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篇1一氧化碳作为碳循环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气体,但学生对一氧化碳的认识却不及二氧化碳,这节课就是依据实验探究,从化学角度全方位认识一氧化碳。

本节课先从河南省每年冬天取暖因燃烧产生CO导致百多人中毒身亡这一事实引入,激起学生的关注,也了解生活中一些场合能产生CO。

再以自学阅读并配合做练习,让学生掌握CO的基本知识,这是因为进行CO的实验探究时需要一气呵成不间断。

再通过讨论、PPT演示、课堂练习等形式,全面掌握有关CO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把握学生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勇于猜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验事物的两面性。

了解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注意家庭中用到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产生一氧化碳,学会家庭煤气泄漏的防止和救助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我通过精心创设开展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体现了学生活动和科学探究的特点。

新课的导入是通过展示两瓶气体:空气和二氧化碳,让学生分辨,借此一方面突出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某些方面,一方面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以疑问导入新课,就给学生一个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自然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课堂形成了一个心理上的探究氛围。

随后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刚才的观察,提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于其密度的探究随之展开,从现在的教材课程设计来看,提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来构建认识,这已成为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探究。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气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气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认识这两种气体。

另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药品、仪器设备。

2.教学课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图片和动画。

3.教学资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报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气体的来源和性质。

提问:“你们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展示它们的制法和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篇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 (1)第2课时一氧化碳 (6)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2.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从而体会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专家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进行灯火试验,防止因其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打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探究CO2的密度CO2的溶解性实验实验装置图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塑料瓶变瘪了结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能溶于水课堂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总结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提出问题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第3课时《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难点一氧化碳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教学过程【引言】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每年因发生煤气中毒不知夺去多少人的生命。

你知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怎样才能预防煤气中毒呢?【新课讲授】一、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阅读课本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方面与CO2进行比较。

【思考】有人说,只要在煤炉边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他说的有道理吗?2化学性质[讲解]在二氧化碳中,碳是+4价,达到了最高价,而在一氧化碳中,碳是+2价,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与氧化合生成二氧化碳。

因此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碳和氢气有相似处。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观看动画]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观察现象。

[讨论]上面实验说明一氧化碳的什么性质?根据实验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一氧化碳气体与氢气相似,它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也会发生爆炸,希望大家注意点燃一氧化碳时一定要检验纯度。

【思考】燃着的煤炉中可能发生哪些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观看动画]往玻璃管内放入少量氧化铜粉末,通入一氧化碳,加热,注意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讨论]上面实验说明一氧化碳的什么性质?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

[观看动画]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微观解释。

【思考】1、实验开始时,是先点燃酒精灯,还是先通入CO气体?为什么?2、实验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停止通入CO气体?为什么?(3)一氧化碳的毒性[阅读]课文:一氧化碳的毒性。

[观看动画]CO中毒的原因【思考与讨论】1煤气中毒是怎样的生理过程?2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3如何防治CO中毒?[讲解]1、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

九年级化学上期教案(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带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期教案(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带教学反思
(3)危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4)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产生的原因
防治措施
消耗的含碳燃料急剧增加,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人类的乱砍滥伐,使森林遭到破坏。
④尾气中有未反应的CO,有剧毒,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
注意事项
一氧化碳是“早来晚走”,酒精灯是“迟到早退”。
探究点三CO的毒性
提出问题
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煤气泄露怎么办?
2.CO为什么能使人中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知识拓展CO气体应有采用排水法收集,因其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且有毒,故不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探究点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的可燃性
提出问题碳有两种氧化物,前面已经学过二氧化碳,它们都是有碳和氧二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从CO和CO2的组成元素和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讨论相关原因。
②二氧化碳最显著的特点(区别于其他气体)就是能够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归纳总结以下三个问题都要根据这一反应原理来解释:①鉴定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壁上会生成一层白膜;
③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干冰易升华。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材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主要结合实验探究得出,包括倾倒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等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

关于一氧化碳的教学,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

本课题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教材中的“调查与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课时分配:2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简单且安全的实验让学生设计并完成,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教师的演示实验应着重讲解、引导,将分析实验的任务留给学生去完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自主得出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2)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3)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具准备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溶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两瓶,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新鲜鸡血、木条、抗凝血剂、CuO、干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篇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为重点和难点进行。

由于我校正在实施"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本节课的设计应尽可能体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思路。

首先精心设计适合本节课的导学案。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适度地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和问题讨论,设计"问题"时时刻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分组实验,而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很重要。

为了使学生实验进行得较为顺利,在课前就"实验操作问题"作了特别强调。

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由、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非常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贯穿于整个课堂,实现了导学案的积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增强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分小组讨论、回答,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篇2二氧化碳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物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多联系实际,突出趣味性,增强吸引力。

课堂上教师采用讲授、设问、引导探究、讨论归纳等多种教法,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等多种学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节化学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但对其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样品、烧杯、试管等。

2.准备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3.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这两种气体?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一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实验并结合多媒体对二氧化碳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得出结论。

使学生快乐地系统地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和影响。

本设计优化和深化了教材的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将探究实验教给学生完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为学生提供了“倒计时分享”活动,要求学生同桌之间合作,小组讨论分享这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同学们观看实验视频,老师演示实验,部分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其余学生观察分析。

如果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分组实验,探究的味道会更浓。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着去尝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关键字: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是本课内容重点。

教科书从制取二氧化碳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接着安排了一系列的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突出分析、对比等,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观察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干冰的用途;检验一些场所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

本课题还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科书中的“调查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设计二氧化碳是学生继氧气之后要学习的又一重要气体。

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CO2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

由于学生在学习O2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CO2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

然而,多年来的接受式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

例如,当看到CO2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CO2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三个探究任务:⑴向石灰水中吹气;⑵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⑶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

分别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化碳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二氧化碳的三 学生学习能
态变化、二氧化碳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过量的 力分析
排放导致的危害,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并且学生对二
氧化碳比较熟悉,容易引发他们更深一步学习的兴趣。
本堂课的重点是采用发现式和探究式的方法,运用 教学策略选
实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会从化学视角来认识 择与设计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119“二氧化碳对生活和 环境的影响”,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1.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灭火②化工产品的原料③作制冷剂(干冰) ④人工降雨(干冰)⑤温室气体肥料 知识点四、一氧化碳 1.CO 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难溶于水(3)密度比 空气略小 2.CO 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 点燃 2CO2(2)还原性: CO+CuO△Cu+CO2 (3)毒性: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 体内缺氧 3.CO 的用途(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2)冶 炼金属(还原性)练习与应用
CO 从物质具有两面性来认识 CO 的利与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新课导入
故事“屠狗洞之谜”: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进行新课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上台自主完成教材 P117【实
验 6-3】【实验 6-4】,探索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共同分析]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
1.CO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性质属于 CO2
的化学性质)且密度比空气大
2.CO2 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填写教材表格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思考讨论:(1)CO2 是否有毒?请 解释“屠狗妖之谜”。(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 井、深洞的底部时,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反馈,得出 1.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教师活动](1)介绍紫色石蕊试液。(2)实验, 完成教材 P118【实验 6-5】及补充实验,探索有关二氧 化碳另外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描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填 写教材 P118 表格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 试液变红。H2O+CO2H2CO3 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 +CO2↑ 2.CO2 能跟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此 反应用于鉴别 CO2) 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案例与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案例与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案例与反思课型:新授课(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悉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学生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通过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会全面的熟悉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树立利用化学为人类进步服务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CO2、CO的化学性质难点:CO2的溶解性和CO2与水反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自学法,观察法,归纳法,练习法教具预备:酒精灯、集气瓶、小花、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水等教学过程:提问:写出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分析推测它们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分子结构不同使它们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讲故事“屠狗妖的传说”引入新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峡谷中,有一个闻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个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

科学家波尔曼决定探索此洞的秘密。

他一手牵着狗,一手拿着火把走进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他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是他感到呼吸困难,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忽不定,波尔曼抱着狗,跑出洞外,放声大笑:“这屠狗妖原来是…”大家猜想:屠狗妖是什么?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一、二氧化碳CO2列举生活事实:冷饮店用雪状固体放入水中得到冰凉的汽水,雪状固体是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入学习内容,并提问:物质的性质包括那些方面?[演示实验1]制取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学生上讲台演示)[演示实验2]向燃有高低不同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气体。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作好记录)[演示实验3]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二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生活中的事实:如汽水、啤酒等中溶有二氧化碳)根据以上3个实验,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1、物理性质:学生归纳,教师简单书写,强调干冰的用途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讲解安全知识: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等地方要怎么办?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得出结论:做灯火实验(2)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提问:CO2能溶于水吗?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演示实验4]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在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学生观察四朵小花的变化,作好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分析再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学生试写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教师取出小花在酒精灯上小心加热,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写化学方程式H2CO3=CO2↑+H2O(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学生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描述实验现象。

2023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9篇

2023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9篇

2023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9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用途。

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试验多、须要探讨的问题也多,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合理支配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值得深思,本节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把教学反思总结如下: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化学试验的讲解并描述中,可以在课件上标出重点和显著符号,不仅引起学生的留意,与原来相比显得更加干脆和直观,有助于老师对于内容的表述,从而不再受约束。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使展示更加随意自如。

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时,用聚光灯聚焦到一副图片上,有利于引起学生的留意和爱好。

2.分组合作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

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从中让学生既得到了展示也体验到了试验合作的乐趣。

对于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反应的探究,放手让学生分组充分探讨,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试验探究,这种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亲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例如在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对装有石灰水的瓶子吹气,以及用所学的学问验证雪碧饮料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呢等,都体现了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演绎化学。

4.通过简洁且易操作的试验探究来教学。

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问内容,我采纳了让学生设计试验,学生动手试验和老师演示试验的形式进行教学。

所做的二氧化碳灭火试验是一个经典的化学试验。

通过这个试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化剖析,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择与设计 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学困生思维
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深这些同
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
主体。
本节课我设计了 5 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整个教学,分
别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探究,突出重点;课
堂小结,深化重点;知识迁移,巩固新知;课堂练习,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平时打开汽水瓶盖时, 会有大量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什么?又体现其什么性 质呢,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整体化、系统化,我将通过 列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认识。那么 二氧化碳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接下来学生完成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之 后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呢?让学 生带着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和假 设。猜想:(1)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2)水使石蕊 变红。(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 接下来完成实验四,我将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和我一起完 成这个实验,为了让学生观察这个具有魔术色彩的实 验,我将采用动画形式呈现。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感受 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从而有效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这一难点。取塑料瓶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并用酒精灯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让学生掌握碳酸不稳定性这一知 识点。
教材分析 等,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学生对二氧化碳比较熟悉,但缺乏系统的认识。本
堂课的重点是采用发现式和探究式的方法,运用实验来
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会从化学视角来认识二氧化
碳,从物质具有两面性来认识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ຫໍສະໝຸດ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强化新知。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关键字: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是本课内容重点。

教科书从制取二氧化碳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接着安排了一系列的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突出分析、对比等,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观察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干冰的用途;检验一些场所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

本课题还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科书中的“调查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是学生继氧气之后要学习的又一重要气体。

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CO2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

由于学生在学习O2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CO2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

然而,多年来的接受式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

例如,当看到CO2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CO2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三个探究任务:⑴向石灰水中吹气;⑵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⑶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

分别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
对事实与实物的性质猜想→实验取证→反思与讨论→对比实验分析→交流评价→拓展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3)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排除对实验结论的干扰因素,取得客观证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这是学习的难点。

4.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的用品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小烧杯、镊子、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稀盐酸、醋酸等。

(3)制作Powerpoint课件。

二、教学反思
(一)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整理归纳能力。

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学生。

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师配合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3.对本课题的两个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各有侧重。

探究活动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探究活动⑵“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侧重于实验的实施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