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杨红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杨红杰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高新一小红杰一年级新生大部分都有参加幼儿园的培养学习,对一年级教材的容大部分都有所掌握,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我们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容要详细讲,哪些容可以略讲或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进行重组教材,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
我想,今天的教材分析让我们共同探讨并明确地把握每个知识点教学的尺度;并向各位老师分享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听我在读教师用书上已有的容。
因此等一下我不再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教师用书已经有的教材分析我也不再重复罗嗦,以免浪费大家的时间。
我只是在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补充说明。
但是强调的是:上课之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以及教师用书,特别是教师用书,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正题。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的进位加法和10以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完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5.
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凑十法、乘除法 )
10以内的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
10以内的加减法
6. 注重知识的渗透。
渗透填未知加数
p56
p63
p68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几颗 代表第 几单元
课堂评价形式
1、小组评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 上学期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2、个人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优胜者发给相应的小奖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一、教材变化
二、内容安排 三、编排特点 四、单元分析
三、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
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P32)
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10以内的加减法 1-5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
2、为了丰富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在练习中 安排了2个2个、5个5个地数的习题 :(76页) 鞋子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 香蕉也可以5个5个地数。
1~5的认识
基 数 数 的 顺 序
写 数 字
比 多 少
序 数
组 成
教学建议:
写数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的结构、笔 顺掌握很难,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写好。而且由 于儿童的手指小肌肉群还很不发达,易疲劳。 所以不必一节课全用来写数,那样不仅很枯燥, 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可以把写数的教 学分散在1~5各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每节 课中,1~5各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会用一段 时间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每节课利用十分钟来 练习写数就可以了,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 学生对4的书写最不规范。
(完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版本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册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教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材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分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析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学上都有所准备。
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生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情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况2.在数的计算中~大部分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分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析 3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教科书和学生用学具卡片等� 从 2001 年秋季起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教学实验。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 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 写的。编者注意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平衡�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 观�同时努力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下面就这册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分类�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 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 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 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 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 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 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 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这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扩展知识的范 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 制教材第一册相比较�其主要变化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多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多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三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1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1/ 6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建议和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三篇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建议和措施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三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某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建议和措施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分析
第1单元:准备课
❖初步认识数字1~10
第1单元:准备课
❖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 内容。
❖ 提供了丰富的比多少 的素材。
❖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 或少时,可以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
第1单元:准备课
❖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 的习题。
第2单元:位置 单元目标:
•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感受 它们的相对性。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加、减法含义 ❖ 结合情景突出加减法的含义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加减法
❖ 呈现不同思维 水平的算法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0的认识和加减法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0”的含义。 2、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第4单元: 认识图形(一)
重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正确书写 0。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基 数写比 序组
的 顺
数
大
数 序字小 数成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的顺序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写法 ➢ 重视书写、分散
难点。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左右
教学目标:1.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2.判断左、右位置关系。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4.发展空间观念,发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正确用“左右”描述位置关系。 难点:建立“左右”的标准,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第2位置
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
第2位置
❖ 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注意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平衡,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努力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下面就这册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授课内容和授课目的本册教材是 2012 新版教科书,总合有八个单元:准备课、地址、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新教材跟老教材对照,内容看似简单了,但本质上新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比较难,这对我们的授课的要求就更加高了。
这一册教材的授课目的是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作业、书写齐整的优异习惯。
2.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次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依照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责问题。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立体图形。
7.初步认识上下左右前后的地址关系,理解地址的相对性原则。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9.数学乐园领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的亲近联系。
下面我们从各个单元来详尽解读教材,认识各单元的授课内容及授课建议。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内容: P2-8页,数一数、比多少二、授课目的1、经过数数活动,初步认识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浸透思想道德教育。
3、使学生经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教材说明1、P2-3页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 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仅一种,给数数供应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
P4-5页会集图中的详尽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认识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高新一小杨红杰一年级新生大部分都有参加幼儿园的培养学习,对一年级教材的内容大部分都有所掌握,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我们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要详细讲,哪些内容可以略讲或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进行重组教材,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
我想,今天的教材分析让我们共同探讨并明确地把握每个知识点教学的尺度;并向各位老师分享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听我在读教师用书上已有的内容。
因此等一下我不再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教师用书已经有的教材分析我也不再重复罗嗦,以免浪费大家的时间。
我只是在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补充说明。
但是强调的是:上课之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以及教师用书,特别是教师用书,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正题。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我就不一一细读了(课件出示),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一教材的整体编排特点教学参考书上已有了明确的说明,接下来我就按照教材的顺序分单元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课件出示,不读,只看)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和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只有一个课时,主要让学生有一个数数的概念:如:我们常会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等等,这就是数数;数物体的个数时,要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是几,就是物体的个数。
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2—3页(课件主题图),是这一单元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了质的飞跃,作为开学第一课,作为学习数学的第一课,教材为他们呈现了一幅校园情境图,向他们介绍校园里的情况,教会他们与老师与同学之间交往,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情操,这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掌握学生数数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学生数数的方法,为正式的教学做准备。
接着在教材的第4页第5页(课件4、5页)给出了1—10个数,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感觉到知识前后的联系,也将数数和认数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这一教学当中有以下几点请老师们注意一下。
(课件:教学建议)第一: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观察能力比较有限,有意注意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短的,当你出现主题图的时候(课件主题图),孩子们可能马上被图画以及人物所吸引了。
这时,老师不一定要急于让学生数一数,可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先观察图中的情境,说一说,然后带着任务去数一数。
在数的时候,引导学生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老师可以按照图中事物数量的多少,由少到多引导学生进行数。
先数一数图里国旗有几面,楼房有几幢等等。
也可以按照方位让学生数,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数,可以先数天空中的小鸟有几只,或者说远处的楼房有几幢等等。
其实老师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的老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当中逐一出现人和事物,还有老师把学校的背景画在黑板上,然后用卡纸上绘好的人和事物在黑板上移动,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来数数,学生和老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充分的数,完成数数的任务,掌握数数的方法。
(课件:教学建议)第二: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比如主题当中数量是1的事物,除了国旗以外还有教学楼、教师,数量是2的事物除了单杠、农舍、跳绳的学生,充分利用资源掌握数数的方法。
我们有的老师除了让学生充分的数主题图当中的事物,还让学生数身边的事物,比如数一数教室里的桌椅、门窗、灯管等等。
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充分的数数。
(课件:教学建议)第三: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始终贯穿整个小学教育之中的。
在教材当中没有单独的内容进行教学,都是与数学教育相结合进行教育的。
(课件主题图)在这一幅主题图中出现了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小气象站可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意识,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出现垃圾筒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讨论问题的情境可以用来培养合作的意识。
老师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总之,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但非常重要,对以后进行正式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老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数数认数的情况,不仅要知道学生是否能进行口头的数数,而且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的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但是准备课就是准备课,虽然在这里教材给出了1—10个数,如果学生不能全部的认识它们,也不能很好的数数时老师也不能拔高要求,因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正式教学这些内容的。
以上就是第一单元的内容。
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二单元比一比:(课件比一比)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单元的具体编排(课件三、具体编排)。
首先来看比多少,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和具体呈现,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掌握一一对应的比多少的方法。
首先教材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第6—7页(课件6—7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的故事情境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对这个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了,教材就接着这个故事设计了生动的情节,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当中来。
教材运用两组有情节的素材,小兔与搬砖的比较,小猪与所扛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也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如何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来比多少。
这部分教材还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课件石桌)比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个葫萝卜四只矮凳,教材还给出了一个问题,(课件小猪小棒)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地比较,让学生感知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教科书第8页安排了两个“做一做”,(课件第1题)第一题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的进行比较,(课件第2题)第2题也是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左边两个学生是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而右边两个学生可能是直接看出来的,也可能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
教材这样呈现是提示老师在比较的时候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老师不必强求一定要用哪种方法来比较,只要是正确的比较就可以了。
在练习当中教材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变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第11页的第2题,(课件公鸡鸭)是属于比多少的变式练习,公鸡和鸭子首尾对齐,但只数不同。
学生不能直观地通过一样长来比较数量,要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用虚线连起来;或者通过“数”的方法,直接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来比较,都是可以的。
接下来看第2部分内容,比长短、比高矮。
长. 短”和“高. 矮”都是关于物体长度的比较,“长. 短”是横向的长度比较,“高. 矮”是纵向的长度比较。
在实际教学中比长短和比高矮可放在一节课内。
(1)比长短。
进行长短. 高矮的比较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接比较或者间接比较的方法。
直接比较时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从而获得比较的结果;而需要借助格子。
虚线或其他工具等中介物的帮助来获得比较结果的,就是间接比较。
比长短的例题给出的都是直接比较的方法,没有介绍间接比的方法,但在练习中就渗透了间接比的思想。
如第12页的第5题,是借助格子进行比较长短的。
同时这一题渗透了用相同单位比较的思想,为教学长度单位做准备。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来表述,如: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红铅笔短。
教科书第12页第6题:这是比长短的一道变式练习题。
教材呈现了一条弯曲的蛇和一条伸直的鳄鱼,并头尾对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鳄鱼是伸直的,蛇是弯曲的,如果蛇伸直身体一定比鳄鱼长,是常识的渗透。
老师还可以用绳子进行演示一遍,学生会更明白。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分3部分: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0的认识。
教学建议:1~5各数的认识。
主要从:①基数含义;②认、读、写数;③数的顺序;④大小比较;⑤序数含义;⑥组成。
这六个方面进行的。
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
教科书第14~15页,主题图的教学有两部分内容:数数和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