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6)
教学设计六个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六个基本环节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并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六个基本环节,帮助教师进行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1.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师在开始设计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相匹配。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程度、兴趣和能力水平,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校要求,确保目标的可测量性和可实现性。
2. 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是教学设计的第二个环节。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适当的教材、教辅材料和教学资源。
教师需要确保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选择应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合理性。
3.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策略包括分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案例分析等。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学习。
4.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准备是教学设计的第四个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学用具、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
教学资源的准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确保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学活动的进行。
教师还应随时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5. 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学评估与反馈是教学设计的第五个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帮助他们发现和改进自己的学习问题。
第6课困难我不怕(教学设计)
第6课困难我不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6课困难我不怕教学内容: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困难”这个概念,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困难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得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并能够根据文章所描述的形象,在脑海中建立对应的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思考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1.你有没有遇到过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2.困难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遇到困难?第二步:讲解“困难”概念教师将会讲解“困难”这个概念,在此之前需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困难”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困难”。
第三步:分组讨论教师将全班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名代表,讨论以下问题:1.在什么情况下你感到最困难?2.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种困难?3.你有没有遇到过克服困难后的成功经历?能分享一下吗?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轮流听取小组代表发言,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此时教师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总结讨论内容,并梳理出学生经常遇到的困难类型,同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四步:阅读理解在对“困难”这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之后,教师将为学生提供一则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困难问题,并更好地掌握如何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应对能力不同,挑选适合难度的阅读材料进行教学。
建议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优先考虑题材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平时的生活体验。
第五步:主题演讲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困难”这一话题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邀请一名同学在班级中进行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内容应该贴近实际,避免空泛的夸大语言,同时要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做出自己决策的启示。
在演讲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辅导。
第六步:结语在阅读和主题演讲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经典故事、名人典故、成功案例等,通过这些信息的分享,激发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课时教学设计(6篇)
课时教学设计(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经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实在行动实施方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课时教学设计(最新6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引导书写“名、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刺猬留下的纪念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帮忙同学树立爱惜公物、爱惜建筑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它甜甜地笑了?从而感悟小刺猬的纪念的实在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词语:纪念亭子名字应当台阶四周旁边五颜六色甜甜地笑小伙伴,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指名一行一行读,齐读。
二、感悟纪念(一)由课题《纪念》引出文中有关纪念的句子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们在山坡上盖了一间小亭子,它们都想为本身亲自盖的亭子留个纪念,(板书课题:纪念)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围绕纪念这件事说了许多话,请你本身读读课文,找出有“纪念”这个词的句子。
同学读课文找句子。
3、你找到了哪句?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三个句子: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当留个纪念。
”小刺猬说:“我在想,留个什么样的纪念才好呢?”梅花鹿说:“这才是应当留的纪念啊!”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二)了解小熊等小动物们的纪念(第二自然段)1、(出示句子)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当留个纪念,(板书:小熊)那么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呢?本身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去找一找。
(出示第二自然段)2、组织汇报交流:(小熊刻名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出示句子:它在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本身的名字。
小熊的名字刻在哪儿?老师在“大石头,刻,名字”下加红色的点,并板书:刻名字(小猴等小动物写名字)出示句子:其他小动物也纷纷在柱子上、座位上和台阶上写上了本身的名字。
教学教案设计(优秀6篇)
教学教案设计(优秀6篇)教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
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
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
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_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本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盒子,发现不同种类的盒子的不同功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初步树立设计意识,培养简单的设计能力。
《会变的盒子》这课,我抓住课题中的“变”字,以《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这些综合学习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过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形成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在轻松、自然、独立的学习氛围中,把教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由浅入深地进行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获取学习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教材第21页左上方的“小体验”栏目,旨在让学生通过拆解旧盒子并反折成新盒子这一过程,探究纸张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了解纸盒各部位的作用,为制作纸盒娃娃作准备。
接下来,教材通过六张图片,分五步介绍了如何用拆、画、剪、折、贴等方法制作纸盒娃娃。
第22页展示了七幅学生作品。
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中哪些地方巧妙应用了本课所学,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启发学生联想还可以运用哪些以前学过的制作方法,结合小纸盒原有造型,设计出有趣的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是课本剧中的角色,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还可以是笔筒,杂物盒等小摆件。
本阶段的学生对折、剪、贴、画等基本方法并不陌生,在之前的美术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根据图示动手制作的经验,对纸盒造型有一定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工、装饰纸盒。
但是,他们对于纸盒的基本构造,以及盒子是怎样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少有探究。
学生对拆解纸盒抱有极大热情,但是能否把拆开的盒子反折成新的盒子,对他们将是一个考验。
教学设计六个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六个基本环节1.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且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基本环节是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该符合学科基本要求、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细致分析,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拓展,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学习。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设计的第三个基本环节是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师用来辅助和支持教学方法的具体工具和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等因素选择和组织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和有效学习。
4. 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设计的第四个基本环节是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组织和指导,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桥梁和媒介。
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应该合理、科学,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时长、课堂形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任务。
5. 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学设计的第五个基本环节是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判断,教学反馈是基于评价结果向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评价和反馈应该多样化、全面化,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学设计
6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生活,关心家人、关心家庭事务,初步具有为家庭做贡献的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让学生理解家人,尽自己的能力分担家人的负担。
逐步养成用实际行动主动为家庭做贡献的习惯。
3.培养学生具有家庭责任心,生活中能坚持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主动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处理好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生活,关心家人、关心家庭事务,初步具有为家庭做贡献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家庭责任心,能坚持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主动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处理好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在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很重要,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都作出贡献。
作为孩子,你们对自己家庭又能做哪些贡献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这个话题。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一)活动一:家庭会议--论贡献,表感激。
1.同学们可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在周末晚上的家庭会议中,你们都为父母做了专项调查表。
有的孩子还画了连环画,写了周记,谁愿意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了解父母的家庭贡献情况,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这个同学对妈妈充满了爱,妈妈的有趣的事情都知道,过母亲节时还知道为妈妈献上一枝花。
(2)这位同学对父母了解得真细致、清楚,能够体会到工作的的艰辛、不容易,。
(3)他把爸爸(妈妈)的一天了解真清楚,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和劳累。
2.小结:你们对父母太了解了,父母在你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够理解爸爸妈妈,知道承担家庭责任了,这才是真正的长大。
(二)活动二:我的贡献-一回馈爱。
1.爸爸妈妈在家里是那么辛苦勤奋、为你们的幸福之家做了那么多贡献,你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回报他们呢?(1)那天,我爸爸生病了,我和妈妈一起照顾爸爸。
爸爸吃药的时候,我给他递了水杯。
我还把那天的场景用画笔记录下来。
看,爸爸接过我递过去的水杯说,有了我的陪伴,他的病也好得快!(2)双休日的时候,我陪爷爷去小区散步。
教学设计教案6篇
教学设计教案6篇教学设计教案篇1设计思路: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近来,我们正在进行“花儿开放了”子主题活动。
孩子们察看过各种各样的花,画过花,捡过花瓣,唱过花的歌……生活中还有许很多多的地方都会有花的影子,人们为什么要种花?花到底有什么用呢?我独自思索着,有想法了就与个别老师交流,与个别孩子交谈,在交谈中使我对花的作用更加的了解,使我发觉了孩子对花的爱好以及对花的了解,于是,有了这次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花在生活中的运用,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激发孩子爱花之情,从而使他们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活动目标:1、了解、感知花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
2、与同伴品尝、共享花茶,激发孩子爱花之情。
活动准备:幼儿带的花茶若干、肥皂四块、餐巾纸两盒、牙膏两盒、茉莉喷雾剂一瓶、糖桂花一瓶、洗发精一瓶、“足浴”图片四张、香袋三个、三个玻璃茶杯、一次性杯子、热水若干活动过程:一、交流、共享春天到了,五彩缤纷的花儿开放了,看到漂亮的花儿,老师心情特殊好!1、你们喜爱花吗?为什么?(依据孩子的回答,适时回应,并在交流中老师进行阅历的提升,让幼儿感知花的装饰美,花能美化环境,花的赏识作用)2、花有什么用呢?(这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中的引导问题,倘若前期孩子已围绕花的作用回答可直接导入下一环节)二、感知、交流人们很聪慧,从花里提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然后,用这些提取物,制成了我们平常生活中用的东西,今日,老师带来了许很多多的东西,请你们认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哪些东西里有花的提取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1、自由探究(引导幼儿认真察看,进行个别的交流,让幼儿利用本身的感官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以适当的问题引发幼儿思索,并让幼儿亲身的体验一下,如:当幼儿询问喷雾剂时,就喷出来,让幼儿闻茉莉花的味道,让他们了解喷雾剂的香味是从茉莉花中提取的,同时,让幼儿思索,为什么人们要用喷雾剂?你觉得什么时候要用喷雾剂?小孩能不能随便的用?予以一种安全意识的教育,让幼儿说说牙膏中的花,为什么牙膏中要用金银花而不用玫瑰花?了解金银花的保健作用等等。
第6课家庭网络我会连教学设计
第6课家庭网络我会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内有哪几家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2.认识常见网络连接设备。
3.了解WiFi的基本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连接网络设备,组建家庭局域网的方法。
2.提倡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在体验新技术的同时,了解通过网络学习新技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动手连接设置网络,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2.通过连接网络的探究和实践活动体验,感受新技术的魅力,培养学生乐用新技术、善用新技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几家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2.认识常见网络连接设备。
3.学生连接网络设备,组建家庭局域网,设置无线网络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连接网络设备,组建家庭局域网,设置无线网络的方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情境:方可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已经选购了一台中意的电脑。
可是电脑买回家后,发现学校电脑里的软件都没有,急需上网下载安装软件,但家里还没有网络。
2.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联网吗,你能帮助他完成这个任务吗?3.板书并揭题:家庭网络我会连。
(二)、师生交流了解家庭网络1.教师:同学们,其实要想上网,首先要连上因特网,你知道谁能提供此项服务?请参考教材,或者上网了解。
2.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电信、移动、联通3.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从服务范围、价格、带宽等方面综合判断,选择一家供应商提供网络服务。
教师:方可可家里已经开通了服务,但是依旧不能上网,这是为什么呢?4.教师:因特网接入家庭后,还需要其他网络设备以及相关设置方能正常使用。
教师展示网线和路由器,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
5.教师:是的,家里可能不止一台电脑,需要共享上网,甚至还需要无线上网,需要通过路由器来实现这些功能。
6.教师示范演示:借助课件认识路由器接口,连接设备。
(三)、示范操作设置家庭网络1.教师:成功连接路由器,但仍不能上网。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6篇)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6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知识教学点1、认知目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我”细心照料一只小喜鹊,小喜鹊和“我”结下深厚感情的故事。
课文描写的内容富有情趣,反映了儿童的真实的生活情景。
重点、难点是:从“我”对喜鹊“小花”的照顾爱护、“小花”对我的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查找收集有关的资料帮助学习。
本篇略读课文讲的又是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去解决问题。
教师充分利用电脑网络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把语文阅读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阅读课文的特点,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分析课。
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解决重难点上,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课件上完成练习,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其次,让学生结合实际,自由发言,以身边的事为例,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最后,学生在“扩展知识”板块上网中查阅相关资料,并回归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探求知识,在实践中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6篇
教学设计方案6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3、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爱滋病小斗士——(恩科西)2、对于爱滋病,我们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一中死亡率极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病。
所以说,爱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而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进行新课(一)感悟“不幸”1、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呢?打开课本找一找,找出有关的语句,体会一下恩科西悲惨的命运。
2、生自读课文3、讨论交流: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感受恩科西的无辜和失去母亲的悲痛)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从这些数据中感受爱滋病的可怕,体会恩科西的不幸)◎“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
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
“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②他还遇到了哪些不幸?“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备注: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A.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B.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C.他们怕什么?(大家被怕被传染上艾滋病)——他们愿意接受恩科西吗?(不愿意)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
第6课《我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6课《我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看》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我看》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作者通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加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他们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哲理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核心素养】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本诗歌,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本诗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本诗歌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本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悟人生”这一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本诗歌中的生命哲理,以及诗歌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本诗歌的背景、作者、主题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案例法: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人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和神奇,让我们一起通过穆旦的《我看》来探索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穆旦,原名穆治隆,字旦,是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翻译家。
他生于天津,成长于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时期在西南联大学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6将相和(教学设计)
-学生在角色扮演等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意,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团队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拓展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将相和》的故事背景:战国时期赵国
-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团队合作和冲突解决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将相和》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吸收其中的文化精髓,培养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和认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协作沟通的能力,强化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最终,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6、隔海相望(教学设计)
6、隔海相望(第一课时)执教:泰兴市新街小学李春江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侵犯。
通过对台湾多方面的了解,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培养学生对包括台湾在内的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1、请学生收集台湾风景名胜、台湾自然资源的相关资料。
2、请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节目。
3、教师准备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台湾风光等视频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是我国台湾省的民歌。
“高山清,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让我们的视线穿越台湾海峡,把目光投向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
二、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教学互动一: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1、请学生在祖国的版图上找出台湾省,说出台湾省的位置。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出台湾岛和台湾省的区别。
3、教师补充介绍钓鱼岛。
(1)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距祖国大陆330千米、距离祖国的宝岛台湾约17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千米,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千米。
1972年美国将其所谓的“行政管辖权”连同琉球群岛一起“交给”日本,历史上琉球并不属于日本。
中日钓鱼岛争议由此产生。
(2)从1970年开始,我国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
2012年9月10日起,我国有关部门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9月11日,央视首次播钓鱼岛天气预报。
2012年9月17日,中国学者发现1895年日本政府就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
教学互动二:了解台湾岛的地理位置1、请学生在台湾省的地图上,找到台北的位置。
2、给学生一点时间仔细观看台湾省的地图,之后教师报出台湾省内的任意地名,请学生迅速在地图上找出该地的位置,同学之间相互比一比,看谁找得最快。
6.《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6.《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展开全文(6月)《怎样放得更大》【教材分析】《怎样放得更大》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第四课。
本课将将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内容共两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做个简易显微镜”,首先提出怎样把物体放得更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启发学生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放大倍数会大大提高。
第二部分为“显微镜的发展”。
这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
从16世纪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第一架光学显微镜到20世纪德国制成第一架电子显微镜,一部显微镜的发展史充分反映了人类永不满足现状,对自然规律善于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根据教材本研究课教学活动延伸了一个水滴放大镜的制作和进行比较观察的活动加以拓展。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放大镜的功能和构造有了了解,并使用放大镜观察到了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到了放大镜比肉眼观察更有利。
这样学生很顺势的就能进入本节课内容,显微镜比用放大镜更有利于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微生物和细胞,并认识到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是一段不断改进的历史。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材提供的列文虎克的资料谁最早发明出显微镜和在发显微镜展史上是几世纪出现显微镜容易混存在概念混淆,特别是使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在操作上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给予解决。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先安排展开第二部分显微镜的发展史进行研究,而后再安排学生制作简易显微镜并展开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科学词汇:凸透镜显微镜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螺纹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6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6的加减法的概念和原则;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6的加减法进行计算;3.学生能够解决基于6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6的加减法的特点和原则;2.熟练掌握用6进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运用6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6的加减法运算的原理;2.学生能够解决基于6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2.黑板、粉笔、白板笔;3.图片或实物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小明家有6个苹果,小红家有3个苹果,他们两个家庭总共有多少个苹果?2.学生回答问题并说明思路。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6与其他数字的关系。
二、讲解(15分钟)1.介绍6的加法原则:6加上其他数字的结果是加数本身后面再加上6的结果。
2.举例说明:例如,6+2=6+2+6=143.引导学生通过不同举例总结6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三、练习(20分钟)1.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进行6的加法运算练习。
2.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找到规律,熟练掌握6的加法运算方法。
四、概念巩固(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6个苹果,我给了小明3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2.学生回答并说明思路。
3.引导学生总结出6的减法原则:6减去其他数字的结果是被减数本身后面再减去6的结果。
五、练习(25分钟)1.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减法练习题,让他们运用6的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2.练习题可以包括6减去其他数字和其他数字减去6的情况。
3.指导学生如何借位运算和正确写出减法的算式和运算结果。
六、实际问题解决(25分钟)1.提供一些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6的加减法进行解答。
2.鼓励学生将问题进行分解,找到适合运用6的加减法的部分进行计算,然后将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答案。
3.鼓励学生能够灵活运用6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总结归纳(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6的加减法运算的原理和规律。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第1课时:辽阔的国土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了解台湾的美丽风光,知道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引导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感受祖国的疆域辽阔,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懂得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了解台湾的美丽风光,知道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难点: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懂得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准备:《航拍中国》视频材料、PPT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1.教师:出示谜语。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打一国家名称。
学生:猜谜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们老师,基于这一点,开课之初,我出示一个谜语,打一国家,这样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在学生的思考中自然引出《辽阔的国土》这个课题。
二、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1.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44页文字与插图,找一找中国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比一比中国与其他各国的面积大小。
生:阅读材料,结合世界地图交流认识。
2.阅读44页“活动园”材料,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的幅员辽阔。
生:阅读材料,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生:个别学生用诗歌来表达。
教师引导:用数据表示:中国相当于多少个日本、英国、韩国?生:算一算,说一说。
中国的领土面积相当于96个韩国、25个日本、40个英国……教师引导:用旅游经历来描述:同一时间南北温差,东西时差的对比。
3.观察45页《中国的疆域》图,完成“活动园任务”找一找我国有哪些陆上领国,有哪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再找一找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我国的台湾岛。
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提示:看图先看图例,小组分工要明确。
设计意图:这三步骤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交流,采用各和形式表达对祖国疆域辽阔的感受,让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有一个的整体、清晰地感知,此环节学生为祖国而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刷子李》教学设计
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范赛红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将“读人、说人、写人”有机结合。
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应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从中揣摩并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刷子李》一文,在作家冯骥才的笔下,除了动作、外貌等正面描写,还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衬托主人公高超的粉刷技艺。
此外,一波三折是本课的一个特色,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知道作家正是运用了这样一种巧妙的构思才使文章更生动,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学生对写人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试图利用电子白板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6个生字,认读“屁股、师傅、包袱、有诈、露馅儿、调浆、蘸浆、刷浆”等词语,并利用电子白板的透视镜功能对容易读错的字正音;
2.通过电子笔圈画动作、外貌、语言等人物刻画的句子,边读边悟,感受刷子李的奇绝技艺;通过抓重点词句、写一写等方法体会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和一波三折的文章构思;
3.通过学习激发起孩子们对民间艺人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刷子李技艺的奇绝,体会作家的写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作家一波三折的文章构思。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激趣
1.(出示课件)同学们,有一种人相信也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瞧,《俗世奇人》,作者是冯骥才,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样的人呢?(点击白板,链接图片,链接音频)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刷子李。
3.我们已经读过课文,结合课文,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4.激趣:泥人捏得特别好的张先生就叫他——泥人张,风筝做得一流好的刘大伯就叫他风筝刘……看来这刷子李的名声那是响当当啊,再来叫叫他(齐读课题)。
二.走进故事,感悟“奇绝”
1.检查生字词。
(白板拉幕呈现词语,利用透视镜功能帮助正音)2.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在哪儿?冯骥才是怎么用具体的语言来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呢?默读课文,用“---”划出来,可以写写自己的体会。
3.交流反馈,重点指导:(老师在白板上用电子笔划句子)
预设一: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点拨:抓住“匀匀实实”理解意思,指名读、齐读句子。
预设二: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①抓住“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引导读出“悠然”的感觉。
②这分明是艺术的享受,谁再来读?
③找找,类似于“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四字短语还有很多,像老师一样圈圈,很具特色,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
(电子笔圈点四字词语)让我们好好读读体会一番(师生合作读句子)。
④咱们的合作真是“天衣无缝”啊!
预设三: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点拨:居然就是意想不到,联系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板书:半信信)预设四: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反馈:这哪是跟白浆较劲,完全是跟自己较劲嘛!
预设五: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反馈:看来,哥不是传说!
3.小结:作者明明是写刷子李,为什么还要写曹小三,是不是多此一举?(板书:侧面描写)那这样直接描写刷子李动作外貌的就叫正面描写(板书),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来写出刷子李技艺很绝的。
4.理清文章“一波三折”的巧妙构思。
①聚焦曹小三,他最关注的是师傅那身黑衣服。
这些句子里就有几处写到了黑衣服?(白板上拖动句子,将和黑衣服无关的句子拖出界面)除了这里,文中还有一处,快速浏览,划出来。
(白板翻页找到句子,然后拖动句子进入页面,指名学生上台白板上操作,拖动句子排列顺序)(板书:不信深信)
②用线段演示,形象感知“一波三折”(板书)。
③小练笔,补白曹小三深信的内心世界。
(反馈交流)
三.拓展提升,延伸课外
1.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呢?(小结作家的写法)
2.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冯骥才的写作技巧——高超,你们的学习心得——高超!这样高超的人还有很多呢,瞧——(白板上翻页出示《俗世奇人》书中的其他文章题目)(学生齐读,引导课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