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宾语前置句
论《诗经》、《论语》、《孟子》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及其原因
论《诗经》、《论语》、《孟子》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及其原因学生姓名院系名称专业名称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论《诗经》、《论语》、《孟子》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及其原因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内容提要:宾语前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主要指做宾语的各语法成分,因各种原因,而放于动词之前,从而打破其原本的语序,产生前置现象。
宾语前置作为常见的语法变化,对于缺乏形态变化的汉语而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古中国各时代的典籍中都能够发现这种语言现象的存在,甚至于现在也有宾语前置现象。
本文将选择三本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诗经》作为文本,找出其中的宾语前置实例,运用古代汉语,语言学常见方法,总结其存在标志特点,及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汉语之间不同和发展。
试分析宾语前置现象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宾语前置文言语法语言学Analysi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al Chinese special grammatical phenomenonAbstract:Object lead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of classical Chinese grammar, mainly refers to the grammatical components do object, for various reasons, and put in the verb before, to break the original word order, produce lead phenomenon. Lead as a common object grammar changes, for lack of form of changes in Chines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of the age to see the language phenomena exists, and even now also an object lead phenomen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the author, explains, and to view.Key words:Object lead Classical Chinese grammar linguistics目录一、宾语前置的定义 (1)(一)宾语前置的定义 (1)(二)《诗经》、《论语》、《孟子》、简介 (1)二、宾语前置的标志 (2)(一)疑问句宾语前置的标志 (2)1.《诗经》中疑问句宾语前置标志及例句分析 (2)2.《论语》中疑问句宾语前置标志及例句分析 (2)3.《孟子》中疑问句宾语前置标志及例句分析 (3)(二)否定句宾语前置的标志 (4)1.《诗经》中否定句宾语前置标志及例句分析 (4)2.《论语》中否定句宾语前置标志及例句分析 (5)3.《孟子》中否定句宾语前置标志及例句分析 (6)(三)叙述句宾语前置的标志 (6)三、宾语前置句产生的原因 (8)参考文献: (9)论《诗经》、《论语》、《孟子》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及其原因宾语前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主要指做宾语的各语法成分,因各种原因,而放于动词之前,从而打破其原本的语序,产生前置现象。
第一单元《论语》归纳练习问题详解
第一单元《论语》归纳练习答案0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重点实词1、患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担忧)2、津使子路问津焉(渡口)3、荷以杖荷蓧(担负,背负)4、仕不仕无义(做官)二、通假字1、是鲁孔丘与(“与”,通“欤”,语气词)2、问于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3、而谁以易之(“而”,通“尔”,你)4、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躲避)5、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6、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返回)三、古今异义1、君子之至于斯也(古:到达;今:达到某种程度或引出另一话题)2、子路从而后(古:两个词,跟随,接着;今:一个词,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3、遇丈人(古:老年男子;今:岳父)4、明日,子路行以告(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四、一词多义1、见仪封人请见(引见)子见夫子乎(看见)2、从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跟从)今之从政者殆而(从事)3、夫夫执舆者为谁(指示代词,那个)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弟子02当仁,不让于师一、重点实词1、逾丘陵也,犹可逾也(逾越)2、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更加,越发)3、既既竭吾才(已经,…之后)0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重点实词1、更更也,人皆仰之(更改)2、文小人之过也必文(修饰)3、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己)4、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放弃/停止)二、通假字1、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2、是知也(“知”,通“智”,智慧)3、如日月之食也(“食”,通“蚀”,亏损)4、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三、一词多义1、之知之为知之(代词,指这个道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第一个“之”,助词“的”或者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助词“的”)过也,人皆见之(代词,他)小人之过也必文(取消独立性)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代词,指政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取消独立性)2、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连词,却/如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连词,并列关系)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0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重点实词1、请请事斯语矣(请允许我)2、病尧舜其犹病诸(担忧)3、譬能近取譬(打比方)4、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止,停止)二、通假字1、问知(“知”,通“智”,智慧)2、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知”,通“智”,智慧)三、一词多义1、而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难道)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连词,顺承关系)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者”,定语后置标志)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连词,并列关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连词,递进关系)任重而道远(连词,并列关系)2、知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智”,智慧)子曰:“知人。
简述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
简述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
何谓“宾语前置”,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标准答案:
宾语通常是用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
有时候, 为了强调宾语, 而把宾语放到动词或
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主要有四种。
1)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前置。
如:《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孟子·
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如:《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
’”《国语·晋语》:“昔君之惠也,未之敢忘。
”
3)用代词“之”、“是”等复指的前置宾语。
如:《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五年》:“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4)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如:《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
考察目标:掌握宾语前置的基本类型。
(复习范围: 第四单元> 通论学习> 词类的活用> 知识点二:词类活用的类型)。
《论语》特殊语序中宾语前置探究
《论语》特殊语序中宾语前置探究作者:王鹏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2期摘要:《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古汉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书面语言材料。
《论语》的语言艺术成就很高,尤其体现在语序方面,文中运用了许多特殊语序,如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本文重点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普通代词宾语前置两方面对宾语前置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论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普通代词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192-02一、引言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应该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语前面。
古代汉语的语序跟现代汉语相比是基本相同的。
但并不是完全相同,在语序运用上就有所区别。
古代汉语中有特殊语序的说法。
为了进一步掌握古今汉语的语序变化规律,提高古文阅读的能力,本文重点探究《论语》中特殊语序中宾语前置的用法。
当今学术界对宾语前置类别的划分有很多种,如可将其分为:一是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三是介词“以”等的宾语前置,四是动词前面有“是”“之”等词,用此二字复指提前的宾语。
还有是按照语气划分,可分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
本文按照代词有疑问代词和普通代词可将宾语前置分为以下两类:二、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论语》中,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的句子很多。
其中,疑问句一般用疑问词来表示,许多还搭配上适当的语气词。
在这些句子中,疑问代词均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
这是一条语法规则,正如王力先生所说:“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比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更严格,可以说没有例外。
”疑问代词做前置宾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做动词的前置宾语,置于动词之前;一是做介词的前置宾语,置于介词之前。
这些疑问代词有“何”、“奚”、“谁”等。
具体情况如下:(一)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前置宾语1.用“何”字的情况(1)于予与何诛?(公冶长)(2)于从政乎何有?(雍也)(3)求仁得仁,又何怨?(述而)《论语》中,用“何”作疑问代词并且前置的句子是最多的。
论语选读特殊句式复习
1、为政以德 用道德治理国政 2、道之以政 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3、道之以德 用道德来教导百姓 4、异乎三子者之撰
(我的志向)和其他三个人说的不一样
三、宾语前置
1、吾道一以贯之
我的学说用一个基本概念贯穿着
2、曾是以为孝乎?
竟然把这作为孝吗?
3、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责备你们吧?(过尔,责备你们)
四、定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
六、省略句
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天下有道,丘与不易也。
子路行,以告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七、被动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1、不吾知也
没有人了解我们。(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
那打算做点什么呢。(宾语前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4、自令放为?
让自己被流放呢?
怎么能让清洁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定后)
1、甚矣吾衰也! 2、八佾舞于庭。
八佾在庭上跳舞。(状语后置)
我衰弱的真是太厉害了!(主谓倒装)
3、问政于孔子。
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状语后置)
4、久矣吾不复梦周公也!
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主谓倒装)
1、子将奚先?
先生将做什么。(宾语前置)
2、子路行,以告。 3、未之有也。
从未有过这种人。(宾语前置)
以告,以(之)告(之)。(省略句)
1、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自己吊死在沟渎里而谁也不知道置)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用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 用礼义来约束我的言行。
特殊句式的类型
一、主谓倒装 二、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三、宾语前置 四、定语后置 五、判断句 六、省略句 七、被动句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虚词、句型、词类活用、格律)
宾语前置(或称为“谓语后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及物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前置。
如:例一: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12》)例二:谚曰:“谁为为之?孰令聽之?”(司马迁《报任安书》)例三: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例四: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桀、纣在上曷损?(《荀子·荣辱》)例五:居恶在?仁是也。
路恶在?义是也。
(《孟子·尽心》)例一:肆予冲人,不卬自恤。
(《书·大诰》)例二:我无尔诈,尔无我欺。
(《左·定15》)例三:臣未之闻也。
(《孟子·梁惠王上》)例一:姜氏何厌之有?(《左·隐元》)//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孟子·许行》)//吾斯之未能信。
(《论语·公冶长6》)例二:惟余马首是瞻。
(《左·襄14》)//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
(《左·僖4》)//德音孔昭,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
(《诗·小雅·鹿鸣》)//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左·僖4》(4)固定结构。
是以、是用、此以。
例一: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司马迁《报任安书》)比较: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庄子·养生主》)例二:王赐乘马,是用左王。
(《虢季子白盘铭》)//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23》)比较:故谋用是作,兵由此起。
(《礼·礼运》)例三: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礼·大学》)比较: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史记·留侯世家》)A.语言处于不成熟阶段,如:例一:唯不祟我?(《合》16969)例二:兹雨不唯祸我?(《合》12889)B.古书屡经传抄,难免有误,如:例一:未绝之也。
七-九年级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此非恶声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 例二: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 2、倒装句: 布三千匹(宾语前置。应为“三千匹布”。) 3、省略句: 例一: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省略主语。〈祖逖〉) 例二:以为谘祭酒(省略宾语。应“以〈之为〉”。) 例三:大惊曰(省略主语。鲁肃。)
《捕蛇者说》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如,如何,怎么样。) 2、省略句: 例一: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省略介词“于”,甚是蛇:甚于是蛇。) 例二: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包拯》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何为”,应“为何”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契 例一:使契丹(省略主语。应为“包拯使契丹”。) 例二:主来诉(省略状语。应为“主来衙诉”。)
《岳飞》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飞何功之有(疑问句宾语“功”前置。) 2、省略句 例一:死事(省略介词“于”,应为“死〈于〉事”。) 例二:愿于交欢(省略宾语“之”,应为“愿于〈之〉交欢”。) 例三:课将士注坡跳壕(省略主语“飞”。应为“〈飞〉课将士注坡跳壕”。)
《干将莫邪》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是必烂也(“也”表判断。) 例二:吾干将、莫邪子也(“也”表判断。) 1、倒装句: 吾父所在?(疑问句宾语前置。“所在”即“在所”。) 3、省略句: 例一:购之千金(省略介词,应“购之〈以〉千金”) 例二:立僵。(省略主语,应“尸体立僵”。)
《劳山道士》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例一:何术之求(“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应“求何术”。) 例二:烈如箫管(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如箫管烈”。) 例三:饯我于月宫可乎(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月宫饯我可乎”。) 2、省略句: 例一:一道士坐蒲团上(省略介词“于”。应为“一道士坐〈于〉蒲团上”。) 例二:见二人与师共酌(省略主语“王生”。)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
一 、背 景 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 小到单词词组听写, 大 到 句 子 、段 落 或 语 篇 听 写 。听 写 实 际 上 是 接 受 型 技 能 和 产 出 型 技 能 的 综 合 运 用 。它 不 是 语 言 输 入 和 输 出 资 源 的 简 单 相 加 。 整个听写过程需要学生积极调动多种知识和能力才能取得成 功 , 如语音的感知、辨别和切分能力等等。它反映了语言用于 交 际 目 的 时 所 发 生 的 一 切 。 著 名 听 写 测 试 专 家 Oller指 出 :“ 听 写忠实地反映了一个人以听觉处理语段过程中通常必须完成 的那些活动的关键方面。” 国内许多大型综合性考试相继采用听写作为测试手段之 一, 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撰文强调听写的测试功能, 这说 明听写作为有效的测试手段已经得到教育界的认可。但听写 的另一功能, 即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尚未得到足够 的重视。事实上, 在外语教学中有效运用听写教学将在很大程 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很有 必要对听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拟从记忆、信息加工模式和思维等语言的心理机制
(11)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
五 、无 条 件 的 宾 语 前 置
上述四种宾语前置, 都有一定的条件或一定的标志。但古
代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句式, 它不需要任何条件或标志, 而
直接把宾语提置于述语之前。其宾是名词。代词充当前置宾
语, 较常见的是用指示代词“是”, 例如:
(1)尔贡包茅不入, 王祭不共, 无 以 缩 酒 , 寡 人 是 征;昭 王 南 ·
(4)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 论语·颜渊》) ·
(5)(齐宣王)曰:“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 ”, 曰:“可。”曰:
《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解析
《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解析囹郭磊内容摘要:《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名篇,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口语使用情况,对研究先秦口语具有重要的学 术价值。
《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极为典型,本文概述了《论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形成的原因,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先秦口语,对我国 现代语言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论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否定句学教育 2。
19.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前置,就是将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宾语有 意识的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
宾语前置在现代语言中 应用较少,人们日常的语言应用以及各类期刊书籍等 均习惯于将宾语放在动作后面,但在古代,尤其是上 古汉语中及其常见,《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较为突 出,极为典型。
下文探讨《论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1]《论语》中宾语前置的概况《论语》中具有倒装这种特殊句式的句子大致可 以分为宾语前置、谓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四种 类型,倒装的典型句子共有一百六十句。
据不完全统 计,其中宾语前置句共有104句,占文中倒装语句的 65%。
包括疑问代词做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是”、“之”复指构成的宾语前置及其他类型的宾语前 置句五种。
[2]二.《论语》中宾语前置的类别(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H K|4电73€1|3B分 ti:L S%M Ain i irm•(1)疑问代词“何”前置例如:“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这个人,还责备 什么呢?)“何如其知也?”(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在《论语》中比较单一,从上述例句可知,它同“谁”一 样,也构成了“焉+动词”的固定结构,只是含义略有 不同而已。
第一句和第二句中“焉”译为“哪里”表示对 地点的提问。
[3]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1)疑问代词“何”前置例如:“何为其莫知子也? ”(为什么说我们不了解 你的意思呢?)⑵疑问代词“奚”前置“虽多,亦奚以为?”(虽然很多,又有何用呢?)“奚自?”(从哪里来?)(3)疑问代词“谁”前置“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如果不同世上的人 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4]这类疑问代词进行前置时,需置动词前面,满足 这一要求,进行宾语前置,符合语序规定的同时,起到 强化语气的作用。
论语中的宾语前置
《论语》中的“宾语前置”组员:刘迎春杨春芹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子(一)疑问代词为“何”的宾语前置句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学而篇第一》)2、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篇第二》)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为政篇第二》)4、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篇第二》)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八佾篇第三》)6、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社,何谓..也?(《八佾篇第三》)7、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篇第三》)8、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里仁篇第四》)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前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篇第五》)10、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篇第五》)11、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第六》)12、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第六》)13、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第六》)14、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雍也篇第六》)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篇第七》)1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篇第七》)17、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罕篇第九》)18、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篇第九》)19、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罕篇第九》)20、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篇第十二》)2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先进篇第十一》)2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颜渊篇第十二》)23、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罕篇第九》)24、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篇第九》)25、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子路篇第十三》)26、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宪问篇第十四》)27、丘何为..是栖栖者与?(《宪问篇第十四》)28、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类型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类型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类型比较多,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直接宾语前置。
即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句子的重点或强调宾语的作用。
例如:“既遣使往和,而复遣使来致书焉。
”(《论语·公冶长》)
2. 间接宾语前置。
即将间接宾语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句子的重点或强调间接宾语的作用。
例如:“卫灵公之母欲见,子车请之,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左传·庄公十一年》)
3. 地点状语前置。
即将表示地点的状语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句子的重点或强调地点的作用。
例如:“子路问曰:“‘子’与‘孟’何异?”孔子曰:“‘孟’必有我君,‘子’而无我君,焉亦异乎?””(《论语·子路》)
4. 时间状语前置。
即将表示时间的状语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句子的重点或强调时间的作用。
例如:“不戒以有盗,而民不失其所者,未之有也。
”(《荀子·儒效》)
5. 方式状语前置。
即将表示方式的状语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句子的重点或强调方式的作用。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则文惠君曰:“予有羊肉,无以为乎?”庖丁曰:“君安知牛之所欲为?且牛之十有三,以吾观之,形神全美者尚少,何况於牛?””(《庄子·齐物论》)。
《论语》之宾语前置句
《论语》中宾语前置句的案例分析一溪悠长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一)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1.疑问代词为“何”。
1)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为政篇2.19)2)樊迟曰:“何谓也?”(为政篇2.5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八佾篇3.8)4)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八佾篇3.13)5)门人问曰:“何谓也?”(里仁篇4.15)6)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里仁篇4.13)7)于予与何诛?(公冶长篇5.10)8)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6.8)9)何为其然也?(雍也篇6.26 )10)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篇7.2 )1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篇9.14)12)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罕篇9.16 )13)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篇9.31)14)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篇12.4 )15)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颜渊篇12.7 )16)‘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颜渊篇12.22)17)既庶矣,又何加焉?(子路篇13.9)18)既富矣,又何加焉?(子路篇13.9)19)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子路篇13.13 )20)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篇13.20)21)‘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何谓也?(宪问篇14.40 )22)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卫灵公篇15.5 )2.疑问代词为“奚”。
1)晨门曰:“奚自?”(宪问篇14.38 )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路篇13.3)3)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篇3.2 )3.疑问代词为“谁”。
1)子行三军,则谁与?(过而篇7.11)2)吾谁欺?欺天乎!(子罕篇9.12 )3)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进篇11.10 )4)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卫灵公篇15.25 )5)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篇20.2 )4.疑问代词为“焉”。
1)人焉瘦哉?人焉瘦哉?(为政篇2.10)2)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尧曰篇20.2)(二)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1.疑问代词为“何”。
【文言文】古代语法之宾语前置知识点整理,例题+讲解
【文言文】古代语法之宾语前置知识点整理,例题+讲解古代汉语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后面,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1.动词宾语的提前(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在有否定副词“不”、“毋 (无)”、“未”或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里,作宾语的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一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一因为我比你们都大,人家不用我了。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④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一一晋国的命令,没有过这样的。
⑤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一一我有个老父亲,我要是死了,便没有谁来奉养他了。
例①是有否定副词“不”的否定句,作宾语的代词“己”放在了动词“知”的前面;例②是有“毋”的否定句,代词宾语“吾”放在了动词“以”的前面;例③是有“无”(通“毋”)的否定旬,代词宾语“尔”、“我”分别放在动词“诈”“虞”的前面,例④是有“未”的否定句,代词宾语“是”放在动词“有"的前面;例⑤是有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代词宾语“之”放在动词“养”的前面。
这一类宾语提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句中的否定词必须是“不、毋(无)、未、莫” ,因为否定词“弗”、“勿”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非”是用来否定整个谓语的,都不存在宾语提前的问题。
一个是动词的宾语必须是代词,不代词的宾语,即使句中有“不”、“毋(无)”“未”“莫”等否定词也不能提前。
如例①“不己知”中的宾语“己”是代词,“己”就放在动词“知”的前面;“不知人”中的宾语“人”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所以就仍放在动词“知”的后面。
但是,由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并不十分严格,所以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否句中代词宾语不提前的例子。
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
浅谈《论语》中的宾语前置句
浅谈《论语》中的宾语前置句作者:楚坤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3期摘要: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相比差异很大,如果对这种特殊语序辨别不清,将会妨碍对古书文意的正确理解,因此,它历来受到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者的重视。
根据前人对宾语前置的分类,本文认为宾语前置可分为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和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两大类。
关键词:《论语》宾语前置【中图分类号】H314.3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3-0178-02《论语》的哲思博大精深,富含先哲睿智的光芒,已有的研究成果丰富了《论语》的思想宝库,无不蕴含着精警的启迪。
对它里面特殊句式的理解将有助于对《论语》精神的解读,从而对它的思想精神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特殊语法现象,它是指句子的宾语放在谓语或者介词之前,翻译时语序要做相应的调整。
按照今人的观点,凡是宾语在谓语前的即看作宾语前置。
对其研究在于分类上,只有分类科学准确,才能进一步研究,所以本文先对宾语前置进行分类,然后再对其进行研究,在这里我们将宾语前置分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和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
接下来笔者将具体谈《论语》中宾语前置句的分类情况,《论语》中的宾语前置句共有104例,对各类中例数的统计包括完全重复者,所谓完全重复者是宾语前置所用的形式完全一样,且单独使用,不与其它的字词结合,例如,《论语》中单用“何如?”。
另外,对104例的统计不包括“百姓足,君孰于足?”(《颜渊》),因其历来说法不一,故本文将不把它归到宾语前置句中。
一、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一)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论语》中这样的宾语前置句共有十九例,下面分别举例为:1、下面是动词前有“未”,前置宾语为代词的,这类情况共有五例,如:(1)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汉语古代的宾语前置主要是指宾语出现在句首,而且在其他语法结构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在汉语古代,宾语前置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有宾语前置的句子式样,以及宾语前置的句子形式。
宾语前置句式,是指宾语出现并单独放在句首,句子开头就表明宾语,在汉语古代,宾语前置句式很常见,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子路曰:‘孟敬子,与汝何比。
’”这句话中,孟敬子是宾语,而“子路曰”就是宾语前置句式。
宾语前置句式主要出现在汉语古代的对话中,因为对话中的句子比较简单,故容易采用宾语前置句式,便于接近真实的对话交流。
宾语前置的句子形式是指在句首先出现的是宾语,然后才是其他的句子结构,以便让宾语更加突出,更容易被理解,在汉语古代,宾语前置的句子形式也很常见,例如《诗经小雅》中的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阻且长,行到水穷处,坐见山有色。
”这句话中,“水穷处”是宾语,而“行到”就是宾语前置的句子形式,宾语前置句子形式主要出现在汉语古代的散文中,因为散文语言较为生动,表达比较安排的合理,可以使宾语更加突出,更容易被理解。
另外,在汉语古代,宾语前置的类型还有一些细分,比如字句宾语前置、去掉宾语前置等,它们也是宾语前置的重要一环。
字句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和动词分开,先表达宾语,然后才表达动词,例如《史记》中的一句话:“申中宁至此,锺绅问于谷辛度。
”这句话中,“谷辛度”就是宾语,而“问于”就是字句宾语前置。
字句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可以使句子更加易懂,容易接受,在汉语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
去掉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前置可以省略,句子仍然可以表达意思,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何有?”这句话中“我”就是宾语,而“于”就是去掉宾语前置。
去掉宾语前置的句子比较简洁,表达更加紧凑,也在汉语古代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汉语古代的宾语前置的类型是非常复杂的,与时代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不仅表达汉语古代的语言特征,也为今天的汉语发展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属于宾语前置句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属于宾语前置句一、卫君待子卫君指的是卫国的君主,而子则是对卫君的尊称。
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其国君在当时是权力极大的存在。
卫君待子而为政,可以理解为卫君对子的重视和信任,将国家的政务交由子来处理。
这种安排显示出卫君对子的信任和重视,也表明子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能力和权威。
二、子将奚先奚先一词出自《论语》,原文为“子将奚先”。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似乎是在询问子(也就是卫君)将要做什么事情,选择先做什么。
在这句话中,“将”字是一个助动词,表示将来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在询问卫君派遣子去做什么事情,或者说在政治上先做什么。
三、属于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是一个语法概念,指的是将宾语放在主语前面的句子结构。
在汉语中,宾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为了突出或强调宾语,宾语会被移到主语的前面,这就形成了宾语前置句的结构。
在“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这句话中,“子将奚先”就是一个典型的宾语前置句结构,宾语“奚先”被置于主语之前,使得奚先这个动作或行为更加突出和强调。
四、分析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状和人物关系。
卫君待子而为政,显示了卫君对子的信任和器重。
而“子将奚先”则是对子的期待和询问,也可以理解为卫君对子的指示和期望。
整句话表达了卫君对子在政治上的支持和期待,以及对子决策的关注和关心。
它也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君臣关系和政治风貌,以及当时宾语前置句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上的运用。
五、结论“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古语,更是对当时政治和人物的描述。
从语法结构到文化内涵,这句话都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这句话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情况和君臣关系,也能够理解当时语言表达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这句话对于研究古代政治和语言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这句话所反映出的种种意味中,不仅包含着关于政治和言辞的智慧,更有着对于领导与下属、上级与下级之间相处之道的深刻思考。
奚为于丘之门句式
“奚为于丘之门”的句式:
“奚为于丘之门”是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在孔子门口”。
拓展资料
“奚为于丘之门”的意思是:为什么在我这里弹瑟?“奚”是“为什么”的意思,“为”是“弹”的意思,“丘之门”是“在我这里”的意思。
“奚为于丘之门”该句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文言文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局、被动句
加 闻
1.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1.而闻者彰 2.博闻强志 3.不能称前时之闻
副词,更加 动词,施加 听见 见闻、知识 名声、声誉
生
1.君子生非异也 2.蛟龙生焉
“生”通“性” ,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 质、禀赋。 生长
明
明达,形容词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智慧,名词
三、特殊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判断句 3.蟹六跪而二……用心躁也。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助词“之”表定语后置。 四、一词多义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以为妙绝 4.假舟楫者,……而绝江河 (终止) (与世隔绝) (到了极点) (横渡)
《劝学》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下、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验,对照检查。今:参加,参观 2.声非加疾也 疾:疾劲,强,大。今:疾病;快速 3.假舟楫者 假:借助,利用。 今:与“真”相对 4.蟹六跪而二螯 跪:腿。 今:用膝盖着地 5.金就砺则利 金:金属。 今:黄金 6.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今: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7.而绝江河 绝:横渡。 今:尽,完了。 8.劝学 劝:劝勉、鼓励。 今:规劝
一、词类活用:
过:名词用作动词:责备 1.无乃尔是过与? 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2.则修文德以来之。 3.既来之,则安之。 来:同2。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用法同2 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少、多: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增多。 6.填然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
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是宾语前置句吗?
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是宾语前置句吗?苏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季氏将伐颛臾》,笔者在研读这篇课文时发现两处注释值得商榷,因而不揣冒昧,求教于方家。
一、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教材注释:意思是虎逃玉毁,是看守者失职。
孔子的发问意在指责冉求、季路没有做好季氏的家臣。
教学参考书译为:老虎和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按:教材注释不到位,可直译而选择意译,遇到翻译的难点反而模糊处理,这会令学生无所适从。
教参的翻译令人疑惑:为何“是谁之过与”不能译为“这是谁的过错呢”?“之”是偏正结构助词“的”,还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过”是动词“责备”,还是名词“过错”?这首先涉及句式问题。
疑问句宾语前置的一般格式为: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词(介词)?即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可直接前置,而不需提宾标志。
《论语》中“谁”共计12处,去除本例,其余11例中有7例为宾语前置句,均无“之”作提宾标志,如: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论语·述而》)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显然,把“谁”理解为“过”的宾语缺少切实可信的佐证。
下面我们再来看本例中的“过”,意思到底是“过错”还是“责备”?“过”在《论语》全文中凡32例。
排除作“超过”“过分”“经过”“拜访”的义项,还有21例,可确定有19例均作“过错”“犯错”,现列举与本例句式颇为相近的3例如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论语·子张》)这3例出现了“之过”,“过”均不能解释为“责备”,因而教参把“过”作为“责备”是没有说服力的。
那么“过”作“责备”,除了《季氏》中的“无乃尔是过与?”还有相应的语料证明吗?目前可以找到的例证如下,其中《史记》中例证仅选择1例:百官节适,关市省征,陂泽不禁,冤报者过,留狱者请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宾语前置句
一、有疑问代词的固定结构
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论语.学而》
2、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4、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论语.八佾》
5、子贡问曰:“赐也何如?”《论语.公冶长》
6、“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
7、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论语.公冶长》
8、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论语.公冶长》
9、“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
10、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论语.雍也》
11、天生德于予,恒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12、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13、或曰:“陋,如之何?”《论语.子罕》
14、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子罕》
15、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论语.先进》
16、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论语.先进》
17、求!尔何如?《论语.先进》
18、赤!尔何如?《论语.先进》
19、点!尔何如?《论语.先进》
20、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论语.先进》
21、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论语.颜渊》
22、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论语.颜渊》
23、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论语.颜渊》
24、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论语.颜渊》
25、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论语.子路》
26、今之从政者何如?《论语.子路》
27、乡人皆好之,何如?《论语.子路》
28、乡人皆恶之,何如?《论语.子路》
29、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论语.子路》
30、以德报怨,何如?《论语.宪问》
31、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卫灵公》
32、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论语.季氏》
33、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
34、本之则无,如之何?《论语.子张》
35、何如斯可以从政矣?《论语.尧曰》
二、疑问代词作宾语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
2、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3、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论语.为政》
5、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6、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论语.八佾》
8、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论语.八佾》
9、二三子何患于丧乎?《论语.八佾》
10、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
11、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论语.里仁》
12、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
1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论语.里仁》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1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16、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
17、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
18、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
19、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1、子行三军,则谁与?《论语.述而》
2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
23、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论语.子罕》
24、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5、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26、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
27、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论语.子罕》
28、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29、“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30、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31、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3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论语.颜渊》
3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34、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35、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论语.子路》
36、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37、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38、夫子何为?《论语.宪问》
39、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40、“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何谓也?《论语.宪问》
41、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论语.卫灵公》
42、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43、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44、何谓五美?《论语.尧曰》
45、何谓惠而不费?《论语.尧曰》
46、何谓四恶?《论语.尧曰》
三、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学而》
2、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冶长》
5、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述而》
四、宾语用代词复指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
2、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3、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4、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5、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论语.先进》
6、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
7、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论语.先进》
8、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9、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论语.尧曰》
五、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论语.为政》
2、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3、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论语.子路》
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论语.为政》
5、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7、非也,予一以贯之。
《论语.卫灵公》
8、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
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卫灵公》
10、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论语.子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