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 时间的脚印-优质教案.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 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熟记重要词语,学会并能正确运用;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和说明文知识,加深学生对说明顺序的认识,并能适时总结。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和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
通过拓展迁移,增强学生认真阅读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岩石记录时间的原因、方式、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理性思考、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难点: 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读诗解疑,激趣导入:(PPT展示)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教师提问:诗中把时间比作旅行家,你是如何理解的?(时间,虽然我们看不到、触不着,但它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绵亘千古)我们如何记录它走过的脚步?(学生自由发言,不同时期的照片、写日记等)其实万事万物都有记录时间的方法,比如大树的年轮、化石、大山的岩石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去看一下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教师板书课题)解题:“时间的脚印”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岩石记录时间)过渡:学习有目标,效率才更高。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明确说明文体。
(二)检查预习积累词语1.浏览作者简介。
陶世龙,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出版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2.检查字词读音、识记字体。
腐蚀()浑浊()帷幕()龟裂()沟壑()楔形()强调“龟裂”的“龟”的读音,并了解它的另外两个读音。
强调“楔形”的“楔”的读音,提醒学生只有一个读音。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导语】本⽂是⼀篇科普读物,同时⼜是⼀篇很好的⽂艺性事理说明⽂。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活中,⽽在岩⽯上,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动有趣的语⾔。
4.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理清⽂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动有趣的语⾔。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理清⽂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 ⼀、导⼊新课 先来欣赏图⽚,第⼀张“恐龙化⽯”、第⼆张“三叶⾍化⽯”、第三张⾃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在保存古代⽣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标题) ⼆、识记字词 腐蚀(shí) 浑浊(zhuó) ⼭麓(lù) 海枯⽯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字(xiē) 下⾯,我们⼤声齐读⼀遍。
三、整体感知课⽂ 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诗既是⽂章的引⼦,⼜紧扣题⽬。
我们⼀起来看正⽂。
请同学们给正⽂部分的⾃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共31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屏幕显⽰) 第⼀部分(1—4)引出话题:岩⽯是⼤⾃然记录时间的重要⽅式之⼀。
第⼆部分(5—29) 岩⽯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分为两层: 第⼀层(5—21)岩⽯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层(22—29)岩⽯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记录的意义。
2.课⽂的第⼀部分告诉我们,岩⽯是⼤⾃然记录时间的重要⽅式。
那么,岩⽯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
从结构上讲,这是⼀个过渡段。
请⼤家推荐⼀位朗读⽔平较⾼得同学读第六⾃然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 时间的脚印-优质教案.doc
8 时间的脚印课题时间的脚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理解文章的结构顺序。
2.掌握题目所提出的问题,了解文章说明的事理。
过程与方法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
课前预习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略有改动。
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
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读准字音踪迹(zōnɡ)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沙砾(lì) 龟裂(jūn)帷幕(wéi)刨刮(páo)沟壑(hè)海枯石烂(kū)楔形(xiē)钟鼎文(dǐnɡ)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本文用①义项)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
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刨刮:刮平。
沟壑: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新课导入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时间的脚印》为题目有什么好处?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8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对时间的脚印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流逝是无形的,但它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寓意深刻。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但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时间流逝的无形和有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间的珍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时间流逝的无形和有形。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阅读理解、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的重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时间流逝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分组讨论时间的无形和有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时间流逝的作文。
5.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间流逝的无形和有形无形:大自然的变迁、人类的发展有形:化石、古老的建筑、老人的皱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文质量来进行。
对于课堂表现,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地质学家、科普作家钾长石的科普作品《时间的脚印——漫话地质年代》。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地球上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理特征、生物种类的变化以及地质学家研究地质年代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了解地质变化的过程,认识到地球上生命的演化。
这篇课文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趣味性。
在语言上,课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抽象的地质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在内容上,课文涉及许多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地质年代、岩层、化石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大部分语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质变化的过程,认识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地质学家研究地质年代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地质变化的过程,认识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难点:理解地质学家研究地质年代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质事件为例,让学生了解地质变化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图片,如火山喷发、地震、恐龙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精编】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讲述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时间的脚印,揭示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语文的前几册内容,对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地质学、古生物学等专业知识可能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知识的基本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科学文体的文章阅读较少,对于科学知识和文学表达的结合可能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科学知识和文学表达的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时间的脚印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时间的脚印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2.自主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时间的脚印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的背景《时间的脚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解了时间的概念,并介绍了时区、日历、地球自转、公转等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提高对日历、时间计算等基本工具的运用能力。
本单元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和知识内化有着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日历的使用方法。
(2)理解时区的概念,会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3)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理解导致昼夜交替的原因。
(4)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理解导致季节交替的原因。
2.能力目标(1)运用日历计算年份、月份、日期。
(2)计算不同经度的时区差。
(3)绘制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图。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将引导学生回顾过去的经历,让学生回忆一些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并带着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
导入过程要求可以适当地增加不同时代的重要事件,如《历史上的今天》等,鼓励学生多角度和多方面思考时间的价值和意义。
二、讲解课文(2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分段地讲解本单元的文本,每段文本讲解后需停留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外的实际含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时间计算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日历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时差计算以及其他有关时间的操作,如绘制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图等。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这个环节如里切换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语言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更加丰富和区别明显的内容。
四、互动交流(1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将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交流学生的感受,学生可以问问题,教师也可以讲解相关内容,确保学生深度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 时间的脚印-优质教案 (2).doc
8 时间的脚印【学习目标】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自主学习】1.注音腐蚀()浑浊()山麓()刨刮()粗糙()2.解释下列词语海枯石烂:楔形文字:【整体感知】给课文内容分段第一段:(1—5)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
第二段:(6—30)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段:(31—32)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合作探究】1.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提示一:读第8—19自然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2.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拓展延伸】5.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增加知识找寻宝藏6.分析第6—22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提示: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7.品味语言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一、教学目标1. 明确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方法,体会生动、准确的语言。
2. 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3. 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2. 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掌握说明顺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时间”,一个无处不在的词语。
时间看得见摸得着吗?春去秋来,四季更替,月圆月缺,日出日落,时间从来不语,不可捉摸,仿佛又无处不在。
时间走过,会留下脚印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跟随作者去探寻时间的踪迹!2. 初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及重点词语意思。
掸(dǎn ) 腐蚀(shí)山麓(lù)沟壑(hè)帷幕(wéi)孔隙(xì)渗入(shèn) 刨刮(bào)深浊(zhuó)砂砾(lì)龟裂(jūn)楔形(xiē)扫帚(sào zhou) 琥珀(hǔpò)( bào )刨刮楔(xiē)楔形刨(páo )刨土锲(qiè)锲而不舍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海枯石烂:大海千涸,石头风化成士。
悬崖绝壁:陡峭险峻的山崖。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3. 精读课文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1-4)首先提出“时间”的话题,由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引出本文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
第二部分(5-29)文章主体,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表明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8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时间的变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类似的主题,对时间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如何更深入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仍然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提高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时间的痕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哲理,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时间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相关的案例素材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呈现与课文相关的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变迁。
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时间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如化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等)来帮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时间留下的痕迹。
(3)培养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说明文时,学生需要学会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说明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其他实例可以证明或反驳作者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的脚印》这一章节。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对时间痕迹的兴趣还是挺高的,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讲授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解释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但感觉部分同学还是有点迷茫。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细致,或者举例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合适的例子,用更简单明了的方式讲解,以便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脚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与交流中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动力。
4.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科普说明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5.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宝贵,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既是一篇科普读物,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然后理清文章思路,体味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学情分析】课文所指脚印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脚印,而是在岩石的生成过程中留下的。
并且作者在文中举例子、下定义等一系列说明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通俗易懂,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腐蚀、沟壑、龟裂、海枯石烂”等词语。
2.梳理课文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
3.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明确单句成段的句子的作用,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并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
2.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文章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3.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主题、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翻开时间的书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对时间的流逝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无形和无情,以及时间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影响。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寓意深刻,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抒情的文字有较强的感受力,但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的感受和思考。
2.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如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时间这一抽象概念,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句子。
3.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3.课文难点解析: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语气、情感等。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如时间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作者对时间的感受等。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学生通过快速自读可以知道“岩石有年龄”、“岩石可以保存很多历史痕迹”。
能够引起学生对岩石学的兴趣,就达到了基本的阅读目的。
进一步深入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质疑问难,交流讨论。
◆教学目标1. 理清本文的具体思路、说明顺序,读懂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2. 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独句段、设问句,如何增加了说明的生动性与清晰性;3. 结合地理学、地质学知识,对文本讲述的内容,提出问题、质疑问难。
◆教学重难点1. 理清本文的具体思路、说明顺序,读懂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2. 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独句段、设问句,如何增加了说明的生动性与清晰性。
◆课前准备观看纪录片《地球的起源(HOW THE EARTH WAS MADE)》(探索频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
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
其科普作品部分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时间的脚印》出版,参与编写《科普创作》《科普创作概论》等。
二、布置阅读任务单。
请学生依任务进行快速阅读,阅读中进行批注笔记。
1.如果要把全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应该从哪里分开?为什么?分析:在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一段之前分开。
教师补充:课文主体部分的思路: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2.沉积岩的层次显示时间的早晚——3.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从说明顺序来看,1是时间顺序;1-2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2-3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从本文的主要内容篇幅比例看,“岩石的分层记录时间的早晚”是主要内容。
2.课文第6段说,“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划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然后在后文中找到与之呼应的关键词。
分析:这句话中的四个关键词:破坏,搬运,堆积,生成。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8* 时间的脚印陶世龙一、教学目标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斯卡、自主探究的习惯。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3.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①文章较长;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交流,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感受:例: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教师: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文章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下面我们来速读,一起解决三个问题:1.跳读:贴标题。
我这里有4个小标题,“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如:1-3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时间漫谈”。
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
2.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怎么说?这样说:“……”是过渡段,它表明“……”。
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扫读,讲故事。
这篇文章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
请你扫读课文三、四部分,讲述一个岩石中的故事。
如:如果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精品教案
8时间的脚印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
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
这看起十分不可思议,岩石为何有如此奇异的记录历史的功能呢?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 *《时间的脚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中这样描述本文:文章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象、水流和风的搬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留下的“脚印”,也就是大自然变迁的痕迹。
大自然变迁的过程,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进行的,并不是人们所能亲眼看见的,是科学家们根据现有的地质记录开展科学研究而推断出的结论。
文章通过说明这一过程,展现了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领略科学精神,激发探索自然、揭开自然奥秘的兴趣。
在“单元目标"和“教学指导”里,编者也强调,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抓住“科学思考方法"这一核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如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学习分析推理、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等教学点,都可以围绕这一核心组织起来。
基于这样的认知和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我对本课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文章单句的提示,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文章事理,品析文章生动鲜活的语言。
3.感悟自然的神奇伟大,培养科学精神和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对象,把握文章周密的说明顺序。
2.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看见过时间吗?“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把时间比作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里人们把时间比作为飞速的“箭”和“梭"……其实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选8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时间的脚印》教案(精选8篇)《时间的脚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
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
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二、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
(齐读)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从()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三、质疑并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
对此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
四、课堂反馈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
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
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
2、本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时间的脚印课题时间的脚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理解文章的结构顺序。
2.掌握题目所提出的问题,了解文章说明的事理。
过程与方法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
课前预习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略有改动。
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
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读准字音踪迹(zōnɡ)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沙砾(lì) 龟裂(jūn)帷幕(wéi)刨刮(páo)沟壑(hè)海枯石烂(kū)楔形(xiē)钟鼎文(dǐnɡ)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本文用①义项)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
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刨刮:刮平。
沟壑: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新课导入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时间的脚印》为题目有什么好处?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
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2.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这部分分三层。
3.第三部分(第30自然段至全文完)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去大自然找寻时间的踪影,去一步步走向地下的宝库。
【感悟精彩句子】1.“狂风来了,洪水来了,冰河爬来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条理清晰,有逻辑性。
文章第二部分,首先总说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
然后分说岩石“烂掉”的原因和过程。
接下来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
最后总说岩层与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语言生动形象。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
例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式,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说明了岩石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破环。
再如,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生动、形象,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刨刮着所遇到一些石头”。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
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次讲课,使我明白,说明文教学并不全是枯燥无味,只要善于摸索、善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说明文教学也同样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这对日后的语文教学将有极大的帮助!本课最大的遗憾是,对科学精神的渗透只停留在表面上。
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
20.9.159.15.202010:1810:18:20Sep-2010:18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五日2020年9月15日星期二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10:189.15.202010:189.15.202010:1810:18:209.15.202010:189.15.2020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9.15.20209.15.202010:1810:1810:18:2010:18:20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Tuesday, September 15, 2020September 20Tuesday,September 15, 20209/15/20206、Almost any situation---good or bad---is affected by the attitude we bring to.----Lucius Annaus Seneca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态度的影响。
10时18分10时18分15-Sep-209.15.20207、Although the world is full of suffering, it is full also of the overcoming of it.----Hellen Keller, American writer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
20.9.1520.9.1520.9.15。
2020年9月15日星期二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五日8、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Tennyson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10:1810:18:209.15.2020Tuesday, September 15, 20209、When success comes in the door, it seems, love often goes out the window.-----Joyce Brothers成功来到门前时,爱情往往就走出了窗外。
10:189.15.202010:189.15.202010:1810:18:209.15.202010:189.15.202010、Life is measured by thought and action, not by time. ——Lubbock 衡量生命的尺度是思想和行为,而不是时间。
9.15.20209.15.202010:1810:1810:18:2010:18:2011、To make a lasting marriage we have to overcome self-centeredness.要使婚姻长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Tuesday, September 15, 2020September 20Tuesday, September15, 20209/15/202012、Treat other people as you hope they will treat you.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
10时18分10时18分15-Sep-209.15.2020亲爱的读者: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