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一样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那么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考前须知:制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制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制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枯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枯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防止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我们了解世界和应用科学技术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化学世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1.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世界的基本单元。

它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电荷数等于质子的数目,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原子呈中性。

2.元素和周期表: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根据其原子数目和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周期性的方式排列,使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中。

有119个已知元素,其中92个是自然存在的。

3.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常见的化学键类型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而离子键是由电子的转移形成的。

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式,其中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发生化学变化。

5.物质的性质:化学研究的核心是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反应活性等。

6.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数量。

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可能达到平衡,这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进行。

7.酸碱理论: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酸是能够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相互中和形成盐和水。

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之一、在这种反应中,物质的电荷发生改变,其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呼吸和细胞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1认识化学
1.化学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贡献:
①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3.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实验室药品取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不指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操作: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
现象和结论:两端接触外焰处先变黑(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分析原因:外焰部位的石蜡蒸气与充足的氧气接触,石蜡蒸气燃烧充分,放出的热量最多。
其他现象:燃烧时产生的黑烟为石蜡中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
操作:点燃蜡烛后,用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方法总结:
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呼出气体较吸入的空气而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


分别伸入
燃着的小木条
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
澄清石灰水,振荡
对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


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5.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八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包括观察记录到的现象,

走进化学世界__知识点总结

走进化学世界__知识点总结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内焰部分呈黄色,焰心部分基本无变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二氧化碳: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将燃着的火柴靠近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2/5。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举例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如物质燃烧、钢铁生锈、食品变质等表现形状、状态发生变化发光、变味、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弹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与助燃性氧化性与还原性活泼性与稳定性腐蚀性与毒性注意: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通常以“能、会、可以、易、难”等字加以区别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钙受会分解等属于化学性质。

二、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接触,不闻味,不品尝2、“节约原则”没有说明用量则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三、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取用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步骤:“一斜二送三直立”3、使用过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①吸有试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接收仪器的正上方,不能接触器壁;②不平放、不倒放滴管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腐蚀胶头;③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用水冲洗2、取用多量液体药品---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3、取用一定体积液体---量筒配合胶头滴管取用①读数: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质的变化①按照“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物质”指的是组成发生变化的物质。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如物质形状、状态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燃烧)。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判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只有“有新物质生成”这一个依据(灯泡发光、发热、变色;水的气化;气球或轮胎的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①按照“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②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色味态、溶解性、熔沸点、挥发性、密度、硬度、吸附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9方面。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初中阶段认为助燃性是氧气的特有性质)、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8方面。

在谈及利用的是物质的什么性质时,不能只说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需要细化到上面涉及到的具体性质(如导电性等)。

③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和用途。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属性,描述时一般用“可、能、会、难、易、好、差”等修饰词。

物质的变化重在强调物质“变”的过程。

如“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1)观察实验前后物质的色味态等。

(2)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实验(如点燃)?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3)分析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

5.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两部分组成)(1)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略有气味的固体;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贡献: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四大发明中两项化学成就----火药和造纸术。

3、近代化学: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5、化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1、概念: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2、区别: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⑴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固、液、气),外观(颜色、烟、雾、浑浊、气泡)等⑵变化中:观察并记录反应中出现的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发光、放热、电、声、爆炸)变化以及其他现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一、绪言: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二、课题1:1:胆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蓝色的,其溶液也是蓝色的。

向其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会的蓝色沉淀产生。

(P6实验1—3)2: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份都是碳酸钙(CaCO3)。

加入稀盐酸(HCl)会有能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P6实验1—4)3:物理性质一般包括:顔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三、课题2:(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蜡烛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其中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①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②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附上一层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③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会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3:熄灭后:点燃生成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起来。

因为这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石蜡小颗粒。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用澄清石灰水区别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现象: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则不会;结论: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

2: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现象:其中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了而在空气中燃烧不变;结论: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

3:对着玻璃片呼气。

现象:玻璃片出现一层水雾。

结论: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少。

四课题3:(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的味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第一单元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融化等。

3、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例如:木柴燃烧、铁生锈。

4、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

5、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能、可以、易、会、难”6、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7、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8、蜡烛燃烧火焰分为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亮)、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体加热。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8、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产生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9、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氧气可以助燃。

10、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11、与人体吸入的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多,氧气含量较少。

1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3、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也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4、废物处理: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15、取用固体一般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可以用钥匙。

16、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用少量液体还可用滴管。

滴管取液后,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用过后要清洗干净再用。

17、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该灭,不可用嘴去吹;④万一洒出的酒精灯失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争论的对象。

化学是争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1) 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觉察。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实例常见现象 本质区分实质 联系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电灯通电发光,物质燃烧、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变轮胎爆炸、汽油挥发、冰雪溶化、木炭、活性 质、风化。

炭的吸附等。

物质的状态、外形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 颜色转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等现象消灭 放热、发光等 是否有物质生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确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愿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 实例 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除此在描述时常有“会” “能”“可以”等消灭。

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会猛烈燃烧。

区分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其次节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觉察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H 25 32+33O225CO 2+16H O2探究步骤观看物质的性质、 结论与解释观看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 棉线 ,外壳 石蜡 。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要点1 认识化学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层次分子、原子研究对象自然界已经存在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规律2.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

我国古代发明中造纸、火药等都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钻木取火、陶器、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2)近代:原子——分子论。

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现代①利用先进技术和仪器进行微观探索,可以观察和操纵分子、原子,并组装分子机器。

②制造出了很多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物质,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③纳米材料的研制、开发和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造福人类。

(4)未来按照“绿色化学”的理念,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绿色化学”可不是说化学是绿颜色的!“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生产过程、原料和产物都无毒无害,实现“零排放”,对环境友好,不造成污染。

3.化学的作用:(1)研制、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开发新能源和研制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使生活更加美好抓住内涵和外延,准确判断化学研究范畴内涵: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规律外延:新材料研制、新能源开发、环境污染的治理、新药物的合成凡是涉及以上内容的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要点2 物质的变化实验1.水的沸腾液态水→水蒸气→液态水(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实验2.胆矾的研碎块状胆矾→粉末状胆矾(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实验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硫酸铜溶液等→氢氧化铜沉淀等生成蓝色沉淀(有新物质生成)实验4.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石灰石等→二氧化碳等产生气泡,石灰水变浑浊由压力等引起的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绪言1、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区别:有无其他物质生成4、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光泽等等6、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等(常会出现“会”“能”“可以”的语句)7、区别:这种性质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二、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进行试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和评价等。

3、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4、对蜡烛极其燃烧的探究(1)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温度最高,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2)蜡烛熄灭是有白烟(是石蜡蒸气),用火柴点白烟,蜡烛复燃。

(3)验证产物: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珠,证明产物有水;澄清石灰水浸润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变浑浊,证明产物有二氧化碳。

三、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药品取用规则(详见书18页)(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凑近闻,不品尝药品(2)节约原则-----最少用量(3)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1)块状或金属颗粒(镊子):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瓶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的知识点包括:
1. 元素:了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2. 化合物:了解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常见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

3. 化学反应:掌握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的
概念。

4. 离子反应: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和离子方程式的
化学平衡。

5. 酸碱反应:了解酸碱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性指示剂的使用和酸碱中和反应
的化学平衡。

6.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化法则和
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7. 电解和电化学:了解电解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电化学方程式和电解溶液的导电
性质。

8. 物质的分类: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区分特征,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9. 离子和分子:了解离子和分子的概念和区别,掌握离子的电荷和分子的化学键。

10. 配位化合物: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和配位键。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2023-2024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知识清单)(人教版)

2023-2024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知识清单)(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导引知识清单知识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实例冰块融化、金属导电等汽油燃烧、酿酒、金属生锈、光合作用等知识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别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注意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

(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易错辨析】1.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火药爆炸、氢气球遇明火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2.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红墨水把水染红、水加热产生气泡、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温后产生沉淀等均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3:变化、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知识点4:科学探究的方法1.科学探究物质的性质,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对比等。

2.实验观察:(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融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3.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红色不透明的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红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有蜡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点燃时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蜡烛安静、持续燃烧,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4.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5.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6.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等。

7.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8.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9.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使点燃的木条熄灭。

10.闻一瓶未知气体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11.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点燃前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为乳白色固体,有轻微的气味。

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石蜡浮在水面上蜡烛比较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点燃蜡烛火焰外层最亮,最里面最暗,平放在火焰中的火柴梗两端(最外面)碳化最严重,中间几乎为白色,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出现了水珠,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变浑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亮且温度最高,焰心最暗且温度最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熄灭蜡烛蜡烛刚熄灭时产生大量的白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发现蜡烛复燃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汽在燃烧,白烟是石蜡蒸汽(石蜡的固体小颗粒)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3.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交流等。

14.药品的取用规则(1)安全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三态”变化、形态变化、挥发、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

3、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的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

【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变化无关。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有关。

氧化性、可燃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知识点3】化学常见仪器(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知识点4】药品的取用一、取用原则:(1)“三不”:用手触;尝味道;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2)“少量”:液体取1ml-2ml固体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不放回原瓶,不乱扔,不带出实验室,放到指定的容器。

二、取用方法:(1)固体:(块状固体)用镊子,“一平、二放、三慢竖”(粉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2)液体:(较多量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紧贴容器口。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例】(2019江油中考一诊)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B.研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C.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答案】C【解答】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错误;B.研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错误;C.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物理研究的范畴,故正确;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错误;故选:C。

【例】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A.杜绝污染源 B.治理污染点C.深埋有毒物D.处理废弃物【答案】A【解析】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其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练习】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2.(2019江西中考样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已公布。

下列获奖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B.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C.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D.基于硫磷混酸协同浸出的钨冶炼新技术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 探究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达到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例题】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时化学变化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B。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燃放烟花
D.切碎玻璃
分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新物质。

铁锅生锈
燃放烟花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属于化学变化,其他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练习】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是,发现雪糕慢慢融化
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NaCl使冰雪熔化 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知识点2 药品的取用
(一)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二)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
手拿住
(三)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⒉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⒊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例题】
1.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可用。

为了防止固体,应先把容器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以后,再把容器地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容器的部。

2.取用8 mL液体时,最好选用的仪器是
A.胶头滴管
B.10 mL量筒
C.50 mL量筒
D.100 mL量筒
【练习】
1.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倒入废液缸
B.放回原试剂瓶
C.交回实验室集中处理
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2.取用固体粉末时,一般用。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和上,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 小心地送至,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考点3 物质的加热
⒈酒精灯的使用
⑴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2.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D E F_________ G_________
.3.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练习】1.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2.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灯的酒精含量不超过容积的3/4,不少于1/4
B.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也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酒精灯不用的时候也可以不盖上灯帽
D.用火柴点燃就酒精灯
3.蜡烛的火焰分成 , ,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 ,证明的方法:。

考点4 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练习】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没人的地方
B.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C.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直接加热
D.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可以不预热
2.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的标签的一面要被向手心
B.用酒精灯的内焰部分给物质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可以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
3.某同学量取15ml的水,读数时他俯视凹液面最低处为15ml,则实际量取的水是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
4.实验室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性或有的。

因此,在使
用时,不能用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药品(特
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5.化学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放回。

常用的洗涤试管的工具是,操作的方法是或,但用力不能,以防试管损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