是诊疗的基础和疾病健康权实现的前提。

[单选题]6.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科学指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

A.经济、高效B.经济、有效C.安全、有效D.安全、高效E.经济、安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第六章第三十三条规定,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规定,科学指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
一、中医内科基础理论
1. 中医内科的概述
2. 中医内科的病因病机
3. 中医内科的辨证论治
4. 中医内科的治法与方剂
二、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 感冒(1)感冒的病因病机(2)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感冒的中医治疗
2. 咳嗽(1)咳嗽的病因病机(2)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咳嗽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3. 哮病(1)哮病的病因病机(2)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哮病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4. 喘证(1)喘证的病因病机(2)喘证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5. 心悸(1)心悸的病因病机(2)心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心悸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6. 胃痛(1)胃痛的病因病机(2)胃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胃痛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7. 泄泻(1)泄泻的病因病机(2)泄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泄泻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8. 胁痛(1)胁痛的病因病机(2)胁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胁痛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9. 痹证(1)痹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2)痹证的中医治疗及调护方法 10. 头痛(1)头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2)头痛的中医治疗及调护方法。

三、内科常用中药方剂和针灸技术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 内科常用中药方剂应用原则与方法。

2. 内科常用针灸技术应用原则、方法与注意事项。

3. 其他常用中医技术如拔罐、刮痧等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内科临床思维与方法培养。

内科临床思维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如何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等。

同时,也涉及到如何处理内科常见医疗纠纷和法律问题。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属于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的是()。

A.取象比类B.四诊合参C.辨病论治D.辨证论治(江南博哥)E.整体观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点赞(1)软硬邪颤吐短缩点赞(2)常见病理舌态: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抖舌,吐弄舌,短缩舌等[单选题]3.芤脉的脉象是()。

A.浮大无根B.浮而细软无力C.浮大中空D.轻按搏指E.浮取无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多见于大失血或大汗后。

点赞(2)浮大无根是散脉[单选题]4.低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属于()。

A.阴盛格阳B.阴虚内热C.阳盛格阴D.阳热亢盛E.阳虚阴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阴虚证,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

阴虚证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

[单选题]5.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的共见症状是()。

A.健忘B.多梦C.面白D.失眠E.心悸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四者病位都在心,辨证要点都以心悸为主要表现,所以共同症状是心悸。

[单选题]6.下列选项中,不是太阳蓄水证临床表现的是()。

A.口渴B.水入即吐C.小腹满D.发热恶寒E.小便自利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太阳蓄水证指太阳经证不解,邪气内传足太阳膀胱,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

其证候表现是发热,恶寒,小腹满,小便不利,口渴,或水入则吐,脉浮或浮数。

[单选题]7.表证与里证最主要的区别是()。

A.表证起病急,里证起病缓B.表证寒热并见,里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C.表证较轻,里证较重D.表证为新病,里证为久病E.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者属里证;寒热往来者属半表半里证。

中医内科主治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主治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主治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一大分支,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生理状况下和疾病状态下的内脏器官及其疾病的防治。

中医内科所涉及的医学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知识、病证辨析、辨证施治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医内科的相关专业知识。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运用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采用中医基础理论的各种疗法进行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进行辨证施治。

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中医内科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中医认为心脉是人体的中枢,是人体气血循环的主要依据。

中医内科通过针灸、草药等手段对心脏、血管等器官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一类内科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等疾病。

中医内科主张“治未病”,即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进行预防。

同时,中医内科还运用草药、针灸等方法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治疗。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

中医内科主张通过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内科还运用草药、针灸等方法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机能的目的。

五、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肾炎、肾结石、前列腺炎等疾病。

中医内科通过调整体内阴阳、气血等生理环境,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达到防治泌尿系统疾病的目的。

同时,运用针灸、药物等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如针刺大椎穴可以调和肾脏功能,达到治疗肾虚、尿频等症状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所涉及的医学内容非常广泛,需要丰富深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对于广大医务人员而言,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016中医内科专业(大纲)

2016中医内科专业(大纲)

o
考试
lic C
w
k
to
bu
单 元
m
细 目
要 点
C
lic
y
N
w
考试
O W
大 纲
F-
XC
ie w ������33V������
hange
er
er
!
!
m
w
w
w
w
O W
N
y
bu
to c 学科
.d
k.
c
.d o
c u -tr a c k
科目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一、 问诊
1������ 耳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失眠、 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头晕、 胸闷、 心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 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食欲与食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3������ 口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 大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 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带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别及临床意义 1������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的临床表现、 相关鉴 2������ 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 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 二) 按诊的内容 2������ 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3������ 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 按手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5������ 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 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 一) 八纲基本证候 2������ 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3������ 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4������ 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 二) 八纲证候间的 2������ 证候错杂的内容 关系 3������ 证候转化的内容 4������ 证候真假的内容及鉴别 1������ 证候相兼的内容

2016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6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4
掌握 掌握 掌握
14.泌尿系感染 15.肾衰竭
(1)感染途径 (2)常见致病细菌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继发性肾病综合症的常见原 因及特点
掌握 熟悉
16.肾病综合征 (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常用免疫抑制剂及其他治疗 17.多脏器功能 (1)概念 衰竭 18.缺铁性贫血 19.急性白血病 20.特发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 21.糖尿病 (2)发病机制 (1)铁代谢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概述 (2)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生理 (2)病理生理 病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 掌握 掌握
11.呕血
(3)伴随症状、体征和临床意义 掌握 (4)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与非食管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区别 (5)出血量与活动性判断 (1)病因 (2)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变 掌握
12.便血
(3)临床表现 (4)伴随症状和意义 (1)正常胆红素代谢 (2)黄疸分类 (3)黄疸鉴别诊断
掌握
3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掌握掌握 掌握 Nhomakorabea掌握
掌握
②触诊 ③听诊 (1)视诊 (2)触诊 6.腹部检查 (3)叩诊 (4)听诊 (1)脊柱 ①弯曲度 7.脊柱、 四肢检 查 ②活动度 ③压痛和叩击痛 (2)四肢与关节 (1)颅神经检查 (2)运动系统检查 8.神经系统检 查 1.慢性阻塞性 肺病 (3)感觉功能检查 (4)神经反射检查 (5)植物神经系统检查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和病理生理 2.哮喘 3.肺炎 4.呼吸衰竭 5.心力衰竭 6.高血压病 (1)概念 (2)病因、发病机制 (1)病因分类 (2)发病机制和病理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和病理生理 常见病因和降压药物应用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熟悉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点题卷一(精选)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点题卷一(精选)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点题卷一(精选)[单选题]1.头晕且重,如物裹缠,痰多苔腻多见于A.气血亏虚B.肾虚精(江南博哥)亏C.瘀血阻络D.痰湿内阻E.肝火上炎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头晕是指病人自觉头脑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感觉自身或眼前景物旋转,不能站立的症状。

(1)头晕而胀,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多因肝火上炎。

(2)头晕胀痛,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细者,多因肝阳上亢。

(3)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者,多因气血亏虚。

(4)头晕且重,如物裹缠,痰多苔腻者,多因痰湿内阻。

(5)头晕耳鸣,腰酸遗精者,多因肾虚精亏。

(6)若外伤后头晕刺痛者,多属瘀血阻络。

掌握“问头身胸腹”知识点。

[单选题]3.主里热亢盛及阴虚火旺的舌色是A.淡白舌B.淡红舌C.红舌D.绛舌E.青紫舌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掌握“望舌质-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4.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者多属于A.痰浊内蕴B.热盛伤津C.热极生风D.血虚动风E.阴虚动风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多属痰浊内蕴。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盛伤津。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新病舌绛而颤动:多属热极生风。

舌红少津而颤动:多属阴虚动风。

故根据题干所问,正确的选项是A。

掌握“望舌质-舌态异常、舌下脉络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5.郑声的病机是A.热扰神明B.脏气衰竭C.气郁痰阻D.风痰阻络E.痰火扰心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郑声指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

多因久病脏气衰竭,心神散乱所致,属虚证。

掌握“听声音-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6.脉象表现为浮而无根,至数不齐,脉力不匀的是A.伏脉B.芤脉C.革脉D.濡脉E.散脉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散脉:浮而无根,至数不齐,脉力不匀。

掌握“常见病脉-常见病脉的鉴别”知识点。

中医内科主治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主治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主治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大门类,主要治疗内科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病、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中医内科既重视对病因的辨析,又强调对病理的理解和诊断,特别注重辨证施治,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1.生命本质理论:中医内科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生命本质”。

“生命本质”是指人体活动的力,也是人体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自我更新的根本动力,是整个中医理论的核心。

2.五脏理论:中医内科还依据五脏理论,把人体内的脏器分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五脏相互联系,协调作用,维持人体正常活动,其中心脏主管血脉、肝主司疏肝醒脾、脾主运输物质、肺主司呼吸、肾主藏精。

3.阴阳平衡理论:上述五脏各具阴阳属性,中医内科把阴阳属性看成生命活动中的两个方面,一般有阳盛、阳虚、阴盛、阴虚四种状态,阴阳之间保持平衡,而健康则是始终维持阴阳平衡状态。

4.气血理论:中医内科中,气血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是人体的生命搬运员,是各种运动的源头。

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二、中医内科的临床诊断方法1.望: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目的、舌质、舌苔等指标来诊断疾病。

2.听:医生通过听患者说话、咳嗽、呼吸的声音等来判断病情。

3.问:与西方医学的问诊不同,中医内科会询问患者的体质、饮食习惯、环境、月经等其他方面的信息来判断病情。

4.切:医生通过把手按在患者脉搏处,观察脉搏的频率、强度、节律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三、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1.草药疗法:中医内科主要采用中草药方剂来缓解病情,抑制病毒及细菌的生长,修复病灶。

中草药在内服、外用、熏蒸、灌肠等多方面都有使用。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遵从中医经络学理论的治疗方法,在人体的指定穴位上针刺或按压以疏通经脉,从而排除疾病。

3.按摩及推拿疗法:按摩及推拿疗法是指利用按摩、扭转、推挤、拍打等手法,刺激皮肤、肌肉、脏器的特定反应区,调节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达到平衡人体阴阳、保持健康。

2016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2016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真脏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
(六)诊小儿脉
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2
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2
六、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1.按诊的手法
2
2.按诊的意义
2
(二)按诊的内容
1.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
2.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
3.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
4.按手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
5.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
(二)辨肺病证候
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三)辨脾病证候
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四)辨肝病证候
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五)辨肾病证候
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2.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六)辨脏腑证候
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3.叩诊
2
4.听诊
2
5.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
2
(九)肛门、直肠检查
肛门、直肠指诊
2
(十)脊柱与四肢
1.脊柱检査
2
检查
2.四肢检查
2
(十一)神经系统检查
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
2
2.感觉功能检查
2
3.运动功能检查
2
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
2
5.神经反射检查
2
四、实验诊断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2
4.换气功能检查
2

内科主治医师各科考试内容

内科主治医师各科考试内容

内科主治医师各科考试内容
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包括《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四个科目。

1. 《基础知识》科目主要考察症状体征和体格检查,涉及常见症状与体征、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药理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会考察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方面的内容。

2. 《相关专业知识》科目涵盖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肾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内分泌学、血液病学、结核病学、传染病学、风湿与临床免疫学、职业病学等内容。

还会涉及中医诊断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3. 《专业知识》科目主要考察各内科亚科的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包括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4. 《专业实践能力》科目主要考察对于疾病的诊断依据、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内容和实践动手能力,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考试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考试大纲有所变化,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二)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二)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二)[单选题]1.望神尤其重要的是()。

A.眼神变化B.意识状态C.反应能力D.语言呼吸E.动作姿态(江南博哥)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医原·望病须察神气论》云“人之神气,栖于二目”,说明两目最易传神。

目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地,即《灵枢·大惑论》所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系通于脑,其活动直接受心神支配,即《灵枢·大惑论》所说“目者……神气所生也”。

故观察两目对于望神显得尤为重要。

[单选题]3.舌诊脏腑分属部位,一般认为舌根属()。

A.脾胃B.三焦C.肾D.肝胆E.心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以五脏来划分: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

[单选题]5.肝阳上亢证属于()。

A.上实下虚B.上虚下实C.上热下寒D.上下俱虚E.上下俱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肝阳上亢证多因肝肾阴亏,不能潜阳,使肝阳亢逆;或长期恼怒焦虑,气火内郁,暗耗阴液,阴不制阳,阳亢于上而成。

其病理性质是“上盛下虚”“阴亏阳亢”。

[单选题]6.患者面白无华,眩晕,爪甲色淡,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弦细。

诊断为()。

A.肝阴虚证B.心肝血虚证C.心血虚证D.气虚证E.肝血虚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肝血虚证是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肝血虚证常见症状: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夜盲,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面唇淡白,舌淡,脉细。

[单选题]7.干咳少痰难咯,甚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颧红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为()。

A.肺阴虚证B.肝火犯肺证C.肺肾阴虚证D.燥邪犯肺证E.肺热炽盛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是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单元细目要点中医诊断学一、问诊(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情况2.主诉3.现病史4.既往史5.个人生活史6.家族史(二)问寒热1.问寒热的含义2.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三)问汗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四)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2.疼痛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五)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六)问耳目1.耳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七)问睡眠失眠、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八)问饮食口味1.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食欲与食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口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九)问二便1.大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十)问经带1.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带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二、望诊(一)望神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相关鉴别及临床意义2.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二)望面色1.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2.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3.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意义4.望色十法的含义及具体内容(三)望形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四)望态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五)望头面1.望头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望面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六)望五官1.望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望口与唇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望齿与龈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4望咽喉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七)望躯体 1.望颈项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望手足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八)望皮肤1.皮肤色泽、形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斑疹、水疱、疮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九)望排出物1.望痰、望涕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望呕吐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三、舌诊(一)舌诊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三)望舌质1.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3.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4.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四)望舌苔1.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五)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1.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2.舌诊的临床意义四、闻诊(一)听声音1.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语言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3.呼吸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一)听声音4.咳嗽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5.胃肠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二)嗅气味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五、脉诊(一)诊脉概说1.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2.诊脉方法3.脉象要素(二)正常脉象1.正常脉象的特点2.胃、神、根的含义(三)常见病脉1.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鉴别2.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四)相兼脉常见相兼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五)真脏脉真脏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六)诊小儿脉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六、按诊(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1.按诊的手法2.按诊的意义(二)按诊的内容1.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3.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4.按手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5.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七、八纲辨证(一)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3.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4.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证候相兼的内容2.证候错杂的内容3.证候转化的内容4.证候真假的内容及鉴别八、病性辨证(一)六淫辨证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二)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及意义(三)辨气血类证候1.气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血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气滞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4.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5.血热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6.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7.气血同病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四)辨津液类证候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证候鉴别与临床意义(五)辨情志证候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一)辨心病证侯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心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二)辨肺病证候 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三)辨脾病证候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九、脏腑辨证(四)辨肝病证候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五)辨肾病证候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六)辨脏腑证候 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七)辨脏腑兼病证候1.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一)辨六经病证1.太阳病证的辨证要点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5.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7.六经病证的传变(二)辨卫气营血病证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5.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三)辨三焦病证1.上焦病证的辨证要点2.中焦病证的辨证要点3.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诊断学基础一、症状学(一)发热1.发热的病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3.发热的伴随症状4.发热的问诊要点(二)胸痛1.胸痛的病因2.胸痛的问诊要点(三)腹痛1.腹痛的病因2.腹痛的问诊要点(四)咳嗽与略痰1.咳嗽的病因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五)咯血1.咯血的病因2.咯血的问诊要点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六)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病因2.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4.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七)发绀1.发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2.发绀的问诊要点(八)水肿 1.水肿的病因2.水肿的问诊要点(九)恶心与呕吐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十)呕血与黑便1.呕血与黑便的病因2.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十一)腹泻1.腹泻的病因2.腹泻的问诊要点(十二)黄疽1.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2.黄疸的问诊要点(十三)皮肤黏膜 1.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出血 2.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十四)抽搐1.抽搐的病因2.抽搐的问诊要点(十五)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的病因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4.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二、问诊问诊的方法及内容1.问诊的方法2.问诊的内容三、检体诊断(一)基本检查法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5.嗅诊(二)一般检查1.全身状态检査2.皮肤检査3.淋巴结检查(三)头部检查1.头颅检查2.头部器官检查(四)颈部检查1.颈部姿势与运动2.颈部皮肤、包块与血管检查(四)颈部检査3.甲状腺检查4.气管检查(五)胸壁及胸廓1.胸部体表标志2.胸廓检查3.胸壁检查4.乳房检査(六)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5.肺与胸膜常见病的体征(七)心脏、血管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5.血管检查6.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体征(八)腹部检查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5.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九)肛门、直肠检查肛门、直肠指诊(十)脊柱与四肢 1.脊柱检査检查 2.四肢检查(十一)神经系统检查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2.感觉功能检查3.运动功能检查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5.神经反射检查四、实验诊断(一)血液的一般检查1.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计数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3.血小板检测4.网织红细胞计数5.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查(二)血栓与止血检查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2.出血时间测定3.凝血因子检测4.D-二聚体测定5.DIC检查法(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2.交叉配血试验(四)骨髓检查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2.骨髓增生度分级(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蛋白质代谢检查2.胆红素代谢检查3.常用血清酶检查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六)肾功能检查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血肌酐测定3.血清尿素氮测定4.血清尿酸测定5.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6.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七)常用生化检査1.血清钾测定2.血清钠测定3.血清氯测定4血清钙测定5.血清铁测定6.血糖测定7.糖耐量试验(七)常用生化检查8.血脂检查(八)酶学检查1.血清淀粉酶测定2.血清心肌酶检测(九)心肌蛋白检测1.肌钙蛋白T测定2.肌钙蛋白I测定3.肌红蛋白测定(十)免疫学检查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3.抗链球菌溶血素“0”测定4.自身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9.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临床意义10.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十一)尿液检査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5.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十二)粪便检查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2.粪便显微镜检査3.粪便化学检查4.粪便细菌学检查(十三)痰液检查1.痰液标本收集2.痰液一般性状检查3.痰液显微镜检查(十四)浆膜腔穿刺液检查1.浆膜腔穿刺液检查2.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十五)脑脊液检查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十六)生殖系统体液检查1.阴道分泌物检查2.精液检查3.前列腺液检查五、器械检查(一)心电图检查1.常用心电图导联2.心电图测量方法3.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4.平均心电轴5.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6.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7.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8.心电图负荷试验适应证和禁忌证(二)肺功能检查1.肺容积检查2.肺容量检查3.通气功能检查4.换气功能检查5.血气分析及酸碱度测定6.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三)内镜检查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下消化道内镜检查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六、影像诊断(一)超声诊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二)放射诊断1.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 线表现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及CT 表现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及CT 表现4.消化系统疾病的X 线检查方法5.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CT 及磁共振检查表现6.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CT 及磁共振检查表现7.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 线、CT 及磁共振检查表现8.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X 线、CT 及磁共振检查表现9.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査表现1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三)放射性核素诊断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2.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传染病学一、传染病学总论(一)传染病流行过程与特征1.传染病流行过程2.传染病的特征(二)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1.传染病的诊断2.传染病的治疗3.传染病的预防4.近几年所发传染病的中医认识二、常见传染病(一)病毒性肝炎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二)肾综合征出血热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三)艾滋病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7.治疗8.预防(四)流行性感冒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六)伤寒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七)细菌性痢疾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八)近年新发、 1.近年新发的传染病概况多发传染病 2.近年多发的传染病概况三、医院感染消毒与隔离1.消毒2.隔离3.医院感染的预防医学心理学一、心理学基础知识人的心理现象1.心理学的内容2.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3.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分类和作用4.个性的定义、内容和个性心理特征应激反应1.应激、应激源及种类二、心理应激 2.中介机制和应激反应3.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一)心身疾病的概述1.心身疾病的特点2.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三、心身疾病3.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二)临床心身相关问题1.临床典型的心身疾病2.睡眠障碍与疼痛心理3.妇科和儿科心身疾病四、心理障碍(一)心理障碍的概述1.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2.心理障碍的分类(二)神经症性障碍1.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常见症状2.临床常见神经症性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三)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1.人格障碍及类型2.行为不良五、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1.心理健康的意义2.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心理健康的发展1.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婴幼儿、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2.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和职业六、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一)病人的心理问题1.病人角色2.病人的心理需要3.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4.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二)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模式与重要性2.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3.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医学伦理学一、医学的道德传统(一)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中国医学道德规范2.中国古代医学家的道德风范(二)外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外国医学道德规范2.外国医学家的道德风范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不伤害原则2.有利原则3.尊重原则4.公正原则(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权利与义务2.情感、良心3.审慎、保密4.荣誉与幸福三、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一)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1.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2.体格检査的道德要求3.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4.会诊的道德要求(二)临床治疗的道1.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德要求 2.非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四、疾病预防(一)卫生防疫道德1.卫生防疫的道德内涵2.卫生防疫的道德要求(二)中医“治未病”1.“治未病”理论理论的道德内涵 2.“治未病”实践的道德准则五、医学研究道德(一)人体试验的道德准则1.有利于医学和社会发展2.维护受试者利益3.受试者知情同意4.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1.伦理审查程序2.利益冲突的预防六、医德修养(一)医德修养 1.医德修养含义与评价 2.医德修养的途径、方法(二)医德评价1.医德评价及标准2.医德评价方式七、医疗结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一)医疗结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总则总则(二)医疗结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基本行为规范(三)医师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卫生法规(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2.民事责任的构成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一、卫生法中(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1.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的法律责任 2.行政责任的构成3.行政责任的形式(三)卫生法中的刑1.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事责任 2.刑事责任的构成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执业医师享有的权利2.执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3.《执业医师法》对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提出的法定要求4.《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二)《中华人民 1.药品必须符合法定要求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假药和劣药3.特殊管理的药品4.《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有关规定5.《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法定传染病的分类2.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3.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4.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5.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信息发布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分级2.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3.医疗事故的处理(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1.《中医药条例》制定目的与适用范围2.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3.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原则与中医药现代化4.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5.中医药教育与科研6.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医内科学一、肺系疾病(一)感冒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 (二)咳嗽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 (三)哮病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四)喘证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五)肺痈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六)肺痨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七)肺胀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二、心系疾病(一)心悸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 (二)胸痹(附:真心痛)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三)不寐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四)癫狂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五)痫病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六)痴呆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七)厥证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三、脾胃病证(一)胃痛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 (二)痞满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 (三)呕吐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 (四)噎膈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五)呃逆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六)腹痛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预防调护3、4(七)泄泻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八)痢疾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九)便秘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四、肝胆疾病(一)胁痛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 (二)黄疸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 (三)积聚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四)鼓胀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五)头痛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六)眩晕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七)中风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八)瘿病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五、肾系病证(一)水肿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 (二)淋证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三)癃闭(附:关格)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六、气血津液病证(一)郁证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 (二)血证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三)痰饮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四)消渴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五)自汗、盗汗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六)内伤发热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七)虚劳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八)癌病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七、肢体经络病证(一)痹证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3、45.辨证论治3、46.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3、47.预防调护3、4 (二)痉证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三)痿证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四)颤证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五)腰痛1.概述 32.病因病机 33.诊断和类证鉴别3、44.辨证论治3、45.预防调护3、4八、常见急症(一)脱证1.概述 32.中医诊断 33.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3、44.西医治疗3、45.辨证救治3、4(二)神昏1.概述 32.中医诊断3、43.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3、44.治疗原则3、45.西医治疗3、46.辨证救治3、4(三)猝死(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1.概述 32.西医诊断3、43.治疗原则3、44.西医治疗3、45.中医辨证治疗3、4(四)急性中毒概论1.概述 32.中毒原因和分类3、43.诊断与鉴别诊断3、44.西医处理3、45.辨证救治与常用解毒中药3、4(五)急性有机磷中毒1.概述 32.诊断与鉴别诊断3、43.西医处理3、44.辨证救治3、4(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概述 32.诊断3、43.西医处理3、44.辨证救治3、4(七)急性酒精中毒1.概述 32.诊断3、43.西医处理3、44.辨证救治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单元细目要点中医诊断学一、问诊(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情况2.主诉3.现病史4.既往史5.个人生活史6.家族史(二)问寒热1.问寒热的含义2.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三)问汗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四)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2.疼痛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五)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六)问耳目1.耳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七)问睡眠失眠、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八)问饮食口味1.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食欲与食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口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九)问二便1.大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十)问经带1.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带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二、望诊(一)望神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相关鉴别及临床意义2.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二)望面色1.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2.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3.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意义4.望色十法的含义及具体内容(三)望形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四)望态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五)望头面1.望头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望面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六)望五官1.望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望口与唇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望齿与龈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4望咽喉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七)望躯体 1.望颈项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望手足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八)望皮肤1.皮肤色泽、形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斑疹、水疱、疮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九)望排出物1.望痰、望涕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望呕吐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三、舌诊(一)舌诊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三)望舌质1.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3.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4.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四)望舌苔1.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五)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1.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2.舌诊的临床意义四、闻诊(一)听声音1.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语言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3.呼吸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一)听声音4.咳嗽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5.胃肠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二)嗅气味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五、脉诊(一)诊脉概说1.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2.诊脉方法3.脉象要素(二)正常脉象1.正常脉象的特点2.胃、神、根的含义(三)常见病脉1.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鉴别2.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四)相兼脉常见相兼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五)真脏脉真脏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六)诊小儿脉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六、按诊(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1.按诊的手法2.按诊的意义(二)按诊的内容1.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3.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4.按手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5.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七、八纲辨证(一)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3.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4.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证候相兼的内容2.证候错杂的内容3.证候转化的内容4.证候真假的内容及鉴别八、病性辨证(一)六淫辨证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二)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及意义(三)辨气血类证候1.气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血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气滞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4.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5.血热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6.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7.气血同病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四)辨津液类证候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证候鉴别与临床意义(五)辨情志证候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一)辨心病证侯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心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二)辨肺病证候 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三)辨脾病证候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九、脏腑辨证(四)辨肝病证候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五)辨肾病证候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六)辨脏腑证候 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七)辨脏腑兼病证候1.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一)辨六经病证1.太阳病证的辨证要点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5.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7.六经病证的传变(二)辨卫气营血病证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5.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三)辨三焦病证1.上焦病证的辨证要点2.中焦病证的辨证要点3.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诊断学基础一、症状学(一)发热1.发热的病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3.发热的伴随症状4.发热的问诊要点(二)胸痛1.胸痛的病因2.胸痛的问诊要点(三)腹痛1.腹痛的病因2.腹痛的问诊要点(四)咳嗽与略痰1.咳嗽的病因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五)咯血1.咯血的病因2.咯血的问诊要点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六)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病因2.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4.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七)发绀1.发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2.发绀的问诊要点(八)水肿 1.水肿的病因2.水肿的问诊要点(九)恶心与呕吐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十)呕血与黑便1.呕血与黑便的病因2.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十一)腹泻1.腹泻的病因2.腹泻的问诊要点(十二)黄疽1.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2.黄疸的问诊要点(十三)皮肤黏膜 1.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出血 2.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十四)抽搐1.抽搐的病因2.抽搐的问诊要点(十五)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的病因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4.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二、问诊问诊的方法及内容1.问诊的方法2.问诊的内容三、检体诊断(一)基本检查法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5.嗅诊(二)一般检查1.全身状态检査2.皮肤检査3.淋巴结检查(三)头部检查1.头颅检查2.头部器官检查(四)颈部检查1.颈部姿势与运动2.颈部皮肤、包块与血管检查(四)颈部检査3.甲状腺检查4.气管检查(五)胸壁及胸廓1.胸部体表标志2.胸廓检查3.胸壁检查4.乳房检査(六)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5.肺与胸膜常见病的体征(七)心脏、血管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5.血管检查6.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体征(八)腹部检查1.视诊2.触诊3.叩诊4.听诊5.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九)肛门、直肠检查肛门、直肠指诊(十)脊柱与四肢 1.脊柱检査检查 2.四肢检查(十一)神经系统检查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2.感觉功能检查3.运动功能检查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5.神经反射检查四、实验诊断(一)血液的一般检查1.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计数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3.血小板检测4.网织红细胞计数5.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查(二)血栓与止血检查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2.出血时间测定3.凝血因子检测4.D-二聚体测定5.DIC检查法(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2.交叉配血试验(四)骨髓检查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2.骨髓增生度分级(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蛋白质代谢检查2.胆红素代谢检查3.常用血清酶检查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六)肾功能检查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血肌酐测定3.血清尿素氮测定4.血清尿酸测定5.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6.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七)常用生化检査1.血清钾测定2.血清钠测定3.血清氯测定4血清钙测定5.血清铁测定6.血糖测定7.糖耐量试验(七)常用生化检查8.血脂检查(八)酶学检查1.血清淀粉酶测定2.血清心肌酶检测(九)心肌蛋白检测1.肌钙蛋白T测定2.肌钙蛋白I测定3.肌红蛋白测定(十)免疫学检查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3.抗链球菌溶血素“0”测定4.自身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9.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临床意义10.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十一)尿液检査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5.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十二)粪便检查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2.粪便显微镜检査3.粪便化学检查4.粪便细菌学检查(十三)痰液检查1.痰液标本收集2.痰液一般性状检查3.痰液显微镜检查(十四)浆膜腔穿刺液检查1.浆膜腔穿刺液检查2.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十五)脑脊液检查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十六)生殖系统体液检查1.阴道分泌物检查2.精液检查3.前列腺液检查五、器械检查(一)心电图检查1.常用心电图导联2.心电图测量方法3.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4.平均心电轴5.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6.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7.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8.心电图负荷试验适应证和禁忌证(二)肺功能检查1.肺容积检查2.肺容量检查3.通气功能检查4.换气功能检查5.血气分析及酸碱度测定6.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三)内镜检查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下消化道内镜检查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六、影像诊断(一)超声诊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二)放射诊断1.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 线表现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及CT 表现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及CT 表现4.消化系统疾病的X 线检查方法5.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CT 及磁共振检查表现6.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CT 及磁共振检查表现7.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 线、CT 及磁共振检查表现8.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X 线、CT 及磁共振检查表现9.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査表现1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三)放射性核素诊断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2.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传染病学一、传染病学总论(一)传染病流行过程与特征1.传染病流行过程2.传染病的特征(二)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1.传染病的诊断2.传染病的治疗3.传染病的预防4.近几年所发传染病的中医认识二、常见传染病(一)病毒性肝炎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二)肾综合征出血热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三)艾滋病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7.治疗8.预防(四)流行性感冒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六)伤寒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七)细菌性痢疾1.病原学2.流行病学3.病机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八)近年新发、 1.近年新发的传染病概况多发传染病 2.近年多发的传染病概况三、医院感染消毒与隔离1.消毒2.隔离3.医院感染的预防医学心理学一、心理学基础知识人的心理现象1.心理学的内容2.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3.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分类和作用4.个性的定义、内容和个性心理特征应激反应1.应激、应激源及种类二、心理应激 2.中介机制和应激反应3.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一)心身疾病的概述1.心身疾病的特点2.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三、心身疾病3.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二)临床心身相关问题1.临床典型的心身疾病2.睡眠障碍与疼痛心理3.妇科和儿科心身疾病四、心理障碍(一)心理障碍的概述1.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2.心理障碍的分类(二)神经症性障碍1.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常见症状2.临床常见神经症性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三)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1.人格障碍及类型2.行为不良五、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1.心理健康的意义2.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心理健康的发展1.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婴幼儿、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2.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和职业六、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一)病人的心理问题1.病人角色2.病人的心理需要3.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4.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二)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模式与重要性2.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3.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医学伦理学一、医学的道德传统(一)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中国医学道德规范2.中国古代医学家的道德风范(二)外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外国医学道德规范2.外国医学家的道德风范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不伤害原则2.有利原则3.尊重原则4.公正原则(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权利与义务2.情感、良心3.审慎、保密4.荣誉与幸福三、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一)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1.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2.体格检査的道德要求3.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4.会诊的道德要求(二)临床治疗的道1.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德要求 2.非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四、疾病预防(一)卫生防疫道德1.卫生防疫的道德内涵2.卫生防疫的道德要求(二)中医“治未病”1.“治未病”理论理论的道德内涵 2.“治未病”实践的道德准则五、医学研究道德(一)人体试验的道德准则1.有利于医学和社会发展2.维护受试者利益3.受试者知情同意4.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1.伦理审查程序2.利益冲突的预防六、医德修养(一)医德修养 1.医德修养含义与评价 2.医德修养的途径、方法(二)医德评价1.医德评价及标准2.医德评价方式七、医疗结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一)医疗结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总则总则(二)医疗结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基本行为规范(三)医师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卫生法规(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2.民事责任的构成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一、卫生法中(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1.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的法律责任 2.行政责任的构成3.行政责任的形式(三)卫生法中的刑1.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事责任 2.刑事责任的构成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执业医师享有的权利2.执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3.《执业医师法》对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提出的法定要求4.《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二)《中华人民 1.药品必须符合法定要求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假药和劣药3.特殊管理的药品4.《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有关规定5.《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法定传染病的分类2.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3.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4.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5.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信息发布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分级2.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3.医疗事故的处理(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1.《中医药条例》制定目的与适用范围2.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3.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原则与中医药现代化4.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5.中医药教育与科研6.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