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信息窗3

合集下载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里。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大家说一下?
[学生自主探究后交流,理解明确: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用乘的倒数。师板书:4/5÷4/25=4/5×25/4=5(条)]
3.谈话:回顾联系以前学习的2÷2/5=2×5÷2 =2×5/2,再观察今天学习的4/5÷4/25=4/5×25/4,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这道题为什么只能选择第三种方法解答?
4.方法的优化。
看看前面做的三道题目,那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仔细观察这种方法,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集体交流计算过程,教师最后总结计算方法。
四、拓展交流,内化提升
1.自主练习P20第2题
2.自主练习P21第4、5题
五、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3.自主练习第6题
这题是一道简单的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注意说明“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及计算的方法。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一个数乘分数和整数乘分数有什么联系?可否合成一个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整数除以分数
2÷1/5=2×5=10(个)
2÷1/5=(2×5)÷(1/5×5=2×5÷1=2×5=10(个)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3.自主练习第6题
这题是一道简单的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注意说明“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及计算的方法。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一个数乘分数和整数乘分数有什么联系?可否合成一个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整数除以分数
2÷1/5=2×5=10(个)
2÷1/5=(2×5)÷(1/5×5=2×5÷1=2×5=10(个)
3、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练习巩固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话题引入:这节课我们应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除以整数应该如何计算?
二、综合练习
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及应用题练习
1、自主练习第6题是口算训练
2.师:可以先通过画图的方法来思考。
多媒体出示:想一想,该怎样计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从画图中可以看出2米分成了10个米,所以2÷1/5=10.
生2:可以根据1米布可以做5个小书信袋,想到2米布可以做10个小书信袋,2×5=10,所以2÷1/5=10.
生3:还可以这样思考,1里面有5个1/5,2里面有(2×5)个1/5,2÷1/5=2×5=10】
信息窗二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乘法算式的意义,并为后面的学习难点打下基础。
2.复习倒数的定义,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多少。
提问:什么是倒数?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1情景图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信息窗二(分数乘分数) 课件PPT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信息窗二(分数乘分数)  课件PPT

情景导入1
(1)红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蓝色部分占 1 的几分之几?
2
(3)蓝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探究新知
1
(1)蓝色部分占 2 的几分之几? (2)蓝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探究新知
1 的 1 、1 的 3 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 42 4
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结果吗?
×
1 5 6

1 6
11
(2)
8 21
×7 = 24
9
13 13
5
×
5 6
25 =6
8 21
×
7 24

1 9
33
错解分析: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
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易错提醒
(3)根据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
错解分析:
( 1) (3 )
×( 1 ) (9 )
=
(1) (27 )
正确解答:
×
1 4

4×1 5×4

1 5
1
1
3 8
×
2 5

3×2 8×5
=3 20
4
解题思路: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典题精讲3
31
9 10
×
5 6
=190××56 =
3 4
22
1
5
×
2 15
=15××125

2 3
解题思路:能约分的要先3约分再计算。
易错提醒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1 5
32 43

1 (米) 2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备课

二、基本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 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体会到此题分数的分子都能被除数整除,所以 采用分子除以除数的方法相对简捷。 2.自主练习 2 3.自主练习 7 填表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三者之间的关 系,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然后再计算填表。 4.自主练习 11 解方程
授课人二次备课
活动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洋娃娃的裙子多漂亮!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给 洋娃娃做几条美丽的裙子,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问: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4/5 米布可以做几条裙子?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 1:看看 4/5 米布里有多少个 4/25 米。 生 2:用 除法可以算出来。 学生列式: 4/5÷4/25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里。 活动二:总结分数除法的法则 师: 回顾联系以前学习的 2÷ =2× 2÷2/5=2× 1/5 5 5/2 ,再观察今天 学习的 4/5÷ 4/25 =4/5×25/4,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有哪些新的发 现? 学生自主探究后交流, 理解明确: 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 算法则,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授课人 第 2 课时
授课时间:
朱秀芳
信息窗1---------分数除以整数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体验计算正确的成就感。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体验计算正确的成就感。
主要教法 主要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授课人二次备课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1.谈话:昨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小组,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帮他们解决了 不少数学问题。你还记得用分数除以整数该怎样计算吗?(指名回答) 2.小竞赛 完成 4 道计算题,看谁又对又快 5/9 ÷ 5= 7/8 ÷ 4= 8/9 ÷ 2= 28/19 ÷ 7=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布艺兴趣小组》教案(word版)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布艺兴趣小组》教案(word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六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5.2动物联欢——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教学提示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教材情境图呈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在做游戏的情境:16只小松鼠分组做游戏,12只小熊跳拉手舞,通过解决小熊和小松鼠分组的问题,学习“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没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加深平均分的理解,为认识除法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通过操作活动,借助学习圈一圈、摆一摆、分一分,然后组织交流,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可以“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并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分法和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平均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教学难点:经历感知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圆片,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情境图:今天小动物们又要在森林里举行联欢会了,想不想去参加?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师:他们都有哪些活动?生:跳舞。

生:做游戏2、找信息: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2个小熊要排队进行跳拉手舞。

生:有16只小松鼠,要分组做游戏。

3、引出问题:他们要怎样分组呢?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两个问题(1)12只小熊要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2)有16只松鼠,每组只数相等,能分成几组?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信息窗二(分数乘分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二(分数乘分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二(分数乘分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将学生带入分数的乘法世界中,让他们了解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及其运用。

具体目标如下:1.认识分数的乘法,并能够简单计算分数的乘法;2.掌握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3.理解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数乘法概念的引入和培养;2.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3.分数乘法的应用;难点1.分数乘法计算的细节问题;2.分数乘法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前置知识引入1.老师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带领同学们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和定义;2.老师通过乘法口诀表,让同学们跟读并背诵。

步骤二:分数乘分数计算1.老师通过黑板画图,向同学们展现分数乘法的运用;2.老师重点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同学们亲自操作计算。

步骤三: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1.老师讲解如何计算分数的简便方法,并让同学们亲自试验验证;2.老师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同学们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步骤四:分数乘法的应用1.老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同学们了解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老师再通过分组讨论,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更多的例子。

步骤五:综合课堂1.老师安排分组练习;2.老师通过小测验,检测同学们对分数乘法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讲授、实例操作、实际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同学们的学习激情,提升其分数乘法计算能力。

五、教学评价经过本节课的集中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掌握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并能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课堂互动机制,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

2.对于分数乘法的对数问题,本节课采用了黑板画图的方式进行解释和讲解。

但是基于同学们当时的表现,未来应该考虑增添更多的解释和说明。

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小手艺展示__分数乘法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小手艺展示__分数乘法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四、课时安排:10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五年级上册《解决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数乘法问题》知识点总结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五年级上册《解决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数乘法问题》知识点总结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五年级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解决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数乘法问题》教学建议信息窗3——北京人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北京人”头像和山洞的情境,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北京人”成年女子平均身高只有144厘米,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比“北京人”女子高;“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的脑容18量少,现代人平均脑容量是1400毫升。

借助问题“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北京人’27平均脑容量是多少毫升”,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应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对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问题,同时加强分数乘加混合运算的学习。

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继续引入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北京人”,先让学生对信息窗内容进行独立阅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序梳理信息,并根据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a ×(1+)数乘法问题的学习。

c b“合作探索”中有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

红点问题是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它反映的是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绿点问题是在红点问题的基础上对分数乘法问题的学习。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线段图,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乘加问题和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时因为有了信息窗2的基础,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先作初步的分析,使学生明白:“比‘北京人’成年女子高”意思是把“北京18人”成年女子的身高看作单位“1”,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比“北京人”成年女子平均身高高的部分占“北京人”成年女子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18第二步,在引导画图时使学生明白,因为要把“北京人”女子平均身高作为单位“1”,所以要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北京人”女子平均身高,再画另一条线段表示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第二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长的一段(即比“北京人”女子平均身高高的部分)等于“北京人”女子平均身高的。

青岛版小学数学《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课堂实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课堂实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课堂实录第四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课堂实录信息窗1:飘逸的风筝——分数乘整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3、在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谈话导入,引入信息窗1。

(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师: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小强同学也想参加。

看,他准备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这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

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不知道该用多少材料,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2.交流信息,列出算式。

师:仔细看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生1: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由5根布条做成的生2: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由6根布条做成的生3:每根布条长都是1/2米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生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重点问题。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生1:1/2+1/2+1/2+1/2+1/2=生2:1/2某5=生3:5某1/2=班内交流(随学生发言依次板书算式。

)让学生讲讲自己列式各是怎样想的?师:怎么知道求5个1/2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么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3.拓展、丰富认识。

谈话:如果要做个大一点的风筝(ppt出示大风筝图片)风筝的尾巴是由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1/2米,做这个大风筝的尾巴,需要多少米布条?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用加法计算:1/2+1/2+1/2+1/2+1/2+1/2=用乘法计算:1/2某6=明确: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信息窗3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3~86页。

教材分析:信息窗呈现的是世界文化遗产西藏布达拉宫的图片,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出示信息窗中的文字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究与学习。

该信息窗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以及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对于本部分知识的教学我们要特别重视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出基本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

4、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领略了故宫、秦兵马俑等中国的古老文明,今天小导游将带我们去游览西藏的艺术宝库——布达拉宫,大家高兴吗?2、出示情境图:请大家认真听导游介绍,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①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②布达拉宫南北长多少米?[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从游览布达拉宫的话题引入,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出示信息窗的文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二、探索新知:谈话: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_【教学实录】《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教学实录】《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长方形纸片、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1、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就是我们学校举行的校园编织大赛的图片,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的王芳同学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她织得有多快呢?谁来读题。

1。

生:她每小时能织这条围巾的41,根据这个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师:每小时织4生:她2小时能织这条围巾的几分之几?师:提得真好,2小时织多少?怎样列式?师: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生:3小时能织多少?1小时能织多少?怎么办?师:如果我想求她2生:41×21。

师:真聪明,完全正确,那32小时能织多少呢? 生:41×32。

2、分析问题,理清关系。

师:(指算式)可是同学们,我就不明白了,编织的时间有的是整数,有的是分数,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列式呀?生:因为1小时织的41是工作效率,2、3、21、32是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师: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不论时间是整数还是分数,只要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设计意图]课伊始,创设了“校园编织大赛”的情境,让学生根据“王芳每小时能织这条围巾的1/4”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提出2小时、3小时能织多少?并列式解决之后,教师抓住时机借助旧知识顺势引出新问题:1/2小时能织多少?2/3小时又能织多少?此时,学生自然会借助于旧知识来思考新问题,并在新旧知识衔接点处,思考、交流、顿悟:虽然时间由整数变成了分数,但数量间的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乘法信息窗 3 (修改稿)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 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能力。 3、经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 透数形结合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计算 2/5 15 / 6 , 3/25 20 / 9 , 1/3 3 / 4 并说出他们 的意义。 ( 师引导学生复习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 反复强调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新授: (探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赛中,一班共做的泥塑作品 15 件, 其中男生做了其中的 3/5. 通过这些数字,你能不能试着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 题? 生: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 我们一起画图分析一下。 (ppt 展示) ,求一班男生做了多 少件,就是求 15 的 3/5 是多少,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生:乘法。 (探索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师:二班男生制作了 12 件,女生做的是男生的 5/6.你想知道 什么? 生:女生做了多少? 师: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启发学生自己 画线段图来表示) 师?要求女生做了多少,就是求 12 的 5/6 是多少(教师展示 线段图) (引导学生对比这两个问题, 使学生理解同样是“求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少”,如果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常画一条线段图 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画两条线
使用意见
1
段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告诉学生,画线段图时通常先画 出表示单位“1”的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大家看,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他们之间有 没有区别呢?(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 生:第一个是画了一个线段图,第二个画了两段。 师:谁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思考,老师补充,强调整体与部分和量与量间的关系的 线段图的不同画法。) 2.练习 课本自主练习 三、课堂小测 自主练习 2.3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