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17职责链模式
《Java设计模式大全》
《Java设计模式大全》Java语言是当今非常流行的编程语言,在Web开发、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Java设计模式是Java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代码,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Java设计模式的各种类型,以及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应用这些设计模式。
一、什么是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指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经过反复验证,被广泛应用并被认同的一种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案。
设计模式是对软件设计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可以指导开发者在特定情境下进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和编程。
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减少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复工作,同时还可以让开发者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二、Java设计模式的分类Java设计模式按照其目的和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是一种用于创建对象的模式,它主要是处理对象的实例化、初始化和组合等问题。
这种模式在需要对对象的具体实现进行隔离时非常有用,它可以让代码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常见的创建型模式有: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2、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组合方式的模式,它关注的是对象的组合和协作方式。
结构型模式可以允许开发者通过某些方式,将对象组织起来以满足特定需求。
常见的结构型模式有: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器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
3、行为型模式行为型模式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消息传递和流程控制的模式,它关注的是对象之间的交互方式和协作机制。
行为型模式可以帮助开发者构建一个有机的、高度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常见的行为型模式有: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和访问者模式。
三、Java设计模式的应用Java设计模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开发技巧,它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代码,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可以让团队进行更加高效的协作和沟通。
面向对象23种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23种设计模式面向对象23种设计模式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设计模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案。
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减少代码的冗余和复杂性,并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本文将介绍23种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
1. 工厂方法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但是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创建逻辑,只需要知道工厂类中定义的接口即可。
2. 抽象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在抽象工厂模式中,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创建逻辑,只需要知道工厂类中定义的接口即可。
3. 单例模式单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该实例的全局点。
4. 原型模式原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复制或克隆一个现有的对象,而不必知道其具体实现。
5. 建造者模式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逐步创建复杂的对象,而不必知道其内部实现细节。
6.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一个或多个不兼容的类或接口转换为客户端所需的接口。
7. 桥接模式桥接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分离开来,以便独立地进行修改。
8. 组合模式组合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一组对象作为单个对象处理,以便客户端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
9. 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向现有对象添加额外的功能,同时不改变其现有的结构。
10. 外观模式外观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为一组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以便于客户端使用。
11. 享元模式享元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利用共享技术来最小化内存使用,以及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12.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个代理对象,使得客户端可以通过代理对象间接地访问实际对象。
Java23模式
}
public class TeacherWork implements Work {
public void doWork() {
System.out.println("老师审批作业!");
}
}
Creator
1.2.1 适配器模式 17
1.2.2 桥接模式 19
1.2.3 组合模式 23
1.2.4 装饰模式 26
1.2.5 外观模式 29
1.2.6 享元模式 32
1.2.7 代理模式 34
1.3 行为型模式 37
1.3.1 责任链模式 37
3.当*将创建对象的职责委托给多个帮助*类中的某一个,并且*希望将哪一个帮助子类是代理者这一信息局部化的时候。
参与者
1.Product
定义工厂方法所创建的对象的接口。
2.ConcreteProduct
实现Product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WorkFactory {
Work getwork();
}
ConcreteCreator
public class StudentWorkFactory implements IWorkFactory { public 来自ork getWork() {
return new TeacherWork();
}
}
Test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res*lt
The bla*k cat is eating!
职责链设计模式
职责链设计模式一、什么是职责链设计模式职责链设计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按照其顺序依次处理请求,直到请求被处理或者到达链的末尾。
每个对象在收到请求后,可以选择将其处理,然后传递给下一个对象,也可以选择不处理,从而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
这种模式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得多个对象都有可能处理请求,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
二、应用场景职责链设计模式通常应用于以下场景:1.处理请求的对象不确定,并且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添加或删除对象。
2.需要按照特定顺序对请求进行处理。
3.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需要解耦,避免耦合度过高。
4.想要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动态地指定处理该请求的对象。
三、实现方式职责链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请求通过一个对象链传递,并让不同的对象依次处理请求。
下面是实现该模式的一般步骤:1.定义一个抽象处理器(Handler)类,其中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器的引用。
2.派生具体处理器(ConcreteHandler)类,实现请求处理的具体逻辑,并在需要时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器。
3.在客户端代码中创建处理器链的实例,并将请求发送到链的起始位置。
四、实例演示以一个账单审批系统为例,系统中有三个级别的审批者: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
账单金额小于1000元的由经理审批,小于5000元的由副总经理审批,其余由总经理审批。
1. 定义抽象处理器类public abstract class Approver {protected Approver nextApprover;public void setNextApprover(Approver nextApprover) {this.nextApprover = nextApprover;}public abstract void approve(Bill bill);}2. 派生具体处理器类public class Manager extends Approver {@Overridepublic void approve(Bill bill) {if (bill.getAmount() < 1000) {System.out.println("Manager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 + bil l.getAmount());} else if (nextApprover != null) {nextApprover.approve(bill);}}}public class VicePresident extends Approver {@Overridepublic void approve(Bill bill) {if (bill.getAmount() < 5000) {System.out.println("Vice 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 + bill.getAmount());} else if (nextApprover != null) {nextApprover.approve(bill);}}}public class President extends Approver {@Overridepublic void approve(Bill bill) {System.out.println("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 + bill. getAmount());}}3. 创建处理器链的实例并发送请求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pprover manager = new Manager();Approver vicePresident = new VicePresident();Approver president = new President();manager.setNextApprover(vicePresident);vicePresident.setNextApprover(president);Bill bill1 = new Bill(800);manager.approve(bill1);Bill bill2 = new Bill(3000);manager.approve(bill2);Bill bill3 = new Bill(10000);manager.approve(bill3);}}4. 运行结果Manager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800Vice 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3000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10000五、优缺点优点:1.降低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度,使得处理请求的对象可以独立变化。
软件工程中的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中的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在软件工程中,为了应对常见的设计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可重用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复用性。
设计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
一、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主要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1.单例模式(Singleton):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2.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定义一个接口用于创建对象,但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
3.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4.建造者模式(Builder):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5.原型模式(Prototype):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实例,而不是通过构造函数创建。
二、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主要关注类和对象之间的组合,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1.适配器模式(Adapter):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2.桥接模式(Bridge):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
3.组合模式(Composite):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使得客户可以统一使用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
4.装饰器模式(Decorator):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而不改变其接口。
5.门面模式(Facade):为一组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得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6.享元模式(Flyweight):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7.代理模式(Proxy):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三、行为型模式行为型模式主要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主要有以下十一种模式:1.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对比
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对比在软件开发中,设计模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指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中,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都是常见的设计模式,本文将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装饰模式装饰模式,是指在不改变现有对象的基础上,动态地添加一些新的功能。
这种模式通过创建一个包装对象,也可以叫做装饰器来实现。
在装饰器模式中,有三个主要角色,分别是抽象构件(Component)、具体构件(ConcreteComponent)和装饰器(Decorator)。
其中,抽象构件角色定义了抽象接口,具体构件角色实现抽象接口,而装饰器角色继承了抽象构件角色,并持有一个具体构件的实例,起到包装的作用。
装饰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功能,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扩展一个类的功能,避免了继承带来的代码复杂性和类爆炸问题。
但缺点是装饰层数过多会增加程序的复杂度,也可能会导致增加了过多的类。
二、职责链模式职责链模式,是指通过建立一个请求的处理链,并且每个节点都有处理请求的机会,直到请求被处理完成。
这种模式拥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改变请求的处理流程。
在职责链模式中,有两个主要角色,分别是处理者(Handler)和请求(Request)。
处理者是职责链上的节点,每个处理者都可以处理请求,如果请求不能被当前处理者处理,则将请求传递给下一级处理者。
请求则封装了请求的内容和需要执行的操作。
职责链模式的优点是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可以动态地改变请求的处理流程,可以避免请求发送者和处理者之间的紧耦合关系。
但缺点是会导致请求的处理延迟,也需要合理设计职责链的节点顺序,避免请求被一直传递下去。
三、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1. 功能不同装饰模式是为对象动态地添加功能,而职责链模式则是为了解耦并且动态地改变请求的处理流程。
2. 使用场景不同装饰模式适用于需要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功能的场景,也适用于不想使用继承或希望从不同角度扩展类功能的场景。
《JAVA设计模式》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JAVA设计模式》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设计模式起源于()A、机械设计B、建筑工程设计C、水利工程设计D、工业电力化设计2.“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原则的通俗表述。
A、接口隔离B、里氏替换C、依赖倒置D、迪米特3.目前常见的设计模式主要有()种。
A、23B、21C、32D、284.以下关于单一职责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一职责原则的英文名称是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B、单一职责原则要求一个类只有一个职责C、单一职责原则有利于对象的稳定,降低类的复杂性D、单一职责原则提高了类之间的耦合性5.以下关于依赖倒置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依赖倒置原则的简称是DIPB、高层模块不依赖于低层模块,低层模块依赖于高层模块C、依赖倒置原则中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都依赖于抽象D、依赖倒置原则实现模块间的松耦合6.下面关于单例模式说法错误的是()A、单例模式是指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B、单例类从实现方式上分为懒汉式和饿汉式C、单例类从功能上分为状态单例类和无状态单例类D、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对单例类进行扩展得到功能更丰富的单例类7.下面关于工厂方法模式说法错误的是()。
A、工厂方法模式使一个类是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中B、工厂方法模式中具有抽象工厂、具体工厂、抽象产品和具体产品4个角色C、工厂方法模式可以处理多个产品的多个等级结构D、工厂方法模式可以屏蔽产品类8.在以下情况不适合使用责任职责链模式()A、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在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B、在需要用比较通用和复杂的对象指针代替简单的指针的时候。
C、你想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D、一个请求需要一系列的处理工作。
9.当我们想创建一个具体的对象而又不希望指定具体的类时,可以使用()模式A、结构型B、创建型C、行为型D、以上都可以10.以下用来描述适配器模式的是()A、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23种设计模式
23种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
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项目中合理的运用设计模式可以完美的解决很多问题,每种模式在现在中都有相应的原理来与之对应,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案,这也是它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一、总体来说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创建型模式,共五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共七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型模式,共十一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还用两类模式:并发型模式和线程池模式。
二、设计模式六大原则:总原则:开闭原则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而是要扩展原有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
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等。
1、单一职责原则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个类应该实现单一的职责,如若不然,就应该把类拆分。
2、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LSP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
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
23种设计模式 详解
23种设计模式详解设计模式是指面向对象编程中,经过多次验证、被广泛接受的代码实现方法。
这些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目前,常用的设计模式有23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23种设计模式。
1. 单例模式(Singleton)单例模式是一种只允许生成一个实例的模式。
在实例化对象时,单例模式的生成过程比较特殊,需要先判断该类是否已经实例化过,如果已经实例化,则直接返回已有的实例对象,否则再进行实例化。
2. 工厂模式(Factory)工厂模式是一种生产对象实例的设计模式。
它将对象实例的生成过程封装在一个工厂类中,客户端需要对象时,只需要调用工厂类中对应的方法即可。
3.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抽象工厂模式是一种扩展了工厂模式的模式。
它可以生成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实例。
具体实现时,通常需要定义一个抽象工厂类和一些具体工厂类,来生产各种相关的对象实例。
4. 建造者模式(Builder)建造者模式是一种用于构建复杂对象的模式。
它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然后通过一个指挥者来管理这些步骤的执行,最终构建出一个复杂的对象。
5. 原型模式(Prototype)原型模式是一种通过复制已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的模式。
一般来说,系统中的对象包含大量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通过复制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生成对象的时间和资源。
6. 适配器模式(Adapter)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将不兼容接口转换为兼容接口的模式。
具体实现时,需要定义一个适配器类,该类实现了客户端所期望的接口,而且还包装了原有不兼容的接口,使其能够兼容客户端期望的接口。
7. 桥接模式(Bridge)桥接模式是一种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分离开来的模式。
具体实现时,需要定义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的接口,然后定义一个桥接类,将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联系起来。
8. 组合模式(Composite)组合模式是一种将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的模式。
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对比
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对比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都是常见的设计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经常用到。
两种设计模式都是用来解耦合系统的,但是确有一些区别。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这两种模式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职责链模式职责链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一条职责的链,通过把请求传递给一个链上的多个对象来处理。
当一个对象处理完成后,它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以此类推,直至请求被处理完毕。
应用场景:1. 在系统中有多个对象可以进行请求处理,但是请求的处理对象在运行时才能确定。
2. 需要动态地管理对象的职责。
3. 要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优点:1. 职责链模式可以对请求和处理相分离,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2. 可以动态添加节点对象到职责链上,方便扩展系统功能。
缺点:1. 由于请求需要在链上多次进行传递和处理,会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
2. 当职责链节点过多的时候,会导致职责链的维护变得复杂。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将对象的不同行为封装成不同的策略,让对象在运行时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切换这些策略。
策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让对象能够动态地改变其行为,而不是在编译时固定的。
应用场景:1. 当需要在一个对象中根据外部条件来调整其行为时。
2. 当需要对多个算法或行为进行封装,可以把这些算法和行为独立出来。
3. 当需要在运行时切换算法或行为。
优点:1. 策略模式可以让对象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其行为。
2. 可以把算法和行为独立出来,方便管理和维护。
缺点:1. 策略模式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需要增加许多策略类。
2. 需要在客户端中知道所有的策略类,才能在运行时选择正确的策略。
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对比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有很多相似点,它们都是用来解耦合系统的。
但是两者的不同点也很明显。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链式结构,请求由链上多个对象处理,直至请求被处理完毕。
职责链模式对于请求的来源并不关心,处理请求的节点也不需要知道下一个处理节点是谁。
策略模式是一种策略的集合,目的是为了让对象能够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其行为。
工作中常用到的设计模式
⼯作中常⽤到的设计模式1.策略模式假设有这样的业务场景,⼤数据系统把⽂件推送过来,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解析⽅式。
多数的⼩伙伴就会写出以下的代码:if(type=="A"){//按照A格式解析}else if(type=="B"){//按B格式解析}else{//按照默认格式解析}这个代码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呢?如果分⽀变多,这⾥的代码就会变得臃肿,难以维护,可读性低。
如果你需要接⼊⼀种新的解析类型,那只能在原有代码上修改。
说得专业⼀点的话,就是以上代码,违背了⾯向对象编程的开闭原则以及单⼀原则。
开闭原则(对于扩展是开放的,但是对于修改是封闭的):增加或者删除某个逻辑,都需要修改到原来代码单⼀原则(规定⼀个类应该只有⼀个发⽣变化的原因):修改任何类型的分⽀逻辑代码,都需要改动当前类的代码。
如果你的代码就是酱紫:有多个if...else等条件分⽀,并且每个条件分⽀,可以封装起来替换的,我们就可以使⽤策略模式来优化。
1.2 策略模式定义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于使⽤算法的的客户。
这个策略模式的定义是不是有点抽象呢?那我们来看点通俗易懂的⽐喻:假设你跟不同性格类型的⼩姐姐约会,要⽤不同的策略,有的请电影⽐较好,有的则去吃⼩吃效果不错,有的去逛街买买买最合适。
当然,⽬的都是为了得到⼩姐姐的芳⼼,请看电影、吃⼩吃、逛街就是不同的策略。
策略模式针对⼀组算法,将每⼀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的独⽴的类中,从⽽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1.3 策略模式使⽤策略模式怎么使⽤呢?酱紫实现的:⼀个接⼝或者抽象类,⾥⾯两个⽅法(⼀个⽅法匹配类型,⼀个可替换的逻辑实现⽅法)不同策略的差异化实现(就是说,不同策略的实现类)使⽤策略模式1.3.1 ⼀个接⼝,两个⽅法public interface IFileStrategy {//属于哪种⽂件解析类型FileTypeResolveEnum gainFileType();//封装的公⽤算法(具体的解析⽅法)void resolve(Object objectparam);}1.3.2 不同策略的差异化实现A 类型策略具体实现@Componentpublic class AFileResolve implements IFileStrategy {@Overridepublic FileTypeResolveEnum gainFileType() {return FileTypeResolveEnum.File_A_RESOLVE;}@Overridepublic void resolve(Object objectparam) {("A 类型解析⽂件,参数:{}",objectparam);//A类型解析具体逻辑}}B 类型策略具体实现@Componentpublic class BFileResolve implements IFileStrategy {@Overridepublic FileTypeResolveEnum gainFileType() {return FileTypeResolveEnum.File_B_RESOLVE;}@Overridepublic void resolve(Object objectparam) {("B 类型解析⽂件,参数:{}",objectparam);//B类型解析具体逻辑}}默认类型策略具体实现@Componentpublic class DefaultFileResolve implements IFileStrategy {@Overridepublic FileTypeResolveEnum gainFileType() {return FileTypeResolveEnum.File_DEFAULT_RESOLVE;}@Overridepublic void resolve(Object objectparam) {("默认类型解析⽂件,参数:{}",objectparam);//默认类型解析具体逻辑}}1.3.3 使⽤策略模式如何使⽤呢?我们借助spring的⽣命周期,使⽤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把对⽤的策略,初始化到map⾥⾯。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整体介绍及应用场景、七大设计原则总结
设计模式-23种设计模式整体介绍及应⽤场景、七⼤设计原则总结对象的⼀、创建型模式:都是⽤来帮助我们创建对象的!(关注(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创建过程模式1.单例单例模式保证⼀个类只有⼀个实例,并且提供⼀个访问该实例的全局访问点。
模式("Gof book"中把⼯⼚⽅法与抽象⼯⼚分为两种模式,所以创建型模式共为⼯⼚模式2.⼯⼚五种,这⾥只是为了⽅便整理,合在了⼯⼚模式中)-简单⼯⼚模式⽤来⽣产同⼀等级结构的任意产品。
(对于增加新的产品,需要修改已有代码)-⼯⼚⽅法模式⽤来⽣成同⼀等级结构中的固定产品。
(⽀持增加任意产品)-抽象⼯⼚模式⽤来⽣产不同产品族的全部产品。
(对于增加新的产品,⽆能为⼒,⽀持增加产品族)模式3.建造者建造者模式分离了对象⼦组件的单独构造(由Builder来负责)和装配(由Director负责),从⽽可以构造出复杂的对象。
模式原型模式4.原型通过new产⽣⼀个对象需要⾮常繁琐的数据准备或访问权限,则可以使⽤原型模式。
耦合,从⽽可以松耦合,从⽽可以扩⼤扩⼤结构上实现上实现松⼆、结构型模式:是从程序的、结构型模式:是从程序的结构对象和和类的组织)类的组织)(关注对象解决更⼤的问题。
(关注整体的类结构,⽤来整体的类结构,⽤来解决更⼤的问题。
模式1.适配器适配器模式⼯作中的场景:经常⽤来做旧系统改造和升级;如果我们的系统开发之后再也不需要维护,那么很多模式都是没必要的,但是不幸的是,事实却是维护⼀个系统的代价往往是开发⼀个系统的数倍。
学习中见过的场景:java.io.InputStreamReader(InputStream); java.io.OutpuStreamWriter(OutputStream)模式2.代理代理模式核⼼作⽤:通过代理,控制对对象的访问!可以详细控制访问某个(某类)对象的⽅法,在调⽤这个⽅法前做前置处理,调⽤这个⽅法后做后置处理。
(即:AOP的微观实现!)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向切⾯编程)的核⼼实现机制!开发框架中应⽤场景:structs2中拦截器的实现;数据库连接池关闭处理;Hibernate中延时加载的实现;mybatis中实现拦截器插件;AspectJ的实现;spring中AOP的实现(⽇志拦截,声明式事务处理);web service;RMI远程⽅法调⽤模式桥接模式3.桥接实际开发中应⽤场景:JDBC驱动程序;AWT中的Peer架构;银⾏⽇志管理:格式分类:操作⽇志、交易⽇志、异常⽇志距离分类:本地记录⽇志、异地记录⽇志⼈⼒资源系统中的奖⾦计算模块:奖⾦分类:个⼈奖⾦、团体奖⾦、激励奖⾦。
Java设计模式知识要点
AbstractClass 叫做抽象模板,它的方法分为两类: ● 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也叫做基本操作,是由子类实现的方法,并且在模板方法被调用。 ● 模板方法 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一般是一个具体方法,也就是一个框架,实现对基本方法的调 度,完成固定的逻辑。 注意: 为了防止恶意的操作,一般模板方法都加上 final 关键字,不允许被覆 写。 具体模板:ConcreteClass1 和 ConcreteClass2 属于具体模板,实现父类所定义的 一个或多个抽象方法,也就是父类定义的基本方法在子类中得以实现 使用场景: ● 多个子类有公有的方法,并且逻辑基本相同时。 ● 重要、复杂的算法,可以把核心算法设计为模板方法,周边的相关细节功能则由 各个子类实现。 ● 重构时,模板方法模式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模式,把相同的代码抽取到父类中,然 后通过钩子函数(见“模板方法模式的扩展”)约束其行为。
2.工厂模式
定义:Define an interface for creating an object,but let subclasses decide which class to instantiate.Factory Method lets a class defer instantiation to subclasses.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 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是两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它们都可以用来实现模块化和松耦合的设计,但是在具体的实现中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且自动更新。
其中,被观察的对象称为主题(Subject),观察者称为观察者(Observer)。
在观察者模式的实现中,主题维护一个观察者列表,当主题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它会遍历观察者列表,通知每个观察者进行更新操作。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保证松耦合,并且可扩展性强。
由于观察者和主题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动态的,因此可以任意增加或删除观察者,不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
此外,观察者模式还可以支持多种通知方式,例如广播通知、点对点通知等等,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选择。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定义了一种处理请求的对象链。
当一个请求进入职责链时,每个处理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了它或者所有对象都无法处理它。
在职责链模式的实现中,每个处理对象都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对象的引用,当当前处理对象无法处理请求时,就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对象进行处理,形成一条链状结构。
职责链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请求的处理逻辑分散到多个对象中,使得每个对象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
此外,职责链模式还可以支持动态的请求处理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职责链模式还可以支持请求的过滤和转发功能,可以根据请求的类型和属性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虽然都是行为型模式,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有所不同。
观察者模式适用于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例如当我们需要实现一个事件通知机制时,就可以采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
而职责链模式适用于处理请求的场景,例如当我们需要实现一个复杂的请求处理系统时,就可以考虑采用职责链模式来实现。
在具体的实现中,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都有一些注意事项。
java23种设计模式及其应用场景
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Singleton):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应用场景:数据库连接池、日志记录、缓存系统。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
–应用场景:提供创建对象的灵活性,允许在不改变代码的情况下更换创建逻辑。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具体的类。
–应用场景:创建复杂的对象结构,需要保持多个对象之间的一致性。
•建造者模式(Builder):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其能够一步一步创建。
–应用场景:创建复杂的对象,需要自定义不同的配置或属性。
•原型模式(Prototype):通过复制一个现有的对象来创建新的对象。
–应用场景:创建大量相似对象时,避免重复创建的开销。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Adapter):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另一个类所期望的接口。
–应用场景:将不兼容的类或系统集成在一起。
•桥接模式(Bridge):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解耦,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应用场景:当需要在抽象层和实现层之间引入灵活性时。
•组合模式(Composite):将对象组织成树形结构,以便以类似的方式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
–应用场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层次关系。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在不改变对象自身的情况下,向对象添加新的功能。
–应用场景:向对象添加可选项功能,避免创建新的子类。
•外观模式(Facade):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来访问一个子系统,隐藏其内部复杂性。
–应用场景:简化对复杂系统的访问,降低客户端与子系统之间的耦合。
•享元模式(Flyweight):使用共享的对象来减少内存开销和对象数量。
–应用场景:需要创建大量相同或相似对象时。
•代理模式(Proxy):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或替身,以便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
–应用场景:为对象添加额外的功能,如访问控制、缓存、日志记录。
java 责任链模式写法
java 责任链模式写法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逐个处理请求,直到请求被处理或到达终止点。
在Java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来实现责任链模式:1. 定义一个抽象基类或接口,表示处理请求的对象。
该类或接口中应该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以及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
```java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nextHandler) {this.nextHandler = nextHandler;}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if (nextHandler != null)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2. 创建具体的处理者类,继承或实现抽象基类或接口。
每个具体处理者类负责处理一部分请求。
```java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Override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 具体处理逻辑if (request.getType() == RequestType.TYPE1)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Handler1处理了请求:" + request.getName());} else {// 转发请求给下一个处理者super.handleRequest(request);}}}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Override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 具体处理逻辑if (request.getType() == RequestType.TYPE2)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Handler2处理了请求:" + request.getName());} else {// 转发请求给下一个处理者super.handleRequest(request);}}}// 其他具体处理者类...```3. 定义一个请求类,用于封装请求的信息。
责任链设计模式案例详解,看这一篇就够了
责任链设计模式案例详解,看这⼀篇就够了⽼哥哔哔哔责任链设计模式在⽇常⼯作中很常见,也很重要,很多开源框架都采⽤了责任链设计模式,⽐如;servlet中的Filter、Dubbo中的Filter、Mybatis中的Plugin、spring MVC的HandlerExecutionChain等等,都是采⽤了责任链设计模式。
如果这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帮⽼哥点个【在看】和【赞】,如果能分享给你的朋友,那就更好了,嘿嘿⽣宝宝引发的程序思考什么是责任链⼤家就可以理解成:先⼲什么,后⼲什么,⼏个事形成⼀个有序的链表。
就像上⾯⽣宝宝的场景⼀样,要先结婚 —> 洞房 —> 怀孕 —> ⽣宝宝。
实现责任链设计模式原始代码逻辑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atus = "结婚证";if (status.equals(结婚了)) {status = "洞房";}if (status.equals(洞房)) {status = "怀孕";}if (status.equals(怀孕)) {status = "⽣宝宝啦";}System.out.println(status);}复制代码⽤责任链模式改造构造责任链上的每⼀个节点// 总接⼝public interface Filter {String doFilter(String status);}// 创建责任链上的每⼀个流程节点class 结婚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doFilter(String data) {return "结婚完毕,该洞房了";}}class 洞房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doFilter(String data) {return "洞房完毕,该怀孕了";}}class 怀孕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doFilter(String data) {return "怀孕完毕,该⽣宝宝了";}}class ⽣宝宝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doFilter(String data) {return "宝宝⽣出来啦";}}复制代码构造责任链的链⼦public class FilterChain {// 链⼦private List<Filter> filterList = Lists.newLinkedList();// 向链⼦中添加执⾏节点public FilterChain() {filterList.add(new 结婚Filter());filterList.add(new 洞房Filter());filterList.add(new 怀孕Filter());filterList.add(new ⽣宝宝Filter());}// 执⾏链⼦上的节点public String processData(String status) {String str = null;for (Filter filter : filterList) {str = filter.doFilter(status);}return str;}}复制代码开始⽣宝宝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r = new FilterChain().processData("结婚证");System.out.println(str);}复制代码可能⼤家觉得本来if / else就搞定的事,为啥⾮要弄出这么多类来,上述是模拟场景,真实的业务场景远远要复杂的多。
java 责任链模式的注解实现方式
Java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依次处理同一个请求。
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降低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同时增强了代码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Java责任链模式的注解实现方式,通过引入注解的方式来简化责任链模式的实现。
1. 什么是责任链模式?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的设计模式。
在责任链模式中,多个对象依次处理同一个请求,直到其中一个对象能够处理该请求为止。
这些对象被组织成一条链,因此称之为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的主要角色包括抽象处理者、具体处理者和客户端。
2. 责任链模式的注解实现方式在Java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注解的方式简化责任链模式的实现。
下面我们将介绍具体的注解实现方式。
2.1 定义注解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注解来标识处理请求的方法。
这个注解可以包含一些元属性,用来指定请求的类型或其他相关信息。
例如:```javaTarget(ElementType.METHOD)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public interface RequestHandler {String value();}```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RequestHandler`的注解,并指定了它的目标为方法。
我们使用`value`属性来指定处理请求的类型。
2.2 实现具体处理者接下来,我们需要实现具体的处理者,并在处理方法上添加`RequestHandler`注解来标识该方法能够处理的请求类型。
例如:```java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A implements Handler {RequestHandler("typeA")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 处理类型为typeA的请求}}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ConcreteHandlerA`的具体处理者,并在`handleRequest`方法上添加了`RequestHandler("typeA")`注解,表示该方法能够处理类型为`typeA`的请求。
java职责链模式实现多级审批流程的方法
java职责链模式实现多级审批流程的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Java职责链模式在多级审批流程中的应用在软件设计模式中,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将请求沿着处理者对象的链式结构进行传递,直到某个对象能够处理这个请求。
设计模式主要分三个类型 创建型 结构型和行为型
设计模式主要分三个类型: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
创建型有:一、Singleton,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二、二、Abstract Factory,抽象工厂: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须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三、三、Factory Method,工厂方法: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Factory Method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了子类。
四、四、Builder,建造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他的表示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五、五、Prototype,原型模式: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行为型有:六、六、Iterator,迭代器模式:提供一个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各个元素,而又不需要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七、七、Observer,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间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自动更新。
八、八、Template Method,模板方法: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TemplateMethod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以重定义该算法得某些特定步骤。
九、九、Command,命令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和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十、十、State,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他的行为。
对象看起来似乎改变了他的类。
十一、十一、Strategy,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他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使他们可以互相替换,本模式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
十二、十二、China of 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送发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十三、十三、Mediator,中介者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封装一些列的对象交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nager + Manager (String name) + handleRequest (LeaveRequest request) : void
职责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实例与解析
实例:审批假条
• 参考代码:Chapter 17 CoR\sample01 • 下载地址:/user/cflynn
本章小结
职责链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简化 对象的相互连接,同时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增 加新的请求处理类也很方便;其主要缺点在于不能保证请 求一定被接收,且对于比较长的职责链,请求的处理可能 涉及到多个处理对象,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在 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 职责链模式适用情况包括: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 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在不 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 请求;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职责链模式
模式结构
Client Handler - successor : Handler + handleRequest ()
successor
ConcreteHandlerA + handleRequest ()
ConcreteHandlerB + handleRequest ()
职责链模式
第17章 职责链模式
主讲教师:程细柱 韶关学院计算机系 本书主编:刘 伟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章教学内容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概述 行为型模式简介
职责链模式
模式动机与定义 模式结构与分析 模式实例与解析 模式效果与应用 模式扩展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概述
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 Pattern)是对在不同的对象之 间划分责任和算法的抽象化。 行为型模式不仅仅关注类和对象的结构, 而且重点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行为型模式,可以更加清晰地划分类与对象的职 责,并研究系统在运行时实例对象之间的交互。在系统 运行时,对象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通过相互通信与 协作完成某些复杂功能,一个对象在运行时也将影响到 其他对象的运行。
本章小结
职责链模式包含两个角色:抽象处理者定义了一 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具体处理者是抽象处理者的 子类,它可以处理用户请求。 在职责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 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 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 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 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 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链和分配责 任。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概述
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型模式和对象行为型模式两 种: • 类行为型模式:类的行为型模式使用继承关系在几 个类之间分配行为,类行为型模式主要通过多态等 方式来分配父类与子类的职责。 • 对象行为型模式:对象的行为型模式则使用对象的 聚合关联关系来分配行为,对象行为型模式主要是 通过对象关联等方式来分配两个或多个类的职责。 根据“合成复用原则”,系统中要尽量使用关联关系 来取代继承关系,因此大部分行为型设计模式都属 于对象行为型设计模式。
本章小结
行为型模式是对在不同的对象之间划分责任和算 法的抽象化。行为型模式不仅仅关注类和对象的 结构,而且重点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 行为型模式,可以更加清晰地划分类与对象的职 责,并研究系统在运行时实例对象之间的交互。 行为型模式可以分为类行为型模式和对象行为型 模式两种。 职责链模式可以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 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 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 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它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 式。
职责链模式
模式适用环境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职责链模式: •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 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 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 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职责链模式
模式应用
(1)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try { …… } catch(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1) { …… } catch(ArithmeticException e2) { …… } catch(IOException e3) { …… } finally { …… }
successor
Director + Director (String name) + handleRequest (LeaveRequest request) : void
GeneralManager + GeneralManager (String name) + handleRequest (LeaveRequest request) : void
职责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的模式动机
职责链模式
模式动机
职责链可以是一条直线、一个环或者一个树形结构,最 常见的职责链是直线型,即沿着一条单向的链来传递请 求。 链上的每一个对象都是请求处理者,职责链模式可以将 请求的处理者组织成一条链,并使请求沿着链传递,由 链上的处理者对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客户端无须关心 请求的处理细节以及请求的传递,只需将请求发送到链 上即可,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这就是 职责链模式的模式动机。
END
职责链模式
模式分析
典型的抽象处理者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success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职责链模式
模式应用
(2) 早期的Java AWT事件模型(JDK 1.0及更早) : 事件浮升(Event Bubbling)机制。 JavaScript事件浮升机制:
职责链模式
模式扩展
纯与不纯的职责链模式 • 一个纯的职责链模式要求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只能在 两个行为中选择一个:一个是承担责任,另一个是把 责任推给下家。不允许出现某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在 承担了一部分责任后又将责任向下传的情况。 • 在一个纯的职责链模式里面,一个请求必须被某一个 处理者对象所接收;在一个不纯的职责链模式里面, 一个请求可以最终不被任何接收端对象所接收。
职责链模式
模式分析
典型的具体处理者代码: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请求request满足条件) { ...... //处理请求; } else{ this.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转发请求 } } }
职责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实例与解析
LeaveRequest - leaveName : String - leaveDays : int + LeaveRequest (String leaveName, int leaveDays) + setLeaveName (String leaveName) + setLeaveDays (int leaveDays) + getLeaveName () + getLeaveDays () Leader {abstract} : void : void : String : int # # + + + name : String successor : Leader Leader (String name) setSuccessor (Leader successor) : void handleRequest (LeaveRequest request) : void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简介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命令模式(Co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d)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备忘录模式(Memento)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状态模式(State) 策略模式(Strategy)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访问者模式(Visitor)
职责链模式
模式定义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Avoid coupling the sender of a request to its receiver by giving more than one object a chance to handle the request. Chain the receiving objects and pass the request along the chain until an object handles it. Frequency of use: medium low
职责链模式
模式定义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 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 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 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由于英文翻译的不 同,职责链模式又称为责任链模式,它是一种 对象行为型模式。
演示……
职责链模式
模式优缺点
职责链模式的优点 • 降低耦合度 • 可简化对象的相互连接 • 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 • 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