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培训,课改的关键所在
—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探索
—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探索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探索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在农村学校进行的各种教师培训方式中,校本培训有其特殊的意义。
这是因为国家或地方组织的培训,在对象上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身上,校本培训则能更好地兼顾全体教师;在内容上,国家或地方培训主要是宏观的教育政策、理念和文化科学知识,校本培训则更多地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有利于全体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在时间上,国家或地方培训表示为集中的、非连续性的培训,校本培训则表示为经常性、连续性的培训,便于形成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
因此,对广大农村学校来说,校本培训是一种有效而且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甘州区于2002年秋季被确定为省级课改实验区。
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我校把教师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来抓,并且将校本培训贯穿于课改始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我校校本培训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先校内再校外,在岗培训,加强实践,形式多样的原则。
最终实现校本培训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弥补教育逐步转变为更新观念、丰富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二是培训机制从主要依靠学校行政行为逐步转变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重点落实在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培训上。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二、强化师德核心建设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在办学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比教育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更为重要的工作,师德又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
新课改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新课改教师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标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新课改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我校决定组织开展新课改教师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为:1.增强教师的新课改理念,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
3.强化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管理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识别学生的需求并进行相应调整。
4.提升教师团队的协作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5.培训教师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培训内容1.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的重大理念包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设计师、本土资源优先、全面发展等。
培训内容将包括新课改的原则、方法和实践指导。
2.教学设计:培训内容涵盖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方式、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
3.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培训将包括教学活动管理、学生学习管理和课程评估等内容。
4.教师团队协作:培训将着重培养教师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推动教师团队协作的提升。
5.素质教育:培训将以培训教师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为目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培训方式1.小组讨论:教师将根据培训内容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和交流经验和思想,共同提高。
2.专题讲座:邀请新课改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经典案例来引导教师思考和交流,让教师可以从案例中学习和思考。
4.互动体验:通过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和体验课,让教师亲身感受和体验新课改的教学方式。
5.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其他同行的优秀课堂,促进交流和学习。
四、培训周期培训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组织一次培训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体验和课堂观摩等。
五、培训效果评估1.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和建议意见。
农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许多生源流向城区学校、大批的优秀教师流向城区。
怎样应对当下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白云区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非常突出的区域,既有城区学校,又有大量的农村学校,还有许多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典型缩影。
2018年开始,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我区教育研究院及课题组连续对我区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进行综合调研,通过综合调研及分析,总结出影响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初中教师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性别结构失衡,女教师是男教师的近两倍;年龄上:年龄结构偏大,年龄老化,40岁以上占61%(由于生源减少,初中10多年没有招聘新教师);师资配备不齐不足,音体美、史地学科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平衡。
(二)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仍有16%的教师在日常备课中不参阅学科课程标准,只是从教材和教师指导书出发;课堂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仍是学科知识的记忆和解题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还停留在浅层的知晓层面,培养学生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认同还远远没有深入内心。
(三)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仍显落后。
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教学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教师讲为主,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不够多,小组合作学习欠缺;学生主体地位不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欠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够。
(四)教师自主提升、自我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不足,安于现状。
教师内在发展的愿望不够强烈,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缺乏教学改革主动性。
(五)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育人能力欠缺。
找准支点促培训 教育均衡稳发展——建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师 资 差 异 , 为 教 育 公 平 的 最 大 障 碍 。如 何 实 践教 育科 学 成
发展 观 , 好 人 民满 意 的 教 育 , 建 阳 市党 政 及 教育 局 领 导 的 高 办 在 度 关注 下 , 阳 市 教 师进 修 学 校 全 体 教研 员走 进 农村 学校 , 心 建 用
2 .%, 均 班 生 数 约 7 85 平 O人 。 镜 头 二 : 坑 镇 。位 于 建 阳 最 西 部 , 离市 区 8 米 ,8学 黄 距 6千 0 年 小 学 毕 业 17人 ,6人 就 读 黄 坑 中 学 ,1人 求 学 于 城 区外 国 3 7 6
表 1 村 级 小 学教 师 师 资 情 况
了解 他 们 面 临 的实 际 困 难 , 找准 农村 教师 培 训 支 撑 点 并 付 诸 实 施 , 促 进 区 域 教 育 均衡 发 展 进行 了积 极 的探 索 与 实 践 。 为
一
、
聚 焦 农 村 细 调 研
镜 头 一 :实 验 小 学 。建 阳市 小 学 龙 头 学 校 ,现 有 学 生 总 数 11 65人 , 转 插 生 ( 籍 不 在 片 区 内 ) 6 户 40人 , 占 学 生 总 数 的
找准支点促培训
教育均衡稳发展
建 阳市教 师进修 学校 开展农 村教 师培 训 的探 索与 实践
◎建 阳市教 师进修 学校 张爱 珠
乡差 异 造 成 优 质 教 育 资 源 分 布 不 均 日益 凸 显 , 别 是 城 乡 特
语 学 校 ( 生 每 学 年 多 缴 费 3 元一 5 元 ) 每 干 千 。 两 镜 聚 焦 于 城 乡 区 域 优 质 教 育 资 源 分 布 不 均 ,许 多 农 村 家 庭 节 衣 缩 食 、 吃 俭 用 、 攒 学 费送 自己 的孩 子 到 乡 镇 中 心 小 学 省 积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在农村小学中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面临着资源不足、学生基础薄弱、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彰显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薄弱之处。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规范教师队伍。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参差不齐,素质差的教师多,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规范教学过程。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规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建立健全教育评估机制。
定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规范化建设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只有规范了教育教学管理,才能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二、推进信息化教学管理新课程改革提倡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如何推进信息化教育管理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支持。
农村小学的教育设施和资源条件相对较差,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设施的支持,提高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应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建立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
农村小学需要建立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信息化教学管理,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只有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支持和推进,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对农村体育教师培训仍是课改重点的再认识
术 和教学 技巧 。该计 划是体 育课标 理念转 培 训 既 要 转 变 教 师观 念 更 要 转 变 为实践 操作 的方案 之一 ,能有 效指导 农 村 中小学 体育教 师 “ 行”现象 比较严 重 , 变领 导观 念 改 村 体 育教 师实 践 g 程 标准 》 课 ,促进 了农 体育 教师 工作 的懈怠 ,导致体 育课 程改 引 体育 新课 程 的 实 施 ,决不 是 简 单 地 村 中小学 体育 新 课程 实践 工 作 的开展 。 三 、 以案 例 研 究为 手 段 培 训课 程 资 领 落后 ,课标 精 神转 化率 不 高 。 换一个 大纲 、换一 套教材 、调整 一些课 程
研 ,发 现 了许 多存在 问题 。主 要表 现为 : 学 校领导 )实 施 《 课程 标准 》 的经验 。在 符 合课标 精神 的体育 单元教 学计 划 ,对 指 1传统 的体育 教学 观念和 习惯性 的做 培 训时 ,培 训者 不是把 自己的经验 告诉 给 导 体育课 堂教学 显得 尤其重 要 。对 农村 体 ) 法难 以改变 ,农村学 校体 育场地 器材 严重 被 培训者 ,而 是在培 训过程 中 ,通 过培 训 育教 师 而 言 ,学 习 与理 解 体 育 《 课程 标 不 足 ,体 育课 堂教学 可利 用的 课程 资源 十 者 与受 训者 的互动 ,唤醒 农村教 师的 责任 准》 尚需 要一 个过程 ,独立 制订符 合课 标 分 缺乏 ,教学 班 的学 生 数少 则 五 六 十人 、 意 识 ,在 深 刻的 体验 中进 行 感悟 。
这 种情 况 ,学 校制 定 了 “ 体育 优先 ”的办 学 方针— — 先抓体 育 ,再抓文化 学 习。今 年 ,学 校高 考本科 上线 数量雄居 南 京市第
一
这 则报道 充分说 明 ,只要学 校领导 有 正确 的办学思 想 ,不但学 校的体 育工 作搞
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农村小学;课程改革;问题;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农村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小学在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课改存在的问题1.农村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握不准。
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变为幕后导演,极大的反差使得信息闭塞的农村教师难以适应,一时间,不知如何驾驭课堂,如何设计作业、练习,往日倒背如流的教材内容,滚瓜烂熟的教案设计与现行新生教材、新教法格格不入。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农村小学教师在课改中没有真正把新课改理念、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内化为自己的专业品质所致。
2.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热衷于粉笔、教本加嘴巴,不习惯使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不会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建构认知环境,不懂得使学生通过探索和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改变过去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
所以,如何有效地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促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地、有机地、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农村小学教师对新教材钻研的深度不够。
新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编写成的,知识结构体系按九年制整体要求设置,知识难度在下降,但却给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留有很大的空间。
相比较之下,老教材的设计不仅教什么给设计好了,连怎么教都安排好了,当然一些教师就适应不了新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很多教师都感到无章可循,无所适从,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对策1.组织理论学习,确立教师课改理念。
(1)引导农村教师转变课程观,努力成为农村特色课程的开发者。
长期以来,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较少参与课程开发,他们总是被动地接受教研成果。
而要改变农村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必须要让他们参与课程的开发与整合。
对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1 )最 近几年 来 ,我国 的信息化 建设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 随 着移动通信技术和 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 ,网络 资费逐年下凋 ,网络
通信设备价格逐 年降低 ,网络速度逐年提 高和无线移动网络信号的逐 年 增 强 。一 种 新 的教 学模 式 应运 而 生~ 移动 学 习模 式 。移 动 学 习 ( bl L a i )是一 种在 移 动计 算设 备 帮助下 的能够 在任 何 时 Mo i er n e n g 间 、任 何地 点发生 的学 习 ,移 动学 习所使 用的移 动计算 设备 必须能 够 有 效 地 呈 现 学 习 内容 并 且 提 供 教 师 与 学 习 者之 间 的双 向 交 流 ( l zn e D e … A e ad r y ) 。这种学 习模式 可以随时 、随地 、随身地学 习而 x 不 用限制 在固定 的教 室 。而且学 习者 与教 师可以通过移动设 备进行 交 互学 习与探 讨 ,实现了学 习的个性 化与终身化 。 首先 ,参与继续 教育的农村教师可 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将信息 发送 到教学服 务器 ,教学 服 务器分析 用 户的短信 息后转 化成 数据请 求 ,并 进 行数 据 分析 、处理 ,再 发送 到 学 习者 的手 机 等移 动 设 备 上 。其次 ,参与继续教 育的农村教 师可 以通过 手机等移 动设备借助 移 动Q F f n Q、 e o 、电子邮件等与授课教师 实现交互学习 。再次 , 与 i 参 继续教 育的农村教师 可以通过移动设 备对 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 作 ,以达到对学 习内容更深刻 的理解 。参与继续教育的农村教师 以及 授课 教师通过网络 、通信以及 多媒体 等技 术组建 “ 学习共 同体 ”。所 谓 “ 习共同体 ” ( erigC mmu i 学 L ann o nt y)或译 为 “ 习社区 ”,是 学 指 一个由学习者 及其 助学者 ( 包括教师 、专家 、辅导者等 ) 同构 成 共 的团体 ,他们彼此之 间经常在学 习过 程中进行沟通 、交流 、 享各种 分
浅谈农村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廖荣民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10期新课程改革作为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新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农村初中新课改取得了一定成绩,促进了教育管理者观念的转变,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但农村初中由于受到社会关注、教育投入、师资力量和生源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后,比较城乡初中教育的发展现状,农村初中新课改存在诸多不足,新课程改革期望的教育均衡发展得不到很好地实现。
一、农村新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1.教师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更新新课程改革由于标准新、理念新、教法也新。
以学生为例,新观念提倡素质、能力的提高,老观念则主要看分数的高低。
现在,传统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应尽快加以转变更新。
2.农村教师自身素质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随着现代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许多教师的头脑和施教活动中生硬灌输、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衡量难以达到要求。
其队伍组成里有一大批中师生且年龄偏大,知识更新与现代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要求有差距;还有一些具有一定比例的“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他们的教龄不短,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农村教师,特别是45岁以上的教师,现代化教育水平明显偏低,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会使用微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此现状很难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角色进行一系列的转变,即使农村教师认识到位,但由于自身素质较低难以为践行“新课程、新课标”提供起码的保证。
因此,农村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非常困难。
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
2 0 1 3年 1 月 8日
提高农村 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 的有效途径
文/ 王 志敏 安 俊
摘
要: 新课 程改革让 我国传 统教 育接受 了一场历史的洗礼 , 课程 目标 、 课程功能、 课程 结构、 课程 内容、 课程 的实施、 课程评价 等
方面都发生 了较 大变革。但农村的新课 改中却显得有些牵绊, 教师观念和教 学技术 的落后都让新课改举步维艰 , 但从另一个 角度看 , 农 村新课改却有着优势 。 关键词 : 农村 ; 教 师; 新课改; 能力 ; 途径 ; 方法
新课改之所 以在农村实施较难 , 原 因除 了教师 队伍素质 的不 统的教学 。针对这种情况 , 在农村新课改 中, 学校不应急于推行新
整齐 , 教师角色和观念未能很好地转变 、 教学反思浅薄 、 教学 和考 课改 , 而可以试点的方式进行 , 即可就一个学校的某几个班级或某 试评价 的狭 隘等 , 还 因义务教育经费 的投入不足而导致硬件 上无 几个 学科进行试点 , 然后总结 , 再推广 。
的教学理念 , 教务处随时 以课堂抽查 和作业 抽查 的形式定期进 行 下一轮的发展规划提 出更多的问题 。
反馈 。以考核细则规范教育教学 , 使教 育教学管理更加 明确 可操
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 是共性化而又个性化 的教师继续 作 。以课 堂教学为例 , 每个教师每学期一节常态课 展示 , 展示后进 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 在较长 的时间内将继续发展 。“ 小” 学校的 行说课 、 教 学反思 和教师评课 ( 听课 的教 师全 部参与 ) , 邀请 区教 校本培训 在实践操作 中会遇到许 多预想不到 的困难 : 首先 , 由于
刊, 2 0 1 1 ( 3 8 ) .
农村中学实施课改状况调查反思论文
农村中学实施课改状况的调查与反思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的时间,十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广大农村而言,形式不容乐观。
关键词:农村课改调查反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搞好新课程改革,关键因素是教师。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是“做人的典范”,一个没有个性的教师,可能会造成学生精神上的贪乏和无知,教师的个性是教师各种素质的综合反映,它包含了教师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至深的,要求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健康的身心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课程改革蓬勃发展时期,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上来看,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思想守旧的特点。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根本不符合基础教育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农村新课程的实施。
农村教师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和保守。
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
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另外,农村学校教师惰性大。
当前,在农村学校,有少部分教师工作敷衍,不思进取,混时度日,得过且过,对工作不负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
农村教师继续培训相对落后。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
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选送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
同时,很多学校的教师是包班教学,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
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
教师不能外出培训,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对新课程的把握,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不能形成实施新课程的骨干教师队伍。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多元化培训模式的构建
种 “ 点缀 ”而 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再加 上部 分 教 育 类
课 程 内容 与 中小 学 新 课 改 的 教 学 实 际 联 系 不 够 紧 密 等 因素 ,使 中 小 学 教 师培 训 不 能够 真 正体 现其 “ 范性 ”。 师 对 于 中 小学 教 师 必 备 的基 本 技 能 , 在 培 训 课程 设置 上 也 重 视 不够 。例 如 , “ 字 ” ( 钢 笔 字 、 毛 笔 字 、粉 笔 三 即 字 )、 “ 话 ” ( 一 普通 话 ) 、多 媒 体 和 信 息 技 术 等 技 能 课 , 虽 然 人 人 都 有 共 识 ,认 为对 推 进 新 课 改 具有 积 极 意 义 , 但 相 当一 部 分 教 师 培训 机 构 认 为 这 些 技 能课 档 次 不 高 , 不 愿 多加 安 排 ,所 以在 培 训 课 程 设 置 上 , 专业 技 能 培 训 就 显 得 残 缺 不 全 , 很 不 规 范 [。 这 种 轻师 范 的 状 况 严 重 影 响 了 中小 学 教 师 教 学 技 能 的 进 一 步 提 高 ,使 得 部 分 中 小 学 教师 虽 然 参加 了培 训 ,但收 获 不大 。 ( )轻 视 实 践技 能 二 中 小 学教 师 这 一职 业 是 一 种 实 践 性 很 强 的职 业 。要 求 中 小 学教 师 不 仅 有 广 博 的专 业 理 论 知 识 、 教育 学 和 心 理 学 知 识 , 而且 要 有 较 强 的教 学实 践 能 力 。可 是,当前各教师培训机构在培训 中所开 设 的 实践 类 课 程 与 理论 性 课 程 相 比, 显 得 微 乎 其 微 。而且 ,施 训 教 师 只 注 重 理 论 知 识 的讲 授 、新 的学 术 研 究 信 息 的 传 播 , 轻视 教 育教 学 实践 技 能 的培养 。 些 教 师 培 训 机 构 在 培 训 中 很 少 组 织 中 小 学教 师 开 展 教 育 调 查 、 教学 观 摩 、 教 学评 论 等 活 动 。 即使 开展 了一 些 活 动 , 也仅 仅 是 走 过场 ,无 法 向纵 深 发 展 , 很难 做 到 在 知 识 、 技 能上 有 所 创 新 与提 高 。这 种 培 训 模式 培养 出来 的 中小 学教 师 ,必 然 缺 乏 相应 的实 践 能 力 ,不 能 很 好 地 胜 任 新 课 标 背 景 下 的 教 师 角 色 ,也 必 然 导 致 中 小学 教 师 培 训 目标 已 大 打 折扣 。 ( )轻 视 知识 广度 三 目前 ,中小学 教师培训 中所开设的 专 业 课 程 ,条 块 分割 ,界 线 分 明 ,基 本 上 文 不 学 理 , 理不 通 文 ,隔 科 如 隔 山 。
植根沃土,默默生长———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植根沃土,默默生长———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新课程改革给农村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课改后农村小学教师将逐步趋向老龄化,而且优秀教师、年轻教师向城镇流动、外调现象依然存在,教师结构失衡;一些教师缺乏创新理念、探究意识,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需,安于现状,学习被动现象凸显,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培训条件欠缺滞后。
普通农村小学应立足学校实际,以校为本,加大力度,有效开展校本教研,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着力点。
校本教研的目的在于把研究的成果直接运用于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此,校本教研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一、校本教研给予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足够的“水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是源源不断地源头活水。
农村教师更要从书籍中汲取营养,给学生带来知识的丰盛宴席。
唯有不断读书,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从容面对学生,面对新课程改革。
学校教师开展打造魅力办公室活动,倡导建设健康、进取、团结、高雅、有个性的办公室文化,旨在通过环境的改变熏陶人。
学校还在阅览室设立了温馨书吧,鼓励教师在闲暇时间到书吧静静地读书看报。
渐渐的,教师们爱上了读书,并能自觉地挑选优秀读物阅读并推荐给同事,积极撰写读书体会。
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看教育名著,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到卢梭的《爱弥儿》;从陶行知《教育文选》,到于永正《教海漫记》,我都一一研读,细细领悟。
无论在哪里,我随身携带的包里都放着几本教育书刊,随时翻阅,一遇到新鲜独到的言论,必定用笔圈画下来,默默地念记。
有时有感想,就随手写在书刊上、写在手边的笔记本上。
闲暇时随便翻翻《读者》、《教师博览》等杂志,每逢读到哲理性的文章,都会不自觉地将它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似乎自己长了另一只眼睛,能够变换视角,“另眼”看教育,每每都有新的发现,获得新的启示。
农村教师培训
训内容是 无可厚非 的, 但培训 内容还要
“ ” 些 。 国农 村 教 师培 训 应 该 包 括 广 一 全
课件 , 操作简单 易学易 懂 , 学员 比较容
易 掌 握 所 学 知 识 ; 设 相 关 网站 , 在 建 或 教 育 网 站 上 开 设 相 关 主 题 和 论 坛 , 农 与
以下 内容 : 教育 法律 法规 、 业基本 知 专
而 广大农村 数以千万计 的教 师 , 面对简 陋 的条件和 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 , 在新 课 改中举步 维艰 。 以 , 所 通过 对广 大农
村 教 师 进 行 培 训 、 高 其 文化 素质 和 教 提 学 能 力 , 为 关 系 农 村 基 础 教 育课 程 改 成 革 顺 利 实 施 的大 事 , 要 真 正 提 高 农村 而
三 、 式 多样 形
首 先 应组 织 制 定 农 村 教 师达 标 标 准 。 标 准 的 起点 要 高 , 不 能 因为 是 农 村 教 师 决
基础 教育课程 改 革的作 用是 不言而 喻 的 , 农村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顺利 实施 是 的中坚力量。 因此 , 对农村 教师的培训 ,
应 该 引 起 各 级 教 育 管 理 部 门 的 高 度 重 视 , 必 须 对 农 村 教 师 进 行 全 员全 方 位 的 培 训 ,从 而 不 断 提 高 农 村 教 师 的整
教师的整体素质 , 必须真正搞好农村教
师 的 培训 , 列 几 个 问题 必 须 应 引起 我 下 们 足 够 的 重 视 , 此 , 者 提 出 对 这 些 在 笔
问题 的认 识 。
的教师都不一定掌握这 么广 的知识 , 对 于农村教师来讲能行吗? 但这样要 求是
对 的 。 为教 师在 学校 中不 仅 是 知 识 的 因 传 授 者 , 是 学 生 的 榜 样 、 体 的 领 导 还 集 者 、 际 关 系 的 艺 术 家 、 理 治 疗 工 作 人 心
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困境\原因及对策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科学竞争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由于新课改是以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借鉴进而全面推广,在农村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给农村高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农村高中的新课改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将分析新课改中农村高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一、新课改中农村高中面临的困境(一)传统办学理念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不仅注重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然而在农村的高中,由于传统办学理念的根深蒂固,教学以高考为指挥枪,以大学升学率为追求目标,在这样的办学理念下,教师往往仍然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于是有些农村的高中”新瓶装旧酒”,一方面高喊”新课改”的口号,另外一方面又仍遵循传统的应试教育老路,使得新课改在农村高中流于形式。
(二)农村高中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资源缺乏新课改的实施要求高中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设施,然而农村高中办学条件的简陋、教学资源的缺乏。
许多农村高中的课堂仍然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信息化网络教育对于缺乏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是空中楼阁。
新课改要求学校三分之一教室开设选修课,然而许多农村高中教室资源十分紧张。
由于没有良好的实验室,理化生等实验课程也只能凭着老师以纯理论、高度抽象的方式去讲解,没有琴房、体育馆、画室,更不用谈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三)农村高中教师难以应对挑战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课程实施的成败将最终导致课程本身的成败。
新课改过程中许多农村教师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据统计感到压力很大和较大的老师占总人数的70.2%之多。
农村高中教师在观念上难以更新,不了解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仍然沿袭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课程理念,对新课改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教师培训面临的困境和思考
在 职 培 训教 师 方 面 的 原 因 1 训认识 不到位 . . 培 态度 消 极
一
三、 培训模式单一 。 未能激发教师积极 性 我 国现有的教师培 训模式陈 旧, 主要是传统课堂讲授方式 。往 往 在倡导先进 、 学的教育思想 理念的同时 , 采用 了与这 些理念 科 却 不 相符合的培 J ,仍然采用传 统的大课 堂 、满堂灌 的教学模 l 方式 式, 偏重集 中统一 , 忽视成人学 习的特点 。有 关成人学 习的心理学 研 究已经充分证 明如果把课堂讲 授 、系统学 习当作成人学 习的基 本方式 , 恰恰 违背了成人学习的 目的和动机 。尤其对于教师培训这
敏 又 汇
2 0 1 08 0
.
( 中旬刊 )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农 村 教 师 培 训 面 临 的 困 境 和 思 考
口 刘 红 磊
( 南大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学化 工 学院 河 河南・ 开封 450 ) 70 1
摘 要 自新课 改在全 国开展 以来, 教育主管部 门对农村教师组织各种培训 , 由于农村教 师课 改意识淡薄 , 但 认识不到 位 ; 训模 式单一 ; 培 培训主 管部 门监 管不力等因素造 成农村教 师培训 效果 不理 想。
、
广 大 农 村 学 校 由于 种 种 原 因 , 遍 存 在 着 教 师 干 龄 老 化 , 历 普 F 学 层 次低 , 知识 结构陈 旧, 教师年龄结构 不合理 等问题 。从 教师 自身 来说 , 师对 参加培训 意义的认识 的不 到位 ; 统教学理念早 已在 教 传 教师头脑 巾根深带 吲, 凭借短期 的新课 程培训 , 法改变教 师的教 无 育教学理念 。教师凭 以 授课经验上课 , 养成一种惰 性心理 ; 对所 选择 的学 习内容认识片 面 , 认为参加培 训没有价 值 ; 教师接受 培训 有些急功 近利的取 向, 只着H 于眼 前遇 到的问题 , 自身 的可持续 艮 对 发展没有 太多 的思考 ; 参加 培训 时觉得理念 很新 , 值得 借鉴 , 回 但 到学校后 , 由于受到师资 条件的限制 , 新课 程并不 能真正实行 。因 此普遍对新课改培训持抵触态度 。
农村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训 和 实 验 ,进 一 步 更 新 教 师 的 教 学 观
体备课 , 整体把握 教材 知识系 统 , 制订 f学期教学进度 , { J 规定总的要求 和单元 或课题的进度课时 在学期 备课 时 , . 要
做 到 两 点 : 是 熟 悉 教 学 大 纲 , 确 地 一 准
业、 有感 悟 , 中心教研 组要精 选报 刊 各
文章 、 网络信息 , 进行有侧重的学 习。六 是方 法落实 , 集体学 习( 有笔记 )重 点 、 讨论 ( 发言谈 体会 )做课后 思考题 ( 、 中 心校检查 ) ,举行本教研协 作区课 题研
讨活动 。 三、 实行 三 期 集体 备 课 制
“ 教 材 教 ” 教 育 主体 观 由 “ 师 为 本 ” 用 , 以
形成新 的教与学策略系统 。
二、 建立教研协作 区 。 校本教研 强化
为单位 , 分学科分 年级 集体备课 。写 出
分课 时教 案。教案应包括教学 目的 、 重 点难点 、 骤方法 、 步 板书设计 、 习 、 练 作 业、 小结合教 后感 等基本 内容 。教 师们
要 根 据 教 学 的 进 度 、 生 学 习 情 况 的分 学 析 , 掌握 课程 标准 、 材或活 动课程 在 教 纲 要 精 神 的基 础 上 , 同研 究 下 周 各 课 共 时 的教 学 方 案 。要 认 真 钻 研 教 材 、 极 积 发言 、 抒 己 见 , 后 达 到认 识 统 一 。学 各 最 校 要 选 派 能力 强 、 务水 平 高 的 行 政 领 业
念, 立足 “ 以人 为本” 的课程 观念 , 构建
适 合 学 生 发 展 的 教 育 ;通 过 培 训 和 实 验 , 助 校 长 、 师 认 真 实 施 和 积 极 开 帮 教 展 国家 、 方 、 校 三 级 课 程 , 到 在 国 地 学 做
深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新课改顺利实施
深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新课改顺利实施内容提要:几年课改以来,还存在诸多困惑与无赖,如何进一步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本文从深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必要性,途径与方法,形式与内容)方面谈了自己实践。
关键词:教育技术培训;促新课改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称新课改)实施以来,无论是管理者、实施者,还是学生及家长都面临着一些变革,尤其是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农村薄弱学校多媒体改造计划工程”等的实施,在国家提出“三通二平台下”等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软硬件设备应用保障,下面着重谈谈我县在这几年如何深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从而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与大家一起共享。
一、目前我县课改实施的现状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还是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而不是人们常常以为的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
当前我县相当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原有的教学观念和行为;进一步的课改培训没有跟进;学校软硬件资源不足,课改进展不平衡;缺少专任教师、实验设备和教学场地等,有的学校还未开设通用技术课;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主选课,自愿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由于上述限制变成了难点。
二、深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新课改的迫切需要2005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
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对于我县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大力推动的新课程改革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青少年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此应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有效途径;另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还是新课改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而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与方法(即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自身的特殊性 , 这些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
l 、农 村 学校 教 师受 传 统 固有 思 想 影 响严 重 , 改
程改 革精 神实 质 , 在新课 程 的实践 中产 生更 多 困惑 。 3培训 形式 待 完善 。 目前 , 资培 训工 作 主要是 、 师
革 创 新 意识 不 强 , 畏 难 情绪 , 有 缺乏 参 与新 课 程 培训 靠 地 方 各级 政府 的教 育 行 政 部 门和 当地 师范 学 院牵 的积极 性 和主 动性 。通过 调查 问卷 结果 分 析 , 部分 头 组 织 实 施 , 部 门 闭关 自守 , 自为 政 , 训 中 的 大 各 各 培 农 村 教 师对 新 课 程改 革 持 有较 为 积极 的认 同 .但 对 管理 和授 课 流 于形 式 。培训 课 堂 中迟到 、 早退 、 旷课
中小 学教 师 培训 出现 的 问题 , 出一 些对 策和 建议 。 提
【 关键词 】 农村 基础教育 师资培训 【 中图分类号] 7 2 G 1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0 9 8 3 ( 0 0 0 — 0 3 0 1 0 — 5 4 2 1 )2 0 8 — 2
农村学校实施新课 程信心不足 ,农村的师资素质及 现 象 屡 屡 存 在 , 分 听课 者 也 三 心 二 意 , 昏欲 睡 , 部 昏 其 态度 影 响 了农 村学 校 新 课程 的实 施 。 也有 部 分 受 抽 烟 聊天 , 秩序 混 乱 。授 课 者 也 认为 反 正都 是 成人 , 训人 员 培 训 目的不 明确 , 上受 庸 俗 观 念 的影 响 。 加 认 也 听之 任之 , 能很 好完 成教 学任 务 。 不
8 3
2 1 年 4月 00
第 1 ・ 2期 3卷 第
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对高师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2 班 主 任工 作方 面 . 调查 显 示 , 师 们 需 要 培 训 的 内容 主 要 有 : 学 教 “ 生 良好行 为 习惯 、 习 习 惯 的培 养 ” 7 . % ) 留守 学 (6 9 ;
所 谓农 村 教 师是 指 我 国乡 镇 、 中小 学 校 的 教 村
师。为了解农 村教师 的培训 需求 , 以期对 高师课程 与教 学改革 有所 启 发 , 不 久 , 们 以广 西农 村 中小 前 我 学 教师 为对 象 , 行 了有 关 培 训 需 求 的抽 样 问 卷 调 进 查 。共 发放 问卷 25份 , 4 回收 有效 问卷 2 3份 。通 过 1 对 调查 数据 的统 计 分 析 , 现 当前 农 村 中小 学 教 师 发 的培训 需求 及其 特点 如 下 : ( ) 培训 内容 的需 求 一 对 1教 学 工作 方 面 . 调 查表 明 , 师 对 有 关 教 学 工 作 方 面 的培 训 需 教 求 内容 主要 有 : 课 标 和 新 教 材解 读 、 课 程 理 念 下 新 新 的教育 教学 方法 运用 (5 3 ) 网络 、 8.% ; 多媒 体 等 现 代 教 育技术 操 作 、 件制 作 (3 1 ) “ 笔一 画一 话 ” 课 8 .% ;三 等教师基本功训练 (0 2 ) 学科前沿动态信息 和 7 .% ; 最新理论知识 (6 7 )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 知识 5.% ; (26 ) 教育 教学 研究 理论 和方 法 ( .% ) 1 .% ; 65 。以 上 内容按教 师 最 急 需 培训 的程 度 从 高 到低 排 列 为 : 新 课标与教材教法研究 、 教学基本功训练、 现代教 育技 术 、 科 最新 理 论 知 识 、 代 教 育 学 和 心 理 学 知 识 、 学 现 教育科 学研 究 方法 。 , 可见 , 师对 有 关 教 学 工 作 方 面 的培 训 需 求 内 教 容 主要有两 类 : 一是 教 学技 能性 知 识 ; 二是 专 业 学 科 及 教育 类学 科 的前 沿 知 识 。在 教 师 需 要培 训 的 6项 内容 中 , 4项是 属 于 教 学 方 法 、 能 方 面 的操 作 性 有 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教师培训,课改的关键所在
国家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广大农村数以千万计的教师,面对简陋的条件和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在新课改中举步维艰。
所以,通过对广大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成为关系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大事,而要真正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真正搞好农村教师的培训,下列几个问题必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此,笔者提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一、全员培训
所谓“全”,就是在进行农村教师培训中,应做到全员参加,力争对全体农村教师进行一次以上的培训。
虽然国家对农村教师培训给予了足够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并没有达到全员参加培训这一目的。
这有违于通过培训来促进和调动全体农村教师学习业务的积极性这一初衷。
全国的农村教师在数量上是个庞大的队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农村教师作为农村教育的主力军,这支队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中坚力量。
因此,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应该引起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对农村教师进行全员全方位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内容广泛
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教学业务的培训上,教学业务作为教师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将其作为培训内容是无可厚非的,但培训内容还要“广”一些。
全国农村教师培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教育法律法规、专业基本知识、教育科学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可能有人想不通,认为对农村教师要求的是不是过高了,城市重点学校的教师都不一定掌握这么广的知识,对于农村教师来讲能行吗?但这样要求是对的。
因为教师在学校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本身就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应该具备多种能力,在农村教师这一岗位更是一个综合性岗位。
无论是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今后工作的需要上讲,农村教师的知识面还应再广一些。
在进行以上方面的培训外,还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知识、计算机使用知识和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培训。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三、形式多样
所谓“多”,就是在进行农村教师培训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不同形式、不同方法进行培训。
传统的、经典的培训方式和方法,人们都比较满意,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开展教师培训的新形式和新渠道,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教育频道、收音机等现代传媒实现远程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系统、完整的讲解;发行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光盘,利于教师自行学习;组织开发相关多媒体培训系统,可利用三维动画、摄像等技术形象地制作各部分知识和实际操作项目的课件,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学员比较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建设相关网站,或在教育网站上开设相关主题和论坛,与农村教师形成良性互动。
主要在为农村教师提供方式、方法灵活,讲究针对性的培训等方面下工夫。
四、标准要高
在培训标准上,要追求一个“高”字。
要想创造一流的农村教育阵地,必须首先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一流教师队伍。
要想拥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必须对教师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培训。
我国的农村教师绝大多数是由民办教师、中师组成的。
虽然在农村教育改革过程中,通过考试考核,精简了部分不合格的人,培养了部分人,但目前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针对这一差距,国家教育部首先应组织制定农村教师达标标准。
标准的起点要高,决不能因为是农村教师就随意降低标准。
其次还要根据标准要求编写相应的适合农村教师实际状况的培训教材。
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五、实用性强
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始终注重一个“实”字。
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论是任何内容,不论采取任何方式,必须注重一个“实”字。
要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实实在在地抓好每一项目每一环节内容的培训工作。
培训就要有效果,决不搞形式主义。
要使农村教师真正感觉到我们的培训确实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要培养农村教师积极学习的兴趣,真正“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六、严格把关
在考核上,要狠抓一个“严”字。
只有”严”字当头,严格考试考核,一丝不苟,才能考出农村教师的真实水平,才能检验出培训效果的好坏。
为此,在农村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农村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来负责,按照培训标准和要求,组织农村教师的培训实效考核。
在考试考核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一严到底。
因为“严”是爱,“松”是害。
尤其是在教育这种特殊的行业里,严格要求就是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负责,对国家和农村教育发展的负责。
除了以上六个方面外,我们还认为,要想搞好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教育部及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培训、考核等各项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